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楼 铁鞭01说: 第十四章下肢软组织损伤
第一节骼胫束综合征
一、局部解剖
髂胫束位于大腿的外侧,接受臀大肌及阔筋膜张肌束的纤维,为阔筋膜的加厚部分,特别坚实,是全身最长的筋膜。其上方起自髂嵴外唇,由阔筋膜张肌深、浅两层筋膜的环行纤维中间夹一层坚韧的纵行纤维而成,为一纵行带状腱膜,后部与臀大肌延续,越过大转子后方附着于股骨嵴,继续下行止于胫骨外侧髁。髂胫束本身并无收缩力,可起到防止髋关节过度内收的作用,对维持人的直立姿势非常重要。
二、 病因病理
(门由于人体大腿部位的肌肉体积大、力量足、活动频繁,
故使阔筋膜张肌张力增大,产生摩擦的机会增多。
髂胫束解剖位置表浅,易受外邪风寒湿和外伤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病变,日久使其变粗增厚或挛缩,重者可影响髋关节的内收。
经常弯腰和坐位工作时,髋关节处于屈曲位,使阔筋膜张肌处于前屈状态,日久该肌劳损缩短变性,发生无菌性炎症。
一侧下肢或腰部病变,使患者只能用健侧下肢单腿负重、行走,久之则使髂胫束滑囊充血,组织液渗出水肿,出现肿胀、疼痛。
当损伤日久滑囊与髂胫束粘连,使髂胫束受力不均而劳损。
三、 临床表现
(门髂胫束损伤临床表现较复杂,除本身疼痛,大腿内收受阻外,因其无菌炎性产物的剌激,特别是起点损伤可剌激缝匠肌,产生缝匠肌症状,如膝关节内侧痛。
(?)因其紧张的骼胫束经过大转子外侧,髋关节活动时产生摩擦而发生弹响,髂胫束挛縮可引起髋关节屈曲、外展、外旋及膝关节屈曲外翻,小腿外旋畸型,由此并能产生足部代偿性与马蹄内翻畸型。
髂胫束损伤能导致骨盆倾斜和代偿性脊柱侧凸,双侧损伤时可引起腰前凸明显增大。
四、 诊断
(!)大腿外侧有挫伤史,或膝关节屈曲劳损史。
〔2〉髂胫束循行部位压痛,以髂前上棘外侧髂嵴、胫骨外髁及大粗隆附近多见。
髂胫束牵拉试验(十):患者仰卧下肢伸直,将患侧下肢内收时,此时髂胫束被拉长,产生疼痛。
髂胫束紧张试验(十):患者仰卧,健肢在下,屈膝屈髋以消除腰椎前凸的影响,检查者一手握患肢踝部,屈膝90。, 另一手固定骨盆,然后外展患侧大腿,同时伸直大腿,使之与躯干处于同一直线(即水平位〉。正常时迅速除去支持,则因阔筋膜张肌收縮,肢体不下落或稍举上,然后方渐次下落。如挛缩的髂胫束,则肢体可被动的维持于外展位,并可在髂嵴与大粗隆间摸到髂胫束,即为阳性。
五、治疗
1.选点
&点:髂胫束起点、髂前上棘外侧髂嵴的阳性点。&点:股骨大粗隆的阳性点。
(:点:髂胫束止点,胫骨外髁的痛性结节或条索点。1针具
^ 点选用中号圆利针。(:点选用小号圆利针。
3,操作患者侧卧,患肢在上屈膝屈髋90。位,健侧肢在下呈伸直位,暴露治疗部位常规消毒。
3点:针刺方向与髂胫束走行方向一致,在其阳性点上以不同的角度呈扇形面来回针刺3针,以穿透结节点为度,当针感消失时出针,用干棉球按压针眼1〜2分钟。
^点:针刺方向沿髂胫束纤维方向向下,在其阳性点上以不同的针刺角度组成扇形面向下针刺,针感消失时出针,用干棉球按压针眼1〜2分钟。
(:点:针刺方向向上,在其阳性结节点上以不同针刺角度组
成扇形面,以穿过结节点为度,当针感消失时出针,用干棉球按压针眼:!〜2分钟。
第二节缝匠肌损伤
一、 局部解剖
缝匠肌呈扁带状,是人体最长的肌肉,起自髂前上棘,斜越大腿前面的全长,经过股直肌、股内侧肌前面,至下端变为一个扁平薄腱,越过股薄肌及半腱肌的浅面,至膝关节内侧,止于胫骨粗隆内侧面和胫骨前缘上端内侧,一部分移行于小腿筋膜。其功能一侧收縮使大腿屈、外展和旋外,使小腿屈和旋内〔如踢毽子)。两侧收缩,使骨盆前倾。
二、 病因病理
(丄)缝匠肌因其跨越髋关节和
膝关节,且两个关节的活动范围及
活动轴多的特点,运动时动作复
杂,参与的肌肉较多,在人体无准
备的情况下突然做某一下肢动作,
各肌群之间未能协调一致,导致肌
肉产生损伤。
缝匠肌临近的肌肉损伤
时,炎性产物对缝匠肌的刺激产生
症状,或肌肉与肌肉之间的炎性粘
连,缝匠肌收缩时因牵拉而产生
疼痛。
不协调的运动也可直接导致缝匠肌的损伤,肌纤维断裂
出现渗血、水肿、粘连等一系列软组织损伤症。
长期从事踢毽子的人,因缝匠肌始终处于一个收縮、放松、收縮的状态易形成劳损。
快速短跑的运动员,因其髋膝关节快速地屈伸,也易导致缝匠肌损伤,出现水肿、粘连等一系列症状。
三、 临床表现
(!)缝匠肌损伤以急性损伤多见。
患者髋关节处疼痛,膝关节内侧疼痛,局部皮肤常青紫,也可正常。
患者行走困难,以抬腿时疼痛明显,行走跛行,髋关节
处于内收、内旋位。
髂前上棘及胫骨粗隆处压痛明显,沿缝匠肌直行方向可
触及紧张的肌腹。
四、 诊断
(!)有急性损伤史或慢性劳损史。
患者髋关节处疼痛,膝关节内侧疼痛,行走困难以抬腿
时疼痛加重。
缝匠肌起点、髂前上棘处可扪及痛性结节或条索,膝关节内侧胫骨粗隆可扪及痛性结节或条索。
缝匠肌收縮试验(十):患者做髋关节屈曲、外展,膝关节屈曲和旋内的动作即踢毽子,此时缝匠肌处于收缩状态疼痛加重,或因疼痛根本不能完成此动作。 ,
(^)缝匠肌牵伸试验(屮):即患者仰卧将下肢伸直,将髋关节呈旋内位后伸髋关节,此时缝匠肌处于紧张牵伸状态,疼痛加重,即为阳性。
五、治疗
1.选点
