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楼主 |
发表于 2022-5-22 00:25:27
|
只看该作者
7楼 醒着,做梦说: 纯科学,05/18。一、新冠疫情已经确立长期化趋势
在工业革命之后,传统和新出现的危害人类的传染病普遍得到全面有效的遏制。新出现传染病如SARS、埃博拉病毒、MERS等很快被控制住,甚至完全消失。这些都使人们产生了一个并不一定完全正确的看法:任何传染病都是短期的,任何疫情都很快会过去或进入如流感那样可共存的状态。除隔离方法外,人类成功遏制传染病的主要手段有三种:
传播媒介的切断
例如,自来水系统的普遍建立,切断了霍乱等以水为媒介疾病传染路径,使得霍乱再也流行不起来,成为一种非常偶发性的疾病。中国通过消灭虰螺中间宿主,清零了血吸虫病。仅仅是简单的蚊帐以及驱蚊香、灭蚊装置、杀虫剂等,使蚊子为媒介的疟疾等传染病大幅减少,只在非洲等生活条件极为艰苦,缺少最基本隔离蚊虫生活设施的地方有较多传播。切断传播媒介,是阻断传染病大流行的最有效途径。
疫苗的采用
典型案例有天花等被疫苗完全消灭。
从理论上说,疫苗是一个非常好的东西,它是通过刺激人的免疫系统主动产生抗体,使得人可以不生病或即使生病症状也很轻。
但是,正如我在前面文章
“隐形战争—— 如何从战略相持,转向战略反攻(上)”
中对疫苗原理所作的介绍,疫苗要成功是受到很多限制的。
人的免疫系统是通过识别病原体特征性的外貌来实现免疫。
这使疫苗在基本原理上就存在根本性的限制:
一是人的免疫系统并不一定能有效的产生对病原体的抗体,二是就算通过疫苗产生了抗体,如果病原体变异较快的话,变异到一定速度就会出现疫苗逃逸的问题。
因此,要获得成功的疫苗其实是件很困难的事情。
目前中国采用的疫苗分为一类(国家免费)和二类(自愿自费)两类,总共也就只有20多种。
大多数疾病是长期研究不出疫苗来的。
图片
特效药物的出现
如青蒿素特效药的出现使疟疾的死亡率极大降低。
以上三大措施的有效采用,使大量曾经长期危害人类的传染病得到完全控制。但是,从目前已经持续两年的全球新冠疫情发展经历来看,它完全突破了以上三个技术手段。
■
新冠通过气溶胶为传播媒介,特别适合现代人类高度密集的城市生活环境,显然无法从根本上阻断其传播媒介。戴口罩等手段只能作为临时性措施,很难想象人类从此永远戴上口罩生存。如一些网友的段子中所说,以后穿衣服暴露一些臀部没人管,脸露出来就不行,人的口鼻从此成为隐私部位了。
■
新冠是单链RNA病毒,变异很快,不可能出现长期有效的疫苗。疫苗能达到的水平,与人得了相应疾病后天然产生的免疫水平是一样的。实际得了新冠无法产生长期有效的抗体,也无法阻断感染,用任何技术生产的新冠疫苗也只能如此。事实证明,目前面市的所有新冠疫苗虽然略有差异,但都与得了新冠后实现的免疫能力处于同一水平。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知,不要去有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目前流行的奥密克戎表面上死亡率相对较低,这是以普遍注射疫苗为背景的。如果要长期维持这种局面和共存的结果,就是必须年年打疫苗。但疫苗是不能这么用的,过去所有一类、二类疫苗,人一生最多注射四剂,大多一、二剂即可。如果要年年注射新冠疫苗,这是过去从来没有过的事情。这不是与新冠病毒共存,而是要与新冠疫苗共存。并且,因为新冠病毒不断快速变异,原来研发的疫苗很快不能再用。所以,不是与新冠疫苗共存,而是要不断地与新新冠疫苗、新新新疫苗、新新新新冠疫苗......共存。它显然会带来越来越大的负作用累积和持续的新未知风险。
■
病原体越是简单,要在人体内杀灭它却又不会对人产生负作用就越难。目前人类在对付单链RNA病毒病原体的历史上,从来就没有出现过特效药的先例。所有当前新冠药物研发的技术现状,也都没有使我们看到有出现特效药的任何药理学可能性。所以,时常出现的所谓“新冠特效药”,都不过是炒作和博眼球而已。对此,也不要有任何幻想。
