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楼 铁鞭01说: 11.4常用穴位
小儿推拿穴位中,除部分穴位属十四经穴和经外奇穴外, 大部分都属于小儿特定穴位。这些穴位有别于十四经穴和经外 奇穴,它们多分布在头面部和四肢部,有点状、面状和线状。 特定穴中个别穴在名称、部位上与十四经穴和经外奇穴相似, 但各医家学派说法不一。(图11-14、11-15、11-16、11-17)
11.4.1头面部穴位
(1)攒竹(天门、天庭)
[位置]两眉中点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推拿法]推攒竹(开天门),以两拇指面自下而上交替 直推,若向上推至囟门,则称“大开天门”。(图11-18)
• 506 •
大成推拿术
■耳门
迎香'
图11-14头面部穴位
陬溪庭 三解内
I弓
./妒
\
弓
突玑琶马陏脘 天璇琵走乳中
膝眼
足三里
前承山
图11-15胸腹下肢部穴位
中篇临床治疗篇
.507 •
图11-16腰背及下肢部穴位 [次数]30 ~ 50次。
[作用]疏风解表,止头痛,兼以镇静安神。
[主治]外感发热,头痛,精神萎靡,惊惕不安。
[临床应用]此法为小儿常用治外感4大手法之一,为疏 风解表、止头痛要穴。故常与其他3法推坎宫、揉太阳、揉耳 后高骨配合运用,治疗外感发热、头痛、流涕、鼻塞、咳嗽、 打喷嚏等;治疗烦躁不安时,多与清肝经、清心经、按揉百会
后骨柱井椎门俞 耳高天肩六风肺
• 508 •
大成推拿术
图11-17上肢部穴位
图11-18推攒竹
(2)坎宫(眉弓、鱼腰)
[位置]自眉头起沿两眉梢成一横线。
[推拿法]推坎宫(分头阴阳),以两拇指桡侧或指面自 眉心向两侧眉梢分推。(图11 -19)
中篇临床治疗篇
• 509 •
图11-19推坎宫
[次数]30~50次。
[作用]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
[主治]外感发热,头痛,眩晕,目赤肿痛,惊风,屈光 不正。
[临床应用]此法亦为常用4大手法之一,多与其他3法 推攒竹、揉太阳及揉耳后高骨合用,治疗外感发热、头痛等。 治疗目赤肿痛时,多与清肝经、揉太阳、清天河水、推涌泉等 合用。此穴操作时可先用力按,或掐该穴中点数秒钟,然后快 速放手,继以推之,或点刺放血,可立觉头目清爽,能加强 疗效。
(3)太阳
[位置]眉后凹陷处。一名左为太阳,右为太阴。
[推拿法]
①揉太阳(运太阳):以两拇指端或中指端在穴位上旋转揉 运。向眼睛方向转为补,向耳后方向转为泻。(图11-20)
②推太阳(推太阴太阳):以两拇指桡侧,或指面自两太 阳穴向耳前直推。
[次数]30~50次
[作用]疏风解表,清热明目,止头痛。
.510 .
大成推拿术
图11-20揉太阳
[主治]外感发热,头痛,目赤肿痛,惊风。
[临床应用]此法亦为常用4大手法之一,多与其他3法 推攒竹、推坎宫、揉耳后高骨合用,治疗外感发热、头痛等。 若外感发热头痛属表实证者,当用泻法;若外感表虚及内伤头 痛属虚证者,当用补法。推太阳属一种平补平泻的手法,多用 于一般情况的头痛。
(4)耳后高骨(高骨、完骨、耳背高骨)
[位置]在耳后乳突后缘下凹陷中。
[推拿法]
①揉耳后高骨(运耳后高骨):以两拇指或中指端揉
运之。
②掐耳后高骨:以两拇指甲掐之。
[次数]揉(运)法30~50次;掐法3~5次。
[作用]疏风解表,镇惊除烦。
[主治]外感发热,头痛,神昏烦躁,惊风抽搐。
[临床应用]此法亦为常用4大手法之一,多与其他3法 推攒竹、推坎宫、揉太阳合用,治疗外感发热、感冒、头
中篇临床治疗篇
• 511 .
痛、目赤肿痛等。用于惊风抽搐,烦躁不安时,多与清肝经、 掐五指节、掐百会合用。
(5)百会
[位置]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叉处。
[推拿法]
①按(揉)百会:以拇指或中指面或掌心按(揉)之。
②掐揉百会:以拇指甲掐之,继以揉之,一般掐1揉 3次。
③摩百会:以全手掌或四指面摩之。
[次数]掐揉法3 ~5次;按(揉)法30~50次;摩法 3 ~5分钟。
[作用]安神镇惊,升阳举陷。
[主治]惊风,惊厥头痛,昏厥,眩晕,夜啼,遗尿,久 泻,脱肛。
[临床应用]本穴用于惊风、惊痫症多与推坎宫、开天 门、揉太阳、掐人中、掐小天心等合用;此穴为诸阳之会,提 升阳气作用较强,可用于脱肛、遗尿、久泻等中气下陷之证, 常配以补脾经、补肾经、揉丹田、推上七节骨等。若揉百会后 加艾灸,则效果更好。若患儿有外翻肛、恶心、呕吐、里急后 重等症禁用此穴。
(6)囟门(信风、囟会)
[位置]前发际正中直上,百会前骨陷中。
[推拿法]
①揉囟门:以拇指或中指面,或手掌心轻揉之。
②推囟门:两手扶患儿头两侧,两拇指面自前发际向上交 替推至囟门,再自囟门向两旁分推。
③按囟门:以掌心对准穴位,轻轻按之。
④摩囟门:以掌心或四指面在穴位上轻轻摩之,多为逆时 针方向摩。
512 •
大成推拿术
[次数]推和揉法50~100次;按法3~5次;摩法1~2 分钟。
[作用]镇惊通窍,升阳固脱。
[主治]惊风,惊痫,头痛,夜啼,抽搐,眩晕,鼻塞, 衄血,烦躁,久泻,脱肛。
[临床应用]小儿于18个月内囟门未闭,手法宜轻柔, 慎用按法。该穴用于惊风、烦躁、惊痫时,多与掐人中、掐精 明、掐威灵等合用;用于鼻塞、鼻衄,多与黄蜂入洞、清肺经 合用;摩百会多用于久泻、脱肛,可配以补肾经、揉关元、推 上七节骨等。
(7)山根(山风、二门)
[位置]两眦正中处。
[推拿法]掐山根,以拇指甲掐之。
[次数]3~5次。
[作用]定惊安神,醒脑通窍。
[主治]惊风,抽搐,神昏,目赤肿痛。
[临床应用]此法多用于惊风、神昏时急救,常与掐人 中、掐十宣、掐涌泉等合用。望山根可用于诊断疾病,如见青 筋显露,是惊风或内寒的现象;蓝色,为咳喘重症。
(8)印堂(眉心、大天心)
[位置]两眉头正中处。
[推拿法]
①掐印堂:以拇指甲掐之。
②揉印堂:以拇指或中指端揉之。
[次数]掐法3~5次;揉法30~50次。
[作用]醒脑安神,止头痛。
[主治]惊风,神昏,头痛,目斜眼翻。
[临床应用]掐印堂多用于急救,常与掐山根、掐人中、 掐百会等合用;治疗目斜者,上视下揉,下视上揉,左视右
中篇临床治疗篇
.513 .
揉,右视左揉;治头痛时,可与4大手法合用。
(9)人中(水沟)
[位置]人中沟上1/3与下2/3交界处。
[推拿法]掐(揉)人中,以拇指甲掐之,或继以揉之。 [次数]3~5次。
[作用]醒神开窍,利湿散结。
[主治]惊风,神昏,癫痫,抽搐,唇颤,口噤,水肿,
黄疽。
[临床应用]此法主要用于急救,此穴刺激性较强,对于 神昏、惊风、惊厥有特效,多与掐山根、掐十宣、掐涌泉等合 用。此外用于水肿、黄疸,多与清脾经、清天河水、掐小天 心、推箕门、清小肠等合用。
(10)承浆
[位置]在下唇下,正中凹陷中。
[推拿法]掐承浆,以拇指甲掐之。
[次数]3~5次。
[作用]镇惊安神,开窍通络。
[主治]惊风、抽搐、口眼埚斜、暴哑不语、牙推面肿。 [临床应用]多用于急救,常与掐山根、掐人中等合用。 治口眼啮斜时,可与揉山根、揉耳风门、揉太阳、揉牙关等 合用。
(11)迎香(井灶、洗皂、宝瓶)
[位置]鼻翼外缘,鼻唇沟中。
[推拿法]
①揉迎香:以手食、中或拇、食指端,或用两手食指或中 指端揉之。
②黄蜂入洞法:以一手食、中两指分开,在鼻翼两侧微上 鼻骨边缘处,上下推揉之。
[次数]揉法30~50次;黄蜂入洞法20 ~30次。
.514 .
