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局通栏广告

爱盲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俱往矣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说说知青

[复制链接]

150

主题

550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4258
401#
发表于 2022-4-7 22:23:26 | 只看该作者
401楼 永燃之火说:
这个主题小心讨论就好,这个是陈年主题了,我不想让他被删掉。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4

主题

1494

帖子

377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778
402#
发表于 2022-4-7 22:25:36 | 只看该作者
<
402楼 知心玩家说:回34楼铁鞭01
如果早就搞那个三字一包,恐怕现在我们发展的会更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3

主题

9478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2262
403#
发表于 2022-4-7 22:47:28 | 只看该作者
<
403楼 铁鞭01说:回复399楼俱往矣
  邢燕子、吴桂贤、陈永贵,那个时代的这几块料,都无一例外的走上了试图。本人最佩服的是那些真的自己自愿扎根在了农村,真的就在农村自愿当一辈子农民的知青。人家这才叫榜样,这才叫真的有理想。不似他们这种后来变味儿的东西。只可惜,这样的人,只是成千上万的知青里的极少数。
  顺便说一句,你发现没,凡是那些说那个年代多锻炼人,那个时候多好的,都是后来混好的,做大的,自己有点所谓的本事的,借着那个时候的光得到好处,后来又发达得。然后自己 不但要享受着自己所谓的成功,还得要拿出来显摆一番,所谓的占到便宜,还得要吧唧嘴的那一类的玩意儿。也难怪这帮东西在网上被人对。代表性人物比如司马南。
这帮人其实就跟那些有所谓乡村情怀的专家一样,你注意凡是吵吵着让大家返乡创业的专家,自己可都是坐在大城市的办公室里,喝着好茶,享受着城市的完善公共服务的。就没有一个专家和毛左如今敢,自己回乡创业的。说到底,从道理上讲,这帮今日的专家,和昔日的那些混好了的知青实际上是一类的东西。不过就是说的内容换了。本质上并没区别。
  叶广芩作为过来的知青在他的一篇小说的开头写得好,所谓的打不散的老三届,其实早就散了,能在外边张扬的都是少数,就如同梅菜扣肉,能在那里白话的其实是少数的张扬的扣肉。绝大多数是被压在底下的梅干菜。那些被毛左和粪粪们忽视的大多数其实,就如同那些搁在底下的梅干菜一样是不为人所关注的。而他们的处境,和个人的遭遇,才是那个时代知青的真实写照。尽管那个时代也走出了习主席,李总理这样的国家领导,还是那句话,就如同一亿人买彩票,就中了俩五百万的,某些人的那眼睛就盯着那中了五百万的俩人了,咋就没想想那99999998人呢?您咋就不想想,您如果要是真的穿越回去,您敢保您就是那俩幸运儿,而不是那99999998人里的不知是性自明谁的某假某乙吗?
本帖来自微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3

主题

9478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2262
404#
发表于 2022-4-7 22:48:30 | 只看该作者
<
404楼 铁鞭01说:回复402楼知心玩家
  其实有这个苗头,不过受限于环境咱就不多说了。
本帖来自微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3

主题

9478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2262
405#
发表于 2022-4-7 22:50:30 | 只看该作者
405楼 铁鞭01说:
  这个主题也是检验一个人有没有起码的是非观念的试金石。凡是给那个时代大唱赞歌的你注意吧……此处省略一万字。他们和某几类人其实有着共同的特点,拟品你细品。
本帖来自微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3

主题

9478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2262
406#
发表于 2022-8-24 15:44:23 | 只看该作者
406楼 铁鞭01说:
回复楼主俱往矣
老兄好。不知道这位您知道不?

