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局通栏广告

爱盲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铁鞭0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 中医一指禅推拿宗法中国撑法推拿

[复制链接]

25

主题

385

帖子

242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429
21#
发表于 2020-6-11 20:26:44 | 只看该作者
21楼 洋溢之星说:
感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3

主题

9478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2264
22#
 楼主| 发表于 2020-6-15 19:20:54 | 只看该作者
22楼 铁鞭01说:
九、医学基础药物
一、中药的性能
性质和效能:包括性味、升降沉浮、归经、毒性等。
254
四气
1        含义:寒、热、温、凉。平性是相对的概念
2        产生:作用于人体所产生的反应和得到的疗效
3        作用及适应症: 寒凉药:清热、泻火、解毒、养阴、平肝。适用于热证、阳证。 温热药:温中、散寒、助阳。 适用于寒证、阴证。
五味
1        含义:酸、苦、甘、辛、咸。还有淡、涩味。
2        产生:口尝得来的,真实味道。再从实践中观察到的不同反应和不同疗效,是药物 作用的高度概括 。
3        作用及适应症: 酸:收敛、固摄。用于虚汗、久泻、遗精等 苦:泄和燥的作用。泻火、泻下、燥湿等。 甘:补益、和中、缓急。用于虚证、拘急疼痛 辛:发散、行气、活血。用于表证、气滞、窍闭 咸:软坚散结、泻下。用于瘰疬 、痞块、便秘 淡味可渗湿、利尿;涩味可收敛固涩。
升降浮沉
1        含义: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趋势,与病势相对而言的。分升浮和沉降。
2        作用及适应症: 升浮药:升阳、解表、祛风、散寒、催吐、开窍,适用于腹泻、脱肛、表证、痰涎壅盛、 宿食、窍闭。
沉降药:清热泻火、泻下通便、降逆止呕、潜阳熄风,适用于里热证、实热便秘、呕吐 呃逆、喘咳、肝阳上亢等
3        临床指导意义: 顺病位:上下表里之分 逆病势:病势上逆,亦降不宜升;病势下陷,反之。
4        影响“升降浮沉”作用趋势的因素: 性味与质地:升浮,辛甘味和温热性;沉降,酸苦咸涩味和寒凉性。 炮制和配伍:酒制则升,姜制则散,酷炒则敛,盐制则下。
归经
1含义:中药作用归向于人体的经络脏腑。
2产生及意义:以经络、脏腑理论为基础,以所治病证为依据。长期观察的药效所在。 手太阴肺经:桔梗、升麻、葱白、辛夷
手阳明大肠经:白芷、石膏 足阳明胃经:白芷、石膏、葛根 足太阴脾经:升麻、苍术 手少阴心经:细辛、黄连 手太阳小肠经:木通、竹叶 足太阳膀胱经:羌活 足少阴肾经:肉桂、细辛 手厥阴心包经:柴胡、丹皮
255
手少阳三焦经:柴胡、连翘 足少阳胆经:柴胡、青皮 足厥阴肝经:柴胡、川芎、青皮、吴茱萸
3与四气、五味、升降浮沉的关系:
四气、五味说明药物的性能。 升降浮沉说明药物作用的趋势。 归经说明药物作用的部位。 只有全部结合在一起,才能更好指导临床用药。
毒性
1 “毒”的含义:
广义:药物的总称,药物的偏性和药物作用的大小。 狭义:药物的毒副作用,与现代医学相同。
2中药中毒的原因: 贮存、加工炮制、配伍、剂型、给药途径、用量、使用时间长短及病人的体质、年龄、 症候性质都有密切关系。
具有毒性的中药 植物类:牵牛子、甘遂、芫花,大戟、巴豆、商陆、仙茅、龙葵、透骨草、附子、乌头、 半夏、南星、皂角、杏仁、白果、苦楝根皮、雷丸、鹤虱、毛茛、马前子等。
动物类:蟋蟀、蝼蛄、白花蛇、全蝎、蜈蚣、壁虎、水蛭、虻虫、土鳖虫、蟾酥、斑蝥 等。
矿物类:朱砂、雄黄、砒石、轻粉、硫黄、铅丹。
采集: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植物中化学成分的积累是不相同的。 全草入药者——在植株充分成长或刚开花的时候采集,此时有效成分含量较高。(薄荷、 紫苏、车前草、蒲公英、忍冬藤)
叶类——在花蕾将放或正盛开时(大青叶、荷叶、艾叶、枇杷叶)桑叶——须经霜后采 收——霜桑叶。
花——在花正开时(菊花、旋覆花)、花蕾期采收(金银花、槐花、辛夷) 红花:花冠由黄色变橙色时采收。
蒲黄:花粉入药故需待花盛开时采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3

主题

9478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2264
23#
 楼主| 发表于 2020-6-15 19:21:23 | 只看该作者
23楼 铁鞭01说:
二、中药的配伍
1配伍的概念: 有目的地按病情需要和药性的特点,有选择的将两味以上药物配合同用。 目的:使临床用药更加有效,更加安全。
2配伍的内容:七情 单行:药物的单独应用 相须:两种相似的药物配合使用,可增强原有药物疗效 相使:一药为主,一药为辅,辅药可提高主药疗效。 相畏: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        或消除
相杀: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相恶: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破坏另一种药物的功效 相反:两药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或副作用。
256
苦参、细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3

主题

9478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2264
24#
 楼主| 发表于 2020-6-15 19:22:14 | 只看该作者
24楼 铁鞭01说:
三、用药禁忌 配伍禁忌
1十八反
本草明言十八反
半蒌贝蔹及攻乌
藻戟遂芫俱战草
诸参辛芍叛藜芦
十八反最早见于张子和《儒门事亲》列述了三组相反药,分别:甘草反甘遂、京大戟、 海藻、芫花;乌头(川乌、附子、草乌)反半夏、瓜蒌(全瓜蒌、瓜蒌皮、瓜蒌仁、天花粉)、 贝母(川贝、浙贝)、白蔹、白及;藜芦反人参、沙参(南、北)、丹参、玄参、 芍药(赤芍、白芍)。
2十九畏 :
硫磺原是火中精 水银莫与砒霜见 巴豆性烈最为上 丁香莫与郁金见
川乌草乌不顺犀 官桂善能调冷气
证候禁忌
辨别热证忌热药, 妊娠用药禁忌
根据药物对于孕妇胎元损害程度的不同,可分为两类:
禁用药-“毒性强,药性猛烈”的:如(巴豆、牵牛、大戟、斑蝥、芫 花、
三棱、莪术、水蛭、虻虫、水银、砒霜、雄黄、轻粉、马钱子、蟾酥、川乌、 胆矾、瓜蒂、甘遂、干漆),当禁用。
慎用药-“通经祛瘀、行气破滞、大辛大热、滑利”的:如(桃仁、红花、
附子、肉桂、冬葵子、牛膝、川芎、姜黄、牡丹皮、番泻叶、芦荟、芒硝),当慎用。
朴硝一见便相争 狼毒最怕密陀僧 偏与牵牛不顺情 牙硝难合荆三棱 人参最怕五灵脂 若逢石脂便相欺
寒证忌寒药;明确虚证实证宜忌补泻。
商陆、麝香、 草乌、藜芦、
大黄、枳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3

主题

9478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2264
25#
 楼主| 发表于 2020-6-15 19:22:40 | 只看该作者
25楼 铁鞭01说:
四、中药的用法
一、剂量
1、        概念:主要指为达到一定的治疗目的,所应用的单味药的剂量,又称用量。 除特别注明者外,都是指干燥饮片在汤剂中,成人一天内服的常用有效量。 每一味药的成人一日量或方剂中药与药之间的比较分量。
2、        古代计量单位:
一两=31.25g        —钱=3.125g        —分=0.3125g        —厘=0.03125g
估算
一两=30g        —钱=3g        —分=0.3g        —厘=0.03g
按上述近似值计量,累计16两只有480g,比市制1斤少20g。由于中药处方中,单味 药的用量多用钱或两,很少用斤,所以影响不大。
中药煎煮法
1、煎药方法:
煎药容器:以砂锅、搪瓷器皿为好
257
煎药用水:洁净澄清的水即可
浸泡:一般需浸泡半个小时再煎煮
火候:文火、武火
煎煮时间 不同方剂时间不同。
煎煮次数 一剂煎药二次或三次。
2、多数药物可同煎,另有些药有特殊煎法: 先煎——介壳、矿石类,因其质重,难煎出味。(鳖甲、代赭石、石决明、牡蛎、龙骨、 龙齿、龟板、生石膏、寒水石、磁石、虎骨、海蛤壳、水牛角)。附子、乌头等有毒药物, 先煎半小时可降低毒性。
后下——气味芳香之药物, 借其挥发油取效(薄荷、木香、砂仁、白蔻、沉香、青蒿、 香薷、钩藤、大黄、番泻叶)。
包煎——为防止煎后药液混浊及减少对消化道、咽喉的不良刺激。(赤石脂、旋复花、 灶心土、辛夷、枇杷叶、蒲黄等)
另炖或另煎——某些贵重药,为保存其有效成分,如(人参、西洋参、鹿茸。贵重而又 难于煎出的药,如:羚羊角)。
溶化(烊化)——胶质、粘性大而且易溶的药物(阿胶、饴糖、龟胶、鹿胶、虎骨胶)。 泡服——含挥发油,易出味,用量又小的药(西红花、肉桂、番泻叶、胖大海)。 冲服——散剂、丹剂、丸剂(琥珀末、珍珠末、牛黄末、芒硝、玄明粉、田三七末、紫 雪丹、六神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3

主题

9478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2264
26#
 楼主| 发表于 2020-6-15 19:23:10 | 只看该作者
26楼 铁鞭01说:
五、中药服法
1)        服药时间:
一般来说,宜在食前服; 对胃肠有刺激的药宜在食后服。
安神药、缓泻剂宜在睡前服;
急病不拘时间; 慢性病服丸、散、膏、酒者应有定时。
2)        温服与冷服:一般温服,解表药宜热服且覆被取汗;热证用寒药,宜冷服;寒证用 热药宜热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3

