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局通栏广告

爱盲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622|回复: 2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载帖 从春秋战国看历史。

[复制链接]

49

主题

1142

帖子

482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82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8-25 14:52: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李文东说:
朋友们都说该论坛没有什么营养。,有的只是勾心斗角,侮辱谩骂。 其实呢。换个角度看问题。,论坛就是让一些人发泄情绪的地方。,无论他的行为是否妥当,但在他看来。他发现了便觉舒畅。,这些东西咱就不说了。,今天给大家换个口味。,我转载一些我所看过的自认为比较好的历史文章。,分享过来,让大家一起品读一起欣赏。,我这个人除了爱好信用卡,股票等金融相关的东西之外。,闲暇之余更爱好历史。,通过历史去了解人性,通过历史去感知社会。,这样我们的人生才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初中历史课老师曾多次提到学历史有什么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我没有那么大的格局。,学习历史就是为了让自己在工作事业上做得更好。,为了不影响论坛的秩序,我会在这一个帖子内进行转载。,同时也多管个闲事,希望天涯过客,这位朋友也能这样。,因为你所发的帖子实在太乱。,作为搬运工有点不称职啊。,好了,闲言少叙,咱们就从下一楼开始转载。,同时也希望爱好历史的朋友共同评论赏析。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1142

帖子

482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829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1-8-25 14:54:07 | 只看该作者
沙发 李文东说:
正式说春秋战国历史时,我们先分析一个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春秋时代的小故事;那就是假途伐虢。

这个故事的大意是,晋国想打虢国,但是想攻打虢国,需要经过虞国。

为了让虞国老大同意自己借道过去,晋国就给虞国送去了美玉、名马,虞国老大贪图美玉、名马,就答应了晋国借道的请求。
面对此情此景,有两个聪明人就劝说虞国老大,嘴唇没了,牙齿就会受寒;牙叉骨没了,牙就要掉了;虢国灭亡了,虞国就无法生存了..........。
但是很不幸,虞国老大眼里只有美玉、名马,竟然让晋国借道灭了虢国;当然了,晋国灭掉虢国后,顺手就把虞国也灭了。
在讲春秋战国的历史时,我为什么要先讲这个故事呢?
原因非常简单,这种古代智慧故事,我在二十岁前,那是看了无千无万,所以我总觉得自己实在不是普通人了,总而言之,给我个机会,我必将会叱咤风云。
但是随着社会跌爬滚打的久了,再回头再看这种古代智慧故事,我忽然发现,这也就是阿凡提智斗巴依老爷的故事,除了让小朋友获得一点廉价的优越感、喜悦感之外,真心说啥意义也没有。
因为故事里的反面人物,常常就跟傻子一样;所谓的聪明人,其实也就是路人的水平;看着这种故事,我们难免会产生一种错觉,那就是只要我们有着正常人的智慧,就叱咤风云了。
从这层意义上,绝大多数的古代智慧故事,它也就是寓言故事。
你说它是假的吧,它应该是真的;你说它是真的,它其实扯淡到了极点。
比如,在这个假途伐虢的故事中,你说虞国老大的智商,是正常人吗?肯定不是啊!因为怎么看他,他也就是一个二傻子啊。

最简单而言,晋国的险恶用心,随便拉出一个路人也知道啊。
再简单而言,随便拉出一个路人,看完这个故事后,也会嘲笑虞国老大的愚蠢啊。
从这层意义上,这个故事中出现的聪明人,也就是我们普通路人的水平啊。
看着这个故事,我们难免会觉得,虞国老大就是一个弱智,自己处于他的位置上,肯定会比他干得好。
更主要的是,看完这个故事,我们的智商优越感,难免会油然而升的。因为晋国玩的诡计,我们一眼就能看穿,而在当时的虞国,似乎只有宫之奇、百里奚之类的高人才能识破。
面对此情此景,我们难免会有一种忍不住想穿越的冲动,因为就凭我们的智商,如果穿越回去,想不改写历史都太难了。
其实呢,毫不夸张的说,让我们处于虞国老大的位置上,肯定也就是那副德性,对此谁也不要吹牛X。
如果晋国给虞国老大的礼物,只是美玉、名马;谁处于虞国老大的位置上,也会拒绝的;因为正常人都知道,这些美玉、名马,就是带着肥肉的诱饵。
问题是,如果晋国送给虞国美玉、名马时,还附带着带血的短刀;你处于虞国老大的位置上,你会如何做呢?
对于晋国而言,先灭虢国,还是先灭虞国,真心说没有太大的差别。因为虞国虢国,现在都已是他嘴边的肥肉了。
虞国不给晋国借道,晋国老大会怎么想呢?肯定会想了,既然你愿意替虢国挡刀,我就先捅死你好了!捅死你,再捅虢国,也是一样的啊。
总的来说,晋国老大的态度很简单,你愿意当我的朋友,我就送你美玉、名马;你愿意当我的敌人,我现在就拿刀捅你!
在这种背景下,虞国老大的选择,其实并不是要不要美玉、名马的事;而是要不要和晋国拼个你死我活?
虞国老大如果没有这种勇气,不接受人家的美玉、名马,又能怎么办呢?
江湖不是有一句名言叫作,敬酒不吃吃罚酒。
总而言之,这杯酒,你喝也得喝,不喝也得喝;这个面子,你给也得,不给也得给;千万不看我跟你客套客套,就以为我怕你了。
《教父》中有一个故事。
教父拿着两万美金去找某个人,希望对方可以卖自己点面子。对方自然不愿意卖了,因为卖给教父这点面子,潜在的损失远远超过两万美金。
最后,教父拿枪顶在了他的头上,对方终于愿意卖给教父面子了。
《教父》小说中,是这样描写的:考利昂老头子一面劝说,一面把手枪对着歌舞团领班的前额,用极其严肃的态度使他确信:要么签字,要么他的脑浆在一分钟内洒满那份文件。莱斯·霍勒签了字,考利昂老头子把手枪插进口袋,并把那张有银行保证的支票递了过去。
《教父》中,教父征服人们的手段,通常都是这样的。
总而言之,一手拿着美金,一手拿着手枪。
再总而言之,你想要美金,我送你美金;你不想要美金,我就送你一枪。
若干年前,美国想打阿国。可是打阿国,需要越过巴国,于是美国就向巴国借道。
巴国老大想拒绝,美国就派人告诉巴国老大,你考虑好后果再做回复。因为以我们的实力,毫不夸张的说,一黑夜就能让你们回到石器时代。
面对美国这种大言不惭,巴国哪敢不借道呢?
美国老大曾有名言说,一手胡萝卜,一手大棒,你将无往不利。
总而言之,听话,就给你点胡萝卜吃;不听话,我当头就给你一大棒。我就不信,没有一款不适合你的。
你看,欧美的经典小说、军政故事,对于现实的权力博弈描写,就是这么直接简单。
面对这种简单直接的描写,人们自然会觉得,故事中的人,没有一个是省油的
其实呢,《水浒传》中宋江,一直都是这样玩的。
春秋时代的大哥们呢,通常也是这样玩的。
只是中国古代的小说、历史,写得都比较含蓄。总而言之,看透不说透,还总用一种天真烂漫的口吻讲述发生的一切。所以面对相关内容,读者难免会油然而生各种廉价的优越感。因为在这些故事中,失败者自然一个比一个蠢;胜利者与我们相比,也实在没有任何高明可言。
晋国老大拿着美玉、名马,希望虞国老大借一道,让自己去追求正义公理,甚至是去解虢国人民于倒悬。虞国老大,哪敢拒绝啊!
也许有人说,晋国老大打虢国时,没有扯这种大道理啊。
其实呢,晋国老大没有扯这种大道理,那是因为这个晋国老大有一个儿子,后来牛X闪闪的映红了整个天空,关键是,这个晋国老大生前,还一直迫害自己这个牛X闪闪的儿子。所以记述历史的人,自然懒得记述这个晋国老大的各种官话、甚至是屁话了。
后来,齐桓公打着维护世界和平的旗号,让众多小国团结在自己的大旗下一块行动。
然后呢?齐桓公利用这种机会灭亡了三十多个国家。
在这波操作中,众多追随在齐桓公身后的小国,如果仔细去看,肯定比虞国君主更愚蠢。因为他们就不是简单的给齐桓公借道了,而是帮着齐桓公去灭亡和自己唇亡齿寒的国家。
是不是说得有点远了。我们书归正传,还从假途伐虢继续说起。
总的来说,只要我们细看当时的背景下,自然会发现,虞国老大的选择,只是一种正常人的正常选择,虽然不敢说多么高明,但也实在说不上愚蠢。
单纯的面对一百万美金,人们很容易拒绝;如果旁边还摆着带血的短刀,这个就比较复杂了!
尤其是对方说了,你不选这一百万美金,我现在就用短刀捅死你,这个就更复杂了!
在这种背景下,你选择了这一百万美金,还能爽好多天;如果选择带血的短刀,没准当时就玩完了。
在这种背景下,你选择这一百万美金,没准儿后半辈子,还能一直爽下去;如果你选择带血的短刀,人生恐怕很快就要划上句号了。
总的来说,人生总有无数个两难的选择。
总的来说,人生总是在无数个利弊掺杂的困境中,选择一个对自己最有利的方案。
有时候,人真心是没有什么好选的。因为筐子里,就三个烂苹果,你可以选择一个好的,问题是,你挑来挑去,一个比一个烂,你有什么办法呢?真心说,我们都想选择一个好的,问题是,它就没有个好的啊!
这就好像,张横问宋江了,你是想吃板刀面、还是想吃馄饨?真心说,宋江哪样也不想吃!问题是,当时只有这两种选择啊。
我们看历史时,总是很容易产生廉价的优越感,无非是因为,历史书似乎总是有意无意的告诉我们,历史当事人的选择,就是一道非A即B的判断题,或是ABCD中,肯定有一个正确答案选择题。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看到历史当事人选择一个明显错误的方案时,自然会觉得,他们太傻了,换作我们,肯定不会这样选的。
问题是,历史当事人,通常是没有多少选择的。换而言之,挑苹果的时候,谁也想选那个又大又水灵的;问题是,桌上就是几个又烂又小的苹果,你选来选去,也只能选一个你看来比较好的、其实也是又烂又小的苹果。
因为历史书,常常会抛开这种简单的历史背景;所以我们难免会感觉,古代的帝王将相,常常就跟弱智一样。因为他们挑来选去,竟然就是挑了一个又烂又小的苹果;换作我们,我们肯定不会这样选的。
其实呢,把我们换到那个位置上,我们与他们选择的结果,通常不会有太大的区别。
虞国老大可以选择的上策,就是与虢国合作;一举打败晋国的阴谋,这个自然最好的不过了。
问题是,它的弊端在于,最后惹怒了晋国,晋国不再玩假途伐虢,却要玩远交近攻了,这样一来,虞国不是替虢国挡枪吗?
更主要的是,看到虞国陷入危机,虢国会怎么做呢?会不会趁机瓜分它,谁也不知道。
这就好像,曹操打孙权时,刘备就和孙权在赤壁并肩作战;刘备还是孙权的妹夫;刘备和曹操打仗时,孙权应该怎么办呢?按情理上,自然应该和刘备并肩作战啊!问题是,孙权却是趁机给刘备玩了个窝心脚,于是刘备死了二弟,还丢了荆州。
当然了,孙权这样背后坑盟友,刘备与他相比,也就是半斤对八两罢了。按正常逻辑,曹操虎视天下,刘璋和刘备联手,也未必能抵抗曹操;刘备怎么可能在这种背景下火并刘璋呢?问题是,刘备就是要火并刘璋。
虞国老大可以选择的下策,就是与晋国合作。
虞国与晋国合作最差的结果,也就是大家在晋国的领导下,实现了山西省地区的进一步统一罢了。这才是多大的事啊。
虞国百姓,从此自然是该干什么,还继续干什么,无非是从此换个户口本,变成晋国百姓罢了。
虞国的贵族呢,无非是丧失点特权,继续跟着晋国的老大混啊。
总的来说,虞国被晋国兼并后,好像并不排斥变成晋国人的事实啊。事实上,大家从此都以晋国人自称,而且以晋国人为荣了。
虞国老大可以选择的中策,就是独立自主。总而言之,左边防晋国,右边防虢国。
但是这种选择,多少是不行的。
这就好像,三国时代的刘璋,他东边防刘备,北边防曹操,好像是最佳的选择,问题是,就刘璋那几斤几两,敢这样玩,谁也觉得,他有点自不量力了。
在假途伐虢的故事中,虞国老大的困境,其实比我们上述分析的更为复杂。
因为按上面的模型分析,虞国老大之所以接受美玉名马,自然存在迫不得已的困境,但这显然还是以英雄史观在进行分析历史。
因为在这个故事里,虞国老大拥有绝对的选择权;其它人呢,就是打酱油的。其实呢,一万年也有左中右。
换而言之,当时的虞国,只要能坐决策圈子里的大哥级人物,都知道虞国当时已处于两难困境之中了,他们应该如何选择呢?

