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局通栏广告

爱盲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19|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瑞典首相遭枪杀,三年耗用1600万美元破案,首席检察官给出绝望答案。本帖3万字。

[复制链接]

444

主题

3404

帖子

914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914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7-29 00:04:4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醒着,做梦说:
本帖最后由 醒着,做梦 于 2021-7-29 13:55 编辑

说历史的女人,6月24日,(她的全名叫英迪拉·普里雅达希尼·甘地(其丈夫是费罗玆·甘地,故习惯称其甘地夫人或英迪拉·甘地夫人),被誉为“印度铁娘子”,更有人把她誉为“印度之国母”。她为了印度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如同在她遇害之前不久曾经说的那样:“我一生都用在为人民服务,即使我死了,我相信我的每一滴血都会用来哺育印度,让她变得更强大。”,也许是冥冥之中的巧合,该言论发表不久以后,她很快便遭逢暗杀。
——引言,1984年10月31日,周三,一个令印度人民难忘的日子,一个被载入印度史册的日子。
这天清晨,天色明净,秋高气爽。在印度的首都新德里,人们像往常一样上班、生活,在熙熙攘攘忙忙碌碌中,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有序。
在新德里南区的沙夫达扬路1号——这里是印度总理府。总理府门前倒是没有其它街区的那种热闹和喧哗,反而显得十分安静——主要原因是因为外界流传恐怖分子正在寻机暗杀印度总理,所以负责总理府治安工作的部门为了确保总理的安全,就加派了警戒人员,加强了总理府门前的戒备工作,警卫人员日夜在门前轮班巡逻。但是门前的路不让通行,总要给市民一个说法,所以总理府门前的路上两边各立了一块大牌子,上面分别写着“有人正在工作”和“前方正在修路”的字样,以此要求车辆和行人绕路而行。
时任印度总理的英迪拉·甘地夫人就住在这座总理府中,这座总理府很大,根据资料显示其占地面积为十亩,但是总理府的围墙并不高,可以说很低,仅一人之高,行人在墙外抬头可见总理府院落里的绿树和花草,以及总理府内的房屋。总理府分为东西两个部分,东边是总理的住所,西边是总理的办公室和会客室。每天清晨,英迪拉·甘地夫人六点准时起床,然后洗漱、吃饭、做瑜伽、看报纸等,8点前准时穿过东西之间那道小路,在8点准时到达办公所在地,开始一天的工作。
10月31日这天早上,英迪拉·甘地夫人原本该一如往常去上班。但是因为一件家庭事务给耽误了,她没有去办公室办公,而是留在了家里,也就是住所。原因是她最为疼爱的孙子孙女在前一天傍晚的交通事故中,受到了比较大的惊吓,过了一夜,两个孩子还没有缓过劲儿来,而他们的父亲拉吉夫·甘地当时在西孟加拉邦进行竞选活动,所以,英迪拉·甘地夫人就破例留在了家里陪孙子孙女。
但是到了9点的时候,忽然来了一个访客——他叫彼得·乌斯蒂诺夫,这位63岁的老人是英国著名的舞台剧演员和导演,他这次出现印度的目的正是为了给英迪拉·甘地夫人拍摄一个二十分钟的短纪录片。当然,彼得·乌斯蒂诺夫并非是冒昧而来,而是提前所预约今日前来,具体拍摄的时间是上午10点,拍点地点就在总理府的院内,所以他在9点来,是要提前准备安排拍摄的设备等。
并且,彼得·乌斯蒂诺夫和英迪拉·甘地夫人并非陌路,乃是旧交故友了——所以英迪拉·甘地夫人不忍拒绝专程从英国赶来的老友,便让人安排,自己也去准备。
在9点18分,英迪拉·甘地夫人给孙子孙女准备了早餐,并且看着他们吃完,安抚好他们的情绪,知道他们没事了,便推开门走出去,前往拍摄地点。
当时,一切都显得十分自然,孙子孙女看着奶奶推门离去的背影时,心里暖暖的,但他们不知道,这将是他们最后一次看见奶奶温暖的背影。
且说英迪拉·甘地夫人出了寓所之门后,在门边的两个近身守卫,也随之跟在后面。这两个守卫,一个穿着便服,长着浓密的大胡子,头上缠着包头的头巾,另一个则穿着制服。他们俩都随身带着枪。
英迪拉·甘地夫人在前面走着,两个近身守卫在后面跟着。
他们走过铺着石子的小路,然后走到不远处的花园拱门前,这道拱门前也站着一名持枪守卫,留着大胡子,缠着包头的头巾。
花园拱门的守卫见英迪拉·甘地夫人走至近前,立即把步枪竖起,要给总理敬礼。英迪拉·甘地夫人见守卫要敬礼,就停下脚步,站在那里,双手合十,对这名警卫说:“那玛斯特!”(问好之意),危机正是在此刻出现——英迪拉·甘地夫人背后跟随的两名警卫中之其中一位——也就是那位缠头巾、大胡子的守卫忽然从后面蹿到英迪拉·甘地夫人的前面,从头巾中拔出一支小巧的左轮手枪,对着英迪拉·甘地夫人就是一枪。
面对着突如其来的变故,还没等任何人有任何反应——花园拱门前的那名大胡子守卫也随之端起手中的枪,对着前一秒还在向他还礼问好的总理英迪拉·甘地夫人开了火。
在这猛烈而无情的子弹中,英迪拉·甘地夫人倒下了,鲜血染红了她身披的沙丽,染红了她身下的地面。
如果这起暗杀到此为止,还不让人觉得过于残忍,但是事情并非如此——那名手持左轮手枪的大胡子守卫,在英迪拉·甘地夫人倒下后,竟然并没有停下手中恶魔般的左轮手枪,而是对着英迪拉·甘地夫人的身体继续射击——这个凶手对着甘地夫人一直把枪里的子弹打光,然后他说:“该干的我已干完,来干你们所要干的吧!”,至此,大家当然很好奇这两名凶手到底是何许人!是的,笔者在看到事情的真相后也是非常吃惊,因为这两名开枪的凶手,其中尤其是跟在英迪拉·甘地夫人背后、之后开枪把子弹打完的这名凶手,他跟随英迪拉·甘地夫人长达十年之久,英迪拉·甘地夫人对其十分信任,也颇为优待,让其担任卫队的副巡官——但是就是这个人,对她开了枪——面对此情,我们也就理解古代帝王或某些上司总是经常犯猜忌病了,有时候不是他们疑心重,只因江湖水太深太险恶!,朝英迪拉·甘地夫人打完子弹的那名副巡官凶手,名叫本特·辛格,时年33岁。花园拱门前的那名凶手叫萨特万特·辛格,时年21岁。他们两个人唯一的区别是,本特·辛格跟随英迪拉·甘地夫人时间很长,长达十年,而萨特万特·辛格进入总理府不过5个月。
那么这两名卫兵为何要枪杀英迪拉·甘地夫人呢?后来经过调查,原因是印度教和锡克教的两派宗教冲突。本特·辛格和萨特万特·辛格都是锡克教徒。在之前,英迪拉·甘地夫人政府曾经对锡克教神庙——阿姆利则金庙进行过一次武力血洗。此事件直接导致了锡克教的报复行动,锡克教徒国内外联手,发誓一定要用鲜血进行报复。最终,他们选择的报复方式就是暗杀时任印度总理的英迪拉·甘地夫人。
在前印度驻挪威大使馆一等秘书哈林德·辛格(国外流亡锡克教徒)的谋划下,他拿出10万美金的经费收买了英迪拉·甘地夫人身边的守卫官本特·辛格,当然本特·辛格也是人,是有感情的,毕竟追随英迪拉·甘地夫人长达十年,但是感情归感情,宗教归宗教,最终在感情和宗教信仰的斗争下,个人感情失败了,屈服于宗教信仰之下。
本特·辛格秘密加入刺杀组织之后,事情就变得简单了,他借助自己身份的便利,把英迪拉·甘地夫人身边的警卫进行了一些调动和安排,比如萨特万特·辛格就是他利用职务之便安排进来的。
总之,在本特·辛格的操作下,他们原定在10月14日上午,用手榴弹炸死英迪拉·甘地夫人的。但是当日英迪拉·甘地夫人的卫队长忽然接到匿名电话,说近日有人在暗杀总理,卫队长为了保险起见,立即给总理身边增派了3名警卫。这个突变,导致本特·辛格的炸弹计划落空。
于是,他们进一步暗中秘密谋划,就有了31日上午这起暗杀。这次,他们小心谨慎,准备充分,实现了目的。
现在我们继续回到暗杀现场——当时本特·辛格对着英迪拉·甘地夫人打完子弹,又讲了那句话后,总理府的其他卫兵也听到了枪声,来到了现场,两名凶手没有反抗,就地被抓。但是在他们被带到警卫室后,两名凶手皆忽然进行反抗,在反抗中,本特·辛格被卫兵乱枪当场击毙,而萨特万特·辛格在反抗中负伤被再次抓捕。
与此同时,英迪拉·甘地夫人的儿媳——拉吉夫·甘地的老婆索尼亚听到枪声后,第一时间赶到了现场,当她看到英迪拉·甘地夫人倒在血泊中,痛哭不已。在同一时间赶到现场的还有英迪拉·甘地夫人的特别助理库马尔·达万。库马尔·达万毕竟见多识广,见此情况,立即指挥卫兵把总理抬进她的专用汽车,直奔附近的全印医学科学院。
在医院,12名医生专家尽力进行抢救,但是因为英迪拉·甘地夫人身中16弹,尤其是其中7颗子弹击穿了她的腹部,还有1颗子弹射中了她的心脏,情况之危急不言而喻。医生们一边给英迪拉·甘地夫人进行输血,一边取子弹抢救。
上午11点30分,手术很顺利,英迪拉·甘地夫人体内的8颗子弹都被取出,但是子弹取出并不代表手术成功,并不代表甘地夫人就脱离生命危险。因为,因为伤势过重导致甘地夫人的肺和肾先后都失去了功能。到了下午1点20分,虽然医生们尽了全力,但还是没能保住英迪拉·甘地夫人的生命——她去世了!作为一名著名的女性政治家,她一生两度出任印度总理,为印度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深为印度人民所拥戴,她的去世对于印度而言,是一大损失。
英迪拉·甘地夫人去世当日,她的儿子拉吉夫·甘地继任印度总理,继续延续着他们的家族神话!,(文/说历史的女人·绿火),参考资料:《英迪拉·甘地夫人传》等。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4