因此,对付新冠病毒的唯一可行方法还是最传统的及时有效地发现、隔离和封控。但是,如果病毒造成的死亡率较高,全人类就不会有任何犹豫,都会团结一心一起将其扑灭。所以,SARS、埃博拉病毒、MERS等死亡率很高的病毒,反倒使它们无法传播开,全人类没有任何人会对剿灭这些病毒有不同意见。无论在全球任何地方,如果有任何人胆敢站出来说:人类可以与埃博拉病毒共存,马上就会被人给拍死。但新冠的极端狡猾之处就在于:它的死亡率正好就是低到使人类难以形成共识(尤其有人为因素故意反对有效抗疫手段时更是如此);同时,其死亡率之高、尤其传播性超强,又严重到使人们不可能像对待流感一样完全无视它。如果不能全球一致行动,就不能根除这种病毒。中国虽然已经成功实现了动态清零,但如果国外不能同步实现,中国就必然会长期处在外来病毒持续入侵的危险之中,并且永远会有漏网的病毒携带者造成零星传播。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并快速隔离封控,星星之火很快就会形成爆炸性的燎原之势,并快速席卷全城和全国。
历史上大量传染病都曾是以几十年甚至数百年为爆发周期长期危害人类社会的。新冠很可能将使人类与传染病的较量重新回到历史上的长期化常态。我们必须清醒地看透这一个严酷的现实。
既然如前面分析,那么何来全球清零的可能呢?从中国两年来的抗疫经验看,对新冠清零从技术上其实也是很简单的事情。只是要解决清零的认知和清零的技术、成本、效率、对人员需求匹配各个国家现状等问题。同时,它是一个隐形战争,我们还要时时防范对清零大量人为设计的破坏和故意设下的重重陷阱。
二、战略相持阶段要解决的问题
1.本轮疫情清零在即
本轮疫情本身本来只算是一个动态清零中的小插曲,但因为香港奥密克戎爆发的影响、更重要是内部认识上的混乱、显然的境外人为干扰,使得疫情爆发得有些大。
目前上海的新增确诊和无症状数量已经显著下降,正向全面清零迈进。北京的疫情已经控制住,新增确诊数量处于平台期。
图片
曾经与上海并驾齐驱,日增数以千计的吉林,进入5月份就已经基本清零了。社会并没太关注吉林,这对吉林可能是好事情。?
图片
北京疫情一出现就立即采取措施,但半个多月过去了,北京一直在50人左右的日新增平台上怎么都清零不了,这让人很是着急。原因何在?一个解释可能是时间依然还不够。但是,在上海和北京的疫情中,有些情况需要引起我们高度的警惕和认真总结。
上海认识上的混乱,以及技术上采用抗原产品的捣乱,造成了疫情高峰时达到日新增超过2.77万人的中国两年来新冠历史峰值。北京没有采用抗原产品,但是否北京疫情期间一切都正常呢??
2.值得高度关注的核酸检测产品质量问题
如果说上海疫情期间有明显的认识和外部干扰问题,北京疫情期间受到的干扰就显得非常隐秘,很难看清楚。北京疫情期间,核酸检测价格频频下降。北京本轮疫情还没开始,2022年4月8日,就将已经很低的核酸检测价格从单采35元降至24.9元,混检从8元降至5.9元。使核酸检测价格处于全国最低水平。5月3日,再次将单检从24.9元降到19.7元,混检从5.9降至3.4元。降价已经进行过很多轮,并且是全国性的,并非北京一地。2021年1月28日,核酸检测价格是从最初120至200元,统一降为单检80元,混检在15到40元不等。
如果产品质量保持不变,价格降低本身当然是好事情。降价的合理因素方面有:中国相关产品普遍获得规模经济性,导致产品采购成本持续降低;另一方面是阳光采购的价格越来越透明,使得厂商竞争越来越激烈。但是,如果单纯地只追求价格战,而同时没有严格的品质控制,无限价格战的结果一定是品质的失控。这个问题却至今未引起足够重视。
上海已经有很多报道,市场上采用的核酸检测产品的质量存在问题。北京也发现有些已经有明显新冠症状了,核酸检测却依然是阴性。本来,核酸检测是一种灵敏度极高的技术,并且是目前唯一可行的清零技术手段。但是,如果产品本身的品质存在问题的话,理论上存在的技术能力是没有意义的,它可能就变成另一种抗原检测了。