主题

9478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2264
27#
 楼主| 发表于 2020-6-15 19:23:41 | 只看该作者
27楼 铁鞭01说:
六、解表药 含义:发散表邪、解除表证 性能功用:辛散、行肌表、表邪由汗而解 分类主治:辛温解表和辛凉解表
配伍应用:
使用注意:
1发汗力较强时,量宜小
2虚证日久,虽有表证,也应慎用
3因时因地制宜
4入汤剂不宜久煎
1、麻黄
【药性】 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应用】风寒感冒;咳嗽气喘;风水水肿;风寒痹证、阴疽、痰核。
258
【用法用量】2 — 9g,发汗解表生用,止咳平喘炙用。
【使用注意】发汗宣肺力强,虚证慎用。
2、桂枝
【药性】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 【功效】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降冲逆。 【应用】风寒表证;风寒湿痹,肩背疼痛;经闭经痛;痰饮、蓄水证;心悸、奔豚。
【用法用量】3 — 9g,蜜炙可缓和辛温发散之性,长于温中补虚,散寒止痛。
【使用注意】辛温助热,易伤阴动血。
3、紫苏
【药性】 辛、温。归肺、脾经。
【功效】 解表散寒,行气宽中,(叶)解鱼蟹毒。
【应用】风寒感冒;脾胃气滞,胸闷呕吐,妊娠呕吐;鱼蟹中毒。
【用法用量】5 — 9g,不宜久煎。
【使用注意】发汗宣肺力强,虚证慎用。
紫苏梗: 宽胸利膈,顺气安胎。主治胸腹气 滞,痞满作胀,胎动不安,胸胁 胀痛。用量 5—9g
4、香薷
【药性】辛、微温。归肺、脾、胃经。
【功效】 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应用】风寒感冒;水肿脚气。
【用法用量】3— 9 g,发汗不宜量大,不宜久煎。消肿量要大,浓煎。
【使用注意】表虚有汉及暑热证忌用。
5、荆芥
【药性】辛,微温。归肺、肝经。
【功效】 解表散风,透疹消疮,收涩止血。
【应用】外感表证;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疮疡初起兼有表证;吐衄下血。
【用法用量】4. 5 — 9g,炒炭后辛散作用极弱,具有止血的功效。
【使用注意】不宜久煎。荆芥穗长于祛风。
6、防风
【药性】辛、甘,温。归膀胱、肝、脾经。
【功效】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应用】外感表证,风寒、风热、风湿;风寒湿痹;风疹瘙痒;破伤风。
【用法用量】4. 5 — 9g,炒防风辛散力减弱,有良好的止泻作用(大剂量)。防风炒 炭后,辛散之力甚微,长于止血。
【使用注意】阴血亏虚、热病动风者慎用。
7、白芷
【药性】辛,温。归肺、胃经。
【功效】解表散寒,祛风止痛,宣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应用】风寒表证;头痛牙痛,风湿痹痛;鼻渊;疮疡肿痛;寒湿带下;皮肤风湿瘙痒 症。
【用法用量】3 — 9g,
【使用注意】阴虚血热者忌用。
8、细辛
259
【药性】辛,温,有小毒。归肺、肾、心经。
【功效】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 【应用】风寒表证;头痛牙痛,风湿痹痛;鼻渊;肺寒咳喘。
【用法用量】1—3g,散剂0.5—1g。
【使用注意】不与藜芦同用。
9、薄荷
【药性】辛,凉。归肺、肝经。
【功效】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解郁。
【应用】风热外感,温病初起;头痛目赤眩晕;咽喉肿痛;麻疹不透,风疹瘙痒;肝郁 气滞,胸胁闷痛;夏令感受暑湿,吐泻。
【用法用量】3 — 6g,入汤剂宜后下,薄荷叶长于发汗解表,薄荷梗偏于行气和中。 【使用注意】体虚多汗者慎用。
10、        牛蒡子
【药性】辛、苦、寒。归肺、胃经。
【功效】 疏散风热、宣肺祛痰、透疹利咽、解毒散肿。
【应用】风热外感,温病初起;咽喉肿痛;麻疹不透;痈肿疮毒,痄腮喉痹;
【用法用量】6 — 12g,牛蒡子炒后能缓和寒滑之性,以免伤中,并且气香,宣散作 用更佳,长于解毒透疹,利咽散结,化痰止咳。
【使用注意】气虚便溏者慎用。
11、        蝉蜕
【药性】 甘、寒。归肺、肝经。
【功效】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褪翳,息风止痉。
【应用】风热感冒,温病初起;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目赤翳胀;急慢惊风,破伤风。 【用法用量】5 — 9g。
12、        桑叶
【药性】 苦、甘、寒。归肺、肝经。
【功效】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潜阳、清肝明目。 【应用】风热外感,温病初起;肺热燥咳;肝阳上亢眩晕,目赤昏花。
【用法用量】5 — 9g,蜜炙后清肺润燥功能加强。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眼。
13、        菊花
【药性】辛、甘、苦,微寒。归肺、肝经。
【功效】 疏散风热,平肝潜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应用】风热外感,温病初起;肝阳上亢;目赤昏花;疔疮肿毒。
【用法用量】5 — 9g,炒炭后疏散风热作用极弱,有止血功效。外感风热多用黄菊花, 清热明目和平肝多用白菊花。
【使用注意】阴血亏虚、热病动风者慎用。
14、        柴胡
【药性】苦、辛、微寒。归肝、胆经。
【功效】和解表里、疏肝解郁、升阳举陷。
【应用】外感表证发热,少阳证;肝郁气滞,月经不调,胸胁疼痛;气虚下陷,脏器脱
垂;退热截疟。
【用法用量】3 — 9g,醋炙制能缓和升散之性,增强疏肝止痛作用。鳖血制能填阴滋
血,抑制浮阳、增强清肝退热的功效。 升阳可生用或酒炙。
【使用注意】因能升发,真阴亏损,肝阳上升证忌用。
260
15、升麻
【药性】辛、微甘、微寒。归肺、脾、胃、大肠经。 【功效】解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应用】外感表证;麻疹不透;齿痛口疮,咽喉肿痛,温毒发斑;气虚下陷,脏器脱垂, 崩漏下血。
【用法用量】3 — 9g,生用发表透疹,清热解毒;炙用升阳举陷。 【使用注意】麻疹已透,阴虚火旺,或阴虚阳亢者忌用。
16、葛根
【药性】甘、辛,凉。归脾、胃经。 【功效】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应用】表证发热,项背强痛;麻疹不透;热病口渴,阴虚消渴;热泄热痢,脾虚泄泻。 【用法用量】9—15g,生用解肌退热、透疹、升阳;煨用升阳止泻。
17、木贼
【药性】甘、苦,平。归肺、肝经。
【功效】疏散风热,明目退翳。
【应用】风热目赤,迎风流泪,目生翳障;出血证。
【用法用量】3—9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3

主题

9478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2264
28#
 楼主| 发表于 2020-6-15 19:24:04 | 只看该作者
28楼 铁鞭01说:
七、清热药
含义:清泄里热
性能功用:寒凉,清热解毒凉血、退虚热 分类主治:清热泻火、燥湿、凉血、解毒、退虚热 配伍应用:辨清气分、血分;实热、虚热
使用注意:
1寒凉,易伤脾胃,脾胃气虚,食少便溏者慎
2易化燥伤阴
3禁用于阴盛格阳、真寒假热之证。
1、石膏
【药性】 辛、甘,大寒。归肺、胃经。 【功效】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敛疮生肌,收湿止血。 【应用】温热病气分实热证;肺热咳喘;胃火牙痛头痛,实热消渴;溃疡不敛,湿疹瘙 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15 —60g,先煎。煅石膏研末外用。 【使用注意】脾虚便溏和阴虚内热者忌用。
2、知母
【药性】 苦、甘,寒。归肺、胃、肾经。
【功效】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应用】热病烦渴;肺热燥咳;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6 —12g。盐炙引药下行,专于入肾,增强滋阴降火作用并善清虚热。 【使用注意】脾虚便溏者忌用。
3、芦根
【药性】甘,寒。归肺、胃经。
【功效】泻火除烦,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 【应用】热病烦渴;胃热呕哕;热淋涩痛;肺热咳嗽,肺痈吐脓。
【用法用量】15—30g,鲜品加倍。
261
【使用注意】脾虚虚寒者忌服。
4、        天花粉
【药性】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
【功效】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 【应用】热病烦渴;内热消渴;疮疡肿毒;肺热燥咳。
【用法用量】10 — 15 go
【使用注意】不宜与乌头类同服。
5、        竹叶
【药性】甘,辛,淡,寒。归心、胃、小肠经。
【功效】清热泻火,除烦生津,利尿。
【应用】热病烦渴;口疮尿赤。
【用法用量】煎服,6—15g,鲜品加倍。
【使用注意】阴虚火旺,骨蒸潮热者忌服。
6、        栀子
【药性】苦,寒。归心、肺、三焦经。
【功效】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应用】热病烦渴;湿热黄疸;血淋涩痛;血热吐衄;目赤疮疡肿痛。
【用法用量】5 —10 go
【使用注意】脾虚便溏者慎用。
7、        夏枯草
【药性】辛,苦,寒。归肝、胆经。
【功效】清热泻火,明目,散结消肿。
【应用】目赤肿痛,头痛眩晕,目珠夜痛;瘰疬,瘿瘤;乳痈肿痛。
【用法用量】9 —15go或煎膏服。
【使用注意】脾虚虚弱者慎用。
8、        决明子
【药性】甘,苦,咸,微寒。归肝、大肠经。
【功效】清热明目,润肠通便。
【应用】目赤疮疡肿痛,目暗不明;头痛眩晕;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煎服10—15g,润肠通便,不宜久煎。
【使用注意】气虚便溏者慎用。
9、        黄芩
【药性】苦,寒。归肺、胆、脾胃、大小肠经。
【功效】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o 【应用】主治湿温暑热,黄疸泻痢;肺热咳嗽,壮热烦渴;疮痈肿毒;血热吐衄,便血 崩漏;胎热不安。
【用法用量】3 —10go酒黄芩借酒性升散,引药入血分,并可向上升腾和外行,同时, 因酒性大热,可缓黄芩苦寒之性,以免损伤脾阳,导致腹痛。黄芩炭,具清热止血功能。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及阴虚内热者忌用。
10、        黄连
【药性】苦,寒。归心、脾、胃、胆、大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应用】主治湿热痞满,泄吐吞酸;湿热泻痢;高热神昏,心烦不寐,血热;痈肿疮毒; 消渴;湿疹湿疮。
262
【用法用量】煎服,2—5g。酒黄连能借酒力引药上行,缓其寒性。善清头目之火。姜 黄连能缓和苦寒之性,并增强其止呕作用。萸黄连能抑制其苦寒之性,使黄连寒而不滞,以 清气分湿热,散肝胆郁火。
【使用注意】大苦大寒、久服易伤脾胃。
11、        黄柏
【药性】 苦,寒。归肾、膀胱、大肠经
【功效】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除骨蒸。
【应用】主治湿热带下,热淋涩痛;湿热泻痢,黄疸;湿热脚气,痿证;阴虚盗汗;疮 疡肿毒,湿疹瘙痒。
【用法用量】3 —12g。盐制后可缓和苦燥之性,不伤脾胃,长于滋阴降火。酒制后可 缓和寒性,增强清湿热利关节作用,并能借酒升腾之力,引药上行,清上焦之热。黄柏炭善 于止血。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及阴虚内热者忌用。
12、        龙胆
【药性】 苦,寒。归肝、胆经。
【功效】 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应用】湿热黄疸,阴肿阴痒,带下;肝火头痛,目赤耳聋,胁痛口苦;惊风抽搐。 【用法用量】3 — 6 g。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及阴虚津伤者忌用。
13、        苦参
【药性】 苦,寒。归心、肝、胃、膀胱、大肠经
【功效】 清热燥湿,利尿,杀虫。 【应用】湿热泻痢,便血,黄疸;湿热带下,阴肿阴痒,皮肤瘙痒;湿热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5 —10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慎用,反藜芦。
14、        白鲜皮
【药性】 苦,寒。归脾、胃、膀胱经。
【功效】 清热燥湿,祛风解毒。 【应用】湿热疮毒,湿疹,疥癣;湿热黄疸,风湿热痹。
【用法用量】5 —10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慎用。
15、        金银花
【药性】甘,寒。归肺、心、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应用】痈肿疔疮;外感风热,温病初起;热毒血痢。
【用法用量】6 —15g。炒炭后寒性减弱,并具涩性,有止血作用。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及疮疡脓清者忌用。
16、        连翘
【药性】苦,微寒。归肺、心、小肠经。
【功效】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疏散风热。 【应用】痈肿疮毒,瘰疬痰核;外感风热,温病初起;热淋涩痛。
【用法用量】6 — 15 g。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及疮疡脓清者忌用。
17、        大青叶
263
【药性】苦,寒。归心、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应用】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喉痹口疮,痄腮丹毒。
【用法用量】9 — 15 g o鲜品30 — 60 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忌用。
18、板蓝根
【药性】苦,寒。归心、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应用】外感发热,温病初起,咽喉肿痛;温毒发斑,痄腮,丹毒,痈肿疮毒。 【用法用量】9 —15go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体虚无实火热毒者忌服,脾胃虚寒者慎服。
19、        蒲公英
【药性】苦、甘,寒。归肝、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利湿通淋。
【应用】痈肿疔毒,乳痈内痈;热淋涩痛,湿热黄疸;清肝明目。
【用法用量】9 —15go外用鲜品适量 【使用注意】用量过大,可致缓泻。
20、        漏芦
【药性】苦,寒。归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散结,通经下乳,舒筋通脉。
【应用】乳痈肿痛,瘰疬疮毒;乳汁不下;湿痹拘挛。
【用法用量】5 —9go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气虚、疮疡平塌及孕妇忌服。
21、        鱼腥草
【药性】辛、微寒。归肺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
【应用】肺痈吐脓,肺热咳嗽;痈肿疮毒;湿热淋证;清热止痢。
【用法用量】1 5—25 go鲜品加倍。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含挥发油,不宜久煎。
22、白花蛇舌草
【药性】微苦、甘、寒。归胃、大小肠经
【功效】清热解毒,利湿通淋。
【应用】疮痈肿毒,疮痈肿毒,毒蛇咬伤;热淋涩痛;清热利湿。
【用法用量】15—60 go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阴虚及脾胃虚寒者忌用。
23、        生地黄
【药性】甘、苦,寒。归心、肝、肺经。
【功效】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应用】 主治温热病热入营血,壮热神昏,口干舌绛;血热妄行,斑疹吐衄;津伤口 渴,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9 —15go生地炒炭或煅炭后.主入血分,以凉血止血为主。
【使用注意】鲜品加倍,或捣汁入药。
24、        玄参
【药性】苦、甘、咸,微寒。归肺、胃、肾经
264
【功效】清热凉血,滋阴解毒。
【应用】主治温病热入营分,内陷心包,温毒发斑,津伤便秘;咽喉肿痛,瘰疬痰核, 痈肿疮毒。
【用法用量】10 — 15 go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慎用。
25、        牡丹皮
【药性】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
【功效】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应用】温毒发斑,斑疹吐衄;温邪伤阴,阴虚发热;血滞癥瘕,痛经经闭,跌打损伤; 痈肿疮毒,肠痈腹痛。。
【用法用量】6 —12go酒炙者活血散瘀
【使用注意】血虚有寒、月经过多及孕妇慎用。
26、        赤芍
【药性】苦、微寒。归肝经
【功效】清热凉血,散瘀止痛。
【应用】主治热入营血,斑疹吐衄;跌打损伤,经闭癥瘕;痈肿疮毒;目赤翳障。
【用法用量】6 — 12 g o
【使用注意】血寒经闭者慎用。
27、青蒿
【药性】苦、辛,寒。归肝、胆经。
【功效】清透虚热,凉血除蒸,解暑截疟。
【应用】温邪伤阴,夜热早凉;阴虚发热,劳热骨蒸;暑热外感,发热口渴;疟疾寒热。
【用法用量】6 —12go如汤剂后下,或鲜用绞汁
【使用注意】脾胃虚弱、肠滑泄泻者忌用。
28、地骨皮
【药性】甘、寒。归肺、肝、肾经。
【功效】凉血除蒸,清肺降火。
【应用】阴虚发热,盗汗骨蒸;肺热咳嗽;血热出血证;生津止渴。
【用法用量】9 — 15 g o
【使用注意】外感风寒发热及脾虚便溏者慎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3