大成推拿术
[作用]宣肺发汗,开通鼻窍。
[主治]伤风感冒,发热无汗,鼻塞流涕,口眼喁斜。 [临床应用]此穴善宣肺气、开通鼻窍,故用于感冒或慢 性鼻炎等引起的鼻塞效果较好,若加清胃经、清肺经,能加强 疗效;治疗感冒、发热无汗,多与4大手法、拿风池、掐揉二 扇门合用;治疗口眼埚斜时,多与掐人中、揉山根、揉承浆等
八田 n /TJ o
(12)牙关(颊车)
[位置]耳下1寸,下颌角前上方,咬牙时,咬肌隆 起处。
[推拿法]按(揉)牙关,以两拇指,或中指,或食指端 按(揉)之。(图11 -21)
图11-21揉牙关
[次数]5~10次。
[作用]开通闭塞,活络醒神。
[主治]牙关紧闭,口眼喁斜。
[临床应用]牙关紧闭时,多用按法;口眼哨斜时,多用 揉法,可配以揉迎香、揉山根、揉太阳等。
(13)风池
中篇临床治疗篇
.515 •
[位置]在枕骨下缘,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起始部中间的 凹陷中。
[推拿法]
①拿风池,以一手拇食二指拿之。
②掐风池:以拇指甲掐之。
[次数]5~10次。
[作用]发汗解表,祛风散寒。
[主治]外感发热,感冒,头痛,颈项强痛,目赤痛,
眩晕。
[临床应用]此穴发汗力甚强,往往立见汗出。若再配4 大手法及掐二扇门则发汗力更强。
(14)天柱骨(天柱)
[位置]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成一直线。
[推拿法]
①推天柱骨:以拇指或食中二指面自上而下直推。
②擦天柱骨:以食中二指,或4指面在穴位上做擦法。 (图 11 -22)
图11-22推天柱骨
• 516 •
大成推拿术
③刮天柱骨可用汤匙边、硬币、瓦片边蘸水自上而下 刮之。
[次数]推和擦法100 ~ 500次;刮法至皮下轻度瘀血
即可。
[作用]降逆止呕,祛风散寒。
[主治]恶心,呕吐,呃逆,溢奶,项强,外感发热,咽 痛,惊风。
[临床应用]本穴对恶心呕吐、呃逆效果明显,多与横纹 推向板门、揉中脘合用;治外感发热、项强多与拿风池、掐揉 二扇门等合用;刮法的退热利咽作用较强,多蘸水刮之;单用 此穴治病时,推拿次数须多才行。
11.4.2胸腹部穴位
(1)天突
[位置]两锁骨之间,胸骨切迹上缘正凹陷中。
[推拿法]
①按揉天突:以食指或中指端微屈,向下用力按摩之。 (图 11 -23)
图11-23按揉天突
②捏挤天突:用两手拇食指捏挤本穴。(图11-24)
中篇临床治疗篇
• 517 .
图11-24捏挤天突
[次数]按揉法10 ~ 15次;捏挤法3 ~5次,或至皮下轻 度瘀血为止。
[作用]理气化痰,止咳平喘,降气止呕。
[主治]痰壅气急,咳喘胸闷,恶心呕吐,咽喉肿痛。
[临床应用]由气机不利、痰涎壅盛、或胃气上逆所致的 痰喘、咳嗽、恶心呕吐,用按揉和捏挤法均有良效,若配推揉 膻中、运内八卦、揉中脘等法则疗效更佳。由中暑引起的恶 心、呕吐、头晕等症应用捏挤法,配捏挤大椎、膻中、曲池 等;治疗咽喉肿痛,亦宜用捏挤法,配捏挤大椎、清肺经等; 若用中指端微屈向下,向里按揉天突,可致呕吐,动作宜快, 临床常用此治疗外感风热或风寒,内伤乳食所致咳嗽、呕恶、 痰涎积聚,一般初感经一吐即告痊愈,若无积滞,此吐可疏通 脏腑之气,但宜先汗法后吐法。
(2)膻中(心演、演心)
[位置]两乳连线正中点。
[推拿法]
①揉膻中:以中指端揉之a
②分推膻中(分胸阴阳):以两拇指桡侧面自穴中向两旁 分推至乳头。(图11 -25)
• 518 .
大成推拿术
图11-25分推膻中
③推膻中:以食中两指并拢自胸骨切迹向下直推至剑突。
④按膻中:以中指端按之。
[次数]50 ~ 100次。
[作用]宽胸理气,止嗽化痰。
[主治]胸闷,咳喘,胸痛,呕吐,噎气,痰鸣。
[临床应用]该穴的临床操作常推揉法合用,称推揉膻 中,即先分推继向下直推,再做揉法。膻中穴为气之会,居胸 中,胸背属肺,为调理气机之要穴,对各种原因引起的气机升 降失常引起的咳喘、恶呕、胸闷等症均有效,多与运内八卦、 揉肺俞、揉天突、推肺经等合用;痰鸣壅盛者,多配推脾经、 揉丰隆、按弦走搓摩等。
(3)乳根
[位置]两乳头直下2分。
[推拿法]揉乳根,以双手拇指或中指,或用单手食、中 两指面揉之。
[次数]30 ~ 50次。
[作用]宽胸理气,化痰止咳。
[主治]胸闷,咳喘,胸痛,呕吐,疲鸣。
中篇临床治疗篇
.519 •
[临床应用]该穴主要用以治疗肺系疾患,多与揉乳旁、 推揉膻中、揉天突等合用。
(4)乳旁
[位置]两乳头外旁开2分。
[推拿法]揉乳旁,以两手拇指或中指端,或用单手食、 中两指面揉之。
[次数]30 ~50次。
[作用]宽胸理气,化痰止咳。
[主治]胸闷,咳喘,胸痛,呕吐,痰鸣。
[临床应用]本法与揉乳根同时操作,即以两手食中二指 面同时按于两穴上揉之,能加强理气、化痰、止咳的作用,如 配推揉膻中、揉肺俞、揉中府对由痰涎壅肺而致肺不张有 良效。
图11-26按弦走搓摩
(5)胁肋
[位置]在两胁,从腋下至髂缘上。
[推拿法]按弦走搓摩(搓摩胁肋),患儿双手抬起抱头, 或放于腿上,医者以两手掌从患儿两腋下开始搓摩至髂缘上。
.520 •
大成推拿术
(图 11 -26)
[次数]100~300 次。
[作用]破气化痰,除闷开聚。
[主治]胸闷,胁痛,疳积,腹胀,痰喘,气急,肝脾 肿大。 .
[临床应用]本法性开能降,为消积之要穴,故对小儿疳 积疗效较好,常与捏脊、推揉四横纹、摩腹等合用。对痰涎壅 盛、气逆、腹胀、胸闷,常配以分推腹阴阳、推揉膻中、揉肺 俞等法。若肝脾肿大,则需久久搓摩,非一日之功。但对脾胃 虚弱,中气下降,肾不纳气者慎用。
(6)中脘(胃脘、太仓)
[位置]胳直上4寸。
[推拿法]
①揉中脘:以中指或拇指面,或四指面,或掌根按而揉 之。向左揉为补,向右揉为泻,左右双向揉之为平补平泻。 (图 11-27)
图11-27揉中脘
②摩中脘:以掌心或四指面摩之。
③推中脘:以食中二指面自中脘向上直推至喉下,或自喉 下直推至中脘。(图11-28)
[次数]推和揉法100-300次;摩法3 ~5分钟。
[作用]健脾开胃,消食和中。
[主治]呕吐,泄泻,食积,厌食,腹痛,腹胀,胃脘痛。
中篇临床治疗篇
• 521 .