永远是有人想选择上策,有人想选择下策,也有人想选择中策。最后,虞国会怎么选择呢?虞国老大拥有的权重自然非常大,但是其它大哥级的权重加起来,肯定比虞国老大更大。最简单而言,大家都同意与晋国合作,虞国老大反对,又有什么意义呢?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1142

帖子

482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829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1-8-25 15:01:20 | 只看该作者
板凳 李文东说:
从上节的分析中,我们大约可以知道,虞国老大的困境,是接受晋国的礼物,会一步步走向灭亡;不接受晋国的礼物,当时就有可能把战火引向虞国。

在这种背景下,虞国老大就选择了接受晋国的礼物,并且让晋国借道过去讨伐虢国。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其它的虞国人,对此是什么态度呢?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所有的虞国人,都会参与到这种选择之中。
一万年也有左中右!
在重大的利益选择面前,人们自然而然的分裂成左中右三股力量。
左派的意见非常简单,那就是宁愿虞国遍地坟,也绝不对晋国妥协,也绝不接受亡国的命运。总而言之,我们虞国人可以说不!
甚至在国家灭亡之时,他们还会先砍死自己全家人,然后再自杀。总而言之,我们宁死,也不会当亡国奴的。
中间派的意见也很简单,那就是这里让虞老大统治也好,还是让晋老大统治也罢,关我屁事来着?
总而言之,我管你狼吃羊、羊吃狼呢。就是希望两国和平统一,总而言之,大家以后溶入一个家过日子好了,才多大的事啊。从后来的结果看,这好像也就不是多大的事啊,因为几年以后,大家就都是晋人了,什么虞啊、虢啊,那就是历史了。
事实上,当时的希腊就流传着一个寓言故事,非常充分的表达了中间派的态度。
故事的大意是:主人赶着驴在干活,强盗来了。主人让驴跟他赶快跑。驴就问主人,强盗抓住了我,会杀我吗?主人说,应该不会吧,他还会让你干活的。驴又问主人,强盗会让我干更多的活吗?主人说,应该不会吧。驴就说了,既然如此,我跑个什么劲呢?
在这个寓言故事中,主人也真是一个实在人。因为在现实中,主人肯定会告诉驴,你要是让强盗抓住了,强盗肯定会杀了你,或是会活活累死你。
这种力量,从普遍意义上,永远会受到批判,问题是,不管我们怎么批判它,也不会让这种力量消失。
当然了,公开场合他们也不能这样说。问题是,他们可以说冲动是魔鬼、和平发展是硬道理的话啊。换而言之,说来说去,就是我们千万不要和晋国撕破脸硬扛啊。
右派的意见也非常简单,那就是我们早就盼着变成晋国人了;我们早就盼着晋国人来解放我们了。换而言之,晋国军队来了,我第一个跑去给带路。
当然了,公开场合他们是不能这样说的。问题是,他们可以大唱虞国晋国亲善友好的论调啊。
面对这种选择,虞国老大只是最重要的一个份子,却绝不是至关重要的一份子。
从这层意义上,虞国与晋国的关系,并不是虞国老大一个人可以决定的。这主要取决于,虞国左中右三股力量的博弈。
一切是显然的,如果虞国左派(鹰派)力量强大,虞国君主想和晋国亲善友好,那就是他不想混了。
在那个年代,什么老大不老大的?小弟认得你是老大,小弟手中的刀,可真不知道老大两个字怎么写?
关键是,身为老大,你一心卖国,你说你该死不该死?
反过来说,如果虞国右派(鸽派)力量强大,虞国君主没事拒绝晋国的美玉名马,不惜把战火引到虞国,他肯定是不想混了。
在那种年代,一个人能不能当国家的老大?取决于很多因素,而周边强国的态度,永远是一个不能忽略的因素。最简单而言,秦国一心支持晋怀公的叔叔上位,晋怀公很快就被清理出局了;宋国一心支持郑昭公的弟弟上位,郑昭公就被清理出局了.......。
要知道,这都是实力对等的国家之间博弈,以晋国强大的实力,如果一心支持虞国的某个反对派,虞国老大真有信心继续坐在那个位置上?
尤其是当大家发现,支持现在的虞国老大,就有可能让虞国生灵涂碳;支持另一个大佬上位,就可以让虞国躲过这场灭顶之灾。大家会支持谁?实在难说的很。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大家的选择,会出现左中右三种不同的倾向呢?
从普遍意义上,就是因为大家对未来利益的预期不同。
如果一个人认为变成晋国人后,生活水平会有明显改善,他自然倾向于变成晋国人。
如果一个人认为无论当晋国人,还是当虞国人,该干什么,还干什么;他自然倾向于懒得管国家是晋,还是虞。
如果一个人认为变成晋国人后,生活水平会明显恶化,他自然倾向于抵抗晋国的侵略。
我的这种观点,很容易被一些正人君子反感。
因为国家这么神圣的内容,让我一说,怎么变得这样市侩呢?
问题是,我们翻开春秋战国的历史看一下吧。
吴起是卫国人,娶的老婆是齐国人。开始替鲁国打工,后来替魏国打工,再后来替楚国打工。
总而言之,这家公司混得不好,咱再到另一家去。
伍子胥楚国人,帮着吴国人效力,差点把楚国灭了。
总而言之,这家公司对不起我,我不但要跳槽走人,还得想办法把这家公司搞垮。
百里奚是虞国人,蹇叔是宋国人,商鞅是卫国人,范睢是魏国人,吕不韦是卫国人,李斯是蔡国人;但是他们因为给秦国效力而青史留名。
总而言之,不能在这家公司混个CEO;我到别家公司试试!
甚至而言,孔子也要周游列国,孟子也要四处游说。
总而言之,哪个国家愿意给我机会,我就在哪个国家混,可惜,哪个国家也不愿意给我机会啊!
毫不夸张的说,这就好像众多公司在兼并竞争。
什么祖国不祖国的?在这个国家混得好了,就继续混;混得不好了,就换个国家继续干。
左中右三种意见,以空对空的说,自然是左派容易占据上风。总而言之,面对外敌入侵,我们应该誓死抵抗,绝不妥协。
问题是,如果春秋战国时代的人们,都是抱着这种态度,中国的历史,永远也不可能实现所谓的统一。事实上,正是因为有无数的中间派、甚至右派,中国的历史才一步步走向统一,并且统一永远是主流。
晋国兼并虞国、虢国,用贬意词形容,自然就是侵略!但是用褒义的词去说,这就是解民于倒悬啊。
晋国兼并虞国、虢国,消极的去看,这自然就是侵略!但是从积极的角度去看,这就是致力于中国历史的统一啊。
更主要的是,什么虞国、虢国、晋国,那不是扯淡吗?
因为往大了扯,我们都是大周朝的人啊!
什么虞国、虢国、晋国,也就是大周朝下面的一块块封地罢了。
以空对空的说,人们那种不管国家姓虞还是姓晋的态度,是应该受到批判的。
问题是,虞国灭亡了,才是多大点的事啊,大家从此忠于晋好了;关键是,这样一来,又让中国历史的统一,朝前迈了一大步。
当然了,以空对空的说,右派那种身为虞国人,却盼着晋国来统治的行为,就是汉奸卖国贼啊。
问题是,放到历史上,这就是促进中国历史统一啊。至少晋国统一相关地区后,肯定会给他们戴红花、让他们骑大马、还给他们升官发财的。
当然了,有时候晋国老大也会感觉,鼓励这种行为,会让自己以后难以教育小弟,于是也会抓几个典型杀一杀的。一切是显然的,如果面对强敌,小弟们出卖大哥、另拜码头总是戴红花、骑大马、还能得到一百万美金,哪个大哥能有安全感呢?
所以,难免会有一些倒霉鬼被拉出来当典型砍掉,总而言之,你出卖大哥,就是该死。
但是,我们必须得说但是,晋国更会通过各种方式,表彰这些一心推动山西省地区实现统一的友好人士。
首先,晋国得需要这些人支持,才能更好的统治占领地区;更主要的是,只有让这些人得到大家都能看到的实惠,才会让其它有待晋国征服的地区,遍布带路党。
如果谁抵抗晋国武力统一山西省,晋国老大就表彰他们;谁一心推动山西省地区实现和平统一,晋国老大就打击他们。晋国老大继续在山西省扩张时,难度就不是一般的大了;至于以后统一天下,难度就更大了。
任何一个征服者,在对待敌方小弟的忠诚与背叛时,心情都是矛盾的。
因为你一个劲表彰敌方小弟背叛自己大哥的行为,这会让纲常大乱的。因为小弟都背叛大哥就可以戴红花、骑大马、还能吃香的喝辣的;而忠于自己大哥,就会被杀死、甚至全家杀死。以后,忠诚两个字怎么写,有几个人能认识呢?
问题是,你一个劲的表彰敌方小弟忠于自己大哥的行为,这会让你扩张的难度变大,因为敌方小弟玩命和你打仗,以后就可以戴红花、骑大马、还能连升三级;跟你表示亲善友好,就会被杀死,甚至是全家杀死,以后谁还会和你亲善友好呢?
在这种背景下,征服者通常都是高调表彰几个抓住大奖的忠诚典型;高调惩罚几个抓住大奖的背叛代表。
而在实际操作中呢?显然是,谁和他亲善友好,他就会给吃香的喝辣的、还会让他们连升三级。
因为处于虞国、虢国的角度,晋国这是赤裸的侵略行径;但是处于晋国老大的角度,永远都是自己在致力于地区统一,致力于解民于倒悬。
在这种背景下,谁敢拼死抵抗晋国老大,晋国老大就会严厉打击他们,总而言之,就是你们这些昏君奸臣,让当地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而谁积极配合晋国老大,晋国老大就会表彰他们,总而言之,正是因为你们要的存在,当地百姓才很快被我们解放了;我们这个地区的统一,才会变得越来越快了,而且许多地方,才会更容易实现和平统一。
以空对空的说,我们可以说虞国人民是不幸的,因为他们都成了亡国奴。
但是,处于历史的情景之中,虞国人民显然是非常幸运的。因为虞国并没有经历什么了不起的战争,就让晋国和平统一了。
面对这种事实,我们可以说虞国人都成了亡国奴,但是更真实的情形却是,虞国人都变成了光荣的晋国人,因为从此以后,好像没有见过什么虞国人一心复国。
其实呢,最应该努力保卫虞国的人,就是虞国的君主。
因为他才是虞国存在的主要受益者。至于普通虞国老百姓而言,真心说也就是换个晋国的户口本继续生活;甚至虞国的其它大佬,也是换个身份继续舞照跳马照跑。
一切就如鲁肃对孙权所说。
普通的大佬投降了曹操,大概率上还可以舞照跳、马照跑;而您老人家如果投降了曹操,还混什么呢?最多也就是给您一个荣誉头衔,拿着优厚的待遇养老罢了;弄不好,还有要被清理出局。至于东吴的老百姓,更不用说了。因为没有任何资料表明,曹操统治下的老百姓,比孙权统治下的老百姓苦。
处于虞国老大的位置上,正常人都知道答应晋国请求,意味着什么?问题是,面对一百万美金,还有带血的短刀,你知道又能怎样呢?
当然了,正是因为类似的原因,所以处于类似的困境中,小国的反应常常是没有什么差别的。最经典的,就是楚国想越过邓国打申国,邓国君主的反应,和虞国君主那是惊人的相同。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1142

