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局通栏广告

爱盲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铁鞭0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物理治疗学

[复制链接]

313

主题

9434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2150
41#
 楼主| 发表于 2020-2-19 11:47:37 | 只看该作者
41楼 铁鞭01说:
2.增强肌肉耐力增强肌肉的耐力,使肌肉能够维持长时间的收缩。
3-为其他相关训练做准备 通过肌力训练使肌力增强,为以后的平衡、协调、步态等功 能训练做准备。
(-)肌力训练方法分类
1•按照训练目的分类可分为增强肌力训练和增强肌肉耐力训练两种。人体肌肉纤 维分为两大类型:I型肌纤维和n型肌纤维。I型肌纤维,又称为慢肌纤维或慢收缩氧化型 纤维肌,含肌原纤维较少,含线粒体和肌红蛋白较多,支配它的运动神经元较小,周围毛细 血管丰富,氧化酶活性较高,糖酵解酶活性较低;主要依靠有氧代谢供能,其收缩较慢、产 生的张力较低,但持续时间长、不易疲劳,是做低强度运动及休息时维持姿势的主要动力。 I[型肌纤维又称为快肌纤维,主要是Hb型纤维(又称快收缩酵解型纤维),含肌原纤维较多, 含线粒体和肌红蛋白较少,支配它的运动神经元较大,周围毛细血管较少,氧化酶活性低, 糖酵解酶活性高;依靠ATP分解及糖无氧酵解供能,其收缩快、产生张力高、易疲劳,是做 高强度运动时的主要动力。
肌肉收缩强度的不同,参与收缩的肌纤维亦不同,肌肉训练的效果亦不同。收缩强度 相当于最大收缩强度的40%时,肌肉的运动单位募集率较低,且主要募集I型肌纤维,对增 强肌肉耐力有效;收缩强度进一步增加时,肌肉募集率增高,Ua、Hb型纤维也依次参与收 缩,此时对增强肌力有效。因此当训练目的为增强肌力时,应加大负荷量以募集更多的肌 纤维收缩,同时加快运动速度及缩短训练时间;而以增强耐力为目的时,则负荷量应相对减 小,重复次数应增加,训练的时间应延长。
2.        按照肌力大小分类 可分为传递神经冲动训练、助力训练、主动训练、抗阻力训练、 渐进抗阻训练等运动方法。0〜1级肌力时,可采用传递神经冲动训练和被动训练;1〜3级 肌力时,可采用助力训练;3级以上肌力,可行主动训练;4~5级肌力时,可行抗阻训练。
3.        按照肌肉收缩的方式分类可分为等长训练、等张训练和等速训练。
第二节肌力训练的基本原则与临床应用
—、基本原则
(-)抗阻训练原则
训练中施加阻力是增强肌力的重要因素。阻力主要来自于肌肉本身的重量、肌肉在移 动过程中所受到的障碍、外加的阻力等。因此,当肌力在3级以上时,应考虑采用抗阻训练 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增强肌力的目的。
(~)超量恢复原则
超量恢复(muscle super-compensation principal)是指肌肉或肌群经过适当的训练后, 产生适度的疲劳。肌肉先经过疲劳恢复阶段,然后达到超量恢复阶段(图6-1)。在疲劳恢 复阶段,训练过程中消耗的能源物质、收缩蛋白、酶蛋白恢复到运动前水平;在超量恢复阶 段,这些物质继续上升并超过运动前水平,然后又逐渐降到运动前水平。所以,当下一次训 练在前一次超量恢复阶段进行,就能以前一次超量恢复阶段的生理生化水平为起点,起到 巩固和叠加超量恢复的作用,逐步实现肌肉形态的发展及功能的增强。
124
肌力训练技术V
第六章E
图6-1題量恢复原则示意图
(三)注意事项
按照肌肉练习的超量恢复原则,在训练时应该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        肌肉训练时要引起一定肌群的适度疲劳因为无明显的肌肉疲劳也就无超量恢复出 现,肌肉训练就难以取得明显的效果。但是,训练中切忌出现过度的疲劳,由于过度疲劳会 对较弱的肌肉造成损伤,因此训练中应严密观察。过度疲劳的表现为:运动速度减慢、运动 幅度下降、肢体出现明显的不协调动作、或主诉疲乏劳累;一旦出现以上情况,应立即停止 训练。另外,在肌力增强训练后,却反而出现了肌力下降的现象,表明前段的训练强度过大, 肌肉出现了过度疲劳,此时应减少运动强度或停止训练一段时间。
2.        肌肉训练要掌握适宜的训练频度尽量使后一次训练在前一次训练后的超量恢复阶 段内进行。训练间隔时间太短,肌肉疲劳尚未完全恢复,继续训练将加重疲劳,会引起肌肉 劳损;间隔时间太长,超量恢复已消退,无法巩固和叠加超量恢复,使肌力得不到增强。因 此,合理的训练频度应为每天1次或隔天1次。
二、肌力训练的基本方法
肌力训练前需进行徒手肌力评定(manual muscle testing, MMT)或采用专业肌力测定器 械进行评定,评定完成后根据情况进行肌力训练,常用的肌力训练方法如下。
(-)传递神经冲动训练
1.        适用范围 适用于肌力0〜1级的患者。常用于中枢和周围神经损伤引起的肌肉瘫 痪,如脑卒中后软瘫期、臂丛神经损伤后上肢肌肉瘫痪。
2.        训练方法 引导患者做主观努力,通过意念的方式,竭力去引发瘫痪肌肉的主动收 缩。此时患者大脑皮质运动区发放的神经冲动,通过脊髓前角细胞向周围传递,使瘫痪肌 肉逐渐恢复功能。这种主观努力可以活跃神经轴突流,增强神经营养作用,促进神经本身 的再生。
(二)助力训练
1.        适用范围 适用于肌力1〜3级的患者。此时,肌力较弱尚不能独自主动完成运动, 开始进行助力训练,可以逐步增强肌力。注意在训练时,应随着肌力的恢复不断地改变辅 助的方法和辅助量。常用于中枢和周围神经损伤后肌力有一定程度恢复的患者,骨折术后 早期需功能训练的患者。
2.        训练方法常用的助力训练方法有以下几种。
125
2第六章
A肌力训练技术
(1)        徒手辅助主动训练:利用治疗师的手法,不需要任何器械的帮助。当肌力为1级或 2级时,治疗师帮助患者进行主动运动。例如:当股四头肌肌力为2级时,让患者侧卧位,训 练侧下肢在下方,膝关节屈曲;治疗师面向患者站立,一只手托起上方下肢,让患者主动伸 展下方下肢的膝关节,同时治疗师的另一只手在下方下肢小腿后方稍加辅助力量;随着肌 力的改善,进行辅助量的精细调节,以增强训练效果。该训练方法的缺点是治疗师与患者 呈一对一的训练模式,比较费时费力。
(2)        滑面上辅助主动训练:在光滑的板面上利用滑石粉或小滑车等方法,减少肢体与滑 板之间的摩擦力,进行滑面上的辅助训练;同时,也可通过垫毛巾或加大滑板的倾斜度等方 法,加大摩擦力在滑板上做滑动训练。此训练是在肢体克服一定阻力下进行的,训练难度 高于徒手辅助主动运动和悬吊式训练法。
(3)        滑车重锤的主动训练:以上两种运动均是在水平面上进行,而滑车重锤训练是在垂 直面上用滑车、重锤来减轻肢体的自身重量。此方法主要适用于靓、肩、膝等大关节的肌 力训练,不适用于手指、腕、肘和踝等关节的训练。
(4)        浮力辅助主动训练:指在水中进行的一种辅助主动运动,可利用水对肢体的浮力或 漂浮物,以减轻肢体重力的影响。
(三)        悬吊训练
1.        适用范围 悬吊训练属于一种助力训练方法,主要适用于肌肉肌力1〜3级的患者。
2.        训练方法 利用绳索、挂钩、滑轮等简单装置,将运动的肢体悬吊起来,以减轻肢体 的自身重量,然后在水平面上进行训练。训练时,可利用变化的体位和不同位置的滑轮、挂 钩等设计出各种各样的训练方法。如训练股四头肌的肌力时,患者侧卧、患侧肢体在上;在 膝关节垂直方向的上方置一挂钩,用吊带在踝关节处固定,用绳索使小腿悬空;让患者完成 膝关节的全范围屈伸运动,动作宜缓慢、充分,避免下肢借助惯性做钟摆样动作。训练时治 疗师要注意固定大腿,以防止摇摆、降低训练效果;并随着肌力的改善,调节挂钩的位置、 改变运动面的倾斜度、用手指稍加阻力或用重锤作阻力,以增加训练难度。
(四)        主动训练
1•适用范围 适用于肌力达3级以上的患者。并且需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训练 的速度、次数、间歇。
2.训练方法 训练中应取正确的体位和姿势,将肢体置于抗重力位,防止代偿运动。
(五)        抗阻训练
1.        适用范围 适用于肌力已达到4级或5级,能克服重力和外来阻力完成关节活动范 围的患者。
2.        训练方法 具体做法与辅助主动运动的形式相同,利用徒手、滑车、重锤、弹簧、重 物、摩擦力、流体阻力等作为阻力。常用的训练方法有以下几种:
(1)徒手抗阻力主动训练:固定位置与辅助主动训练形式相同,固定关节近端。阻力的 方向与运动的肢体成直角,根据训练要求,阻力的部位与姿势应适当变换。加阻力时不可 过急,宜缓慢,使运动中的肌肉收缩时间延长,一次动作2〜3秒完成,开始时在轻微阻力下 主动运动10次,然后加大阻力,使肌肉全力收缩活动10次,可做向心性等张收缩,也可做 离心性等张运动及等长运动。对骨折患者,要注意施加阻力的部位,保护骨折固定的部位, 阻力不可过大,以免影响骨折恢复。
126
肌力训练技术V
第六章2
(2)        加重物抗阻力主动训练:直接用手拿重物或把重的东西系在身体某部位进行练习。 如做膝伸展运动时,把沙袋固定在踝部进行练习。
(3)        重锤与滑车抗阻力主动训练:此方法用重锤作阻力,用滑车改变牵引的方向;牵引 方向与肢体成90。直角,使肌肉产生叢大力量;无论是向心性或离心性收缩,运动速度不宜 过快,肌肉收缩到最大后停2〜3秒,每个动作都需缓慢进行。
(4)        弹簧抗阻力主动训练:用弹簧的弹性作阻力进行肌力训练。
(5)        摩擦阻力抗阻主动训练:由于摩擦阻力难以控制、不稳定、不易量化,所以,该训练 不是抗阻运动的常用方法。
(6)        水中抗阻力主动训练:水的浮力可协助运动,对抗水浮力的运动属于抗阻训练,还 可在肢体末端拴上一定重量的物体,向下方运动,以克服水对重物的浮力进行训练。
(六)        等长训练
1.        适用范围 根据肌力的恢复程度,2~5级肌力的患者均可进行等长收缩运动训练。 常用于骨折内固定术后早期、关节置换术后早期、骨折石膏外固定后。
2.        训练方法 研究证明,20次/组、每次肌肉持续6秒的等长训练,其效果明显优于3 次/组、每次持续6秒的训练。
(1)        “tens”方法:即每次肌肉收缩10秒后休息10秒,重复10次为一组,每次训练10 组,这种训练方法对肌力恢复更为有效。
(2)        多角度等长训练(multi-angle isometric exercise, MIE):是在整个关节活动范围内, 每隔20。做一组等长训练。此法的优点是可以克服等长训练的角度特异性,扩大等长练习 的作用范围,能在可任意设定关节角度的等速训练器上进行;可在训练时避开“疼痛弧”,选 择在“疼痛弧”的两侧进行多角度等长训练;可通过等长训练的生理溢流作用,促进对“疼痛 弧”处的肌力恢复。多角度等长训练可采用“tens”原则,即每间隔20。〜30。选择一个角度, 每个角度用力收缩10秒,休息10秒;重复用力收缩10次,共训练5〜10个角度(依据不同 的关节)。用力收缩时,开始2秒迅速达到所需力矩值,然后保持该力矩值6秒,最后2秒逐 渐放松。
(3)        训练的形式:①徒手等长运动:受训肢体不承担负荷,而保持肌肉的等长收缩活动; ②肌肉固定训练:适用于固定在石膏中的肢体,要求肌肉收缩时不能引起关节的运任何动, 如股四头肌在伸展位石膏固定的情况下,进行等长收缩练习;③利用器具:可利用墙壁、地 板、肋木和床等各种固定不动的器械和物品,保持肢体肌肉长度不变进行等长训练。
(七)        等张训练
1.        适用范围:根据肌力的恢复程度,3〜5级肌力的患者均可进行等张收缩运动训练。
2.        训练方法
(1)        等张训练的基本方法:该法是直接或通过滑轮举起重物的训练,如举哑铃或沙袋、 拉力器等训练。其特点是所用重物的绝对重量不变;但是,由于运动中肢体杠杆位置的改 变,阻力和肌力作用于关节旋转中心的力臂会有改变,而二者的改变不一致,所以当肌肉收 缩处于相对不利的条件下,可使其抗阻能力减弱,且只能选用较小阻力,因而影响训练效果。
(2)        渐进性抗阻训练法:用等张训练增强肌力的关键在于较大的阻力,做最大收缩或 接近最大收缩的训练,此法遵循大负荷少重复的原则。Delorme渐进抗阻训练法:先测出训 练肌肉连续10次等张收缩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荷,称为10RM (10-repetition maximum)=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3