图11-28推中脘
[临床应用]中脘为胃之募穴,专治消化系统各种疾病, 多与推脾经、摩腹、揉足三里合用。推胃脘自上而下,主治胃 气上逆的恶呕、嗳气等,可配揉天突、揉膻中,推下天柱骨; 自下而上有使患儿涌吐之功,但临床少用之。
(7)腹
[位置]腹部。
[推拿法]
①分推腹阴阳:以两手大拇指或四指面自中脘穴沿肋弓边 缘斜下向两旁分推;以两手大拇指面自中脘向两旁做横向分 推。(图 11-29)
②推腹:以两手大拇指并拢自中脘推至胳。
③摩腹:以手掌或四指面摩腹部。顺时针方向摩为补;逆 时针方向摩为泻;双向摩为平补平泻(调)。(图11-30)
[次数]推法100~300次;摩法3 ~5分钟。
[作用]健脾和胃,理气消食。
[主治]腹胀,呕吐,腹痛,泄泻,疳积,厌食,便秘。
[临床应用]腹穴为小儿推拿最常用穴位之一,治疗消化 系统疾病有特效,被古人列为治泻4大穴位之一,故常与其他 3法揉胳、推上七节骨、揉龟尾合用,以治疗腹泻;摩腹又是 小儿保健4大手法之一,常与其他3法补脾经、捏脊、揉足三
• 522 •
大成推拿术
里合用,以健身壮体;分腹阴阳主消食,且能降气,善治乳食 停滞,胃气上逆引起的恶心、腹胀等症,多与运内八卦、推脾 经、揉中脘合用;若与按弦走搓摩合用,理气降逆作用甚强, 治腹胀效果尤佳。
(8)脐(神阙、脐中)
[位置]脐中。
[推拿法]
①揉脐:以中指端或掌心按住脐揉之。顺时针方向揉为 补,逆时针方向揉为泻,双向揉为平补平泻。(图11-31)
②抖揉脐:以拇指和食中指抓住肚脐抖揉之。
③摩脐:以手掌或四指面摩之。顺时针方向摩为补;逆时 针方向摩为泻;双向摩为调。
④捏挤脐:以拇指和食中二指抓住肚脐,用力捏挤肚脐, 亦可以用三棱针刺后,再捏挤。
中篇临床治疗篇
• 523 •
图11-31揉脐
[次数]揉法100 ~300次;摩法3 ~5分钟;捏挤法至紫 红为度。
[作用]温阳散寒,补益气血,健脾和胃,消食导滞。
[主治]泄苒,腹痛,腹胀,肠鸣,呕吐,疳积,便秘,
厌食。
[临床应用]此穴能补能泻能调。补之能温阳补虚,泻之 能消食导滞,调之能调和中焦。多用于先天不足,后天失调, 或寒湿凝聚、乳食停滞等症,可配以摩腹、揉丹田、补肾经, 或配以分推腹阴阳、按弦走搓摩、推三关等法。揉脐为治泻4 大手法之一,常与其他3法摩腹、推上七节骨、揉龟尾合用, 为治泻基本方。若虚寒性泄泻,以冬青膏为介质,揉脐至发 热,效果甚佳。摩脐除调理脾胃外,还有培补下元之功,故对 下元虚寒的遗尿、脱肛、先天不足等症亦有效果。另外,平补 平挥,久摩之,有保健之功,如配以保健4大手法,可加强其 强壮身体的作用。
(9)天枢 [位置]脐旁2寸。
[推拿法]
①揉天枢:用食中两指端揉之,或按之继以揉之。(图
11 -32)
②捏挤天枢:以双手拇指和食中指同时抓住天枢穴捏挤,
• 524 •
大成推拿术
图11-32揉天枢 或用三棱针点刺后,再捏挤。
③一■指禅推天枢:以搏食两指分别按于两穴上,做一■指禅 推法。
[次数]揉法50 ~ 100次;捏挤法至皮下轻度瘀血为止; 一指禅推法1 ~2分钟。
[作用]疏调肠腑,行气消胀,化食止泻。
[主治]腹泻,痢疾,腹胀,便秘,腹痛,食积,水肿。 [临床应用]天枢穴属胃经,又是大肠募穴,主要用于胃 肠功能失调诸症,治腹胀效果较好,可配以摩腹、按弦走搓 摩;治虚寒性腹泻、腹痛等症,多与补脾经、揉脐、推三关合 用;治急性腹痛时,多用捏挤法,或点刺后捏挤,可起到缓急 止痛的作用。
(10)丹田
[位置]脐下2. 5寸。
[推拿法]
①揉丹田:以拇指或中指面或掌根揉之。(图11-33)
②摩丹田:用手掌或四指面摩之。顺时针方向摩为补,反
之为泻。
[次数]揉法100〜300次;摩法3 ~5分钟。
[作用]培肾固本,温阳散寒,分清泌浊。
[主治]遗尿,小腹胀痛,脱肛,疝气,小便短赤,尿 闭,慢性腹泻。
[临床应用]本穴作用相当于任脉关元穴,多用于生殖泌
中篇临床治疗篇
• 525 .
图11-33揉丹田 尿系统疾病。如用于遗尿,取其温补下元的作用,多配以补肾 经、揉二马、揉胳;用于尿闭、尿短赤,则取其分利之功,配 以推箕门、利小肠等。
(11)肚角
[位置]脐下2寸旁开2寸大筋处。
[推拿法]
①拿肚角:以拇、食、中3指向穴位深处做拿法(即拿起 穴位处的大筋);以食、中、无名、小指4指放在背部与肚角 穴相对处,拇指放于肚角穴上,4指与拇指同时用力做对拿。 (图 11 -34)(图 11 -35)
②按肚角,以中指或拇指端按之。
[次数]3~5次。
[作用]止腹痛,通大便,除腹胀。
[主治]腹痛,腹胀,便秘,痢疾。
图11-34拿肚角之一
• 526 . 大成推拿术
[临床应用]本穴是止腹痛的要穴,无论虚实腹痛均可应 用,若配以一窝风、摩腹、止痛效果更好。拿肚角刺激性较 强,3~5次即可,不可拿之太多。治痢疾时,多用按法。
11.4.3腰背部穴位
(1)肩井(膊井)
[位置]大椎与肩峰连线之中点,肩部筋肉处。
[推拿法]
①拿肩井:以拇指与食中二指对称用力提拿肩部筋肉。 (图 11 -36)
②按揉肩井:以拇指或中指端按揉之。
[次数]拿法3~5次;按揉10~30次。
[作用]宣通气血,发汗解表。
[主治]感冒,惊厥,颈项强痛,上肢活动不利。
[临床应用]此法在临床上多于治疗结束时运用,作为结 束手法,称“总收法”。治感冒、颈项强痛时,常与4大手 法、拿风池等合用。
(2)大椎
[位置]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棘突之间凹陷中。
[推拿法]
①按揉大椎:以中指或拇指端按揉之。(图11-37)
中篇临床治疗篇
.527 .
图11-36拿肩井
②捏挤大椎:以双手拇、食两指端同时用力捏起皮肤向里 捏挤,亦可用三棱针点刺后再施此法,至微出血为止。
图11-37按揉大椎
③提捏大椎:食中二指屈曲,蘸清水在穴位上提捏起皮肤 后再放松为1次。
[次数]按揉法20~30次;提捏和捏挤法至皮下轻度疲 血为止。
[作用]清热解表。
#5:講
.528 .
大成推拿术
[主治]感冒,发热,咳喘,项强,肩背痛,呕吐,百日 咳,咽喉肿痛。
[临床应用]此穴主要用于感冒、发热等,常与4大手 法、揉肺俞、清天河水等合用。捏挤和提捏法清热作用较强, 可治疗热毒熏蒸的高热、咽喉肿痛及风火牙痛,常配以退六 腑、推脊等法。另外,用提捏法对百日咳有一定疗效。
(3)肺俞
[位置]第3胸椎下,双侧旁开1.5寸。
[推拿法]
①按揉肺俞:以两手拇指,或单手食中二指端按揉之。向 外揉为泻,向脊柱方向揉为补。(图11-38)
②推肺俞(分推肩胛骨):以两手拇指面,或桡侧面分别 沿肩胛骨内缘自上而下做“八”字推动。(图11-39)
[次数]100 ~ 300 次。
[作用]调肺气,补虚损,止咳嗽。
[主治]咳喘,胸闷,胸痛,痰鸣,感冒,发热。
[临床应用]此穴多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0治疗咳喘、 胸闷多配以揉膻中、揉乳根、揉乳旁等。此穴偏补,治肺虚咳 喘效果较好。如久咳不愈,按揉本穴时,可蘸少许盐粉,效果 更佳。
中篇临床治疗篇
.529 .