&点:缝匠肌起点,髂前上棘处的阳性点。6点:缝匠肌止点,胫骨粗隆处的阳性点。1针具
3点:选用中号圆利针。
5点:选用小号圆利针。
I、操作患者仰卧,暴露治疗部位常规消毒。
&点:在其治疗点上,以不同角度,沿缝匠肌走行方向针刺3针,使之形成扇形针刺面,以针尖穿过结节或条索为度,针感消失时出针,用干棉球按压针眼1〜2分钟。
6点:在其治疗点上,以不同角度,沿缝匠肌起点方向针刺3针,使之形成扇形针刺面,以针尖穿过结节或条索为度,当针感消失时出针,用干棉球按压针眼1〜2分钟。
第三节股骨大粗隆综合征一、局部解剖
大粗隆位于股骨的外侧上方,是髋关节活动参与肌肉的主要附着点。其上附着的肌肉有: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梨状肌、闭?[内肌、股方肌、闭孔外肌等。与股骨大粗隆相关肌肉的起止点如下。
(工)臀大肌:起于髂翼外面,骶、尾骨后面,止于股骨臀肌粗隆,部分止于髂胫束。功能为伸大腿并外旋。
臀中肌:起于髂翼外面〈介于臀上线与臀后线之间)和臀肌膜,止于股骨大转子。功能是外展大腿、前屈、内旋(前半
部)或后伸外旋(后半部)。
臀小肌:起于髂翼外面(介于臀上线与臀下线之间;), 止于股骨大转子前缘。功能是外展大腿、微内旋。
图14~3股骨大粗隆处肌肉附着处
梨状肌:起于骶骨前面外侧部,止于股骨大转子尖端。
功能是外旋大腿,协助外展后伸。
闭孔内肌:起于闭孔膜及周围骨部,上孑孓肌起于坐骨棘,下孑孓肌起于坐骨结节,止于股骨转子唇,功能外旋大腿。
(^)股方肌:起于坐骨结节,止于转子间嵴。功能外旋大腿。
0、闭孔外肌:起于闭孔膜外面及其周围骨部,止于股骨大转子窝。功能为外旋大腿微内收。
二、病因病理
(丄)大粗隆的功能主要是使髋关节外展、后伸、外旋等,当其附着的肌肉收缩时,牵拉大粗隆肌腱,久之产生劳损,使大粗隆受到炎性产物的刺激,波及各个肌群,使之发生痉挛性收缩,
该区域的血管、神经束受到卡压,粘连等系列软组织损伤症,另外因其附着的肌肉不协调地收縮产生损伤,出现渗血、水肿等无菌性炎症也会影响到大粗隆,使之产生痉挛而影响到临近的肌肉也产生类似症状。
大粗隆位于股骨的外侧是大腿侧部最突出的位置。又因大粗隆外侧部肌肉薄弱缓冲力小,外伤最易损伤到大粗隆。当产生外伤时,局部小血管断裂水肿,产生无菌性炎性反应,波及其附着的肌肉,产生痉挛而产生临床症状。
三、 临床表现
(工)大粗隆处疼痛,向腹股沟、骶髂关节或大腿外侧放射。髋关节活动受限,大粗隆局部压痛。急性损伤时可见局部青紫红肿,慢性劳损局部可扪及条索样痛性结节。
四、 诊断
(工)有急性损伤史或慢性劳损史。
髋关节活动受限,大粗隆处疼痛向大腿外侧、腹股沟及骶髂关节放射,其上可扪及痛性结节或条索样物。
患肢抗阻力外展试验和脊柱前屈或侧弯试验可引起大粗隆区疼痛。
^具作
选针搡
1. 2^ 3^
X线可见大粗隆皮质轻度不规则或其附着肌踺透亮度增高或钙化影。
五、 治疗
大粗隆上半部的阳性点,一般可触及2〜3点。选用中号圆利针。
患者侧卧,患肢在上屈膝屈髋位,健肢在下呈伸直位,暴露治疗部位常规消毒。
针刺时针尖略向上斜刺,在大粗隆条索压痛点上呈扇形面来回针刺3针,以针尖穿透结节点为度,当针感消失时出针,用干棉球按压针眼1〜2分钟。
第四节股四头肌损伤一、局部解剖
股四头肌覆盖在大腿前面,由股直肌、股内侧肌和股中间肌4块肌肉组成。4块肌肉均有单独的起点,在下部互相融合成一
个坚强的股四头肌腱,包绕髌骨的前面和两侧,继而向下延伸为髌韧带,止于胫骨粗隆。
股直肌长而厚,是仿锤形双羽状肌,直头起于髂前下棘及折头起自髋臼上缘,二头合为一个肌腹,该肌的上下端都是肌腱, 肌束呈羽状排列,止腱附着于髌骨的上缘。
股外侧肌为一扁平而坚强的肌肉,起于股骨大转子的下部及股骨粗线外侧面,肌束斜向下内移行为腱,止于髌骨的外侧缘, 屈膝时其下端呈圆形隆起。
股内侧为一大而扁平肥厚的肌肉,起于股骨粗线内侧面,肌束斜向下外,移行为腱,止于髌骨内侧缘,股内侧肌远端由于其上覆盖的筋膜较薄,纤维移行,止点靠下,因此肌块较为突出, 肌肉收缩时更为明显。
股中间肌为一扁平肌肉,前面是腱性并凹陷以容纳股直肌, 起于股骨体前面上3/4处,肌朿直行向下移行为腱,在股直肌止
点方止于髌骨上缘。
股四头肌的作用:是膝关节强有力的伸肌,股直肌是双关节肌肉,为4块肌肉中最长的,除有仲膝关节功能外,还有屈髋关节的作用,在伸膝屈髋运动中,因其肌块较小,临床运动性损伤中极易累及,也是股四头肌损伤最为常见的一块肌肉。股四头肌的神经支配是股神经。
二、病因病理
(!)运动性损伤:如跑步、跳跃、踢足球髋膝关节由屈曲位突然伸直,股四头肌猛烈收缩或被过度牵拉而损伤,肌肉最长肌块较小的股直肌最易损伤。
外伤性损伤,由直接的暴力撞击引起,使肌肉不同程度地出血、水肿、渗出,出血广泛者可导致骨化性肌炎。
股四头肌肌腱断裂伤,膝关节位于半屈位时,突然强烈收縮股四头肌是引起其肌腱断裂的主要原因。当膝关节做最后50。〜60。伸直时,股
图14-4
四头肌用力收缩并受到阻力, 可使股直肌在髌骨上缘或肌腱中部断裂,前者比后者多,并常见呈完全断裂。
三、临床表现
(!)急性外伤后,局部疼痛,髋膝关节屈伸受限,主动收缩股四头肌,疼痛加重。肌腱断裂者,疼痛剧烈,行走困难或跛行,皮下有青紫淤血。