在上海疫情中,使用抗原技术捣乱使疫情难以控制。而在北京疫情期间,这一招已经用过并被揭穿不太好使。那么如何使核酸检测技术的高灵敏度失效呢?很简单,就是把它的价格压低到如果厂家生产正常品质的产品根本不可能有利润的程度,同时在舆论上强烈攻击核酸检测存在暴利。所以,在刚开始出现疫情,一次核酸检测价格120到200元,还使用很多国外产品时,没人提核酸检测有暴利。但当检测价格被压低到当初的50分之1以下,基本都是国产的产品时,当初写日记的人都跳出来说核酸检测存在暴利了。甚至有人散布只要核酸检测需要花钱,疫情就不可能清零。并拿出计算机病毒作例子,只有杀毒软件免费的时候,计算机病毒才会消失。软件可以有免费模式,实物产品怎么可能以免费模式运营?就是“大自然的搬运工”的水它也没法免费啊!这又是一个隐蔽性极强的杀招。但凡写日记的都在莫名其妙极力推动的事情,我们当然就得多长个心眼了。
只是一味地压低核酸检测价格会带来什么后果?本来,凭核酸检测技术本身的灵敏度能力,理论上只要三次核酸检测就可以清零。这个在深圳已经得到充分的实际证明。但是,如果因产品质量不合格,根本就达不到核酸检测技术本身应当有的灵敏度,即使天天检测也难以迅速清零。你以为把价格压一半能省一半的核酸检测的钱,可是本来检3次或4次就可以清零的,现在产品质量不合格,要检30次、40次。最后不仅检测的成本比原来上升5倍,而且让社会清零时间拉长造成全社会的成本付出更是会远远超过上升5倍以后的核酸检测成本50倍。对上海北京这样的特大城市,每多封城一天多付出的成本都会百亿计算。然后再以封城、隔离、管控的成本为借口去攻击清零政策。?
3.利益本身是正当的,不正当地对待利益才是不正当的
在媒体上,往往拿“存在利益”作为攻击他人的一种手段。但是,任何厂家都是需要赚钱的,任何人也都是需要赚钱吃饭的,利益本身并不是问题。反转基因的攻击转基因背后有利益,可因此推广有机农业就没有利益了吗?批评西医的说西医背后有利益集团,可是中医难道都免费吗?出版小说难道不要版税吗?那些指责核酸检测有利益的人自己不拿工资吗?
中国政府领导人民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人民的利益吗?甚至于,某些产业利润高一些有什么不可以吗?我们中国企业难道就只能是赚辛苦钱,只能干利润微薄的产业吗?为什么要支持发展芯片,发展科技,发展医疗产业,不就是希望能进入附加值更高的领域吗?什么叫附加值更高?什么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发展利润更大的行业和产业,这里面需要有一个平衡的问题。因此,我批评抗原时丝毫不提做这个产品的企业是为了赚钱,而只是从技术上指出这个产品由于其极低的灵敏度,对于新冠防疫来说根本就不是为解决任何问题,而纯属制造问题的。作为厂家来说,赚钱本身没任何不对。问题只是这种赚钱需要建立在正确的基础之上,只要是建立在对社会有益的基础之上,利益就是无可指责的,甚至于有暴利也是正当的、无可指责的。如果指责这种正当的利益,其指责本身才是不正当的。
道理很简单,如果在某个行业不断压价的同时,却没有进行严格的产品质量检测,结果肯定就是要让这个行业不断突破产品质量的底线。厂家一定是会赚钱的。不要以为6元钱一个的采样管厂家会赚钱有什么不对。如果一定要求一个采样管6毛钱,肯定还是会有厂家供货,并且一定还是有利润,甚至更加暴利。要知道一个采样管10ml容量,正常情况里面3ml溶液。500ml一瓶的矿泉水都能创造出中国首富,省掉消毒流程,把3ml的蒸馏水(甚至就是自来水)加点生理盐水、调整一下PH值和颜色,你说能比每瓶500ml的矿泉水1.5元赚得少吗?这样的产品也不能说就一点作用都起不了,到快发烧的时候肯定是可以检出核酸的。但这显然已经不再是核酸检测应当有的结果了。?