主题

9434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2150
42#
 楼主| 发表于 2020-2-19 11:48:54 | 只看该作者
42楼 铁鞭01说:
A肌力训练技术
次训练3组,重复10次,各组间休息1分钟。第1、2、3组训练所用阻力负荷依次为1/2、3/4 及1个lORMo每周复测10RM值,并相应调整负荷量,使其随肌力的增加而增加。Oxford 渐进抗阻训练法:与Delorme法类似,但把负荷顺序颠倒,使第1、2、3组训练负荷分别为
1、3/4、1/2 的 lORMo
(3)向心训练和离心训练:等张训练根据肌肉起止部位的活动方向,可分为向心训练和 离心训练。如屈曲肘关节时的肱二头肌收缩、伸膝时的股四头肌收缩,为向心性收缩;在太 极拳活动中变换肢体姿势的肌肉收缩如下蹲时的股四头肌收缩、手握重物缓慢伸肘时肱二 头肌的收缩等,为离心性收缩。
(八)        短暂最大负荷练习
1 •适用范围同等张训练。
2.训练方法这是由Rose提出的一种等张收缩和等长收缩相结合的肌肉练习方法。 即在最大负荷下,以等张收缩完成关节运动,并在完成时接着做等长收缩5~10秒,然后放 松,重复5次,每次增加负荷0.5kg。等长收缩不能维持5~10秒者,则不加大负荷。
(九)        等速训练
1.        适用范围 可根据肌力恢复的程度,选择不同的训练模式;对于3级以下肌力,可先 在持续被动活动(CPM)模式下进行助力运动,以进行肌肉的早期训练,对于3级以上肌力 可选用向心性肌力训练和离心性肌力训练。
2.        训练方法包括等速向心性肌力训练和等速离心性肌力训练,常用的训练系统包括 Cybex, Biodex, Kin-Com 和 Lido。
(1)        等速向心肌力训练:是最常用的一种肌力训练方式。由于等速仪器能提供不同的 运动速度,因此可根据不同病情需要,选择一系列不同的运动速度进行肌力训练,这种训练 方法又称为运动速度谱训练。运动速度谱包括:慢速(1°〜60°/s)、中速(60° ~1807s),快速 (180°〜300°/s)及功能性运动速度(300°〜1000°/s)。运动速度谱训练方法包括:肌力训练 和功能适应性训练两种形式。
肌力训练形式常用于运动系统伤病康复治疗的早期及中期,以训练肌力为主。常选用 慢速和中速中的几种角速度组成运动速度谱。1次运动速度谱训练为1个训练单位。根据 肌肉功能情况,逐渐增加训练次数到2个或3个训练单位。
功能适应性训练形式主要用于运动系统伤病康复治疗的后期,以恢复日常活动能力为 主。这个时期应进行快速、单次大收缩强度及多次重复收缩的训练,训练速度接近日常活 动或竞技运动时的收缩速度(3007s左右),这对促进患者日常活动能力的恢复、运动员早日 重返运动场起着重要的作用。•
(2)        等速离心肌力训练:等速仪器可提供向心收缩/离心收缩、离心收缩/离心收缩两 种训练方式。在前一种训练方式中,主要训练一组肌群,如顺时针方向是肌群的向心收缩, 逆时针方向则为同一肌群的离心收缩,从而形成一组肌群向心收缩-离心收缩连续的收缩 方式;后一种训练方式,可同时训练主动肌和拮抗肌两组肌群的离心收缩肌力,提高两组肌 群的肌力;在临床中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加以选择。
在等速离心收缩中,运动速度的生理溢流作用要大于等速向心收缩,约为607s;因此, 训练中运动速度之间相隔可略大一些。另外,离心训练的间歇时间一般也要长于等速向心 肌力训练。
128
肌力训练技术圖软
(3)短弧等速肌力训练:是指在限定活动范围内进行等速肌力训练的一种方法,主要适 用于关节及周围软组织损伤后关节活动受限的疼痛患者。运动系统伤病常导致关节及周围 软组织的损伤,当关节活动至一定角度时可引起损伤部位的疼痛,在力矩曲线上表现为“疼 痛弧”;如在疼痛弧内进行运动有时会加重损伤,甚至引起新的损伤,对关节功能康复不利。 训练时,可在等速仪器上选用短弧等速肌力训练的方法,即限定运动活动范围,选择疼痛弧 的两侧进行等速肌力训练从而避开疼痛部位;选择合适的训练速度,先选择慢速及中速(如 60°-150%)进行训练,如果训练速度过快,关节活动不易在小幅度内迅速增速并跟上训练 速度,常感受不到阻力而影响训练效果;随着患者局部症状的改善,关节活动范围可逐渐扩 大,训练速度也可逐渐增加。
(十)其他训练方式
1.        振动力量训练(vibration training) 一种新兴的肌肉力量训练方法,多与传统肌力抗 阻训练同时进行。其原理是通过外界的振动刺激引起la传入纤维兴奋,同时激活快肌纤维 和慢肌纤维,最大限度地募集运动单位参与活动。振动训练分为局部振动训练和全身振动 训练两种。局部振动训练将振动器直接放置在肌腹或肌腱的位置上,多用于上肢肌力训练; 全身振动训练一般利用放置在地面上的振动训练平台,患者单腿或双腿站立在仪器上进行 训练。振动训练能够提高肌肉的最大力量、爆发力以及平衡控制能力,除常用于体育竞技 项目训练外,临床上也可将其应用于肌力下降和脑卒中后平衡功能训练。
2.        核心力量训练(core training)核心力量是指附着于脊柱、骨盆、骯关节等骨骼上并 在运动或静止状态中起到保持身体基本姿势、维持姿势稳定与平衡的核心肌肉之间协调配 合、共同作用而产生的合力。核心肌肉主要是指附着在腰椎-骨盆-醜关节联合体上的腹 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胸腰筋膜、腰方肌、骼腰肌、臀大肌、臀中肌和竖脊肌等 29块肌肉,核心肌群数量较多、大小不一、深浅不一,在维持人体平衡和提高运动控制时具 有重要作用。其训练方式多采用不稳定性训练,训练方法有徒手训练,使用悬吊、瑞士球、 平衡盘等器材进行训练。临床上将其应用于慢性腰痛治疗和预防妊娠期妇女产前并发症取 得了不错的疗效。
三、肌力训练方法的选择原则
1.        安全性必须将患者的训练安全放在第一位。适当的方法,可有效增强肌肉的力 量;不恰当的方法,不仅训练的效果差,而且容易引起损伤。如骨折损伤后早期,不宜进行 快速度的等速训练或等张训练等。
2.        有效性为了确保训练方法的有效性,应根据患者现有肌力水平、训练目的来选择 合适的训练方法(表6-1),主要包括肌肉收缩的类型、适当的负荷量、运动速度、重复次数、
表根据肌力大小选择训练方法
肌力大小        训练方法
0级        被动运动、传递神经冲动训练
1~2级        传递神经冲动训练、等长训练、助力训练
3级        主动训练、等长训练、等张训练、助力训练
4~5级        主动训练、抗阻训练、等长训练、等张训练、等速训练
129
第六章
A肌力训练技术
训练间隔时间等。如对肌力3级以上的患者,应采用抗阻训练方法;以增强肌肉耐力训练 为主要目的时,应选择小负荷、多重复的肌肉训练方法。
3.        实用性 根据本单位现有条件,选择一些简便易行、易掌握的肌力训练方法。
4.        个体化 选择肌力训练方法时应征求患者的意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要求,制订 个体化的训练方案,以调动患者的积极性。
四、临床应用
(-)适应证
1.        失用性肌肉萎缩由肢体长期制动引起,如对骨折后石膏外固定的肌肉进行等长 训练。
2.        关节源性肌肉萎缩由疼痛反射性抑制脊髓前角运动细胞引起,如对膝关节源性肌 肉萎缩进行等速训练。
3.        神经性肌肉萎缩由中枢和周围神经损伤后引起所支配肌肉的瘫痪或肌力减退所致, 如对臂丛神经损伤后0级肌力的肌肉可进行神经传递冲动训练。
4.        肌源性疾病时肌肉收缩功能异常可进行强度适宜的肌力训练。
5.        骨关节畸形由局部肌肉力量不平衡引起,如对脊柱侧弯、平足等进行选择性增强 肌肉力量、调整肌力平衡训练。
6.        脊柱稳定性差 由躯干肌肉力量不协调引起,如进行腰腹肌肌力训练,预防下腰痛 发生。
7.        关节周围主动肌和拮抗肌不平衡如对膝关节炎患者进行腓肠肌肌力训练,防止膝 关节退行性改变。
&内脏下垂、尿失禁由腹肌和盆底肌肌力减退引起,如对老年妇女盆底肌肌力下降 的患者进行盆底肌肌力训练。
(-)禁忌证
1.        全身有严重感染和高热患者。
2.        严重的心脏病患者,如快速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
3.        皮肌炎、肌炎发作期、严重肌病患者,不宜进行高强度或抗阻训练。
4.        局部有活动性出血,不宜进行局部肌肉训练,以免加重出血形成血肿。
5.        骨折后只行石膏外固定、骨折断端尚未形成牢固骨痂时,不宜进行等张或等速肌力 训练。
(三)注意事项
1.        选择正确的运动量和训练节奏遵循超量恢复的原则,每次练习应引起适度的肌肉 疲劳,然后以充分的休息间歇等待超量恢复的出现,在超量恢复阶段进行下一次练习。达 到超量恢复阶段时,可以测得肌力的增加,训练者主观感觉疲劳完全消除,对再次练习表现 出较高的积极性与信心,以此判断肌肉疲劳是否恢复°
2.        注意调节阻力恰当阻力的施加及调整是增强肌力训练的重要因素。阻力通常加在 需要增强肌力的肌肉附着部位远端,这样较少的力量即可产生较大的力矩。也需根据患者 的状况,来确定加阻力的部位,如当股四头肌肌力达到4级时,可在小腿的位置施加阻力; 当肌力比4级稍强时,可在踝关节处施加阻力;当肌力未达到4级时,可在小腿的上1/3处
130
肌力训练技术V
第六章
施加阻力。每次施加阻力的强度应平稳、非跳动性,并能使患者顺利完成全关节的活动范 围;当患者不能完成全范围的关节活动时,可降低阻力或改变施加阻力的部位。
3.        注意无痛训练 训练过程中发生疼痛,是出现损伤或加重损伤的信号,应予以重视 并尽量避免。疼痛可反射性地引起脊髓前角运动细胞抑制,阻碍肌肉收缩,使肌力训练 无效。
4.        对患者进行讲解和鼓励肌力训练的过程是患者主观努力的过程。训练前应使患者 充分了解肌肉练习的意义和作用,消除其可能存在的疑虑;经常给予语言的鼓励,并显示训 练的效果,以提高其信心和长期坚持训练的积极性;应使患者了解肌力增长的大致规律,掌 握科学的练习方法。
5.        注意心血管反应 等长抗阻力训练时,特别是对抗较大的阻力时,会引起血压的明 显升高,加之等长训练时常伴有憋气,也会对心血管造成额外的负荷。因此,有高血压、冠 心病或其他心血管疾病患者,应禁止在等长抗阻训练时过分用力或憋气。
6.        避免代偿运动的出现在增强肌力训练时应避免代偿动作的出现。如当骼腰肌、股 四头肌肌力较弱时,做骯关节的屈曲动作,可出现阔筋膜张肌的代偿运动,表现为髄部屈曲 时出现下肢外展、外旋。因此,在训练屈醜肌时,应防止阔筋膜张肌的代偿运动,控制大腿 外展、外旋,从正前方做屈覩训练;臀中肌肌力较弱时,做骯外展动作,出现腰大肌、骼肌代 偿,表现为在骯外展时引起大腿的外旋;所以,训练臀中肌时,要将大腿置于内旋、外旋的 中间位置,然后再进行外展动作。治疗师也可徒手或利用固定等方法,来抑制患者出现代 偿动作的出现。
7.        作好详细的训练记录认真记录患者的训练情况,包括患者训练时对运动负荷的适 应能力、训练的运动量是否适合、训练中患者的状况,在训练前后随时测试肌力的进展情 况,并根据患者的状况随时调整训练的强度和运动时间等,以达到最佳肌力训练效果。
第三节增强上肢肌群肌力的训练技术
一、解剖学概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3

