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局通栏广告

爱盲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59|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哥丢了装有价值5.5亿美元比特币的硬盘,他的生活,也彻底被毁了?

[复制链接]

444

主题

3404

帖子

914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914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1 22:11: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醒着,做梦说:
英国那些事儿,12/12,今年年初,英国威尔士纽波特市,一位名叫James Howells的中年男子来到市政厅,提议要把自己财富的25%,大约7000万美元捐给市政府,用于新冠抗疫基金。
作为交换,Howells要求市政府出人出力,帮助他把纽波特市的垃圾场彻底翻查一遍…
图片
市政厅的官员接待了Howells,不假思索地拒绝了这项提议,将Howells又一次打发走…
送上门来的巨款为何不要?
因为,Howells是世界上极少数将价值5亿美元的财富不小心扔进垃圾堆的人,又是极少数为了寻回这5亿美元,跟市政府和垃圾场较劲长达八年,闹得满世界皆知的人…
图片
Howells自嘲是世界上“最粗心的人”,但在其他人眼中,他更像是一个被巨额虚拟财富扭曲了下半生的可怜虫:
Howells在多年前不小心丢掉了一个装有7500枚比特币(如今价值5亿美元)的硬盘,为了找回这块藏着巨额财富的硬盘,他迄今还在进行疯狂的尝试,哪怕妻离子散,哪怕遭人嫌弃。
Howells的人生,就这样被世界上最昂贵的一块硬盘彻底困住了…
图片
一切,要从2008年比特币发明的时候说起。
作为最早一批接触比特币的电脑达人,Howells早早就泡了比特币论坛,也早早就学会了“挖矿”。
2009年的一个星期里,Howells心血来潮,用了一周时间挖到了近8000枚比特币,然后把它们的数字钱包密钥存到了一个小小的硬盘里。
在比特币刚开发出来的时候,存在的数量多,“挖”起来也远比现在容易。
当然,那时候比特币的价格也不高,Howells挖的这一堆比特币总共才值130美元,Howells就当图一乐呵,挖完后很快就淡忘了这件事。
几年之后,比特币的价格逐渐攀升,反应迟钝的Howells依然没有想起来。
图片
2013年8月的一天晚上,28岁的Howells的女朋友问他有什么垃圾要扔的,Howells说有一些旧硬盘要处理掉。
他拉开抽屉,发现了两块小的硬盘,其中一块是空的,他决定留下。
而另一块硬盘,他记得里面存了音乐,几个小游戏,还有一些照片,他当时想着这旧硬盘没啥用了,于是果断拿起来,丢进了女朋友手提的黑色垃圾袋里。
此时的他早已忘了,这块硬盘里还存着将近8000枚比特币的数字钱包密钥…
第二天醒来,女友早已将垃圾袋扔进了街边的大垃圾桶里,而里面的垃圾也被垃圾车装走,运到了当地的大型垃圾填埋场…
晚上九点的时候,Howells终于想起来硬盘里还存着近8000枚比特币,他火急火燎地问女友:
“那个垃圾袋你扔了?”
女友一脸懵逼地回答:
“扔了啊,怎么了?”
Howells一下子瘫坐在沙发上,自言自语到:
“我的天,我可能扔掉了一大笔钱…”
那时候的Howells没有想到,几年后,他扔掉的那个硬盘将会价值上亿…
图片
一开始,Howells对这堆比特币还没有这么上心,他尝试着遗忘不小心丢掉比特币这件事,试着安慰自己到:
“丢了就丢了吧,是个人都有粗心大意的时候”。
因此,Howells也没有第一时间去垃圾场寻找硬盘。
然而,几个月过后,一条新闻深深地刺激了他:
挪威一名29岁的比特币持有者,卖掉了手里的1000枚比特币在奥斯陆买了一所价值40万美元的公寓…
图片
Howells终于意识到,当年图个乐呵挖的比特币,如今居然可以在市面上流通,还有了不菲的价格。
想到那不小心丢掉的8000枚比特币,市价已超过140万美元,他顿时开始抓狂,思来想去,他发现自己放不下那么大一笔财富,于是决定:
想尽一切办法,把那块价值连城的硬盘找回来!
于是Howells这次硬着头皮跑去垃圾填埋场,郑重告诉经理自己丢了一块价值上百万美元的硬盘,希望经理能帮他翻找出来,经理两手一摊,指了指垃圾场,反问他:
“你觉得可能吗?”
Howells定睛一看,这个垃圾场足足有15个足球场那么大,找一块小小的硬盘,无异于大海捞针,他长叹一口气,暂时放弃了这个念头。
图片
回到家的Howells依然不死心,他研究了一下发现垃圾填埋场的垃圾堆放也是有分类的,于是决定用谷歌地图在上面慢慢寻找线索。
另一方面,Howells还联系了一个跟美国宇航局NASA有业务往来的数据恢复公司,希望在找到硬盘之后,对方能帮助自己修复一下硬盘,还原其中的密钥。
可是说一千道一万,终究是要先找到那个硬盘才行,他自己用谷歌地图瞎碰运气的时候,比特币的价格又涨了…
那个藏着硬盘的垃圾填埋场,这几年的垃圾越堆越高,比特币的价格也越涨越高,Howells的心却越来越沉重,他甚至没有心思认真上班了…
图片
从2013年开始,Howells每年都向纽波特市市政厅提出申请,要求政府帮他清理垃圾场,找回他那个装了8000枚比特币的硬盘,市政厅给出的答复都是:
“即便找到硬盘,也不一定能恢复,这想法不切实际…”
Howells失手搞丢天价硬盘的事也随之不胫而走,经各路媒体报道,Howells的名字很快火到了国外,他成了全世界最有名的纽波特人,也成了世界闻名的“最粗心大意的人”。
转眼到了2018年,Howells找硬盘的事依然没有什么起色。
而此时的他,随着8000枚比特币的价格突破上亿美元,Howells的心态开始彻底失控了…
图片
长期向市政厅情愿得不到积极答复,Howells一状告到了威尔士议会,再次得不到积极回复之后,Howells又跑到伦敦向英国议会告状,甚至一度动了向最高法院状告纽波特市政府的心思…
一番折腾未果后,Howells又回到了原点,还是决定想办法解决那个终极问题:
去垃圾场填埋场把硬盘找回来…
理论上,只要有足够的资金和人力,认真清理垃圾场的每一个角落,找到硬盘是可能的,垃圾场的经理甚至替他算过一笔账,认为大约需要几百万美金。
但是Howells拿不出几百万现金,于是他想了很多办法,比如效仿海底寻宝团队,找到投资人赞助,之后提成给对方。也想过通过众筹筹集垃圾的资金。
今年早些时候,他又想到了跟市政厅协商,请他们帮忙找回硬盘,拿回比特币后,将25%的提成分给市政厅,但依旧被对方拒绝…
图片
如果说几年前,Howells还只是一个不小心丢掉巨额财富的“全球头号冒失鬼”的话,那么时至今日,被价值上亿美元虚拟财富迷惑了心智的Howells已经彻底变质了。
作为世界上最有名的纽波特人,Howells却在这个城市成了万人嫌,不仅政府官员不待见他,一些普通市民和他身边的人也很反感他这些年来的举动。
让人唏嘘的是,自从女友2013年丢掉了那个硬盘后,两人的关系就每况愈下,他俩虽然在一起有了孩子,却最终因为硬盘事件有了裂痕,从那以后几乎再没有关于感情的亲密谈话,Howells每天都沉溺在痛失硬盘的失落里,两人最终彻底分手…
不仅丢掉了女友,Howells对孩子也没尽到应有的责任,他已经完全沉溺在找硬盘的心魔里,对家庭,对身边的人和事彻底失去了热情…
图片
如今,Howells依然逢人便讲他丢掉的那块价值5亿的比特币硬盘,依然在畅想他宏大的硬盘寻回计划:
经过计算,请一个25人的团队,九个月到一年就能清理完整个垃圾场,找到硬盘…
当然,Howells还没有彻底丧失理智,偶尔清醒的时候,他又会反思一下过去:
“如果没有丢失比特币硬盘这个破事,我或许会有完全不同的人生,或许还和前女友在一起吧……”
然而,在全身心投入寻找硬盘整整八年后,Howells已经停不下来了,似乎要为这事儿一条道走到黑了。
11月8日,他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说:
“现在,我那批比特币已经涨到了5.5亿美元,我依然觉得自己有希望找到他们,只要我继续努力尝试…”
财富是一把双刃剑,有时候能给人一往无前的动力,有时候却会让人走火入魔,彻底迷失…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4