主题

3404

帖子

914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9142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1-7-29 00:09:4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沙发 醒着,做梦说:
说历史的女人,昨天,在印度近代史上,有一个家族非常厉害,即尼赫鲁·甘地家族,该家族先后出现了三位(三代)总理,分别是:尼赫鲁、英迪拉和拉吉夫。他们的长期活跃于印度政坛,对于印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在这个家族身上,也有另外一个特点,这个特点犹如一个“魔咒”,那就是三位总理,其中两位都是遭遇暗杀而死。这两位,一位是英迪拉·甘地,一位是拉吉夫·甘地。英迪拉·甘地在住宅遭遇追随自己多年的卫士枪杀而死,手段极其残忍,凶手对着英迪拉·甘地的身体一直打光了枪里的子弹——有关该暗杀事件,笔者曾在1660期,专门进行过详述。今天,我们主要来看看拉吉夫·甘地之死。
但是因为各种错综复杂的历史关系,我们需要交代两个背景。
第一个背景是拉吉夫·甘地之死,与其母亲英迪拉·甘地之死也多少有直接的关系。印度是一个信仰自由的多宗教国家,主要由伊斯兰教、基督教、锡克教、佛教、耆那教、印度教等。但是,因为各宗教利益等因素,各宗教之间的矛盾和摩擦总是不断,尤其是印度教和锡克教之间的矛盾格外突出。在1984年前后,英迪拉·甘地为了争取大选的选票,选择支持人数占大多数的印度教,令陆军攻入锡克教的圣地金庙,导致流血事件发生。
该事件导致了锡克教徒对英迪拉·甘地的不满,尤其是一些比较极端的锡克教徒更是对此怀恨在心,开始谋划暗杀英迪拉·甘地。当时,英迪拉·甘地身边的人感到了这种不祥之苗头,曾经劝说把身边的锡克教徒警卫撤离,但是英迪拉·甘地没有同意,结果后来英迪拉·甘地身边的两名锡克教卫士就被外界收买和利用,他们在忠诚和信仰面前,最终选择了信仰,开枪残忍地暗杀了英迪拉·甘地。
英迪拉·甘地被暗杀后,举国震惊,支持英迪拉·甘地的印度教徒开始追杀锡克教徒,国内乱局呈现。在此危机时刻,或者说在这样的风口浪尖上,英迪拉·甘地的儿子——拉吉夫·甘地被推举为新一任印度总理,也是尼赫鲁·甘地家族的第三位国家总理。
或许是受到其母亲“印度铁娘子”英迪拉·甘地的影响,也或许是尼赫鲁·甘地家族强大的遗传基因,虽然拉吉夫·甘地原来的人生目标在天空——他希望献身航空事业。但后来因为各种因素,他踏入政坛后,却表现出了不俗的政治才干。
首先,他放弃“私人恩怨”,善待锡克教徒,妥善解决了因母亲遭暗杀而引发的尖锐的宗教矛盾。其次还解决了由于阿萨姆邦驱逐“外来人”而引发的6年动乱。接着,又积极施展外交手腕,不仅缓和了与反对党之间的紧张关系,而且还建立了良好的国际外交关系,比如在对方苏联和美国方面,他采取“两个朋友”的政策。比如在对待与中国的关系上,他多次申明要把印度和中国的外交关系恢复到50年代的友好状态。在谈及敏感的边界问题时,他也积极主张友好和谈、改善关系、互相了解。
其实,拉吉夫·甘地与其母亲英迪拉·甘地等前任领导人的决心有所不同,在拉吉夫·甘地身上展现出了新一代领导人的风格,他希望把印度建设成一个更加现代化的国家,所以在拉吉夫·甘地任内,他的治国中心思想是科技兴国,所以他积极推动印度的科技发展,为此他可谓是不遗余力。如今印度的科技水平在世界上位居前列,与拉吉夫·甘地当时的开拓和努力有着重要的关系。
但是,鉴于印度复杂的社会形态,可解决一时之危机,但却难解决长期之问题。拉吉夫·甘地的命运,在他登上印度总理宝座的那一刻,就注定了。但是若谈及其被暗杀之结局,我们还需要来看看第二个历史背景。
第二个背景是干涉斯里兰卡国事。
在上一篇文章(见说历史的女人第1679期)中,已经对斯里兰卡的情形有简略的交代,但是有关斯里兰卡内战的情况并未具体说明。在这里,有必要说明一下。斯里兰卡的内战导火索是英国。斯里兰卡国民原本是以僧伽罗族为主,但是在英国对其殖民期间,为了管理需要,采取政治手腕,从印度南部迁入了大批的泰米尔族人,根据资料显示,多达十万之众。
英殖民者对泰米尔族和斯里兰卡本地人进行分而管理,但是却不断从中挑拨,让其双方产生矛盾,以实现制衡之目的。后来在二战结束,斯里兰卡独立之后,斯里兰卡建立了以僧加罗族人为主的政府。但是因多种原因,比如在英殖民时期留下的根深蒂固的民族矛盾、以及新政府在政策上对僧加罗族人的倾斜等。总之,泰米尔族人一直在闹情绪,并且要搞独立,为此他们专门建立了一个组织,一般都简称其为猛虎组织。
最开始的时候,猛虎组织的目的是想通过暴力活动来实现一些政治目的,比如他们通过暴力手段暗杀斯里兰卡的警察,以及一些政治人物。后来,猛虎组织要求“自治”,甚至要求建立“泰米尔国”。但是这些目的并未实现,于是猛虎组织的行事方式,从暗杀,继而发展为战争。
1983年,以北部贾夫纳半岛为大本营的猛虎组织开始对斯里兰卡的军队发动军事攻击,发生了极大的伤亡和混乱。斯里兰卡的内战爆发。猛虎组织的正规军实力不行,但是他们搞游击、搞暗杀的手段却非常狠辣。尤其是对僧伽罗人非常残忍,经常搞屠杀,比如发生在1985年5月14日的阿努拉德普勒大屠杀,在该起屠杀中有146名僧伽罗族男子、妇女和儿童全被杀害。类似事件,在当时经常发生,这导致两个民族之间的仇恨和战争一时无法停止,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
但如果单纯是斯里兰卡两个民族之间的矛盾所引发的内战也就罢了,问题是没有这么简单。原因是,斯里兰卡的泰米尔族人是从印度南部所迁来,所谓一个民族一个祖先,因此当斯里兰卡的泰米尔族人遇到危难之时,印度的泰米尔族人开始施以援手,对其资助食物、弹药。
面对这种情况,斯里兰卡政府开始对印度政府进行外交,希望印度政府对此进行制止:阻止印度泰米尔族人对斯里兰卡泰米尔族人——黑虎组织的援助。但是印度政府对此,一开始并未有所作为,而是采取了眼睛半睁半闭的态度,任由事态发展。
但是随着事态的发展,印度政府也开始有所担心,那就是如果支持斯里兰卡的泰米尔族人实现独立之后,印度的泰米尔族人也会跟着学习闹独立。这样,问题就严重了。于是,印度政府通过情报机构,亲自向斯里兰卡的泰米尔族人提供武器等支持,目的是让泰米尔族人的独立运动一直处于分裂状态,这样便于制衡。
可是印度政府这样的做法,惹毛了斯里兰卡,斯里兰卡政府开始向巴基斯坦寻求帮助。政治上的博弈:对付敌人的最好办法,就是去和敌人的敌人交朋友。这一招够狠,印度慌神了。
以拉吉夫·甘地为总理的印度政府立即派出外交官,对斯里兰卡进行交涉,但是斯里兰卡这时候根本不听印度的外交辞令了。印度政府见说话不管用,遂在1987年6月4日派出飞机,对斯里兰卡的猛虎组织空投食物以示态度。但斯里兰卡却对外宣称,即将灭掉猛虎组织。
在这样的僵局之下,1987年7月29日,拉吉夫·甘地政府经过慎重考虑,从大局出发,最后选择了与斯里兰卡签订《关于在斯里兰卡建立和平与正常状态的协议》。
协议签订之后,拉吉夫·甘地政府派出五万印军进入斯里兰卡,其目的是监督斯里兰卡泰米尔族和斯里兰卡政府军互相停火,实现和平解决问题的目的。但是拉吉夫·甘地政府的目的并未达到,因为斯里兰卡内战有着很长的历史原因,也有着很深的矛盾,岂是一个协议和一个驻军就能解决?所以拉吉夫·甘地政府派遣的印军不仅没有实现其目的,而且后来还不幸卷入斯里兰卡内战,与猛虎组织多次交火,发生冲突。
如今回看历史,总是更加清晰,拉吉夫·甘地后来在1989年大选中落败,很可能与他这一个失败操作有着极大的关系。不管怎样,虽然拉吉夫·甘地在卸任前撤回了在斯里兰卡的五万印军,但是却和猛虎组织结下了梁子。猛虎组织担心以拉吉夫·甘地的政治背景和威望,很有可能下一次大选会再次登上总理的宝座,而且这种势头很明显,因为拉吉夫·甘地落选后先后上任的两任总理都难以执掌局面,所以印度议会方面决定提前举行大选,而拉吉夫·甘地之威望和实力已是最强有力的人选。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猛虎组织唯恐拉吉夫·甘地再任总理后,会对猛虎组织不利的动作,所以就开始密谋将其暗杀的计划。
双方都在紧张地工作,拉吉夫·甘地在明处忙着为大选东奔西跑,而猛虎组织则在暗中一刻也没闲着。时间走到1991年5月21日,这天将是拉吉夫·甘地生命的终点。
这天,拉吉夫·甘地在维沙卡帕南市参加了一天的活动,活动结束后,原本该休息了。但是因为大选在即,他不敢有丝毫懈怠,于是乘专机赶往泰米尔纳德邦马德拉斯市,下了飞机后,他要赶往一个地方,即佩鲁姆布杜镇(另有翻译为斯里督佩鲁姆普杜尔)。虽然这个小镇的居民人口不多,仅数万之口而已,但是拉吉夫·甘地要坚持自己的原则——“哪里有选民,哪里就是战场!”,拉吉夫·甘地这一要求,令马德拉斯的警察局长十分为难,原因是佩鲁姆布杜镇的警察很少,治安力量十分薄弱,对于安保工作极其不利。所以,马德拉斯的警察局长向拉吉夫·甘地提出建议,建议第二天去,这样便有时间提前布置好防卫措施。但是拉吉夫·甘地的日程太满,所以他拒绝了警察局长的建议,当夜就乘车前往。
到达小镇时,已是夜里10点。但是小镇人依然耐心等待拉吉夫·甘地的到来,并且布置好了热情的欢迎仪式。当时欢迎仪式在一片空阔的草地上举行,那里聚集了全镇一万余名热情的群众。在欢迎的同时,热情的群众还高呼着“拉吉夫万岁”的口号。
人群的热情超乎想象,人们捧着花环朝拉吉夫·甘地涌过来,这使得原本就十分薄弱的维持秩序的警察被热情的人海所淹没。就在这热情的人群中,有一位年轻漂亮的女郎,她身穿绿色和橘黄色相间的衣服,手里捧着花环,使劲从人群中往前挤过去,一直挤到了拉吉夫·甘地的身边,然后朝拉吉夫·甘地走过来献花。
当时陪同在拉吉夫·甘地身边的人,有一位叫舒拉曼的国大党负责人,他看到这位年轻漂亮的鲜花女郎,心里有点犯嘀咕,准备阻止,但是拉吉夫·甘地认为这个时刻阻止群众怕误伤群众之热情,所以制止不要阻拦,并且十分配合地往前走了走,把头伸过去,那名年轻漂亮的女郎把花环戴在拉吉夫·甘地的脖子上。
接着,漂亮女郎对拉吉夫·甘地行触脚礼——在这里简单说一下,所谓触脚礼是印度一种比较常见的日常礼节,也是印度人彼此问候的最高礼节,一般都是晚辈对长辈或非常尊重的人表达敬重之情的一种礼节,方式就是弯腰去摸对方的脚。
这位年轻漂亮的女郎,正是在弯腰对拉吉夫·甘地行触脚礼的时候,突然引爆了绑在背部的炸弹,只听突然一声巨响,直接导致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被炸死。实际上,被炸现场,一共死了18人,皆都尸体残缺不全,而拉吉夫·甘地被炸最严重,人们最后还是通过洛特牌运动鞋找到了他的腿(因为拉吉夫·甘地来的时候穿的是这个牌子的运动鞋)。
这个场景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因为它重复了两次,另一次就是斯里兰卡总统普雷马达萨遭遇袭击,情况也是一女子引爆腰间炸弹搞自杀式袭击,结果导致斯里兰卡总统普雷马达萨在内的17人被炸死,场面十分残忍。
如果按照时间顺序来看的话,发生在1993年的斯里兰卡总统普雷马达萨被暗杀的场景,不过是1991年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被暗杀的一个翻版。如此相同的操作,皆都是出自于斯里兰卡黑虎组织的手笔,难怪黑虎组织要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恐怖组织的黑名单。
拉吉夫·甘地被炸死后,印度上下是举国震惊,异常愤怒,印度中央调查局等部门立即展开该案的调查工作,案情很快就水落石出。暗杀拉吉夫·甘地的幕后人,正是黑虎组织的总头目普拉哈卡兰(又译普拉帕卡兰),而当日具体实施自杀式攻击的漂亮女郎是斯泰米尔妇女塔努,其真实姓名叫佳雅特丽。
此外,当时漂亮女郎塔努在行触脚礼引爆背上的炸弹后,炸死了拉吉夫·甘地等人的同时,她自己自然也随之同归于尽。根据印度警方在现场的调查发现,塔努的身体被炸断,头颅被炸飞至数米之外。之后,警方根据她身体留下的皮带、引爆装置等物品,发现塔努所使用的自杀式炸弹是来自美国制造的一种杀伤力很强的炸弹。
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的遇害,对于印度人民而言,是一件悲痛的事。对于尼赫鲁·甘地家族,也是一件不幸的事。或许是因为这样的不幸连续发生了两次,母子皆死于暗杀。所以当拉吉夫·甘地死后,其妻索尼亚·甘地借助丈夫的政治光环和背景,曾被推到政坛前列,一度被选为总理,但索尼亚·甘地对政治一直抱着理性的态度,没有涉足太深。
参考资料:《尼赫鲁家族传》等。
(文/说历史的女人·绿火)