主题

9434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2150
43#
 楼主| 发表于 2020-2-19 11:49:15 | 只看该作者
43楼 铁鞭01说:
(―)肩部肌群
肩关节肌群可分为肩前屈、后伸、外展、内收、内旋和外旋等肌群;包括三角肌、冈上 肌、冈下肌、小圆肌、大圆肌和肩胛下肌。它们分布于肩关节周围,起自上肢带骨(如:肩胛 骨、锁骨等),止于肱骨。其作用是运动肩关节,并增强其稳固性。
1.        三角肌 起自锁骨外侧1/3、肩峰和肩胛冈,从前、外、后三面包绕肩关节,肌束向外 下方集中,止于肱骨三角肌粗隆。三角肌包含前部肌束、中部肌束、后部肌束;前部肌束收 缩,使肩关节前屈、旋内和内收;中部肌束收缩,使上臂外展成水平位;后部肌束收缩,使肩 关节后伸、外旋和内收;三部分肌束同时收缩,使肩关节外展。
2.        冈上肌 在斜方肌深面,起自冈上窝,肌束向外侧经肩峰和喙肩韧带的下方,跨越肩 关节,止于肱骨大结节上部,协助肩关节外展。
3.        冈下肌 呈三角形,起自冈下窝,肌束向外侧经肩关节后方,止于肱骨大结节中部, 作用是肩关节外旋。
131
第六章
A肌力训练技术
4.        小圆肌 位于冈下肌下方,起自肩胛骨外侧缘背侧面,止于肱骨大结节下部,协助肩 关节外旋。
5.        大圆肌 在小圆肌下方,起自肩胛骨下角背侧面,肌束向外上,止于肱骨小结节悄, 作用是肩关节内收和内旋。
6.        肩胛下肌 呈三角形,起自肩胛下窝,肌束向外上经肩关节前面,止于肱骨小结节, 作用是肩关节内收和内旋。
7.        喙肱肌 位于肱二头肌短头的后内方,与短头同起自喙突,止于肱骨中部内侧,协助 使肩关节前屈和内收。
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的肌腱彼此相连,围绕肩关节的上方、后面和前面, 形成肌腱袖,对肩关节起保护和稳定作用。
(-)肘部和前臂肌群
肘部和前臂肌群可分为伸肘、屈肘肌群和前臂旋前、旋后肌群;包括位于上臂前部的肱 二头肌、肱肌和后部的肱三头肌。
1 •肱二头肌 位于上臂前部的浅层,属梭形肌。起端有长、短两个头,长头以长腱起自 肩胛骨盂上结节,通过肩关节腔,经结节间沟下降;短头起自肩胛骨喙突,两头向下合并成 肌腹,下端移行为肌腱,止于橈骨粗隆。作用是肘关节屈曲,当前臂旋前时能使其旋后;此 外,还能协助肩关节屈曲。
2.        肱肌 位于肱二头肌下半部的深面,起自肱骨下半前面,止于尺骨粗隆,协助肘关节 屈曲。
3.        肱橈肌 肱棧肌起自肱骨外上髒上方外,止于橈骨茎突,作用是肘关节屈曲。
4.        肱三头肌 位于上臂后部,起端有3个头,分为长头、外侧头和内侧头,类似“马蹄 形”。长头起自肩胛骨盂下结节,经大圆肌、小圆肌间下降;外侧头、内侧头分别起自梯神经 沟外上方、内下方骨面,即外侧头起于肱骨后上部,内侧头起于肱骨后下部。3头向下会合, 以一个坚韧的肌腱止于尺骨鹰嘴。作用是肘关节伸直,长头还可使肩关节后伸和内收。
5.        旋前圆肌 起自肱骨内上髒和前臂深筋膜,止于橈骨中部外侧面,作用是肘关节屈 曲和前臂旋前。
6.        旋前方肌 扁平方形,紧贴梯、尺骨下段前面,起自尺骨,止于橈骨,作用是前臂旋前。
7.        旋后肌 起自肱骨外上課和尺骨,向外下止于橈骨上端,作用是前臂旋后。
(三)腕部及手部肌群
1.前臂肌群 前臂肌群围绕尺骨和挠骨,分前、后两群,多为长肌,肌腹在近侧,远侧 移行为长腱。
(1)        屈腕肌群:自橈侧向尺侧依次为橈侧腕屈肌、掌长肌和尺侧腕屈肌,均起自肱骨内上 課和前臂深筋膜。橈侧腕屈肌止于第2掌骨底,屈肘屈腕,并使腕关节外展。掌长肌腱连 于掌腱膜,助屈肘屈腕,紧张掌腱膜。尺侧腕屈肌止于豌豆骨,屈肘屈腕,并使腕关节内收。
(2)        伸腕肌群:自梯侧向尺侧依次为挠侧腕长伸肌、梯侧腕短伸肌、指伸肌、小指伸肌、 尺侧腕伸肌。它们共同起于肱骨外上髒。橈侧腕长伸肌、梯侧腕短伸肌和尺侧腕伸肌分别 止于第2、3、5掌骨底,作用为伸腕。指伸肌向下分为4条肌腱,经手背分别至第2~5指背 面,形成指背腱膜,止于中节和远节指骨底,作用伸指和伸腕,并协助伸肘。小指伸肌腱加 入小指指背腱膜,作用伸小指。
132
肌力训练技术V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3

主题

9434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2150
44#
 楼主| 发表于 2020-2-19 11:50:43 | 只看该作者
44楼 铁鞭01说:
2.手部肌群分为手的外在肌和内在肌。
(1)        手的外在肌:肌腹在前臂,肌腱经腕集中于手部。指浅屈肌起自肱骨内上驟和尺骨、 挠骨前面,肌束向远侧移行为4条肌腱,通过腕管和手掌,在第2~5指近节指骨中部,每腱 分为两脚,止于中节指骨体两侧,可屈第2~5指近侧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关节和肘关 节。在橈侧有拇长屈肌、尺侧有指深屈肌,起自橈、尺骨和骨间膜,前者止于拇指远节指骨 底,屈拇指指骨间关节和掌指关节;后者向下分成4腱经腕管入手掌,至第2〜5指,穿指浅 屈肌腱两脚之间,止于远节指骨底,屈第2~5指近、远侧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和腕关节。自 橈侧向尺侧依次为拇长展肌、拇短伸肌、拇长伸肌、示指伸肌,它们起自橈、尺骨及骨间膜的 后面;拇长展肌止于第1掌骨底;拇短伸肌止于拇指近节指骨底;拇长伸肌止于拇指远节指 骨底;示指伸肌止于示指的指背腱膜。
(2)        手的内在肌:手部除前臂肌群延入的长腱外,手掌还有3个小肌群,与手的精细动 作有关。外侧群在手掌拇指侧,形成鱼际隆起,共4块肌肉,分为两层。浅层外侧为拇短展 肌,内侧为拇短屈肌;深层外侧为拇对掌肌,内侧为拇收肌。4块肌肉分别使拇指做展、屈、 对掌和内收等运动。
内侧群在手掌小指侧,形成小鱼际隆起,有3块肌肉,也分两层。浅层内侧为小指展 肌,外侧为小指短屈肌;深层为小指对掌肌。各肌分别使小指做展、屈和对掌运动。
中间群位于掌心,包括4块蚓状肌和7块骨间肌。①蚓状肌:为细束状小肌,有4条, 起自指深屈肌腱槎侧,绕至第2~5指背面,止于指背腱膜,屈掌指关节,伸指间关节。②骨 间肌:位于掌骨间隙内,包括骨间掌侧肌3块,收缩时使第2、4、5指向中指靠拢;骨间背侧 肌4块,使第2、4指离中指向两侧分开。各骨间肌均止于指背腱膜,可协助蚓状肌屈掌指 关节,伸指间关节。
二、运动学概要
(-)肩部肌群
主要由三角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大圆肌及肩胛下肌等组成,这些肌肉的收缩可 以使肩关节在额状面、矢状面上做出前屈、后伸、外展、内收、内旋和外旋等动作。肩关节前 屈主要是由三角肌前部和喙肱肌收缩引起;后伸主要是由三角肌后部收缩引起;外展主要 是由三角肌中部和冈上肌收缩引起;内收主要是由胸大肌、大圆肌引起;内旋主要是由肩胛 下肌、胸大肌、背阔肌及大圆肌收缩引起;外旋主要是由冈下肌和小圆肌收缩引起。
三角肌是肩部主要肌肉,包绕了盂肱关节的3个面,在臂上举早期,三角肌的收缩是垂 直方向,产生对关节盂与肱骨之间的剪切力,造成肱骨头上升顶在喙肩弓上;当上举进行 时,外展的杠杆臂增加,三角肌产生的大部分肌力形成了关节的稳定成分。冈上肌、冈下肌 及小圆肌收缩使肱骨头紧压于关节盂从而防止半脱位;脑卒中、脑外伤及脊髓损伤等会引 起这些肌肉的瘫痪,加之上肢本身重力的作用而导致患侧肩关节半脱位。
(-)肘部和前臂肌群
肘关节可进行屈曲、伸直运动。肱二头肌、肱肌、肱梯肌这三块肌肉收缩可使肘关节屈 曲。肱二头肌除了有屈曲肘关节的作用之外,还可使前臂后旋,其后旋作用在肘关节屈曲 90。时较强;随着肘关节的伸直其旋后作用减弱。肱橈肌除有屈肘作用之外,还有一定的前 臂旋前、旋后作用;肱二头肌瘫痪时,肱橈肌会代偿肱二头肌进行屈曲肘关节,在屈曲肘关
133
第六章
A肌力训练技术
节的同时,会使前臂旋前转向中立位。肱三头肌收缩可以使肘关节伸直。
前臂橈尺联合关节可以进行旋前、旋后运动。旋前圆肌、旋前方肌收缩可使前臂旋前, 其中旋前圆肌是最强有力的前臂旋前肌肉。肱二头肌及旋后肌是使前臂旋后的最主要肌 肉。由于旋后肌为单纯的旋后肌肉,而肱二头肌还具有屈肘功能,所以在不伴有屈肘的慢 速、无阻力旋后运动时,只有旋后肌收缩。
(三)腕部及手部肌群
腕关节在腕部肌群的作用下可行屈和伸、尺侧偏和槎侧偏运动。槎侧腕长伸肌、橈侧 腕短伸肌和尺侧腕短伸肌收缩可引起腕关节背伸,这些肌肉以一个总腱起自肱骨外上髒。 “网球肘”即为腕伸肌总腱腱鞘炎。橈侧腕屈肌、掌长肌及尺侧腕屈肌收缩可以引起腕关节 屈曲,腕关节屈曲抗阻训练时这三块肌肉肌腱变得突起;位于中央的是掌长肌腱,橈侧腕屈 肌位于掌长肌的橈侧,尺侧腕屈肌位于掌长肌的尺侧,这三块屈腕肌以…个总腱起自肱骨 内上課。
上述腕关节屈曲和背伸肌肉中,掌长肌和視侧腕短伸肌位于腕关节的中央,无内收和 外展腕关节作用;其他腕屈肌和腕伸肌位于掌长肌或橈侧腕短伸肌两侧,这些肌肉收缩时, 会同时引起腕关节的内收或外展。尺侧腕伸肌和尺侧腕屈肌收缩会产生腕关节内收;梯侧 腕长伸肌和橈侧腕屈肌收缩会引起腕关节的外展:拇长屈肌和拇短伸肌收缩也可产生腕关 节外展运动。
手部的功能十分复杂且精细,主要取决于手外肌和手内肌共同的协同作用。手外肌起 点在前臂或肱骨,止点在手指骨,收缩时可产生伸腕和屈腕动作;如果这些肌肉因为外伤、 粘连、挛缩而缩短,会影响手指和腕部的活动范围。这些屈肌收缩不仅会出现手指的屈曲, 也会产生不希望的屈腕动作,因此伸腕肌可以收缩来阻止这种动作的出现。伸腕肌收缩的 强度与手指屈曲的强度成正比,即手指屈曲越强,伸腕肌的收缩强度越大。手内肌的起点 和止点均在手内部,主要负责手指的内收和外展。
在手抓握物体时,屈指几乎同时在指间关节发生,主要在近侧指间关节。掌指关节的 屈曲是由于侧带和手固有肌腱的被动牵张;指深屈肌的收缩牵拉蚓状肌的起点,同时屈指 间关节,使手固有肌向远侧牵张,产生掌指关节的屈曲。在不抗阻屈指运动时,只有指深屈 肌有活动。在静息位半屈手指时,可看到这种运动性张力的存在。
手内在肌长期瘫痪的患者,即使指深屈肌和指浅屈肌是完好的,他们也不能有效地抓 握物体。此类患者仍能握拳,但指间关节首先屈曲,然后掌指关节逐渐屈曲。若没有固有 肌参与,快速地握拳(如抓一个球)就有困难。手内肌和外在肌的失衡最终形成爪形手,关 节囊及韧带的改变、手内肌的萎缩及弹性的丧失是爪形手形成的原因之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3