帖子

482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829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1-8-25 15:01:44 | 只看该作者
地板 李文东说:
前面两节,我们分析了假途伐虢。

在假途伐虢中,虞国老大面对的困境,其实是一个难以走出的困境,所以进入这种困境中的小国首脑,通常都会做着相似的选择。对此我们只要看一下,楚国越邓伐申的故事,就可以知道了。
楚国想兼并申国,而想兼并申国,就需要越过邓国。
在这种背景下,楚国就向邓国借路,这一次,楚国老大连美玉、名马都没有拿;因为邓国老大,就是楚国老大的亲舅舅。
楚国老大向邓国老大借道时,自然就更名正言顺、理直气壮了。
总而言之,亲爱的舅舅,我想打你北边的申国,希望从你们国家路过一下。
虽然说,晋献公假途伐虢的故事,发生在此后40年。但是想认清楚国的狼子野心,实在不需要什么历史经验,更不需要什么高深的智慧。所以当时有人就劝邓国老大说了,楚国灭了申国,肯定会掉头灭我们的;我们绝不可以借道给他的;恰恰相反,我们应该迎头痛击楚国。
邓国老大认为,楚国老大是我的亲外甥,我给他借一下道,应该没有问题吧。
于是他的小弟就说,面对这种利益之争,舅舅、外甥算个屁啊?就是兄弟、父子、叔侄火并的事,也多的去了!你把他当外甥看,他可未必把你当舅舅看。明天楚国灭了申国,掉头给我们邓国补一刀,我们邓国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当然了,结果也是毫无悬念的,楚国灭了申国之后,掉头就把邓国也灭了。
面对这种故事,我们很容易感觉邓国老大实在太愚蠢了。
其实呢,我还是前面的话。面对美玉名马的诱惑,亲情友情的套近乎,这些都非常好拒绝。问题是,面对强大的暴力,你怎么拒绝呢?
这就好像《教父》中,教父递给你的两万美金,这个非常好拒绝。问题是,当教父用手枪顶在了你的脑门上,你怎么办?在这种背景下,你还会拒绝那两万美金吗?
从这层意义上,我们可以嘲笑邓国老大的愚蠢,但是当我们处于他们的位置上,从大概率上,和他也就是五十步与一百步之别。

在这个故事中,邓国老大似乎比虞国老大更愚蠢。
因为楚国老大进入邓国后,邓国老大还设宴款待楚国老大。
面对此情此景,有人就劝邓国老大说,楚国老大现在进入我们的地盘,只要您愿意,摔杯为号一声令下,我们就可以把他砍翻。
邓国老大一听这话,当时就急了,因为你们开什么玩笑?这是现实的国际博弈,不是武侠小说中的斗智斗勇。我们摔杯为号,肯定能杀了楚王,问题是,楚国老大死了,楚国能善罢干休?
到时楚国借着报仇的旗号打我们,我们怎么办?
什么楚国老大死了,楚国就会一片混乱。
以前,楚国老大死的多了,不要说没有出现混乱了,就算出现了混乱,也是他们继续欺负别人,什么时候别人敢欺负他们啊?
楚国老大死了,楚国肯定马上就会再换一个老大,这对楚国来说,才是多大的事啊?
但是,我们谋杀了楚国老大的事,怎么了结?
楚国一直想灭我们,还找不到借口呢?
现在,我们把人家老大捅死了,你说楚王以这个借口灭我们,理由够不够充足?在这种背景下,就说国际力量想帮我们,肯定也无法说上话了。因为我们把人家老大捅死了。
从某种意义上,邓国老大怎么做,也是看不到出路的。
因为地区的兼并统一,就是当时的大势;而楚国早已成为当地无可争议的霸主。从这层意义上,楚国统一相关地区的趋势,几乎是无可逆转的。
我的这种观点,会让许多人感觉丧气,因为什么叫楚国统一相关地区的趋势,几乎是无可逆转的?这是赤裸裸的宣扬宿命论啊。
问题是,从春秋时代开始,楚国的霸业就开始了,而且今天灭了这个小国,明天灭了那个小国;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时,楚国也没有任何衰亡的迹象啊?
吴、越横空出世后,吴国差点把楚国踩翻在地,但是楚国依然还是与秦国并称的强国之一;更主要是吴、越都灭亡了,楚国依然是与秦国并称的强国啊。
在此期间,楚国出现的内讧多了。爹杀儿子、儿子杀爹,哥哥杀弟弟,弟弟杀哥哥、叔叔杀侄子的事,也多的去了;在此期间,楚国也未必就是代代出英贤,但是楚国始终都是天下四强之一啊。
具体分析楚国的客观优势,和本节没有多大关系,所以我们暂且绕过去。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认为周边小国首脑有路人的智慧,就有机会躲过被楚国兼并的命运,甚至还可以反杀楚国,也未免把大国崛起的原因说得太简单了;至于把把打败楚国的机会,寄托于一次斩首行动,更是把历史当武侠小说看了。
在这种背景下,就算邓国老大愿意不计代价与楚国死扛,又有多少人愿意陪他玩呢?
我还是前面的话,邓国被楚国灭了、兼并了,对于大多数邓国人而言,无非也就是换个户口本继续生活,真心说人生并不会发生什么了不起的变化。面对楚国的强大的压力下,邓国老大希望让大家陪自己与楚国死扛,多少是有点不现实的。
总的来说,决定邓国老大态度的主要原因,是国内左中右三股力量的对比。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什么力量决定了邓国左中右三股力量呢?显然是人们对未来利益的预期。
如果大家普遍感觉,投降楚国生活水平会变好,主降派的力量自然强大;如果大家普遍感觉,投降楚国生活水平会变差,抵抗派的力量自然强大。如果大家普遍感觉,投降楚国生活水平不会有什么变化,中间派的力量自然就会强大。
我的这种观点,很容易引起一些人的心理不适。
因为面对国家的生死存亡,大家怎么可以只想着自己的现实利益呢?
其实呢,面对国家的生死存亡,绝大多数的人,都是这样思考问题啊。古代是如此,现代也是如此。
若干年前,公知大行其道;公然高呼要给欧美当带路党的公知也多的去了;关键是这种论调,还总能得到无数人的响应,这是因为什么呢?
无非是因为许多人总认为,如果中国让欧美控制了,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好。在这种背景下,各种带路党的声音一时响彻底云霄。
但是很不幸,伊拉克、叙利亚、利比亚的现状,终于让人们发现,中国如果让欧美控制了,十有八九也就这副德性。
在这种背景下,公知一时成了臭大街的形象。因为人们真是发自真心的感受到,没有强大的祖国,大家的现实利益就很难保障。
从类似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来。从普遍意义上,人们爱不爱国,卖不卖国,主要是基于自己利益的考量。
一切是显然的,如果大家普遍认为,敌人来了,我们的生活水平就会变得更好,那不论我们怎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个社会恐怕也会遍布带路党。
反之,如果我们大家普遍认为,敌人来了,我们生活水平就会变差,就算公知把欧美夸得象朵花,人们也会习惯性的唾骂他们!因为一个个狗汉奸,神气什么?
从这层意义上,想让大家拥有爱国主义思想,方法很简单,那就是让大家相信,没有强大的祖国,大家的利益就无从保证;我们的祖国强大了,我们的生活水平才会一天比一天好。
反之,我们再怎么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也无法阻挡遍地都是高呼要当带路党的人。
所以之,我们再高呼,宁要吃本国的草,也不吃洋人的苗,又有什么意义呢?
是不是说得有点远了,我们再书归正传。
事实上,随便拉出一个路人,处于楚国老大的位置上,兼并周边小国时,也绝不会高呼着抢钱抢女人的口号;相反,他们肯定都会高呼着各种解民于道悬、替天行道、共荣互助的口号。
许多人觉得自己穿越回古代,就能如何如之何,无非是因为他认为自己懂得这种高深的战略思想;其实呢,正常人都懂得这种战略思想。
从这层意义上,楚国在兼并周边小国时,绝不会只是单纯的依靠武力;而会玩各种怀柔。
事实上,正是因为类似的原因,所以楚国兼并周边小国后,这些小国就开始溶入楚国的大家庭,并都以楚国人自居了。
我忽然想起写春秋战国的历史。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春秋战国的历史,没有民族冲突,也没有什么正义邪恶之争,所以谁也得承认,这就是中华民族的内战。所以谁灭了谁,真心说,也不是多大的事。
在当时,大家对于统一的本身,并没有任何分歧。
换而言之,只要有机会,大家都想推动地区的统一、天下的统一。
当然了,用反面的词汇,只要有机会,大家都也想兼并、侵略邻国。
在当时,大家的所有分歧,无非是这种地区的统一、天下的统一,应该由谁来领衔实现。
从这层意义上,如果整个地区、整个天下,能实现和平统一,其实是最好的。只是这一切是不可能出现的。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就可以更直观的看到国家层面博弈的本质。
从某种意义上,这就好像在资本市场上,几个大公司之间玩兼并游戏。
哪个公司,也不希望自己被兼并。问题是,哪个公司也想兼并别的公司。
哪个公司被兼并了,也不是多大的事,员工们,换个公司继续打工;股东换个地方,继续当股东。
当然了,在此过程中,总会有许多人的现实利益受损,但是类似的利益争夺,真心说没有多神圣的。
因为类似的原因,春秋时代的绝大多数国家,都是无声无息的被强国兼并了,人们惋惜的机会都没有。只有某几个小国的灭亡,因为有传奇性、戏剧性,所以被人们记住了,并且引来人们的几声哀叹。
因为类似的原因,国家兼并的结果,通常总是一样的:那就是被晋国灭亡的小国百姓,都开始为忠于晋国了;被楚国灭亡的小国百姓,也都开始忠于楚国了;当然了,被齐国、秦国灭亡的小国百姓亦然。
只要我们能明白这种历史背景,自然就会知道,在许多时候,那些被灭亡的小国统治者,是处于一种怎样尴尬和无助的境地。