来自:掌上乐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4

主题

3404

帖子

914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9142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1-7-29 00:16:3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板凳 醒着,做梦说:
说历史的女人,7月3日,在世界近代历史上,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儿的现象,那就是美国总统的遇刺几率几乎是世界上最高的。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美国政府也更加注重对总统的安保措施,比如美国总统出行时乘坐的车子,全都是高级防弹轿车,被人称之为地面堡垒一样坚固。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刺客或恐怖势力刺杀的方式也随之“魔高一丈”,他们不仅能够地面搞暗杀,而且还能空中搞暗杀。那么怎么办呢?为了确保在空中的安全,“空军一号”应运而生。那么这“空军一号”到底有多牛呢?美国总统乘坐的“空军一号”为何被称为刀枪不入的“空中白宫”呢?其实,这不是空穴来风,也并非夸大之词,事实还真是令人大开眼界。今天我们就来粗略了解一下美国总统乘坐的“神机”——“空军一号”。
所谓“空军一号”,泛指美国总统乘坐的24小时随时待命准备起飞的专机。首先我们来看看在美国历史上最有名的王牌“空军一号”——波音707客机,编号为SAM26000。该机投入使用的时间大约是1962年10月,肯尼迪总统对这架专机非常喜欢,在他的意见下,该专机增加了蓝白相间的色彩机身以及机身上的“美利坚合众国”字样,这些新增的设计数年间未变。
从1962年10月“服役”到1998年5月“退役”,前后三十多年,在这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它曾经载过多位美国总统飞往各地。比如它曾在1972年载着美国总统尼克松首次飞往中国北京等。当然在这个历史过程中,最值得一说的是,它在1963年的表现——首先是在1963年6月载着美国总统肯尼迪飞往柏林,同年11月又载着肯尼迪总统飞往得克萨斯州,但是不久肯尼迪总统在此遇害。当时编号SAM26000的“空军一号”专机就停靠在达拉斯洛夫菲尔德机场,机组人员接到总统遇害的消息后还没有来得及悲伤,就又接到命令,要由“空军一号”把肯尼迪总统的遗体运回首都。时任“空军一号”——也就是编号SAM26000的“空军一号”专机的首任机长恰贝尔忍受着悲痛,带领大家对飞机内部进行了一定的改造——把机舱客舱的舱壁打通——以便可以放进肯尼迪总统的棺材。
当时,肯尼迪的助手要求“空军一号”应当立即起飞,把肯尼迪总统的遗体运回,但是此刻“空军一号”却接到了另外一道命令——副总统约翰逊下达命令,要在“空军一号”上举行继任总统的仪式。就这样,编号SAM26000“空军一号”成为美国史上唯一一架被当作总统宣誓就职之处。可以说,编号SAM26000“空军一号”总统专机见证了许多美国历史上的重要时刻。
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编号SAM26000“空军一号”在诸多方面已经不能满足需要,比如功能欠缺以及保养成本过于高昂,于是在1986年已经退居二线负责运载副总统等要人12年后——1998年3月底,进行了最后一次飞行之后,在5月飞至俄亥俄州的“空军一号”基地——在这里,编号SAM26000“空军一号”将永久“退休”安度“晚年”,从此,它再也不用工作,唯一的用途就是对外展出,供人参观。
在美国总统的“空军一号”专机中,除了编号SAM26000,还有747-200“空军一号”也非常值得一提。相比编号SAM26000,波音747-200在各方面都有着非常突出的改变。首先是这架身高6层楼高、身长70.4米的总统专机——波音747-200能在13700米高度巡航,不间断飞行达11500公里,并且能够实现空中加油。
为了满足在飞行期间总统的办公及生活需要,该专机上有独立的办公室、会议室,以及洗浴室、餐厅、总统和夫人的私密生活区域,在总统和夫人的私人卧室里配备有可折叠沙发床、木橱柜、真皮座椅、毛地毯、电动窗帘等,可谓是一应俱全。
当然,还有一样也是总统出行必须随行的,那就是医疗小组。所谓医疗小组,实际上堪称是一个微型的非常先进的现代化医疗中心,飞机上专门开辟有一片区域是安置医疗中心的。在该医疗中心,有两个卧铺、一个洗脸台、一台专门冷藏血液和医药的冰柜、一个装满各种医疗器械的橱柜、一台可折叠手术床等。
此外,该总统专机上配备十分先进。在机身里隐藏着无数的电线,总长度约为36.5万米。除了电线,还有73.1万米的电缆。当然,这些电线和电缆可非寻常电缆电线,乃是用最精密的材料所制。机内配备了1台影印机、1台传真机、10台电脑、57架天线、87部电话,电话分为白、米黄两个色,前者一般通话所用,后者具有过滤杂音等更好的通话系统。总统专机上的电话,可以打给世界任何一个地方,发出指令或进行政务安排。此外专机上的电视,可以收到世界任何一个地方的节目。
当然里根总统下令设计总统私人专机的时候,不仅仅是为了方便和享受,更多的是为了安全,毕竟美国在世界上树敌太多有太多的恐怖分子想袭击美国总统了。所以,该专机的安全防卫才是最值得一提的。首先如果“空军一号”遇到紧急情况,能够自动启动保护,以防飞机被追踪。其次是“空军一号”专机上配备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反导弹系统,以确保专机安全。根据英国的《简氏防务周刊》杂志介绍,说“空军一号”上还配备了完备的定向武器系统,不但能够确定来袭击的导弹的准确方位,而且还能在同时发射红外线光束或激光破坏导弹的制导系统。综合各种情况,说“空军一号”是可移动的刀枪不入的“空中白宫”,真是极其贴切。
说了这么多,我们会很好奇,这“空军一号”美国总统专机如此先进,那么运行成本的数目一定不会是小数目了。正应了那句俗话,钱花哪儿哪美。这“空军一号”功能如此强大,运营成本自然不菲。有关“空军一号”总统专机的运行成本,我们只能找到1991年的一个信息——时任美国助理国防部长威廉斯说,从1991年1月到9月底,两架“空军一号”(在这里有必要略作交代,“空军一号”专机都是两架,俗称鸳鸯机,一架是主机,负责运载总统,另一架是副机,主机飞哪它就跟哪,以便随时担负主机出现问题、备用总统乘坐)飞行800小时,各种运营成本高达3350美元。
(在这里,还必要补充一点,那就是美国总统在出国访问时,可不仅仅是两架鸳鸯机,至少还有多架“大力神”运输机,主要运送各种物品,包括通信设备、蒸馏水、总统到目的地落地后所使用的防弹轿车,一般都是10辆价值50万美金的林肯牌高级防弹轿车。此外还有至少一架国家情报局的通信飞机跟随飞行,总之林林总总,飞行团队很大,开支十分高昂。一年,单单就是这个飞行团队,其开支都在上亿美金。在这里说一个题外话,比如在1983年克林顿乘坐“空军一号”出访加纳,但是加纳是一个穷得可怜的小国,首都阿克拉连个像样的大酒店都没有,根本无力接待克林顿一行1000余人的来访团队,没办法克林顿只得当日结束访问乘机离开。比如克林顿在1998年乘“空军一号”来访中国时,来访团队人数更为壮观,多达1200余人,其中单单是美国的记者团队就多达400余人,好在中国实力强大,接待这个团队自然是绰绰有余。不过对于一些能力不足的国家来说,美国总统的访问团队,往往给对方造成极大的接待压力。),那么这么高昂的成本费用谁来支付呢?当然不是总统,因为总统本人也支付不起。所以,“空军一号”总统专机的运营费用都由是五角大楼所承担。但并非全由五角大楼承担,如果是在竞选期间或为了所属党派的活动,总统乘坐“空军一号”在国内访问演讲什么的,其费用是由其所属之政党来承担,不然会被其它党派和媒体指责,轻则对其声誉就会造成不利影响,重则甚至要自掏腰包乃至丢掉职务。
随着美国总统的更换,“空军一号”总统专机也随着历史的进步而有所变化,主要是在配置和安全防卫上进行提升,比如最新的“空军一号”总统专机编号为VC-25A,布什、奥巴马、川普等都曾乘坐其出访各地。但是“空军一号”总统专机的主要性质一如往常,肩负着运载美国总统飞往各地。
就这样,一代“空军一号”“退休”了,就会有新的“空军一号”来“接班”!“空军一号”注定在美国的历史上,留下自己的一页。