因为一首歌,他就被判处死刑
匹夫视点
匹夫视点
2022-08-24 14:42
发表于福建
图片
闲时文坛
感谢关注!
公众号
图片
才智思维
感谢关注!
公众号
“一名知青,仅凭一首歌就被判处死刑,岂有此理!”这句话是许世友将军说的。正是他的这句话,他才活到今天。
他就是任毅,一位普普通通的年轻人。
1968年12月,当年22岁的任毅等五中下乡知青插队落户到当时的江浦县。
1969年5月,任毅和校友来到插队在江浦县汤泉公社的同学处。在那里,任毅听到了在新疆插队的南京知青高世隆所作的《塔里木——我的第二故乡》这首歌,顿时充满了思乡之情。在大家鼓励下,任毅涌动起创作一首知青歌曲的激情。
没想到噩梦降临到他这个年仅22岁的年轻人的头上。
在1969年5月下旬的一个晚上,知青们又挤在任毅的小草房里,搜肠刮肚地把会唱的歌轮番唱了一遍。唱完之后,大家仍然觉得心里空虚,这时,任毅的一个朋友唐又龙忽然站起来对任毅说:“工人有工人的歌,农民有农民的歌,任毅,你就写一首我们知青的歌吧。”
广告
图片
图片
直播中
图片
图片
嘉美高端书画艺术馆
观看直播
他的话对任毅触动极大。当晚任毅抱着吉它谱写了《我的家乡》,整整写了一夜。在第二天天色发亮的时候,这首歌终于完成了。他在歌谱上写下了演唱要求:“深沉、缓慢、思念家乡的。”然后,又注明———南京市五中集体词曲。
《我的家乡》一歌作出后当即被人拿去传抄,以惊人的速度在知青中间流传开来。夏收之后,任毅在回南京的轮船上听到有人唱这首歌,于是他走过去,故意问:“你们唱的是什么?”那些人很不屑地回答他:“看你的样子像是知青,怎么连这首歌都不知道,这叫《知青之歌》!”
当初他写这首歌时并不敢称《知青之歌》,因为这里既没有豪情壮志,也没有宏大理想,它只是表达了知青的一种思乡情绪,表达了知青作为一种非工、非农、非军、非学的特殊阶层强烈的失落感。
这种情绪在当时是绝对不允许公开表现的,只允许歌颂上山下乡,甚至只允许表达欢乐。任毅这首歌之所以受欢迎,正是因为它以一种忧郁的调子表达了人的真实情绪和处境。
几天后,《知青之歌》引起江青、姚文元的重视,作出了“要抓紧意识形态的阶级斗争,要查清作者情况,要对黑歌进行批判”的批示。(防失联请复制加微信:fengylye注明读者)
广告
图片
图片
直播中
图片
鉴定师在源头翡翠直播
观看直播
1970年5月24日,经过“群众讨论”,南京市公检法军事管制委员会作出《关于现行反革命犯任毅的结案处理报告》。其中认定任毅长期收听敌台,散布反革命言论,恶毒攻击无产阶级司令部;编写反动黑歌《可爱的家乡》,流传甚广,危害极大,严重破坏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罪大恶极。军管会的结论是:“经研究,判处任毅死刑,立即执行。请批示。”
1970年6月6日,南京市革委会在《处理案件呈批表》上签字“同意”。
幸运的是,就在最后一关的江苏省革委会审批时,省革委会负责人许世友将军审阅案卷时拍案而起:“一名知青,仅凭一首歌就被判处死刑,岂有此理!”
老将军顶着“四人帮”的压力,硬是把任毅从鬼门关拉了回来。当时与其一起接受判决的另外24人因犯反革命罪,均被执行死刑,唯独他一人死里逃生,被判刑10年。
服刑近9年后终由法院平反,1979年1月4日,建邺区法院宣判任毅“无罪释放”。至此,他服刑还差45天就满9年了。
任毅退休后继续供职于成都艺术职业学院。
视频:《知青之歌》流传与冤案始末
播放视频 ,时长 22:01
显示工具栏
播放视频 ,时长 10:26
显示工具栏
图片
《知青之歌》
词曲:任毅(南京市五中知青集体词曲)
啊~南京
啊~南京
我可爱的故乡
啊~南京
何时才能回到你的身旁 你身旁
蓝蓝的天上,
白云 在飞翔,
美丽的扬子江 畔,
是我可爱的南京古城
我的家乡
啊~长虹般的大桥,
叱咤云霞
横跨长江,
雄伟的钟山
凝聚在我的家乡。
告别了妈妈,
再见了家乡,
金色的学生时代,
已伴入了青春史册,
一去不复返。
啊~未来的道路多么艰难,
多么漫长.
生活的脚步,
深浅在偏僻异乡。
跟着太阳起,
伴着那月亮归,
沉重地修理地球,
是光荣而神圣的天职,我的命运。
啊~我们的双手绣红地球,
赤遍宇宙,
憧憬的明天,
相信吧, 一定会到来。
啊~南京
我可爱的故乡
啊~南京
何时才能回到你的身旁 你身旁
图片
明镜导读
感谢关注
公众号
全文完。感谢您的耐心阅读,请顺手点个右下的&quot;在看&quot;吧~
(防失联请复制加微信:lybdao注明读者)
做号不易,打赏随意
抱团取暖,共度时艰
图片
商务合作请联系微信:xnxzhe
阅读 90
分享
收藏
赞 2
在看 5
广告
图片
图片
惠人,鲜榨生活!
查看详情
网页由 mp.weixin.qq.com 提供
progressBar
匹夫视点
更多信息
本帖来自微秘视障助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主题