主题

9434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2150
45#
 楼主| 发表于 2020-2-19 11:51:41 | 只看该作者
45楼 铁鞭01说:


134
肌力训练技术V
第六章
(-)增强肩部肌群肌力技术
1.增强肩前屈肌群肌力
(1)肌力1〜3级
徒手训练:患者健侧卧位,训练侧主肢放在体侧,伸肘。治疗师立于患者身旁,一手托 住患者的肘关节,另一手托住患者的前臂。方法:患者注意力集中,做全关节范围内的屈肩 动作,然后回复原位,重复进行。在训练的过程中治疗师根据患者肌力情况决定给予助力 的大小:1级肌力时,给予助力帮助前屈肩关节;2~3级肌力时,只帮助托起训练侧上肢,不 予前屈肩关节助力。
器械训练:根据情况,患者坐位或卧位,利用悬吊、滑板、水中运动等形式进行助力训练 (图 6-2)。
悬吊
图6-2隔关节前屈肌群助力训练
(2)肌力4〜5级
徒手训练:患者仰卧位,训练侧上肢放在体侧,伸肘。治疗师立于患侧,一手握住前臂 远端,另一手放在肱骨的远端,向下施加阻力。抗阻力方法:患者以肩部力量向正前方抗阻 力屈曲肩关节至90。,然后恢复原位,重复进行。上述方法也可以在坐位下练习。治疗师站 在肩部外侧,一手放在患者肩部上方固定患者肩部,另一手放在肱骨的远端向下施加压力, 患者抗阻力前屈肩关节。
器械训练:患者坐位、卧位或立位,利用哑铃、弹力带、弹簧等进行抗阻训练(图6-3)o
2.增强肩外展外旋肌群肌力
(1)肌力1〜3级
徒手训练:患者仰卧位,训练侧上肢前臂中立位置于身旁。治疗师立于患侧,一手托住 患者的肘关节,另一手托住患者的前臂。方法:患者注意力集中,做肩关节全范围内的外展 动作,然后恢复原位,重复进行。1级肌力时,治疗给予助力帮助外展肩关节;2〜3级肌 力时,只帮助托起训练侧上肢,不予外展肩关节助力。
135
第六章
A肌力训练技术
器械训练:与肩关节前屈肌群助力训练使用器械类似,患者体位发生变化即可达到训 练目的,例如悬吊助力训练时,患者侧卧位,悬吊上肢远端即可进行外展助力训练。
(2)肌力4〜5级
徒手训练:患者仰卧位,上肢放在体侧,屈肘90°,前臂中立位。治疗师立于患侧,一手 放在肱骨远端外侧向内施加阻力,另…手握住前臂远端,以保持稳定。抗阻力方法:患者抗 阻力全范围外展上肢。上述方法也可以在坐位练习。治疗师站在患者身后,一手放在肩部, 固定肩胛骨,另一手放在肱骨远端外侧并向内侧施加阻力,患者抗阻力外展肩关节至90。。
器械训练:与肩关节前屈肌群抗阻训练使用器械类似,患者由前屈改为外展运动即可 达到训练目的,例如立位利用弹簧进行抗阻训练时,患者上肢远端握住弹簧一端,肩关节外 展即可进行外展抗阻训练。
3.        增强肩后伸肌群肌力
(1)        肌力1〜3级
徒手训练:患者健侧卧位,训练侧上肢自然置于体侧。治疗师立于患侧,一手托住患者 的肘关节,另一手托住患者的前臂。方法:患者注意力集中,做全关节范围内的肩后伸动 作,然后恢复原位,重复进行。1级肌力时,治疗师给予助力帮助后伸肩关节;2~3级肌力 时,只帮助托起训练侧上肢,不予后伸肩关节助力。
器械训练:与肩关节前屈肌群助力训练使用器械类似,运动方向相反。
(2)        肌力4〜5级
徒手训练:患者俯卧位,上肢放在体侧,伸肘。治疗师立于患侧。一手放在肩后面,固 定肩胛骨,另一手放在肱骨远端并向下施加阻力。抗阻力方法:患者抗阻力全范围后伸肩 关节。
器械训练:与肩关节前屈肌群抗阻训练使用器械类似,运动方向相反。
4.        增加肩内收肌群的肌力        ,
(1)肌力1〜3级
徒手训练:患者端坐位,健侧上肢自然下垂置于体侧。治疗师立于患侧,一手托住患者 的肘关节,另一手托住患者的前臂,使患者训练侧上肢外展90°、前臂中立位。方法:患者 注意力集中,做全关节范围内的肩内收动作,然后恢复原位,重复进行。1级肌力时,治疗师
136
肌力训练技术V
第六章m
给予助力帮助内收肩关节;2~3级肌力时,只帮助托起训练侧上肢,不予内收肩关节助力。
器械训练:与肩关节外展肌群助力训练使用器械类似,运动方向相反。
(2)肌力4〜5级
徒手训练:患者仰卧位,上肢外展90。,前臂中立位。治疗师立于患侧,一手放在肩后 面固定肩胛骨,一手放在肱骨远端内侧并向橈侧施加阻力。抗阻力方法:患者抗阻力全范 围内收上肢。
器械训练:与肩关节外展肌群抗阻训练使用器械类似,运动方向相反。
5.增加肩内旋肌群肌力
(1)肌力1〜3级
徒手训练:患者仰卧位,肩外展90。,屈肘90°,肘部放在床沿,前臂被动旋前位垂直向 上。治疗师立于患侧,一手握住患者的肘关节,另一手握住患者的前臂使前臂旋前向上。 方法:患者注意力集中,做全关节范围内的肩内旋动作,然后恢复原位,重复进行。1级肌 力时,治疗师给予助力于前臂帮助内旋肩关节;2~3级肌力时,只帮助固定训练侧上肢,不 予内旋肩关节助力。
器械训练:患者坐位或卧位,肘关节屈曲,利用悬吊减重进行助力训练(图64)。
悬吊(助力训练)        滑轮和重锤(抗阻训练)
图6*4 肩关节内外旋肌群助力讽练和抗fa训练
(2)肌力4〜5级
徒手训练:患者仰卧位,肩外展90°,屈肘90°,肘部放在床沿,前臂旋前位垂直向上。 治疗师立于患侧,一手握住肘关节内侧,保持稳定,一手握住前臂尺侧远端并施加阻力。抗 阻力方法:患者抗阻力全范围内旋肩关节。上述方法也可在俯卧位下进行。
器械训练:患者坐位或卧位,肘关节屈曲,利用滑轮和重锤进行抗阻训练(图6-4)。’
6.增强肩外旋肌群肌力
(1)肌力1〜3级
徒手训练:患者仰卧位,肩外展90°,屈肘90°,肘部放在床沿,前臂垂直床面向上。治 疗师立于患侧,一手握住患者的肘关节内侧,另一手握住患者的前臂远端。方法:患者注意 力集中,做全关节范围内的肩外旋动作,然后恢复原位,重复进行。1级肌力时,治疗师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3