主题

3404

帖子

914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9140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1 22:12:53 | 只看该作者
沙发 醒着,做梦说:
英国那些事儿,12/18,韩国华城市的一间超市,每天都会出现一个神秘人物,他被附近人称为“秘密特工”…
图片
“秘密特工”是个20多岁的男子,他每天会在固定的时间来到超市,沿着各类货架挨个看上一圈,然后挑一个仔细整理起货架上的商品。
他整理得非常仔细,直到每一排都摆得异常整齐才罢休。
图片
整理完货架后,他还会把有灰尘的犄角旮旯擦得干干净净。
图片
整理完所有货架,打扫完所有脏的角落,他才会悄悄离开。走之前不带走任何一件商品,也不领取任何报酬。
他就这样每日风雨无阻地来干活儿,持续了整整九年…
图片
因为这样的举动太过怪异和神秘,不清楚由来的人于是称他为“秘密特工”。
当地一家电视台意外听说了这号神秘人物,决定前去调查。
图片
原来,“秘密特工”名叫Gwan Yong,1992出生,从2012年起就每天准时来这家超市“上班”了。
图片
当人们问起他为什么要整理货架时,Gwan Yong先是缄默不语,之后匆匆起身离开了超市。
图片
据一位在超市工作了很多年的老员工介绍,在他看来,Gwan Yong的智力似乎有点问题,但具体什么情况,他也不大清楚。
但是Gwan Yong的货架整理得非常好,商品摆放从不出错,一个人干了好几个人的活。不仅如此,他每天干活儿时还满脸洋溢着幸福和快乐。
图片
节目组跟拍了Gwan Yong好几天,都因为Gwan Yong不肯讲话,始终没能找到答案。
终于有一天下午,Gwan Yong在忙完之后,一位上了年纪的女人来找他。
节目组上前一打听才知道,这人正是Gwan Yong的母亲。
图片
通过Gwan Yong的母亲,节目组解开了Gwan Yong背后的秘密。
原来,Gwan Yong三岁的时候,就被医生诊断出患有发展障碍(developmental disability),有这种缺陷的人,常常伴随着精神,智力,以及身体器官功能的不健全和缺陷。
图片
当时Gwan Yong家非常困难,申请不到医保,母亲每天都在为Gwan Yong的治疗费用发愁。
而当时的医疗手段,也不能让Gwan Yong有显著的改善。
就在母亲无比愁苦的时候,Gwan Yong的亲姐姐主动站出来,承担起帮助和照顾弟弟的责任。
在姐姐看来,无论Gwan Yong这辈子能恢复到什么程度,她都会尽全力帮助弟弟,尽可能教会弟弟独立生活。
图片
打小开始,姐姐就以身作则,手把手教弟弟学会吃饭穿衣洗澡等基本生活技能。
Gwan Yong学得很慢,却记得很牢,姐姐教过的东西,他一辈子也没有忘记。
有一次,姐姐讲了一句话,Gwan Yong便就此铭记了一生,姐姐说:
在人前永远要保持干净和整洁!
图片
这句话成了Gwan Yong一生的行动准则,从此,他永远留意自己的衣服,从不弄脏。家里脏乱差的地方,他永远在第一时间去整理和打扫。
Gwan Yong就这样在姐姐的悉心教导和陪伴下长大,尽管他智力发育一直很迟缓,但在人前却一直保持整洁,永远是一副干净体面的形象。
图片
他逐渐学会了很多生活技能,在这个过程中,Gwan Yong也发现了自己最擅长的事:
清扫和整理…
图片
只要在家,他就会把所有东西都叠放得整整齐齐,看得见看不见的地方都打扫得干干净净。
图片
每次做好之后,都能收到姐姐的表扬,这样的时刻,让Gwan Yong无比幸福。
图片
九年前的一天,姐姐带着Gwan Yong去超市购物,到了超市,Gwan Yong不仅把买来的东西摆得整整齐齐,还义务把货架上的东西都整理了一遍,做完之后,他整个人神清气爽。
图片
从那以后,Gwan Yong就迷上了超市,一有空就嚷嚷着要去超市“玩”。
姐姐拗不过他,带着Gwan Yong请教了儿童发展中心的医生,医生肯定到:
每天固定时间去做固定的地方从事固定的活动,能让一个人有融入社会的体验,能让Gwan Yong感受到快乐并保持情绪稳定。
就这样,姐姐和母亲决定让Gwan Yong每天去超市“义务劳动”,虽然没有任何报酬,却能让Gwan Yong感受到幸福和快乐。
图片
于是乎,Gwan Yong就这样在超市扎下了根,一干就是九年。
他九年如一日地在超市专心整理货架,打扫卫生,把整个超市收拾得无比整洁干净。
