全局通栏广告

爱盲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3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人何时开始过中秋节?

[复制链接]

2110

主题

661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848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9-21 09:38: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天涯过客说:
中秋佳节将至。这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人们一提及就是吃月饼、看月亮,不再能思量起它的初心,遗忘了它丰富的仪式,有趣的传说以及承载的使命。你可知道,作为上古节日之一,它甚至比春节的确立更为久远?
中秋,寄予着人们的祝福、祈愿和感恩。烙印在国人的心中,深埋在记忆土壤深处,面对一代代炎黄子孙的耕种锄刨,繁衍生息,意味深长着她那热诚的感召。
“天上今宵,人间此地,我是风前客。
中国有两大团圆节——中秋节的确立其实要比春节更早。作为现代中国第二重要的传统节日,“中秋节”自唐代肇始,宋代确立。但“春节”的确立却是在清朝初年,在西方传教士汤若望、南怀仁完善农历历法,制定“时宪历”和新旧历法之争的动荡后,才专门提出的春节概念。此前只称元春、元旦。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中秋教治兵如振旅之陈”。古代以农历七、八、九三月为秋,并以“孟秋”“仲秋”“季秋”指代。古时“仲”同“中”,因此最初的中秋,是指八月。因为八月十五处在仲秋之中,故而演化为中秋。
但历史就是如此有趣,传统庄重被人们珍视的节日,来源却依无定数。但这也从侧面反映它的历史悠久,往事错综繁缛,无法寻其根本,究其秘辛。不过这仍阻止不了人们求真的情愫,除了好奇心,还有责任感的使然。
虽然来历一直没有定论,但一般有两种解释:一者认为与秋社有关,“秋社”指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感恩收获季节一切顺遂。另者认为起源于上古人们对月亮的原始崇拜信仰和祭月风俗。可循迹的中秋习俗可肇始于唐朝之前,虽然最初八月十五赏月只是少数文人雅士的嬉戏,却使得民众产生对月亮的崇拜与寄托,由此展开一种自发的欢庆活动,加之人们对团圆的期许,使进一步发展。
杜甫作《八月十五夜月二首》,正逢安史之乱,入蜀避难,还在认真地端详月亮,借古伤怀。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还有一些当时社会形势的影响。由于李唐王朝视老子李耳为远祖,致使道教修仙长生观念的兴盛,月就是长生轮回的代表。同时在安史之乱的动荡之后,国家极速凋敝,人们流离失所,祈望着团圆。又历五代十国的动荡,直到宋朝经济生产恢复,中秋节终于有机会定型于世。
宋代太宗时期正式出现“中秋节”的概念,官家也宣布这天放假休息。一系列关于中秋的民俗活动,终于被纳入官方认定节日系统,形成全民共识的中秋大节。
《太宗纪》有:“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三公以下献镜及承露盘。”献镜,顾名思义就是为皇帝献上一面镜子。镜常被喻自省,故有“借鉴”、“镜戒”之说,李世民言:“夫以钢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将镜子视为神洁之物,也象征明月高悬,风轻云淡。承露盘则是承接甘露,冀饮以延年。二者皆有庆祥之意。《东京梦华录》中就记载了北宋中秋情景:“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丝篁鼎沸。近内庭居民,夜深遥闻笙竽之声,宛若云外。闾里儿童,连宵嬉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
“举杯邀明月”是人们在中秋最喜爱的习俗。节前数天,各个商铺就开始了酒的预售促销,人们还争先恐后的去酒馆饭店里饮酒,以至于“至午未间,家家无酒”。看来不光是武松,老百姓的酒量还都不错。《梦粱录》中对南宋临安市民的赏月风尚描绘道:“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圆子女,以酬佳节。”中秋月圆,富人酌酒高歌,穷人也质衣买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人们赏月游玩,至晓不绝。
看来宋代确实是一个藏富于民的时代,不光皇家奢侈讲究,在没有宵禁的盛朝,中秋佳节通宵达旦的庆贺欢愉之声不绝于耳。“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的感概也并非子虚乌有。