来自:掌上乐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4

主题

3404

帖子

914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9142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1-7-29 00:19:4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地板 醒着,做梦说:
说历史的女人,1周前,自古以来,暗杀都是篡权最直接的一种方式,有关这样的案例,在历史上也是多如牛毛。今天我们来看一起案例,该师长不满于做一个军人,或者说不满于手中的权力,觊觎总统之位,于是不惜铤而走险谋划了3次暗杀总统的计划,在此期间动用了国家部队数千人进行部署,最后在一个暴风雨大作的夜晚率领暗杀小组冲进总统下榻的宾馆,将总统射杀于宾馆门口。那么,在暗杀事件完成后,他的目的实现了吗?我们且从头详述,先从这个总统和师长说起。
被暗杀这个总统叫齐亚·拉赫曼,他在1936年于孟加拉博格拉县出生。17岁之后,齐亚·拉赫曼便开始了自己的戎马生涯。在1971年,因为东巴基斯坦爆发了一场反对巴基斯坦叶海军人政权的起义。在此期间,时任吉大港地区孟加拉部队总司令的齐亚·拉赫曼——趁机率领驻守在吉大港的部队攻占了吉大港电台,接着宣布东巴基斯坦独立,脱离巴基斯坦,成立了一个新国家,叫孟加拉国。齐亚·拉赫曼也因此,被推举担任了孟加拉国的临时总统。
但是如同所有的新生政权一样,有拥戴者,也必然有反对者。虽然当时齐亚·拉赫曼工作努力、热爱人民,被形容为“仁慈的独裁者”,受到了孟加拉人民的爱戴和拥护。但是反对他的人也很多,其中最具代表的人物叫曼苏尔·艾哈迈德少将。
曼苏尔·艾哈迈德并非普通人,曾经担任陆军参谋总部的局长,主要分管作战、情报以及通信。但是在孟加拉国新政权建立之后,为了从大局考虑,齐亚·拉赫曼就对军队进行改组,在整编三军的过程中,难免会动一些军人的奶酪。结果曼苏尔·艾哈迈德就在其列。他被调离陆军参谋总部,调至驻防吉大港的第二十四师担任师长。
曼苏尔·艾哈迈德就是这样和总统齐亚·拉赫曼结下了梁子,或者因此而“恨”上了齐亚·拉赫曼。这就是权力,给予一个人权力,能让他死心塌地效忠,但夺取一个人的权力,也会让他充满仇恨。权力是心魔,谁沾谁就失去本性。失去心性,就会什么事都能干得出。
曼苏尔·艾哈迈德就是这样,在调任吉大港第二十四师担任师长之后,就“恶从心头起”,开始四处网络对总统不满的各种不安定“人员”,秘密将其招至麾下,同时排除异己安插亲信,开始不断扩充自己的实力,图谋发动政变,把总统齐亚·拉赫曼赶下台。
当时孟加拉国陆军一共有5个师的兵力,分别驻扎在全国五个地方。一个师的兵力为2到3个旅。曼苏尔·艾哈迈德的第二十四师驻防地吉大港,与印度、缅甸紧挨接壤,国防任务比较重。于是,曼苏尔·艾哈迈德以此为借口,把自己的第二十四师扩充,增至4个旅。实际上,曼苏尔·艾哈迈德在明着增加4个旅的同时,又暗中偷偷增加连营编制,这还不算,他还把原属于陆军总部垂直管理的特种战争训练学校、军事学院,以及炮兵学校等都设法弄到自己的麾下,归属第二十四师。
从各种行为来看,曼苏尔·艾哈迈德的目的就是要把第二十四师搞成自己的独立小王国。当然为了确保自己的小王国的可靠,为了防备三军情报局的情报官在他的部队发现什么不利情况,他专门下达军令第二十四师下属部门,不管任何人任何事,都必须先向他汇报,坚决杜绝越级汇报。如此以来,他这里不仅是一个独立的小王国,还是升级版的独裁小王国了。
通过几年的苦心经营,曼苏尔·艾哈迈德的第二十四师规模极大,远超其他四个师,其总兵力容量相当于全国陆军的三分之一,尤其是全师四个旅,有三个旅的旅长皆是其亲信。这样的实力,确实足以令曼苏尔·艾哈迈德膨胀一下了。
人一旦膨胀,就容易失去理性,就容易出现误判。曼苏尔·艾哈迈德就是这样,他一看自己的兵力如此强大,便以为自己羽翼丰满,可以通过武力与总统齐亚·拉赫曼争夺天下了。于是,他谋划了第一次兵变。
时间是在1980年12月,总统齐亚·拉赫曼要来吉大港军事学院参加这一期学员的毕业典礼。前文已说,军事学院早已在曼苏尔·艾哈迈德的控制下。因此,曼苏尔·艾哈迈德决定利用这个难得的好机会,对总统齐亚·拉赫曼下手,将其扣押再杀害。为了确保兵变行动万无一失,曼苏尔·艾哈迈德召集自己的亲信开始部署,其亲信包括第六十五旅的旅长拉希德上校、第三零五旅的旅长纳瓦玆上校、第六十九旅的旅长穆赫辛丁准将、以及曼苏尔·艾哈迈德的亲侄子马布波中校等。
一切部署得当,曼苏尔·艾哈迈德原本以为计划万无一失,就等着对总统齐亚·拉赫曼一行下手了,但是在12月18日却出现了意外——因为第十团因为路上变故,没有如期赶到,曼苏尔·艾哈迈德认为部署存在纰漏,不敢轻易下手,结果第一次谋杀或兵变计划就这样流产了。
虽然此计划失败,但曼苏尔·艾哈迈德并不甘心,因为在他看来,这个计划的失败并非是因为自己部署不周,而是因为小小的意外情况。所以说,他紧接着立即就着手开始了第二次谋划。
时间是在1981年2月,齐亚·拉赫曼决定在科克斯巴扎尔举行一次三军大演习,代号为“铁盾”。实际上,这次行动距离上一次仅仅过了一个多月,可见曼苏尔·艾哈迈德有多心急了。
按照曼苏尔·艾哈迈德的计划,是想在总统齐亚·拉赫曼在观看第二十四师车辆登陆演习时,借机迅速将总统齐亚·拉赫曼就地包围,将其抓捕,以此进行兵谏,逼其交权。但是这个计划的风险性明显很大,所以虽然精心谋划,但在当日因为现实情况不利于行动,只好放弃。就这样,这第二次谋划,再次告吹。
随着事态的发展,现实情况已经不允许再让曼苏尔·艾哈迈德继续胡搞了。原因是,时间到了1981年5月初的时候,总统齐亚·拉赫曼忽然发来一条调令——令曼苏尔·艾哈迈德调离第二十四师,调任国防参谋学院的院长。
这条调令让曼苏尔·艾哈迈德如同五雷轰顶,因为这一调令,表面上看是让曼苏尔·艾哈迈德担任新的职务,实际上却是将其调离老巢、解除其兵权。因为新职务的就任地在首都达卡,那里可是总统齐亚·拉赫曼的地盘。
在此紧要关头,曼苏尔·艾哈迈德决定,不能束手就擒,立即召集召集的亲信部将们开始商量,决定谋划第三次兵变。为了取得计划的顺利实施,曼苏尔·艾哈迈德表面上找借口拖延执行调令,暗地里却开始调兵遣将,把对自己的忠心有待观察的将领强行调离,令其休假,又从第二十四师精选了4000余名绝对忠于自己的部队,令其调驻吉大港,并且开始夜间训练,实际上训练不过是借口,真正的目的是要搞政变的演习。
接着,曼苏尔·艾哈迈德又暗地里派遣亲信穆蒂马尔中校前往首都达卡,拜见总统齐亚·拉赫曼的私人参谋马夫玆中校。结果,两人一番密谈后,马夫玆中校决定加入曼苏尔·艾哈迈德的政变集团,并向其提供了一条极其重要的信息:那就是5月29日,总统齐亚·拉赫曼要到吉大港进行巡视。
这条信息对于曼苏尔·艾哈迈德政变集团来说,那简直是如获至宝,曼苏尔·艾哈迈德政变集团立即提前忙碌起来,部署安排,各种谋划。但是曼苏尔·艾哈迈德这些行动,所表露出的不详,早已为国家安全情报部门觉察,他们立即建议总统齐亚·拉赫曼取消吉大港之行。齐亚·拉赫曼对此,也进行了防备,比如拒绝了曼苏尔·艾哈迈德的迎送等。但是他并未取消该次出行,不过他对在吉大港的停留时间有所削减,计划是这样安排的:5月29日上午9点抵达,然后在宾馆开会至下午2点,接着会见各路人士,决定在此只留一夜,第二天立即返回首都达卡。
总统齐亚·拉赫曼的这个日程安排被其私人参谋马夫玆暗中告知曼苏尔·艾哈迈德集团。意思很明显,曼苏尔·艾哈迈德集团的机会,只有一个晚上,如果错过,就永远错过了。曼苏尔·艾哈迈德集团也不傻,对此机会,也格外珍视,所以立即就采取了行动——曼苏尔·艾哈迈德召开亲信会议,说:“行动的时候到来了……我本人已下定决心……”,当时总统齐亚·拉赫曼下榻的宾馆位于市内,宾馆的防卫工作全由市内的警察,协助其总统警卫来完成,警卫人员一共为166人左右。但是在马夫玆中校的暗中操作之下,警卫人员被减少至57人,更为可怕的是在当天夜里,马夫玆中校还撤走了二楼总统卧室门口的随身警卫。马夫玆中校之行为,已经为曼苏尔·艾哈迈德集团扫清了障碍。
时间走到深夜,进入5月30日的凌晨,天忽然在雷电中下起了大雨,从来大雨夜都是最容易发生故事的一种场景。曼苏尔·艾哈迈德组织了一个16人暗杀小队,全由亲信军官组成,能征善战。他们分乘三辆军车,从第二十四师直奔总统下榻的宾馆。
到宾馆后,16人分为三个行动小组,第一小组埋伏在宾馆外围,切断内外交通连接。第二小组第三小组持枪杀入,一阵扫射,射翻了毫无防备的警卫,接着第二小组控制了一层,第三小组作为突击小队,冲到二层总统的住所,因为马夫玆中校撤走了总统卧室门口的警卫,所以当总统听到枪声打开房门的时候,迎接他的不是他的警卫,而是曼苏尔·艾哈迈德的叛军。
齐亚·拉赫曼见此情况,知道不妙,但为时已晚了——因为叛军军官穆蒂马尔中校直接对着总统齐亚·拉赫曼扣动了罪恶的枪,总统齐亚·拉赫曼就这样被谋杀了。
曼苏尔·艾哈迈德原以为谋杀了总统齐亚·拉赫曼就能顺利夺取政权,实现自己的“总统”美梦。但是事情却远非这么简单,在谋杀总统齐亚·拉赫曼的当日,曼苏尔·艾哈迈德在吉大港宣布成立“革命委员会”,该委员会将成为国家的新政府。但是孟加拉首都达卡在得知总统齐亚·拉赫曼遇害后,立即宣布由前总统阿卜杜勒·萨塔尔暂代总统,代总统当日向全国发出通牒,一方面是令叛军限期投降,否则将对其采取军事行动和最严厉的惩罚措施;另一方面提供巨额悬赏,以50万塔卡捉拿曼苏尔·艾哈迈德。
结果,齐亚·拉赫曼的被害,引发民愤,同时新政府又全力抓捕,使得曼苏尔·艾哈迈德的叛军集团陷入惶惶不安之境地。才过了5月31日这一天,曼苏尔·艾哈迈德就支持不住了,在6月1日凌晨,半夜携带家人逃走,但是当日下午四点就被抓住了。当日,被押回吉大港兵营,被愤怒的士兵枪杀。至此,曼苏尔·艾哈迈德的仅仅维持了一天的短命政权彻底终结了。
自古,贪权者,善终者少矣。
(文/说历史的女人·绿火)