图片
这不仅是他最擅长的活动,还让他有机会和工作人员沟通,获得融入社会,实现自身价值的感受。
图片
同时,他还有机会每天践行姐姐教导的那句话:
在人前永远保持干净整洁。
对Gwan Yong来说,这个超市,就是属于他的完美世界…
图片
当然,Gwan Yong每天除了“工作”,也有自己的业余爱好,他喜欢在“下班”之后去超市得水族箱喂鱼,这活儿原本有固定的员工做,之后也彻底交给了Gwan Yong。
图片
九年下来,Gwan Yong成了华城这间超市的风云人物,他是外来人眼里的“神秘特工”,老员工眼里的暖心大男孩。
他永远爱整洁爱干净,永远不计回报,快乐地为他人服务,换取每日份的愉悦心情和家人的赞赏。
图片
或许Gwan Yong这一生只能理解记住姐姐那一句话,也只擅长打扫和整理。
可是,这些他学会的最简单的东西,足以让他每天深刻感受到来自陌生人,姐姐和母亲的爱,对他来说,幸福已然简单又足够了…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4

主题

3404

帖子

914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9140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1 22:13:28 | 只看该作者
板凳 醒着,做梦说:
近日,日本大阪曝光一位40岁男子的变态行为。
在猫眼没有损坏的情况下,他从门外偷拍陌生妹子换衣服,目前已有多人被害。
图片
事情是这样的。
据嫌疑男子交代,他对住在同一栋公寓楼的妹子“一见钟情”。
于是,他就先是通过悄悄尾随妹子,掌握了对方具体住在哪个房间。
等到妹子进屋后,嫌疑男子就开始准备“隔门偷拍”了。
只见他一边观察是否有人路过,一边拿出“猫眼反窥镜”靠在门上。
图片
妹子回家后,一般谁会想到在自己家也会被偷拍呢,可能就习惯性地脱下内衣,尽可能放松自己。
而在门外,猥琐男子就接着掏出手机,将镜头怼在“猫眼反窥镜”上,就能神不知鬼不觉偷拍到屋里的情景了。
图片
而这类犯罪高发于天气炎热的夏季,大家的居家穿着都比较清凉。
该男子曾拿着“猫眼反窥镜”,在大阪市内的公寓楼里偷拍女性换衣服多达9次,有3名女性受害。
也就是说,同一受害女性曾被偷拍多次,但一时都没察觉,可见这作案手法还是挺隐蔽的。
至于所谓的“一见钟情”,不过是他所找的借口罢了。
今年8月底,男子被大阪府警方逮捕后,对自己的偷拍行为供认不讳。
调查人员表示:
“这种卑劣的行为,他可以说是惯犯了。”
“3位受害女性在自己家本可以放松生活,却遭到这样的侵犯,我们不能坐视不管。”
图片
话说回来,猫眼这个设备大家已经很熟悉了。
在一般印象中,人在屋里,通过猫眼能看清屋外;
而屋外通过猫眼,肉眼顶多能分辨屋里是否有光亮。
而猥琐男子用来实现偷拍的“猫眼反窥镜”,其实是一种单筒望远镜,并非有多复杂的产品,在日本花个几千日元(约合人民币几百块钱)就能入手。
这种东西小巧便携,可以随便揣入口袋里,不易被人发现,
到了不法分子手里,就变成隔门偷窥、偷拍的隐蔽工具。
图片
那么,“猫眼反窥镜”为什么能帮助人们从屋外通过猫眼看到屋里的情况呢?
据有关专家介绍,
“猫眼”同望远镜、显微镜一样,都是由物镜和目镜组成。
通过猫眼从室内观察室外的物体时,物镜是凹透镜,目镜是凸透镜。
图片
而“猫眼反窥镜”,正是利用了猫眼成像的相反原理,改变内置镜片的序列进行“反视”。
图片
有些小偷会借此从门外猫眼处,反方向直接观察室内人员的状况。
还可能有变态,像日本这起案件一样进行偷窥、偷拍,都是不容忽视的。
所以专家建议,大家在室内应该用东西遮挡住猫眼。
每次用过猫眼观察门外情况后,也要记得随手把猫眼盖上。
图片
对于这次“猫眼反窥镜”偷拍事件,
日本很多网友表示,之前没想过还有这种操作:
“我知道肉眼就可以从门外猫眼观察屋里有没开灯,所以会在屋里遮住猫眼。
没想到居然还能从猫眼往屋里偷拍,我是第一次知道。
感觉好恶心,好恐怖。”
图片
“我从自己独居一开始,就在屋里用猫咪照片遮住猫眼了。
想看猫眼的时候,把照片掀起来就好了。
当时是莫名感觉害怕,所以才这么做,看来是正确的。
想为自己的危机管理能力点赞!”
图片
“每次看到这种新闻都会想,
要是这种人能把积极性,用在用意义的事情上,该有多好啊……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4