主题

9478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2264
29#
 楼主| 发表于 2020-6-15 19:24:27 | 只看该作者
29楼 铁鞭01说:
八、泻下药 含义:引起腹泻、滑利大肠、促进排便为主 性能功用:沉降,入胃、大肠经。里实证。 分类主治:攻下药、润下药、峻下逐水药。 配伍应用:常与行气药配伍,加强泻下导滞作用。
使用注意:
1作用峻猛的药物易伤脾胃,脾胃气虚,年老体虚者慎用,孕妇、经期、哺乳期忌用。 2奏效即止,不可过量。
3药性峻猛毒大者,注意炮制、配伍、用法等。
1、大黄
【药性】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
【功效】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
【应用】积滞便秘;血热吐衄,目赤咽肿;热毒疮疡,烧烫伤;瘀血,跌打损伤;湿热 黄疸、痢疾
265
【用法用量】5 —15go酒炙后,借酒升提之性,引药上行,以清上焦实热为主。熟大 黄,经酒蒸后,增强活血祛瘀的作用。大黄炭,有止血作用。醋大黄以消积化瘀为主。
【使用注意】脾胃虚弱者慎用。妇女妊娠、月经哺乳期忌用。
2、芒硝
【药性】咸、苦,寒。归胃、大肠经。
【功效】泻下攻积,润燥软坚,清热消肿。
【应用】积滞便秘;咽痛,口疮,目赤及痈疮肿痛。
【用法用量】10 —15go加入药汁内或开水溶化。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妇女妊娠、哺乳期忌用。
3、        火麻仁
【药性】甘,平。归脾、胃、大肠经。
【功效】润肠通便。
【应用】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10 —15go打碎入煎剂。
【使用注意】量大可引起中毒。
4、        甘遂
【药性】苦,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
【功效】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应用】水肿、鼓胀,胸胁饮停;风痰癫痫;疮痈肿毒。
【用法用量】0.5 — 1 go入丸散。
【使用注意】虚弱者与孕妇忌用,不与甘草同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3

主题

9478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2264
30#
 楼主| 发表于 2020-6-15 19:24:51 | 只看该作者
30楼 铁鞭01说:
九、祛风湿药 含义:祛风除湿,治疗风湿痹证为主 性能功用:味多辛苦,能祛风湿、经络、筋骨之邪,祛风湿痹证。筋脉拘挛、麻木重着。 分类主治:祛风湿寒、祛风湿热、祛风湿强筋骨
配伍应用:常与祛风药配伍,配以活血之品。
使用注意:
1为服用方便,剂型多样,酒剂、丸散剂、也可外用。
2辛温性燥的祛风湿药,易伤阴耗血。
1、        独活
【药性】辛、苦,微温。归肾、膀胱经。
【功效】祛风寒,止痹痛,解表。
【应用】主治风寒湿痹痛;外感风寒挟湿表证;头痛。
【用法用量】3—9go外用治皮肤瘙痒,适量。
2、        木瓜
【药性】酸,温。归肝、脾经。
【功效】舒筋活络,除湿和胃。
【应用】主治风湿痹痛,筋脉拘挛;脚气肿痛;吐泻转筋。
【用法用量】6—9 go
【使用注意】内有郁热,小便短赤者忌用。
3、        秦艽
【药性】苦、辛,微寒。归胃、肝、胆经。
【功效】祛风湿,止痹痛,退虚热,清湿热。
【应用】主治风湿痹痛,筋脉拘挛及手足不遂;骨蒸潮热;湿热黄疸。
266
【用法用量】3—9go炒制后苦味减弱,便于服用,功同生品,且无致呕的副作用。酒 制后,性平,苦味寒性减弱,增强祛风湿,舒筋络的作用。
4、防己
【药性】苦、辛,寒。归膀胱、肾、肺经。
【功效】祛风湿,止痛,利水消肿。
【应用】主治痹证;水肿脚气、痰饮。
【用法用量】4—9go
【使用注意】本品大苦大寒易伤胃气,胃纳不佳、阴虚体弱者慎服。
注:本品习称汉防己,偏于利水消肿
马兜铃科植物:广防己(木防己)偏于祛风止痛。但马兜铃酸易导致肾衰。
5、        丝瓜络
【药性】甘、平。归肺、胃、肝经。
【功效】祛风,通络,活血。
【应用】风湿痹证;胸胁胀痛;乳汁不通,乳痈;跌打损伤;胸痹。
【用法用量】4.5—9 go
6、        桑寄生
【药性】苦、甘,平。归肝、肾经。
【功效】祛风湿,益肝肾,强筋骨,安胎。
【应用】主治风湿痹痛,腰膝酸痛;胎漏下血,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9 — 15 g o
7、        狗脊
【药性】苦、甘,温。归肝、肾经。
【功效】祛风湿,补肝肾,强腰膝。
【应用】风湿痹证;腰膝酸软,下肢无力;遗尿,白带过多。
【用法用量】6 —12go外敷用于止血。
8、威灵仙
【药性】辛咸,温,有毒。归膀胱经。
【功效】祛风湿,通络止痛,消骨鲠。
【应用】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屈伸不利;骨鲠咽喉。
【用法用量】6—9go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辛散走串,气血虚弱者慎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3

主题

9478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2264
31#
 楼主| 发表于 2020-6-15 19:25:16 | 只看该作者
31楼 铁鞭01说:
十、化湿药
含义:气味芬芳,性偏温燥,以化湿运脾为主。 性能功用:辛香温燥,主入脾胃经,能宣化湿浊,以舒畅气机,促脾胃运化,适用于脾 为湿困,湿着中阻等证。
配伍应用:常与行气药配伍。
使用注意:
1气味芳香,多含挥发油,入汤剂不宜久煎。
2辛香温燥之品,易耗气伤阴,阴虚血燥及气虚者慎用。
1、藿香
【药性】辛,微温。归脾、胃、肺经。
【功效】化湿,解暑,止呕。
【应用】主治湿滞中焦证;暑湿证及湿温初起;呕吐。
267
【用法用量13—9go鲜品加倍。藿香叶偏于解表,藿香梗偏于和中,鲜藿香长于解暑。 【使用注意】阴虚血燥者忌用。
2、苍术
【药性】辛、苦,温。归脾、胃经。
【功效】燥湿健脾,祛风湿。
【应用】主治湿滞中焦;风湿痹证;外感风寒夹湿之表证;用于治夜盲症。
【用法用量】3—9go苍术生品温燥而辛烈,燥湿,祛风,散寒力强。制苍术功同生品, 但经米泔水浸泡后能缓和燥性,降低辛烈温燥的副作用,有和胃的作用。麸炒后辛性减弱, 缓和燥性,气变芳香,增强了健脾和胃的作用。焦苍术辛燥之性大减。以固肠止泻为主。
【使用注意】阴虚内热、气虚多汗者忌用。
3、厚朴
【药性】苦、辛,温。归脾、胃、肺、大肠经。
【功效】行气平喘,燥湿消积。
【应用】主治湿滞中焦、气机不利所致脘腹胀痛,呕吐等;肠胃积滞,腹胀便秘;痰热 喘咳。
【用法用量】3—9g。生用较峻烈,味辛辣,对咽喉有刺激性。姜制后消除刺激性,增 强宽中和胃的功效。
【使用注意】阴虚内热、气虚多汗者忌用。
附药:厚朴花 辛,温。
[功效主治]芳香化湿,行气宽胸。主治湿阻气滞之脘腹胀痛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3

主题

9478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2264
32#
 楼主| 发表于 2020-6-15 19:25:37 | 只看该作者
32楼 铁鞭01说:










十一、利水渗湿药 含义:通利水道、渗泄水湿为主。
性能功用:甘淡味,性平或寒,能渗湿利尿,利尿通淋,利湿退黄,适用于水湿停聚体 内等水湿病证。
分类主治:利水消肿药、利尿通淋药、利湿退黄药。 配伍应用:兼夹证多见,适当配伍。
使用注意:
1易耗伤津液,阴亏津少者禁用。
2通利之性较强,孕妇、滑精、遗精者慎用。
1、茯苓
【药性】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
【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
【应用】主治各种水肿,小便不利;脾虚诸证;心悸、失眠。
【用法用量】9 — 15 g。
茯苓皮:擅于利水消肿,多用于水肿尿少。茯神:宁心安神力强,多用于失眠,惊悸, 健忘。
2、        泽泻
【药性】 甘、淡,寒。归肾、膀胱经 。
【功效】利水渗湿,泄热 。
【应用】主治水肿,小便不利,泻泄,淋浊带下,痰饮 。
【用法用量! 6—9go泽泻生品以利水渗湿为主。盐炙后,能引药下行,增强滋阴,泄 热,利尿的作用,并利尿而不伤阴。麸炒后寒性缓和,以渗湿和脾,降浊升清为主。
【使用注意】阴虚内热、气虚多汗者忌用。
3、        车前子
268
【药性】甘,寒。归肾、肝、肺经。
【功效】利尿通淋,渗湿止泄,清肝明目,清肺化痰。
【应用】主治水肿,热淋证;暑湿泄泻;目赤涩痛,目暗昏花;翳障;痰热咳嗽。
【用法用量】9 —15go生车前子长于利水通淋,清肺化痰,治肝明目。炒车前子寒性 稍减,并能提高煎出效果,作用与生品相似,长于渗湿止泻。盐车前子泻热作用较强,利尿 而不易伤阴,能益肝明目。
【使用注意】入煎剂易包煎。
4、        茵陈
【药性】苦,微寒。归脾、胃、肝、胆经。
【功效】清热利湿,利胆退黄。
【应用】主治黄疸;湿温,湿疹。
【用法用量】6 — 15 g o外用适量,煎汤熏洗。
5、        金钱草
【药性】甘、淡,微寒。归肝、胆、肾、膀胱经。
【功效】除湿退黄,利尿通淋,解毒消肿。
【应用】主治湿热黄疸;石淋热淋;恶疮肿毒,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15 — 60 go
十二、温里药 含义:温里祛寒、治疗里寒证为主。 性能功用:味辛,性温、热。温里散寒、温经止痛。助阳、回阳。 分类主治:根据症状不同判断用药,确定不同归经的温里药。
配伍应用:兼夹证多见,适当配伍。
使用注意:
1多辛热而燥,易耗阴动血,阴虚火旺、阴津亏虚者禁用。 2孕妇慎用。
1、        附子 【药性】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 【功效】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应用】主治亡阳证;虚寒性的阳痿宫冷,脘腹冷痛,水肿等;寒痹证。
【用法用量】3 —15g,宜先煎1小时。附子生品有毒,多外用,经加工炮制后,降低 毒性,便于内服。炮附片以温肾暖脾,补命门之火力胜。淡附片以回阳救逆,散寒止痛为主。 【使用注意】孕妇及阴虚阳亢者忌用。
2、        干姜
【药性】辛,热。归脾、胃、心、肺、肾经
【功效】 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应用】主治脘腹冷痛,寒呕,冷泻;亡阳证;寒饮咳嗽,痰多清稀证。
【用法用量】3 —10 g。
【使用注意】阴虚内热、血热妄行者忌用。
3、肉桂
【药性】辛、甘,大热。归脾、肾、心、肝经。
【功效】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引火归元。
【应用】肾阳虚的阳痿宫冷;心腹冷痛,寒疝作痛;寒痹腰痛,胸痹,阴疽,冲任虚寒
闭经,痛经;虚阳上浮。
【用法用量】1—4.5 go不宜与赤石脂合用
269
【使用注意】有出血倾向和孕妇慎用。
4、吴茱萸
【药性】辛、苦,热。有小毒。归肝、脾、胃、肾经。 【功效】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
【应用】主治寒凝肝脉诸痛证;胃寒呕吐;虚寒泄泻。
【用法用量】1.5—4.5 g。生吴茱萸多外用,长于祛寒燥湿。各种方法炮制对吴茱萸均 有减毒作用,常供内服。其中盐制品宜用于疝气疼痛。
【使用注意】不宜久服多用,阴虚有热忌服。
5、        小茴香
【药性】辛、温。归脾、胃、肝、肾经。
【功效】散寒止痛,理气和胃。
【应用】寒疝腹痛、冷痛证;胃寒气滞。
【用法用量】3 —6go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阴虚火旺者慎用。
6、        高良姜
【药性】辛、热。归脾、胃经。
【功效】散寒止痛,温中止呕。
【应用】胃寒冷痛;胃寒呕吐。
【用法用量】3-6 go研末服,每次3go 【使用注意】阴虚有热慎服。
十三、理气药 含义:调理气分、舒理气机,治疗气滞或气逆证的药物。按程度不同可以分为行气药、 破气药两类。
性能功用:味辛、苦,性温。行气止痛、顺气降逆、舒肝解郁散结。 配伍应用:主药与脾胃、肝、肺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使用注意:
1多辛温香燥,易耗气伤阴,阴亏气虚者慎用。
2药性峻猛者,孕妇忌用。
1、        陈皮
【药性】辛、苦,温。归脾、肺经。
【功效】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应用】主治脾胃气滞证;呕吐、呃逆;湿痰寒痰咳嗽;胸痹。
【用法用量】3—9go
2、        橘皮附药
橘核
【药性】苦,平。归肝经。
【功效】理气散结止痛。
【应用】主治疝气痛、睾丸肿痛及乳房结块等。
【用法用量】3—9go生品理气散结作用较强,可用于乳痈。盐制能引药下行,增强理
气止痛作用,常用于疝气疼痛。
橘络
【药性】 甘、苦,平。归肝、肺经。
【功效】行气通络,化痰止咳。
【应用】主治痰滞经络的胸痛、咳嗽。
270
【用法用量】3 — 5 g o
橘叶
【药性】辛、苦。平。归肝经。
【功效】疏肝行气、散结消肿。
【应用】主治胁肋作痛,乳痈、乳房肿块。
【用法用量】6 — 10 g o
化橘红
【药性】辛、苦,温。归肺、脾经。
【功效】理气宽中、燥湿化痰。
【应用】主治湿痰或寒痰咳嗽及食积呕恶胸闷。
【用法用量】3 — 6 g o
3、        青皮
【药性】辛、苦,温。归肝、胆、胃经。 【功效】疏肝破气,消积化滞。 【应用】肝郁气滞证;气滞脘腹疼痛;食积腹痛;癥瘕积聚,久疟痞块。
【用法用量】3—9go醋炙疏肝止痛力强。
4、        枳实
【药性】苦、辛,酸,温。归脾、胃、大肠。
【功效】破气消积、化痰除痞。
【应用】胃肠积滞、湿热泻痢证;胸痹结胸;气滞胸胁疼痛;产后腹痛。
【用法用量】3—9go大剂量可致30go炒后可缓和烈性.长于消积化痞。 【使用注意】脾胃虚弱及孕妇慎用。
附:枳壳:功同枳实,长于行气宽中除胀 。
5、        木香
【药性】辛、苦,温。归脾、胃、大肠、胆、三焦经。 【功效】行气止痛,健脾消食。
【应用】脾胃气滞证;泻痢里急后重;腹痛胁痛,肝胆气滞,黄疸,疝气;胸痹。
【用法用量】1.5 —6g。生木香行气作用强,多用于脘腹胀痛。煨后实肠止泻作用增强, 用于腹痛泄泻。
【使用注意】阴虚火旺者慎用。
6、        香附
【药性】辛、微苦、微甘,平。归肝、脾、三焦经。 【功效】疏肝解郁,调经止痛,理气调中 。
【应用】肝郁气滞胁痛,腹痛;肝郁月经不调,痛经;气滞胃脘疼痛,腹痛 。
【用法用量1 6—9go香附生品能上行胸膈,外达肌肤,故多入解表剂中,以理气解郁 为主。醋炙后,能专入肝经,增强疏肝止痛作用,并能消积化滞。酒炙后,能通经脉,散结 滞。香附炭,味苦涩,能止血 。
7、        沉香
【药性】辛、苦,微温。归脾、胃、肾经。
【功效】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
【应用】胸腹胀痛证;胃寒呕吐;虚喘证。
【用法用量】煎服1.5—4.5 g,宜后下。磨汁冲服,或入丸散剂。
8、        川楝子
【药性】苦,寒。有小毒。归肝、胃、小肠、膀胱经。
271
【功效】行气止痛,杀虫。 【应用】肝郁化火诸痛证;虫积腹痛。
【用法用量】4.5—9go外用清热燥湿,杀虫疗癣。。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慎用,不能持续服用。
9、        乌药 【药性】辛,温。归肺、脾、肾、膀胱经。
【功效】行气止痛,温肾散寒。 【应用】寒凝气滞胸腹痛证;尿频,遗尿。
【用法用量】3—9go
10、        荔枝核 【药性】辛、微苦,温。归肝、胃经。 【功效】行气散结,散寒止痛。 【应用】疝气痛,睾丸肿痛;胃脘久痛,痛经,产后腹痛。
【用法用量】4.5—9go或入丸散剂。
11、佛手 【药性】辛、苦,温。归肝、脾、胃、肺经。 【功效】疏肝解郁,理气和中,燥湿化痰。 【应用】肝郁胸胁胀痛证;气滞胃脘腹痛;久咳痰多,胸闷作痛。
【用法用量】3—9go
12、        香橼 【药性】辛、微苦、酸,温。归肝、脾、胃、肺经。 【功效】疏肝解郁,理气和中,燥湿化痰。 【应用】肝郁胸胁胀痛证;气滞脘腹胀痛;痰饮咳嗽,胸膈不利。
【用法用量】3—9go
13、        玫瑰花 【药性】甘、微苦,温。归肝、脾经。 【功效】疏肝解郁,活血止痛。 【应用】肝胃气痛证;月经不调,经前乳房胀痛;跌打伤痛。
【用法用量】1.5 — 6 go
14、        薤白 【药性】辛、苦,温。归肺、胃、大肠经。
【功效】行气导滞,通阳散结。 【应用】胸痹心痛证;脘腹痞满胀痛,泻痢里急后重。
【用法用量】5—9go
15、        甘松
【药性】辛、甘,温。归脾、胃经。
【功效】行气止痛,开郁醒脾。 【应用】脘腹闷胀,疼痛证;思虑伤脾,不思饮食;湿脚气。
【用法用量】3 —6go外用收湿拔毒,杀虫疗癣,配荷叶、藁本煎汤外洗。单煎漱口可 治牙痛。
十四、消食药 含义:消化食积为主。主治饮食积滞。
性能功用:味甘,性平。消化食积、健脾开胃、和中。主治宿食停留、脾胃虚弱等证。 配伍应用:适用于病情较缓,积滞不重者。其它随证配伍。
272
使用注意:
虽力较缓,但也耗气。气虚无积滞者慎用。
1、山楂
【药性】酸、甘,微温。归脾、胃、肝经。
【功效】消食化积,行气散瘀。
【应用】主治肉食积滞;泻痢腹痛,疝气痛;瘀阻腹痛,痛经。
【用法用量】10 —15 go大量30go生山楂擅长活血化瘀,消食作用亦强。炒山楂酸味 减弱,可缓和对胃的刺激性,善于消食化积,常用于积食停滞,脾虚食滞。焦山楂不仅酸味 减弱,并增加了苦味,长于消食止泻。多用于食积腹泻。山楂炭味微苦涩,有收涩之功,偏 于止泻、止血。可用于脾虚泄泻,胃肠出血。
【使用注意】胃酸分泌过多或孕妇忌用。
2、神曲
【药性】甘、辛,温。归脾、胃经。
【功效】消食和胃。
【应用】主治饮食积滞。
【用法用量】6 —15go麸炒后具有甘香气,以醒脾和胃为主。炒焦后消食化积力强, 以治食积泄泻为主。
建神曲(建曲):消化食积,理气化湿,发散风寒,健脾。
3、        麦芽
【药性】甘,平。归脾、胃、肝经。
【功效】消食健脾,回乳消胀。
【应用】主治米面薯芋食积证;断乳乳房胀痛。
【用法用量】10 —15go大量30-120g。生麦芽消食和胃通乳。炒麦芽性偏温而气香, 行气消食回乳。焦麦芽性偏温而味甘微涩,消食化滞止泻。
【使用注意】授乳期妇女忌用。
4、        莱菔子
【药性】辛、甘,平。归脾、胃、肺经。
【功效】消食除胀,降气化痰。
【应用】主治食积气滞证;咳喘痰多,胸闷食少。
【用法用量】6 —10go炒用消食下气化痰。
【使用注意】气虚无食积、痰滞者慎用。不宜与人参同用。
5、        鸡内金
【药性】甘,平。归脾、胃、小肠、膀胱经。
【功效】消食健脾,涩精止遗。
【应用】饮食积滞,小儿疳积证;肾虚遗精、遗尿;砂石淋证,胆结石。
【用法用量】3 —10go研末服效果好。
【使用注意】脾虚无积滞者慎用。
6、        麦芽
【药性】甘,平。归脾、胃、肝经。
【功效】消食健脾,回乳消胀。
【应用】主治米面薯芋食积证;断乳乳房胀痛。
【用法用量】10 —15go大量30-120go生麦芽消食和胃通乳。炒麦芽性偏温而气香, 行气消食回乳。焦麦芽性偏温而味甘微涩,消食化滞止泻。
【使用注意】授乳期妇女忌用。
273
7、隔山消
【药性】甘,苦,平。归脾、胃、肝经。
【功效】消食健胃,理气止痛,催乳。
【应用】饮食积滞证;脘腹胀痛,乳汁不下或不畅。
【用法用量】6 —15go研末服效果好。
【使用注意】过量服用易引起中毒。
十五、驱虫药
含义:以驱除或杀灭人体的寄生虫为主。主治虫证。 性能功用:入脾、胃、大肠经,部分有毒性。主治虫证、食积、小儿疳积、便秘。 配伍应用:根据寄生虫的种类选择。多于泻下药配伍。
使用注意:
1        损害人体正气,小剂量。
2        素体虚者、孕妇忌用
3        空腹时服用
4        发热或腹痛剧烈者,应缓解后再用。
1、使君子
【药性】甘,温。归脾、胃经。
【功效】杀虫消积。
【应用】蛔虫证,蛲虫证;小儿疳积。
【用法用量】9 —12go生品以杀虫力强。炒使君子长于健脾消积,亦杀虫。 【使用注意】大量服用可致呕逆、眩晕、呕吐、腹痛。忌与茶同饮。
2、槟榔
【药性】苦、辛,温。归胃、大肠经。
【功效】杀虫消积,行气利水,截虐。 【应用】主治肠道寄生虫病;食积气滞,泻痢后重;水肿,脚气肿痛;疟疾。
【用法用量】3 —10go生品作用较猛,以杀虫,降气,行水消肿,截疟力胜。炒后缓 和药性,以免耗气伤正,并能减少副作用。炒槟榔与焦槟榔相似,长于消积行滞。
【使用注意】脾虚便溏、气虚下陷者忌服,孕妇忌用。
3、雷丸
【药性】微苦、寒。有小毒。归胃、大肠经。
【功效】杀虫消积。
【应用】主治绦虫病、钩虫病、蛔虫病;小儿疳积。
【用法用量】每次5 —7g,入丸散,饭后用温开水调服。
【使用注意】不入煎剂。有虫积而脾胃虚寒者慎服。 十六、止血药
含义:以制止体内外出血,治疗各种出血证。 性能功用:归心、肝经为主,具有止血作用。主治咯血、咳血、衄血、吐血、便血、尿 血、崩漏、紫癜以及外伤出血
分类主治: 分凉血止血药、温经止血药、化瘀止血药和收敛止血药 配伍应用:出血的不同原因和病情,进行相应的选择和必要的配伍。 使用注意:
1        凉血止血药和收敛止血药,易凉遏恋邪,有止血留瘀之弊,故出血兼瘀滞者不宜
2        若出血过多,气随血脱,当急投大补元气之药,以挽救气脱危侯。
1、小蓟
274
【药性】甘、苦,凉。归心、肝经
【功效】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
【应用】主治血热出血证;热毒痈肿。
【用法用量】10 —15go小蓟兼能利尿通淋,善治血尿、血淋。
2、        大蓟
【药性】甘、苦,凉。归心、肝经
【功效】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
【应用】主治血热出血证;热毒痈肿。
【用法用量】10—15 go大蓟生品以凉血消肿力胜,炒炭后凉性减弱,收敛止血作用增 强。外用捣敷患处,适量。
3、        地榆
【药性】苦、酸、涩,微寒。归大肠、肝经