(4)脊柱
[位置]大椎至长强成一直线。
[推拿法]
①推脊柱:用食中二指面自上而下做推法。(图11-40)
图11-40推脊柱
②捏脊(捏积):双手大拇指后推,食中二指在前,或食 指屈曲,以食指桡侧面在后抵住皮肤,拇指在前,自下而上做 捏法(图11 -41)。一般捏3 ~6次,第1次和最后1次只捏 不提,第2至第5次可以“捏三提一”法(即捏3下,用力
• 530 • 大成推拿术
向上提拉皮肉1下),亦可在十六椎(大肠俞)、十四椎(肾 俞)、十一椎(脾俞)处提之。捏后可分别在心、肝、肺、 脾、胃、肾俞上点按1~2次,再轻轻搓摩背部。
图11-41捏脊
[次数]推法100~300次;捏法3~6次。
[作用]推脊柱具有清热导滞之功,捏脊具有调阴阳、理 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培元气、强健身体的作用。
[主治]疳积,腹泻,便秘,腹痛,恶呕,夜啼,慢惊 风,慢性咳喘,遗尿,脱肛。
[临床应用]本穴在脊柱,属督脉。督脉由下而上,贯脊 属肾,督率阳气,统摄真元。顺经捏之能调理全身脏腑、阴 阳、气血,可用于三焦各脏腑失调所发诸症,但对中焦调节作 用最为明显。单用捏脊每日或隔日1次,7 ~ 10次为1疗程, 2~3疗程后,休息7天,名为捏脊疗法,不但用于小儿疳积、 泄泻等症,亦可用于成人之失眠、月经不调等。若能与刺四横 纹合用,对腹泻、厌食等症效果更好。捏脊为小儿保健4大手 法之一,小儿保健必选手法,常与其他3法补脾经、摩腹、揉 足三里合用。捏脊与补脾经、补肾经等合用,治疗先天不足和 慢性病症有较好的疗效。推脊有较强的清热作用,对小儿食积 热、实热效果尤佳,可配以清天河水,退六腑。
(5)七节骨
[位置]第4腰椎至尾椎骨端成一直线。
中篇临床治疗篇
.531 .
[推拿法]推七节骨:以拇指桡侧面或指面,或食中二指 面自下向上直推,称推上七节骨;自上向下直推,称推下七节 骨。(图 11-42)
图11-42推七节骨
[次数]100 - 300 次。
[作用]推上七节骨能温阳止泻;推下七节骨能泄热 通便。
[主治]泄泻,便秘,痢疾,腹胀,食积,脱肛,遗尿。
[临床应用]推上七节骨为补法,能温阳止泻,多用于 虚寒泄泻、久痢等症。此法为治泻4大手法之一,常与其 他3法摩腹、揉脐、揉龟尾合用,作为治泻基本处方。本 法与揉百会合用,上下配穴,一补一升,治气虚下陷之脱 肛、遗尿最为合适。推下七节骨为泻法,能泄热通便,可 治肠热便秘、痢疾等症,常与摩腹、清大肠、退六腑合用。 对虚寒腹泻者不可用泻法,泻之令患儿滑泄不止;属实热 者不可用补法,补之令患儿腹胀满;若虚寒夹杂当补泻兼 施,调理为宜。
(6)龟尾(尾闾、尾尻)
[位置]尾椎骨端。
[推拿法]
①揉龟尾:以中指或食指端按揉之。(图11-43)
②旋推龟尾:以拇指做旋推法。
• 532 .
大成推拿术
图11 -43揉龟尾
③掐龟尾:以拇指甲掐之。
[次数]揉和旋推法100 ~300次;掐法3~5次。
[作用]疏调肠腑,司理二便。
[主治]泄泻,便秘,痢疾,脱肛,遗尿。
[临床应用]此穴为督脉之长强穴,穴性平和,重在调 和大肠的输导功能,能止泻、通便。揉龟尾为治泻4大手 法之一,常与其他3法摩腹、推上七节骨、揉脐合用,治 疗腹泻。如配以推下七节骨、摩腹、拿肚角治疗便秘效果 较好。
11. 4. 4上肢部穴位
(1)脾经 [位置]
①拇指桡侧缘,从指尖至指根成一直线。
②拇指末节螺纹面。
[推拿法]
①推脾经:在拇指桡侧穴位上的推法:补脾经:使患儿拇 指微屈,医者以拇指桡侧或指面循患儿拇指桡侧缘,由指尖推 向指根(向心方向);清脾经:将患儿拇指拉直,由指根推向 指尖(离心方向);清补(调)脾经:在穴位上来回直推。 (图 11-44)
此种推脾经的方法,以北方地区多采用。
中篇临床治疗篇 .533 .
②在拇指末节螺纹面穴位上的推法:补脾经,以拇指面在 患儿拇指末节螺纹面上做旋推法(图11-45);清脾经:在穴 位上做向心方向的直推法。(图11-46)
此种推脾经的方法,以南方地区多采用。
[次数]100~500 次。
[作用]补脾经能健脾卩丨,补气血;清脾经能清湿热,消 食滞;清补脾经能调脾丨7,观气机。
[主治]泄苒,便秘,疳积,厌食,呕吐,痢疾,黄疸, 体质虚弱,湿痰,疹出不透,神疲乏力。
.534 •
大成推拿术
[临床应用]本法为小儿最常用手法之一,古人有“凡病 必推脾经”之说。故对小儿上、中、下三焦诸证均可用之。 尤其对中焦消化系统疾病首选之。小儿脾常不足,不宜攻伐太 甚,在一般情况下,多用补法或和法,体壮邪实者,方可用泻 法。补脾经多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而引起的厌食、泄泻、 体弱等,常配以推三关、捏脊、揉脐等;对小儿体虚,疹出不 畅者,推脾经可使隐疹透出,但手法宜快,且宜重之,取其补 中有泻之意;清脾经多用于温热熏蒸而致黄疽、身热不扬、恶 心呕吐、痢疾等症,常与清天河水、揉小天心、推小肠、推箕 门合用;清补脾经能调和中焦,增进食欲,用于饮食停滞、脾 胃不和而引起的胃脘痞满、吞酸恶食、泄泻呕吐等,常配以运 内八卦、揉板门、揉中脘等法。对湿热留连,久而不退或外感 发热夹湿者,可单用清脾经,推20 ~ 30分钟,至微汗出,效 果较好0
补“经为小儿保健4大手法之一,常与其他3法摩腹、捏 脊、揉足三里合用,用于小儿保健。
(2)肝经
[位置]食指末端螺纹面。
[推拿法]推肝经
①以拇指面在穴位上做直推法,向指根方向直推(向心 方向推),称补肝经;向指尖方向直推(离心方向推),称清 肝经。(图11-47①)
中篇临床治疗篇 • 535 .
此种推法北方地区多采用。
②以拇指面在穴位上做旋推法为补肝经;向指根方向直推 为清(平、泻)肝经。(图11-47②)
②推肝经之二 图11-47_推肝经
此种推法南方地区多采用。
[次数]100~500 次。
[作用]疏肝泻火,息风镇惊,解郁除烦。
[主治]惊风,夜啼,癫痫,目赤,烦躁,五心烦热,口 苦咽干,头晕头痛,耳鸣。
[临床应用]肝经宜清不宜补,若肝虚应补时则补后加
.536 .
大成推拿术
清,或以补肾经代之,称滋肾养肝法。清肝经常用于惊风、烦 躁等神志方面的疾病,多与清心经、掐揉小天心、掐揉五指节 等合用;治疗目赤肿痛时,可与揉涌泉、退六腑等合用。
(3)心经
[位置]中指末端螺纹面。
[推拿法]推心经
①以拇指在穴位上做直推法,向指根方向直推为补心经;向 根尖方向直推为清心经。(图11-48①)
①推心经之一
北方地区多采用该种推法。
②以拇指面在穴位上做旋推为补心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 清心经。(图11-48②)
南方地区多采用该种推法。
[次数]100 ~500 次。
[作用]清心退热、镇惊除烦。
[主治]高热神昏,五心烦热,口舌生疮,小便短赤,惊 惕不安,夜啼不寐,面赤目痛,汗出无神。
[临床应用]本穴宜清不宜补,恐动心火。需补时,可补 后加清,或以补脾经代之。清心经常用于心火旺盛而引起高热 神昏、面赤口疮、小便短赤等热证,多与清天河水、清小肠、 退六腑合用;清心经治疗情绪不安、烦躁等神志病时,可与平 肝经、捣小天心、揉百会等合用。临床上清心经可以由清天河
中篇临床治疗篇 • 537 •
水代之。若气血不足、心烦不安、睡卧露睛等症,需补法时, 可慎用补心经,配以补脾经、推三关、揉二马等。
②推心经之二 图11 -48_推心经
(4)肺经
[位置]无名指末端螺纹面。
[推拿法]推肺经
①以拇指面在穴位上做推法,向指根方向直推为补肺经; 向指尖方向直推为泻(清)肺经。(图11-49①)
①推肺经之一
• 538 • 大成推拿术
北方地区多采用此种推法。
②以拇指面在穴位做旋推法为补肺经;卩|丨指根方向直推为
泻(清)肺经。(图11 -49②)
②推肺经之二 图11-49_推肺经
南方地区多采用此种推法。
[次数]100~500 次。
[作用]补法能宣肺益气,固表敛气;泻法能宣肺解表, 止咳化痰。
[主治]感冒,咳嗽,气喘,痰鸣,发热,胸闷,自汗, 脱肛,遗尿,大便秘结,疹出不畅。
[临床应用]沿肺经能清肺解表,化痰止咳,可用于肺热 咳喘、发热、痰鸣,常配以清天河水、推揉膻中、运内八卦 等。对肺热引起的便秘,可配清大肠、退六腑等法。治外感表 证时,可配4大手法。补肺经能补益肺气,用于肺气虚损、咳 喘、自汗、气短、畏寒等症,常与补脾经、推三关、揉二马等
A田 O / |J o
(5)肾经
[位置]小指掌面,稍偏尺侧,自指尖个:指根.