主题

3404

帖子

914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9140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1 22:14:25 | 只看该作者
地板 醒着,做梦说:
英国那些事儿,12/20,现年44岁的Nidhi Razdan是印度数一数二的女主持人和记者,
21年来,她一直供职于新德里电视台(NDTV),做出了无数深度报道,是非常优秀的媒体人。
去年6月,她在推特上向百万粉丝宣布了一条重磅消息:
“我要转变方向了,今年晚些时候,我将在哈佛大学文理学院任职副教授,指导新闻学。”
图片
一时间,恭喜和祝福的声音从四面八方涌来,
Nidhi本人也兴奋不已,虽然这意味着她要放弃如日中天的新闻事业,
但去哈佛教书是她一直以来的梦想,而且,也是暂时脱离印度糟糕媒体环境的最佳良策。
没有多做犹豫,Nidhi就把自己的护照信息、银行账户、医疗保险等个人资料全部发给了新雇主,
她身边的每一个人,都知道她即将前往美国生活,
只是虽然由于疫情,她赴美的日子一拖再拖.....
Nidhi
图片
然而,一盆冷水突然泼下,
今年1月的某天深夜,Nidhi的手机上收到了一封新邮件,
哈佛文理学院的副院长发来信息称:
“我们查不到任何关于您的记录,也没有相关的任职信息。
祝福您的未来一切顺利。”
Nidhi如同五雷轰顶,直到这时,她才意识到,
自己被骗了,这份所谓的哈佛教授工作根本就不存在,
她掉进的,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骗局....
而且,她并不是唯一的受害者。
图片
-
Rohini Singh是媒体The Wire的自由撰稿人,

