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楼 感谢好人说: 第二章黑夜与白天
本来是想着理出一个头绪来,虽然是万马奔腾,但总应该有个主次前后之分吧,可是脑袋实在太乱了,刚刚的画面一闪即逝,真的想不起来了,怎么办呢?干脆就读到哪里,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吧。
不过,在开始阅读之前,忽然想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关于白天与黑夜的问题。在工作的时候,经常有客户问我们这样一个问题“你们咋知道的白天和黑夜呢?”其实这个问题对我来说很简单,因为我本身还是有一些光感的,所以还是可以分辨出什么是白天什么是黑夜的。哪怕,就算一点都看不到,盲人依然也知道什么时候是白天,什么时候是黑夜。我们对大自然的认知,就像对自己的身体一样熟悉。说到自己的身体,我又想到了一个好玩的问题,我们生活中,常常还会遇到另外一些啼笑皆非的问题,例如:“你们盲人吃饭不会把饭吃到鼻子里面去吧?”我通常的答案是,就算吃到鼻子里面也挺好的,这样我吃饭的时候就有三张嘴巴了,比你们吃的多。呵呵,这是玩笑话,当然我可以明确的回答这个问题,盲人是绝对不会把饭吃到鼻子里面去的,因为我们对自己的身体已经熟悉的没法再熟悉了。而且不但如此,很多同志只要听到你说话,甚至可以准确无误的把东西送到周围人的嘴巴里面,这一点我一点儿都没有夸张,因为我经常凭着听觉来给我们家小侄子喂饭吃的。不知道是哪位哲人曾说过这么一句话“站在光明中看到的只是黑暗,站在黑暗中却拥有光明。”倘若不是盲人,是很难体会到这一点的。从某种意义上说,盲人是最了解光明的群体,因为他们是用心来感受光明的。盲人依然有对白天的向往和对黑夜的恐惧。但对于很多生活在大都市里面的盲人群体来说,他们更喜欢黑夜出来活动。当然,这是有客观原因的,第一从事按摩职业的盲人下班都很晚,大家常开玩笑说:“我们是从鸡叫忙到鬼叫的怪物”。第二,走夜路似乎对于盲人更加安全一些,毕竟路上的车少了人少了,而且有了黑暗的遮蔽,大家跟明眼人的距离似乎也拉近了很多。但是这不是意味着盲人就是喜欢出没在黑夜里面的群体。相反,我们对白昼有着特殊的向往和憧憬。更加喜欢走在这嘈杂的都市中,看那些花花绿绿的世界。而且这些欲望在身体里面会越聚越多,就像行走在沙漠里面的人对水的渴望一样,时间越长对水的渴望就越急切。通常情况下,盲人只能选择沉默,是的,就如毕飞宇老师文中所说的,盲人是最有克制力的。我们学会了忍耐。但忍耐也不是无限度的,因为我们也有血有肉,所以当欲望到达一个顶点的时候也会爆发。因此一旦有了出去的机会,盲人是从来不会错过的,一旦出去了,也就解放了,一头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开足了他们的听觉、嗅觉、触觉、味觉以及第六感觉去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多彩。啊!终于了解了,终于知道了,大自然是如此美丽,世界是如此的多姿多彩。原来,风是甜的,花开是有声音的,小河是会唱歌的,绿叶是会说话的。当然这些对于大多习惯用眼睛来判断是非的普通人是感受不到的,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眼睛看到的东西。花就是花,草就是草,叶就是叶子,他们都是死的,没有声音的,但这些在盲人心目中却是鲜活的,是富有声音的,因为他们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
本帖来自微秘 |
盲人行脚罗浮山
今日启程,一往无前,
诸佛菩萨,龙天护法,
普蒙加被,道业必成。
行脚就是了脱生死的一个捷径。
另外还有一种功德,
就是能度无量无边的众生
有情的和无情的都能度;
能见到我们的,与我们能说上话的
所以它的功德是难思难议,难说难尽的:
十方如来都来护持和赞叹
苏东坡写下“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桔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名句。
罗浮山佛道并存,和睦相处,兴盛时有九观十八寺,十八寺中以华首寺为第一禅林。
距离深圳约70公里,国家5A级景区。
亲爱的盲人朋友们:
参加“行脚”
道业必成
累积“罗浮山”难思难议、难说难尽的功德
时间:
11月10日
预备会
报名方式:
莲微信:85264845040
真恒微信:
13714614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