478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749
407#
发表于 2022-8-25 02:31:53 | 只看该作者
407楼 空谷幽兰说:
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长得好看又善良,一双美丽的大眼睛,辫子粗又长。我听说很多回城的男知青都有过这么一个叫小芳的姑娘。
本楼来自 天坦百宝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87

帖子

144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446
408#
发表于 2022-8-25 07:42:52 | 只看该作者
<
408楼 康建民说:回77楼铁鞭01
这事情说起来也比较讽刺,一句顶一万句的人,却连遗体怎样处理的主都作不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87

帖子

144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446
409#
发表于 2022-8-25 08:03:21 | 只看该作者
<
409楼 康建民说:回100楼凌宇
其实这个回城问题,特别是后期大规模回城,主要原因是村里的风向变了,如果村里一直保持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中期的风向,许多人没那个希望,也就认了。
什么时候都有比较厉害的人,插队者也不例外。
当时我们村就有一位插队的会用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估算一堆粮食大概有多少斤,还用烂铁皮和铝丝做了个电焊机。
人家做成那个电焊机时村里还没通电,但可以拉到有电的地方赚钱。
那时候那种赚钱方式叫搞副业,赚回来的钱大部分交给大队,也没人监督,弄得差不多就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3

主题

9478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2262
410#
发表于 2022-8-25 09:54:08 | 只看该作者
<
410楼 铁鞭01说:回复408楼康建民
  是的!更扯犊子的是,那些盖停尸房的,还有去参拜的就不想想,玻璃盒子里的那位生前是彻底的无神论,是最TMD讨厌这种东西的,然后一帮狗东西,排着队跟拜鬼是的,还买塑料花美其名曰给主席献花。你这边献上了,那边在推出来继续卖。M主席这一死话说便宜了谁?不是他妈的便宜了那些停尸房和卖花的了吗?
本帖来自微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4

主题

2万

帖子

4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45910
411#
 楼主| 发表于 2022-8-25 16:26:39 | 只看该作者
<
411楼 俱往矣说:回复406楼铁鞭01
铁鞭老弟好。这件事在我的记忆中已经模糊了,经你再提,仍觉如此震撼。将军一令下,刀下方留人。一个人的幸免更加反衬出一代人的悲哀。如今再来听通俗歌手唱起这首歌,怎不给人带来一种缥缈远去又不绝如缕的时代沧桑感。展开无障碍播放器控制面板
本帖来自微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3

主题

9478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2262
412#
发表于 2022-8-25 17:12:20 | 只看该作者
<
412楼 铁鞭01说:回复411楼俱往矣
  嗨嗨!一个荒唐的年代,看看楼上有多少不知死的还那么怀念那个时候。
本帖来自微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3

主题

9478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2262
413#
发表于 2023-4-2 17:55:48 | 只看该作者
413楼 铁鞭01说:

30年前,中国人可以不用“票”生活了 | 循迹晓讲
1953年,随着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我国工业化建设全面展开,急剧扩大了城市和工业对商品粮的需求量。为解决粮食供应紧张的问题,1953年11月政务院颁布了《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其中规定:在城市,对机关、团体、学校、企业等人员,可通过其组织,进行供应;对一般市民,可发给购粮证,凭证购买,或暂凭户口本购买。

当时凭票证供应的商品种类最多时曾达66种,除肉、鱼、蛋、食油、棉布外,还有火柴、肥皂、酱油、醋、香烟、点心、呢绒毛料、热水瓶、棉线等

1955年又制定实施了《市镇居民粮食定量供应暂行办法》。粮票作为此项政策的配套措施,于同年11月正式印制使用。粮票种类分全国粮票和地方粮票,只有全国粮票可在全国范围通用。我国陆续实行副食品和日用工业品凭票凭证供应,此后这一制度延续30余年。