[推拿法]推肾经:以拇指面自指根1‘1彳彳M、:小指尖,称补
中篇临床治疗篇 .539 •
肾经;相反方向推,称泻肾经。(图11-50)
图11-50推肾经 [次数]100 ~ 500 次。
[作用]补肾经能滋肾壮阳,强健筋骨;清肾经能清利下
焦湿热。
[主治]先天不足,久病体虚,遗尿,久泻,虚喘,久 咳,小便短赤。
[临床应用]补肾经多用于先天不足,久病体虚、久泻、 遗尿等虚证,可配以揉二马、补脾经、推三关等法;清肾经可 清膀胱湿热,可用于尿短赤涩等,但此穴有宜补不宜清之说, 需用清法时,多以清小肠代之。
(6)大肠
[位置]食指桡侧缘,自食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线。
[推拿法]推大肠:以拇指桡侧或指面在穴位上做直推 法,自指尖直推至虎口称补大肠;反之为清(泻)大肠;来 回推为清补(调)大肠。(图11-51)
[次数]100 ~500 次。
[作用]补大肠能涩肠固脱,温中止泻;泻大肠能清利湿 热,泻里导滞;清补大肠能调理肠腑,除湿止痢。
• 540 •
大成推拿术
[主治]腹泻,痢疾,脱肛,便秘,腹痛,肛门红肿。
图11-51推大肠
[临床应用]补大肠多用于虚寒性腹泻、脱肛等虚证,可 配以补脾经、推三关、推上七节骨等法;如湿邪盛而致水泻严 重时,宜利小便,不可多补本穴,如多补之,则止泻过急,往 往可使患儿发生呕吐。泻大肠多用于湿热、积食滞留肠道而致 身热腹痛、下痢赤白、便秘等症,可配以退六腑、清脾经、分 手阴阳、推七节骨等法。在临床上可单用大肠穴治疗痢疾、便 秘,需推30分钟左右方可收到较好的疗效,对急性痢疾里急 后重严重者,应先用清肺经,待里急后重减轻或消失后,再用 大肠穴。
(7)小肠
[位置]小指尺侧缘,自指尖至指根成一直线。
[推拿法]推小肠:以拇指桡侧或指面在穴位上做直推 法,自指尖向指根直推为补小肠;相反方向为清小肠。(图
11 -52)
[次数]100 ~ 500 次。
[作用]清小肠能清热利尿,泌别清浊;补小肠能滋阴 补虚。
[主治]小便赤涩,水泻,午后潮热,口舌糜烂,尿闭,
遗尿。
中篇临床治疗篇
• 541 .
图11-52推小肠
[临床应用]此穴多用清法,治下焦湿热诸证。若心经有 热移于小肠,以本法配清天河水,能加强清热利尿的作用;对 水泻者,以清小肠配治泻4法、补脾经等法,可达到利小便、 实大便之功。若阴虚水亏,小便短赤,亦可用补法,但临床上 多以补肾经代之。
(8)板门
[位置]手掌大鱼际平面。
[推拿法]
①揉(运)板门:以拇指或中指或食指端揉(运)穴位 之中点。(图11-53)
图11-53揉板门
■ 542 • 大成推拿术
②推板门:以拇指桡侧自患儿拇指根推A腕桢纹,称板门 推向横纹(图11-54);自腕横纹推向拇指根,称桢纹推向板 门;(图11-55);来回推之,称清板门。
[次数]100~500次0
中篇临床治疗篇
• 543 .
[作用]揉(运)板门能健脾和胃,消食化滞。板门推向横 纹,主升止得;横纹推向板门主降止呕吐;清板门能清脾胃之热。
[主治]厌食,呕吐,泄泻,腹胀,食积,嗳气,胃痛, 咳喘。
[临床应用]揉(运)板门为消食之要穴,能运达上下之 气,消导中焦积滞,对一般消化系统病均可用之,多与推脾 经、运内八卦、分推腹阴阳、摩腹、揉四横纹等合用。亦可单 用板门一穴,但推运次数宜多。板门推向横纹,功专止泻,多 与推大肠、推脾经及止泻4法合用;横纹推向板门,功专止 吐,多与揉中脘、分推腹阴阳、运内八卦、推下天柱骨等
A田 口 /TJ o
(9)小天心(鱼际交)
[位置]大小鱼际交接之中点。
[推拿法]
①揉小天心:以中指端揉之。(图11-56)
图11-56揉小天心
②掐揉小天心:以拇指甲掐之继以揉之(可掐1揉3)。
③揭小天心:以中指尖,或食指屈曲以指间关节捣之。
(次数]揉、捣法100 ~500次;掐揉法3 ~5次。
[作用]清热,镇惊,利尿,明目。
[主治]惊风,抽搐,烦躁不安,夜啼,小便赤涩,尿 闭,斜视,目赤肿痛,瘆痘欲出不透。
.544 .
大成推拿术
[临床应用]本穴性寒,为清心安神的要穴。掐揉小天心 清心经热效果明显;捣小天心安神镇惊效果明显。用于心经热 引起的惊风、夜寐不安、小便赤涩等,以掐揉小天心为主,多 配以清天河水、揉二马、清小肠、清肝经等;若惊风抽搐、夜 啼不休等,可以捣小天心为主,配以掐五指节、掐揉威灵,揉 百会等;若惊风眼翻、斜视,可以捣法为主,眼上翻向下捣, 右视左捣,左视右捣。
(10)胄经
[位置]拇指掌面近掌端第1节。
[推拿法]推胃经:以拇指面在穴位上做直推法,由指根 向指尖方向推为清胃经;反之为补胃经。(图11-57)
图11-57推胃经 [次数]100 ~ 500 次。
[作用]清胃经能清热利湿,和胃降逆;补胃经能健脾和 胃,助运消食。
[主治]恶心呕吐,呃逆嗳气,食欲不振,烦渴善饥,吐 血衄血。
[临床应用]清胃经主要用以治疗中焦湿热或郁热而出现
中篇临床治疗篇
.545 •
的诸症,亦可用于胃火上亢引起的衄血等症。若配以清脾经、 推天柱骨、横纹推向板门等,可治疗脾胃失和而引起的恶呕等 症;若配以清大肠、退六腑、推下七节骨等,可治疗胃肠实热 而引起的脘腹发热烦渴、大便秘结等症。临床上常以清脾经代 清胃经。补胃经临床上常与补脾经、揉中脘、摩腹、按揉足三 里等合用,治疗脾胃虚弱而引起的消化不良、纳少腹胀等症。 多以补脾经代补胃经。
(11)大横纹(手阴阳、横门)
[位置]仰掌,掌后横纹。桡侧为阳池;尺侧为阴池。
[推拿法]
①分手阴阳(分推大横纹):以两手拇指面从掌后横纹中 点向两侧分推。(图11-58)
图11-58分手阴阳 ②合阴阳:以两手拇指面自穴位两旁(阳池和阴池)向 穴位中点合推。
[次数]100 ~ 300 次。
[作用]平衡阴阳,调和气血,消食化积,化痰散结。
[主治]寒热往来,腹泻,呕吐,食积,痢疾,腹胀,身 热不退,惊风,抽搐,痰涎壅盛,烦躁不安。
[临床应用]分阴阳主要能平衡阴阳、调和气血,对于阴 阳气血失和而致寒热往来、烦躁不安、腹胀、腹泻等症,均可
• 546 •
大成推拿术
以分手阴阳为主。实热证阴池重分;虚寒证阳池重分,以达到 阴阳平衡,气血和调。临床上对许多病症发有定时,加用分阴 阳,可增强疗效。合阴阳功专化痰散结,用于痰结喘咳、胸闷 等症,可配以揉肾纹、清天河水、按弦走搓摩、揉膻中等。
(12)内八卦(内八方、手掌八穴)
[位置]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至中指根横纹约2/3处为 半径,画一圆周,八卦穴即在此圆周上,依次为乾、坎、艮、 震、巽、离、坤、兑。(图11-59)
图11 -59内八卦分布图 [推拿法]运内八卦(运八卦):以拇指面自乾卦开始向 坎卦运至兑为1遍,在运至离时轻轻而过,或以左手拇指盖 离,运至离时从拇指上运过(以防动离火)。(图11-60)
[次数]100 ~ 500 次。
坎艮靂巽 ②③④⑤ 离坤兑乾 ⑥⑦⑧①
中篇临床治疗篇
• 547 .