她向来直言不讳,曾经深挖过印度现任内政部长之子的巨额商业财富。
2019年8月中旬,Rohini在推特上收到了一条来自于Tauseef Ahmad的信息,
这位Tauseef自称是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的在读硕士生,和Rohini是老乡,都来自勒克瑙,
他们先是寒暄了几句,然后Tauseef邀请她参加一个高层次媒体研讨会,并保证哈佛会承担所有费用。
勒克瑙
图片
Rohini当然很感兴趣,但没过多久,她就识破这是一个蹩脚的骗局,
Tauseef为她引荐来一位名叫Alex Hirschman的同事,但这两人都无法提供哈佛的官方电子邮箱,只能用私人账户与她交流,而且,他们的电话号码也都不属于美国,而是来自于阿联酋。
后来,他们又要求Rohini提供护照信息和照片,
她更加确信这些人目的不纯,就没有再去进一步交流。
而Rohini,也是目前这一系列骗局所知的第一位受害者。
Rohini收到信息后没几天,2019年8月22日,
曾公开反对过莫迪政府的政治评论员Zainab Sikander也被盯上了,
Tauseef发来了一模一样的私信,邀请她也去参加哈佛的高层次媒体研讨会,
Zainab感到有些受宠若惊,但这样的机会绝对不能错过,
她立刻在通讯软件上加了Tauseef好友,虽然对方提供的仍是阿联酋号码,但Zainab没有生疑,只觉得他是一个和迪拜有些关系的国际学生,听声音非常年轻,讲起英语时带着一丝南亚口音。
Tauseef再一次把同事Alex引荐过来,两个人非常殷勤,毫不吝惜赞美之言,
Zainab也上了钩,把个人信息通通发给了他们,
没过多久,她就收到了酒店和航班的预定确认书,
两人还附言问:“酒店和房间对你来说都很不错吧?”
或许正是这句不太正式的询问让Zainab警铃大作,
她开始要求哈佛负责人发来正式的邀请函,但始终没能得到回应,
于是,Zainab也中断了和两个骗子的联系。
之后,印度另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知名刊物女记者又成了骗子的目标,
还是同样的套路,但因为对方不是美国号码,女记者很快就生了疑心,拉黑处理。
虽然屡战屡败,但骗子们没有放弃,甚至在技术和骗术上更为精进了一些,
19年11月,当他们又盯上印度人民党发言人Nighat Abbass时,
这些骗子不知用何手段,获取了哈佛的官方邮箱账号,
每次发邮件,他们都会使用哈佛的官方版面,看上去,可信度提高了很多。
Nighat
图片
不过,Nighat还是留了个心眼,
当两人又向她索取护照等其他个人信息时,她联系了哈佛国际事务的负责人,核实真伪,
对方很快就回复说,邀请函是假的,邮箱也是被盗用的....
哈佛学生名录里,从来就没有过Tauseef Ahmad和Alex Hirschman这两个人。
Nighat随后将骗子们的阿联酋手机号、电邮地址、伪造文件和酒店预定记录全部分享给了哈佛,
并录制视频警告大家小心这个叫Tauseef的人,还有他的骗局。
-
但NDTV的当家主播Nidhi,显然没看到这条视频,
以至于19年11月14日,当她第一次收到哈佛大学媒体研讨会的邀请信息时,她没有察觉出任何异常,反而兴奋不已,
当Tauseef告诉她哈佛能给她提供教学职位时,Nidhi更是满心希望,觉得这是“新生活的开始”。
2019年,印度政坛发生了许多大新闻,
Nidhi一一进行了报道,同许多独立记者一样,她遭到了来自印度右翼的无情挞伐,
一时间,身体和精神都疲惫不堪。
她不停对自己说,如果现在不去尝试新的东西,就会被永远困在这里。
图片
骗子们仿佛读懂了她的心思,
这份哈佛的职位,来得不能更“是时候”。
而且经过此前的数次演练,这一团伙的诈骗手段,早就变得炉火纯青,
他们先买来HarvardCareer.com(哈佛职位)的域名,又架构了微软电邮服务器,这样便能以哈佛的名义发邮件,为了不被识出破绽,他们还选择了隐私保护,隐藏邮箱网域。
之后,骗子们假模假式地要求Nidhi提供推荐信,
于是,她的每一个推荐人都收到了来自于HarvardCareer的邮件,只要点击链接,就能上传推荐信。
“邮件里还有一个可爱的哈佛盾牌,我没有丝毫的怀疑。”NDTV的创始人,也是Nidhl曾经的老板Prannoy Roy说到。
图片
然后,Nidhl被要求与一个自称是Bharat Anand的人进行面试,
这是哈佛一位副教务长的名字,但她从来没有见过他,面试是通过电话进行的。
“我真的不该由着他们来,我应该坚持要求视频通话。”Nidhl对此非常后悔。
2020年2月,新冠病毒全球爆发之前,Nidhl收到了来自于哈佛的聘书,
这份文件非常正式,可信度极强,
上面写到,她的年薪是15.1万美元(约合96万元),远远超过她在NDTV的收入,
这份冗长的合同中,还涵盖着从仲裁条款到牙科保险的所有细节,
甚至波士顿地区博物馆的折扣信息也一并发了过来。
Nidhl被告知,她的课程将于9月开始,
她无法抑制住自己的兴奋之情,6月时便在推特上向全世界宣布了这一喜讯。
图片
尽管哈佛有着许多来自印度或密切关注印度的教授和学生,但似乎没有一个人意识到,
印度这位国民主持马上要去任职的职位,根本就不存在.....
然而之后,Nidhl一次又一次收到消息说,由于疫情,她的赴美日期会被推迟,
而且,本来预定和文理学院院长进行的视频通话总是在最后一刻被取消,从没有成功过,
会议取消的理由也越来越离谱,有一次她甚至被告知,院长必须紧急去处理一位教师的自杀事件....
几次下来,Nidhl开始对这样的推脱感到厌烦,几个月都没收到酬劳也让她有些生气,
12月时,Nidhl终于强硬起来,主动联系了哈佛大学人力资源部门的负责人,可是对方没有回应,
之后她又给学院院长办公室发邮件,询问屡次爽约视频通话的原因。
对方回信说,院长的日程表上从来没有出现过Nidhl的名字,
她虽然感到不对劲,但没觉得自己中了圈套,只以为是疫情缘故导致办公效率变慢,或是官僚主义从中作祟。
直到1月的那个深夜,收到那封让她五雷轰顶的邮件,
Nidhl才终于醒悟过来。
那一晚上,她怎么都睡不着觉,原来这些一环扣一环的细节,都只是行骗的手法....
图片
可整起诈骗案幕后的操纵者究竟是谁呢?
他们又有着怎样的目的?
从这5名受害者的经历来看,骗子们的目的显然不是谋财图利,他们也没有威胁受害人的人身安全,
这甚至更像是一个恶作剧,以哈佛的名义和她们开一个大大的玩笑。
有研究员分析称,为了策划这场骗局,骗子们一定付出了巨大的心血,但他们的目的却十分飘渺,无法看出究竟想要得到什么。
于是,另一种推测应运而生,有人猜,这些积极发声的女性或许是被某个团伙盯上了,这些人在意识形态上与她们有着巨大的分歧,所以才会想出这种方式来羞辱她们,
有些受害者推测,背后的主谋,说不定就是印度政府.....
图片
话说回来,丢了NDTV的工作,又在精神上经历了巨大波折的Nidhl,日前已经悄然开始新的生活,
现在,她在印度一所大学教书,还为中东媒体《海湾新闻》(Gulf News)撰写每周专栏。
不过,一旦开始独处,愤怒、后悔和羞愧的情绪还是会把她深深淹没,
至今,Nidhl仍然不停地问自己同一个问题:
“为什么会有人费尽心机,编造一个这样的骗局?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4