慢性损伤或急性损伤后期者,大腿前内外侧酸胀疼痛, 不能骤然踢腿,出血严重时,大腿前侧血块吸收不良,肌块呈瓦
片状硬结覆盖在大腿的前侧并伴有压痛。
主动收縮和被动牵拉疼痛,股四头肌损伤后屈髋抬腿或下蹲位站起时股四头肌处于收縮状态,出现疼痛加重或动作受限,下蹲时股四头肌处于牵伸状态,出现疼痛加重或动作受限。
四、 诊断
(工)有外伤史,劳损史或局部感染史。
伤处疼痛、肿胀、局部压痛明显或肌块发硬,久者肌肉
萎縮。
髋膝关节活动功能障碍,走路跛行。股四头肌收缩或牵拉试验阳性。肌腱断裂时,可在撕裂部摸到裂隙。(^) X线检查无异常。
五、 治疗
1.选点
3点:股直肌起点,即髂前下棘及髋臼上缘的阳性点。5点:股内外侧肌及股直肌的止点处的阳性点,位于髌骨的内外侧点及髌骨的上缘中点,共3个治疗点。
0点:股四头肌的肌腹处的阳性点,临床上一般只针3点和
5点,肌腹点只有在暴力撞击时损伤肌腹时才针此点。2,针具
3点:选用小号圆利针。^点:选用大号圆利针。(:点:选用中号圆利针。
3^搡作患者仰卧,暴露治疗部位,局部常规消毒。&点:针尖斜45。向下针刺,使针尖穿过条素附着处,当感条索松解平复后出针,用干棉球按压针眼1〜2分钟。
5点:分别在胫骨的内外侧,及胫骨上缘中点肌肉附着处向上沿肌腹方向针刺3针,感觉股四头肌痉挛解除后出针,用干棉球按压针眼1〜2分钟。
^点:分别向变硬肌块四周沿15。〜30。角斜剌,使针尖穿过变硬的肌肉,达到针刺要求后出针,用干棉球按压针眼1〜2 分钟。
[注]股四头肌损伤在治疗上可收立竿见影之效,多数患者为急性损伤,或慢性损伤因受凉而急性发作,经上法治疗后可在1〜2分钟内立即缓解。值得注意的是在起点针剌时,应避开股动、静脉,防止引起血肿。
第五节股二头肌损伤
―、局部解剖
长头-, 短"
股二头肌1
股二头肌位于大腿后侧,长头起于坐骨结节,短头起于股骨粗隆中、下部,二头合于一个肌腱止于
腓骨小头,构成膶窝的外上壁。
股二头肌的作用:伸大腿,屈
小腿和使小腿稍外旋,受坐骨神经支配。
二、病因病理
图14-5
(!)运动性损伤:由于快速地跑动,用力过猛或用力不当,使其肌肉损伤,产生炎性反应,出现水
肿、渗出等软组织损伤症;也有些杂技演员因屈膝倒挂时准备不
充分或倒挂时负重过大,使股二头肌承受过大的挂力而产生急性损伤,出现痉挛、水肿等。
(?)积累性损伤:长期久坐的患者,因座位与坐骨结节经常性地产生摩擦,导致局部发生无菌性炎性反应,久之使肌肉的起点发生劳损,出现疼痛,导致肌力下降、髋关节后伸无力或受限。
三、 临床表现
(工)股二头肌损伤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在运动损伤中占首位,多因间接外力所致,损伤部位以近端附着点最为常见,其次为肌腹损伤。
病人感膝外侧及大腿外侧疼痛。伸大腿屈小腿和小腿外旋时疼痛明显或不能完成该动作。
四、 诊断
(!)有明显的损伤史。
受损部位疼痛、肿胀、发硬,下肢不能伸屈,重复受伤
动作疼痛加剧。
行走跛行,伤侧坐骨结节或受伤肌腹压痛明显,陈旧性伤部可摸到硬结。
肌肉的抗阻收缩及被动牵伸试验(十):当下肢做伸大腿和屈小腿时,肌肉处于收縮状态,此时疼痛加重为抗阻试验阳性;下肢伸直位,髋关节屈曲、此时股二头肌处于被牵拉状态, 肌肉疼痛加重,为牵拉试验阳性。
五、 治疗
1.选点
3点:股二头肌的起点处的阳性点,即坐骨结节和股骨粗隆中、下部的痛性结节点。
I点:选股二头肌肌腹处的阳性点,一般此处可触及硬结及发硬的肌肉。
0点:选用股二头肌肌肉止点处的阳性点即腓骨小头处的痛性结节点。
1.针具
^点:选用中号圆利针。^点:选用大号圆利针。
0点:选用小号圆利针。
3,搡作患者侧卧位,患肢在上暴露治疗部位,常规消毒。
3点:左手拇指触及绷紧的条索,右手进针,当针穿透结节点后,左手拇指感条索得以松解,即可出针。否则将针退至皮下,换以不同的角度再次针刺结节点,直至条索松解即为针刺成
功。一般最多针刺3针,达到治疗效果时出针,用干棉球按压针眼1〜2分钟。
^点:针刺扇形面与股二头肌垂直,先将针沿股二头肌的起、止点以15。角向两头平刺,使针体穿过肌肉,当针感消失后将针退至皮下再垂直刺入,深度以针尖穿过肌肉为度,达到针刺要求后出针,用干棉球按压针眼1〜2分钟。
^点:将针沿股二头肌的起点方向进针,以针尖穿过结节点为度,用干棉球按压针眼1〜2分钟。
第六节股内收肌损伤一、局部解剖
股内收肌位于股骨的内侧,共5块。由股薄肌、长收肌、耻骨肌、短收肌和大收肌组成,分3层排列。浅层外侧有耻骨肌, 内侧有长收肌,股薄肌位于最内后侧的表面。长收肌的深面为短收肌,短收肌的后内侧为大收肌,是收肌群中最强大者。
股薄肌起于耻骨下支前面下分,以扁腱止于胫骨粗隆内下方的骨面,起内收股、屈膝的作用。
长收肌为长三角形扁肌,是股三角的内界,它以圆腱起于耻骨体前面,肌束斜向下外后,并扩展移行为腱,止于股骨粗线内侧唇中1/3处,有内收、内屈并内旋股的功能。
耻骨肌起于耻骨梳及耻骨上支,肌束斜向外下,绕过股骨颈向后,止于股骨的耻骨肌线,有屈、内收股的作用。
短收肌起于耻骨体及其下肢的前面,肌束斜向外下,止于股骨粗线内侧唇上2/3处,有内收、内屈并内旋股的作用。
大收肌起于耻骨下支与坐骨、坐骨结节。大收肌起于坐骨结节的部分,垂直向下行;起于坐骨支与耻骨支的部分,上分肌束横行向外,以下的肌束逐渐向下倾斜,两部合并,止于股骨粗线
