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局通栏广告

爱盲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48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历史上最有才华的太监

[复制链接]

2110

主题

661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848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7-31 00:34: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天涯过客说:
01


中国历史上的太监,是坏蛋的代名词(又称人妖),很多人坏得令人咬牙切齿,比如赵高、刘瑾、魏忠贤、李莲英。


但也有好的,不过极少,比如郑和,就是典型的身残志坚,做出了一番不平凡的业绩。


因为在生理上有缺陷,太监一般都很自卑,即使身处高位,也是自卑的,总怕人瞧不起他,所以心眼很小,睚眦必报。


上面提到的坏太监,都是这种类型。


而今天要说的这个太监,一时竟然不知道怎么归类。


他是忠是奸,是好是坏,后人莫衷一是。


最初,大明千秋万代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朱元璋怕历史重演,规定宦官不得读书识字,不得干预政事。


但第三任董事长朱棣改变惯例,因为宦官对他上位有功,故视为亲信,设置东厂,由宦官主持。


从那时开始,宦官开始取得出使、专征、分镇等大权。


整个明朝的太监,是可以笑傲中国古代社会的。


首先是数量多,达10万。


其次是盛产大太监,再次证明,宦官是皇室绕不过去的坎儿。


冯保是这个群体里的佼佼者,身处金字塔尖。


由于从小混迹皇宫,接近帝师,小冯培养了不一般的政治眼光,他最大的本事,就是懂得在危险中寻得机会。


在别人尚未意识到危机之时,他放下身段,主动联手张居正改变了太监与文官不能共存的局面。


如果没有他张罗,改革大神张居正的政令很难畅通无阻,也就没有大明王朝最富庶的十年。


02


冯保的具体出生时间,历史没有准确记载,只知道他出生于河北省衡水市赵家圈乡冯家村。


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中国乡村。


他早在嘉靖年就进了皇宫。


在这期间,他跟着谁,干了什么,没人知道。


唯一知道的是,他业务能力不是一般的强。


嘉靖十五年(1536年),他入选内书堂读书,十七年拨至司礼监六科廊写字,三十二年转入内书房,三十九年升管文书房,任司礼监秉笔太监。


有人说,看着升迁挺快,升来升去不还是一个太监。

说这话的人一定是外行(哈哈,这个估计没人是内行)。

凡内官司礼监掌印,权如外廷元辅;掌东厂,权如总宪。秉笔、随堂视众辅。各设私臣掌家、掌班、司房等员。——《明史卷七十四》


司礼监秉笔太监在明代宦官制度中位尊权重,是仅次于司礼监掌印太监的一个职务。


司礼监秉笔太监除了握有批红的权力外,司礼监中排名第二或者第三的秉笔太监一般还兼任提督东厂。


换句话说司礼监秉笔太监在皇宫不光排行第二,有时还能掌握特务和军队。


这样的地位和权势,有人一生未必能达到,而冯保只用了24年,这能力你不服都不行。


这24年,冯保确实顺风顺水。


03


不要总是嫌弃太监,因为里面有些人,有资格嫌弃你。


冯保的文化水平,很可能是大明所有太监里最高的。


他不光精通经史,还是一个著名音乐家,通乐理、擅弹琴,并造了不少琴,"世人咸宝爱之"。


此外他还是个书法家,下面是他的真迹。




一个典型的小资大太监啊,有没有?