来自:掌上乐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4

主题

3404

帖子

914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9142
5#
 楼主| 发表于 2021-7-29 00:24:2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5楼 醒着,做梦说:
说历史的女人,1周前,为了暗杀此人,谋划长达16(1972年至1988年)年,此一举在历史上也算是比较罕见。
当然我们也不知道,暗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谓谋划容易执行艰难,有很多暗杀案例,谋划得天衣无缝,但是在最后的执行阶段都失败了。但这起暗杀行动,不但没有失败,而且仅仅用了一个夜晚就完成了任务,并且手段狠辣,使目标人物身中75颗子弹(网络有些地方写为身中100余颗,但笔者在黄河出版社出版的一本书中看到此一节时,写为75颗,书中相对会严格一点,故采取了书中所载)。
那么何人在会令敌人筹划16年进行暗杀?自然是非比寻常之重要人物了,他原名叫哈利勒·瓦齐尔,后来改名为阿布·杰哈德,于1935年10月10日在巴勒斯坦约旦河西岸的拉姆勒降生。如果没有战事的发生,一切也许都会按照日常的轨道进行。但是战争改变了太多东西,任何人都无法逃避战争带来的影响,有的人死于战争,有的人苦于战争,还有的人在战争之舞台上实现了人生的腾飞。
阿布·杰哈德的人生就是因战争而改变,最先是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后,以色列向约旦河西岸用兵,并将其占领。作为约旦河西岸人民之一的阿布·杰哈德随着难民大军开始了逃亡之路。逃到加沙地带后,阿布·杰哈德开始进入军事学校学习,目的主要是为了反以和光复故土。
但是一开始,阿布·杰哈德不过是众多渴求光复故土的爱国青年中的一员。真正让阿布·杰哈德的人生实现重大转变的是,他在1960年结识了一个人,此人叫亚西尔·阿拉法特(此人以后非常了不起,将成为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甚至一度还因为《奥斯陆协议》摘得了1994年的诺贝尔和平奖)。
阿布·杰哈德与亚西尔·阿拉法特相识之后,两人一见如故,成为志同道合的战友和黄金搭档。这在他们以后的合作中都有着非常明显的表现,他们一同组建了非常有名的游击队组织——“法塔赫”。在对以的战争中,因为阿布·杰哈德杰出的军事表现和突出的战功,先后担任巴解武装副总司令、法塔赫负责人等职务,最后,实际上阿布·杰哈德已经成为巴解组织的第一军事指挥官,其军事指挥能力和在人民心目中的威望,都极其高,成为仅次于亚西尔·阿拉法特的重要人物。
也正因此,以色列方面对其是视若眼中钉肉中刺,不拔之不能安。但是“拔之”需要有理由和借口,不然师出无名,故此“此恨只能心头存”。然借口很快就有了,1972年8月26日,在慕尼黑奥运会上,发生了一起著名的事件,叫慕尼黑惨案——以色列11名运动员被杀害。杀人者是一个叫“黑色九月”的恐怖组织的8名恐怖成员。因为这个恐怖组织“黑色九月”是巴勒斯坦的,所以以色列方面认为该恐怖组织肯定有幕后后台,便是阿布·杰哈德。其实,也可以理解为以色列方面因为11名运动员被暗杀而迁怒于阿布·杰哈德。不管怎样,这起慕尼黑惨案将成为暗杀阿布·杰哈德的重要理由。
于是,当时的以色列总理梅厄夫人密令以色列的情报组织机构“摩萨德”成立一个暗杀小组,该暗杀小组精选了12个人组成,组长由约尼中尉担任。然后,他们拟定了一个暗杀黑名单,其中包括阿布·杰哈德、乔治·哈巴什(巴解人民阵线总书记)、哈瓦特迈赫(时任巴勒斯坦民主人民阵线领导人)等4人,并且针对这每个暗杀对象都制定了详细而具体的暗杀计划。
以色列对此计划,还取了一个名称,叫“替上帝复仇行动”。但是因为暗杀黑名单中的4个人物,都很有名,尤其是阿布·杰哈德,所以以色列方面当时为了确保万无一失,非常谨慎,他们对阿布·杰哈德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和追踪调查,从日常生活习惯到平时的工作安排,都进行了极其详尽的调查、研究,并且记录在案。
可以说,如果这份调查报告让阿布·杰哈德本人看到都会感到惊讶,因为他的一些细微的习惯恐怕连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但从另一方面,也足见以色列“摩萨德”这个特工组织的厉害和可怕。此后很多年,摩萨德暗杀小组曾经多次想暗杀阿布·杰哈德,但是一直没有成功。
就这样,历史就走到了1987年底。
被以色列统治的约旦河西岸巴勒斯坦人民发生了规模宏大的起义,而带领起义的核心人物便是阿布·杰哈德。这让以色列“新仇旧恨”加在一起,恨不能立即杀了阿布·杰哈德,但是因为国际舆论,以色列当局不能明着对阿布·杰哈德下手,但是暗中却加快了暗杀步伐。
为此,以色列内阁还专门召开了一次秘密会议,主要讨论是否对阿布·杰哈德采取暗杀行动。结果会议以4票对2票,通过了暗杀阿布·杰哈德的决定。在该次投赞成票暗杀阿布·杰哈德的有时任以色列总理的伊扎克·沙米尔,以及时任以色列外长的佩雷斯和时任以色列国防部长的拉宾等。
如果说在此之前,还是“摩萨德”暗杀小组的一个秘密行动,一个特工行动,那么在以色列内阁秘密会议之后,暗杀阿布·杰哈德则变成了一个国家行为。当时以色列方面为了确保该暗杀行动的成功,成立了一个行动计划,叫“4·16行动计划”。该行动小组的一号领导人物为以色列军队参谋长肖姆尤将军,该行动小组的具体总指挥为以色列军队副参谋长拉克上将,此外以色列军事情报局局长沙哈克少将和总理沙米尔的特别行动顾问普雷斯勒也参与协助行动。
行动小组从情报机构“摩萨德”、海军蛙人部队以及陆军特种部队精选了一支30人的突击小队。该小组的队员都精通阿拉伯语,擅长爆破、射击,甚至化妆和跟踪、格斗等。可谓是身怀绝技无所不通。
尽管暗杀突击小队如此本领高强,“4·16行动小组”还是十分谨慎,竟然秘密进行了多次模拟暗杀训练,以确保暗杀行动万无一失——其实说白了,这种低劣的方式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如果失败被曝光,国际舆论的唾沫会淹死以色列。
时至4月14日,行动小组的部分队员已经伪装成游客混进突尼斯。翌日上午,行动小组的三名突击队员用伪造的证件分别来到突尼斯三家租车公司,各自租用了一辆汽车。下午,其中一名女突击队员驾车来到阿布·杰哈德的寓所附近秘密进行了最后的实地侦查,并且秘密拍了大量照片。
死神正在逼近,但是这一次阿布·杰哈德竟然打盹了……,4月16日,凌晨1点30分左右。一艘神秘的轮船从远处靠过来,接着轮船上滑下一只小舰艇,二十余名全副武装的队员跳上小舰艇,直奔岸边。岸边早已有人迎候,他们在岸边快速伪装成突尼斯国民军的装束,然后分乘三辆车,两辆面包,一辆轿车,直奔突尼斯北郊目的地而去。(在此同时,一架编号为1——977的波音707军用飞机在距突尼斯边界大约55公里的国际轨道线上,其主要目的是躲开了突尼斯空军的干预,但同时它却发出强大的干扰电波,影响了该地区的通讯信号,以掩护突击队员的地面行动。另外,这架军用飞机还成为突击小队和以色列国防指挥部之间的通联中转站),阿布·杰哈德的住宅,有着高两米有余的院墙,院里种植着花卉。就在半个小时之前,阿布·杰哈德刚刚开完一个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巴解组织政治部主任卡杜米等。阿布·杰哈德送走客人后,虽然很晚,还没有休息,而是去陪妻子乌姆·杰哈德、以及才14岁的女儿哈娜一块看了一会儿巴勒斯坦人民反以的活动录像。接着,他回到自己二楼的办公室,继续工作。按照原来的工作计划,他到凌晨3点他还要启程去巴格达——可是这一次,死神蒙上了他的双眼。
三辆车子在外面停下之后,从车上下来执行行动的,是9名突击队员,8名男性,1名女性,他们带着风帽,只露着两只机警而凶狠的眼睛。其他队员留在车内做警戒、接应和掩护。
9名突击队员冲进阿布·杰哈德的住宅,先打死了看门的一位老人,接着打死了两名发现异常准备反击的值班警卫。一向警觉的阿布·杰哈德听到楼下异响,立即从桌上抓起手枪,快速蹿向房门,正好看到突破而入的蒙面杀手,立即开了一枪,但是迎接而来的是四支无声冲锋枪射出的火蛇。
与此同时,听到枪声的乌姆·杰哈德跑出房门,她看到了自己的丈夫阿布·杰哈德倒在楼梯的拐角处。
这时,一支乌黑的枪口对着她,让她转过脸去。乌姆·杰哈德忍住没有哭出来,但是泪水却流了出来。接着,她听到一个声音“回到你妈妈那里去”,她看到了自己的女儿哈娜。她们俩站在墙角。
接着,四名突击队员对着阿布·杰哈德继续开枪,一直射光了枪里的子弹。另四名突击队员冲入阿布·杰哈德的办公室,把文件全部洗劫,回到外面后又对阿布·杰哈德的尸体进行了一次射击(此时,阿布·杰哈德的身体已经布满了子弹和枪眼,令人惨不忍睹,右臂被子弹彻底打断,连他自己拿的那把手枪都被打坏了。)。
这个过程,被9名突击队员中的那名女突击队员用摄像机拍摄了下来。
突击队员执行完任务后,于凌晨四点全部返回。
巴解组织的二号人物阿布·杰哈德就这样被暗杀了。虽然突尼斯总统在得知阿布·杰哈德被杀噩耗后,立即下令封锁了所有的港口、机场等交通要道,但是凶手早已逃之夭夭了。
(文/说历史的女人·绿火)