1993年4月1日起,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精神,取消了粮票和油票,实行粮油商品敞开供应。
浏览 2965 , 2023-04-01 11:31 , 北京
精选留言
拉斐尔·拜伦·如狗 来自北京 , 我手机壳里,还有一张去年的出门票呢 [捂脸] , ,
回复
赞 82
循迹晓讲 (作者) , 保存好 , ,
回复
赞 57
远有芷兮 ?? 来自陕西 , 歷史見證 , ,
回复
赞 28
Rebing 来自黑龙江 , 但愿用「票」生活永远成为历史 , ,
回复
赞 72
typ 来自天津 , 我80后,家里还有一大沓粮票呢,怀念那个年代的小pink们等我们死光了再跳 [呲牙] , ,
回复
赞 65
凉风届候夜弥清 来自上海 , Little Pinks没有见识过粮油关系,购粮证,一个月配给30斤大米(粳米,籼米各半),半个月吃不到一回肉的那种日子~作为70后,幼年时那种缺吃少穿捉襟见肘的日子真的永远深刻在骨子里~ , ,
回复
赞 50
江南少年游子岸 来自上海 , 殷鉴不远 , ,
回复
赞 43
远有芷兮 ?? 来自陕西 , 想當年糧食是統購統銷物資,個人買賣是非法的 , ,
回复
赞 26
老庄客 来自江苏 , 城市居民每月28斤粮票,重体力劳动者32斤粮票;去外地出差凭单位介绍信去粮站兑换所属省或者全国粮票(看你是跨市还是跨省出差)。 , ,
回复
赞 16
1条回复
新宇 来自北京 , 没有票证寸步难行,粮油肉蛋奶布锅碗瓢盆煤都要票券。 , ,
回复
赞 14
七秒记忆的鱼 来自重庆 , 我是六零后。从小生活在农村,母亲是公社里的干部。父亲是国家兵工厂工人。生活在农村,但是不缺粮食。因为有供应粮。但农村的亲戚们经常没吃的,我家就从供应粮里借给他们度过青黄不接的时候。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家借出去接近四百斤粮食。农村从承包到户后就不缺吃的了! , ,
回复
赞 14
Gone with the Wind. 来自北京 , 本90后刚知道自己出生那年买东西竟然还要凭票供应…… [发呆] , ,
回复
赞 13
叙 来自辽宁 , 粮票和粮站紧密结合,我记得80年代,上小学时陪父母去粮站买粮的经历。粮站的柜台很高,前面有个金属做的圆筒,父母用布袋套上后,售货员把粮食从筒中倒出,然后再扛回家,有的细粮比较少,就由我扛回去。还有入冬前买蜂窝煤,买冬储大白菜。那种生活没什么可怀念的,但是我挺怀念我的童年 [捂脸] [捂脸] [捂脸] , ,
回复
赞 12
两猫 来自江苏 , 上海的半两粮票全国独一份 , ,
回复
赞 8
孙晨 来自天津 , 我小时候还用粮票买过冰棍儿呢 [捂脸] , ,
回复
赞 3
Amazon Kitty 来自加拿大 , 前一阵问我妈:凭票那年代,一星期能吃几次酱牛肉?我妈妈说一个月能吃上一次就不错了,商店里根本没多少货,又贵。 , ,
回复
赞 2
悢滽侟遠 来自河南 , 我有一个下地干活证。 , ,
回复
赞 1
疾风 来自湖北 , 曾经问过一个92年出生的同事,小镇青年出身,他说从来没见过粮票,对粮票毫无感觉。由此可见,现在30岁以下的年轻人对粮票之类票证真的所知不多 , ,
回复
赞 1
乐洋洋 来自新加坡 , 我家还有,不过我95后小时候没接触过这个时代 , ,
回复

本帖来自微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3

主题

9478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2262
414#
发表于 2023-4-2 18:55:35 | 只看该作者
<
414楼 铁鞭01说:回复楼主俱往矣
  我家还有900斤的粮票,好像前几年整理家里的物品的时候还翻出过一个粮本。我的灯泡没彻底灭的时候,我记得还看过豆腐票、煤本、肉票。不知道哥们儿你都用过那些票证?我去四平读书的那个时代,还有所谓粮食关系的说法。及你如果要是把自己的粮食关系转过去,那你就可以享受平价粮,如果你没有粮食关系,那就是议价粮。他俩最大的区别就是你交的伙食费是不同的。有粮食关系的157元。没有粮食关系的要多交。后1993年所谓的粮食关系就取消了,学校给我们有粮食关系的这些同学每人发了一张纸,写的啥我忘了,告诉我们你们的粮食关系学校都不用了,自1993年下半年起,全体同学伙食费21块0的干活。
本帖来自微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3

主题

9478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2262
415#
发表于 2023-6-21 20:43:49 | 只看该作者
415楼 铁鞭01说:
不知道这篇文章您看了有何感受?