赏月可以当节日吗?以远古崇拜来说这有理据,任何民族对月亮都有着惊艳的遐想,阴柔和婉约却是不变的标签。
中国讲究阴阳平和,崇拜太阳也一定崇拜月亮。太阳就对应着太阴,太阴就是月亮。月色之美也是阴晴圆缺的造化,提醒人们什么是自然法则,什么是天道,什么是人生。
太阳给人类更多的感情是敬畏,不论后羿射日的传说,还是农业生产的荣枯,太阳确实是最主要的因素,人们靠天吃饭,不得不祈求它能够收放适宜,人们爱它是因为只有在它的滋养下庄稼丰收,怕它则是因为过多的阳光照射会导致旱灾,颗粒无收。这种央求般的寄托,就像是无解的二律背反,爱惧交加。月亮就可爱多了!天狗吃月亮时,人们从来是站在月亮一方,敲锣打鼓地赶走天狗。玉兔、嫦娥的传说也比太阳中的三腿乌鸦来的可人,三足金蟾是财富的象征,吴刚伐桂也是中国式浪漫的西西弗的神话……这样月亮让人看着如此亲切。
月亮对人类的生存来说意义更是重大。如果没有月亮的存在,地球将是个一天只有六个小时的地狱,随处是火山和地震。而它带来的潮汐作用,衍生的诸多天象,也自古指导着人类的生产、贸易和生活。
圆月与新月的意向也大相径庭,人们总是期许着圆月的到来,夜深人不静,看到月圆,求个吉庆圆满。于是中秋就是一观这轮明月的佳节。若溯源,中秋节可寻至古代的秋祀祭月。在农耕社会,农业的发展与季节、天气息息相关,人们利用这些天象选取农事的策略,也利用月亮和潮汐的关系进行渔事。
殷墟卜辞中就有祭月的记载,《尚书》有云:“宵中星虚,以殷仲秋”。这是“仲秋”一词的最早出处。《周礼》中就记先秦时代人们“中秋夜迎寒”、“中秋献良裘”的活动,虽然此中秋是仲秋的时间概念,但在这个时段举行祭天、迎寒的礼仪,已能彰显它的特别之处。
郑玄注:“天子当春分朝日,秋分夕月”,“夕月”就是帝王祭祀月亮,是天子携众臣正式拜月祭月的礼仪。《礼记》中就详细记录了祭月的缘由和方法:“为朝夕必放于日月”,“为夕,谓天子秋分之夕,祀月于西门之外也……月为阴,故夕晚用事也……月初生出自西方,故于西方而祀之。此后直至清朝,春分朝日,秋分夕月,皆为国家大典,朝廷专门建立日坛和月坛用于祭祀。于是真正将秋与月相联系的,是皇家祭祀典礼。同时秋分拜月、祭月的礼制,也彰显了将月亮崇拜,与传统历法中的季节转换和农事巧妙结合起来的智慧。
自战国时期人们对秋分祭月已相当重视。然而伴随而来的神话传说也从汉代兴起,这是中秋节从秋分拜月祭月的国家大典走向民间望月赏月的转折诱因,盛大严肃庄重的祭祀变为平和近人的欢庆,离不开浪漫的加持。
最著名莫过于嫦娥奔月。《归藏》:“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淮南子》说:“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羿妻嫦娥窃之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也是在西汉初期,马王堆汉墓帛画中的月亮中出现了玉兔的形象:铭旌左上角有一弯新月,月上有蟾蜍和玉兔,月下是纷飞奔月的嫦娥。西汉马王堆帛画局部
不论中外,兔子总被当作月亮的象征,可能是月亮上的环形山,使得若隐若现的斑点就像跳跃的兔子。兔子有着非凡的繁殖能力,象征着繁衍不息,以至于产生了月宫中玉兔捣药的神话,月兔捣的什么药?长生不老之药!不知是不是嫦娥偷吃后羿从西王母得到的那一种?这略带讽刺的逻辑矛盾,使得后羿和嫦娥终难见面了。
但机械版玉兔和我们谋面了,2013年中国的月球车就是以玉兔而命名。
随着月亮崇拜的延续,神话的延传到唐代,中秋赏月、玩月已颇为盛行,这怎么少的了诗人雅客的一番粉墨,其中不乏咏月的名篇:“大堤花里锦江前,诗酒同游四十年。不料中秋最明夜,洞庭湖上见当天。《梦粱录》说:“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此日三秋恰半,故谓之‘中秋’。此夜月色倍明于常时,又谓之‘月夕’。此际金风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香飘,银蟾光满。”这只月亮里的大蛤蟆,今天竟然还能光彩示人……