图11-60运内八卦
[作用]宽胸理气,止咳化痰,行滞消食。
[主治]咳嗽,痰喘,胸闷,呕吐,泄泻,腹胀,纳呆。
[临床应用]本穴性平和,能调理中上焦气机,善开胸 膈、除气闷、消胀满,对胸膈不利、伤食而致胸闷、咳喘、腹 胀等虚实之证均可用之。治疗中焦气机不畅时,多与推脾经、 掐揉四横纹、运板门、揉膻中、分推腹阴阳、按弦走搓摩等合 用;治疗上焦气机不畅的痰喘、咳嗽等症,多与揉膻中、推脾 经、推肺经合用;该穴还有调节各手法之功用,在众手法中, 能起到加强各手法之间的配合及防止滋补太过等特殊作用。
(13)脾肾(运土人水,运水入土)
[位置]手掌面,大指根至小指根,沿手掌边缘一条弧形 曲线。
[推拿法]运脾肾
①运土人水:以拇指桡侧,自患儿拇指根沿手掌桡侧经掌 根推至小指根。(图11-61)
②运水入土:以拇指桡侧,自患儿小指根经掌根沿手掌桡 侧推至拇指根。(图11-62)
[次数]100 ~ 500 次。
[作用]运土入水能清脾胃之湿热,利尿止泻;运水入土 能健脾助运,润燥通便。
• 548 . 大成推拿术
[主治]吐泻,腹胀,小便赤涩,痢疾,便秘,厌食, 疳积。
图11-62运水入土
[临床应用]运土人水主泻主清,多用于新病实证,如脾 胃湿热,水谷不化而致的吐泻、痢疾等症,常与清脾经、清胃 经、清天河水、推大肠等合用;对肾水不足,阳虚内热而致小
中篇临床治疗篇
.549 .
便赤涩、大便秘结,应配以揉二马、补肾经、推小肠、推大肠 等。运水人土主补,多用于久病虚证,可用于脾胃虚弱,腹大 青筋、完谷不化、疳积、便秘等,常与补脾经、推三关、捏脊
八田
n /TJ o
(14)肾顶.
[位置]小指顶端。
[推拿法]揉肾顶:以拇指或中指或食指端按揉之。(图 11 -63)
图11-63揉肾顶 [次数]100 ~ 500 次。
[作用]收敛元气,固表止汗。
[主治]自汗,盗汗,多汗,解颅。
[临床应用]本穴为止汗效穴,对一切汗症均有良效。
(15)肾纹
[位置]手掌面,小指第2指间关节横纹处。
[推拿法]揉肾纹:以拇指或中指或食指端揉之。(图 11 -64)
[次数]100 ~ 500 次。
[作用]祛风明目,清热散结。
[主治]目赤肿痛,鹅口疮,热毒内陷,瘀结不散。
• 550 •
大成推拿术
图11-64揉肾纹
[临床应用]此穴为治疗眼科疾患的要穴,对各种眼疾均 可用之。对热邪壅盛而致目赤肿痛、热毒内陷、瘀热不散所致 之高热、呼吸气凉、四肢逆冷等有效,多与揉小天心、退六 腑、清天河水、分手阴阳合用。
(16)四横纹(四缝)
[位置]手掌面,第2指至小指第1指间关节横纹处。
[推拿法]
①掐(揉)四横纹:以拇指甲依次掐之,继以揉之或掐1 次揉3次。(图11 -65)
图11-65掐四横纹
②推四横纹:a.令患儿四指并拢,以拇指桡侧在四横纹
中篇临床治疗篇
.551 •
穴位上左右推之;b.以拇指桡侧自患儿小指横纹开始逐个做 沿四指纵轴方向的直推法,继以无名、中、食指。
[次数]掐法3~5次,推法①100~300次;推法②30 ~ 50次。
[作用]退脏腑热,调和气血,消胀散结。
[主治]疳积,腹胀,消化不良,咳喘,慢惊风,口唇 破裂。
[临床应用]本穴为治疗疳积要穴,对于疳积、伤食、腹 胀等,多用推四横纹,常配以推脾经、运板门、摩腹、捏脊 等;掐四横纹能退热除烦散结,多用于热性病的烦躁之症。在 此穴可施以刺法或割法,称刺积疗法或割积疗法,具体方法 为:刺法是用毫针或三棱针刺本穴,使之出血,或用力挤出黏 液为度;割法是用刀割破本穴,用力挤出黏液。刺积和割积专 治疳积,如配以捏脊疗效更好。
(17)小横纹
[位置]手掌面,第2至5掌指关节横纹处。
[推拿法]
①掐揉小横纹:以拇指甲依次掐之,继以揉之(掐1揉
3)。
②推小横纹:以拇指桡侧,在小横纹穴左右推之。
[次数]掐揉法3 ~5次;推法100 ~300次。
[作用]退热,消胀,散结。
[主治]唇裂,口疮,发热,烦躁,腹胀。
[临床应用]此穴主要用于脾胃热结而致腹胀及口唇皲 裂。如因脾虚腹胀者,配以补脾经;因伤食腹胀者,配以揉中 脘、清补脾经、运内八卦;口唇破裂、口舌生疮者,配以清脾 经、清天河水、清小肠等。另外推小横纹可治疗肺部干性 啰音。
(18)掌小横纹
[位置]掌面小指根下,尺侧掌纹头。
• 552 . 大成推拿术
[推拿法]揉掌小横纹,以拇指、中指或食指端按揉之。 (图 11-66)
图11-66揉掌小横纹
[次数]100~500 次。
[作用]清热散结,宽胸宣肺,化痰止咳。
[主治]痰热喘咳,口舌生疮,流涎,顿咳,肺炎。
[临床应用]本穴善清心肺之郁热,为治疗口舌生疮、咳 喘的效穴,亦为治疗百日咳、肺炎的效穴,具有消肺部湿性啰 音的特殊作用。临床上治疗咳喘时,常配以清肺经、推揉膻 中、揉乳根等。另外,肝区疼痛时,揉之亦有效果。
(19)内劳宫(内劳)
[位置]在手掌正中央。
[推拿法]
①揉内劳宫:以中指端揉之。
②掐揉内劳宫:经拇指甲掐之继以揉之。
③水底捞明月(运内劳宫):以拇指尺侧,自小指根经掌 小横纹、小天心推至内劳宫,轻轻拂起。(图11-67)
[次数]揉法100 ~ 300次;掐揉及运法30 ~ 50次。
[主治]发热,烦渴,口疮,齿龈糜烂,虚烦内热, 便血。
中篇临床治疗篇
• 553 .
图11-67水底捞明月
[临床应用]本穴属心包络,为清热除烦的效穴,用于五 心烦热、口舌生疮等,多与清天河水、清心经、清小肠等合 用,若推拿时在穴上滴一滴凉水,用口吹之,则清热力更强。 水底捞明月为推掌小横纹、推小天心及推内劳宫的复合手法, 主要对心肾两经有热最为合适。
(20)总筋(总位、青筋、总心、内一窝风)
[位置]掌后腕横纹中点。
[推拿法]
①揉总筋:以拇指或中指端按揉之。
②掐总筋:以拇指甲掐之。(图11-68)
③拿总筋:以拇指按穴位上,以食指按手腕背部对合拿 之,另一手握其四指摇动。
[次数]揉法100~300次;掐、拿法3〜5次。
[作用]清心泄热,通气散结。
[主治]口舌生疮,潮热,牙痛,惊风,夜啼,肠鸣 吐泻。
[临床应用]本穴主清心经热,亦能通调周身气机。揉法 操作宜快,稍用力,对实热、潮热皆有疗效。若口舌生疮、潮 热、夜啼用掐法为宜,可配以清天七水、清心经能加强其清热 的作用。
• 554 •
大成推拿术
图11-68掐总筋
(21)五指节
[位置]掌背五指第1指间关节处。
[推拿法]
①掐揉五指节:以拇指甲依次掐之,继以揉之(掐1揉
3)。
②揉搓五指节:拇指放于穴位上,食指放于掌面与穴位相 对部位上,二指同时用力做揉搓法。
[次数]掐揉法3 ~5次;揉搓法50~100次。
[作用]祛风痰,通关窍,安神镇惊。
[主治]惊风,抽搐,惊惕不安,咳喘,痰涎,腹痛,疳 积,惊泻。
[临床应用]掐揉五指节多用于惊惕不安、惊泻等,可配 以推肝经、推心经、掐揉小天心等。揉搓五指节主要用于胸 闷、痰喘等,多与运内八卦、推揉膻中、清肺经等合用。
(22) 二人上马(二马)
[位置]手背第四五掌指关节后凹陷中。
[推拿法]
①揉二马:以拇指或中指端揉之。
②掐二马:以拇指甲掐之。
[次数]揉法100~500次;掐法3~5次。
中篇临床治疗篇
• 555 .