被遗忘在金三角的老知青
九曲风云 2023-03-25 12:26 发表于四川
来源:时代人物周报

图片

编者按:



刘义:他们不理解。他们对祖国没有太多概念,也根本不了解我们那一代人的遭遇,我很少给他们讲,因为他们不相信啊,他们认为好像是爸爸在编一个故事骗他们。凤凰卫视的片子我放给他们看,他们好像是在看别人的遭遇一样

图片

人生最值得炫耀的是拒绝过什么。


上世纪60年代末,一批共和国的同龄人从城市来到边疆,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其中部分到云南边疆的知青,后来由于各种原因远离了处于和平年代的祖国,满腔热情地越过国境线,奔赴一江之隔的对岸参加革命。
这些视切·格瓦拉为精神偶像的青年,来到一心向往的战场,在枪林弹雨中,当崇高的革命理想为现实的生存窘境所压抑,他们的思想和命运也不可避免地发生着嬗变。从云南出走他国的知青数目到底有多少,至今仍说法不一,有人说是几千人,还有人说超过万人。
30多年过去了,流浪到金三角的知青就如同被意外洒落的种子,在异国的土地上自然地发芽、生长、凋谢、枯萎,直到零落成泥碾作尘,自生自灭,无声无息。而属于他们的那段历史,在千里之外的故国已经很少再有人提及。
一代人的历史,这么快就要被人们轻易遗忘吗?那些漂泊在金三角的知青,他们当年到底经历了怎样的曲折和艰险,而现在又是在过着一种怎样的生活?
刘义,原名侯景贤,一位至今仍生活在金三角的老知青。在接受《时代人物周报》的专访时,他重新打开曾经散落在热带丛林里的记忆碎片,引领我们走进那段即将被遗忘的历史深处。



01



汉语诗人
“你是从北京打过来的?谢谢你啊,谢谢你。”电话那端,刘义一再的感谢让人无法怀疑他的诚意。
刘义现在的身份是泰国清迈一所华文学校的老师。“我本来不想教了,但村里没人能教高中,就又把我聘去教课。”他以前曾是这个名为“一新中学”的华文学校副校长。
一新中学位于清迈北部泰缅边界一个叫做热水塘的村庄,村里住着的都是当年国民党残部的后代。1961年春天,一部分流落在金三角的国民党残军从缅甸撤退到老挝后,引起国际社会的不满,老挝政府更是提出严重抗议。
台湾当局命令部队撤退回台,但段希文的第五军和李文焕的第三军拒不执行命令,在老挝政府军的追捕下进入泰缅边界地区的泰国一侧,前者在美斯乐安营扎寨,后者则把汤窝作为根据地。
从此,以国民党残军及随军家属为主体的汉人难民村开始在金三角形成。距汤窝几公里的热水塘就是这样的难民村之一。
作为目前泰北地区比较大的一所华文学校,有1400多名学生在一新中学就读,刘义是42名教师之一。他现在负责高中三个年级的中文课程,“每天晚上2个钟头”。
除了教书外,刘义还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汉语诗人,曾有数百首诗作和小说、散文发表于当地华文媒体,在1995年和1999年,他先后两次获得台湾海外华人文学奖。
对于一个承受过无尽艰辛和苦难的人,是什么原因使他有闲情逸致潜心写作?刘义在接受一位作家访问时的回答多少有点出乎意料:“你受过酷刑吗?打个比喻,如果手术没有麻药,所以你只好拼命嚎叫,像狼,像被宰杀的动物,企图把那些可怕的疼痛从喉咙里吼出去,这就是诗。”
写作和生命旅程中的伤痛联系在一起,诗就已经不再仅仅是诗了。乐于将内心的思想通过文字来表达的人,是对现实敏感的人,更是对苦难记忆深刻的人。
因为每一次写作,几乎都是在重复揭开内心深处的伤疤,虽然可能鲜血淋漓,却又欲罢不能。在刘义后来的很多文字中,都能看到他本人的影子在其中若隐若显。