内侧唇全长。起自坐骨结节的部分,以圆腱止于股骨内侧髁的收肌结节。大收肌坐骨部分有伸及内收、外展大腿的作用,其余部分有内收及内旋股的作用。
二、病因病理
〔1〉运动性损伤:股内收肌
损伤多因跑、跳、劈腿、跨拉、骑马以及骑自行车滑跌时,下歧
被迫外展等所致,使其起、止点出现撕裂伤,导致出血、肌纤维
断裂、渗出等刺激闭孔神经引起 图14~6股内收肌肉
积累性慢性损伤:多因弯腰、蹲、坐位工作,使该肌处于收缩状态,肌力平衡受到破坏,或因长期用力内收大腿,引起内收肌的慢性损伤,导致无菌性炎症、粘连、产生症状。
风湿性疾病或久居寒冷潮湿之所,受风寒之侵袭可累及内收肌群,致使肌肉变性、挛缩、僵硬、钙化,形成骨化性肌炎,甚至血供不足而致肌肉萎缩。
三、 临床表现
(门大腿内侧疼痛,近腹股沟部疼痛较重,可以是持续性或牵扯样疼痛,也可为撕裂样痛。
行走跛行,不能迈大步和不能用力踩地。患侧下肢足尖外撇,用足底内侧着地跛行。
一些病人有臀部痛或放射性坐骨神经痛症状;严重者髋、膝关节呈半屈曲状态被动体位。
病程后期因内收肌挛缩,髋膝不能伸直,大腿呈内收状态不能外展。
一些病人沿大腿内侧、膝内侧、小腿内侧、内踝或中内侧的传射痛或麻木感,女性病人可有痛经、生殖器痛、性交痛、性欲冷淡等表现;男性可有阳痿、早泄表现、性功能减退或消失,部分病人可有肛门痛,骶尾痛、会阴部不适或麻木感,刺痛感、尿频、尿急、尿潴留、大小便失禁、小腹痛、纳差、消化不良等表现,也有一些病人表现为膝关节痛。
四、 诊断
(!)有股内收肌的扭伤、挫伤或劳损史。
大腿内侧疼痛尤以耻骨部位为甚,严重者足尖不敢着地
行走。
耻骨上、下支,股骨粗隆、坐骨结节、胫骨粗隆内下压痛或可触及硬结、条索状物。
内收肌抗阻试验(十):患者仰卧,双下肢屈膝屈髋, 双足内侧靠近合并,足底着床,医者双手分置患者双膝内侧,缓慢由内向外推压膝关节内侧,使大腿外展、外旋并属患者内收大腿以对抗,患肢大腿内侧疼痛或加剧者为阳性,正常者可自行分开大腿与床面至多形成10^〜206角。
内收肌牵伸试验(十):病人仰卧、屈曲两侧髋膝关节, 两足底对紧,令病人自动将两下肢相对外展,让外踝接近床面, 正常人两大腿自行分开,大腿外侧可接触或靠近床面,与床面所形成的角一般不超过股内收肌有病变者则大腿不易完全分开,与床面所形成的夹角超过20。,在此位置将两膝分别下压,
被动分开时,可产生弹响或大腿根部与内侧的疼痛。有时可引起臀部的疼痛即阳性。
(^)病程久者,内收肌变硬,X线片可显示内收肌部位钙化
影,部分患者可显示耻骨骨部有骨质增生。
五、治疗
1.选点
、^:痉挛、^硬的内收肌肌腹处的阳性^。 、(:点:胫骨粗隆内下方的阳性点。^针具
^点:选用中号圆利针。5点:选用大号圆利针。
^点:选用小号圆利针。
3,搡作患者仰卧,暴露治疗部位常规消毒。3点:针尖向下方斜刺,以针剌透过结节或条索为进针深度,然后分别以不同的角度向左右呈扇形斜刺,以手触及痉挛的
肌束得以松解为度,出针后用干棉球按压针眼1〜2分钟。
5点:先将针向内收肌的起止点方向分别平刺使针体穿过肌腹,达到针刺要求后将针退至皮下后直刺,以针尖穿过肌腹为度,达到针刺要求后出针,用干棉球按压针眼1〜2分钟。
^点:将针沿内收肌起点方向呈扇形平刺,以手触及肌束痉挛松解或好转为度,达到针刺要求后出针,用干棉球按压针眼
1〜2分钟。
第七节股神经卡压征―、局部解剖
股神经走行在腹股沟韧带上方的沟中,在腹股沟部,腹股沟韧带和髂耻骨之间形成骨性通道,其后侧及外侧为髂骨,内侧为髂耻骨梳韧带,前方为腹股沟韧带。髂腰肌及股神经和股外侧皮神经都在其中通过到股部。
髂耻骨梳韧带的一端附着于腹股沟韧带,自前外侧斜向后内侧,另一端附着于髂耻骨隆起。将腹股沟韧带与髂骨之间的腔隙
分隔为外侧肌腔隙和内侧的血管腔隙。
在股三角区,上界是腹股沟韧带,外侧界是缝匠肌内缘,内侧界由长收肌及其筋膜组成,在股三角内,股神经主干很短,先后分成前后两段。
髂腰肌被髂腰肌筋膜所包绕。在腹股沟韧带下方,髂腰肌筋膜增厚形成纤维弓,其前方为人体最厚的筋膜""一阔筋膜所覆盖,此处为一致密不可膨胀的鞘管。
股神经有许多分支,其皮神经有股中间皮神经,股内侧皮神经及隐神经,肌支支配股四头肌,耻骨肌和缝匠肌等。
二、病因病理
(工)邻近的肌肉韧带的急慢性损伤,引起充血、水肿、渗出、增生及股神经的粘连。产生相应神经支配部位的一系列神经卡压症状。
长期地从事屈髋工作者及部分风湿病史的患者,因为髂腰肌处于收縮状态或病理状态,易发生积累性损伤,产生一系列股神经卡压征。
〔3〉股三角内压力增高, 如股动静脉出血、股动脉穿刺
等,均可引起股三角压力增高,使股神经受压迫产生症状。
(^)骨盆骨折及骨折处的血肿,或血肿机化的瘢痕组织造成对股神经的压迫。
三、临床表现
(!)本病多为单侧发病,起病有急、有缓,以急性损伤临床
常见
早期急性卡压,根据神经的走向常表现髂骨部疼痛,同时可引起股下部,膝和小腿前内侧的持续性疼痛及酸困感,以屈髋时加重,髋关节屈曲不能伸直,患肢不能着力,站立时靠健肢着地。
跑步和行走可诱发本病。四、诊断
(!)有急慢性股三角区肌肉韧带劳损史。
髂骨部疼痛向下肢内侧放射,髋关节被迫屈曲固定位, 屈伸髋关节时均可使疼痛加重。
膝反射减弱或消失,伸膝无力,股四头肌瘫瘐或肌力
下降。
髂部的阳性点或股三角处的阳性点。选用中号圆利针。