因为一心忠于他们的人,在许多时候,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多。事实上,在特定的时候,许多小国内部,恐怕都是遍布带路党;或是麻木不仁的看客。
在这种兼并战中,小国与大国博弈的全部筹码,通常只有两个。
第一、它们处于大国势力鞭长莫及的地方。
第二、它们处于两个、或几个大国博弈的交汇点点。
失去这种背景下,小国面对大国的兼并,通常都是毫无反抗之力的。对此我们只要看一下春秋时代的蔡国历史,就可以知道了。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1142

帖子

482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829
5#
 楼主| 发表于 2021-8-25 15:03:54 | 只看该作者
5楼 李文东说:
说一句题外话。为了让大家读文章更顺畅。 ,更有味道。,我将作者以及标题以及中间的广告全部做了删减。,就像吃凤爪一样,已经把骨头给剃掉了。,无骨凤爪嚼着更香。好,我们继续分享。,
息国和蔡国,都处于楚国的虎视眈眈之下。

息国老大和蔡国老大,娶的都是陈国老大的女儿。
从这层意义上,蔡国、息国的关系应该很不错吧。
但是很不幸,息国老大的媳妇出嫁时,路过蔡国,就到姐姐家吃了顿便饭。
在吃这顿便饭的时候,身为姐夫的蔡国老大,就她无礼了。怎么个无礼法,史书没有具体交待,我们也不得而知了。
息国老大知道这件事后非常生气,就想给蔡国老大点颜色看看,于是就找楚国老大帮忙。总而言之,你假装过来打我,我就向蔡国求援,蔡国援军来了,我给你放放水,你直接就可以把蔡国打残了!
楚国老大一听这事,当时就高兴得连北也找不到了。

因为自己当年越邓伐申,是靠着甥舅关系软硬兼施实现的;若干年后,晋国老大假途伐虢,是拿着美玉名马软硬兼施实现的。
现在,自己可以越过息国打蔡国,竟然是息国老大请自己去!这不是天上掉馅饼,又是什么呢?
息国老这样做的时候,竟然没有一个聪明人给他讲什么,嘴唇没了,牙齿就会受寒;牙叉骨没了,牙齿就会脱落的高深政治智慧。
所以,息国老大经过这样一波作死的操作后,毫无悬念的就让楚国灭亡了。
更神的还在于,楚国老大俘虏蔡国老大后,并没有计划灭亡息国。但是蔡国老大告诉楚国老大,我之所以调戏我的小姨子,并不是因为我这个人毫无道德底限,实在是因为我的小姨子太他X的漂亮了。如果你不信,你找机会看看我小姨子(也就是息国老大的媳妇),你肯定也会忍住调戏她的。
楚国老大一听,当时就火了,因为我是什么人?我美女见多了,也睡多了,再说一个女人,再漂亮,又能漂亮成什么样子?
问题是,楚国老大一见息国老大的媳妇,当时就觉得蔡国老大所言非虚。为了得到息国老大的媳妇,楚国掉头就把息国灭了。
这种故事,真心说,也就是存在于传说中的正史上。如果出现在现在的网文上,谁也会觉得,这个作者太低能了。因为这种狗血淋头的故事你也敢编?

其实呢,有时候正史中的内容,真心说比许多网文还狗血淋头。
这种故事,虽然出现在传说中的正史上,我通常也只把它当民间故事看。

第一、蔡国老大再不着调,也不可能干出这种事啊。
因为他的小姨子就不是普通人。他的小姨子是息国老大马上过门的妻子、还是陈国老大的女儿。蔡国老大再不着调,也不可能去非礼这种女人啊。
第二、息国老大再不着调,也不可能因为这种男女争风吃醋的事,就帮着楚国算计蔡国啊。
因为在此之前,楚国兼并的小国那是多的去了。所以楚国兼并息国之心,恐怕早已是路人皆知了。
在这种背景下,如果楚国一手拿美金,一手拿带血的短刀,向息国借道打蔡国,息国老大自然难以拒绝。
问题是,息国老大就因为男女争风吃醋的事,就要帮着楚国算计蔡国,这不是自己作死吗?关键是,就算息国老大愿意这样做,他下面的小弟也得同意啊?

第三、就算真的发生了这种事,息国老大找自己老丈人(陈国老大)出头不可以吗?为什么非找楚国这种如虎如狼的国家呢?
其实呢,抛开这种狗血淋头的内容,整个过程大约是这样的。那就是楚国没事攻打息国,蔡国本着唇亡齿寒的原因,就前去援助。
但是很不幸,楚国实力太强大了,所以单挑这两个小国,也表现的非常从容。于是楚军不但大败蔡、息联军,还把蔡国老大俘虏了。
接下来的事,就更好理解了,那就是楚国俘虏蔡国老大后,软硬兼施的让蔡国不要多管闲事,于是就把息国灭亡了。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楚国大败了蔡国,还俘虏了蔡国的老大,为什么没有趁势灭亡蔡国呢?原因大约有两个。
第一、蔡国在淮河以北。楚国面对蔡国,多少有些鞭长莫及了。
第二、齐国此时也崛起了,因为楚国在进行这番操作时,齐桓公已上位了。关键是,楚国一心想兼并蔡国,齐国也一心想兼并蔡国啊。在这种背景下,楚国一心兼并蔡国,多少是没事找事。
从这层意义上,蔡国面对楚国的兼并,可以存活下来。

主要是因为地缘、国际力量的平衡。绝不是因为蔡国老大操作有多正确。
总的来说,面对强国的兼并,小国可以躲过一劫的原因,通常只有两个。
第一、从地缘上,小国已到了强国鞭长莫及的地方。
第二、从地缘上,小国处于两大、甚至三大强国的夹缝之中。
楚国串烧息国、蔡国的结局,与晋国患烧虞、虢二国;楚国串烧邓、申二国的结局,之所以不同。
无非是因为这一次,随着楚国不断向北扩张,齐国不断向南扩张;齐楚争霸战已拉开序幕了。在这种背景下,楚国想灭亡蔡国时,必须得考虑齐国的态度了。
以前,晋国灭亡虞、虢二国;楚国灭亡邓、申二国时,并没有遇到这种问题。
是不是说得有点远了,我们书归正传。
这个蔡国老大的儿子上位后,就把妹妹嫁给了齐桓公。
新一代的蔡国老大,找了这么厉害的一个妹夫,自然不怕楚国欺负了,问题是,妹夫齐桓公同样对蔡国虎视眈眈啊。
事实上,齐桓公瞅准一个机会,就是差点把蔡国给灭了。
话说有这么一天,齐桓公和蔡国老大的妹妹乘船游玩,蔡国老大的妹妹闲来无事,就一个劲的晃船,齐桓公制止她,她还是晃个不停。齐桓公大怒,就把她打发回了娘家,但是并没有说要离婚。
在这种背景下,蔡国老大竟然不知天高地厚的要把妹妹嫁给别人;而他妹妹竟然不知天高地厚的也同意了。
于是齐桓公一怒,就把蔡国军队打得大败,并把蔡国老大俘虏了;如果不是周边的国家都为蔡国老大求情,蔡国恐怕当时就灭亡了。
从某种意义上,齐国打蔡国,与楚国打蔡国一样,都不可能是因为男女争风吃醋的事。因为相对于国家层面的事,男女争风吃醋才是多大的事啊?

事实上,有没有这种事,齐桓公也会找机会灭蔡国的。
这就好像,小羊有没有弄脏河水,或是有没有背后骂过狼,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狼就是想吃小羊的。
齐桓公这个人,写在历史书上,好像是一个维护世界和平的正义之士。
其实呢,齐桓公打着维护世界和平的幌子,一直都四处兼并周边小国;被齐桓公兼并的小国,伸出两把手肯定是数不过来的;甚至是再伸出两个脚,它也数不过来。因为齐桓公兼并的小国有三十多个。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齐桓公为什么把吃到肚子里的蔡国,给吐了出来呢?
原因非常简单,那就是蔡国好吃难消化;当年,楚国把蔡国吃到肚子里吐出来,也是因为类似的原因。
齐国之所以把吃到肚子里的蔡国吐出来,主要是因为两个原因。
第一、齐国兼并蔡国,楚国肯定不高兴的。因为齐国兼并蔡国,对楚国的威胁就太大了。
第二、蔡国周边的中原二流强国,也都会不高兴的。因为默许齐国这样干,他们都会毫无安全感的。
在这种背景下,齐国只有把吃到肚里的蔡国吐了出来。
从某种意义上,蔡国真够悲催的。
公元前684年,让楚国打得一败涂地,老大让人俘虏了。
公元前657年,又让齐国打得一败涂地,老大又让齐国人俘虏了。
但是,我们必须得说,其实这是蔡国的幸运。
你看,楚国打蔡国的时候,上手就能打得蔡国鼻青脸肿;齐国打蔡国的时候,上手也能把蔡国打得鼻青脸肿。
这意味着,齐楚争霸的界限,都已到达了这里。
在这种背景下,楚国虽然能秒杀蔡国,却就是无法兼并了蔡国,因为他想兼并蔡国,齐国不会同意的。关键是,齐国的势力已渗透到了这里,可以通过各种方式阻止楚国兼并蔡国。
当然了,在这种背景下,齐国虽然也能秒杀蔡国,同样也无法兼并蔡国,因为他想兼并蔡国,楚国不会同意的。关键是,楚国的势力已渗透到了这里,可以通过各种方式阻止齐国兼并蔡国。
其实,不只是蔡国靠这种方式生存,长久存在的中原小国,大都是靠这种方式生存的。
从某种意义上,离开这种战略格局,面对强国的进攻,大多数小国家,恐怕都会如虞国、邓国那样,在敌人软硬兼施下充满无奈的走向灭亡。
齐桓公闪亮登场时。

春秋时代的海选已基本结束了。此时,东齐、北晋、西秦、南楚四大高手争霸天下的格局已渐渐形成。而且在整个春秋时代,就是这四大高手角逐天下的格局。虽然说,齐、晋、秦、楚都曾不断出现内讧,也都不可能是代代出英贤,但是这四大高手争霸天下的格局从未来改变过。
说到这里,说点题外话。那就是吴国差点灭楚的故事,让人感觉吴国是一个可以与楚国相提并论的强国。
其实呢,吴国是晋、齐、楚三大高手博弈出来的产物。
且不说,吴国崛起,就是晋国极力扶植的结果;更主要的是,吴国可以挤压楚国、齐国,也有晋国背后操纵的影子。

楚国、齐国让吴国一再打得步步退缩,绝不是简单的因为吴国多强大,实在是因为楚、齐二国真正的对手,始终都是晋国。如果楚、齐真与吴国全力相争,就相当于在错误的时间、在错误的地点,与一个错误的敌人进行战略决战。最后无非是便宜晋国罢了。
总的来说,春秋时代,就是南楚、北晋、西秦、东齐四强争霸战。其它国家都只是在这四大强国的夹缝中寻找机会、甚至是求生存罢了。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1142

帖子

482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829
6#
 楼主| 发表于 2021-8-25 15:04:28 | 只看该作者
6楼 李文东说:
史书在分析历史当事人的选择判断时,很少分析历史当事人的两难困境,所以我们很容易产生一种错觉,那就是历史当事人太愚蠢了。