4.“阳光采购”还是“印度价格”
迄今为止,对医药行业的阳光采购极大降低了医疗行业的采购成本。但是,如果只是在关注阳光采购,它就很容易变成一种比印度式价格更糟糕的商业文化。我在
“印度究竟不可思议到什么程度?”
一文中详细谈到过“不可思议的印度价格”。在我的书《不可思议的印度》中也详细谈到这些。印度是如何砍价的呢?以其电信运营商的商业法律规定为例:它招标时会有四个投标者中标,从价格最低到最高分为L1,L2,L3,L4。假设有四家公司A、B、C、D中标,价格分别是100,120,125,140。按一般的商业逻辑,执行的时候A应该是100,B应该是120,C应该是125,D是140。但印度不是这样,B、C、D全都得以100为基础执行合同。别着急,我说的是以100为基础,没说就是这个价格。报价不是一个总体价格,而是会有很多分项价格。印度人会把所有分项价格全部放在一起,一个一个挑四家公司里面最低的那个价格,然后把全部最低价分项合在一起让B、C和D去执行,结果一定是B、C和D的价格比A的100还要低。
这还不算完,其招标法还规定,如果关税或原材料等上升,成本压力必须全部由厂家承担。
如果关税下降,所有成本降低的好处必须全部从最终合同价格中扣除。
一旦报出一个价格,永生永世也不能再比这个价格更高。
只要你出一个价格,全印度所有地方的价格只能比这个更低,不能比这个更高了。
这种商业文化已经部分地影响到中国,叫“低靠”。就是不管你投标价格是多少,都必须按最低价执行。
但是,印度在这么搞绝对价格战的同时,一定会导致厂家极力地压低成本。因此,为了防止厂家降低产品的品质,又同时规定了极其苛刻,比西方所有发达国家都苛刻的产品测试流程。通信设备要经过5道测试关才能发货给运营商:实验室测试、环境测试、现场测试、PQT(严格的厂验)、QA(大规模发货时的简单厂验)。
理解了以上这些不可思议的印度价格,我们是否感觉到很好听的“阳光采购”,是不是有些咖喱味道,而且是省掉所有产品质量控制的咖喱味道了?
有人可能会说,能够把价格降下来,对社会和购买者总归是好事情啊?且慢,请看下我写的
“印度未来会是中国的威胁吗?”
一文就会明白,印度之所以在“印度制造”的高歌声中,其制造业一直发展很缓慢,甚至在总体经济中的占比相对过去更加倒退,原因有很多,但不可思议的印度价格是其重要的杀手锏。道理很简单,在印度搞制造业,几乎不可能有钱赚。现在,中国要发展创新型的产业,如果都只按阳光采购这样的绝对价格战,同时却又没有任何产品质量控制的做法,其结果必然落得与印度制造一样的结局,甚至比印度更加糟糕。因为印度好歹还有极为苛刻的产品质量控制,而阳光采购同时并没有配合产品的品质控制,会发展成什么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是因为我们放下一切包袱,全身心地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短短40多年我们已经把欧美能学的东西基本挖空了,剩下的要么别人不让我们学,要么不该学。我们现在需要学会自己去创造和开拓新的道路。学会技术和品质向上走,而不是只知道价格往下走。一时实在找不出来新东西,学一下印度价格也无妨,但能否同时把人家早就清楚这么干一定会出现的品质掉线问题,由此配套的世界上最严苛的产品质量检测体系一起学过来?
图片
深圳在2021年12月出台了一个采样管的团标,尽管依然很不完善,但好歹有一个产品的质量控制标准。我们能否想象核酸检测的采样管,尤其影响它的最终灵敏度的技术要求,现在连完善的全国统一的产品质量控制标准都没有?那实际产品质量怎么控制?在这种前提下把心思全都只用在压价上,怎么可能不出天大的事情?人家生产的不是采样管,而就是“大自然的搬运工”,连系统的品质控制标准都没有,能说这有什么不是吗?