【功效】凉血止血,解毒敛疮。
【应用】主治血热出血证;烫伤,湿疹,疮疡痈肿。
【用法用量】10 —15go或入丸散适量。生用解毒敛疮,炒炭后止血作用增强。 【使用注意】虚寒性出血有瘀者不用。
4、        槐花
【药性】苦,微寒。归大肠、肝经。
【功效】凉血止血,清肝泻火。
【应用】主治血热出血证;目赤头痛。
【用法用量】煎服10—15 go外用适量。清肝泻火生用,炒炭后凉性减弱,收敛止血 作用增强。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及阴虚发热无实火者不用。
5、        侧柏叶
【药性】苦、涩,寒。归肺、肝、脾经。
【功效】凉血止血,化痰止咳。
【应用】主治血热出血证;肺热咳嗽。
【用法用量】煎服10—15 g 。外用适量生用化痰止咳,炒炭后止血。
6、        白茅根
【药性】甘、寒。归肺、胃、膀胱经。
【功效】凉血止血,清热利尿,清肺胃热。
【应用】主治血热出血证;水肿,热淋,黄疸;胃热呕吐,肺热咳喘。
【用法用量】15—30go鲜品加倍,捣汁服。
7、三七
【药性】 甘、微苦,温。归肝、胃经。
【功效】 化瘀止血,活血定痛。
【应用】各种出血证;跌打损伤,瘀血肿痛
【用法用量】1 —1.5g,3-10g,入丸散。三七生用以散瘀止血,消肿定痛之功偏胜,具有
止血而不留瘀,化瘀而不会导致出血的特长,对于出血兼有瘀滞者尤为适宜。熟三七止血化
瘀作用较弱,而力偏滋补,多用于身体虚弱,气血不足的患者。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
8、茜草
【药性】苦,寒。归肝经
【功效】 凉血化瘀止血,通经。
275
【应用】主治血热夹瘀出血证;血瘀经闭,跌打损伤,风湿痹痛。
【用法用量】10 —15 go大量服用可30go入丸散。茜草生品以活血祛瘀,清热凉血为 主,亦能止血。炒炭后寒性减弱,性收涩,以止血为主。
9、        蒲黄 【药性】甘、平。归心包、肝经。
【功效】止血,化瘀,利尿。
【应用】主治出血证;瘀血疼痛;血淋尿血。
【用法用量】3 —10g,包煎。研末外敷。
10、        白芨 【药性】苦、甘、涩,寒。归肺、胃、肝经。
【功效】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应用】主治内外出血证;痈肿,烫伤及手足皲裂。
【用法用量】3 —10 go大量可用至30go 【使用注意】反乌头。
11、        仙鹤草
【药性】苦、涩,平。归心、肝经。
【功效】收敛止血,止痢,截虐,补虚。
【应用】主治内外出血证;腹泻、痢疾;疟疾寒热;脱力劳伤。
【用法用量】煎服3 —10go大量可用至30-60go外用适量。
12、        棕榈炭 【药性】苦、涩,平。归肺、大肠、肝经。
【功效】收敛止血,止泻止带。
【应用】主治内外出血证。
【用法用量】3 —10g,研末1-1.5go 【使用注意】出血兼有瘀滞,湿热下痢初起者慎用。
13、        藕节 【药性】甘、涩,平。归肺、胃、肝经。
【功效】收敛止血。
【应用】主治内外出血证。
【用法用量】10 — 15 go大量可用至30go鲜品30-60g,捣汁服用,可入丸散。
14、        艾叶
【药性】苦、辛,温。有小毒。归肝、脾、肾经。
【功效】温经止血,散寒调经,安胎。 【应用】出血证;下焦虚寒所制月经不调,痛经;胎动不安,宫冷不孕,胎漏下血。
【用法用量】3 —10go生品芳香,可以入血,辛热可以解寒,擅长理气血,散风寒湿 邪。醋艾叶温而不燥,并能增强逐寒止痛作用。艾叶炭辛散之性大减,温经止血力强。
15、        炮姜 【药性】苦、涩,温。归脾、肝经。
【功效】温经止血,温中止痛。
【应用】出血证;腹痛,腹泻。
【用法用量】3 — 6 g o
16、        灶心土
【药性】苦,温。归脾、胃经。
【功效】温中止血,止呕止泻。
276
【应用】出血证;胃寒呕吐;脾虚久泻。
【用法用量】15—30 g,布包先煎。或60-120g,煎汤代水。可入丸散,外用适量。 十七、活血化瘀药
含义:以通利血脉,促进血行,消散瘀血为主 ,活血药、破血药。
性能功用: 多辛、苦,温,归肝、心经。活血化瘀、止痛调经、消癥消肿。主治各种 血瘀症。分为:活血止痛、活血调经、活血疗伤、破血消癥药。
配伍应用:常与行气药配伍,以增强活血化瘀作用。
使用注意:
1        本类药物易耗血动血,故妇女月经过多及其他出血证无瘀血者忌用。
2        孕妇慎用或忌用。
1、川芎
【药性】辛,温。归肝、胆、心包经 。
【功效】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
【应用】主治血瘀气滞诸证,头痛,风湿痹痛
【用法用量】3〜9g;研末吞服,一次1〜1.5g。经酒制后,能引药上行,增加活血、行 气、止痛作用。
【使用注意】阴虚火旺、月经过多者慎用。
2、延胡索
【药性】辛、苦,温。归肝、脾、心经。
【功效】活血,行气,止痛。
【应用】 主治气血瘀滞诸痛证。
【用法用量】3〜9g;研末吞服,一次1.5〜3g。
3、        郁金
【药性】辛、苦,寒。归肝、心、胆经。
【功效】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凉血,利胆退黄。
【应用】主治气滞血瘀,胸胁疼痛;热病神昏,癫痫痰闭;肝胆湿热黄疸、胆石症;吐 血衄血等气血上逆出血证
【用法用量】5〜12g。经醋制后,味微辛、酸,性微寒。能引药入血分,增强疏肝止痛 的作用。
【使用注意】传统认为不宜与丁香同用。
4、        姜黄
【药性】辛、苦,温。归肝、脾经。
【功效】活血行气,痛经止痛。
【应用】主治气滞血瘀痛;风湿痹痛;外用治疗臃肿疼痛瘙痒。
【用法用量】3〜10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血虚无气滞血瘀者慎用,孕妇忌用。
5、        乳香
【药性】辛、苦,温。归肝、心、脾经。
【功效】活血止痛,行气,消肿生肌。
【应用】主治跌打损伤,疮疡臃肿;气滞血瘀痛证。
【用法用量】3〜10g。宜炒去油用。外用适量,研末外敷。
【使用注意】胃弱者慎用,孕妇及无瘀滞者忌用。
6、        没药
【药性】辛、苦,平。归肝、心、脾经。
277
【功效】活血止痛,消肿生肌。 【应用】主治跌打损伤,疮疡臃肿;气滞血瘀痛证。
【用法用量】3〜10g。宜炒去油用。外用适量,研末外敷。 【使用注意】胃弱者慎用,孕妇及无瘀滞者忌用。
7、五灵脂 【药性】辛、咸、甘,温。归肝经。
【功效】活血止痛,化瘀止血。 【应用】瘀血阻滞痛证;瘀血阻滞出血者证。
【用法用量】3〜10g。宜包煎。 【使用注意】血虚、孕妇及无瘀滞者忌用。不宜与人参同用。
8、丹参 【药性】苦,微寒。归心、心包、肝经。 【功效】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除烦安神。
【应用】主治妇女月经不调,痛经,产后瘀滞腹痛;血瘀心腹疼痛,癥瘕积聚,跌打损 伤,风湿痹痛;疮疡痈肿;热病烦躁昏迷,杂病心悸失眠。
【用法用量】5-15go生品祛瘀止痛、清心除烦力强,并能通行血脉。酒制后,缓和寒 凉之性,增强活血祛瘀、调经之功,并能通行血脉。
【使用注意】不宜与藜芦同用,孕妇慎用。
9、红花
【药性】辛,温。归心、肝经 【功效】活血通经,祛瘀止痛。 【应用】主治血瘀经闭,痛经,产后腹痛等;癥瘕积聚;胸痹心痛,血瘀腹痛,胁痛; 跌打损伤,瘀滞肿痛;斑疹色暗,热郁血瘀。
【用法用量】3〜9go 【使用注意】孕妇忌用。出血倾向者不宜。
附:番红花: 活血化瘀通经,凉血解毒。
10、桃仁 【药性】苦、甘,平。有小毒。归心、肝、大肠经。 【功效】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
【应用】瘀血阻滞证;肠燥便秘;肠痈肺痈;咳嗽气喘。
【用法用量】5〜10g,捣碎用。生品以活血祛瘀力强,火单后易去皮,除去非药用部分, 有效物质易煎出,功用与生品基本—致。炒桃仁偏于润燥和血。
【使用注意】孕妇忌服,过量可见头晕、头痛、呕吐、心悸等。
11、        益母草
【药性】苦、辛,微寒。归肝、肾、膀胱经。 【功效】活血调经,利水消肿,清热解毒。
【应用】主治血瘀经闭,痛经,产后瘀滞腹痛,恶露不尽;跌打损伤,疮痈肿毒;水肿 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10〜30go可熬膏,入丸剂。 【使用注意】无瘀滞或阴虚血少者忌用。
12、        牛膝 【药性】苦、甘、酸,平。归肝、肾经 【功效】活血通经,补益肝肾,强壮筋骨,利水通淋,引血(火)下行。
【应用】主治血瘀经闭,痛经,产后瘀滞腹痛,跌打损伤;肾虚腰痛,腰膝酸软久痹;
278
淋证,水肿,小便不利;火热上炎,阴虚火旺之头痛眩晕、吐血衄血。
【用法用量】6〜15g。酒炙后,增强活血祛瘀,通经止痛的作用。盐炙后,能引药入肾, 增强补肝肾,强筋骨,利尿通淋的作用。
【使用注意】孕妇及月经过多者忌用。脾虚下陷,下元不固者慎用
13、        王不留行
【药性】苦,平。归肝、胃经 【功效】活血通经,下乳消痈,利尿通淋。 【应用】主治血瘀经闭,痛经,难产;产后乳汁不下,乳痈肿痛;淋证,热淋,血淋, 石淋。
【用法用量】5〜10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
14、        土鳖虫 【药性】咸,寒。有小毒。归肝经。 【功效】破血逐瘀,续筋接骨。
【应用】主治跌打损伤,筋伤骨折;血瘀经闭,产后瘀滞腹痛。土鳖虫生用有腥臭味, 不利于服用,外用可治跌打损伤等。
【用法用量】煎服,3-10g;研末服,1-1.5g,黄酒送服。外用适量。炒制后,消除其不 良气味,质变酥脆,便于粉碎服用。
【使用注意】孕妇忌用。
15、        骨碎补 【药性】苦,温。归肝、肾经。 【功效】活血续伤,补肾强骨。
【应用】主治跌打损伤,筋伤骨折,瘀滞肿痛;肾虚腰痛脚弱,耳鸣耳聋,久泻。 【用法用量】煎服,10-15g;研末服,或鲜品捣敷。
【使用注意】阴虚火旺、血虚风燥者慎用。
16、        血竭 【药性】甘、咸,平。归肝经。 【功效】活血定痛,化瘀止血,敛疮生肌。 【应用】主治跌打损伤,瘀滞心腹疼痛;外伤出血;疮疡不敛。 【用法用量】1-2g;研末服,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孕妇及月经期忌用。
17、        莪术 【药性】辛、苦,温。归肝、脾经。
【功效】破血行气,消积止痛。 【应用】主治气滞血瘀所至癥瘕积聚,心腹瘀痛等;食积脘腹胀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3〜15g。生莪术行气消积力强,多用于食积胃痛,瘀滞腹痛。醋莪术重在 入肝经血分,增强破血消癥作用,多用于瘀滞经闭,胁下癥块。
【使用注意】孕妇及月经过多者忌用。
18、三棱 【药性】辛、苦,平。归肝、脾经。 【功效】破血行气,消积止痛。 【应用】主治气滞血瘀所至癥瘕积聚,心腹瘀痛等;食积脘腹胀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6〜9g。生用破血力强,醋制后加强祛瘀止痛的作用。
【使用注意】孕妇及月经过多者忌用。
279
19、        水蛭
【药性】咸、苦,平;有小毒。归肝经。 【功效】破血通经,逐瘀消癥。
【应用】癥瘕积聚,血瘀经闭;跌打损伤,心腹疼痛。
【用法用量】1.5〜3g;研末服,0.3〜0.5g。以入丸散或研末服为宜。水蛭生品有毒, 多入煎剂,以破血逐瘀为主。滑石粉炒后能降低毒性,质地酥脆,多入丸散剂。
【使用注意】孕妇忌用。
20、        穿山甲
【药性】咸,微寒;归肝、胃经。 【功效】活血消癥,通经下乳,消肿排脓。 【应用】癥瘕积聚,血瘀经闭;风湿痹痛,中风瘫痪;产后乳汁不下;疮痈肿毒,瘰疬。 【用法用量】3〜10g;研末服,1〜1.5g。
【使用注意】孕妇忌,臃肿已溃者忌用。
十八、化痰止咳平喘药
含义:祛痰或消痰,减轻或制止咳嗽和喘息。
性能功用:温肺化痰和清热化痰药 ;止咳平喘作用也有宣肺、清肺、润肺、降肺、敛 肺。
分类主治 : 分为化痰药和止咳平喘药
配伍应用:常与健脾、行气药配伍
使用注意:
1        咳嗽兼咯血者,不用温燥性强有刺激性的化痰药,以免促进出血。
2        对于麻疹初期的咳嗽,一般以清宣肺气为主,不用温性或收敛的止咳药,以免助热或 影响麻疹透发。
3        个别麻醉镇咳定喘药,因易成瘾或敛邪,用之宜慎。
1、半夏
【药性】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 【功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消肿止痛 【应用】主治湿痰,寒痰证;胃气上逆呕吐;心下痞,结胸,梅核气等;瘿瘤痰核,毒 蛇咬伤等。
【用法用量】3〜10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姜半夏长于降逆止呕,法半夏长于燥湿且 温性较弱。
【使用注意】反乌头。性温燥,阴虚燥咳、血证、热痰等慎用。
2、天南星
【药性】辛、苦,温;有毒。归脾、胃、肺经 【功效】燥湿化痰,祛风解痉,散结消肿。
【应用】主治湿痰,寒痰证;风痰眩晕,中风,破伤风;痈疽肿痛,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3〜10g。多制用,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阴虚燥咳者及孕妇忌用。
3、旋覆花
【药性】辛、苦、咸,微温;归胃、肺经。 【功效】降气化痰,降逆止呕。
【应用】咳嗽痰多,痰饮痞满证;噫气,呕吐。
【用法用量】3〜10g。宜包煎。
【使用注意】阴虚燥咳者忌用。
280
4、白前
【药性】辛、苦,微温;归肺经。
【功效】降气化痰。 【应用】主治咳嗽痰多,气喘。
【用法用量】3〜10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阴虚燥咳者及孕妇忌用。
5、        川贝
【药性】苦、甘,微寒。归肺、心经。
【功效】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散结消肿。
【应用】主治虚劳咳嗽,肺热燥咳;瘰疬疮肿,乳痈,肺痈。
【用法用量】3〜10g。研粉冲服,一次1〜2go 【使用注意】不宜与乌头类药物同用。
6、        浙贝
【药性】苦,寒。归肺、心经。
【功效】清热化痰,开郁散结。
【应用】主治燥热、痰热咳嗽;瘰疬,瘿瘤,肺痈等。
【用法用量】3〜10g。
【使用注意】反乌头。
7、瓜蒌
【药性】甘、微苦,寒。归肺、胃、大肠经。
【功效】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润肠通便。 【应用】主治痰热咳嗽;胸痹、结胸;肺痈,肠痈,乳痈;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全瓜蒌10〜20g;瓜蒌皮6〜12g;瓜蒌仁10〜15g。生瓜萎清热涤痰,宽 胸散结作用较强.亦能滑肠通便。蜜瓜萎能增强润肺止咳作用。
