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局通栏广告

爱盲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4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什么明治维新一定能够成功而洋务运动必然失败?

[复制链接]

2109

主题

660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846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4 00:16: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天涯过客说:
19世纪的中叶,在亚洲两个国家几乎同一时期发生了两场类似于今天的改革开放的重大事件。
一个是发端于1861年的满清帝国的“洋务运动”。
一个是发端于日本的明治维新。“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1861年1月11号由当时的当政者爱新觉罗奕訢会同桂梁、文祥,推行了一项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洋务运动”。所谓的“洋务运动”实际上就是学习西洋的一些先进的技术,来发展本国的经济。这场运动得到了当时的实际当权者,也就是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的表面支持。 1861年以后,洋务派大规模的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化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
但是1894年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水师几乎全军覆没,这也标志着历时30年的“洋务运动”失败或者破产了。
当然,“洋务运动”虽然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实际上并没有使中国走上真正的富强之路。 明治维新是指明治天皇当政的时代,在日本所推行的一系列重大的复兴举措。明治维新的前夕,日本在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冲击之下,由一群有知者组成的新政权,在戊辰战争中,消灭了德川幕府和反抗者,结束了长达六百多年的武士封建制度,以藩阀和资本家取代武士阶级的统治。
日本在明治维新中通过推行“王政复古”,以达到天皇亲政和议会政治,就是合议,建立了三权分立的新式政治结构。
在经济上推动了财政统一,稳定了幕府后期严重负债的国家财政,并推行了殖产兴业,掌握新式技术,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生产率大幅提升,教育也进行了大规模改革,价值观的西化也为日后的政治和经济变化埋下了伏笔。
在外交上成功的废除了与外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并且日本积极实现日韩合并,乃至于日后拓展海外殖民地等,出现的“脱亚入欧”风气,都源于这个时候的明治维新,这是日本近代史上非常重大的转折点。
明治维新后,日本在几十年内迅速跻身于世界的经济和军事强国之列,并成为亚洲第一强国。 幕府是什么意思呢?
幕府原本指的是将军军帐的意思,但是在日本古代的特殊政治条件下,拥有实权的将军成为了国家的政权的实际掌权者,而幕府也成了凌驾于皇权之上的特殊的政府权力机构,幕府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幕府将军。
所以幕府相当于日本现在的名义上天皇下的政府,幕府将军在当时几乎可以说挟天子以利以令诸侯,用这样的方式来统治和管理日本。 日本的军国主义精神支柱武士道,其实也是在幕府时期形成的,政治地位其实很低的武士也由此登上了日本的历史舞台。
特别说明一点,日本的明治维新是从1868年开始,其实比当时满清王朝统治下的“洋务运动”还晚六七年,它们虽然基本处于同一时期,虽然具有比较接近的比如说富国、强民、提升国力、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技术、推行改革等很多相似的特点,但是性质和目标是完全不一样的。这就决定了它最后是什么样的结果,就是这么一个因果关系。
所以这也说明为什么最后“洋务运动”没有成功,而是失败了。但是明治维新却使日本迅速的成为亚洲最强大的国家。 虽然是同时期的改革,而且很多做法,很多想法也比较接近。但是“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在一开始时所具有的社会基础就大为不同。双方在起跑线上其实就已经拉开了差距。
第一,日本长期有地方分权自治这么一个基础。日本是在中央集权下相对的地方上还存在一定的分权,很多地方分权较多的特点与同为中央集权体制的当时的满清帝国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也就是与长期以来绝对的中央集权相比,日本本来就具备西方国家分权制度的某些特点。