主题

9434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2150
46#
 楼主| 发表于 2020-2-19 11:52:31 | 只看该作者
46楼 铁鞭01说:
予助力于前臂远端帮助外旋肩关节;2〜3级肌力时,帮助固定训练侧上肢,不予外旋肩关节 助力。
器械训练:与肩关节内旋肌群助力训练使用器械类似,运动方向相反。
(2)肌力4〜5级
徒手训练:患者体位同上。治疗师立于患侧,一手握住肘关节内侧,保持稳定,一手握 住前臂远端背侧远端并向足的方向施加阻力。抗阻力方法:患者抗阻力全范围外旋肩关 节。上述方法也可在俯卧位下进行。患者肩外展90°,屈肘90。,肘部放在床沿。治疗师一 手固定肩胛骨,一手握住前臂远段并向下施加阻力。患者抗阻力全范围外旋肩关节。
器械训练:与肩关节内旋肌群抗阻训练使用器械类似,运动方向相反。
(-)增强肘部及前臂肌群肌力技术
1.增强屈肘肌群肌力
(1)肌力1〜3级
徒手训练:患者坐位,肩关节外展30。,肘关节被动伸直位。治疗师立于患侧,一手托 住患者的上臂远端,另一手握住患者的前臂远端。方法:患者注意力集中,做全关节范围内 的肘屈曲动作,然后恢复原位,重复进行。1级肌力时,治疗师给予助力于前臂远端帮助屈 曲肘关节;2〜3级肌力时,只帮助固定训练侧上肢,不予屈曲肘关节助力。
器械训练:患者坐位或卧位,利用悬吊、滑板、滑轮和重锤等进行助力训练(图6-5)。
悬吊
图6-5肘关节展曲肌群助力诃练
(2)肌力4〜5级
徒手训练:患者仰卧位,上肢置于体侧,稍屈肘,前臂旋后。治疗师立于患侧,一手固定 肱骨远端,一手握住前臂远端并向足的方向施加阻力。抗阻力方法:患者抗阻力全范围屈 肘。上述方法可以在坐位练习,患者坐在桌旁,训练侧上肢放在桌上,前臂旋后。治疗师面 向患者而坐,一手固定上臂远端,另一手握住前臂远端并向下施加阻力。患者抗阻力全范 围屈肘。
器械训练:患者坐位、立位或卧位,利用哑铃、弹力带、肋木等进行抗阻训练。其中肋木 上爬练习为对抗自身重力,要求上爬过程中保持屈肘,每次上爬1格。
2.增强伸肘肌群肌力
(1)肌力1〜3级
徒手训练:患者坐位,肩关节外展90。,肘关节被动屈曲位。治疗师立于患侧,一手托
138
肌力训练技术V
第六章E
住患者的上臂远端,另一手握住患者的前臂远端,使肘关节屈曲90°,前臂水平位。方法: 患者注意力集中,做全关节范围内的肘伸直动作,然后恢复原位,重复进行。1级肌力时, 治疗师给予助力于前臂远端帮助伸直肘关节;2~3级肌力时,只帮助固定训练侧上肢,不予 伸直肘关节助力。        /
器械训练:与肘关节屈曲肌群助力训练使用器械类似,运动方向相反。
(2)肌力4〜5级
徒手训练:患者仰卧位,上肢外展90°,肘下垫一毛巾卷,屈肘。治疗师立于患侧,一手 放在肱骨远端背侧,固定肱骨,一手握住前臂远端并向上施加阻力。抗阻力方法:患者抗阻 力全范围伸肘。
器械训练:与肘关节屈曲肌群抗阻训练使用器械类似,运动方向相反。
3.增强前臂旋前或旋后肌群肌力
(1)        肌力1〜3级
徒手训练:患者坐位,上臂置于体侧,肘关节屈曲90。,前臂旋后/旋前,手部放松。治 疗师立于患侧,一手固定上臂远端,一手握住前臂远端。方法:患者注意力集中,做全关节 范围内的前臂旋前/旋后动作,然后恢复复原位,重复进行。1级肌力时,治疗师给予助力 于前臂远端帮助前臂旋前/旋后:2~3级肌力时,只帮助固定训练侧上肢,不予前臂旋前/ 旋后助力。
(2)        肌力4〜5级
徒手训练:患者仰卧位,上肢稍外展,屈肘90°,前臂中立位。治疗师立于患侧,双手分 别固定肘和前臂。增加旋前肌群肌力时,在前臂远端向背侧施加阻力。增强旋后肌群肌力 时,在前臂远端向掌侧施加阻力。抗阻力方法:患者抗阻力全范围旋前或旋后。
器械训练:患者立位或坐位,利用哑铃、哑铃片、滑轮和重锤等进行抗阻训练(图6-6)。
图6-6前臂我前.茨后肌群抗阻训练
(三)增强腕及手部肌群肌力技术
1.增加屈腕肌群肌力
(1)肌力1〜3级
徒手训练:患者坐位,前臂中立位,肘关节及前臂置于治疗床上,手指放松伸直。治疗 师立于患侧,一手固定腕关节近心端,另一手握住手掌。方法:患者注意力集中,做全关节 范围内的屈曲腕关节动作,然后恢复原位,重复进行。1级肌力时,治疗师给予助力于手的 掌指关节帮助屈腕;2〜3级肌力时,只帮助固定,不予屈腕助力。
139
第六章
A肌力训练技术
(2)肌力4〜5级
徒手训练:患者坐在桌旁,前臂旋后放在桌上。治疗师立于患侧,一手放在前臂远端掌 侧,固定前臂,一手握住手掌并向下施加阻力。抗阻力方法:患者抗阻力全范围屈腕。
器械训练:患者坐位,利用沙袋、重锤、胶皮条等进行抗阻训练(图6-力。
抄袋或重锤
图6-7旎关节屈伸肌群抗阻训练
2.        增加伸腕肌群肌力
(1)        肌力1〜3级
徒手训练:患者坐在桌旁,前臂旋前放在桌上,手放松伸直。治疗师立于患侧,一手固 定前臂远端,另一手握住手掌。方法:患者注意力集中,做全关节范围内的伸展腕关节动 作,然后恢复原位,重复进行。1级肌力时,治疗师给予助力于手掌帮助伸腕;2〜3级肌力 时只帮助固定,不予伸腕助力。
(2)        肌力4〜5级
徒手训练:患者体位同上。治疗师立于患侧,一手放在前臂远端背侧,固定前臂,一手 握住手背并向桌面施加阻力。抗阻力方法:患者抗阻力全范围伸腕。
器械训练:与腕关节屈曲肌群抗阻训练使用器械类似,运动方向相反。
3.        增加腕橈侧偏或尺侧偏肌群肌力
(1)        肌力1〜3级
徒手训练:患者坐在桌旁,前臂中立位放在桌上,手超出桌沿自然下垂。治疗师立于患 侧,一手放在前臂远端,固定前臂,另一手握住手背。方法:患者注意力集中,做全范围的 橈侧偏或尺侧偏。1级肌力时,治疗师给予助力于手背帮助腕关节橈侧偏或尺侧偏;2~3 级肌力时只帮助固定,不予腕关节橈侧偏或尺侧偏助力。
(2)        肌力4〜5级
徒手训练:患者体位同上。治疗师立于患侧,一手放在前臂远端,固定前臂,当增强橈 侧偏肌群肌力时,另一手放在第1掌骨橈侧并向尺侧施加阻力;当增强尺侧偏肌群肌力时, 另一手放在第5掌骨尺侧并向橈侧施加阻力。抗阻力方法:患者抗阻力全范围橈侧偏或尺 侧偏。        ,
器械训练:患者坐位,利用胶皮条、重锤和滑轮等进行抗阻训练(图6-8)o
4.        增强屈掌指关节肌群肌力
(1)肌力1〜3级
徒手训练:患者坐在桌旁,前臂旋后放在桌上。治疗师立于患侧,一手握住掌骨,另一
140
肌力训练技术V

重锤和滑轮(手放入手套内)
胶皮条
图6-8旎关节尺挠僞肌群抗阻训练
手握住近节指骨。方法:患者注意力集中,努力全范围屈曲掌指关节。1级肌力时,治疗师 给予助力于指间关节的远端帮助屈曲掌指关节;2〜3级肌力时,只帮助固定,不予屈曲掌指 关节的助力。
(2)肌力4〜5级
徒手训练:患者体位同上。治疗师位置:立于患侧,一手握住掌骨,另一手放在近节 指骨掌面并向下施加阻力。抗阻力方法:患者保持指间关节伸直,抗阻力全范围屈曲掌指 关节。
器械训练:患者坐位或卧位,利用橡胶弹力球、弹力圈、手指训练台进行抗阻训练。手 背伸肌腱断裂术后使用弹力固定器固定,也可进行屈肌腱的抗阻训练(图6-9)o
弹力固定器
图&9寧指关节屈曲肌群抗阻诃练
5.增强对掌肌群肌力
(1)        肌力1〜3级
徒手训练:患者坐在桌旁,前臂旋后放在桌上。治疗师立于患侧,一手握住腕关节,固 定上肢,另一手拇指和示指握住患者的拇指或小指掌骨。方法:患者注意力集中,患者努力 全范围对掌。1级肌力时,治疗师给予助力于掌骨帮助拇指或小指对掌;2〜3级肌力时,只 帮助固定,不予拇指或小指对掌的助力。
(2)        肌力4〜5级
徒手训练:患者体位同上。治疗师立于患侧,双手分别握住拇指和小指掌侧并向外侧 施加阻力。抗阻力方法:患者抗阻力对掌。
器械训练:患者坐位,利用弹力胶条可进行抗阻训练。
141
2第六章
卜肌力训练技术
6.增强屈指肌群肌力
(1)        肌力1〜3级
徒手训练:患者坐在桌旁,前臂旋后,腕呈中立位。治疗师立于患侧,一手握住指间关 节近端,固定近节指骨,另一手握住远节指骨。方法:患者注意力集中,做全范围屈曲指间 关节。1级肌力时,治疗师给予助力于指间关节的远端帮助屈曲指间关节;2〜3级肌力时, 只帮助固定,不予屈曲指间关节的助力。
(2)        肌力4〜5级
徒手训练:患者体位同上。治疗师立于患侧,一手握住指间关节近端,固定近节指骨, 另一手握住指间关节的远端并向下施加阻力。抗阻力方法:患者抗阻力全范围屈曲指间 关节。
器械训练:患者坐位,常用手指训练台进行抗阻训练。
第四节增强下肢肌群肌力的训练技术
_、解剖学概要
(-)靓部肌群
醜部肌肉大都起自骨盆的内、外面,跨越骯关节,止于股骨上部,按其与競关节的关系, 可分为前、后两群。
1 •前群 有骼腰肌、阔筋膜张肌及缝匠肌。
(1)        骼腰肌:由腰大肌和骼肌组成。腰大肌起自腰椎体侧面和腰椎横突,翳肌起自骼窝, 两肌向下汇聚,经腹股沟韧带深面至股部,止于股骨小转子。此肌使髓关节前屈和旋外;下 肢固定时,可使骨盆和脊柱腰部前屈。
(2)        阔筋膜张肌:位于大腿上部前外侧,起自骼前上棘,肌腹夹在阔筋膜(大腿深筋膜) 两层之间,在大腿上、中1/3交界处向下移行于骼胫束,止于胫骨外侧髒。此肌紧张阔筋膜, 并屈豔关节。
(3)        缝匠肌:呈扁长带状,起自骼前上棘,斜向内下方,止于胫骨上端的内侧面;屈髓、 膝关节,并可使已屈的膝关节内旋。
2.后群 位于臀部,分列3层,浅层为臀大肌,中层由上向下依次为臀中肌、梨状肌、闭 孔内肌和股方肌,深层为臀小肌和闭孔外肌。
(1)        臀大肌:大而肥厚,形成臀部的膨隆。它起自骼骨翼外面和紙骨背面,肌束向外下, 止于股骨的臀肌粗隆和骼胫束。此肌使醜关节后伸和旋外;下肢固定时,可辅助伸直躯干, 防止身体前倾,以维持身体站立。
(2)        臀中肌和臀小肌:位于臀大肌深面,依次叠盖。它们均起自骼骨翼外面,向下止于
股骨大转子。两肌均使髓关节外展。        ,
(3)        梨状肌:起自紙骨前面外侧部,向外穿出坐骨大孔,止于股骨大转子尖。此肌将坐 骨大孔分为梨状肌上孔和梨状肌下孔。
(4)        闭孔内肌:起于闭孔膜内面及其周围的骨面,闭孔内肌肌腱向后穿经坐骨小孔,然 后转而行向外侧止于转子窝;可使骯关节外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3

主题

9434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2150
47#
 楼主| 发表于 2020-2-19 11:54:01 | 只看该作者
47楼 铁鞭01说:
A肌力训练技术