[作用]补肾滋阴,顺气散结,利水通淋。
[主治]虚热喘咳,小便赤涩,久病体虚,淋症,遗尿, 脱肛,腹痛,牙痛,消化不良,睡时磨牙。
[临床应用]揉二马为补肾滋阴的主法。在治疗阴虚阳 亢、潮热烦躁、久病体虚、消化不良、牙痛、小便赤涩等证 时,可单穴使用(推拿次数要多),也可与其他补益穴合用。 本穴对小便闭塞效果明显。对肺部有干性啰音、久不消失者, 以本穴配以掌小横纹,有一定疗效。
(23)外劳宫(外劳)
[位置]在掌背中央,与内劳宫相对处。
[推拿法]
①揉外劳宫:以中指或拇指端揉之。(图11-69)
图11-69揉外劳宫
②掐揉外劳宫:以拇指甲掐揉之。
[次数]揉法100~500次;掐法3~5次。
[作用]温阳散寒,升阳举陷。
[主治]风寒感冒,腹痛,腹胀,肠鸣,泄泻,消化不
• 556 •
大成推拿术
良,脱肛,遗尿,咳喘,疝气。
[临床应用]本穴性温,为补元阳主穴。临床上用揉法为 多,揉外劳宫主要用于一切寒证。左揉使气上升;右揉使气下 降;左右揉之能温阳发汗。治疗虚寒泄泻、脱肛、疝气等,宜 左揉法,可配以补脾经、补肾经、推三关、揉丹田等。凡脏腑 凝寒固冷,用之有温通作用,但温通之中又有收敛之功,则不 致温散太过。
用此法治风寒外感、表实无汗时,可配以拿风池、4大手 法、掐揉二扇门等。
(24) —窝风(乙窝风)
[位置]手背腕横纹正中凹陷处。
[推拿法]
①揉一窝风:以拇指或中指端揉之。(图11_70)
②掐揉一窝风:以拇指甲或食指掐之,继以揉之。(图 11 -71)
图11-70揉一窝风
中篇临床治疗篇
• 557 .
图11 -71掐一窝风
[次数]揉法100~300次;掐法3~5次。
[作用]发散风寒,宣通表里,温中行气,止痹痛,利
关节。
[主治]伤风感冒,一切腹痛,急慢性惊风,关节痹痛, 关节屈伸不利。
[临床应用]本穴主要功效是止腹痛,对一切腹痛均可用 之,如配以拿肚角、摩腹,止腹痛效果更佳。对风湿性关节炎, 亦有一定的疗效。本穴能发汗,但汗出较缓,往往需操作较长 的时间,始见汗出,而且汗的性质微黏,故多用于寒滞经络、 痹痛,或感冒无汗,可配以拿风池、掐二扇门、推三关等。
(25)十宣(十王)
[位置]十指尖指甲内赤白肉际处。
[推拿法]掐十宣,以拇指甲依次掐之。
[次数]3~5次。
[作用]清热,醒神,开窍。
[主治]急热惊风,抽搐,高热,昏厥,烦躁不安,神 呆,精神恍惚。
[临床应用]本穴主要用于急救,多与掐人中、掐五指 节、掐小天心等合用。对高热惊厥,可用三棱针刺破放血,效
.558 .
大成推拿术
果更好。
(26)老龙(中根)
[位置]在中指甲后约1分处。
[推拿法]掐老龙:以拇指甲掐之,亦可继以揉之。(图 11 -72)
图11-72掐老龙
[次数]3~5次。
[作用]醒神开窍。
[主治]急惊暴死,昏迷不醒,高热抽搐。
[临床应用]本穴主要用于急救。若小儿急惊暴死或高热 抽搐,掐之知痛有声音,可治;不知痛而无声者,难治。急救 时,常与掐十王、掐人中、掐小天心等合用。
(27)左、右端正(内、外端正)
[位置]中指甲根两侧,桡侧为左端正,又称外端正;尺 侧为右端正,又称内端正。
[推拿法]掐揉端正,以拇指甲掐之,继以揉之。
[次数]3~5次。
[作用]止泄利,止呕吐,止衄血,开关窍。
中篇临床治疗篇
.559 •
[主治]痢疾,霍乱,水泻,恶呕,惊风,鼻衄,目 斜视。
[临床应用]左端正能升提中气,止泄利及水泻,多与推 脾经、推大肠、摩腹等合用;右端正主降,主要用于胃气上逆 而致的恶呕,多与运内八卦、揉中脘、横纹推向板门等合用。
本穴对鼻衄有良效,用细绳由中指第3节横纹起扎至指端 (不可过紧),扎好患儿静卧。掐端正也可用于急救,需配以 掐人中、掐老龙、掐十王等。
(28) 二扇门(左、右扇门)
[位置]在手背、中指掌指关节两侧凹陷中。
[推拿法]
①揉二扇门:以两手拇指或食指重揉之。(图11-73)
图11-73揉二扇门
②掐(揉)二扇门:以两手拇指甲掐之,或继以揉之。
[次数]揉法100 ~500次;掐法3~5次。
[作用]发汗透表,退热平喘,定惊安神。
[主治]伤风感冒,发热无汗,痰喘气粗,呼吸不畅,急 惊风,口眼哨斜。
[临床应用]本穴为发汗效穴。如欲发汗必先掐心经与内 劳宫,再重揉太阳穴,然后掐揉此穴约200 ~ 400次,至患儿 头部及前后身微汗出即可,若时间过长易大汗淋漓。本穴性温 散而不守,易伤阳耗气,故对体虚患儿用此穴时,必先固表 (补脾经、补肾、揉肾顶),然后再用汗法。操作时要稍用力,
• 560 .
大成推拿术
速度宜快。本穴与肾顶合用,一固一散,则汗出不致过多,适 宜平素体虚外感无汗者。
(29)精宁
[位置]手背第4、5掌骨歧缝间。
[推拿法]
①揉精宁:以拇指或中指端揉之。
②掐精宁:以拇指甲掐之。(图11-74)
[次数]揉法100~500次;掐法3~5次。
[作用]行气,破结,化痰,醒神。
[主治]疳积,痰喘,气吼,干呕,眼内胬肉,口眼啮 斜,惊风昏厥。
[临床应用]本穴善消坚破积,克削气分,故虚者慎用。 如必须应用时,多与补脾经、补肾经、推三关等补益手法同 用,以免元气受损。本穴用于急救时,多与掐威灵、掐老龙、 掐人中等急救穴配用,能加强治疗效果。
(30)威灵
[位置]在手背第二三掌骨交缝处。
[推拿法]掐(揉)威灵:以拇指甲掐之,继以揉之。
[次数]5~10次。
[作用]开窍,醒神、镇惊。
[主治]急惊暴死、昏迷不醒,头痛,耳鸣。
[临床应用]本穴主要用于急救,主治惊风昏迷,遇患儿
中篇临床治疗篇
• 561 .
急惊暴死者掐之,有声者易治,无声者难治,多与掐人中、掐 十王、掐老龙、掐精宁等合用。
(31)外八卦(外八方、手背八穴)
[位置]掌背外劳宫周围,与内八卦相对。
[推拿法]运外八卦:以拇指面做顺时针方向的运法。
[次数]100 ~ 300 次。
[作用]宽胸理气,通滞散结。
[主治]胸闷,腹胀,便结。
[临床应用]本穴主要用于气血壅滞,脏腑不和引起的诸 症,多配以摩腹、推揉膻中、按弦走搓摩等。
(32)天门、虎口
[位置]天门、虎口在拇指尺侧赤白肉际处由指尖至虎口 成一直线。
[推拿法]天门人虎口,以拇指尺侧由指尖推至虎口。 (图 11 -75)
图11-75天门人虎门
[次数]100 ~ 300 次。
[作用]顺气,和血,健脾。
[主治]泄利,腹痛。
[临床应用]本穴主要用于泄利、腹痛,多与推大肠、推 脾经、拿肚角等合用。
(33)天河水(河水)
• 562 .