一切是显然的,他们在挑选苹果的时候,竟然挑了一个烂透的苹果!
面对他们的这种选择,就是让幼儿园的小朋友去看,也会觉得他们太傻了,因为让幼儿园的小朋友挑,他们肯定也会挑那个又大又圆又水灵的苹果。
桌上有两个苹果,一个烂了多一半,一个又圆又大又水灵。
在这种背景下,一个人非挑那个烂了多一半的苹果,自然是很愚蠢的。问题是,在许多时候,桌上摆的几个苹果一个比一个烂,你怎么挑呢?
从某种意义上,历史当事人的选择,也许是错误、也许是失败的,但它通常都称不上很愚蠢。

当我们居高临下的认为,他们很愚蠢的时候,通常都是因为没有真正理解、了解他们所处的困境。
事实上,正是因为类似的原因,我们指点江山时通常都是无所不能的,面对生活中的问题时,真心说没有多了不起。
幻想穿越历史时,我们总觉得自己可以叱咤风云,在现实之中,我们却总是充满了太多的无奈。
分析古代的事件,也许离我们太远,实在不够直观,我们还是拿现实中的案例分析吧。
说起新冠病毒的控制,随便拉出一个路人,大约也会知道,最理想的操作就是这样的。
当我们确诊十几例时,就应该把它当成紧急公共安全问题对待;当我们确诊四五十例时,就应该让整个国家进入全面备战的状态。如果是这样,肯定能以最快的速度控制了疫情。
事实上,在2月初时,许多人就是以这种标准,指责中国防疫不利的。

甚至有许多人还大言不惭的、有意无意的表示,如果疫情发生在言论自由、信息透明、制度先进的美国,疫情肯定会被扼杀在萌芽之中的。
总而言之,美国言论自由,有人散布疫情相关消息时,绝不可能被政府约谈的。
再总而言之,美国信息透明,相关疫情一经报道,肯定会被整个社会高度关注。
再总而言,美国制度先进,政府面对这种问题,会迅速的、积极的行动起来。
问题是,当新冠病毒出现在美国时,我们终于发现,扯淡的时候,大家都是王者,真正行动的时候,都他X只是青铜,甚至就是一块朽木。

从某种意义上,美国在新冠疫情面前的狼狈样,有意无意的为中国政府解套了。因为没有比较,人们实在很难感觉到,中国政府这种充满缺憾的操作,竟然完全可以写进教科书里面。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又又开始居高临下的嘲笑美国政府。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难免会认为,随便换一个路人坐在美国总统的位置上,也比特朗普强一百倍。因为特朗普的许多表现,实在都可以用愚蠢、低能来形容了。
尤其是当大家听到:特朗普说:
“我听说,消毒剂一分钟就能杀死病毒。可以注射进身体,在肺里的清洗效果会很好。当然应该由医生注射,我觉得这主意不错”。
大家一时都被雷得外焦里嫩,因为你说他是在编搞笑的段子吧,好像不是;但是你说他是在一本正经的说话吧,这也未免太夸张了。
问题是,美国人会这样认为吗?似乎是不会的。
要知道,特朗普可是他们选举上去的总统;更主要的是,美国新冠确诊患者虽然早已突破百万了,但是特朗普依然稳坐美国总统之位。
特朗普绝对是聪明人,而且身后有着庞大的团队。特朗普的所有套路,无非是顺风扯旗。
美国人心中那点端不上台面的心思、算计,都被特朗普以一种看似滑稽、搞笑、蠢笨的方式,赤裸裸的端在了台面上。
人们面对他这种表现,那是又好气、又好笑,但是终于忍不住支持他。
当我们感觉自己的智商、能力可以辗压特朗普的时候,不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人家为什么能爬上美国总统之位?更主要的是,在新冠肺炎确诊人数突破100万后,人家为什么还能稳坐美国总统之位?

因为我们必须得知道一件事,中国新冠肺炎确诊人数最多的时候,也就八九万人;但是国人对政府防疫不力的批评,也是遍布于网上;至于要求严惩渎职官员的呼声,更是响彻整个网络。
要知道,这还是在网络普遍存在删帖、封号的背景下,如果真有欧美人传说中的言论自由,那还了得?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在美国新冠肺炎确疹人数突破百万,关键是,还丝毫看不到放缓迹象的背景下。

美国人对政府防疫不力的批评之声,有多少呢?美国人要求严惩渎职官员的呼声,又有多响亮呢?可以说,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特朗普的真正高明之处就在于,他早已洞悉了美国的政治的游戏规则,而且一直把它玩得驾重驭轻。

因为社会无非就是左中右三股力量在博弈罢了。
而作为一个西方民主政治制度下的大哥级人物,他最关心的、他最希望抓住的,永远都是这三股力量的交汇之点在什么地方。其它的内容,都是在扯淡罢了。
总而言之,这股合力的方向指向何处,这种民主制度下的大哥级人物,就会站在哪里!

如果这股合力指向奴隶制,华盛顿、杰斐逊那种圣人级的大哥人物,也会作为奴隶制的代表人物。
如果这股合力指向XX,那大家只能求上帝保佑了。因为江湖曾有名言,希大哥也是民选上去的。
如果这股力量指向宁死也要保经济,那特朗普自然就只能说着,在我们看来不可理喻的胡话了。
特朗普之所以以一种滑稽、脑残的形象出场,并且以这种形象稳坐总统之位,而且还敢以这种形象奢求连任,无非是因为现在的美国,就是左派占据主流。
这里所说的左派,是指赤裸裸的希望美国政府专注本国利益的人;为此什么高大上的遮羞布全部可以丢掉。
而左派的那点小心思、小把戏,都是端不上台面的。所以除非是绝顶高手、除非是顶级的团队,根本不敢去代表这种力量,因为代表这种力量,真有可能让唾沫淹死的。
特朗普真正牛X的地方就在于,他以一种近于滑稽搞笑的方式,把左派的所有期望、愿望,都准确无误的表达了出来。

在这种背景下,看着特朗普在台面上的表演,你可以说他像一个脑残,也可以说他是一个不体面的人,但是他成功击败对手,当选了美国总统。

在这种背景下,看着特朗普在台面上的表演,你可以说他是一个脑残,也可以说他是一个神精病,但是在疫情如火如荼的背景下,他依然稳坐在美国总统的位置上。
我们许多人总感觉,如果让他处于特朗普的位置上,他就能如何如之何。那不过是天真之极的想象罢了。

首先,按我们各种天真幼稚的玩法,根本就无法爬上美国总统之位。
其次,就我们算爬上了美国总统的位置,面对新冠疫情,如果真按我们认为的理想操作方法,肯定也活不过第一集。
许多人在分析历史、社会的时候,常常会犯两个低级错误。
第一、根本不知道,当事人面临的困境到底有多大。

其实呢,当我们看到许多老司机,都因为一个简单的问题翻车时,本身就应该本能的思考一个问题,这样幼稚简单的错误,为什么会让无数老司机都翻车呢?
在这种背景下,如果我们只是嘲笑那些老司机的愚蠢,只能证明,我们分析历史、社会时,无非是在寻求廉价的优越感罢了。
第二、有意无意的认为,这个世界上只有老大一个人长着脑袋。
其实呢,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都长着脑袋。至少面对利益的时候,谁也不省油的灯。以为自己当了老大,就可以随心所欲的、按自己的想象操纵社会。其实呢,一个人只要有基本的管理经验,自然就会知道,不论你的地位有多高,与你地位相当、力量相当的人,也多的去了。
面对新冠疫情,每个国家都有上中下三策可以选择。
上策,就是高调宣扬新冠病毒的危害性,不计代价的消灭新冠病毒;为此不惜限制、牺牲全国人民的自由,不惜让全国经济陷入停摆。
但是在疫情处于萌芽状态之时,几乎没有一个国家会这样做的,中国只是其中之一。
因为人们必须得权衡一个问题,那就是面对十几个、几十个确诊患者,需要折腾出如此惊天动地吗?
因为类似的原因,在疫情萌芽状态之时,所有的国家几乎都是不约而同的选择了下策。
更夸张的还在于,在疫情如火如荼的背景下,居然还有国家倾向这种选择。
下策,就是尽量模糊病毒的危害性,尽力维持社会的正常秩序。
甚至为了稳定人心,还会有意无意的进行各种辟谣。总而言之,小小病毒,有啥可怕?
中国政府在病毒萌芽状态时,总体表现大约就是这样的。从理想的操作角度看,中国的表现,实在值得人们去诟病。但是从实际操作的角度去看,实在已堪称完美了。因为欧美的一些国家,不要说在病毒萌芽状态时,就是在病毒如火如荼之际,依然如此。
处于局外之时,谁也知道理想中的操作是什么样子的,但是真轮到自己头上时,马上都会发现,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因为处于新冠疫情时,需要面对一个很现实的、很敏感的问题,那就是不论我们怎么处理,注定都会有许多人的现实利益受到损害。
对于利益这种问题,以空对空的说,这就是不个啥事;问题是,真的去操作时,谁也知道,这就是天大的事!
总的来说,无论选择上策,还是选择下策,都注定会有许多人,损失不同的利益。

现在的问题就是,应该牺牲哪部分人的利益?应该牺牲人们哪部分利益?
如果有一个强大的中央政府、有一个强势的执政者,这个真心说不是多大的问题。
如果社会比较流行集体主义精神,这个真心说,也不是多大的问题。
问题是,如果一个社会没有强大的中央政府,而且盛行个人主义精神,这可真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最简单而言,中国政府封禁一个千万人口的大城市,一声令下就实现了;中国政府让全国进入紧急应急状态,也是一声令下就实现了。
美国政府有这种能力吗?不要说在确诊人数只有几百、几千之时了,就是在确诊人数上百万这时,美国政府也未必有能这种能力。换而言之,政府想封禁我们,凭什么呢?政府想限制我们的自由,凭什么呢?政府不让我们正常做生意,凭什么呢?既然大家都是这种想法,而且社会主流思想认可这一切,那还说什么呢?
再简单而言,中国的普遍城市,新冠肺炎的确诊患者,直到现在也就是累计了几百个,甚至是只有几十个、十几个。但是,整个社会一副如临大敌的样子。
在疫情没有解除之前,人们出入公众号场合,都是自觉得做好防护(戴口罩)、接受检测、限制。在这种背景下,谁敢拒绝尽这种义务,当时就是一片人人喊打的局面。
至于,各种需要居家隔离的疑似患者、甚至只是各种亲密接触者,敢随便乱走乱动,更是一片人人喊打的局面。至于确诊患者敢这样玩,恐怕全民都会高呼应该重判他。
这一切,在欧美是无法想象的。虽然以空对空的说,以欧美人的觉悟,肯定会比这做的更好。
更夸张的还在于,中国在确诊病例只有四五百人时,就采取封城、全民隔离的措施。但是普遍国人的态度,恐怕也是中国政府行动太晚了,因为在李文亮医生吹哨时,就应该这样做了。并且因此各种抨击官僚主义、追究失职官员的声音此起彼伏。
这一切,在欧美也是无法想象的。虽然以空对空的说,以欧美的民主政治,人们对政府的要求更高。
最夸张的还在于,时至今日,中国许多城市新增、疑似清零已两三个多月了,但是考虑全球疫情如火如荼,为了防止疫情反复,所以普遍娱乐业都依然处于关闭状态。
这一切,在欧美更是无法想象的。因为在欧美,那些因此利益蒙受巨大损失的相关资本,肯定不会善罢干休的。
从某种意义上,面对这种需要全民行动的紧急事件。中国的表现完全就是正规军的表现,上面一声令下,大家就会积极有序的行动起来;而美国的表现就是乌合之众的表现,上面一声令下,大家都是各强调各的利益、各强调的利益。
特朗普在疫情期间,不断插科打诨,什么正事也不干,却依然稳坐总统之位。如果特朗普在此过程中,照抄中国的作业,会是什么结果呢?我估计他就快要下课了!
事实上,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特朗普一直装傻充楞,并且发表各种让人怀疑他智商的讲话。
也许有人会说,按你这种说法,特朗普只要尸位素餐就可以了,为什么要一直装傻充楞,并发表各种让人怀疑他智商的讲话呢?
答案很简单,那就是特朗普绝不想当背锅侠的!
如果特朗普在此期间,只是简单的尸位素餐,等疫情严重到了,大家普遍愿意选择上策时,特朗普肯定就是一个背锅侠,因为局势之所以会恶化到这种境地,就是因为特朗普失职!
问题是,特朗普在此期间,一再发表各种让人怀疑他智商的讲话,人们还怎么拿他当背锅侠呢?因为国家出现这样大的事,大家把责任全推给一个大家都知道不着调的人身上,是不是有些太夸张了?
也许有人会说,特朗普是美国总统,国家出现这样大的事,就算他再会推脱,他也是主要责任者啊!
事实上,特朗普一直发表各种让人怀疑他智商的讲话,主要原因就在这里。
特朗普是美国总统,这个不假!
但是美国总统是怎么上位的?是选举上位的啊!
更主要的是,大家对美国总统不满意,可以让他下课吗?当然可以啊!