患者仰卧暴露治疗部位常规消毒。左手按住痛点下方,右手持针在痛点上方进针,使针尖穿过痛点,以不同角度呈扇形面向左右斜剌,直到左手的痉挛条索松解为度,即可出针,出针后用干棉球按压针眼1〜2分钟。
[注]本病多因急性损伤或慢性劳损、姿势不当或受寒而引起急性发作。病情严重者用度冷丁都不能缓解,而圆利针疗法多数病例均在1〜2次内治愈,有立竿见影之效。针刺治疗时应
避开股动、静脉,防止血肿形成。另外针剌时宜缓慢进针,防止伤及精索及其他器官。
第八节股外侧皮神经炎
一、局部解剖
股外侧皮神经是感觉神经,含有感觉神经纤维和交感神经纤维。起自腰2、腰3脊神经后根,由腰大肌外缘向下跨过髂窝, 先位于髂筋膜深面,至近腹股沟韧带处即位于髂筋膜中,通过由
髂前上棘和腹股沟韧带外端的两层之间所构成的骨~~韧带管,
然后行于大腿阔筋膜下方,于髂前上棘下方^^〜^,(^!!!处,穿过阔筋膜向下进人大腿,行进在缝匠肌的表面和深面,向远侧下降成前后两分支,后支在较髙部位穿越深筋膜,支配大腿外侧上1/3处和大转子远侧的臀部皮肤,前支则在髂前上棘远侧约10(^111处窜出深筋膜,支配大腿前外侧皮肤,直到膝部。
二、 病因病理
(工)由于股外侧皮神经在骨盆内行程长,出骨盆入股部时形
成的角度大,穿过缝匠肌的途径有变异,而且在穿腹股沟韧带的
纤维管道和阔筋膜时神经亦相对固定,当肢体活动或体位不当
时,易形成持续牵拉摩擦,挤压造成局部组织水肿,瘢痕形成, 肌筋膜鞘管增厚引起神经卡压。
压迫性损伤:一般是髂前上棘内侧骨^韧带管内受到
外来的轻微损伤。如穿紧身腰围、军人腰部系或装腰带等;骨盆骨折、肿瘤、异物、妊娠等可致病,另外,腱鞘囊肿、骨疣、骨
盆倾斜等,均可使股外侧皮神经遭受卡压。
手术切取髂骨时,刺激或局部癜痕粘连压迫神经,另外,血友病发生在髂腰肌筋膜内血肿,以及骼腰肌的急性损伤均可引发本病。
三、 临床表现
(丄)本病以中年多见,可能与老年肌肉退化、纤维组织、腱性组织相对增多,易对神经产生压迫有关。
主要表现为大腿前外侧的感觉异常、麻木、灼痛、冰冷、麻痹感觉过敏等,以中上^的前外侧部为甚,活动时显著加剧可伴有股四头肌萎縮。
碰检查发现髂前上棘内下方1. 5〜3, 0011处显著压痛点。髋过伸活动可使疼痛加剧,在病变区域触觉、痛觉、温度觉均有减弱,但深压感觉仍存在,在纖时会引起一种不愉快的感觉。
四、 诊断
(工)患者感大腿前外侧的皮肤感觉异常。
检查时发现感觉异常区,有触觉、痛觉、温度觉减退。髂前上棘内下方1,5〜3, 0(^01处明显压痛,髋过伸时疼
痛加剧。
肌电图检查一般无异常发现。
五、 治疗
1.选点
&点:髂前上棘内下方1,5〜3,0^111处的阳性点,即骨韧带管处。
5点:股外侧皮肤感觉异常区的阳性点。2,针具
&点:选用中号圆利针。^点:选用大号圆利针。
3,操作患者仰卧,暴露治疗部位常规消毒。
3点:针尖向下呈扇形面分别斜刺3针,针刺深度为3〜
601X19使针尖穿过痛点即可,达到针刺要求后出针,用千棉球按
压针眼1〜2分钟。
5点:在皮肤感觉区的最上端进针,沿皮呈扇形散刺,使整
个麻木区域都被针刺到,如果面积过大,则要多选几个针刺点,
达到针刺要求后出针,用干棉球按压针眼1〜2分钟。
第九节胭绳肌损伤―、局部解剖
臞绳肌由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组成,位于大腿后侧, 又称股后肌群。
股二头肌位于大腿后外侧,其长头以短腱起于坐骨结节,短头起于股骨粗线外侧唇中下分,至下端两者融合为一腱,止于腓骨头,其功能是伸股屈膝,并微使膝关节外旋。
半膜肌位于大腿后内侧,起于坐骨结节,在缝匠肌与股薄肌肌腱深面,肌束向下移行为长腱,止于胫骨粗隆内侧。
半腱肌位于大腿后侧皮下,半腱肌的内侧及深面,为棱形肌。起于坐骨结节的上外部,肌束向下,经膝关节的后内侧,止于胫骨内侧踝后方的横沟及膶肌筋膜,其功能是伸大腿,屈小腿及使小腿微旋内。
胭绳肌是股四头肌的拮抗肌,主要功能为屈膝,除此之外股二头肌在膝盖半屈时能外旋小腿,其长头可助伸髋,半腱肌和半膜肌有伸髋、膝半屈时内旋小腿的作用。
二、病因病理
(!)大腿后侧肌群外形细长,肌腱部分亦较长,因而收缩与弹性较小。在没有活动开或过度被动牵拉时,极易损伤肌纤维或肌腱。
跑步、跳跃、体操、舞蹈等运动,如压腿、踢腿等动作或突然踏空,使膶绳肌猛烈收縮或过度牵拉,极易使该肌起止点处撕伤,甚至肌腱断裂、出血、水肿、渗出等,易形成瘢痕、粘连、压迫周围神经、血管而产生症状。
^外伤使膝关节畸形,股骨和胫骨骨折、膝关节稳定性差,胭绳肌,长期受到不平衡力的牵拉, 造成慢性劳损,形成软组织损伤的系列症状,影响膝关节屈伸,日久肌肉挛缩,人体保护性屈膝使粘连
更为广泛。
三、 临床表现
(工)急性损伤者大腿后侧,臀部及胭窝部疼痛、肿胀,局部有淤斑,行走时疼痛加剧,有时可向前、向下放射,如肌纤维断裂,疼痛剧烈,伤处可触及凹陷裂隙。
陈旧性损伤及慢性劳损者,踢、抬腿时疼痛,由半蹲位站起时困难,上楼时患肢无力,髋关节活动范围縮小,膝关节可屈曲呈一定角度而难以伸直或伸直时疼痛,不能久立、久行,受凉时加重。
四、 诊断
(!)有外伤史或慢性劳损史。
大腿后伸肿胀、酸困、僵硬或皮下有淤斑,局部压痛明显,肌纤维断裂者可触及凹陷及膨大的断端。