中秋节古老的祭月、拜月习俗,是人们敬奉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表达感恩祈福的表现。时至今日,我国不少地方和民族仍保留着中秋夜祭月的习俗,对月亮表达崇拜与敬爱,以独特的仪式和虔诚的心态祈愿美好幸福。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事和季节有很大的关系。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时代,劳动者们为祈求五谷丰登,往往要祭祀土地神,春天播种时有“春祈”习俗,待到秋季谷物成熟报告丰收时就有“秋报”习惯。“秋报”就是收成时祭土神,报告丰收,答谢神祗的护佑。因而八月十五中秋节,可能就是秋报遗俗衍生。
春耕,夏养,秋收,冬藏。最让人们得到自然的回馈,莫过秋季的收获。呼应春祭的祈福,秋天则对应着感恩。天行健 ?
任何传统节日毫无疑问都伴随着生产与劳作,一年的辛苦终到收成之时,这份欣喜上古有之。古代把土神称为“社”,谷神称为“稷”,社稷就是以土地为依托的。面朝黄土背朝天,土里刨食的农民,在问天祈祷的同时,也在问地的恩惠,希冀着土神保佑风调雨顺。
另一方面,随着步入深秋,昼短夜长,寒风萧瑟,草木凋零,生气不再,谷物收藏,牛羊入圈,为整个冬藏时节贮存应用之物。面对严冬,上古人如履薄冰般脆弱淋漓尽致,更显得入冬前的这份戴德愈发热忱,并祈求在苍茫冬日亦能福安。
也有说中秋节与楚文化相关。认为远古跳月活动和禾熟后的庆典、酬神,在战国时代被楚文化吸收和发扬,中秋便以此滥觞……然而时至今日,中秋节的由来学界依旧争论不一。因为没有任何一个节日是在起初就完善和统一的,而是民众习俗,历史事件,人类迁徙,政治权力等多种因素构架的综合体,不同节日在分化、淘汰、化合和质变后才达到如今的文化高度。
因而学者所研究的每个方面,都有可能是节日形成的其中部分因素,反而习惯局限在自己研究的领域和论据。或许现实中,就是不同学者相互争锋的论点的态度,造就了节日融合各种民俗传统而塑成的可能。
其实中秋节的形成和全世界秋天盛大节日的形成类似,均包含“丰收”的因素。这是大自然对人类勤劳的馈赠,以耕耘和收获的朴素因果教养着生灵。人们投桃报李祭祀它感恩它,绝不会辜负上天的膏泽,并沉浸享受于收获的乐陶。
这也为我们提出一个问题:节日的形成标准,应该是由代表权力官方的一锤定音,还是缘起最先参与民俗活动的民众呢?团圆是当代中秋节人们最看重的事。由于人口处于复杂流动的状态,成千上万背井离乡的人群,离开熟悉的家乡,前往异地求学、务工,对家乡的眷恋使他们产生更强烈的团圆渴求。这一份思念在月圆之夜,尤为感慨。
天上圆月,人间团圆,圆满是人们希冀的生活目标,也是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核,更是国人特质的人伦境界。建构起人们以“家”为核心的团圆意识。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社会构架的基础,也是社会凝聚力根本来源。中秋团聚的期许就是对这一结论的最大支持,促使一个个小家,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的安然流淌。
以小家促大家,修齐治平的宏大叙事,在此处又是这般温馨,一种“后天下之乐而乐”凝聚力使然,甚至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也与之相通。当然这吉庆团圆少不了美食的烘托。象征团圆的月饼无疑是最重要载体,因而又被称为团圆饼。赏月题咏,吃月饼已经成为中秋节的专属仪轨。
最初,月饼是用来祭供月神的祭品。殷周时代,江浙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太师饼”,可能是月饼的雏形。到了汉代,芝麻(胡麻)、核桃(胡桃),由丝路引入中原,作为月饼的制作辅料,故有“胡饼”之说。唐代,民间已有从事生产的饼师,长安也出现了最早的糕饼铺。