现在问题就来了,让他下课,谁来代课呢?

现在谁上台,恐怕也会混得两手都是屎,而且不知如何清洗干净。所以,政府前排就坐的大哥,都是一副好傻好天真的样子;总而言之,总统再失职、再弱智,他也是我们的民选出来的总统,所以我们应该继续拥戴他。
对于老百姓而言,如果因为特朗普处置疫情不当,就让特朗普下台;岂非等于默认新上位的总统,可以采取一系铁腕的、甚至铁血的政策控制疫情?就目前的情况看,美国人还不能接受这个事实。既然如此,谁敢没事高呼让特朗普下课呢?
从这层意义上,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如果特朗普敢对疫情采取强硬的措施,高呼特朗普应该下课的人,肯定会很多!
美国疫情的拐点在什么地方?
大约是随着疫情的不断发展,总会进入一个美国人不能承受的阶段。而到了那时,美国人自然会积极行动起来,而进入这种阶段,特朗普没准儿就会摇身一变,又开始以夸张的形象代表这种潮流了。
或者美国凭借先进的科学技术,可以成功的、出人意料的研制出疫苗。从某种意义上,美国人一直消极的应对疫情,就是因为他们等待这种奇迹出现。
在一个长篇的历史评论,突然夹入这种内容,只是希望大家能更清晰的知道一件事,任何一个政治人物,其实都是在左中右三股力量的夹缝中存在;而且还是在各种历史的传承中存在。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1142

帖子

482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829
7#
 楼主| 发表于 2021-8-25 15:13:44 | 只看该作者
7楼 李文东说:
公元前771年,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周幽王被人打死了。

周幽王可不是普通人,因为周幽王的小名叫周天子。
更主要的是,周幽王的死,拉开了春秋历史的序幕。
堂堂周天子,为什么会被人打死呢?这说起来,实在称得上狗血淋头。
当然了,因为它太狗血了,所以史书流传着各种版本。
最流行的版本大约是这样的,那就是周天子喜欢上了一个美女,但是这个美女啥都好,就是不喜欢笑。为了逗美女一笑,周幽王就点燃了烽火。
这个版本之所以流传最广,是因为它是一个非常适合幼儿教育的故事。因为这是小朋友在启蒙教育时,最早接触、也普遍接触的一个古代故事。
当然了,在讲这个故事时,人们也不忘给小朋友讲另一个古希腊的故事。那就是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小朋友在山上放羊,最后被狼吃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教育真得从幼儿抓起啊。
因为我们现代的小朋友,从小就听着狼来了的故事。所以看这段历史时,我们难免会觉得,周幽王真是一个傻X中的战斗机。因为幼儿园小朋友看到他的这种操作,也会自然而然拥有智力上的优越感。
当然了,因为类似的原因,所以许多人热衷于穿越,并且相信以自己启蒙教育时接受的智慧,就足以在古代叱咤风云。因为现代人比古代人聪明多了。
其实呢,这种优势感多少是廉价的。因为烽火戏诸侯,虽然来自传说中的正史,但它的可信度,几乎没有,对此几乎已是现代史学界的共识。因为无论从情理上、事理上,它都太经不起推敲了。
所以关于周幽王之死,最真实的、最可信的版本,大约是这样的。
周幽王有一个美丽的、出身高贵的老婆;还有一个非常聪明伶利的儿子,真是幸福美满的一家人。
可是很不幸,周幽王喜欢上了一个小三。对于这种事,周幽王的老婆孩子都能理解。因为在那个年代,有身份、有地位的男人,谁家没有几个小三呢?
真正的问题是,这个小三自然恃周幽王的喜欢,就要玩小三上位。
更主要的是,周幽王鬼迷心窍,就休了原配,让小三上位了;还表示自己全部家产,以后都让小三的儿子继承。
面对这种事实,真是传说中的是可以忍孰不可以忍?
《史记》是这样记载的:襃姒生子伯服,幽王欲废太子。太子母申侯女,而为后。後幽王得襃姒,爱之,欲废申后,并去太子宜臼,以襃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
如果周幽王的原配,是个普通的女人,这事也好说。
问题是,周幽王的原配,她就不是普通人啊,所以这事很快就弄大了。
周幽王原配的老爸,那就是大名鼎鼎的申侯。申侯一看自己女儿让女婿欺负了,直接就联系了另一个诸侯(缯),还和西部的蛮族(犬戎)达成共识,就一块去打周幽王了。
当然了,周幽王原配的老爸那也真是不含糊,三下五除二就把自己女婿捅死了,那个祸害她女儿家庭的小三,自然也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史记》是这样记载的:又废申后,去太子也。申侯怒,与缯、西夷犬戎攻幽王。幽王举烽火徵兵,兵莫至。遂杀幽王骊山下,虏襃姒,尽取周赂而去。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周幽王为什么要废原配、废太子呢?
真是简单的因为喜欢小三、迷恋小三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抛开云遮雾罩的细节,我们可以清晰的发现,周幽王原配的娘家,那就是传说中的如狼似虎了。虽然说周幽王的小名叫周天子,但是得罪了原配、原配娘家人,当时就缴了粮本。
以周幽王原配、原配娘家人这种虎狼作派,你说周幽王死后,大周王朝到底谁说了算呢?
既然如此,周幽王想废了原配、剥夺了原配儿子的继承权,自然也就没有什么奇怪可言了。很不幸,周幽王的老丈人太牛了,所以折腾来折腾去,就是老丈人一顿暴棰,领上盒饭上路了。
周幽王的小名叫周天子。
让老丈人领着一群野蛮人,当街捅死了,这叫什么事?
关键是,大家都在旁边看大戏;还坐在那里发表各种风凉话,总而言之,让我说句公道话吧,这就周幽王不对!
更令人气愤的还在于,他们给周幽王编排了各种故事段子。总而言之,这个周幽王就是一个脑残,因为一个正常人,怎么可能拿烽火当游戏玩呢?所以,也不能怪大家在关键时候不帮他,实在是因为他自己作死,把自己作死了。
周幽王喜欢小三、想让小三的孩子上位;这自然是周幽王不对。
但是,周幽王老丈人领着一群野蛮人,当街把周幽王当街捅死这算什么事呢?
周幽王原配的老爸,最初大约是这样设想的,那就是把自己女婿干掉,然后让自己女儿,领着自己外孙,继承女婿的全部家产.......。
如果是这样,周幽王原配的娘家人,可是赚大发了。
问题是,人算不如天算。
周幽王原配的老爸想到了开头,却没有想到结尾。因为他把自己女婿干掉后,想让自己外孙接管女婿的全部家产时,就开始出问题了。
周幽王老爸为了打自己女婿,联络了大批蛮族,现在请神容易、送神难。这些蛮族人既然来了,哪能那么容易走呢?于是这些蛮族人就赖在女婿家,说啥也不走了。
更主要的是,处于局外人的角度,周幽王休原配,让小三上位,自然不对。问题是,周幽王老丈人这一通快如风猛如虎的操作法,它好像更不对啊。因为这种事能得到允许,有钱有势的大哥,看着自己的老婆、老丈人,谁能有安全感呢?
许多年以后,齐国老大想把女儿嫁给郑国的太子,郑国的太子直接就拒绝了,因为齐国老大在当时的国际社会,就是扛把子的角色,摊上这么牛X的老丈人,明天会不会成为周幽王第二呢?这个谁也说不准。
郑国太子的这种担心,实在不算多余,因为郑国的太子不敢娶齐国老大的女儿,鲁国老大却不信这个邪,就娶了齐国老大的女儿。然后悲剧就开始了,话说,某年某月的某一天,鲁国老大领着老婆回娘家,突然不明不白的死在了齐国。
鲁国老大到底是怎么死的?没有人知道。不过据可靠的小道消息所说,是被现任的齐国老大谋杀的。而且据说被谋杀的原因,就是现任齐国老大和鲁国老大的夫人有一腿(大家猜的没错,这是齐国老大兄妹乱伦),被鲁国老大发现出,奸夫淫妇害怕奸情败露,就把鲁国老大干掉了。
《春秋》是这样记载的:八年春,公将有行,遂与姜氏如齐。齐侯通焉。公谪之,以告。夏四月丙子,享公。使公子彭生乘公,公薨于车。
然后呢,齐国老大的外甥,就成了鲁国的新一代老大!
这你X的,叫个什么事呢?
当然了,郑国太子拒绝这种婚事,也不意味着郑国太子的选择,就多么正确。因为事情总得从两方面去说,关键是,你失败了,写在历史书上,多少就是有些愚蠢。
所以,郑国太子拒绝这门婚事时,就有人对他应该答应这门亲事。因为,你的兄弟虎视眈眈你的太子之位,你没有个强势的老丈人罩着,真心说是比较危险的。
郑国太子自信的说,作人得靠自己,靠老婆、靠老丈人,那多没出息啊?
而且后来结果,就是因为他弟弟有个牛X的老丈人罩着,所以他爬上老大的位置后,那是一步一个跟头,最后终于没有斗过他弟弟。
基于居高临下的看历史角度,人们难免会觉得,郑国太子太傻、太天真了。因为,这个社会就是讲人脉的,你有机会找个强势的老婆、老丈人,却偏偏不找,还扯什么作人靠自己,真是天真的可以。
是不是说得有点远了,我们书归正传,继续说周幽王家的事。
周幽王原配的儿子,虽然在外公的帮助下,继承了自己老爸的家产,但是继承的非常不充分。
因为周幽王原配的老爸引狼入室,弄得周王朝核心地区,现在遍地都是蛮族;虽然说,事后一些诸侯过来帮助周王朝收拾残局,但是总的来说,周王朝的核心地区,已不适合周天子继续生活了。
这样一折腾,周天子名下的财产,那是大幅度的缩水了;因为接近80%财产,都被蛮族、和趁火打劫(说得好听点是热心勤王)的诸侯瓜分了。
更主要的是,这只是周天子的直接损失。间接损失,那就更无可估量了。因为周天子以前拥有天下20%的股权,在普遍股东只拥有1%、2%、3%甚至百分之零点几的背景下,那就是天然的、当之愧的扛把子。
现在,周天子直接财产损失接近80%,手上就握着握有的股权,也就是剩下百分之三四了。在这种背景下,他就变成了名义上的扛把子。虽然大家依然尊称他为扛把子,但是谁也知道,他名下的公司已经破产了。
在这种背景下,周幽王原配的儿子,虽然继承了自己老爸的家产,但也是落了毛的凤凰不如鸡了。
但是我们必须得说但是,周天子还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因为周天子的整体实力,还算一个强势诸侯。毕竟他占据着洛阳为中心方圆二百里的地方,从哪个角度上,也是当时不可低估的实力派之一。
就我理解,关于周幽王被人打死的事,这是最真实、最可信的一个版本。
只是这个版本,实在有损皇权(王权)的神圣性。因为堂堂周天子,竟然因为不爱原配爱小三;还想让小三、小三的儿子上位,就被自己老丈人活活打死了;而且死了,还白死,你说这叫什么事呢?
如果这种事,能得到允许,说好的皇权(王权)高高在上、神圣不可侵犯原则,又体现在什么地方呢?
站在民权的角度,这个比较解释。总而言之,天子怎么了?天子敢胡作非为,照样有人收拾他。
站在乱臣贼子的角度,这个也比较好解释;总而言之,天子怎么了?老天不眷顾他时,他挨耳光的时候,照样也得站正站好啊!
问题是站在皇权(君权)的角度,这实在是没有天理了。
因为老话不是说得说好吗?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皇帝欺负你,你就敢还手?这叫什么事呢?更主要的是,还手就还手吧,还扯什么皇帝随便欺负人,挨打也活该,这不是要反天了吗?
你看看精忠岳武穆让皇帝欺负的时候,是什么态度?那就是宁死也不还手!
精忠岳武穆的小弟,面对昏君奸臣的欺负,实在忍不住想还手,精忠岳武穆就告诉他,你如果是我的好兄弟,就不要陷我于不义之中。因为饿死小、失节事大;被皇帝欺负死了,我也可以流芳百世,反抗皇帝胜利了,我也会遗臭万年的;大汉民族被异族欺负那是小事,破坏君臣大纲,那可是大事了。
这个小弟听完精忠岳武穆的教导,当时就一头撞死在墙上了。因为,你不是想要精忠大义的形象吗?我就再给你添上一个戏码。精忠岳武穆见此,那是大笑不止,然后又终于痛哭了起来。
我小时候看小说,看到这一段时,总有一种说不出的凄凉的感觉;欲说还休的看了一遍又一遍。因为,皇帝这样欺负人,这样出卖国家民族利益,岳武穆怎么就甘愿任他摆布呢?
不过,精忠岳武穆的努力没有白费,因为他终于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金光闪闪的大神。如果当时精忠岳武穆一个忍不住,要反抗昏君奸臣,
大家看到了,基于皇权的角度,他们更需要精忠岳武穆传递出来的精神;而绝不是商汤周武传递出来的精神,更不是周幽王老丈人传递出来的精神。
总而言之,皇帝对不起国家人民,你就敢反抗,你还叫东西呢?
这忍忍也就罢了。皇帝欺负你,你就敢起来把皇帝捅了,你还有人性吗?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1142