【使用注意】脾虚便溏者忌用。反乌头。
8、竹茹
【药性】甘,微寒。归肺、胃经。
【功效】清化热痰,除烦止呕。
【应用】肺热咳嗽,痰热心烦不寐;胃热呕吐,妊娠恶阻,凉血止血。
【用法用量】6〜10g。生用清痰热,姜汁炙可止呕。
9、        前胡
【药性】苦、辛,微寒。归肺经。
【功效】降气化痰,疏散风热。
【应用】痰热咳喘;风热咳嗽。
【用法用量】6〜10g。或入丸散。
10、        桔梗
【药性】苦、辛,平。归肺经。 【功效】宣肺,化痰,利咽,排脓。
【应用】主治肺气不宣,咳嗽痰多,胸闷不畅;咽喉肿痛,失音;肺痈咳吐脓痰;开宣 肺气利二便。
【用法用量】3〜9g。本品性升散,蜜炙可增强润肺止咳作用。 【使用注意】凡气机上逆之呕吐、呛咳、眩晕;阴虚火旺咳血等不宜用。用量过大易致 恶心呕吐,又因桔梗皂苷有溶血作用,不宜作注射给药。
11、海藻
281
【药性】咸,寒。归肝、肾经。
【功效】消痰软坚,利水消肿。
【应用】主治瘿瘤瘰疬,睾丸肿痛;痰饮水肿。
【用法用量】10〜15g。
【使用注意】传统认为反甘草。
12、昆布
【药性】咸,寒。归肝、肾经。
【功效】消痰软坚,利水消肿。
【应用】主治瘿瘤瘰疬,睾丸肿痛;痰饮水肿。
【用法用量】6〜12go
13、        苦杏仁
【药性】苦,微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
【功效】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应用】主治咳嗽气喘;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3〜10g,生品入煎剂宜后下。生品性微温而质润,长于润肺止咳,润肠通 便。去皮利于有效物质溶出,提高疗效。其作用与生品同。炒苦杏仁性温,长于温散肺寒, 可去小毒。苦杏仁霜润燥作用减弱,不滑肠,宣降肺气之力较强。
【使用注意】有小毒,勿过量;婴儿慎用。
14、        紫苏子
【药性】辛,温。归肺、大肠经。
【功效】降气化痰,止咳平端,润肠通便。
【应用】主治咳喘痰多;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5〜10g。生品润燥滑肠力专,炒后辛散之性缓和,温肺降气作用较强,并 能提高煎出效果。蜜苏子长于润肺止咳、降气平喘。苏子霜有降气平喘之功,但无滑肠之忧。
15、        紫菀
【药性】苦、辛、甘,微温。归肺经。
【功效】润肺化痰止咳。
【应用】主治咳喘有痰。
【用法用量】5〜10g。外感暴咳生用,肺虚久咳蜜炙用。
16、        款冬花
【药性】苦、微苦,温。归肺经。
【功效】润肺下气,化痰止咳。
【应用】主治咳嗽气喘。
【用法用量】5〜10g。外感暴咳生用,内伤久咳炙用。
17、枇杷叶
【药性】辛,微寒。归肺、胃经。
【功效】清肺止咳,降逆止呕。
【应用】主治肺热咳嗽,气逆喘急;胃热呕吐,哕逆。
【用法用量】5〜10g。止咳炙用,止呕生用。
18、桑白皮
【药性】甘,寒。归肺经。
【功效】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应用】主治肺热咳嗽;水肿。
【用法用量】6〜12g。泻肺利水、清火平肝宜生用,肺虚咳嗽宜蜜炙用。
282
19、        葶苈子
【药性】苦、辛,大寒。归肺、膀胱经。 【功效】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应用】主治痰涎壅盛,喘息不得平卧;水肿,悬饮,胸腹积水,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5〜10g。也可研末。
20、        白果 【药性】甘、苦、涩,平。有毒归肺经。
【功效】敛肺化痰定喘,止带缩尿。 【应用】哮喘痰嗽;带下,白浊,尿频,遗尿。
【用法用量】5〜10g。捣碎用。 【使用注意】不可多用,小儿尤其注意。
十九、安神药 含义:安定神志为主,用治心神不宁病证 性能功用:主要归于心经,肝藏魂,心气虚、心血虚、心火盛 等其它心神不宁证。 分类主治:重镇安神药和养心安神药 配伍应用:安神药的运用须根据不同病因病机选择适宜药物
使用注意:
1矿石类药物,如作丸散服,易伤胃耗气,不宜长期服,配伍养胃健脾之品;
2        入煎剂应打碎先煎;
3        部分药物有毒,更须慎用;
4        宜在睡前服。
1、朱砂 【药性】甘,微寒;有毒。归心经。
【功效】镇心安神,清热解毒。 【应用】主治心神不宁,心悸失眠;惊风,癫痫;疮痈肿毒,咽喉肿痛,口舌生疮。
【用法用量】0.1〜0.5g,多入丸散,不宜入煎剂。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有毒,肝肾功能不全者禁服;忌火煅,火煅析出水银,有剧毒。
2、        磁石
【药性】咸,寒;归心、肝、肾经。 【功效】镇惊安神,平肝潜阳,聪耳明目,纳气平喘。
【应用】主治心神不宁,惊悸失眠;惊风,癫痫;头晕目眩;疮痈肿毒,咽喉肿痛,口 舌生疮;肾虚气喘。
【用法用量】9〜30g,宜打碎先煎。入丸散不超过3go 【使用注意】脾胃虚弱者慎用。
3、        龙骨
【药性】甘、涩,平。归心、肝、肾经。 【功效】镇静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
【应用】主治心神不宁,心悸失眠,惊痫癫狂;肝阳眩晕;滑脱诸证;湿疮湿疹,疮疡 久溃不敛。
【用法用量】15〜30g,宜先煎。外用适量。煅龙骨长于收敛固涩,生肌敛疮。
4、        酸枣仁 【药性】甘、酸,平。归肝、胆、心经。 【功效】养心益肝,安神,敛汗,生津。
283
【应用】主治心悸失眠;自汗,盗汗。
【用法用量】9〜15g。研末吞服,每次1.5〜2g。生品性平,宜入清剂中,有养心安神, 滋补肝肾的作用。炒枣仁性偏温补,宜入温剂,长于养心敛汗。酸枣仁炒后质酥脆,有利于 煎出有效成分,提高疗效。
5、        柏子仁 【药性】甘,平。归肾、大肠、心经。
【功效】养心安神,润肠通便。
【应用】主治心悸失眠;肠燥便秘,滋补阴液。
【用法用量】3〜9go 【使用注意】便溏及痰多者慎用。
6、        合欢皮
【药性】甘,平。归肾、肝、心经。
【功效】解郁安神,活血消肿。 【应用】主治心神不宁,烦躁失眠;跌打骨折,血瘀肿痛;肺痈,疮痈肿毒。
【用法用量】6〜12go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
7、远志 【药性】苦、辛,温。归肾、肺、心经。 【功效】安神益智,祛痰开窍,消散臃肿。
【应用】主治失眠多梦,心悸怔忡,健忘;癫痫惊狂;咳嗽痰多;乳房肿痛。
【用法用量】3〜9g。外用适量,化痰止咳炙用。 【使用注意】实热或痰火内盛者慎用。
二十、平肝熄风药 含义:平肝潜阳或息风止痉为主要作用 性能功用:入肝经,可镇惊安神、清肝明目、降逆凉血、祛风通络。
主治肝阳上亢、肝风内动之病证 分类主治:平肝潜阳和息风止痉药 配伍应用:应根据引起肝阳上亢,肝风内动的病因、病机及兼证的不同,进行相应配伍。 使用注意:
1本类药物有性偏寒凉或性偏温燥之不同,若脾虚慢惊者,不宜用寒凉之品;
2 阴虚血亏者,当忌用温燥之品。
1、石决明
【药性】咸,寒。归肝经 【功效】平肝潜阳,清肝明目。
【应用】主治肝阳上亢,头晕目眩;目赤,翳障,视物昏花。
【用法用量】3〜15g;应打碎先煎。平肝、清肝宜生用,外用点眼宜煅用、水飞。煅石 决明降低了咸寒之性,缓和平肝潜阳的功效,增强固涩收敛,明目的作用。
【使用注意】本品咸寒易伤脾胃,故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慎用。
2、珍珠母
【药性】咸,寒。归肝、心经。 【功效】平肝潜阳,清肝明目,镇惊安神。
【应用】主治肝阳上亢,头晕目眩;目赤,翳障,视物昏花;惊悸失眠,心神不宁。
【用法用量】10〜25g;应打碎先煎。或入丸散。外用适量。
284
【使用注意】本品咸寒易伤脾胃,故脾胃虚寒,孕妇慎用。
3、        牡蛎
【药性】咸,微寒。归肝、胆、肾经。 【功效】平肝潜阳,重镇安神,软坚散结,收敛固涩。 【应用】主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肝阳上亢,头晕目眩;痰核,瘰疬,瘿瘤,癥瘕积 聚;滑脱诸证。
【用法用量】9〜30g;宜打碎先煎。外用适量。收敛固涩宜煅用,煅后质地酥脆,便于 粉碎和煎出药效,增强收敛固涩的作用。
4、        代赭石
【药性】苦,寒。归肝、心经。
【功效】平肝潜阳,重镇降逆,凉血止血。 【应用】主治肝阳上亢,头晕目眩;呕吐呃逆;气逆喘息;血热,崩漏。
【用法用量】10〜30g;宜打碎先煎。外用适量。止血宜煅用,平肝宜生用。
5、        刺蒺藜
【药性】辛、苦,微温。有小毒。归肝经。 【功效】平肝疏肝,祛风明目。
【应用】肝阳上亢,头晕目眩;胸胁胀痛;风热上攻,目赤翳障;风疹瘙痒,白癜风。 【用法用量】6〜9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
6、        羚羊角
【药性】咸,寒。归肝、心经。 【功效】平肝息风,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应用】主治肝风内动,惊痫抽搐;肝阳上亢,头晕目眩;肝火上炎,目赤头痛;温热 病壮热神昏,热毒发斑。
【用法用量】1〜3g;宜单煎2小时以上。磨汁或研粉服,每次0.3〜0.6g。羚羊角炮制 后,便于调剂和服用。
7、牛黄
【药性】甘,凉。归心、肝经。
【功效】化痰开窍,凉肝息风,清热解毒。 【应用】主治热病神昏;小儿惊风,癫痫;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牙痛,痈疽疔毒。
【用法用量】入丸、散剂,每次0.15〜0.35g。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 【使用注意】非实热证不宜用,孕妇慎用。
8、钩藤
【药性】甘,凉。归肝、心包经。
【功效】清热平肝,息风定惊。
【应用】主治头痛眩晕;肝风内动,惊痫抽搐。
【用法用量】3〜12g;入煎剂宜后下。
9、天麻
【药性】甘,平。归肝经。
【功效】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
【应用】主治肝风内动,惊痫抽搐;眩晕头痛;肢体麻木,手足不遂,风湿痹痛。
【用法用量】3〜9g。研末冲服,每次1〜1.5g。天麻蒸制,主要是为了便于软化切片,
同时可破坏酶,保存有效成分。
二十一、开窍药
285
含义:具辛香走窜之性,以开窍醒神为主要作用,治疗闭证神昏
性能功用:味辛、气味芳香,入心经。具通关开窍,回苏醒神等功效。主要治温病热陷 心包、痰浊蒙蔽清窍,神昏谵语等卒然昏厥、痉挛抽搐等症。
配伍应用:神志昏迷有虚实之别,虚证即脱证,实证即闭证。
脱证治当补虚固脱;闭证治当通关开窍,醒神回苏,宜用本类药物治疗。闭证又有 寒闭、热闭的不同。
使用注意:
本类药辛香走窜,为救急、治标之品,且能耗伤正气,故只宜暂服,不可久用;其有效 成分易于挥发,内服多入丸剂、散剂,不入煎剂。
1、麝香
【药性】辛,温。归心、脾经。
【功效】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消肿止痛。
【应用】主治闭证神昏;疮疡肿毒,咽喉肿痛;血瘀经闭,心腹暴痛,跌打损伤;难产, 死胎,胞衣不下。
【用法用量】入丸散,每次0.03〜0.1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孕妇禁用。
2、苏合香
【药性】辛,温。归心、脾经。
【功效】开窍醒神,辟秽,止痛。
【应用】主治寒闭神昏;胸腹冷痛满闷。
【用法用量】入丸散,每次0.3〜1g。外用治冻疮适量。
二十二、补虚药
含义:补充亏损,增强机能活动,治虚证为主。
性能功用:甘味,能扶助正气,补益精微,具有补虚功效,主治正气虚弱、精微物质亏 耗。
分类主治:分补气、补阳、补血、补阴药。
配伍应用:使用补虚药,应考虑到气血阴阳之间,在生理上的相互联系依存,以及病理 上的相互影响。
使用注意:
1        邪实而正不虚者不补, 应避免当补而补之不当。
2        用于扶正祛邪,使祛邪而不伤正,补虚而不留邪。 应注意补而兼行,使补而不滞。
3        补虚药汤剂,久煎,使药味尽出。
1、人参
【药性】甘、微苦,微温。归肺、脾、心经。
【功效】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益智。
【应用】主治元气虚脱证;肺脾心肾气虚证;热病气虚津伤口渴及消渴证。
【用法用量】3〜9g;挽救虚脱可用15〜30g。宜文火另煎分次兑服。野山参研末吞服,
每次2g,日服2次。人参入药用时须除去芦头,传统认为人参芦头有催吐作用,去芦免吐。
【使用注意】不宜与藜芦同用。
2、党参
【药性】甘,平。归脾、肺经。
【功效】补脾肺气,补血,生津。
【应用】主治脾肺气虚证;气血两虚证;气津两伤证。
286
【用法用量】9〜30g。生党参擅长益气生律。米党参以补气键脾作用力强。蜜党参增强 了补中益气润燥养阴的作用。
【使用注意】不宜与藜芦同用。
3、        西洋参 【药性】甘,微苦,凉。归心、肾、脾、肺经。
【功效】补气养阴,清热生津。
【应用】主治气阴两伤证;肺气虚及肺阴虚证;热病气虚津伤口渴及消渴证。
【用法用量】3〜6g。另煎兑服。 【使用注意】不宜与藜芦同用。
4、        黄芪
【药性】甘,微温。归脾、肺经。 【功效】补气健脾,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尿消肿,托毒生肌。
【应用】主治脾气虚证;肺气虚证;气虚自汗;气血亏虚,疮疡难溃难腐,或溃久难敛。 【用法用量】9〜30g。蜜炙可增强其补中益气作用。生黄芪擅于固表止汗,利水消肿, 托毒排脓。蜜黄芪益气补中。
【使用注意】不宜与藜芦同用。
5、        白术
【药性】甘、苦,温。归脾、胃经。 【功效】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应用】主治脾气虚证;气虚自汗;脾虚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6〜12g。白术生用,以健脾燥湿,利水消肿为主。土炒白术,借土气助脾, 补脾止泻力胜。麸炒白术能缓和燥性,借麸入中,增强健脾作用。
【使用注意】本品性偏温燥,热病伤津及阴虚燥渴者不宜。
6、        山药
【药性】甘,平。归脾、肺、肾经。
【功效】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 【应用】主治脾气虚证;肺虚证;肾虚证;消渴气阴两虚。
【用法用量】15〜30g。麸炒增强健脾止泻作用。
7、        甘草
【药性】甘,平。归心、肺、脾、胃经。 【功效】补脾益气,祛痰止咳,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应用】主治心气不足,脉结代、心动悸;脾气虚证;咳喘;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热 毒疮疡,咽喉肿痛,药食中毒;调和药性。