下肢伸直困难,胭绳肌起止点可触及痛性结节。(^)肌肉牵拉试验(屮):即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即胭绳肌被牵拉而产生疼痛。
肌肉抗阻试验(十):患者俯卧位,患侧膝关节屈曲至90。,医者一手固定骨盆,另一手按压小腿下段,令患者尽力屈
膝,如疼痛加重,或屈膝无力即为阳性。(^) X线检查无明显异常。
五、治疗
1.选点
3点:坐骨结节处的阳性点。点:腓骨头处的阳性点。
0点:胫骨粗隆内侧处的阳性点。1针具
&点:选用大号圆利针。5点:选用小号圆利针。0点:选用小号圆利针。
3,搡作患者俯卧,暴露治疗部位,局部常规消毒。
3点:针尖略向下斜刺,呈扇形面针剌3针,当针尖穿过结节点为度,针感消失时出针,用干棉球按压针眼1〜2分钟。
13点:针尖向上剌入痛性结节点,针感消失时出针,用干棉球按压针眼1〜2分钟。
^点:操作方法同I点。
第十节膝关节内侧痛
一、局部解剖
膝关节内侧由膝关节内侧副韧带以及缝匠肌组成。膝关节内侧副韧带又称胫侧副韧带,为强而宽厚的韧带。起自股骨内髁, 向下散开止于胫骨内髁及胫骨上端内侧面,在内收肌结节附近呈三角形,分前后两股,前股自股骨内髁至胫骨体内侧面的扁长纤维束,前股的深部纤维与关节囊相融合,并有一部分与内侧半月板相连。
缝匠肌起于髂前上棘,斜越大腿前面之全长,经股直肌、股内侧肌前面至下端变为一扁平薄腱,越过股薄肌及半腱肌的浅面,至膝关节内侧,止于胫骨粗隆内侧面和胫骨前缘上端内侧, 一部分移行于小腿筋膜。
二、病因病理
(工)当膝关节处于半屈位时,暴力作用于膝外侧,使小腿突然外翻或伴有外旋力,导致膝关节内侧相应的附着肌肉韧带损伤,产生出血、水肿、粘连等一系列软组织损伤症。
由于股外侧的阔筋膜张肌的慢性或急性损伤炎症波及缝匠肌,导致缝匠肌紧张性收縮引起膝关节内侧疼痛。
缝匠肌本身的肌肉急慢性损伤,导致膝关节内侧肌肉附着点疼痛。
髂胫束损伤时也可引起膝关节内侧疼痛〔后文附录处有专篇论述)。
三、 临床表现
(!)患者关节内侧疼痛,疼痛以活动时加重,休息后减轻。膝关节内侧局部肿胀,压痛明显,部分急性损伤患者局部皮肤可青紫,少数膝关节内侧皮温略升髙。
少数患者膝关节内侧平时一般无明显疼痛,仅在行走下蹲时感疼痛不适。
〔4〉检查膝关节内侧可触及条索状结节物。
四、 诊断
(丄)有明显上述肌肉的外伤史或慢性劳损史。
(^)内侧副韧带损伤时,膝关节内侧疼痛,轻度肿胀局部压
痛,严重者功能障碍不能行走。缝匠肌损伤者膝关节内侧无压
痛,仅行走下蹲时感内侧疼痛。
五、 治疗
1.选点
3点:膝关节内侧处的阳性点〔多为膝关节内侧副韧带的起止点、
5点:髂前上棘缝匠肌起点处的阳性点。1.针具
3点:选用小号圆利针。"点:选用中号圆利针。
3,操作,患者仰卧暴露治疗部位,常规消毒。3点:针尖向膝关节内侧条索方向斜刺,以针尖穿过结节为度,当针感消失时出针,用干棉球按压针眼1〜2分钟。
^点:针尖向下肢方向略向下斜刺,针刺深度为5〜601!1,
当针感消失时,用干棉球按压针眼1〜2分钟,以达到放松缝匠
肌的目的。
第十一节小腿三头肌损伤
本病又称"腓肠肌损伤",临床上较常见,多由外力使小腿肌肉过度收縮或拉长所致。急性损伤多发于青壮年,慢性损伤多发于中老年和经常站立工作的人。
一、局部解剖
小腿三头肌由腓肠肌内侧头、外侧头和比目鱼肌组成,故名小腿三头肌。腓肠肌内侧头起自股骨内侧髁上的三角形隆起,外侧头起自股骨外髁的压迹的近侧端,腓肠肌的二肌腹增大,在胭
窝下角彼此邻近,所成夹角为25。〜30。,此两个头虽然会合,但实际上他们是相互分开的,直到小腿后部中点相连为扁宽的腱膜,向下与比目鱼肌肌腱相合为粗大的肌腱即跟腱。
比目鱼肌位于腓肠肌的深面,起于胫骨胭线、胫骨内侧缘中1/3处,腓骨头及腓骨干上1/3处的后面及胫腓二骨起端间的纤
维弓,向下到小腿中部以下,移行为扁腱,参与跟腱的形成。
上述3个头在小腿中下部会合,在小腿的上部形成膨隆的小
腿肚,向下延续为跟腱,止于跟骨结节。
小腿三头肌受胫神经支配,主要作用是行走时能抬起足跟,
即趾屈踝关节,如上端固定亦能屈膝关节;腓肠肌内、外侧头可
使小腿内外旋动,当人体直立时,有加强固定膝关节的作用,并
调节小腿与足的位置,防止身体前倾。
二、 病因病理
(工)本病的发生多由直接或间接外力,使小腿肌肉主动收縮过猛或被动牵拉过度所致,如从高处跳下足着地、突然剧烈奔跑等。
因受凉,急性损伤或慢性积
累性劳损而致,直接暴力多为肌腹及跟腱损伤,慢性劳损多在肌肉的起点,肌肉与肌腱联合部。
三、 临床表现
(工)患者多有外伤史,在运动中损伤多见,与一定的职业有关,急性
损伤后,数小时后局部肿胀、疼痛,图14^0小腿三头肌肌
并有广泛的皮下出血,小腿不敢伸 肉附着处
直,屈曲受限,劳累后加重,休息后
缓解。慢性损伤者,局部肿胀不明显,仅感局部酸胀不适,行走、站立或上下楼时可出现局部疼痛,特别做足尖着地的跳跃运动时更为明显。
天气变化、寒冷潮湿刺激可引起疼痛或使之加重。门)严重者,可出现小腿肌肉废用性萎縮。
肌肉抗阻力收縮试验(十):患者平卧,双下肢伸直, 医者双手握着足底,令患者跖屈时给以对抗的力量,若出现疼痛即为阳性。
四、 诊断
(!)有外伤及劳损史。
〔2〉小腿后部疼痛、酸胀不适,常因劳累后加重,休息或适量活动后减轻,可反复发作。