帖子

482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829
8#
 楼主| 发表于 2021-8-25 15:14:05 | 只看该作者
8楼 李文东说:
周幽王因为不爱原配爱小三,所以让老丈人当街捅死的事,对君权的神圣性,多少是一种难以想象的损伤。
所以史书在说到这件事时,就有三个故事化的补充版本。
第一个版本,自然就是烽火戏诸侯。
这个版本表达出来的中心思想,大约是这样的,并不是诸侯们看到天子有难,不想过来帮忙,实在是因为周天子不作不死。
换而言之,天子虽然是神圣的,但是天子非要自己作死,那是谁也拦不住的。
问题是,周幽王被人欺负时,大家不闻不闻,是因为周幽王没事经常喊狼来了。那后来的周天子被人欺负时,大家依然不闻不问,又是所为何事呢?
从这层意义上,大家看到周天子被人欺负时不闻不问,就是因为周天子实力变弱了,大家对周天子带搭不理,周天子也咬不了他们。
第二个版本,自然就是褒姒的传说。
这个版本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大约就是天意不可违,冥冥中已注定的事,你怎么努力也无法改变。这样说来,周幽王作死,那就是上天早已安排好的事。
话说,周幽王老爸还活着的时候,就有一个神秘的预言说,周王朝必将亡于桑木弓之下。
问题是,这是哪跟哪的事啊?周王朝怎么会亡于桑木弓之下?关键是,这个桑木弓是什么东西呢?
但是既然有这种神秘的预言。所以桑木弓在国都之内,就是一种充满禁忌的东西。
有一天,有一对外乡的夫妇到都城来卖货,也真是倒霉催的,他们并不知道这个禁忌,所以他们卖的货就是桑木弓。当他们突然听到有人要因此抓捕他们时,马上掉头就跑。这一跑不要紧,遂引现了来神奇的故事来。
话说,这对夫妇在跑路的过程中,看到了一个被人遗弃的女婴,于是就把她收养了,并带到她到了褒国,这个女婴后来的名字就叫褒姒。
总的来说,天机不可泄露;即使偶尔泄露出来,也总会以人们意想不到的方式兑现。
《史记》是这样记载的:宣王之时童女谣曰:“檿弧箕服,实亡周国。”於是宣王闻之,有夫妇卖是器者,宣王使执而戮之。逃於道,而见乡者後宫童妾所弃妖子出於路者,闻其夜啼,哀而收之,夫妇遂亡,饹於襃。....是为襃姒。
许多人看过几本二十四史,常常有一种说不出的优越感,总而言之,我看的可是传说中正史。
当然了,为了显示自己知识来源的神圣性,更开口闭口,二十四史是正史、是正史、是正史!总而言之,正史中的内容是不能随便怀疑的。
其实呢,二十四史中扯淡的内容多的去了。比如,周朝亡于桑木弓的故事,怎么看,它也就是一个标准的民间故事啊。关键是,类似的故事,几乎遍布二十四史。
秦始皇活着的时候,就有一个神秘的预言,亡秦者,胡也!
问题是,这是哪跟哪啊?秦始皇一想,北方胡人那样强大,肯定是说大秦帝国会被北方胡人灭掉。于是秦始皇一通猛如虎的操作,又是修长城,又是派军攻打匈奴人。但是很不幸,秦二世就叫胡亥,而且大秦帝国就亡于胡亥之手了。
《史记》是这样记载的:因使韩终﹑侯公﹑石生求仙人不死之药。始皇巡北边,从上郡入。燕人卢生使入海还,以鬼神事,因奏录图书,曰“亡秦者胡也”。始皇乃使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人北击胡,略取河南地。
曹操生前就知道司马懿有狼一样的本性,更梦到一个神奇的梦,那就是三马同槽,甚至一度要除掉司马懿,但是天意不可违,于是司马马懿终于没有因此被杀。
而最后的故事大家也都知道,那就是司马氏取代了曹氏。
《晋书》是这样记载的:魏武察帝有雄豪志,闻有狼顾相。欲验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顾,面正向后而身不动。又尝梦三马同食一槽,甚恶焉。因谓太子丕曰:“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太子素与帝善,每相全佑,故免。
司马懿活着的时候,就知道司马家族将被牛氏所取代,于是因为猜忌,就害死了大将牛金。却没有想到,后来出了一个牛姓的小吏,给某个司马王爷戴了绿帽子,于是生下了晋元帝司马睿。而司马睿,就是东晋的开国皇帝。
《晋书》是这样记载的:初,玄石图有“牛继马后”,故宣帝深忌牛氏,遂为二榼,共一口,以贮酒焉,帝先饮佳者,而以毒酒鸩其将牛金。而恭王妃夏侯氏竟通小吏牛氏而生元帝,亦有符云。
隋炀帝在南迁之前,就有神秘预言说,李氏会篡夺天下。隋炀帝为了解除威胁,那是一通砍杀,砍了好多姓李的大哥级人物;却把真正的王者李渊漏掉了。
《唐书》是这样记载的:后帝讨辽东,有方士安伽陀,自言晓图谶,谓帝曰:“当有李氏应为天子。”劝尽诛海内凡姓李者。......述持入奏之,曰:“已得金才反状,并有敏妻密表。”帝览之泣曰:“吾宗社几倾,赖亲家公而获全耳。”于是诛浑、敏等宗族三十二人,自余无少长,皆徙岭外。
唐太宗李世民活着的时候,就有神秘预言说,有一个武氏女主即将君临天下;而且她会把大唐皇族屠杀殆尽的。
李世民一听,当时就急了,所以他想逆天行事。
高人就告诉他,天意不可违,你一定要违背天意的话,后果更可怕。我还可以告诉你一件事,这个武氏女主现在已投胎人世了,你如果不计代价的杀她,一定可以实现。但是我劝你千万不要这样作,因为天意不可违,违背天意的后果,将会更可怕。
李世民作为一代强人,自然不怕逆天行事,于是倒霉的李君羡出场了。李君羡小名叫五娘,李世民一看,神秘预言说的武氏女主,应该就是他了吧。于是就找碴把李君羡杀了。但是,李世民终于没有想到,这个传说中的女主武氏,就是她身边的武媚娘。
《唐书》是这样记载的:是,贞观初,太白数昼见,太史占曰:“女主昌。”又谣言“当有女武王者”。会内宴,为酒令,各言小字,君羡自陈曰“五娘子”。帝愕然,因笑曰:“何物女子,乃此健邪!”又君羡官邑属县皆“武”也,忌之。未几,出为华州刺史。会御史劾奏君羡与狂人为妖言,谋不轨,下诏诛之。
柴世宗生前就听到一个神秘的预言“点检作天子”。当时的点检是张永德,关键是张永德不但是检点,更是柴世宗的姐夫;于是柴世宗就撤了张永德的点检之职。
后来的结果大家都知道,那就是柴世宗撤了张永德的点检之职,却让赵匡胤当了点检。总的来说,天意如此,任你怎么阻拦,也都是徒劳。
《宋史》是这样记载的:世宗在道,阅四方文书,得韦囊,中有木三尺余,题云“点检作天子”,异之。时张德为点检,世宗不豫,还京师,拜太祖检校太傅、殿前都点检,以代永德。
古希腊也有一个类似的经典故事。
大意是说, 有一个国王,生了一个儿子,他本来很高兴。可是他的儿子,却受到了天神的诅咒。所以他的儿子以后必将杀父娶母。
这个国王非常害怕,于是就想把这个儿子弄死。而奉命弄死这个小孩子的人,一时起了侧隐之心,就没有往死弄这个小孩子。而结果呢?这个小孩子就是后来著名的俄狄浦斯王。
俄狄浦斯王的父亲,一直试图摆脱天神的诅咒;俄狄浦斯王也一直试图摆脱天神的诅咒。但是他们终于没有摆脱。
甚至而言,就是因为他们极力要摆脱这个诅咒,却偏偏无可救药的落入了这个诅咒。
类似的故事,常常带有一种妖异的美感。至少我小时候看这种故事时,通常总是看了又看,还始终有一种欲说还休的感觉。
还有一个故事,是晋景公的故事。
有一个高人说,晋景公吃不到今年新麦子。
后来新麦子下来了,晋景公让人用新麦子做好饭,然后把那个高人叫过来说,你不是说,我吃不到今年的新麦子,就会死吗?
那个高人,也直接蒙X了,因为据天意显示,晋景公就是吃不到今年的新麦啊。
于是,晋景公就把他杀了。
然后呢,晋景公感觉肚子有点不舒服,就去上厕所。结果呢,他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我们也不知道当时的厕所是什么样子的,这个晋景公在拉屎的时候,竟然直接就栽进粪坑,经过一番挣扎就再也没有上来。
于是呢,晋景公终于还是没有吃到新麦子做成的饭。
《左传》是这样记载的:公觉,召桑田巫。巫言如梦。公曰:“何如?”曰:“不食新矣。”.......六月丙午,晋侯欲麦,使甸人献麦,馈人为之。召桑田巫,示而杀之。将食,张,如厕,陷而卒。
类似的故事,其实是非常扯淡的。但它一方面记载于正史中,另一方面,也因为它充满了妖异的感觉,所以也广为人们所熟悉。
第三版本,大约就是说天理循环,人世间的一切,其实都是冥冥中早已注定好的事。
话说当年,周幽王打败了褒国,于是褒国献出褒姒乞降。
这样一看,你说褒姒像谁呢?显然太像西施了。
既然如此,褒姒为什么见到周幽王总是愁眉苦脸,就比较好理解了吧。
至于褒姒看到周幽王点燃烽火才笑,也比较好理解了吧。因为褒姒心里肯定在想,你周朝也有今天;我会亲眼看着你们周朝,一步步走向地狱之门。
当然了,褒姒其实更像另一个女人,那就是慈禧太后。
据说,努尔哈赤在创业时,屠杀的非常残酷。有一次他屠杀一个部落,那个部落的老族长在临死前说,我们部族就算只剩一个女子,也一定会报今天的仇。
据说,这个部族叫叶赫部;而慈禧太后,名字就叫叶赫那拉。
其实呢,中国传统的文学中。类似的经典文学故事、野史逸文有很多。最经典的、流传最广的文学桥段,大约就是传统《说岳全传》开篇的那个故事。
话说,秦桧等人,为什么要害岳飞呢?那还得从如来佛祖的一次讲经谈起。总而言之,岳飞的前世欺负了秦桧夫妻,所以这辈子就来偿还了。