02



“我的世界是灰色的”
1949年12月,刘义出生在云南省玉溪县的易门。因为父亲过去的国民党军官身份,从出生那时起,他的命运就注定要经历坎坷。
5岁那年,父亲被人五花大绑地押走,这是刘义有关苦难最初也是最难忘的记忆。“我当时就看到了父亲的背影,永远都难以忘怀。”刘义说,那是他最后一次看到父亲,也是他到现在都对朱自清的《背影》情有独钟的原因。
在后来的文章中,“先天的黑色胎记注定了我们的命运”成为刘义使用频率颇高的句子,无论是小说《崃兰山寨》,还是在长篇自传体文字《金三角悲歌》中,这个有些宿命的句式都出现在文章结尾。
在那个出身决定一切的年代,因为父亲的缘故,一家人在当地抬不起头来。他的母亲从国家干部被转为饲养员,到养猪场劳动,直到后来因肺结核撒手人寰。彼时,刘义刚刚15岁。
在母亲的坟前,年幼的妹妹天真地问:“哥哥,妈妈睡在这里冷吗?”刘义对《时代人物周报》说,那一瞬间,他忽然觉得自己长大了,他要承担起照顾两个妹妹的责任。没想到的是,两年后开始的“文革”使他再遭厄运。
像当时所有狂热的年轻人一样,刘义迅速地投入到火热的革命中,跟别人一起写大字报,参加革命战斗队,他想用实际行动洗刷掉家庭出身的污点。但一个朋友送给刘义的100斤提粮卡却将他再度推入深渊,罪名是“盗用国家战备粮”。
在接受审问时,被拷打之下的刘义因为错说了一句话而被打成“现行反革命”。他说要杀了那些打他的人,对方问:“伟大领袖你杀不杀?”,他说“杀”。
“当时是书看得多了,讲话不注意,而且实在是被打晕了。”多年以后,刘义这样解释道。“反革命材料”被报上去后,军代表到镇上调查,觉得这么年轻的孩子不可能做出那样的事,材料于是被搁置下来。
图片
1968年,国家开始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刘义想都没想就报了名,他实在无法承受在当地遭遇的折磨。
所以,与别人哭天抹泪地离开城市相比,刘义是满怀激情地奔赴云南省一个叫甸心的地方,后来又转到了中缅边境的盈江县。
“在国内,我的世界是灰色的。”刘义这样告诉我们。

03



异国投身革命
“那你后来为什么又跑到那边去呢?是一种革命的热情吗?”
“老家那边还要把我抓回来批斗,我就跑啊,能跑一步算一步。”
1972年,在知青开始返城的时候,一纸通缉令却使刘义不得不再次做出人生的抉择。早前没有被立案的“现行反革命”,在通缉令中的身份成了“畏罪潜逃的反革命分子(未定性)”。
于是,33年前的一天,刘义在知青战友的陪伴下,从云南盈江跑到了毗邻缅甸的瑞丽,然后一个人跨过公路上的51号界碑,大步流星地向密林深处走去。
“我当时也有一点革命理想。在南坎参军的时候,看到红旗就好像看到延安的宝塔一样,革命激情就洋溢出来了。”参加缅共后,刘义的想法还是要好好干,“活出个人样来”,因此才把名字由“侯景贤”改成了“刘义”,“我就是想堂堂正正做人”。
战争的残酷超出了他的想象,无数的中国知青如飞蛾扑火一般投身到异国的革命,很多人可能还没来得及辨别方向就被打死了。
刘义所在的直属第二特务营是缅共东北军区战斗力最强的营,大大小小的战役打了无数,他印象最深的是冷山战役。
“当时先是跟独立军打,之后又和政府军打。”热带雨林里的下午,潮湿和闷热让他受尽了苦头。
刘义记得,他先是和战友们一路唱着军歌朝目标相反的方向走出5公里,然后调转路线从深山老林中开出一条路返回,直到第二天凌晨3点赶到距独立营碉堡300米处才展开激战。
知青们一边在前线冲锋陷阵,一边还要忍受在部队中地位低下的现实。缅共部队中士兵共分为四等,虽然各种具体分类说法不一,但知青位列最末却是公认的事实。“
那个时候没办法,打一步算一步,很多知青都死掉了。”当刘义谈到当时的处境时,除了无奈,更多的是一种平和。