来自:掌上乐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4

主题

3404

帖子

914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9142
6#
 楼主| 发表于 2021-7-29 00:27:5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6楼 醒着,做梦说:
说历史的女人,4天前,说起斯里兰卡,对于熟悉中国古代历史的朋友,应该不算陌生。在中国古代历史文献中,一般都对其记载为狮子国、师子国、僧伽罗等名称。此外,在马可·波罗的游记中也有记载,认为它是最美丽的岛屿。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这颗“印度洋上的明珠”也是历经各种磨难,比如先后沦为荷兰、葡萄牙、英国的殖民地。直到1948年才重新实现独立,定名锡兰,再过三十年,其国家的政治体制才算确立,其名称也更定为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不过一般都简称其为斯里兰卡。
今天我们所说的这位遇害总统,正是斯里兰卡新政体下的第二位民选总统,他的全名叫拉纳辛格·普雷马达萨,1924年生于科伦坡贫民区,家里靠经营小生意维持生计。
因为斯里兰卡受印度人的影响(公元前247年,印度阿育王派遣其子到斯里兰卡弘扬佛教,受到斯里兰卡人的欢迎,至此佛教成为斯里兰卡的国教,随之其种姓制度也有传入),基本都信佛教,讲究种姓。而拉纳辛格·普雷马达萨的祖辈属于低种姓,没什么社会地位。所以对于他这种低种姓家庭出身的子女,只有好好上学,以谋求出路。
拉纳辛格·普雷马达萨早年像其他孩子一样,想通过学习谋求个出路,他先后就读于科伦坡洛伦兹学院和圣·约瑟夫学院,毕业之后他去做了一名新闻记者。但是记者生涯让他认识到,在这个国家想改变自己和更多底层人的命运,作为一个记者是远远不够的,一支笔除了揭露真相之外,再无更大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拉纳辛格·普雷马达萨认识到,只有政治家和权力才能改变更多现状,于是他开始尝试涉足政坛。
1950年,拉纳辛格·普雷马达萨加入锡兰工党,并于当年被当选为科伦坡市的议员。在接下来的十年左右的时间里,拉纳辛格·普雷马达萨的表现,让我们不得不对他刮目相看,不得不承认他确实是一块搞政治的好材料。
1955年至1959年,拉纳辛格·普雷马达萨爬上了科伦坡市副市长的座椅。实际上,在这中间,我们回头看的时候,发现他最初加入锡兰工党不过是跳入政坛的一块跳板,在1956年他加入统一国民党,先后担任助理联合书记等职务。拉纳辛格·普雷马达萨在政治之路上走得很快,1978年已经一跃成为国家总理,同时还兼任两个部门的部长,分别是地方政府、住房和建设。之后,又兼任公路部长等职。再过十一年,1989年1月1日,拉纳辛格·普雷马达萨,一跃成为成为斯里兰卡第二任民选总统,同时还兼任国防部长等职。
从一个低种姓的没地位的穷小子,一跃成为一国总统,又是一个令人激动的励志故事。但是,这就是人生和命运——少数人的成功人生,也只能成为大多数的励志故事,而不可能成为多数人的人生,所以听听看看,激动一下,想象一下就可以了,不要去妄图改变自己的人生,让自己也成为总统,这是不可能实现的。
再说拉纳辛格·普雷马达萨成为总统固然令人羡慕,但是在总统光环背后的摊子是一个烂摊子:一是国内南北叛乱战争所造成的内乱不休,二是印度五万大兵驻扎北方,形成实际上的控制。
如此一个烂摊子,大有四分五裂国将不国之势,收拾起来其棘手程度可想而知。最开始,刚登上总统宝座的拉纳辛格·普雷马达萨想通过怀柔政策来解决问题,所以他下令实行大赦,将1800余名嫌疑犯释放,也取消了比较严苛的紧急状态法。但是,拉纳辛格·普雷马达萨的怀柔政策并未得到南方僧伽罗叛乱势力的支持,这些叛乱势力反而借助拉纳辛格·普雷马达萨的友好突然搞反攻,杀害了三千余名执政党的支持者,以及平民。这些恐怖活动,对执政党和国内的经济都造成了极大影响,尤其是导致经济几近瘫痪。面对如此情况,拉纳辛格·普雷马达萨不得不再次恢复紧急状态法。
时至1990年初,拉纳辛格·普雷马达萨决定以武力解决内乱问题,实行清剿,在南方取得胜利。对于总统拉纳辛格·普雷马达萨而言,这算是成功了第一步。可是还有更棘手的在后头,那就是在他竞选总统时对全国人民所做的那个承诺,即当选总统后会使印度大军撤离国土。此时,印度大军盘踞北方,正与泰米尔猛虎组织陷入拉锯战争。
面对这种情形,拉纳辛格·普雷马达萨总统先令人与泰米尔猛虎组织的领导人普拉巴卡伦暗中联系,签订了停火协议。然后,又暗中给泰米尔猛虎组织提供重型武器,支持其和印军对抗。结果,在拉纳辛格·普雷马达萨总统的暗中支持下,不堪陷入苦战的印度大军不久即撤离斯里兰卡。
印军撤离,这下该实现国内和平了!但是,并没有。
原因是,泰米尔猛虎组织认为拉纳辛格·普雷马达萨总统对其的诸多承诺并未一一实现,故指责总统言行不一。于是,曾经的战友,如今反目沦为敌人,战火再起。但是这次战火,却波及到了总统拉纳辛格·普雷马达萨的安危。
时间是在1993年5月1日——国际劳动节。
这天早上,拉纳辛格·普雷马达萨总统如同往常一样,清早四点准时起床,然后开始做瑜伽功,这个习惯他已经坚持了很多年。一个小时后,他做完了瑜伽功,在5点15分开始读报纸,了解时政新闻、舆论动态等,接着吃早餐。7点半,他又让秘书把自己担任总统以来的政绩资料,以及数据之类的东西找来,他要求把有利的东西写入统一国民年会上的工作报告里。
处理完一些事情之后,根据日程安排,拉纳辛格·普雷马达萨总统要在这天上午11点30分,要到外面去接见一批庞大的游行队伍,这群人是他的支持者。所以,拉纳辛格·普雷马达萨总统就在保镖和警卫的护卫下,来到了游行队伍前面,并且亲自带领队伍,从科伦坡国家体育场,朝高尔费广场进发。
面对如此庞大的支持者,以及大道两旁到处都是总统的画像和支持标语,拉纳辛格·普雷马达萨总统本人心情愉悦,不时和大家讲话。其实,就连追随总统的护卫队伍也感到很骄傲,原本紧绷的情绪也不由放松了下来。
结果,这支由总统亲自带队的庞大而壮观的游行队伍走到阿姆奥街时,意外发生了。
实际上,在此之前,警方已经听闻猛虎组织——“黑色之虎”已派杀手潜入首都搞暗杀,主要目标就是政府要人。作为总统,拉纳辛格·普雷马达萨肯定是其首要目标。但是,“黑色之虎”搞暗杀的手段是自杀式暗杀,这种方式残忍,而令人防不胜防。所以,虽然警方提高了警惕,也依然没能阻止灾难的发生。
当时,总统拉纳辛格·普雷马达萨戴着绿色棒球帽,帽子上有执政党的标志,他站在队伍的前面,对人们挥手致意。就在此时,一名女子,实际上是一名女青年,她推着自行车忽然朝总统拉纳辛格·普雷马达萨急速走了过来。
当时拉纳辛格·普雷马达萨总统的私人助手莫希丁见来者有些面熟,想起她是百货店里的泰米尔女雇员,名叫巴布。想到此,莫希丁心头立即升起一种不祥的预感,立即冲上前抓住她的自行车把进行阻止。
但是,一切都迟了。
那名叫巴布的女子忽然引爆了绑在腰间的录音机大小的炸弹,后果可想而知——当时巴布引爆炸弹的位置距离总统拉纳辛格·普雷马达萨只有短短数米的距离。拉纳辛格·普雷马达萨总统和他身边最近的16名保镖,一共17人顿时被这个自杀式炸弹炸得四分五裂、血肉横飞。
遭遇自杀式炸弹袭击后,人们无法找到一具完整的躯体,包括拉纳辛格·普雷马达萨总统,最后还是通过总统手臂上的手表才找到总统的残躯。
总统拉纳辛格·普雷马达萨遇害后,当日政府宣布全国宵禁,一方面选举新总统,一方面调查凶手。时至当月9日,警方的调查结果是:对拉纳辛格·普雷马达萨总统实施自杀式暗杀的凶手真名叫库拉维拉辛哈姆·维拉库马尔。她的真实身份是斯里兰卡北部的一名敢死队员,即“黑色之虎”——“泰米尔伊拉姆自由之虎”成员。
“黑色之虎”是斯里兰卡最可怕的一个组织,他们的目标是炸毁目标,但选择的方式是以炸弹与敌同归于尽。该凶手为了实现炸死总统的目的,专门在拉纳辛格·普雷马达萨总统住宅附近的地方开了一家百货小店,目的是卖东西给在总统住宅工作的人,所以拉纳辛格·普雷马达萨总统的私人助理莫希丁才与其认识。她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混个脸熟,打消拉纳辛格·普雷马达萨总统身边人对她的警惕之心。结果,在当日,只有她走近的时候,莫希丁才意识到问题所在去阻拦,但为时已晚。
实际根据警方和当局有关方面提供资料,不仅莫希丁与其相识,而且总统身边的保镖和卫士多与其相熟,故在其靠近时根本没有采取防卫措施。如此来看,悲剧之发生,实在是预料之中了。
(文/说历史的女人·绿火),参考资料:《斯里兰卡总统拉纳辛格·普雷马达萨遇害实录》《黑色之虎》等。

来自:掌上乐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8

主题

1396

帖子

581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5813
7#
发表于 2021-7-29 06:40:37 | 只看该作者
7楼 杏花天影说:
JK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4