冯保酷爱收藏,鉴赏宝物的能力很强,说他是鉴赏家收藏家,一点儿也不为过。


据说有一次,他在皇宫里没事,无意间走入藏宝贝的仓库,在诸多宝贝中,他一眼就看上了某幅画,看四周没人,很自然的顺回家中“保护”起来。


这幅画叫做《清明上河图》,其价值如何,不用多说。


时至今日,我们还能了解那么多宋朝历史,要感谢这个姓冯的太监。


一般人偷东西,总是怕别人知道。但冯保刚好相反,他亲自刻了一枚印章,沾上红色的印泥后,便在画卷的中间部分,用力地按了下去。


印章上写的是,“钦差总督东厂官校办事兼掌御用司礼监太监",这和孙悟空在如来佛祖手上写“齐天大圣到此一游”的标语差不多。


也亏他保护,这幅国宝才在他的收藏馆里,平安地躺了好多年。


他还写书,速度是日更万字的那种。


他只用五年时间,就为后人留下了《启蒙集》、《四书》、《书经》、《通鉴直解》、《帝鉴图说》、《经书音释》等经典著作,销量十分得好。


直至崇祯年间,这些书还在宫中流传,供太监宫女们学习。


04


玩书法、玩字画、玩小说、玩收藏,只是冯保的副业,他最爱的主业,是玩政治。


平心而论,他做过不少好事。


但他做的坏事,也有一大箩筐,社会影响很是恶劣。


为了稳固地位,他出卖过最好的朋友。


为了捞钱,他“贪财好货”,大肆受贿。仅从张居正那里,就接受“名琴七张、夜明珠九颗、珍珠帘五副、金三万两、银二十万两”。


为了面子,他花巨款在工作地北京和老家河北深县(今衡水市),建造了两座“双林寺”。


为了自保,他像个土匪一样杀人越货,卖官鬻爵。


……


他的敌人自然是不少的,但好在他的运气不错,每次危机都能安然度过。


不过他很清楚,再好的运气,也有用完的那天。


作为一个有知识、有野心、有抱负的太监,冯保很清楚,如果不继续向上爬,突破发展平台,人生将陷入重复,最后可能是个悲剧。


他决定再冲刺一把。


05


冯保在太监界所向无敌,但朝廷上仍然有人不买他的账,高拱就是其中一个。


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坐上大明首辅位置的高拱,很不喜欢冯保,高力主御用监管事太监陈洪上位,理由很荒唐也很好笑:陈洪老实。


冯保有些措手不及,他知道陈洪只是一个仓库管理员,论能力、论才学、说名望,陈洪根本没法跟自己比。


可就是这样一个人,偏偏成了他的上司。


他几乎要吐血。


但形势比人强,高拱是当朝首辅,又是皇帝的老师,树大根深,这样的人是招惹不得的。


既惹不起,唯有找一个地方躲起来,然后慢慢的等。

失去的东西,总有一天会拿回来。


似乎是冯保的执着打动了上天,刚刚上任没多久的陈洪,竟下课了。

有句话是对的,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就在冯保磨刀霍霍准备大开宴席,庆祝自己升职的时候,高拱再一次站了出来。


高老师这次又推荐一个叫孟冲的人担任司礼监掌印太监,这个人比陈洪还不如。


仓库管理员就算了,如今又拉来一个厨子,这事伤害不大,侮辱性极强。


眼看着到手的鸭子飞走了,这口恶气可想而知。


据说冯保盯着高拱的画像连骂三天,甚至还扎了木偶小人。


骂归骂,但他还不能怎样,谁让自己胳膊拧不过大腿。


但有一点他是看出来了。


如果一个人不喜欢另一个人,从见了第一眼就不喜欢。


不管你怎么努力,做得最好,才华再高,不喜欢就是不喜欢。


他与高拱就是一对命中注定的冤家。


有高拱在,他永无出头之日。


这真让人受不了。





06


有一天,冯保内心忽然有了一个决定,除掉高拱。


这是一个大胆的想法,但冯保做的决定,很少落空。


与很许多做事畏首畏尾的人不同,冯保是一个做事果敢,敢于冒险的人。


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单靠他一人,根本做不到这一点,所以他必须找到帮手。


这个帮手的素质要求很高,首先个人能力要比高拱强;其次,这个人还得有野心,没野心的男人,基本上不敢对高拱动手。


除了这两点,还有最重要的一条,这个人必须与高拱不和。


应该说这个人不好找,但被他找到了。


在那个年代,没有大数据作为预测基础,也不能一个个去交心谈心(太危险)。


做事只能靠直觉。


能找到这样一个人,只能说冯保政治嗅觉不一般。


通过几天观察,他瞄上了内阁的二把手张居正,这是一个通识时变,才干过人,有野心有抱负的中年汉子。


最关键的一点,他和高拱不是一条心。


没有经过任何复杂的沟通,两人只用眼神进行了确认,就完成了合同的签订过程,从此成为最紧密的联盟。


他们的目标最初只有一个,那就是让高老师下课。


07


通过分析,冯保和张居正发现,高老师的势力实在不一般。


他的威望很高,学生很多、皇帝对他很信任、能力也不弱,除了脾气臭了点,心胸小了点、人老了点,基本上找不到任何缺点。


一个没有缺点的人,你要让他下课,只能等。


这种选择也很无奈。


高老师虽然年近60,但身体各项指标正常,能吃能睡,估计能再干20年。


这很令人绝望。


……


但过了不久,机会来了——历史似乎不太愿意让冯保继续等下去。


由于吃了太多乱七八糟的药,刚继承皇位的隆庆皇帝身体抱恙,其身体就像一座劣质建筑,朝不保夕。


临终之际,这位只当了六年的皇帝,看了一眼龙床前的高老师、张居正和冯保,艰难地说,“我儿子……还小……以后就靠你们了……”


隆庆驾崩后,冯保第一时间与张居正密谈。



姜还是老的辣,面对高老师排山倒海的气场,张居正只用了一句话就瓦解了这一切。


冯保清楚地记得那个下午,阳光洒在张居正脸上的样子,那双眼睛里,射出的是无与伦比的自信。


有这样的朋友,真好!


“高老师的力量是不小,但一切力量来自皇上,”张居正不紧不慢地说,“如果后台生气了,那高老师这样的人,可怕么?