主题

3404

帖子

914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9140
5#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1 22:14:57 | 只看该作者
5楼 醒着,做梦说: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过,
大学每次新学期伊始,各门课程都会分发一份教学大纲,里面概述了本学期的教学内容,
不过,很少会有人去看里面究竟都写了什么....
这种现象勾起了美国一位大学教授的兴趣,
他想要做个实验,看看到底有没有学生在意教学大纲的内容。
教授名叫Kenyon Wilson,是田纳西大学查塔努加分校的艺术系副主任,
图片
他所指导的音乐课程,几年来教学大纲都没出现太大的改动,
但由于现在正值疫情期间,每个人都要遵守防疫措施,
他有必要让班上的71个学生都去了解最新的规则和变化,
比如说,这门课如何计算出勤率?如果班上有学生感染新冠,大家又该怎么做?
但恐怕没有人愿意干巴巴地听这些枯燥的规矩,
为了让一切变得有趣一点,Wilson教授计上心来,
他跑到学校的一个储物柜里,藏下50美元....
图片
然后,他在教学大纲中写道:
“第一个找到的人可以随便拿:147号储物柜,密码:15、25、35....”
也就是说,Wilson教授把50美元奖金所在的位置和打开柜门的密码都写得清清楚楚,
只要稍微用心读一下大纲,就有人能轻松获得一笔零花钱。
开学第一天,他还和学生们强调过,
新冠特殊时期,大家务必要把教学大纲通读一遍,了解最新的准则。
Wilson对自己的实验非常有信心,他确信钱一定会被某个幸运的学生拿走,
教授还在储物柜里留下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
“恭喜你!请留下你的名字和发现日期,这样我就能知道幸运儿是谁!”
图片
就这样,秉持着“钱一定会被学生拿到”的信念,
Wilson教授足足等了一个学期,直到期末考试结束,他才去查看储物柜的情况。
可没想到,密码锁还停留在原来的数字上,完全没有被人转动过的痕迹,
50美元的钞票和那张纸条也原封不动地躺在柜子里.....
Wilson有些无奈,在脸书上发帖表示自己的50美元无人认领,
同时向大家征求意见,询问下一次怎样的恶作剧会更成功?
图片
很多人都Wilson的实验逗笑,他的贴子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被转了上千次,
引来多家媒体相继进行采访。
教授表示:“在疫情期间上课,我想变得更有创造力,更有趣一些。
教学大纲读起来非常枯燥,如果有学生去认真读了,那不妨给他们一些奖励。”
他推测说,整个班上,应该没有一个学生注意到这点,不然一旦有人发现,肯定会在他们之间迅速传开,
他也表示,不会为此对学生们感到失望,因为自己在读书时,也不会耐心去找这些线索。
只不过要是有学生在开学第一周就发现了这个彩蛋,那么自己一定会更加开心。
教授调侃道,教学大纲就像是安装软件时的必读条款一样,
虽然大家都会勾选已读,但其实没有人真的去读。
而现在,拜这条帖子所赐,
这则藏有彩蛋的教学大纲,一定荣升为当下被读过次数最多的大纲......
图片
Tanner Swoyer就是Wilson的学生之一,自然,他没有察觉到50美元的存在,
当他看到老师发的帖子以后,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自己“又蠢又好笑”,
储物柜明明就在校园里面,这笔意外之财每天都触手可得....
之后,他立刻把帖子转发给了所有同学,每个人都觉得自己被老师“耍得团团转”,
但他们也觉得,Wilson教授的做法非常聪明,
通过这种方式,大家终于明白,教学大纲值得一读,
而且用鬼点子唬人,也的确是WIlson教授一向的作风。
图片
很多网友也在评论区中分享了一些藏在文字中的惊喜:
“有一次,我有个教授在期末考试发卷子时说:‘开始答题之前,先通读整张试卷’。
我很听话,先读了遍卷子,然后发现试卷最后一题的题面是——在试卷最上面签上你的名字,再原封不动地交上去,就能得到‘A’。
于是我照做了,当我离开考场时,其他所有人都还在忙着答题。”
图片
“我记得那些在开考前叮嘱我们去一条一条读考试说明的老师们。
那些说明总是很长,中间冷不丁插上一句类似于‘先安静坐10分钟,然后回答考试的最后一题’的话,题目大概是写出你最喜欢的10部电影之类的。
如果你不认真去遵循这些说明,考试往往会变得很难,而且老师会根据整场考试评分,不会因为你遵循指示就给你100分。试卷上除了你的名字和最后一题的答案,不能有任何其他标记。
从初中到大学,我大概有5到6个老师这么做过。”
图片
“我有个教授朋友,会把‘给我邮箱发猴子照片就能加分’写进教学大纲里。”
图片
“我也有类似的故事,为了给我们家最小的孩子准备高中毕业礼物,学年开始时,我买了一个日记本,每个周末,我都会在上面写下人生的教训、故事、建议,以及作为一个父亲想要传递给儿子的一切。
学年结束,我写完了最后一条,然后把日记本交给了他。
本子大概有180页,在第100页上,我写到:‘哇!第100页!我从没想过我还会继续写作!如果你读到这里,就给我打电话,给我发邮件,或者直接告诉我你读了这么多。我会给你100美元来庆祝。’
我把日记本给他的同时,也把一张百元大钞夹在文件夹中,放进文件柜里。
直到现在,那张百元大钞还躺在柜子里,我儿子也从来没因为这笔钱联系过我,他2006年就高中毕业了!”
图片
看来,下次不妨对这些很“难读”的文字多留留心,