主题

3404

帖子

914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9142
8#
 楼主| 发表于 2021-7-29 12:14:1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8楼 醒着,做梦说:
说历史的女人,6月21日,从古至今,在人类史上,暗杀事件从来都不少见,有的杀身成仁,有的无功丧命。今天本文所讲的两名杀手,试图干掉美国总统杜鲁门的目的,只是为了引起美国人民对自己民族的关注。
这两名杀手,一名叫奥斯卡·科拉佐,另一名叫格利斯里·托雷索拉。他们是波多黎各民族解放运动运动组织民族党的两名成员。在说这起暗杀之前,我们有必要对事件的背景进行粗略的介绍。有关波多黎各和美国之间的复杂关系,那可谓是“颇有历史”了。波多黎各原是印第安人泰诺部落的活动范围,具体的地理位置位于加勒比海的大安的列斯群岛东部。但是我们都知道,随着历史的进步和大航海时代的到来,封闭落后的波多黎各也开始经历各种屈辱和被殖民时期。
最先发现波多黎各部落的人,便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哥伦布。哥伦布在1493年11月航海至此,还专门给这个地方取了一个名字,叫圣胡安岛。如同所有的处女地一样,一旦被外界所发现后,基本上都难逃不被“玷污”之命运,这个波多黎各也一样。距离哥伦布发现该地大约十几年后,西班牙的J·庞塞·德·莱昂(1509年他被西班牙政府正式任命为波多黎各之地的总督)率先来到这里建立了殖民地。从此之后,该地区的主人易主——原来的印第安土著居民沦为西班牙殖民者的奴隶,开始了他们长达数百年的悲惨命运。
直到1898年,美国和西班牙开战,西班牙战败后,波多黎各被割让给美国。波多黎各就这样,被迫沦为美国的殖民地。实际上,在被西班牙殖民期间,波多黎各的各种反抗起义一直都没有中断过。尤其是在美国西班牙战争爆发之前一年,波多黎各曾经在起义领袖R.埃梅特里奥·贝当塞斯的领导下,举行了一次规模比较大的起义,虽然之后被西班牙军队镇压了下去,但是鉴于波多黎各人民那种热烈自主的诉求,西班牙政府也做出了一定的妥协,同意波多黎各实行地方自治。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波多黎各经过很多年的努力和牺牲换来的地方自治才一年不到,就因发生“美西”战争,他们又进入了美国殖民时期。虽然从表面上来看,美国殖民时期似乎比西班牙殖民时期要略好一些,比如美国在一开始对波多黎各实行军事管理期间,在波多黎各建立了很多学校、医院、公路等公共设施,方便了波多黎各人民的生活。但是在本质上,美国对波多黎各的管理仍然是高压的殖民性质,所以依然是遭到了波多黎各人民的不满。在其后数十年间,波多黎各又发生了多起规模比较大的独立起义战争,有史记载比较有影响的是1937年和1950年10月底。
但是在这期间,有一起暗杀事件,比两次起义更有影响力、更震慑美国政府。该暗杀事件,发生在1950年11月1日。正好是波多黎各起义的第三天。在1950年10月30日爆发的波多黎各民族起义,一开始很成功,他们先是包围了佩努埃拉斯岛上的警察总部,接着又袭击了圣胡安(波多黎各被西班牙殖民后更名为圣胡安)的州长办公楼和邮电总局。
波多黎各民族党发动该次起义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想用武力表达民族独立的夙愿,赶走美国殖民者;另一个目的是想把这个信息传达给美国的普通老百姓,希望得到美国民众的关注和支持,因为当时信息比较闭塞,美国国内的老百姓对波多黎各这么一个陌生的小地方知之甚少,甚至有很多美国人都没听说过这个地方。
但是遗憾的是,这次民族独立起义的目的并未达到,因为该次起义的部队仅仅只是和得到美国支持的波多黎各政府军进行了一些交战,而美国的正规军根本就没有卷入这场战争。这样就十分尴尬了!,也正是鉴于这样的一种现实情况,波多黎各的民族英雄,即波多黎各民族解放运动组织——民族党的重要成员奥斯卡·科拉佐和格利斯里·托雷索拉才意识到了问题所在,那就是在波多黎各搞再多的起义,都会被残酷镇压,只会让自己的同胞流更多的血、牺牲更多的性命,也依然无法达成自己的目的。
于是,他们清醒地意识到,与其在波多黎各搞独立起义,不如跑到美国华盛顿搞事情,在华盛顿如果能够搞出一些动静,那么必然会引起美国民众的关注,让他们知道波多黎各不需要美国政府的殖民统治。
可是跑到华盛顿搞什么事情才能引起美国民众的关注度呢?他们想来想去,如果搞正常的事情,可能不会被关注,或者关注度会很低。如果搞稍微出格的事情,可能会被美国警察给抓紧去。那么不如一下搞一个大动静的——杀掉他们的总统,这个效果将会如同地震般惊天动地。
可是杀美国总统,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他们俩一开始也是反复讨论,最终两人达成一致意见。意见统一后,便悄悄告别家人,当然他们俩为了保密起见,也没有对家人说出自己的目的。在10月31日,下午3点30分,他们俩怀着“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心情踏上了前往华盛顿的列车。他们希望为了自己的民族做出自己的贡献,甚至不惜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像所有的民族英雄一样!,在火车上,他们为了确保计划的顺利实施,翻阅了大量有关时任美国总统杜鲁门的有关报道,当然最重要的是,他们搞到了总统杜鲁门的住址所在地——实际上,这在美国并非什么秘密,但是对于来自波多黎各的两位民族英雄而言,他们以前并不知道杜鲁门住在什么地方。
当天七点三十分,火车在华盛顿停靠,他们下了火车后,搭乘出租车在华盛顿市区内转圈,目的是熟悉这座城市,尤其是熟悉杜鲁门总统住所布莱尔大厦的所在地。当然读者会好奇,美国总统不是都住在白宫吗?是的,当时白宫正在修缮,所以杜鲁门才临时住在了布莱尔大厦。
奥斯卡·科拉佐和格利斯里·托雷索拉在布莱尔大厦门前暗中观察了很久,尤其是门前东西两侧的警卫岗亭,因为想进入布莱尔大厦,这两道岗亭是必经之所在。第二天,也就是11月1日一大早起来,他们又去那里观察,选择利于他们行动的方位和时机。一上午,他们都在暗中观察和研究如何行动。最后,他们制定了一个计划,然后就开始了行动——真是充满了原生态民族后裔的那种果断的行动力!,格利斯里·托雷索拉率先出击,他横穿宾夕法尼亚大街,装作一个普通行人那样,在那里迂回走了好几道。最后,又回到布莱尔大厦,然后装模作样靠近了布莱尔大厦西侧的那个警卫岗亭。当时在布莱尔大厦西侧岗亭值守的是莱斯列·柯发尔脱,他隶属于美国财政部安全勤务局白宫警察大队,是一名职业警员。
当然在格利斯里·托雷索拉装模作样靠近大厦西侧岗亭的时候,他的同伴奥斯卡·科拉佐也没闲着,他在远处暗中观察同伴,并按照同伴的节奏正在慢慢试图靠近东侧的那个岗亭。也就说,他们准备分头同步行动,解决门前的两个岗亭警卫,然后就算突破了第一道防卫,就能冲进去了。
当日下午2点15分,奥斯卡·科拉佐靠近了东侧岗亭。当时在东侧岗亭里值守的警卫是两名,一名叫约瑟夫·戴维逊,另一名叫弗雷伊德·博林。也许是两个人的缘故,他们两人在聊天打发时间。
奥斯卡·科拉佐正是见东侧岗亭两名警卫聊天的时机,悄悄溜过岗亭,来到了布莱尔大厦的正门台阶前面。但是在这里,还有一名警卫,他叫唐纳德·波泽尔。不过这名警卫是背对奥斯卡·科拉佐,因此他拔出枪对着唐纳德·波泽尔就是一枪,但是奥斯卡·科拉佐的枪法不怎么样,竟然只是击中了唐纳德·波泽尔的左腿。因此在中枪之后,唐纳德·波泽尔迅速拖着一条伤腿逃到了另一边。
可是奥斯卡·科拉佐认为唐纳德·波泽尔已经被他干掉了!,在奥斯卡·科拉佐开枪的时候,另外两名聊天的警卫也停止了聊天,快速拔出枪,朝科拉佐射击。结果,科拉佐赶紧开枪还击,但是他的枪法真的不敢恭维,竟然什么也没击中,还打光了子弹。科拉佐重新装子弹还击,依然没有什么成绩,最后被击中胸口,他的人生就这么结束了!,再说在奥斯卡·科拉佐开枪的同时,格利斯里·托雷索拉自然也没闲着。他的枪法比科拉佐好多了,他双手使枪,一起开火,竟然都射中了目标。西侧岗亭的值守警察莱斯列·柯发尔脱被击中,患重伤倒地。格利斯里·托雷索拉接着朝第二个目标约瑟夫·唐斯开枪,结果三枪之下,全射中,约瑟夫·唐斯被击倒。在这里有必要说句题外话,这个约瑟夫·唐斯虽然也是白宫的执勤警察,但是当时他并未执勤,而只是路过布莱尔大厦门前的岗亭,要到大厦西边的地下室去,结果却被意外飞来的子弹给射中。
格利斯里·托雷索拉射翻约瑟夫·唐斯之后,就赶紧去营救被围攻的同伴奥斯卡·科拉佐。他朝最开始中弹的波泽尔(他并没有死)开了一枪,击中波泽尔的右膝——在这里好想说波泽尔的命好硬啊。
因为朝波泽尔开完一枪之后,格利斯里·托雷索拉的子弹也打光了,他只好赶紧去装子弹——但就是在这个节骨眼上,发生了史上最令人惊叹的一幕——身中三枪倒在血泊中的柯发尔脱已将要死亡,死神已经准备接他离去了,但是就在这样的时刻,他竟然奇迹般地爬出岗亭,用尽生命最后的力量,举起枪朝格利斯里·托雷索拉开了一枪,而且这一枪非常准,正中托雷索拉的头部。
被爆了头的格利斯里·托雷索拉,根本没有想到背后那个死鬼会来这一手,就倒在了地上,死了!,根据事后回顾,这场枪战从开始到结束,前后大约只进行了3分钟左右。枪战虽然短,但还是引起了巨大的关注,人群在外面涌动,午睡的美国总统杜鲁门也被弄醒了,他出现在2楼卧室的窗口朝外观望。
杜鲁门这个愚蠢的举动,引起了警察博林的警惕,博林挥臂大喊“退回去”,杜鲁门忽然意识到了什么,赶紧退了回去——因为如果当时来暗杀杜鲁门总统的人,还有其它人,那么在杜鲁门总统出现在窗口观望的时候,直接来一枪,那么杜鲁门恐怕也要跟人间说拜拜了。
结语:奥斯卡·科拉佐和格利斯里·托雷索拉为了自己的民族独立事业能够引起美国民众的关注,不惜舍命冒险去枪杀美国的总统杜鲁门。这种精神,从波多黎各的民族角度来看,是值得赞扬的。
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他们枪杀杜鲁门的行动确实过于草率,基本是不可能成功的,就算他们能解决掉外围的警卫,在办公楼里,还有两层防卫圈呢——且说当门外发生枪战的时候,门内的警卫人员已经荷枪实弹各就各位了,比如负责第二层守卫工作的警察斯陶特,就端着一挺机关枪正对着大楼大门的位置。如果奥斯卡·科拉佐和格利斯里·托雷索拉冲进大门,那么等待着他们的就是浑身变成马蜂窝。
不过虽然他们枪杀美国总统杜鲁门的计划失败了,但是他们想借枪杀美国总统以引起美国民众和政府对波多黎各的关注之目的,倒是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因为在两年后,美国政府便同意波多黎各实行自治等政策。以后,波多黎各继续努力争取自己的权益,双方经过多方协商后,波多黎各最终成为美国的第五十一个自治州。
参考资料:《杜鲁门传》《波多黎各——美国第51颗星》等。
(文/说历史的女人·绿火)