主要在小腿后部有广泛压痛,疼痛轻重不等,常在腓骨头后弓有明显压痛点,晚期可触及较硬的瘢痕组织,步行困难, 肌肉抗阻力收缩实验(十)。
五、治疗
选点
^点:腓肠肌内、外侧头肌肉附着点处的阳性点。5点:跟腱上方"①处的阳性点。
(:点:腓肠肌肌肉与肌腱的交会点即承山穴附近处的阳
性点。
^针具
&点:小号圆利针。
I点:4 5 0111毫针(此处圆利针针刺过于疼痛,遂选取毫针〉。(:点:选用大号圆利针。
3^搡作患者俯卧位暴露治疗部位,常规消毒。
3点:针尖向下方斜刺,针刺深度为30111左右,以针尖穿过
结节点为度,当针感消失后出针,用干棉球按压针眼1〜2分钟。^ 5点:毫针常规在跟腱上向肌腹方向斜刺,深度为3.33
〜5^ 5501110
0点:针尖向腓肠肌肌腹上斜剌,先将针向左右斜剌达到针刺
要求后,将针退至皮下,然后将针向腓肠肌中央斜刺,使3针出现扇形剌,达到针刺要求后出针,用干棉球按压针眼1〜2分钟。
第十二节膝后疼痛综合征本病主要为膝关节后侧即胭窝部疼痛,如压迫胫总神经可引
起膝后正中疼痛,并向小腿后侧有放射性麻痛,在膝痛的发病率
中占^5〜:^4。
一、局部解剖
本病主要涉及半腱肌、半膜肌、股二头肌、腓肠肌、跖肌、胭肌等6块肌肉。
半腱肌、半膜肌是大腿后面的肌肉,是胭绳肌的组成部分, 上起自坐骨结节,止于胫骨上端内侧面,构成胭窝的内上壁,其主要作用是后伸大腿并屈小腿,使之内旋。液囊;内侧头较强起点也稍高于外侧头,二头相合,约在小腿中部移行为腱组织而止于跟骨结节,其作用是屈小腿,屈足及稍外旋。
跖肌是一个退化的肌肉,有小的稜形肌腹和很长的细腱,在腓肠肌外侧头附着点之上,起自股骨外上髁,一部分起自关节囊,其后有腓肠肌,前面有比目鱼肌和胭肌,在小腿下1/3处与
跟腱结合或独自止于跟骨结节。
膶肌短而扁,起自股骨外上髁后下方的小窝,起点处也有一恒定的胭肌束,向下内行并扩大而止于胫骨后胴线以上部分,其作用是紧张膝关节囊,屈小腿和使小腿旋内。
二、 病因病理
(丄)本病多因频繁的小腿伸屈活动而引起的肌肉损伤。
固定足踝部,小腿骤然扭转活动等引起上述肌内的起止
点急性损伤而产生膝后侧疼痛。
损伤局部肿胀压迫胫总神经引起疼痛,可向小腿后侧传
射,故易被误诊为腰突症,但无腰突的其他神经激惹征象。
三、 临床表现
(工)本病常在病痛局部有明显压痛点,因此压痛点可以明确诊断,确定发生病变的肌肉软组织。
膝关节后部疼痛,行走时疼痛加重,并向腓肠肌放射。膝关节被动过屈时疼痛,不能下蹲,蹲位时疼痛加重。
四、 诊断
(工)膶窝内侧疼痛,常为半腱半膜肌止点或腓肠肌内侧头附着点病变所致,可在胫骨上端内侧面或股骨内上髁后侧找到明显压痛结节点,有的病人还可向小腿后侧传射。
胭窝外侧疼痛常为股二头肌止点或腓肠肌外侧头附着点病变所致,可在膝后下外方的腓骨小头或股骨外上髁处找到明显压痛结节点,有的病人可有小腿后侧传射痛。
股外上髁的后上方压痛常为跖肌附着点病变所致;股外上髁的后下方压痛常为胭肌附着点病变所致。
膝关节正中疼痛常为胫神经病变引起,压痛点位于胭窝正中,并常向小腿后侧传射麻痛,病重者影响行走和站立。
小腿屈曲抗阻试验(十)。
五、治疗
1.选点
3点:半腱肌、半膜肌止点处的阳性点。!)点:股四头肌止点处的阳性点。0点:腓肠肌内外侧头附着点处的阳性点。1、针具小号圆利针
3,搡作患者俯卧位暴露治疗部位,常规消毒。
3点针尖垂直向下,针剌的深度应为3(^111左右,以针尖穿过
结节点为度,达到针刺要求后出针,用干棉球按压针眼1〜2 分钟。
6点:刺法同3点。
(:点:刺法同3点。
第十三节跖管综合征
此病也称"踝管综合征",因踝管狭窄所致管内的胫后神经和血管受压所引起的一种以足底阵发性麻木、疼痛为主要特点的临床症候群。本病病理机制与腕管综合征相似,但在临床上较之少见。
一、局部解剖
跖管,又称"踝管"、"跗管",长约2〜2, 5(^111,是进入足底
之门户,位于内踝的后下方,是由骨纤维组织所构成的一条管道,其浅面为分裂韧带,深面为跟骨,跟骨及关节囊组成的弓状面。
分裂韧带又称屈肌支持带,起于内踝尖,向下向后止于跟骨内侧骨膜,该韧带斜跨于胫骨内踝和跟骨结节之间,韧带深面向
跟骨发出间隙,将通过踝管的各肌腱与神经血管分为4个骨性纤维管道。
胫后神经通过内踝后面,在屈肌支持带下面发出1〜2根支, 供应足内侧皮肤,胫后神经通过踝管后发出的踝内侧神经,则支配足拇外展肌、5个趾短屈肌、第一蚓状肌内侧3个半足趾的感觉,踝外侧支深入拇外展肌深面,通过拇长屈肌腱旁纤维弓;然后经过足踝面,支配踝方肌、外小趾展肌和外侧的一个半足趾的感觉,故从局部解剖看,若胫后神经在踝管内受压,可产生3个分支的相应症状。
二、 病因病理
(!)本病急性损伤多发于青壮年,男性多见,多为从事体力劳动或体育运动者,慢性损伤多发于年龄较大者。
(?)本病的主要原因是踝部扭伤或局部的慢性劳损,或由于足外翻畸形,以致分裂韧带紧张性增加,加重了对胫后神经、血管、肌腱的压迫或使肌腱在腱鞘内的摩擦增加,导致肌腱和腱鞘的充血、水肿、引起腱鞘炎。长期的炎症刺激,使腱鞘肥厚即结痂,踝管内容物体积因此增大,因踝管为骨性纤维管,缺乏伸縮性,不能随之膨胀,因而管腔相对狭窄,于是管内压力逐渐增高,由此产生胫后神经受压症状,则可产生胫后神经的3个神经分支的相应症状和体征。
三、 临床表现及诊断