大成推拿术
[位置]在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 [推拿法]
②清天河水(推天河水):以食中二指面,从腕横纹推至 肘横纹。(图11-76)
图11 -76清天河水
②大清天河水:以食中二指面,自内劳宫推至肘横纹。
③打马过天河:先运内劳宫,然后屈患儿4指,再以食中 二指端自内关、间使循天河向上一起一落打至洪池为1次。 (图 11 -77)
④引水上天河:以凉水滴于大横纹处,用食中二指面慢慢 推至洪池,后用两手4指交替拍之,并用口吹气于天河穴以 透之。
[次数]清及大清天河水100 ~ 500次;打马过天河及引 水上天河3 ~7次。
[作用]清热解表,泻火除烦。
[主治]一切热证,外感发热,内伤发热,阴虚潮热,烦 躁不安,口渴,弄舌,重舌,惊风,口舌生疮,痰喘,咳嗽。
[临床应用]清天河水性微凉,能清热解表,用于外感发 热、头痛、咽痛等,常与4大手法、清肺经合用;清天河水性
中篇临床治疗篇
• 563
较平和,清热而不伤阴分,善清阴虚内热及心经热,对于五心 烦热、惊风口燥、咽干、口疮、弄舌等症均可用之,可单用或 与清心经、清肝经、清小肠配合使用。本穴由于推拿手法不 同,清热的作用也不同,大清天河水清热的作用强于清天河 水;引水上天河强于大清天河水;打马过天河清热之力最强, 且能活经络、通关节,故打马过天河和引水上天河,一般多用 于脏腑实热证,常与退六腑、推脊柱合用。
(34)三关
[位置]在前臂桡侧,自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
[推拿法]
①推三关(推上三关):以食中二指面或拇指桡侧自腕横 纹推至肘横纹。(图11 -78)
②大推三关:屈患儿拇指,自拇指尖沿桡侧推至肘横纹。 [次数]100 ~500 次。
图11-77打马过天河
• 564 .
大成推拿术
图11-78推三关
[作用]温阳散寒,发汗解表,益气活血。
[主治]一切虚寒证,腹痛,腹泻,畏冷,四肢无力,病 后体虚,风寒感冒,斑疹白痦,疹出不透,痿证。
[临床应用]本穴性温,能补益气血,温补下元,主治一 切虚寒证。可用于气血虚弱、命门火衰、下元虚冷,阳气不足 而引起的四肢厥冷、面色无华、食欲不振、疳积、吐泻等各种 病症,常与补脾经、补肾经、揉二马、揉丹田等合用。该穴具 有益气活血、温阳散寒、发表取汗的作用,可用于瘆毒内陷、 隐疹不出、风寒感冒等,多与推脾经、清肺经、掐二扇门、4 大手法合用。
(35)六腑(六府)
[位置]在前臂尺侧自肘横纹至腕横纹成一直线。
[推拿法]退六腑(推六腑、推下六腑):以食中二指或 拇指面自肘横纹推至腕横纹。(图11-79①②)
[次数]100〜500次。
[作用]清热,凉血,解毒。
[主治]一切实热证。高热,烦躁,惊风,口渴饮冷,鹅 口疮,重舌,弄舌,咽痛,肿毒,热痢,腮腺炎,大便秘结。
中篇临床治疗篇
.565 .
[临床应用]本穴性大凉,专清里热,清营血热,对脏腑 郁热积滞、壮热苔黄、口渴咽干、库聴、肿毒等实热证均可用 之。此外此穴与补肺经合用,止汗效果较好。本法与推三关为 大凉大热要穴,可单穴用,亦可两穴合用。两穴合用能平衡阴 阳,防止大凉大热伤其正气。如寒热夹杂以热为主,则以退六 腑三数,推三关一数之比推之;若以寒为主则以推三关三数, 退六腑一数之比推之;推数相等有调和之意。
①拇指退六腑
图11-79_退六腑 11.4.5下肢部穴位
(1)箕门
[位置]人腿内侧,髌骨上缘至腹股沟成一直线。
• 566 •
大成推拿术
[推拿法]推箕门:以食中二指面自髌骨内上缘推至腹 股沟。
[次数]100 ~ 500 次。
[作用]利尿。
[主治]小便赤涩不利,尿闭,水泻。
[临床应用]本穴性平和,有较好的利尿作用。主要用于小 便赤涩、尿闭、7JC泻等症,多配以清小肠、揉丹田、推脾经等。
(2)百虫(百虫窝)
[位置]髌骨内上缘2. 5寸处。
[推拿法]
①拿百虫:以两手拇中二指合拿患J佐右两穴。(图11-80)
图11-80拿百虫
②揉百虫:以大拇指或中指端揉之。
[次数]拿法3~5次,揉法30~50次。
[作用]通经络,止抽搐。
[主治]惊风抽搐,昏迷不省,下肢瘫痪,痹痛。
[临床应用]本穴可用于下肢瘫痪、痹痛等症,多配以按 揉足三里、按揉膝眼、拿委中等;若用于止抽搐,手法宜重, 常配以掐人中、掐山根、掐老龙等急救穴。
(3)足三里
[位置]外膝眼下3寸,胫骨旁1寸。
[推拿法]
中篇临床治疗篇
• 567
(1)掐揉足三里:以拇指甲掐之,继以揉之。
(2)按揉足三里:以拇指端按揉之。
[次数]掐揉法3 ~5次;按揉法50〜100次。
[作用]健脾和胃,调中理气,导滞通络。
[主治]腹泻,呕吐,腹胀,腹痛,下肢萎软无力, 疳积。
[临床应用]本穴属足阳明胃经,多用于消化系统疾病及 下肢萎软。如本法配分推腹阴阳、推天柱骨治呕吐;配推上七 节骨、推大肠治泄泻;配拿肚角、揉一窝风治腹痛。另外,该 穴为小儿保健4大手法之一,常与其他3法补脾经、捏脊、摩 腹合用,以保健强体。
(4)后承山
[位置]小腿后侧,当腓肠肌收缩时,形成的人字纹的 尖端。
[推拿法]
①拿承山:以拇指与食中二指相对合拿之。(图11-81)
图11-81拿后承山
②推按承山:以拇指按之,继以向心部推之为补;按后向 足部推为泻。
[次数]拿法3 ~5次;推按法,按3 ~5分钟后,推
• 568 .
大成推拿术
100〜500次,或以热为度。
[作用]通经络,止抽搐,止泻,通便。
[主治]泄泻,便秘,抽搐,下肢痹痛,瘫痪,腿痛 转筋。
[临床应用]本穴向心部方向推按能止泻;向足部方向推 按能通便;拿之能止抽、止腹痛、通经络,推时可蘸少量麻 油,不拘次数,以热为度。
(5)前承山
[位置]在胫骨旁,与后承山相对。
[推拿法]拿揉前承山,以拇指按于穴位上,余指放在后 承山相对合拿之,继以揉之。
[次数]拿3~5次;揉50~100次。
[作用]镇惊止抽。
[主治]急惊,抽搐,角弓反张。
[临床应用]凡急惊风需急救时,宜先拿或掐精宁、威灵
救法。
(6)三阴交
[位置]在足内踩直上3寸。
[推拿法]推运三阴交:先以拇指由此穴向上或向下推 之,继以揉之。向上推、向前运为补;反之为泻。
[次数]推50-100次;运100~200次。
[作用]通血脉,活经络,健脾胃,助运化,疏下焦。
[主治]急慢惊风,消化不良,小便不利,外阴痛,下肢 痹痛。
[临床应用]本穴主要用于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亦常用于 下肢痹痛、瘫痪、惊风等,可配以拿承山、掐老龙、掐五指 节等。
(7)涌泉
[位置]屈趾、足心前正中凹陷中。
中篇临床治疗篇
• 569 .
[推拿法]
①揉涌泉:以拇指端揉之。
②推涌泉:以拇指面向趾部直推。
③掐涌泉:以拇指甲掐之。
[次数]推、揉法24~100次;掐法3~5次。
[作用]引火归元,醒神除烦,止吐泻。
[主治]五心烦热,发热,虚热,久热不退,呕吐,泄 泻,目赤肿痛,口舌生疮,神昏,惊风,癫痫。
[临床应用]本穴属肾经,推揉之能引火归元、退虚热。 用于五心烦热、久热不退、夜寐不安,多与揉二马、水底捞明 月、清天河水等合用。如以本法配退六腑、清天河水能退实 热;揉涌泉能止吐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