2018年,长春长生用于儿童接种的百白破疫苗,以及狂犬病疫苗造假事件震惊全国。这还是一家上市公司都敢这么干,为什么?产品质量不受严格测量监控的行业,一定会出现大面积的产品质量造假行为。不要单纯去指责企业丧失道德良心,因为如果你不造假,就一定会被其他造假的企业抢走市场,劣币驱逐良币。
作为核酸检测的采样管,有两个因素会严重影响其品质。一是管子的消毒灭菌;二是保存液的品质。按以往行业内常规要求,采用环氧乙烷灭菌是允许的。但这种灭菌对采样管来说并不彻底,最好是辐照方式的灭菌。而这种方法要求的材料不一样,因为没有全行业要求这么做,这种材料的产量就远不如普通材质的产量大,其成本也就相应较高。但如果全行业强制要求辐照灭菌,相应材质的成本就会大幅度降低。二是保存液如果为节省成本省掉一些价格相对较高的关键成分的话,用肉眼是不可能看出问题的。这就使很多企业非常容易通过不灭菌、简化保存液成分以降低成本。但结果就很可能是即使采集到新冠病毒,要么杂质偏高影响后续核酸提取效率,要么就是病毒衰减较多,很难提取到,由此造成假阴性的问题。
通过10混和2022年1月15日颁布的20混采样技术,核酸提取试剂等后续环节的成本直接降低了10到20倍,其实这些环节的成本影响已经非常小了。但是,如果无止境地压低这些环节的价格,造成的结果就是使用低价格低品质的磁珠材料,或者每份试剂中减少磁珠的用量。原来用1mg,现在用0.5mg,0.25mg甚至更少,如果不通过专业方法严格测量技术指标是看不出差别的。结果就是核酸检测技术的指标越来越低,不断突破底线。
已有技术水平都保不住,更别提采用新突破的技术了。事实上,中国在抗疫的这段时间,相关新技术的突破是很多的。例如BNCM磁珠的应用,显著提升了前处理环节的效率,可使最终灵敏度提升一到两个数量级;数字PCR技术的出现,不仅可以加快检测速度,而且可以更精确地测量到病毒的浓度。只有不断提升核酸检测技术的水平,才能更快、更有效地实现清零。只要清零时间缩短一天,其直接效益、尤其间接的社会效益,就会远远大于任何在核酸检测环节压价带来的收益。如果3次或4次连续全员核酸检测不能清零,就一定是核酸检测产品质量有问题。30次甚至40次还不能清零,那就是有极其严重的产品质量问题了。30次超低价的核酸检测成本,有可能会比3次超高品质的核酸检测更便宜吗?
本来中国在降价能力这方面就不差,但凡是个中国人都会。要学习“印度价格”很简单,对中国来说太容易了。但是,今天的中国一定要学会在技术和品质上往上走。不断地向上走,才能成为世界文明的领导者。如果只知道在价格上往下走,不要以为就会不断与印度看齐,那样一定会学得连印度都不如,人家可是有系统地严格产品检验相配合的。
如果听那些写日记的纯外行文人,站在貌似道德制高点上瞎指责的话,就会迷失中国未来的方向。中国今天要做的经济转型,难道不就是要转向高利润、高附加值的产业方向吗?不让正义的事业有足够利润,目的就是要毁灭正义的事业。那不是“阳光”,而正是“阳光下的阴影”。?
凡是公知反对的事情,我们就得多长个心眼;凡是写日记的公知都来极力推动的事情,我们更得多长个心眼。
5.其他因素带来的检测可靠性问题
核酸检测采样的时候,如果采用咽拭子,2个小时内吃饭或半小时内喝水,都会对咽部病毒的浓度(如果有病毒的话)产生显著影响,从而影响最终检测结果,导致出现假阴性。现在很多全员性的核酸检测,时间从早上8点就开始。显然很多是刚吃过早餐、喝过豆浆的,这样的咽拭子采样也会有严重的问题。深圳之所以核酸检测的效果更好,较多采用鼻拭子采样也是原因之一。鼻拭子采样的确对被检测者感觉体验上要差一些,对采样人员操作要求高。北方气候干燥,鼻腔湿润程度不够,鼻拭子采样容易导致受伤甚至出现感染。但是,在疫情严重期间的少数关键性的全员核酸检测,应当尽可能采用鼻拭子进行。同时,至少对于混检方式,后续的核酸提取试剂一定要采用最高品质,尤其大板、高品质且足量的磁珠等生产的试剂。
以上核酸检测产品本身质量,以及采样及检测方法,都可能会影响到最终的检测结果。这类问题都可能会导致灵敏度不足,从而带来假阴性。