传说李隆基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嫌“胡饼”名字不好听。一旁的美人仰望高处皎洁,再看看盘中之物,仿佛圆月空降人间,不如叫“月饼”吧,自此月饼便在民间逐渐流传开。故事的真伪难以确凿,但月饼却是作为时令的节日食品被保留下来。此后在战火不断的乱世,人们妻离子散流离失所,那份对团圆的渴望,是如此的沉重。
宋朝生活终稳当,人们可以在月饼上下点功夫。北宋郑望之撰的关于烹饪类的《膳夫录》记:“汴中秋节食中秋玩月羹”的记载。“玩月羹”就是月饼的前身。苏东坡就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怡”之句。
南宋《梦梁录》中已录“菊花饼”、“月饼”、“梅花饼”等名目。明代《西湖游览志会》则正式记载了中秋吃月饼的惯例:“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团圆意义的重要,在于人们往往不能团聚的遗憾。人们便将月亮的“阴晴圆缺”迁想到人情的“悲欢离合”;也将月亮死而复生,生生不息的寓意贯彻其中。不论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还是“佳节若为酬,但把清尊断送秋。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都生动地体现他乡游子以月寄思,盼望团圆繁杂心绪。
在月所演绎的阴晴圆缺中,神话与现实、出尘与入世、感慨与旷达,交织绵延,浪漫的使人情交往之中,映照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量。
感恩自然、追求和谐是人类文化永恒不变的主题。每到中秋节望月思乡,怀念亲人,盼望团聚的情愫,是融入了以庆仲秋丰收为前提的美好愿景,以月圆为意向的团圆和谐,贴近民众最为渴切的精神追求,表达中秋节代代相传的文化认同与自豪。文明的延续,心有所归的惆怅和不舍就是中华文明善于回头观望的仁爱。回溯对先人的尊重,也不同于西方更善于创新的定式。中国人是怀旧的,源自对祖先的敬仰,儒家文化在中国耳濡目染的影响下,依旧是感情最为真切之处。节日总是承载人们对寄托的总结,经验的羁绊。伴随历史的进程,不断沉淀、分化,继而顺应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延续至今。人们创造它、享受它,节日也不断投桃报李,作为人类文明的支点,存在不息。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及其节俗在今天的意义,依然如此重要。当皓月当空,久居喧嚣都市的人群将难得享受回归自然的乐趣,真情的宣泄,虔诚的祈福。这是千里共婵娟的共情,超越时空的羁绊。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1232

帖子

385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855
沙发
发表于 2021-9-21 15:19:2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沙发 电子光说:
除了现在的疫情。以前看到某些国家特别是中国旁边的这些。别人的政府组织的好。百姓过得好,那热闹不是我们中国能比的。如果在我们这边弄这些活动,哈哈要申请这些广场啊,这么浩大的庆祝啊,又要某些部门批准!没有一年半载是下不来的。你们是属于啥单位的?阿民间组织这样的机会能保证安全吗?你们这个东西都还不知道合不合法,我们需要验证,我们需要开会研究。吧唧一声,啥兴趣都没了。所以那个搅屎棍子啥都可以说是他的,因为你们自己都不重视。为什么他就不敢抢其他国家的呢?好好想想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爱盲论坛  

GMT+8, 2024-11-25 16:58 , Processed in 0.05602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