“一点都不,”冯保轻轻地回答,微笑布满脸颊。




08


张居正的话是对的,皇帝虽说年轻,但毕竟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只要他下令解决高拱,那就没问题了。


而这个十岁的孩子恰恰和自己的关系很好,在皇宫里,大家都不喊自己的名字,每次都被称为"大伴"。


万历登基的时候,他一直站在御座旁,满朝文武大为震惊,史书说,“举朝大骇”。


“用什么理由呢?”冯保问。


张居正笑了,说,“一句话而已!”


冯保忽然想起了什么。


那天高老师气愤之余,对着文武百官说了一句,“十岁太子,如何治天下?”


这话一点毛病都没有,十岁的孩子连字都没认识几个,又如何能治理天下呢?


这话没毛病,但碰上了张居正,毛病就出来了。


那天,张居正只用了两笔,这一句话立马就变了。


“十岁太子,如何做天子?”


话还是那个话,意思却大不一样。


此话一出,冯保知道,高老师彻底完了。


隆庆六年(1572)六月十五日,冯保找万历打小报告,并帮他分析了这句话中的各种危险。


本来就是“主少国疑”,当朝首辅怎么能说出如此不讲政治的话?


那天,小皇帝的脸色很难看,皇帝她妈李太后的脸色更难看。


随后,皇帝和皇帝决定解除高拱的一切职务。


而且,次日便生效。


他清楚的记得那天,印象实在太深刻了,不拿出来说一下,实在对不起“六月十六日”那个好日子。


太监王榛那天在会极门外对高老师宣布诏令,“今有大学士高拱专权擅政,把朝廷威福都强夺自专,通不许皇帝主专。不知他要何为?我母子三人惊惧不宁。高拱著回籍闲住,不许停留!"


一向居高自傲的高老师,那天"面色如死灰","汗陡下如雨,伏不能起"。


总是算计别人,总有一天被别人算计,这是人类社会的能量守恒。


09


为了彻底除掉高拱,出一口恶气,冯保后来又借王大臣事件发难,目的是彻底置高拱于死地。


幸赖吏部尚书杨博、御史葛守礼等力救,张居正为了表露自己的高风亮节,"贻书相慰安,乃止。"真是装模作样。


不管如何,一代首辅高拱幸免于难。


搬走这块最大的绊脚石,冯保迎来了人生的春天。


张居正固然有大才,但之所以能被委任内阁首辅,施展政治抱负,是因为有冯保的全力支持。



接下来的十年里,首席太监冯保配合首辅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大幅度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果,大明政权一度出现复苏的局面。


国库积银达六七百万两之多,储备的粮食多达1300多万石,足够支用十年。


比起嘉靖年间国库存粮不够一年用的情况,已经好太多了。——"太仓所储,足支八年"(《张文忠公全集·文忠公行实》)。


一切看起来,是那么的美好。


唯一不好的是张居正的身体,为大明努力的十年,摧毁了他的健康,也间接摧毁了冯保的未来。


万历十年(1582)六月二十日,张居正病死。


冯保很清楚,自己这些年来做了什么。


万历新政里,那些见不得光的事情,他都有份。


那些见不得光的事,张居正在的时候,只是事,并不是罪证。


如今张居正不在了,在那些恨他的人眼里,这些都是罪恶。


他的人生开始变得灰暗。


最终有司控告他十二条大罪,小皇帝亲自拟订了处理意见,“欺君蠹国,罪恶深重,本当显戮。念系竽考付托,效劳日久,故从宽着降奉御,发南京新房闲住。”


与高拱的下场一样,革职,返乡。


冯保没有多说什么,随便收拾了一下东西,就奔赴南京种菜。


路上,他回忆了自己的一生。


他在日记里写下了下面的话。


“自我认定,老夫还算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从嘉靖年间入宫,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代。”


“因书法出众受到明世宗赏识,当上秉笔太监。”


……


冯保人生最重要的转折点,是凭借与明神宗的特殊关系,提督东厂,又凭聪明脑袋和通权变达的本事,走上历史舞台的最中央。


他是明代皇权式微下太监的巅峰存在。


纵然是历史,也不能否认他为大明帝国所做的一切。


人生如此,再无遗憾!


10


在被革职的第二年,即万历十一年(1583),冯保在一个大雪天,病逝于南京。



人生的最后时刻,他很孤苦。


他的弟弟冯佑、侄子冯邦宁因他而贵,也受他牵连,同年均惨死狱中。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34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37290
沙发
发表于 2021-7-31 07:53:1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沙发 风中漫步说:
,d,i,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

主题

961

帖子

239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399
板凳
发表于 2021-7-31 08:26:07 | 只看该作者
板凳 我是白小白说:
最后还不是被皇帝抛弃。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爱盲论坛  

GMT+8, 2024-11-27 13:16 , Processed in 0.46699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