来自:掌上乐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4

主题

3404

帖子

914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9142
9#
 楼主| 发表于 2021-7-29 13:55:56 | 只看该作者
9楼 醒着,做梦说:
说历史的女人,6月27日,在历史的长河中,能够称之为最祥和的和平之邦的当属瑞典。尤其是在近代,一战和二战中,全世界诸国皆没能幸免战火,唯独瑞典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保持中立,使得瑞典真如其国名之意——安宁的王国。在瑞典最近数百年的历史上,其国王之命运,除了1792年古斯塔夫三世在假面舞会上被御林军队长安斯特洛姆暗杀之外,尚未发生过国王或国家元首、首相被暗杀的事件。相对于美国总统高频率的遇刺事件,在瑞典做总统是一件非常幸福和安全的职业。也正是因为这种安逸的历史,导致了1986年这起不幸事件的发生。
这起不幸事件的主角是帕尔梅,其全名为斯文·奥洛夫·约阿基姆·帕尔梅。他生于1927年,接受了完整的教育,后曾留学美国,热爱政治,42岁成为瑞典首相——如此年龄,在当时欧洲诸国的首相中,他是最年轻的。任期满后,在六年后的1982年,他再度登上首相之位。仕途如此平顺,但是死神却在他第二次出任首相期间插入他的命运,以神秘的方式带走了他。
时间是在1986年2月28日,这是2月的最后一天,似乎最后的日子总是带着某种寓意和预兆,似乎最后的日子总是意味着终结和结束。
在瑞典斯德哥尔摩,虽然冬季已过,但风吹过,还带着初春的寒意——这一年的春寒似乎比往年更冷一些。
这年的2月28日,是一月之末,也是一周工作日的最后一天——星期五。周五对于上班族而言,总是令人喜悦的。忙碌了一周的人们在这天下班后,都会选择各种各样的方式去放松自己。身为时任瑞典首相的奥洛夫·帕尔梅也没能例外——这天下午,奥洛夫·帕尔梅像往常一样处理工作,在首相办公室接受了记者英格瓦·约格贝尔格的采访后,又应记者的要求,在办公室靠窗的位置随便摆了一个姿势让记者拍照。当时,谁也没有想到,这张照片将会是首相奥洛夫·帕尔梅最后一张照片。
处理完最后的工作后,奥洛夫·帕尔梅就下班了。
在下班的时候,奥洛夫·帕尔梅像以往一样,让身边的警卫们也下班——这样做的目的是,他希望警卫们在辛苦执勤一周后也能和家人团聚度过一个轻松愉快的周末。当然,奥洛夫·帕尔梅如此安排的前提,也是基于瑞典相对而言比较可靠的治安环境。
总之,奥洛夫·帕尔梅安排好了工作后,就下班也回去陪伴家人了。在天气比较好的时候,在周末,奥洛夫·帕尔梅会选择带着家人去法罗岛的别墅度假,在那里度过周末时光。但是2月28日,天气很冷,所以奥洛夫·帕尔梅就没有安排带着家人去法罗岛别墅度过。他做了另外一个安排——看电影。
那天,斯德哥尔摩市内的影院正在上映一部电影,叫《莫扎特传》(该部电影1984年底在美国首映,后于1985年获得奥斯卡多项大奖,至今仍被誉为是最好的人物传记片之一)。奥洛夫·帕尔梅非常想欣赏这部制作水平一流的影片,于是在当天晚上,和家人吃过晚饭后,就于8点40分,带着妻子莉斯贝特,以及次子马尔腾和他的女朋友——四人乘坐地铁来到了格兰德电影院。
在电影院门前,像普通人一样,他们排队买了票,然后入场找到位置坐下,一起看电影。
23点10分,影片看完了,他们意犹未尽地离开电影院放映厅。
在电影院门口,奥洛夫·帕尔梅夫妇和他们的次子马尔腾及其女友道别,年轻人还要继续去自由活动,所以这对老夫妻就自己回家。看过电影后,奥洛夫·帕尔梅夫妇心情很好,他们决定一边聊天一边散步回家(身为首相,没有警卫跟随,在一些国家可能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但在瑞典却是正常的,瑞典人也不会觉得奇怪,首相奥洛夫·帕尔梅自己也没觉得有什么特殊,因为以这样的方式像普通人一样过周末或走路,他在任期内经常这样度过)。
深夜,街道上人迹稀少,夜里的寒气更重,很冷,莉斯贝特紧紧挽着丈夫奥洛夫·帕尔梅的胳膊。他们挨得很近,走得很慢,一边走,一边聊刚才看的电影。
奥洛夫·帕尔梅夫妇决定先穿过斯维亚大街——这是瑞典斯德哥尔摩很有名的一条街道,非常繁华,每年的诺贝尔奖颁奖仪式就是在这条大街上的斯德哥尔摩音乐厅里举行。
10分钟后——23点21分,奥洛夫·帕尔梅夫妇走到了斯维亚大街与通内加尔坦胡同的交叉路口——这是死神的路口——一个身穿黑风衣的陌生人,从暗处蹿出,在奥洛夫·帕尔梅夫妇背后,举起罪恶的手枪,先射出一颗子弹,接着又射出两颗子弹。
在枪声响起的同时,奥洛夫·帕尔梅夫妇倒在了地上,不过奥洛夫·帕尔梅妻子莉斯贝特所受之伤比较轻微,仅仅是子弹擦伤了背部肌肉,而奥洛夫·帕尔梅则是结结实实身中子弹——鲜血从子弹击中的部位流了出来,染红了地面。
莉斯贝特看到倒在血泊中的丈夫,立即朝路边呼救。恰好一辆出租车从此路过,乘坐出租车的是一位22岁的年轻人,他叫斯特凡,同乘车的还有两位女孩。他们见路口有人呼救,纷纷立即下车奔跑过去。斯特凡见地上的伤者伤势严重,呼吸微弱,着急地给伤者进行人工呼吸。
与此同时,出租车司机用车内的电话向警察局报了警,并且请求立即派来救护车进行救治。
约4分钟,警察赶到现场,立即封锁了现场;接着救护车也赶来了,但是因为奥洛夫·帕尔梅伤势过重,必须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抢救。最后,他们选择了最近的医院萨尔茨贝医院。在抢救室里,虽然医生们使尽了全力,但是依然没有能保住奥洛夫·帕尔梅的生命,因为两颗从背部射入的子弹,其中一颗击中了致命的大动脉。
翌日,也就是3月1日零时6分,奥洛夫·帕尔梅离开了这个世界。
现在我们回头再来说,当时警察赶到现场发现遭遇枪击的受害人是首相奥洛夫·帕尔梅后,立即就对现场进行封锁,并且当即向警察总部进行汇报。于是,在斯德哥尔摩警察局长汉斯·霍尔默的紧急命令下,全首都的警察都开始忙碌了起来——事故发生的街区、道路、以及首都的车站等关键地点都出现了警察,开始设置路卡盘查,希望能够抓到凶手。
但是枪杀首相奥洛夫·帕尔梅的凶手到底是谁呢?,警方通过现场调查,发现这个凶手在整个作案过程中,才使用了几十秒钟,留下的线索除了那射出的直径九毫米的子弹之外,什么线索都没在现场留下,可谓是作案手段干净利索,射击之后立即就消失在了现场。
不过,虽然现场没有留下线索,但是幸运的是还有四名目击者。
第一名目击者是我们前文已经说过的那个打电话报警的出租车司机,他叫代尔斯博恩。他在驾车到十字路口时,恰好亮起了红灯,不久换绿灯时,他听到了枪声,并且看到开枪者朝旁边的小胡同逃走。但因是深夜,他并没有看到持枪者的容貌。
第二名和第三名目击者都是学生,分别叫安娜和卡琳。她们驾车路过,听到枪声后立即停了车,她们虽然也是看到了凶手的背影,但是她们看到的信息更多一些,比如根据她们俩的观察凶手身高约有一米八,穿着深色的长款风衣,头上还戴着有帽边的帽子。
第四名目击者是一位肖像画家,案发那晚,她正好在沿着通内加尔坦大街,往斯韦亚尼根大街走。看到一名男子急匆匆而过。虽然男子戴着帽子,但她还是看到了男子的部分脸部信息,黑眼珠、高鼻梁,年龄在三四十岁的样子。
综合各种信息,最终警方给出了一张凶手的模拟肖像。同时,瑞典警方还给出了高额的悬赏,并且逐步提高。一开始悬赏——提供凶手线索给50万瑞典克朗,第二年初直接在后面加了一个0,为500万瑞典克朗。但是依然没有抓到凶手,于是在第二年底的时候,也就是1987年11月,瑞典警方在悬赏金额后面再加一个0,为5000万瑞典克朗(大约相当于850万美元)。但是,在巨额赏金之下,依然没有抓到真正的凶手。
从1986年初,到1988年底,前后历时三年左右,瑞典警方为了破获该案,除了正常的警力之外,又投入300余名侦探,组成了史上最大的侦破搜捕队伍,为此投入的经费更是高达1600万美元。但是,杀害首相奥洛夫·帕尔梅的凶手,竟然如同泥牛入海,毫无踪影。
最后,在毫无头绪的线索和巨额的经费面前,瑞典方面不得不选择放弃侦破,当然放弃也要给公众一个解释,负责该案的首席检察官克里斯特·彼得松是这样说的:“……凶手……要么自杀,要么已被人杀掉灭口……”,该案,作为一个历史悬案,就这么终结了!,参考资料:《瑞典首相帕尔梅》等。
(文/说历史的女人·绿火)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爱盲论坛  

GMT+8, 2024-11-28 08:13 , Processed in 0.06547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