日本明治维新以前的社会结构实际上与西欧封建末期的社会结构极为相似,因此这一相同的结构也是欧洲的产业革命或者欧洲文明在日本的温床。既然日本有这么一个温床,蓄势待发,因此它一与西方文化和技术门户接触就能相结合,所以它的阻力要小很多。
第二,日本虽然也长期闭关锁国,但是它保留了有限的渠道了解世界。16世纪的时候,西方的自然科学和技术主要是荷兰人有限地传到了日本,但是16世纪我们还处在朱元璋建立下的完全排外的大明王朝。
第三,“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的最大区别是日本明治维新的目标非常明确,而且它已经建立了从上至下的广泛思想基础,就是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全国学习西方的东西,它要改变的是包括政治制度的层面。
但是“洋务运动”,它的核心目的还是为了维护事实上是地位岌岌可危的满清王朝的统治,而不是为了这个国家和民族的整体崛起和振兴,这是两者之间最本质的区别。虽然都想富国强民,但是最终的目标和所采取的手段不同,必然导致结果的不同。 为什么明治维新能取得巨大成功,而“洋务运动”却迅速的失败,甚至是惨败?
这里的核心因素,除了社会基础,就是力量对比不同。
“洋务运动”在中央的代表人物是恭亲王奕訢、桂梁、文祥,在地方上的代表人物是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洋务运动”的主体思想是“师夷制夷,中体西用”八个字。就是我学习你的,然后用学到你的先进技术来制衡你,反抗你。
所以“洋务运动”的根本指导思想是自强,求富,甚至是满清王朝的自救。既然是自救,那就必须维护我核心的东西,我最核心的专制制度层面绝对是不容许改变的。慈禧之所以支持“洋务运动”也是为了维护她满清王朝的统治。而且当时满清的改革派居于绝对的少数。在力量对比上,保守派顽固派占了绝大多数。
中国的维新派力量脆弱,仅把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加之封建势力的强大,所以改革不可能成功。保守派顽固派信奉的是“祖宗之法不可变”。保守派顽固派不仅顽强而且势力强大,并且强力抵抗“洋务运动”。这一势力对比也决定了“洋务运动”最后的结局是必然失败的。除了我们刚才说的两国的基础,对外界开放的程度以外,这个力量对比也是非常鲜明的。 “洋务运动”之所以失败,明治维新之所以成功,我个人觉得除了刚才我说的那几点以外,最核心的我信奉一条,就是力量的对比。
力量不仅仅指兵器和体力。力量对比也不一定特指战争和王朝更迭的力量。知识是力量,科技是力量,智商高是力量,道德强是力量,智慧高是力量,善良也是一种力量。男人强壮是一种力量,女人温柔也是一种力量。
对一个民族进步来说,世界潮流是一种力量,人心所向也是一种力量。而且人心所向的力量一定会远远大于枪炮的力量。就个人而言,如果一个身患重疾奄奄一息的病人,遇到一个骗子或江湖郎中,可能死期临近;但如果遇到一个医术高超又有强效药品的大夫,那么病人很可能起死回生。
一个人如果身体自身元气充沛,那么伤风感冒或者染上流疫的概率就低。即使万一患上新冠病毒,那么死亡的概率就会很低,这就是人体体内力量对比的的结果。在社会层面上,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情,如果发生在一位心地善良德高望重的人身上,那么棘手就可能变成顺利或者简单。那么对一个国家的变革而言,如果顺应潮流,人心所向,变革的成功概率就大。所有这一切,或者说世间的万事万物,其实都是力量的对比决定结果。 现在网上有一个热词,叫做崇洋媚外。
有人专门用这个词来攻击真正的爱国知识分子。我觉得崇洋媚外这一成语本身就有问题。崇洋媚外这一词语其实由崇洋和媚外两个词汇组成。崇洋不一定必然媚外。崇洋指崇拜外国,其实对外国人而言中国也是“洋国”。
很多外国人崇拜中国的文化和美食,他们一定会当媚俗的奴隶吗?
崇洋本身没有毛病,欧美一些名牌大学和发达的科技本身就值得我们尊崇和学习。学习先进本身就是优点。中国的改革开放之所以使中国迅速崛起,就是中国打开了国门,学习了西方一些先进的东西。世界上包括亚洲一些发达国家之所以文明之所以受人尊敬,很大一部分因素就是把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仁义礼智信”学习和落实的好。而媚外呢,是指丧失民族自信心,奴颜卑膝,跪下来谄媚外国人,一味奉承巴结外国人。
事实上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喜欢先进的教育和科技产品是所有人的本能,但所有人都是媚外者吗?
显然不是。
我再重复一遍,尊崇先进国家和民族,善于学习先进,不是缺点,而是优点;跪拜先进,奴颜献媚才是缺点。所以,崇洋和媚外,根本不是一回事。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2047

帖子

675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6759
沙发
发表于 2020-11-24 09:15:18 | 只看该作者
沙发 洪涛说:
这种文章就是先射箭后画靶,事实已经发生了,当然怎么说怎么有理
本帖来自微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爱盲论坛  

GMT+8, 2024-11-17 14:44 , Processed in 0.76787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