04



逃亡
一场南下的战役失败后,在政府军的围剿下,缅共的根据地不断缩小。这时候,刘义更没有料到的事发生了——游击队内部开始大规模的整肃和清洗。
“查你的家庭出身,如果查到出身不好,就要清算你。”为了躲避审查,一天下午,刘义和另一个佤族战士偷了两只枪,逃走了。盗窃枪支的逃兵,如果不幸被游击队抓到,谁都知道意味着什么。两个人不得不在胆战心惊中艰难逃命,目标是泰国。
为了获得必要的路费,他们打算把枪卖给当地的农民。“农民们把枪骗去后,报告了政府军,我们就被抓住了。”
在腊戍最大的监狱里被关了1年多后,刘义和其他13名被关押的知青打算暴动,后来事情败露,缅甸政府军决定遣返他们回中国。
1974年6月1日,刘义等13名知青被政府军押送到与瑞丽一江之隔的南坎。下午5点半,当船划到江中间时,刘义发现势头不对,在岸边的密林里,黑洞洞的枪口已经对准了他们。
“我就和陈厚本老师说,糟糕了,今天晚上看起来过不去了。”比刘义大十几岁的陈厚本是北京知青,现在也在金三角教书。刘义率先跳江,他的同伴们也跟着跃入水中,岸边密集的冲锋枪开始在江面上扫射。
知青们分头逃进丛林深处,刘义后来被缅甸一个汉人山寨的头人所救。在他写的小说《崃兰山寨》中对自己被收留后的一段经历做了详细的描绘,先是当地山上的一个道士准备收“郎小宁”为徒,想让他侍候其终老,后来“郎小宁”又差点成为当地富人胡银匠的上门女婿。“那些都是真实的,‘郎小宁’就是我的化身。”
离开山寨后,刘义又在腊戍被政府军抓到,当地一位华侨把他保了出来。“那个时候啊,我已经万念俱灰了,把人生的什么希望都看得没有了。到了观音山,真的想要去山上出家当和尚了。”
此后,他幸运地遇到了一个汉人马帮,跟随着马帮走了一个月,一直走到泰国。
05



扎根金三角
马帮的终点就是泰北的汤窝,作为当年国民党残军第三军的聚集地,那里有很多云南人。浓郁的家乡情结,是刘义留下来的主要原因。但其间的几次离开,又让他尝到了人生的另一种滋味。
经过数年征战,当时的第三军只剩下了数千人马,为扩充兵源,队伍开始在当地“抓兵”。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很多知青在颠沛流离后,参加了国民党军队,负责保护马帮运送走私的鸦片、玉石、象牙等。
“我怕他们把我抓去,就跑到曼谷了。”到曼谷后,他不得不为生存继续流浪,先是在一位刘姓老板开设的工厂里做了半年工,然后到一家轮胎厂当工人,还曾在牛仔裤工厂做工。后来,他返回了热水塘,在那里认识了现在的妻子。
刘义的妻子是国民党第三军一个副师长的女儿,祖籍四川。“她很能干。”刘义说,当初妻子在家里为别人做些缝缝补补的活计,他自己则开了个小商店,加上教书的工资,日子倒也还可以维持。
现在,刘义的收入在学校里是最高的,每个月7000泰铢,折合人民币1000多块。四个孩子都在曼谷,一对女儿已经工作,收入是他的好几倍,两个儿子还在读大学。而刘义的两个妹妹现在分别生活在云南的玉溪和龙门,几乎每一年,他都会回国省亲。
当国内的动荡和异域的战争硝烟都已经随风远去,那群当年有着特殊经历的年轻人,也渐渐湮没在岁月的滚滚红尘中。他们在心中一直对祖国怀有既复杂又亲切的情感,这种情感远非亲历者所能想象和体会。
“你现在对祖国的理解是什么?”
“我现在心里想,还是祖国好啊,可她离我们似乎又是那么遥远。我们所期盼的就是今天祖国的强盛,我们所愿意看到的也就是祖国的今天。”