核酸检测方法的特异性是非常高的,从其技术原理本身出现假阳性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低到什么程度?因为它是基因层次的特异性,所以可以与DNA亲子鉴定的差错率处在类似的数量级,甚至比它还要低得多。可以说:从2020年初武汉疫情到现在,全中国人民做了这么多核酸检测,从原理上说都不一定会有一个假阳性的机会。但并不是说核酸检测一定不会出现假阳性。这种情况往往不是原理性的,而是操作过程出现了污染。例如,最终的PCR环节出现了污染。如果出现有阳性样本,在PCR环节是会有大量扩增的。如果这些扩增后的产物处理不当,造成污染,它混到其他采集的样本中时,就会导致假阳性。另外,如果操作不当,部分阳性样本对其他阴性样本造成污染,也会带来假阳性。这些是操作环节出现污染带来的问题。只要严格操作规范,假阳性根本就不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这一点与抗原产品完全不同。抗原检测是必然出现大量假阳性的,它是原理性问题,因为它是免疫水平的特异性,凭病毒外表而不是基因来识别的。10个阳性里面会有5到9个都可能是假的。这就是为什么我说它根本就不是来解决问题,而纯属来制造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没有抗原之前,中国人什么时候怀疑过核酸检测可靠性的?抗原产品进入市场之前,老百姓根本就不知道还有什么假阳性的问题。抗原产品不仅是要大量制造假阴性,而且是要大量制造假阳性,使老百姓对新冠检测失去信心。现在看来,事实已经充分证明抗原产品在这方面起到的效果非常显著。
以上技术虽然可能专业性较强,但从统一测量学角度总结起来也非常简单,就是两句话:
一是除了核酸检测技术,绝对排除抗原等其他捣乱性的检测方法。
二是灵敏度绝对地压倒一切。只要灵敏度提升,就可以极大地提升清零的效果,显著缩短清零的时间。这个道理再简单不过了。无论你怎么压低核酸检测的价格,都不如提升灵敏度降低总体成本的效果更显著。只要减少一天的清零时间,节省的成本就会远超过任何压价的努力。?
三、战略反攻
首先我们必须守好自己的家园,在此同时,需要将手中的武器不断地打磨到无比的锋利。
1.
将核酸检测的灵敏度提升到极致,这是极为关键的。因为只有将灵敏度提升到极致,才能通过全员检测实现4检清零,乃至3检清零。如果还是像中国这样要通过1个月的封控才能实现清零,不仅推广到境外很困难,在国内保持动态清零都极为困难。因此,中国必须迅速转变只在价格上做文章的思路,全面迅速地在技术上提升。
2.
全面提升自动化程度。将采样、核酸提取和PCR环节全流程自动化。这样的价值是在国外没有足够技术人手,或人工成本过高等条件下胜任清零工作的需要。
3.
可移动的采样小屋及集装箱化的核酸检测小屋。现在中国在大力发展15分钟采样圈,其技术手段是建设采样小屋。无锡市在2022年4月25日第一个发布了采样小屋的管理规范。
图片
这个技术方向有巨大的提升空间。如果将核酸检测也同时全部集装箱化,就可尽最大可能地减少其他国家落后的技术条件和医疗人力资源的限制。未来当成千上万集装箱化的采样和核酸检测小屋、可实现3检清零的超高灵敏度核酸检测系列产品,用运20战略运输机、几十万吨集装箱船反攻全球时,就是可实现在全球大规模清零、并进入战略决战的时候。
至于认识问题,不用着急,等待疫情慢慢地教育所有国家的人民。他们最终会认清的。在此同时,也要修炼我们的舆论战能力,能将隐形战争的对手骂到抬不起头时,一起配合战略反攻。
我们应当将这次疫情的挑战变成一个重大的战略机遇,不仅是一次引领全人类对抗疫情的人道主义行动的战略机遇,而且是一次在新技术标准上引领全球的战略机遇。去制定新世界产品技术标准,并且成为事实标准。这才是今天的中国应该做的事情。
延伸阅读
隐形战争 —— 中国的抗疫之路该怎么走?
隐形战争?——?科学的真理究竟掌握在谁手里?(上)
链接
隐形战争?——?科学的真理究竟掌握在谁手里?(下)
隐形战争?——?影响抗疫决策的重要因素
隐形战争?——?疫情中的脑震荡式谎言
隐形战争?——?如何从战略相持,转向战略反攻(上)
隐形战争?——?如何从战略相持转向战略反攻(中)?
印度未来会是中国的威胁吗?
印度究竟不可思议到什么程度?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