【用法用量】1.5〜9g。生用性微寒,可清热解毒;蜜炙药性微温,并可增强补益心脾 之气和润肺止咳作用。生甘草,味甘偏凉,长于清热解毒,祛痰止咳。
【使用注意】不宜与藜芦同用。
8、鹿茸
【药性】甘、咸,温。归肾、肝经。
【功效】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
【应用】主治肾阳虚衰,精血不足证;肾虚骨弱,腰膝无力或小儿五迟;妇女冲任虚寒,
崩漏带下;疮疡久溃不敛,阴疽疮肿内陷不起。
【用法用量】1〜2g,研末吞服,或入丸散。鹿茸炮制后,除去非药用部位,便于调剂
服用。洒制后增强有效成分的溶出,提高疗效。
【使用注意】服用本品宜从小量开始,缓缓增加,不可骤用用大量,以免阳升风动,头
287
晕目赤,或伤阴动血。凡发热者均当忌服。
9、        紫河车
【药性】甘、咸,温。归肺、肾、肝经。
【功效】补肾益精,养血益气。
【应用】阳痿遗精,腰酸,头晕耳鸣;气血不足主证;肺肾虚喘。
【用法用量】1〜3g,研末吞服,或入胶囊、丸散,如用鲜品,半个至一个。
【使用注意】凡阴虚发热者均当慎服。
10、        淫羊藿
【药性】辛、甘,温。归肾、肝经。
【功效】补肾阳,祛风湿。
【应用】主治肾阳虚衰,阳痿尿频,腰膝无力;风寒湿痹、肢体麻木。
【用法用量】3〜15g。生淫羊藿具有祛风湿的作用。羊脂油甘热,能温散寒邪,益肾补 阳;经羊脂制后,可增强温肾助阳的作用。
【使用注意】阴虚火旺者不宜服。
11、        杜仲
【药性】甘,温。归肝、肾经。
【功效】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应用】主治肾虚腰痛及各种腰痛;胎动不安,习惯性堕胎。
【用法用量】10〜15 g。为补肾安胎要药。盐炙后可直走下焦,增强补肝肾的作用,并 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炒用破坏其胶质有利于有效成分煎出,故比生用效果好。
【使用注意】本品为温补之品,阴虚火旺者慎用。
12、续断
【药性】苦、辛,微温。归肝、肾经。
【功效】补肝肾,强筋骨,续折伤,止崩漏。
【应用】主治阳痿不举,遗精遗尿;腰膝酸痛,寒湿痹痛;崩漏下血,胎动不安;跌打 损伤,筋伤骨折。
【用法用量】9〜15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敷。崩漏下血宜炒用。生续断补肝肾, 通血脉,强筋骨。酒续断能增强通血脉强筋骨作用。盐续断经盐制后可引药下行,增强补肝 肾作用。
【使用注意】风湿热痹者忌服。
13、        肉苁蓉
【药性】甘、咸,温。归肾、大肠经。
【功效】补肾助阳,润肠通便。
【应用】主治肾阳虚衰,精血不足,宫冷不孕证;肠燥津枯便秘。
【用法用量】10〜15g。
【使用注意】阴虚火旺及大便泄泻者不宜服。胃肠实热、大便秘结者也不宜用。
14、        菟丝子
【药性】甘,温。归肝、肾、脾经。
【功效】补肾益精,养肝明目,止泻安胎。
【应用】主治肾虚腰痛,阳痿遗精,尿频,宫冷不孕;肝肾不足,目暗不明;脾肾阳虚,
便溏泄泻;肾虚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10〜20g。生品养肝明目。菟丝子性温,盐制后平补肝肾,增强补肾固涩
作用。酒菟丝饼可增强温补脾肾的作用,能提高煎出效果。炒菟丝子可提高煎出效果。
【使用注意】本品为平补之药,但偏补阳,故阴虚火旺,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者不宜服。
288
15、        当归
【药性】甘、辛,温。归肝、心、脾经。
【功效】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
【应用】主治血虚诸证;血虚血瘀,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性腹痛,跌打损伤,痈 疽疮疡,风寒痹痛;血虚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5〜15g。止血用当归头,补血用当归身,破血用当归尾,补血活血用全当 归。生品质润,长于补血,调经,润肠通便。酒炙后,增强活血补血调经的作用。土炒后, 既能补血,又不致滑肠。炒炭后,以止血和血为主。
【使用注意】湿盛中满、大便泄泻者忌服。
16、        熟地黄
【药性】甘,微温。归肝、肾经。
【功效】补血养阴,填精益髓。
【应用】主治血虚诸证,肝肾阴虚诸证。
【用法用量】10〜30g。
【使用注意】本品性质粘腻,较生地黄更甚,有碍消化,凡气滞痰多、脘腹胀痛、食少 便溏者忌服。重用久服宜与陈皮、炒仁等同用,防止粘腻碍胃。
17、        白芍
【药性】苦、酸,微寒。归肝、脾经。
【功效】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
【应用】主治肝血亏虚,月经不调,肝脾不和,胸胁脘腹疼痛,四肢挛急疼痛,肝阳上 亢,头痛眩晕。
【用法用量】5〜15g。大剂量15〜30g。赤芍是选取芍药的细小根部干燥而得。白芍为 选取芍药的粗大根部,经煮烫、刮皮、干燥而得。
【使用注意】不宜与藜芦同用。
18、        阿胶
【药性】甘,平。归肺、肝、肾经。
【功效】补血,滋阴,润肺,止血。
【应用】主治血虚诸证;出血证;肺阴虚燥咳;热病伤阴,心烦失眠,阴虚风动,手足 瘛瘲。
【用法用量】5〜15g。入汤剂烊化。
【使用注意】黏腻,脾胃虚弱者慎用。
19、        何首乌
【药性】苦、甘、涩,微温。归肝、肾经。 【功效】生用解毒截虐,润肠通便;制用补益精血。 【应用】主治精血亏虚,头晕眼花,须发早白;久疟,痈疽,瘰疬,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10〜30g。
【使用注意】大便溏泻及湿痰较重者慎用。
20、        龙眼肉
【药性】甘,温。归心、脾经。
【功效】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应用】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惊悸怔忡,失眠健忘。
【用法用量】10〜25g。大剂量30〜60g。
【使用注意】湿盛中满或有停饮、痰、火者忌服。
21、北沙参
289
【药性】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
【功效】养阴清肺,益胃生津。
【应用】主治肺阴虚证;胃阴虚证。
【用法用量】4.5〜9g。
【使用注意】反藜芦。 附:南沙参:甘、微寒。归肺、胃经。
养阴清肺,清胃生津。 主治肺阴虚证;胃阴虚证。
22、百合
【药性】甘,微寒。归肺、心、胃经。
【功效】养阴润肺,清心安神。
【应用】阴虚燥咳证;阴虚有热之失眠心悸或百合病心肺阴虚内热。
【用法用量】6〜12g。蜜炙润肺作用好。
23、        麦门冬
【药性】苦,寒。归肺、肾经。
【功效】养阴生津,润肺清心。
【应用】主治肺阴虚证;胃阴虚证;心阴虚证。
【用法用量】6〜12go
24、        玉竹
【药性】甘,微寒。归肺、胃经。
【功效】养阴润燥,生津止渴。
【应用】肺阴虚证;胃阴虚有热证。
【用法用量】6〜12go
25、        黄精
【药性】甘,平。归脾、肺、肾经。
【功效】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
【应用】阴虚燥咳,肺肾阴虚证;脾胃虚弱;肾精亏虚,内热消渴。
【用法用量】9〜15g。
26、        龟甲
【药性】甘,微寒。归肝、肾、心经。
【功效】滋阴潜阳,益肾强骨,养血补心。
【应用】主治阴虚阳亢,阴虚内热,虚风内动;肾虚骨痿,囟门不合;阴血亏虚,惊悸, 失眠,健忘。
【用法用量】9〜24g。宜先煎。本品经砂炒醋淬后,有效成分更容易煎出;并除去腥气, 便于制剂。
27、鳖甲
【药性】咸、甘,寒。归肝、肾经。
【功效】滋阴潜阳,退热除蒸,软坚散结。
【应用】主治肝肾阴虚证,癥瘕积聚。
【用法用量】9〜24g。宜先煎。本品经砂炒醋淬后,有效成分更容易煎出;其可去其腥
气,易于粉碎,方便制剂。
二十三、收涩药
含义:收敛固涩为主,用于滑脱病证的药物 。
性能功用:味酸涩,性温或平,入肺、脾、肾、大肠经。能敛耗散,固滑脱。主要功效
290
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固精缩尿、收敛止血、止带等。 分类:固表止汗、敛肺涩肠、固精缩尿止带。
配伍应用:滑脱病证的根本原因是正气虚弱,故应用收涩药治疗乃属于治病之标,因此 临床应用时,须与相应的补益药配伍同用,以标本兼顾。
使用注意:性涩易敛邪,表邪未解,内有湿滞,及郁热未清者,均不宜用。
1、麻黄根
【药性】甘、微涩,平。归肺经。
【功效】固表止汗。
【应用】主治自汗盗汗。
【用法用量】3〜9g;与牡蛎共研末后,外用治疗虚汗证。
【使用注意】凡表邪未解,均不宜用。
2、浮小麦
【药性】甘,凉。归心经。
【功效】固表止汗,益气,除热。
【应用】主治自汗盗汗;骨蒸劳热。
【用法用量】15〜30g;可研末服。
【使用注意】凡表邪汗出者均不宜用。
3、        五味子
【药性】酸、甘,温。归肺、心、肾经。
【功效】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
【应用】主治久咳虚喘;自盗汗;遗精,滑精;久泻不止;津伤口渴,消渴;心悸失眠, 多梦。
【用法用量】3〜6g;研末服,1〜3g。醋制增强酸涩收敛作用,用于遗精滑精,久泻不 止,久咳肺气耗散者。酒制温补,用于心肾虚损,梦遗滑精,心悸失眠。蜜制补益肺肾,用 于久咳虚喘。
【使用注意】凡表邪未解,内有实热,咳嗽初起,麻疹初期,均不宜用。
4、        乌梅
【药性】酸、涩,平。归肝、脾、肺、大肠经。
【功效】敛肺涩肠,生津安蛔。
【应用】主治肺虚久咳;久泻,久痢;蛔厥腹痛,呕吐;虚热消渴。
【用法用量】3〜10g,大剂量可用至30go外用适量,捣烂或炒炭研末外敷。止泻止血 宜炒炭。乌梅肉作用更强。醋乌梅肉收敛,适用肺气耗散久咳不止和蛔厥。
【使用注意】外有表邪、实热积滞不宜服。
5、        五倍子
【药性】酸、涩,寒。归肺、大肠、肾经。 【功效】敛肺降火,止咳止汗,涩肠止泻,固精止遗,收敛止血,收湿敛疮。 【应用】主治咳嗽咯血;自盗汗;遗精,滑精;久泻不止;崩漏便血痔疮;湿疮肿毒。 【用法用量】3〜9g;研末服,1〜2g,或者煎汤外洗。
【使用注意】湿热泻痢者慎用。
6、        诃子
【药性】苦、酸、涩,平。归肺、大肠经。
【功效】涩肠止泻,敛肺止咳,利咽开音。
【应用】主治久泻久痢;久咳失音。
【用法用量】3〜10g;涩肠止泻煨用,敛肺清热、利咽开音宜生用。
291
【使用注意】凡表邪未解,内有湿热积滞者,均不宜用。
7、肉豆蔻
【药性】辛,温。归脾、胃、大肠经。
【功效】涩肠止泻,温中行气。
【应用】主治虚泻,冷痢;胃寒胀痛,食少呕吐。
【用法用量】3〜9g;入丸散每次,1g以内。内服需煨用。 【使用注意】湿热泻痢者不宜用。
8、山茱萸
【药性】酸、涩,微温。归肝、肾经。 【功效】补益肝肾,涩精固脱。
【应用】主治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阳痿;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崩漏,月经过多;大 汗不止,体虚欲脱。
【用法用量】5〜10g,急救固脱20〜30g蒸制,补肝肾作用增强,酒蒸品滋补作用更强。 【使用注意】素有湿热而致小便淋涩者,不宜应用。
9、        桑螵蛸
【药性】甘、咸,平。归肝、肾经。
【功效】补肾助阳,固精缩尿。
【应用】主治腰膝酸软,遗尿尿频;肾虚阳痿。
【用法用量】6〜10g,
【使用注意】阴虚多火、膀胱有热而素有小便频数者,不宜应用。
10、        海螵蛸
【药性】咸、涩,微温。归肝、肾经。 【功效】固精止带,收敛止血,制酸止痛,收湿敛疮。
【应用】主治遗精滑精,带下;崩漏,吐血,便血,月经过多;胃痛吐酸;湿疮湿疹, 溃疡不敛。
【用法用量】6〜12g,外用适量。
11、芡实
【药性】甘、涩,平。归脾、肾经。
【功效】益肾固精,健脾止泻,除湿止带。
【应用】主治遗精滑精;脾虚久泻;带下。
【用法用量】10〜15g。
12、刺猬皮
【药性】苦、涩,平。归胃、大肠、肾经。
【功效】收敛止血,固精缩尿,化瘀止痛。
【应用】主治遗精滑精,遗尿尿频;便血痔疮;胃痛呕吐。
【用法用量】3〜10g
【使用注意】素有湿热而致小便淋涩者,不宜应用。 二十四、涌吐药 含义:促使呕吐,治疗毒物、宿食、痰涎等停滞在胃脘或胸膈以上所致病证为主。 性能功用:酸苦辛,归胃经,涌吐毒物、宿食、痰涎。适用于误食毒物;或宿食停滞不 化;或痰涎壅盛;痰浊上涌等证。涌吐药物的运用,属于“八法”中的吐法,
使用注意:
1        作用强烈,多具毒性,伤胃损正,适用于形证俱实者。
2        采用“小量渐增”的使用方法,注意“中病即止”。
292
3        药后不吐可饮热开水或用翎毛探喉以助涌吐。
4        若呕吐不止,立即停药,并积极采取措施抢救。
5        吐后应适当休息,不宜马上进食。
6        凡年老体弱、妇儿等特殊人群忌用。
6 作用峻猛,反应强烈而痛苦不堪,故现代临床已少用。
1、常山 【药性】苦、辛,寒。有毒。归肺、心、肝经。 【功效】涌吐痰涎,截疟。
2、        瓜蒂
【药性】苦,寒。有毒。归胃经。
【功效】涌吐痰食,祛湿退黄。
3、        胆矾 【药性】酸、涩、辛,寒。有毒。归肝、胆经。
【功效】涌吐痰涎,解毒收湿,祛腐蚀疮。
二十五、外用药 含义:局部外用为主,起治疗作用的药物,称为外用药。 性能功用:以外用为主,兼可内服。
主要具有攻毒疗疮,拔毒化腐,敛疮生肌,杀虫止痒等作用。
使用注意:
1        本类药物内服时,宜作丸散剂应用,使缓慢吸收;
2        多具毒性,内服宜慎,要严格掌握剂量;无论外用或内服,都不可过量或持续使用, 以防发生毒性反应。
3        严格炮制,掌握用法,确保用药安全。
1、        炉甘石
解毒明目退翳,收湿止痒敛疮
2、        硫黄
外用解毒杀虫疗疮;内服补火助阳通便。
3、        雄 黄
攻毒,杀虫,祛痰截疟
4、        蛇床子
杀虫止痒,燥湿祛风,温肾壮阳。
5、        蜂房
攻毒杀虫,祛风止痛。
6、        硼 砂
外用清热解毒,内服清肺化痰。
7、        铅丹 外用拔毒生肌,杀虫止痒。
8、香油
293
香油,又称芝麻油,是从芝麻中提炼出来的,具有特别香味,故称为香油。有补血、润 肠、生津、通乳、养发等功效。适用于身体虚弱、头发早白、贫血萎黄、津液不足、大便燥 结、头晕耳鸣等症状。熬膏药用。
9、面粉
面粉是一种由小麦磨成的粉末。膏剂中外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3