说不定里面,就藏着种种惊喜!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4

主题

3404

帖子

914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9140
6#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2 10:53:02 | 只看该作者
6楼 醒着,做梦说:
话说,马斯克不只是科技圈的红人,也是推特的忠实用户。
他除了会发一些特斯拉和航天相关的内容之外,也会分享一些奇怪的东西(就比如前段时间用中文发了首《七步诗》)。
结果昨天他突然又在网上分享起了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
“应该从小就教给所有人”
图片
《50种认知偏差要注意,这样才能做最好的自己》
图片
这次可真的是“世界首富分享给年轻人的50条知识”了(手动狗头)。
一起来看看,这些“从小就该学”的认知误区都说了啥吧……
基本归因错误:我们经常根据个性或者性格来定义别人,但会用情境因素帮自己开脱。
(Sally上课迟到,肯定是她懒;
你自己迟到,就是因为早上太忙乱了。)
图片
自私偏见:失败总是有原因的,但成功全靠自己。
(你觉得得奖是因为自己努力工作,而不是靠别人的帮助和运气。
但如果考试不及格,只是因为睡眠不足而已。)
图片
组内偏爱:我们会更喜欢圈子内,而不是圈子外的人。
(Francis跟你一个教堂,所以你喜欢他多过Sally。)
图片
从众效应: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接收到某些理念、时尚和信仰,这些理念的影响也会随之壮大。
(Sally觉得指尖陀螺对孩子挺好的,Francis也这么觉得。)
图片
群体思维:人们更希望与团体能保持一致与和谐,为了尽量减少冲突,我们偶尔会做出一些不合理的决定。

(Sally想买冰淇淋,Francis想买T恤,所以你最终建议买印有冰淇淋图案的T恤。)
图片
光环效应:如果你认为一个人有积极的特质,这种积极印象就会辐射到那个人其它的特质当中(同样适用于负面特质)。
(Taylor这么可爱,她肯定一点也不刻薄!)
图片
道德运气:一个更好的结果会提高人们对其道德的评价,反之亦然。
(XX文化赢得了XX之争,是因为他们比输掉的人更有德行。)
图片
错误共识:现实中支持我们观点的人,要比我们想象中的少。
(“所有人都这么想!”)
图片
知识的诅咒:一旦我们知道了某件事,就很容易假设其他人也同样知道这件事。
(Alice是一名教师,她很难理解新同学们看事情的角度。)
图片
聚光灯效应:我们会高估人们对我们的行为和外表的关注程度。
(Sally很担心大家会注意到她的冰淇淋T恤有多丑。)
图片
可用性启发式:我们在做出判断时,通常都依赖于脑海中出现的最直观的例子。