第六章2
(5)闭孔外肌:起于闭孔膜外面及其周围的骨面,闭孔外肌肌腱在股方肌深面行向后外, 止于转子窝;可使髄关节外旋。
3.内侧群 位于大腿内侧,共有5块,列为3层,浅层由外上向内下依次为耻骨肌、长 收肌和股薄肌;中层在耻骨肌和长收肌的深面,为短收肌;深层在长收肌、短收肌的深面, 为大收肌。内侧群肌起自耻骨坐骨支、坐骨结节,除股薄肌止于胫骨外,其余各肌均止于股 骨粗线,大收肌尚有一腱止于股骨的收肌结节,此腱与股骨围成收肌腱裂孔。大腿内侧群 肌的作用为使骯关节内收。
(-)膝部肌群
膝部肌群位于股骨周围,主要分为前群和后群。
1•前群有股四头肌。股四头肌是全身最大的肌,包覆股骨前、内、外侧面。起部有4 个头:股直肌,起自骼前下棘;股中间肌,位于股直肌深面,起自股骨体前面;其他两头为 股内侧肌和股外侧肌,分别起自股骨粗线内、外侧唇。上述4头向下会合,形成总腱包绕験 骨,并向下延为離韧带,止于胫骨粗隆。股四头肌收缩可屈覩、伸膝及使骨盆前倾,维持人 体站立姿势,并使骨盆和大腿做相向运动。
2.后群 位于大腿后面,包括位于外侧的股二头肌和位于内侧的半腱肌、半膜肌。
(1)        股二头肌:长头起自坐骨结节,短头起自股骨粗线,两头会合后止于腓骨头。
(2)        半腱肌和半膜肌:半腱肌位于半膜肌的浅面,它们均起自坐骨结节,向下止于胫骨上 端内侧。
后群3块肌肉均可伸髄关节和屈膝关节。当膝关节屈曲时,股二头肌可使小腿旋外,半 腱肌和半膜肌可使小腿旋内。
(三)踝部肌群
踝部肌群按肌肉在小腿位置分为前、后和外侧群。
1.        前群 内侧为胫骨前肌,外侧为趾长伸肌,两者之间为蹲长伸肌。它们均起自胫骨、 腓骨和骨间膜前面,向下移行为肌腱,至足背。胫骨前肌止于内侧楔骨和第1跖骨底,使踝 背屈和足内翻。趾长伸肌分为4腱,向下延为第2~5趾的趾背腱膜,止于中节趾骨、远节 趾骨底。有时还分出一细腱,止于第5跖骨底,称第3腓骨肌。躅长伸肌止于躅趾远节趾骨 底。趾长伸肌、躅长伸肌均使足背屈,并分别伸2〜5趾和躅趾。
2.        外侧群 有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两肌均起自腓骨外侧面,向下延为肌腱,绕外踝 后方向前,腓骨短肌腱止于第5跖骨粗隆,腓骨长肌腱入足底斜向前内侧,止于内侧楔骨和 第1跖骨底。两肌使踝关节跖屈和使足外翻。腓骨长肌腱与胫骨前肌腱在足内侧缘结成腱 环,有维持足横弓的作用。
3.        后群有浅、深两层肌。
(1)        浅层:为强大的小腿三头肌,由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组成。两个浅头即腓肠肌起自股 骨内、外侧髀的后面,一个深头即比目鱼肌,起自胫、腓骨上端的后面。上述3个头会合,向 下移行为粗大的跟腱,止于跟骨结节。
功能:小腿三头肌上提足跟,使踝关节跖屈,对于行走、跑跳和直立有重要作用。腓肠 肌还可屈膝关节。
(2)        深层:有4块肌,上方为胭肌,其下方自内侧向外侧依次为趾长屈肌、胫骨后肌和躅 长屈肌。趾长屈肌起自胫骨后面,以长腱经内踝后方至足底,分4腱,止于第2〜5趾远节
143
第六章
»肌力训练技术
趾骨底。其作用为使踝关节跖屈和屈第2~5趾。躅长屈肌起自腓骨后面,以长腱经内踝后 方至足底,止于躅趾远节趾骨底。其作用为使踝关节跖屈和屈躅趾。胫骨后肌位于前筋膜 隔与胫腓骨间膜之间,起自胫骨、腓骨和小腿骨间膜后面,经内踝后方至足底内侧,止于舟 骨粗隆和3块楔骨。其作用为使踝关节跖屈并使足内翻。
(四)足部肌群
1.        足背肌 在趾长伸肌腱深面,包括躅短伸肌和趾短伸肌,分别助伸躅趾和第2〜4趾。
2.        足底肌 与手掌肌相似,分3群。内侧群3块,为躅展肌、躅短屈肌和躅收肌。外侧 群两块,为小趾展肌和小趾短屈肌。作用各如其命名。中间群分3层,浅层有趾短屈肌及 其深面的跖方肌,均助屈趾;中层为蚓状肌,助屈跖趾关节和伸趾骨间关节;深层有3块骨 间足底肌和4块骨间背侧肌,分别使各趾向第2趾靠拢或彼此分开。
二、运动学概要
(―)髄部
髓关节可以在髄部肌群的作用下,进行前屈/后伸、外展/内收及内旋/外旋几个方向 的运动。骼腰肌、股直肌、缝匠肌和阔筋膜张肌收缩会使髄关节前屈;臀大肌、股二头肌长 头、半膜肌、半腱肌收缩可以使競关节后伸;臀中肌、臀小肌、阔筋膜张肌和臀大肌上部纤 维收缩可使靓关节外展;耻骨肌、长收肌、股薄肌、短收肌和大收肌同时收缩可使靓关节内 收。髄关节周围的大多数肌肉都是有旋转作用的,瓠关节内旋和外旋的动作具体由哪一块 肌肉收缩完成这取决于骯关节的位置,如臀大肌在骯伸直时,有外旋髄关节的功能,但屈髓 时其上部纤维就有内旋作用。
髄部肌肉在靓关节不同角度时具有不同的作用。如在覩关节伸展时,大腿内收肌的肌 肉拉力线位于韻关节的前方,具有前屈骯关节作用:在髄关节屈曲时,大腿内收肌的肌肉拉 力线位于髄关节的后方,具有后伸骯关节作用。关节角度变化后的肌肉拉力线改变,使肌 肉收缩作用发生转变,这种情况也见于梨状肌。在觥部肌群中,如阔筋膜张肌、股直肌等肌 肉同时跨过髄、膝两个关节,属于双关节肌,根据肌肉长度-张力关系的原理,双关节肌的 效能受到被跨越的两个关节的位置影响。如股直肌在屈膝时,屈髄作用大为增强;在伸靓 时,伸膝作用更为明显。
(-)膝部
膝关节可以在膝部肌群的作用下,完成伸直/屈曲、内旋/外旋动作。股四头肌收缩可 使膝关节伸直,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收缩可使膝关节屈曲,半腱肌、半膜肌和缝匠肌 收缩可以使膝关节内旋,使膝关节外旋的肌肉主要是股二头肌,阔筋膜张肌可起到协助膝 关节外旋作用。
膝部肌群中作用于膝关节的单关节肌有股外侧肌、股中间肌、股内侧肌、胭肌和股二头 肌短头共5块。其余的肌肉则跨越骯关节和膝关节(如股直肌、缝匠肌、股薄肌、半腱肌、半 膜肌、股二头肌长头和阔筋膜张肌的骼胫束)或跨过滕关节和踝关节(腓肠肌)。所以,髄关 节和踝关节的运动或位置都会影响这些肌肉对膝关节的作用。
一般情况下,双关节肌极少被用来同时运动两个关节,通常是用来克服一个关节来自 重力或其他肌肉收缩的阻力。假如双关节肌在两个关节活动时同时收缩,完成其所有活动 范围,那么该肌将缩短一个很长的距离,并在缩短的过程中很快丧失其肌力。例如:人在俯
144
肌力训练技术V
第六章
卧或直立位做伸髄再屈膝动作,胭绳肌必须跨髄、膝两个关节同时缩短,这将使胭绳肌收缩 强度明显下降,很难完成此动作。类似的情况也见于在踝跖屈的同时屈膝关节。
(三)踝部
踝关节在踝部肌群的作用下,可行錬关节跖屈/背屈、内翻/外翻运动。使踝关节跖屈 的肌肉包括小腿三头肌、胫骨后肌、躅长屈肌、趾长屈肌;使踝关节背屈的肌肉,包括胫骨前 肌、躅长伸肌及趾长伸肌;使足内翻的主要肌肉有胫骨前肌、胫骨后肌;使足外翻的主要肌 肉有腓骨长肌、腓骨短肌。
跨过踝关节的肌肉除腓肠肌和胭肌外,其余肌肉都起于近侧的胫骨和腓骨。由于没有 肌肉附着于距骨,所以从小腿到足的肌肉都是可同时作用于踝关节和距下关节的双关节肌。 腓肠肌是跖屈踝关节的主要肌肉,在足踮起时可及明显收缩,腓肠肌麻痹时,患者不能用足 趾站立,涉及跑、跳动作的活动也无法进行。胫骨后肌、躅长屈肌、趾长屈肌这些肌肉不附 着于跟骨,杠杆作用极差,所以这些肌肉收缩时主要对更远侧的关节发生作用而不是踝关 节,故不能代偿小腿三头肌的作用,而只能协助小腿三头肌跖屈踝关节。胫骨后肌在足底 广泛止于距突、舟骨粗隆、楔骨、骰骨和趾骨基底部,胫骨后肌收缩对维持足弓具有重要作 用,当胫骨后肌麻痹后,足弓无法维持而引起平足畸形。
胫骨前肌为踝关节的主要背屈肌,仅作用于踝关节。躅长伸肌及趾长伸肌的主要作用 为伸趾,但在踝关节背屈时则丧失其伸趾功能。当胫骨前肌麻痹而伸趾肌完好时,伸趾肌 仅能产生有限的背屈功能。若胫骨前肌、躅长伸肌及趾长伸肌麻痹,可导致步行摆动相足 下垂,因而需要过度的屈髄、屈膝来防止足趾接触地面,形成所谓的“跨阈步态”。
三、下肢肌群肌力训练方法
(-)噩部肌群肌力增强技术
1.增强屈骯肌群肌力
(1)肌力1〜3级
徒手训练:患者健侧卧位,伸靓,屈膝90。o治疗师立于患侧,一手托住足跟及踝关节,一 手托住大腿远端及膝关节。方法:患者注意力集中,努力做全范围的屈瓠。1级肌力时,治疗 师给予助力帮助屈曲髓关节;2〜3级肌力时,只帮助托起训练侧下肢,不予屈曲髓关节助力。
器械训练:患者卧位,利用悬吊、滑板、水中运动等进行助力训练(图6-10)。
轮轴(或滑板)
滑轮和重锤(或弹簧)
水中运动(可带浮漂)
图6-10 U关节展曲肌群助力讽练
(2)肌力4〜5级
徒手训练:患者仰卧位,下肢屈髄,屈膝。治疗师立于患侧,双手将下肢扶起,屈髓90°, 膝关节自然屈曲,一手托住足跟及踝关节,一手放在大腿远端,向足的方向施加阻力。抗阻
145
2第六章
》肌力训练技术
力方法:患者抗阻力全范围屈髄。上述方法也可以在坐位下进行,治疗师一手放在骼前上 棘处固定骨盆,另一手放在股骨远端并向下施加阻力,患者抗阻力全范围屈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3