主题

9478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2264
33#
 楼主| 发表于 2020-6-15 19:26:21 | 只看该作者
33楼 铁鞭01说:
二十六、现代药物常用外用
1、凡士林
凡士林是vaseline的译音,一种油脂状的石油产品。凡士林的学名叫石油脂。白色至黄 棕色允许有矿物油气味,而不允许有煤油气味。滴点约37-54度。是由石油的残油经硫酸和 白土精制而得,也可以由固体石腊烃和矿物润滑油调制而成。
外用药添加药物。
2、        甘油
甘油就是丙三醇 。 无色澄明黏稠液体。无臭。有暖甜味。外用药添加药物。
3、        聚乙烯醇
医药级聚乙烯醇,不同于化工级别聚乙烯醇,它是一种极安全的高分子有机物,对 人体无毒,无副作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尤其在医疗中的如其水性凝胶在眼科、 伤口敷料和人工关节方面的有广泛应用,同时在聚乙烯醇薄膜在药用膜,人工肾膜等方 面也有使用。其安全性可以从用于伤口皮肤修复,和眼部滴眼液产品可见一般。其中一 些型号也常被用在化妆品中的面膜、洁面膏、化妆水及乳液中,是一种常用的安全性成 膜剂。
用于生产液体膏药、液体针灸。
4、        乙醇和酒
乙醇,又名酒精。无色、透明,具有特殊香味的液体(易挥发),密度比水小,能跟水 以任意比互溶(一般不能做萃取剂)。是一种重要的溶剂,能溶解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酒 的化学成分是乙醇,一般含有微量的杂醇和酯类物质,食用白酒的浓度在60度(即60%) 以下,白酒经分馏提纯至75%以上为医用酒精,提纯到99.5%以上为无水乙醇。药酒,素有 "百药之长"之称,将强身健体的中药与酒"溶"于一体的药酒,不仅配制方便、药性稳定、安 全有效,而且因为酒精是一种良好的半极性有机溶剂,中药的各种有效成分都易溶于其中, 药借酒力、酒助药势而充分发挥其效力,提高疗效。
用于生产液体药和膏剂。
5、        冰醋酸和醋
乙酸,俗名冰醋酸或醋酸。醋是乙酸的 3%〜5%(质量分数)的水溶液。除乙酸外,一 般含有其他的一些微量物质。外用药中使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658

帖子

322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221
34#
发表于 2020-6-22 16:47:06 | 只看该作者
<
34楼 希望。说:回 楼主铁鞭01说
我来留个脚印。

本楼来自 掌中世界安卓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20-6-22 16:55:49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0

主题

1968

帖子

439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394
36#
发表于 2020-6-22 19:45:34 | 只看该作者
36楼 厚德载物说:
支持楼主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爱盲论坛  

GMT+8, 2024-11-23 20:15 , Processed in 0.06808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