(选择商店时,你通常会选择最近看到过广告的那家。)
图片
防御性归因:一件事故中,目击者会隐秘地担心自己也受到同样的指责,如果目击者与受害者的经历更相似,他们就会更少地责怪受害者,转而去攻击加害者。反之亦然。
(Sally等绿灯时一直在车里玩手机,结果被追尾了。
目击事故的Greg也有开车发短信的习惯。所以他下了车,对撞了Sally的人大吼大叫。)
图片
世界公正假设:人们倾向于相信世界是公正的;因此,我们会认为出现不公正的事是有原因的。
(“Sally的钱包被偷了,看,她总因为T恤的事批评Francis,遭报应了吧。”)
图片
朴素现实主义:我们习惯相信自己观察到的是客观事实,而其他人是不理性,不知情的或者有偏见的。
(“我看到了这个世界的真面目,其他人都很蠢”)
图片
朴素犬儒主义:相信自己观察到的是客观事实,而其他人比他们表现出来的还要更加以自我为中心。
(“这人对我好的唯一原因,肯定是想从我这得到点什么。”)
图片
福勒效应(又名巴纳姆效应):我们很容易接受一些含混不清,用途广泛的词来形容自己的性格。
(“这个星座指南真是太准了!”)
图片
邓宁·克鲁格效应:你知道的越少就越自信,知道的越多就越谦虚。
(Francis自信地向大家保证,冰淇淋里绝对没有海带。海带也没有被用于乳制品行业)
图片
锚定效应:我们做决定时非常依赖第一眼信息。
(“这东西写着打五折?那肯定老便宜了。”)
图片
自动化系统偏差:我们很依赖自动化系统,甚至有时候会过于相信,导致真正正确的决策被修改了。
(你的手机会自动把“its”改为“it`s”,所以你会以为这是正确的用法)
图片
谷歌效应(又名数码健忘症):我们经常会忘记在搜索引擎中很容易找到的信息。
(“那个喜剧片里的演员叫啥来着??我都查了8次了”)
图片
阻抗理论:自由受到限制时,我们会产生不快,所以会做出一些被禁止的行为来释放情绪。
(老师和家长越让孩子去做作业,他越是不肯去)
图片
确认偏差:我们倾向于找到并记住能证实我们想法的信息。
(用不完整的证据得出一个阴谋论,却忽略那些反例)
图片
逆火效应:当一个错误的信息被更正时,如果更正的信息与人原本的看法不符,反而会无端加深人们对错误信息的信任。
(推翻你阴谋论的证据,很可能是政府伪造的!)
图片
第三人效应:我们会认为别人比自己更受到大众媒体的影响。
(“你显然是被媒体洗脑了!”)
图片
信念偏差:当我们判断一个观点是否可信时,凭借的不是这个观点是否正确,而是我们愿不愿意相信这个观点。
(“Sally说她也支持你那个阴谋论。但她没说出什么证据来。”)
图片
可用性级联:某些事情越是被公开和重复讨论,为了融入社会,我们就越会相信这件事的真实性。
(一个糖果里藏了剃须刀片的故事广为流传,最终许多美国人不再在万圣节时提供自制糖果)
图片
衰落主义:我们会更倾向于将过去浪漫化,并消极地看待未来,认为全世界都在走下坡路。
(“在我们那个时代,孩子更懂得尊重!”)
图片
现状偏见:更倾向于保持不变,认为即使是有利的变化也是一种损失。
(即使一个APP的服务条款侵犯了Sally的隐私,她也不愿意换另一个程序)
图片
沉没成本谬误(又名承诺升级):即使面临着负面的结果,人们也不愿意放弃前期投入,反而会在这些注定失败的事情上投入更多。
(“来都来了,一不做二不休!”)
图片
赌徒谬误:认为未来的可能性会受到过去事件的影响。
(Alice猜硬币已经输了9次,下次肯定能猜中)
图片
零风险偏差:人们会追求让小风险趋于零,却不会通过某种方式降低大风险的概率。
(“你应该买个保修服务”)
图片
(注:或者是“疫情来了,快多囤点厕纸”)
框架效应:人们经常从相同的信息中得出不同的结论,这取决于信息呈现的方式。
(Alice听说最喜欢的候选人以45%的支持率“大获全胜”;Sally听说候选人的支持率45%“让全国失望”;他们对相同的统计数据有不同的解释。)
图片
刻板印象:人们普遍认为,尽管没有具体的个人信息,但一个群体的成员肯定有某种相同的特征。
(那个留着精致小胡子的人肯定是个嬉皮士,估计还收集了一些黑胶唱片)
图片
外群体同质性偏差:人们会认为圈外人千篇一律,而自己圈子里的人各个不同。
(Alice不打游戏,但她觉得玩游戏的人都一样。)
图片
权威偏见:我们信任权威人物的意见,并经常受其影响。
(“我老师告诉我可以这么做。”)
图片
安慰剂效应:当我们相信某种(原本无效的)治疗会奏效,它通常就会产生一点点生理上的效应。
(Alice服用了一种安慰剂来止痛,结果疼痛真的减轻了)
图片
幸存者偏差:人们更倾向于关注那些幸存下来的事物,而忽略那些失败了的。
(Greg告诉Alice,她的包包生意肯定很好,因为有一家成功的时尚公司运用了同样的策略。【但其实其它10家倒闭的公司也用了同样的策略】)
图片
精神活动过速:我们对时间的感知取决于创伤、药物使用和体力消耗。
(当汽车差点撞到我的时候,时间都慢了下来……)
图片
琐碎法则(又名自行车棚效应):人们通常会对琐碎的问题给予不成比例的重视,同时又避免面对更复杂的问题。
(当地政府没有考虑如何解决流浪人口问题,而是花了大量时间讨论修建自行车道和车棚的问题)
图片
蔡格尼克记忆效应:比起已经完成的任务,人们更容易记住未完成的任务。
(Greg因得自己什么事都没做而感到很沮丧,直到他看了自己的任务清单上已经划掉了很多项)
图片
宜家效应:人们会更看重自己参与了一部分创造过程的东西。
(“你喜欢我花20块钱买的这个盆吗?我自己上的色。”)
图片
本·富兰克林效应:人们喜欢帮助别人。如果我们已经帮了别人一个忙之后,我们会更期待去帮他另一个忙,而不是从他那得到一个回馈。
(Greg给Francis借了一支钢笔,等Francis又向Greg借5块钱时,Greg很爽快就借了。)
图片
旁观者效应:周围人越多,我们帮助受害者的可能性就越小。
(一群学生看到有人打架受伤,没有人报警)
图片
暗示感受性:我们,尤其是儿童,有时候会将提问者的想法误认为是记忆。
(“你从沙发上摔下来是在你妈妈打你之前还是之后?”)
图片
(注:此处为陷阱式提问,很可能妈妈并没有打孩子,但孩子的回答极易被误导。)
虚假记忆:我们会把想象误认为是真实的记忆。
(Greg确定Sally说了一个关于菠萝的笑话,但这个笑话其实是他自己在电视里看到的)
图片
潜隐记忆:我们也会把真实的记忆误认为是想象。
(Greg以为他去了墓地,但他确定自己只是做了个很可怕的梦)
图片
聚类错觉:我们会在原本随机的数据信息中发现模式和规律。
(Alice!你看那朵云彩好像你的猫啊!)
图片
悲观偏见:我们有时候会高估坏结果的概率。
(“水只剩半杯了,啥都不会变好了。”)
图片
乐观偏见:我们有时候会对好结果过于乐观。
(“水还有半杯呢,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图片
偏见盲点:人们不认为自己有偏见,还会觉得别人比我们自己更偏激。
(“我没有偏见!”)
图片
怎么说呢,似乎每个人都能在这些偏见当中找到自己曾经的影子。
就比如……
“谁会看这个啊!”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爱盲论坛  

GMT+8, 2024-11-27 20:38 , Processed in 0.37838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