06



“我们付出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
有人说,生活与历史的神秘性,总是通过某些个体和群体的特异遭遇,得到不可思议的凸显和表述,无论是幸运还是灾难,都要选中一些人,并由这些被选择者代表人类去承受。
如果以此来看待流浪到金三角的知青,作为其中的代表,刘义其实正是那个历史的承受者之一。在几次的聊天中,我能深切地感受到他内心深处的那份坚强、自信,以及孤独和寂寞。
时代人物周报:怎么评价您当年离开祖国的选择?
刘义:那时候我一定要离开国内。一个原因是环境所迫,另外我以前看过很多小说,很想到外面去看一看这个世界,是抱着流浪的心态跑出来的。
时代人物周报:但是没想到会有这样的经历吧?
刘义:完全意料不到,真的是走一步算一步啊。
时代人物周报:您是什么时候知道给您平反的消息的?
刘义:那是1977年,家乡寄来封信,给我平反了。当时看了后,我很想回去,就是想给那些整我的人看看,看他们有没有把我整死。
时代人物周报:那后来回国看到他们了吗?
刘义:见到批斗我的那些人了,我还很恨他们,差点冲上去揍他们,但最后还是忍住了。
时代人物周报:您的孩子都理解您吗?
刘义:他们不理解。他们对祖国没有太多概念,也根本不了解我们那一代人的遭遇,我很少给他们讲,因为他们不相信啊,他们认为好像是爸爸在编一个故事骗他们。凤凰卫视的片子我放给他们看,他们好像是在看别人的遭遇一样(香港凤凰卫视“唐人街”的工作人员曾经到热水塘呆了6天,为刘义制作了一部45分钟的专集)。
时代人物周报:可是,你们那一代人的历史不该这么快就被忘记。
刘义:我也在担心啊。可是我觉得,知青这段历史啊,很快就会被人遗忘的。
时代人物周报:当年到金三角的知青多数都已经星散,结局不同,下场各异,您觉得这个群体的命运……
刘义:其实我们这批人啊,已经麻木了,麻木了。回祖国来,没有我们容身之处,我们只有在这里客死异乡。我觉得我付出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给我带来的伤痛也是无法愈合的。
时代人物周报:从1972年到现在,整整33年了,回想起当年,您做何感想?
刘义:我觉得,人生啊,回忆起来好像一部小说一样的,是那样真实,又是那样不真实。我从缅甸当兵,被关进监狱里,又跟着走私马帮来到泰国,我觉得我活得太充实了。别人没有经历的我都经历到了。有时候回味一下,它好像太不真实了,但是它又是那么真实。
图片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本帖来自微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4

主题

9059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300
416#
发表于 2023-6-21 21:09:48 | 只看该作者
<
416楼 红火炭说:回414楼铁鞭01
我现在还保留有十几张。所谓的布票。以前可以拿去整两套衣服来穿。现在只是收藏一下历史所留下的物品。有时候摸到这些东西。就想想当年多么贫苦啊。
本帖来自微秘安卓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3

主题

9478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2262
417#
发表于 2023-6-23 10:15:43 | 只看该作者
<
417楼 铁鞭01说:回复416楼红火炭
  现在如果拿到收藏市场应该有人收的吧?
  另外,可以让那帮对文G嫉妒怀念的脑残们用这玩意体验一下。越是怀念那段缺德岁月的,你看吧。没有一个愿意自己主动从新过回去的。
本帖来自微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4

主题

2万

帖子

4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45910
418#
 楼主| 发表于 2023-6-23 16:51:10 | 只看该作者
<
418楼 俱往矣说:回复414楼铁鞭01
我读盲校时开始住校,每个月也要交粮票,后来就走读了。在我的记忆中,有粮票,肉票,布票,有烟条,糖条,菜条,还有些商品需要记录在购货本上,其中有火柴,麻酱,食油,鸡蛋,鱼类,等。每年春节供应花生,瓜子儿,每月25日借粮,粮店门口排起长队购买下个月的粮食,白面一毛八分五一斤。
本帖来自微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4

主题

2万

帖子

4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45910
419#
 楼主| 发表于 2023-6-23 17:05:04 | 只看该作者
<
419楼 俱往矣说:回复415楼铁鞭01
命运多舛的人生,惊心动魄的历史。
本帖来自微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4

主题

2万

帖子

4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45910
420#
 楼主| 发表于 2023-6-23 17:08:09 | 只看该作者
<
420楼 俱往矣说:回复416楼红火炭
我手里还保留着一捆面值不等的粮票,有本市的有全国的,据讲前些年我们这里的花鸟鱼虫市场上有收的,没详细问过。
本帖来自微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爱盲论坛  

GMT+8, 2024-11-23 00:50 , Processed in 0.31481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