主题

9434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2150
48#
 楼主| 发表于 2020-2-19 11:54:36 | 只看该作者
48楼 铁鞭01说:
器械训练:患者卧位、坐位或立位,利用沙袋、哑铃、弹力带等进行抗阻训练。
2.        增强髓后伸肌群肌力
(])肌力1〜3级
徒手训练:患者健侧卧位,屈瓠90°,屈膝90° o治疗师站在患者身后,一手托住足跟及 踝关节,一手托住大腿远端及膝关节。方法:患者注意力集中,努力做全范围的伸髄。1级 肌力时,治疗师给予助力帮助后伸髄关节;2~3级肌力时,只帮助托起训练侧下肢,不予伸 髓关节助力。
器械训练:与瓠关节屈曲肌群助力训练使用器械类似,改变体位即可进行骯关节后伸 肌群助力训练。
(2)肌力4〜5级
徒手训练:患者俯卧位,下肢伸直。治疗师位置:面向患者站立,一手及前臂放在臀部, 固定骨盆,一手放在大腿股骨远端并向下施加L阻力。抗阻力方法:患者抗阻力全范围后伸 醜关节。
器械训练:与骯关节屈曲肌群抗阻训练使用器械类似,改变体位即可进行融关节后伸肌 群抗阻训练。如仰卧位时进行骯关节屈曲抗阻训练,患者改为俯卧位即可进行后伸抗阻训练。
3.        增强靓外展肌群肌力
(1)        肌力1〜3级
徒手训练:患者仰卧位,下肢伸直,中立位。治疗师立于患侧,一手放在股骨远端后方, 一手放在脚踝处,托起下肢。方法:患者注意力集中,努力做全范围的骯外展。1级肌力时, 治疗师给予助力帮助外展髓关节;2〜3级肌力时,只帮助托起训练侧下肢,不予外展关节 助力。
器械训练:与髓关节屈曲肌群助力训练使用器械类似,改变体位即可进行骯关节外展 肌群助力训练。
(2)        肌力4〜5级
徒手训练:患者体位同上。治疗师立于患侧,一手放在骼前上棘处固定骨盆,一手放在 大腿远端外侧并向内侧施加阻力。如果膝关节无疼痛,下方手也可放在外踝处并向内侧施 加阻力。抗阻力方法:患者抗阻力全范围外展韻关节。上述方法也可以在侧卧位进行。训 练侧下肢在上,治疗师站在患者身后,一手放在骼骨上缘固定骨盆,一手放在股骨远端外侧 并向下施加阻力。患者抗阻力全范围外展觀关节。
器械训练:与飆关节屈曲肌群抗阻训练使用器械类似,改变体位即可进行髓关节外展 肌群抗阻训练。
4.        增加競内收肌群肌力
(1)肌力1〜3级        r
徒手训练:患者仰卧位,正常侧下肢饉关节外展25°,训练侧下肢外展约30° o治疗师 立于患侧,一手放在膝关节胭窝处,一手放在脚后跟处,托起下肢。方法:患者注意力集中, 努力做全范围的骯内收。1级肌力时治疗师给予助力帮助内收醜关节,2〜3级肌力时只帮 助托起训练侧下肢,不予内收髄关节助力。
146
肌力训练技术V
第六章3
器械训练:与競关节外展肌群助力训练器械基本相同,运动方向相反。
(2)肌力4〜5级
徒手训练:患者体位同上。治疗师位置:立于患侧,上方手放在骼前上棘固定骨盆,下方 手放在大腿远端内侧并向外施加阻力:如果膝关节无疼痛,下方手也可放在内踝处并向外 施加阻力。抗阻力方法:患者抗阻力全范围内收髓(由外展位经中立位到内收位)。上述方 法也可以在侧卧位进行。训练侧下肢在下,治疗师站在患者的身后,一手于上方膝关节内 侧托起下肢,另一手于下方股骨远端内侧并向下施加阻力,患者抗阻力全范围内收髓关节。
器械训练:与髄关节外展肌群抗阻训练器械基本相同,运动方向相反。
5.增强髄内旋或外旋肌群肌力
(1)        肌力1〜3级
徒手训练:患者仰卧位,膝关节伸直位,骯关节外旋/内旋位。治疗师立于患侧前方,外 旋时,一手放在膝关节内侧,一手握住脚踝。内旋时,一手放在膝关节外侧,一手握住脚踝。 方法:患者注意力集中,努力做全范围的内旋或外旋競关节。1级肌力时,治疗师给予助力帮 助内旋或外旋骯关节;2〜3级肌力时只帮助托起训练侧下肢,不予内旋或外旋骯关节助力。
(2)        肌力4〜5级
徒手训练:患者仰卧位,训练侧屈骯,屈膝90°。治疗师立于患侧,增强靓内旋肌群肌 力时,一手放在大腿远端内侧,一手握住外踝处并向内侧施加阻力;当增强髓外旋肌群肌力 时,一手放在大腿远端外侧,一手握住内踝处并向外侧施加阻力。抗阻力方法:患者抗阻力 全范围内旋髓关节(小腿向外)或外旋骯关节(小腿向内)。
(~)膝部肌群肌力增强技术
1.增强屈膝肌群肌力
(1)肌力1〜3级
徒手训练:患者健侧卧位,双下肢伸直。治疗师立于患者前方,一手固定训练侧大腿远 端,另一手托住训练侧小腿远端。方法:患者注意力集中,努力做全范围的屈膝动作。1级 肌力时,治疗师给予助力帮助屈膝;2〜3级肌力时,只帮助托起训练侧小腿,不予屈膝关节 助力。
器械训练:患者卧位,利用悬吊、弹簧、水中运动、滑轮和重锤等进行助力训练(图6-11)。
滑轮和重锤(或弹簧)        水中运动(可带浮漂)
图6-44 膝关节屈曲肌群助力诃练
(2)肌力4〜5级
徒手训练:患者俯卧位,下肢伸直。治疗师位置:立于患者前方,一手放在臀部固定骨 盆,一手放在小腿远端后方并向下施加阻力。抗阻力方法:患者抗阻力全范围屈膝。
147
第六章
卜肌力训练技术
器械训练:患者卧位或坐位,利用弹力带、弹簧、滑轮和重锤进行抗阻训练(图6-12)。
滑轮和重锤(坐位)
2.增强伸膝肌群肌力
(1)        肌力1〜3级
徒手训练:患者健侧卧位,训练侧下肢伸髓、屈膝90° o治疗师立于患者前方,一手托 住固定大腿远端,另一手托住小腿远端。方法:患者注意力集中,努力做全范围的伸膝动 作。1级肌力时,治疗师给予助力帮助伸膝;2〜3级肌力时只帮助托起训练侧小腿,不予伸 膝关节助力。
器械训练:与膝关节屈曲肌群助力训练使用器械类似,运动方向相反。
(2)        肌力4〜5级
徒手训练:患者坐位,双下肢垂于床沿,大腿下方放一毛巾卷。治疗师位置:立于患者 前方,上方手放在膝关节上方,固定股骨,下方手握住小腿远端并向后施加阻力。抗阻力方 法:患者抗阻力全范围伸膝。
器械训练:与膝关节屈曲肌群助力训练使用器械类似,运动方向相反。
(三)踝部肌群肌力增强技术
1.        增强踝背屈肌群肌力
(1)        肌力1〜3级
徒手训练:患者健侧卧位,训练侧下肢伸直。治疗师立于患者前方,一手固定小腿远 端,另一手握住足背。方法:患者注意力集中,努力做全范围的背屈踝动作。1级肌力时, 治疗师给予助力帮助背屈踝关节;2~3级肌力时,只固定小腿远端,不予背屈踝关节助力。
器械训练:患者坐位或卧位,弹力带中部置于足底前部,手持弹力带两端可进行助力 训练。
(2)        肌力4〜5级
徒手训练:患者仰卧位下稍屈膝(膝下垫一个枕头),踝中立位。治疗师立于患者前方, 上方手放在小腿远端,固定胫骨,下方手握住足背,并向足底方向施加阻力。抗阻力方法: 患者抗阻力全范围背屈踝关节。
器械训练:患者坐位或卧位,利用固定杆阻挡、弹力带和悬挂重物进行抗阻训练。
2.        增强踝跖屈肌群肌力        ,
(1)肌力1〜3级
徒手训练:患者侧卧位,踝关节中立位。治疗师立于患者前方,一手固定小腿远端,另 一手握住足背。方法:患者注意力集中,努力做全范围的跖屈踝动作。1级肌力时,治疗师 给予助力帮助跖屈踝关节;2〜3级肌力时只固定小腿远端,不予跖屈踝关节助力。
148
肌力训练技术V
第六章
(2)肌力4〜5级
徒手训练:患者仰卧位,稍屈膝,月国窝下垫一个枕头,踝中立位。治疗师立于患者前方, 一手放在小腿近端,固定胫骨,一手握住足跟,前臂掌侧抵住足底并向足背方向施加阻力。 抗阻力方法:患者抗阻力全范围跖屈踝关节。踝跖屈肌群肌力训练也可以在站立位练习。 患者单足站立,足跟抬起,跖屈踝关节保持片刻后放下,反复进行。
器械训练:患者坐位或卧位,利用滑轮、重锤或负重跖屈等进行抗阻训练。
3.增强足内翻或外翻肌群肌力
(1)        肌力1〜3级
徒手训练:患者仰卧位,踝关节中立位(内翻)或轻度跖屈(外翻)。治疗师立于患者前 方,一手握住小腿远端固定在治疗床的床面上,一手握住足背。方法:患者注意力集中,努 力做全范围的足内翻或外翻动作。1级肌力时,治疗师给予助力帮助足内翻或外翻;2〜3 级肌力时,只固定小腿远端,不予助力足内翻或外翻。
(2)        肌力4〜5级
徒手训练:患者坐位,小腿垂于床沿,足放在治疗师的大腿上。治疗师立于患者前方, 一手握住小腿远端,当增强足内翻肌群肌力时,另一手握住足的内侧缘并向下施加阻力;当 增加足外翻肌群肌力时,另一手握住足的外侧缘向下施加阻力。抗阻力方法:患者抗阻力 全范围足内翻或外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3

主题

9434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2150
49#
 楼主| 发表于 2020-2-19 11:55:00 | 只看该作者
49楼 铁鞭01说:

137
第六章

第五节增强头颈和躯干肌群肌力技术
一、解剖学概要
(-)颈前肌群
1.        头长肌和颈长肌 头长肌起自第3〜6颈椎横突,肌纤维向内上止于枕骨基底部,由 第1〜3颈神经支配;两侧头长肌同时收缩可使头和上颈椎前屈,单侧收缩产生颈的侧屈和 旋转。颈长肌覆盖于寰椎前弓到第3胸椎椎骨的前外侧面,主要作用为前屈颈部。
2.        前、中、后斜角肌 斜角肌起自第3~6颈椎横突前结节,位于头长肌和颈长肌斜部 止点下方,其纤维向下而微外,止于第1肋骨前部上面或第2肋前部;由第3〜8颈神经支 配。主要作用为前屈、侧屈颈部。
3.        胸锁乳突肌两头分别起于胸骨柄和锁骨的胸骨端,止于乳突和枕骨上项线的外侧 部;受副神经和第2、3颈神经前支的分支支配。一侧胸锁乳突肌收缩时,可使头倾向同侧、 面部转向对侧;两侧同时收缩时,可使头后仰。
(-)颈后肌群
1.        枕下小肌群 包括头后大、小直肌和头上、下斜肌。头后大直肌起自枢椎棘突,头后 小直肌起自寰椎后结节,向上止于枕骨下项线;头后小直肌的外侧部为头后大直肌所覆 盖;头上斜肌起自寰椎横突,止于枕骨下项线外侧部;头下斜肌连于枢椎棘突和寰椎横突 之间。
2.        横突棘肌 连接于横突和棘突之间,包括回旋肌、多裂肌和半棘肌。回旋肌最深,它 附着于横突和上位椎骨棘突的基底部;多裂肌起于横突,肌纤维斜向内上跨过2~5个椎体,
149
第六章
A肌力训练技术
向上止于上2~5位椎骨的棘突:半棘肌起于上6位胸椎横突,向上止于枕骨下项线上方和 颈椎的棘突。
3.        斜方肌 起于枕骨上项线、枕外隆凸、项韧带、第7颈椎和全部胸椎的棘突和棘上韧 带,止于锁骨、肩峰和肩胛冈。此肌牵引肩胛骨接近脊柱,如肩胛骨固定,一侧肌收缩使颈 侧屈,双侧肌收缩使头后仰。
4.        颈部竖脊肌竖脊肌为许多椎后肌的总称,这些肌肉从紙骨到枕骨依次相续。这些 肌肉从外侧到内侧分别称为骼肋肌、最长肌和棘肌。根据其所附着的范围分别在这些肌肉 名称前冠以头、颈、胸、腰等,如:头最长肌、颈骼肋肌。它们受脊神经后支支配。
颈竖脊肌主要包括颈骼肋肌、头最长肌、头夹肌、颈夹肌。颈骼肋肌起自第3〜6肋的 肋角处,止于第4〜6颈椎的横突。头最长肌附于上5位胸椎的横突和第2〜6颈椎横突和 颖骨的乳突。头夹肌、颈夹肌起于项韧带的下部和上3位胸椎的棘突;头夹肌向外止于乳 突和枕骨上项线,颈夹肌则止于上位颈椎的横突。这些肌肉由第1〜4胸神经的后支支配。 两侧的颈竖脊肌收缩可使寰枕关节和颈椎后伸,一侧收缩则产生颈椎侧屈。
(三)        躯干前屈肌群
主要有前外侧腹肌群、胸固有肌,前者由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组成。腹 直肌的作用是前屈脊柱、降胸廓、增加腹压;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的作用是前屈、侧 屈、回旋脊柱和增加腹压。胸固有肌有肋间内、外肌,分别起到提肋助吸气、降肋助呼气的 作用。
1.        腹直肌 位于腹前正中线两旁,为上宽下窄的带状多腹肌,左右分为两块,被横形腱 分隔,状如多块肌肉,类似“洗衣板”。起自耻骨联合和耻骨悄,向上止于胸骨剑突和第5〜7 肋软骨前面。全肌有3〜4条腱划,分成4〜5个肌腹。
2.        腹外斜肌 位于腹前外侧壁浅层,以肌齿起自下8肋外面,肌束斜向前下,后部的止 于骼悄,其余肌束向内下移行为腱膜,经腹直肌前面,参与构成腹直肌鞘前层,至正中线参 与构成白线。
3.        腹内斜肌 在腹外斜肌深面,起自胸腰筋膜、骼悄和腹股沟韧带外侧1/2,呈扇形放 射,后部肌束向上止于下3肋,大部肌束水平向内侧移行为腱膜,至腹直肌外侧缘分为两 层,分别参与构成腹直肌鞘的前、后层,并在正中线参与构成白线。
4.        腹横肌 在腹内斜肌深面,起自下6肋内面、胸腰筋膜、骼畴和腹股沟韧带外侧1/3, 肌束水平向前行,移行为腱膜,经腹直肌后方至白线,参与构成腹直肌鞘后层和白线。但 在脐下4〜5厘米处以下,此腱膜和腹内斜肌腱膜后层均转至腹直肌前面,加入腹直肌鞘 前层。
5•胸固有肌主要有肋间内、外肌等。
(1)        肋间外肌:位于肋间浅层,起自肋骨下缘,纤维斜向前下,止于下一肋骨上缘,于肋 软骨间隙处移行为肋间外膜。此肌主要有提肋、助吸气作用。
(2)        肋间内肌:位于肋间深层,起自肋骨上缘,纤维斜向前上,方向与肋间外肌交错,止 于上一肋骨下缘,从肋角处向后移行为肋间内膜。此肌主要有降肋、助呼气作用。
(四)        躯干后伸肌群
位于棘突两侧的脊柱沟内,分为数层;浅层肌长,有竖脊肌和夹肌;深层肌短,节段性 明显,连接邻近的椎骨。深层肌对维持人体直立姿势有重要作用。
150
肌力训练技术V
第六章
1.        胸部横突棘肌连接于横突和棘突之间。
2.        胸、腰部竖脊肌 又称紙棘肌,纵长,粗大,起自紙骨背面和骼皤后部,向上分为3 列:外侧列止于肋骨(骼肋肌),中间列止于横突并上达乳突(最长肌),内侧列附着于棘突 (棘肌)。竖脊肌使脊柱后伸,上部兼有仰头作用。
3.        胸腰筋膜 为背部的深筋膜,包被竖脊肌。在腰部特别发达,分成浅(后)、中、深(前) 3层。浅层位于竖脊肌表面,并作为背阔肌的起始腱膜;中层位于竖脊肌和腰方肌之间; 深层位于腰方肌的前面。3层筋膜向内侧分别附着于腰椎棘突和横突,向外侧在竖脊肌 和腰方肌外侧缘相互融合,形成竖脊肌与腰方肌的鞘,并作为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起始 腱膜。
(五)躯干旋转肌群
主要包括腹外斜肌和腹内斜肌。
二、运动学概要
头、颈和躯干肌在中线两侧成对排列,当两侧肌肉收缩时产生矢状面的前屈和后伸运 动。当一侧肌肉收缩时,则在额状面或水平面上产生侧屈或旋转运动。能起到前屈头、颈 和躯干的肌肉有:枕下肌、头长肌、颈长肌、斜角肌、胸锁乳突肌、腹直肌、腹内斜肌、腹外斜 肌和腰大肌。能使头、颈和躯干伸直的肌肉有枕下肌、横突棘肌和竖脊肌。
人体的脊柱就像一根直立的竹竿,脊柱前后左右肌肉就像固定于竹竿的绳索,当竹竿 保持直立位时,两侧绳索用以维持竹竿直立平衡的力最小。为减少每根绳索所受的力可以 通过增加竹竿两侧的绳索数目来达到,这种机制也见于人体维持脊柱平衡,如:人体有很多 块肌肉参与前屈/后伸脊柱,而并非只前后各一块。如果这些肌群中有一块肌肉麻痹,患者 将调整姿势使身体的重心向着瘫痪肌肉原先用力方向移动,来代偿瘫痪肌肉维持身体的平 衡,这样势必会导致瘫痪肌肉对侧肌肉收缩增加。如:腹肌麻痹时,人在坐位或站位时躯干 均会向前屈曲前倾,这时竖脊肌会增加收缩来平衡由于重心前移而带来的力矩。若患者向 后倾斜使头臂和躯干的重心落在脊柱轴的后方,此时平衡就很难控制,人就会跌倒。
躯干肌群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固定胸廓、骨盆和脊柱,当肢体运动时也可引起躯干肌群 的协同收缩,从而达到训练躯干肌肉的目的。如抬腿时,所有腹肌均活动来固定骨盆和脊 柱的腰部,故可以通过改变下肢的力臂长度(屈膝或伸膝)或抬一条或两条腿的方法,来改 变腹肌收缩的强度。在俯卧位时伸髄,也可达到使背伸协同收缩的训练目的。
横突棘肌和竖脊肌是使躯干伸直的两块主要肌肉,这些肌肉瘫痪的人,俯卧位不能伸 脊柱,在直立位时不能伸直脊柱。虽然在脊柱侧屈、旋转、深呼吸时,横突棘肌和竖脊肌都 有较大的活动,这并不表示这些肌肉就是这些运动的主动肌,最通常的是在脊柱旋转时作 为协同肌稳定脊柱,防止主动肌产生不需要的动作,如:一侧腹外斜肌收缩能够旋转躯干, 但也能屈曲躯干,此时对侧的竖脊肌和横突棘肌就会收缩来稳定脊柱。
当人站立屈飆用手去触脚趾时,伸髄肌(主要是胭绳肌)和竖脊肌通过离心收缩来控制 屈骯和脊柱的向前弯曲,同样这些肌肉的向心收缩使躯干恢复直立位。现代理论认为躯干 能承受大的前屈运动能力是来自脊柱后方的韧带、胸腰筋膜、腹横肌和腹内斜肌所产生的, 这主要是因为脊柱屈曲时竖脊肌的力线几乎与脊柱平行,仅具有很小的力量,此时竖脊肌 的收缩不能产生伸脊柱腰部的作用,只能增加对椎间盘的压力。
151
沖圖瞬►肌力训练技术
三、躯干肌群肌力训练方法
1.增强颈前屈肌群肌力
(1)        肌力1〜3级
徒手训练:患者侧卧位,头下垫枕使头部保持水平,肩部放松。治疗师立于患者一侧, 一手托住患者头部,一手固定患者肩部。方法:患者注意力集中,努力做全范围的颈前屈动 作。1级肌力时,治疗师给予助力帮助颈前屈动作;2〜3级肌力时,只固定肩部、托起头部, 不予颈前屈动作助力。
器械训练:患者卧位,利用悬吊减重进行助力训练。
(2)        肌力4〜5级
徒手训练:患者仰卧位,头下垫枕使头部保持水平,肩部放松。治疗师立于患者一侧, 一手固定患者肩部,一手置于患者头前额部向下施加阻力。抗阻力方法:患者抗阻力做全 关节范围的颈前屈动作。
器械训练:患者坐位或卧位,利用弹力带、滑轮和重锤等进行抗阻训练(图6-13)。
弹力带(前屈)
滑轮和重锤(后伸)
弹力带(后伸)
图6-13颈部前屈和后伸肌群抗阻讽练
2.        增强颈后伸肌群肌力
⑴肌力1〜3级
徒手训练:患者侧卧位,头下垫枕使头部保持水平,肩部放松。治疗师立于患者一侧, 一手托住患者头部,一手固定患者肩部。方法:患者注意力集中,努力做全范围的颈后伸动 作。1级肌力时,治疗师给予助力帮助颈后伸动作;2~3级肌力时,只固定患者肩部、托起 头部,不予颈后伸动作助力。
器械训练:患者卧位,利用悬吊减重进行助力训练。
(2)肌力4〜5级
徒手训练:患者俯卧位,肩部放松。治疗师立于患者一侧,一手固定患者肩部,一手放 在患者头枕部向下施加阻力。方法:患者抗阻力做颈后伸动作。
器械训练:患者坐位或卧位,利用弹力带、滑轮和重锤等进行抗阻训练,与前屈肌群训 练时体位相反(图6-13)。        ”
3.        增强躯干前屈肌群肌力
(1)肌力1〜3级
徒手训练:患者仰卧位,下肢被固定,双上肢置于体侧。治疗师立于患者一侧,一手托 住患者头部,一手固定患者骨盆。方法:患者注意力集中,努力做全范围的头、肩抬离床面
152
肌力训练技术V
第六章
动作。1级肌力时,治疗师给予助力帮助做头、肩抬离床面动作;2〜3级肌力时,只帮助固 定骨盆,不予头、肩抬离床面动作的助力。
器械训练:患者仰卧位,动作与徒手训练相同,可以利用弹力带悬吊头部或上背部进行 助力训练。
(2)肌力4〜5级
徒手训练:患者仰卧位,肩部放松。治疗师立于患者一侧,双手固定患者双侧大腿。方 法:患者努力做双手向前平举能坐起和双手抱头能坐起训练。
器械训练:患者仰卧位,双上肢负重(哑铃)情况下做仰卧起坐训练。也可利用腰腹肌 训练仪进行躯干前屈肌群抗阻训练。
4.        增强躯干后伸肌群肌力
(1)        肌力1〜3级
徒手训练:患者俯卧位,下肢被固定,双上肢置于体侧。治疗师立于患者一侧,一手压 在臀部,一手托在患者的上胸部。方法:患者注意力集中,努力做全范围的头、胸抬离床面 动作。1级肌力时,治疗师给予助力帮助做头、胸抬离床面动作;2~3级肌力时,只帮助压 住臀部,不予头、胸抬离床面动作的助力。
器械训练:患者俯卧位,动作与徒手训练相同,利用弹力带悬吊前胸部进行助力训练。
(2)        肌力4〜5级
徒手训练:患者俯卧位,下肢被固定,双上肢置于体侧,胸部以上在床沿外。治疗师立 于患者一侧,一手压在臀部,一手放在患者的上背部施加不同大小的阻力。方法:能抗较大 阻力抬起上身。
器械训练:患者坐位,利用滑轮和重锤可进行抗阻训练,也可利用腰腹肌训练仪进行躯 干后伸肌群抗阻练习。
5.        增强躯干旋转肌群肌力
(1)        肌力1〜3级
徒手训练:患者坐位,固定骨盆。治疗师立于患者一侧,双手扶在患者的双肩上。方 法:集中注意力,努力将上身向左右两侧旋转。1级肌力时,治疗师给予助力帮助上身向左 右旋转;2~3级肌力时,只提供保护防止失平衡,不予上身向左右旋转的助力。
(2)        肌力4〜5级
徒手训练:患者仰卧位,固定下肢,双上肢放置于体侧。治疗师立于患者一侧,双手固 定患者的双下肢。方法:患者努力双手抱头坐起,并向一侧转体,重复进行。
(仓跃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4

帖子

43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434
50#
发表于 2020-9-11 23:04:44 | 只看该作者
50楼 kwcha333说:
本帖最后由 kwcha333 于 2020-10-17 13:03 编辑

fav link:
通渠公司


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爱盲论坛  

GMT+8, 2024-11-11 04:17 , Processed in 0.21071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