(工)疼痛:病人往往主诉患足的跖面有烧灼或针刺痛,活动及久站后症状加重,休息减弱,反复发作,过度活动或突然增加踝关节的活动,则内踝部及足底或足底侧麻刺痛可突然加重,休息后仍不消失,起立或步行可加剧症状。
足底感觉减退或消失:当足底内侧神经受压时,为,侧3个半趾;足底外侧神经受压时,为外侧1个半趾;跟内侧神经受压时,为足跟内侧。
丁 1^1征阳性:叩击或重击内踝后面的胫后神经处往往引起急性疼痛或麻木发作。
踝关节过度背伸,足外翻时,可使疼痛加剧,踝关节叩击痛阳性,疼痛可向足底部窜麻或针刺感。
(云)早期X线片没有明显的异常,晚期X线片可见跟骨内
侧有骨赘形成。
四、治疗
1.选点
3点:分裂韧带起点处的阳性点。5点:分裂韧带止点处的阳性点。
^点:内踝尖与跟腱中点处的阳性点。1针具选用小号圆利针。
3^操作患者侧卧位,患肢在下,暴露治疗部位,常规消毒。
3点:针尖沿分裂韧带走向45。角进针,针尖向,下方向斜
刺& III左右,当针尖穿过韧带针感消失后出针,用干棉球按压
1〜2分钟即可。
6点:针尖沿分裂韧带走向以456角进针,针尖向外上方斜
刺左右,当针尖穿过韧带针感消失后出针,用干棉球按压
1〜2分钟即可。
0点:针尖沿与分裂韧带垂直方向由足尖向足跟方向平刺, 当针尖穿过韧带针感消失后出针,用干棉球按压1〜2分钟即可。
小 结
下肢软组织损伤疾病中以发病部位,分为几块一起论述。如髂胫束综合征、缝匠肌劳损、股骨大转子综合征为一大块,因为他们的发病部位相近,症状也有些相似。髂胫束损伤容易引起膝关节内侧痛,行走跛行等缝匠肌损伤症状。但他们的区别点是髂胫束损伤在阔筋膜张肌处可扪及痛性条索状挛缩的肌肉及髂胫束紧张试验阳性。另外,还应与股骨大转子综合征相区别,虽然他们都有大粗隆处疼痛和髋关节活动受限的共同临床症状,其区别点也是与缝匠肌鉴别的髂胫束损伤的特有的临床表现来加以区别。
股四头肌损伤、股二头肌损伤、股内收肌损伤、股外侧皮神经损伤以及胴绳肌损伤这五个病分别为股骨前、后、内、外的4 个部位的疾病,根据其病变部位区别起来比较容易,关键是找出其压痛点的部位及功能受限的动作即可区分是哪一块肌肉软组织病变。
股神经卡压综合征,本病主要与13、 14椎间盘突出相鉴别,他们的共同点都有膝反射减弱或消失、伸膝无力、股四头肌瘫瘓或肌力下降。区别点为^、"椎间盘突出在"、"棘突旁压痛,股神经卡压综合征的压痛点在髂骨部及股三角区,0丁及磁共振在13、"节段椎间盘扫描时提示腰突症,有助于确诊。股四头肌损伤的压痛点多位于肌腹上,起止点也可以有压痛,临床上有明显的外伤史,区别起来较容易。
膝关节的疼痛临床上是非常常见的疾病,其中多数是由于软组织损伤所引起,也有些是由于骨质增生、韧带钙化所引起,治疗上我们认为其治疗的主要方法是分析膝关节周围的肌肉软组织是否存在痉挛这一症状,只要是有软组织痉挛存在,膝关节周围的动力性平衡就受到破坏,也就会发生对侧及上、下肌群的补偿性股痉挛,也就是补偿调节或系列补偿调节,从而引起多块软组织损伤。
根据临床经验,膝关节内侧疼痛所累及的软组织有内侧副韧带和缝匠肌;膝关节髌骨上下缘疼痛,累及的肌肉多与肌四头肌有关;膝关节后侧疼痛多与小腿三头肌、半腱半膜肌、股二头肌、腓肠肌、跖肌、胭肌等软组织有关。
临床治疗上只要根据膝关节的疼痛部位,来分析常常累及的肌肉软组织,从而用圆利针根据选点原则加以治疗,其疗效是十分肯定的。
下肢肌肉起止点附着处分布见图14-13—17。
……内侧髁间结节-上关节面一
、内侧髁'
、^
4^
潘
后面
夕卜侧髁问结节-一-后交叉韧带
、、、夕画
、、、、腓骨头、、股二头肌
\、81剛副韧带、、关节粱比目舰
一滋养肌
―胫钟后肌一腓骨体
-腿长肌-后16!' ―,藤
- -后囟' 一仙侧缘
―骨间缘―傲
- -踝沟
-外踝~ 一外踝窝
股骨头凹-关节囊… 闭孔内肌和外肌
股中间肌股内侧肌
--一内收大肌
…内收长肌
内侧头〖腓肠肌卜I】,』副随带…
梨鶴一
臀中肌〃'^
臀小肌":
;^&^,/ ,瞧
,,
化
(…股骨头』、、、、、股骨头婦
、股骨头凹
、、、\、股骨颈、、、、、杻隆间线:、、:、关节囊、、、、、、〉』、粗隆
、、、、、―肌^内侧肌
关节囊髂棘
外上髁、、〉则副韧带7
胭肌'尸/
夕^! 1^
(^、
―内!&±3)1
内幌铈一一-内上髁
-…髌面―一内観
图14^15右股骨内外侧的肌肉附着处
股中间肌内收大肌
内收111^节、内侧头(腓肠肌)~
关节囊一内側髁一-后交叉,-'
、股方肌
"、、、、、^!!!肌、、、、、臀讓隆
裇规
臌瞧――股中间肌'―〜滋养孔—短头(【头肌) …嫩瞧
一.胭面'二-腿
',、《外側头誦漏
'一,-一前交叉韧带
一、髁间窝外讓
腓骨头尖1 腓侧副韧带^
腓骨" 髌韧带-
腓骨长肌-
胫骨前肌-
滋养孔-一
外侧面一
伸指长肌-骨间缘一腓骨短肌,
内侧面^ 后缘― 外侧面
外踝…-、
伸趾长肌
胭肌-《
胫侧副韧带^-… 胫骨粗1^
屈趾长肌、、I、
;…前缘
内侧面--外侧面
、、、 胫骨体一
#间缘
-胫骨体-伸拇长肌
内侧面
〃内踝关节面
V
、…内侧髁-腓骨头尖
:、、股二头肌、^骨头
、比目鱼肌一内侧面一内侧嵴--骨间缘、胫骨后肌--腓骨体一屈拇长肌-后面
-后缘、内侧缘
、后面〃内踝
外踝关节面
图1117胫能和腓骨内外面的肌附着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