这个故事,本来流传的非常广泛。只是后来破除四旧,这种赤裸裸宣传封建迷信的东西,而且实在有损岳飞的英雄形象的内容,自然就被删除了。我们后来常见的《说岳全传》里,通常就没有了这条主线。
还有一个比较经典的野史逸文,是这样分析南宋历史的。
金国为什么要灭北宋呢?人们一直弄不明白,后来有一非常有见识的人,看到了大金太宗皇帝,那是大吃一惊。因为大金国的太宗皇帝,怎么看,也好像大宋太祖皇帝从画像中走了出来啊。
原来......原来这是上天,要让赵匡胤夺回曾属于自己的东西啊。
许多年前的一个晚上,赵匡胤和弟弟独处一室,然后赵匡胤不明不白的就死了。
赵匡胤是怎么死的?据小道消息说,是他弟弟拿斧子砍死的。这个史书上有说教,这叫斧光烛影。
赵匡胤死后,他弟弟说,他哥哥早就有遗嘱说,他要对传统的继承法做出改革,总而言之,他死后,要把皇位传给他弟弟,而不传给自己儿子。
然后呢,赵匡胤的太子,就在叔父的猜忌下死了。
赵构(赵光义的后人)在南渡后,好容易生了一个儿子,很小的时候,就受惊吓而吓死了。从此以后,赵构就再也没有儿子。
后来,赵构在睡梦中,经常听到赵匡胤在唱一首歌。歌词大意好像说是,拿了我的,给我送回来;吃我的,给我吐出来。
看到上天这样警示自己 ,赵构终于不敢和天争了。所以赵构选择了提前退休,并且没敢在太宗一系中选择继承人;而直接就到太祖一系选择继承人;从此宋氏江山,终于从宋太宗一系,又转回了宋太祖一系。
杂杂拉拉的写了这么多,只是希望大家知道,传统历史书中,总会夹杂太多的封建迷信东西。
史官大量记录这些内容,通常都是为了强化君权的神圣性、神秘性。因为在这种故事中,现实的权力博弈被最大限度的模糊了。
为什么有人可以坐在皇位上?

为什么有人忠于皇帝?
显然是受制于利益的博弈、力量的博弈!
但是这种内容,显然有损于皇权的神圣性;所以史官必须得加入大量的内容,让人们产生一种错觉,那就是一切围绕皇权的一切,都是源于天意,或是神奇的、浪漫的、不可言说的原因。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1142

帖子

482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829
9#
 楼主| 发表于 2021-8-25 15:15:06 | 只看该作者
9楼 李文东说:
周朝在开国时代,天下的秩序是这样的。

周天子占据天下最重要的两个地区。
周天子直接控制的地区以西安、洛阳为中心。西安、洛阳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经济、政治、军事地位有多重要,大约不用我细说吧!
周天子占据这两个最重要的地区之后,就把剩余的地方,分割成上百块;其中几十块分给自己的亲戚朋友、亲信小弟;还有几十块分给各地有影响力的人。
在这种背景下,周天子最初占据的地盘,无论从面积、还是经济,都是占据绝对的优势。在这种背景下,周天子自然是天下当之无愧的扛把子!

如果用公司作类比,大约是这样的。
按最初的分封设计,周天子的股权,占据总股份的20%。
第一个等级的小弟,拥有2%;3%的股权;
第二个等级的小弟,拥有1%的股权;
第三个等级的小弟,拥有0.3%,0.4%的股权。
在这种背景下,天下秩序,相对比较稳定。在这种背景下,自然没有人敢随便发表乱臣贼子的言论。
在这种背景下,周天子自然是当之无愧的董事会主席、总经理。
[注]:上面所说的百分比,只是为了大家对当时的权力格局,有一个比较直观的概念,并不值得深究、细问。
而随着时间的发展,周天子控制的股权,越变得越来越少了,终于再也无法维持自己在公司内部的地位了。
周天子控制的股权,变得越来越小,绝不是简单的因为后来的周天子越来越昏庸;而是因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各地经济发展开始不平衡起来;在这种背景下,从前稳定的权力格局,就开始不稳定了。
周王朝作为一个整体,最初的权力格局设计,自然是腰比大腿粗、大腿比小腿粗;小腿比胳膊粗;胳膊比手指粗。在这种背景下,整个王朝的运作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毛病。
而后来呢,因为生产力的发展,各地的发展速度变得开始不均衡。在这种背景下,周王朝作为一个整体,渐渐变得大腿越来越粗,竟然和腰有的一拼了;渐渐手指越变越粗,竟然和胳膊都有的一拼了。这样一来,整个王朝的运作,自然就开始出问题了。
在这种背景下,周天子虽然还是天下的扛把子,但是下面的股东力量越来越强大,他自然有些驾驭的不顺手了。
因为类似的原因,周天子的地位,变得越来越尴尬了。
周幽王的爷爷,当年因为两句话不合,就被自己小弟们一顿狂揍。
小弟为什么要揍周幽王的爷爷呢?原因自然非常简单,因为周幽王的爷爷太不是东西了,既然他不是东西,小弟们自然得教训他了。
于是,堂堂周天子被小弟们追着打了好几条街,一口气从陕西省跑到了山西省。后来躲在山西省,再也不敢回陕西省了。
周幽王爷爷被人狂揍的故事,在历史上那是非常著名的。
因为这个故事,引出一个非常著名的成语,那就是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话说,周幽王的爷爷采用高压手段统治天下,天下人不敢言而敢怒,最后有人振臂一呼,就把周幽王的爷爷打得亡命天涯,最后客死于异乡了。
更主要的是,中国历史的确切年代,只能追溯到公元前841年。所以公元前841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需要大家熟记的年份。而公元前841年,最重要的一件大事,就是周幽王的爷爷被人们打得亡命天涯。
总的来说,君臣之间的关系,就是鱼大吃虾、虾大吃鱼的关系。
当然了,这种关系,一直被皇权政治小心翼翼的掩盖着。在这种背景下,主流的价值观点,自然是皇帝再不是东西,大家也得忠于他。
周朝末年,因为周天子变弱,所以周天子一再被人痛揍。在这种背景下,民权思想若隐若现的流露了出来。总而言之,天子怎么了,天子如果不是东西,大家也可以扁他,关键是,还扁得理直气壮!
周幽王的爷爷,被人打得亡命天涯、客死异乡。
周幽王本人,干脆让人捅死了。
周幽王的孙子,被人射伤逃走,吓得以后再也不敢说大话了。
再以后,所谓的周天子,更是一代不如一代了。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周王朝从前稳定的权力秩序,会发生变化呢?就我理解,大约是这样的。

以周朝初期的生产力水平,我们能真正开发出来的地区,也就是河南省为中心的部分地区。所以一个政权只要控制了现在的河南省北部、山西省南部、陕西省南部,对天下的控制权力,那就不是一般的强。

但是进入西周末年,随着青铜器高度成熟、铁器渐渐发展,以前我们不能开发的地区,现在也越来越多的被开发出来。
在这种背景下,从前稳定的社会秩序,自然就发生问题了。
首先,西安为中心的地区,受到的蛮族威胁越来越大了。
以前,西安为中心的地区,在经济、政治、军事上的综合实力,对周边地区就拥有辗压性的优势。
后来,周边地区越来越多的被开发出来,虽然说西安为中心的地区,在经济政治上依然拥有巨大的优势,依然可以把周边地区视为蛮族;但是在军事上,却显然缺乏吊打这些蛮族的能力了。
因为这些蛮族的组织结构、经济实力,已绝非从前的吴下阿蒙了,加上他们的野性难驯,对西安为中心地区的威胁,自然是越来越大了。
其次,西安、洛阳两个经济圈,对天下的影响力相对变弱了。
以前,山东、河北、湖北、安徽几个省,普遍地区都非常落后,在这种背景下,他们只能围绕周天子控制的西安、洛阳两大经济区转。
后来,这些地区越来越越多的被开发出来,周天子以西安、洛阳两个经济区,想让天下都围着自己转,就渐渐有些力不从心了。
事实上,正是因为类似的原因,所以周幽王的爷爷(周厉王),让西安地区的贵族大佬打得都不敢在关中地区继续生活。
当然了,也是因为类似的原因,所以周幽王被其它地区的实力派追着打(或是反杀时),却是一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样子。
从前的商朝灭亡,也是因为类似的原因。
最初,中国的经济重心就在河南省北部、山西省南部。商天子牢牢控制着这两块地区,就足以驾驭天下了。但是陕西省南部地区(关中地区)渐渐被开发出来,而且经济比重越来越大,于是商天子终于有了强大的竞争对手。最后,占据陕西省南部的周朝,终于反杀了控制传统文明地区的商王朝。
放到现代历史上,这就好像在十九世纪。以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真正能进称得上工业文明的地区,也就是英法德为中心狭小地区。在这种背景下,英法德三国大佬一联手,那就是传说中的号令天下莫敢不从。
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美洲、东亚、东欧渐渐也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上述地区对世界的影响力,就越来越低了。虽然说,上述地区依然还是世界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但是综合实力与中美俄日相比,实在是有些黯然失色了。
因为现代史资料丰富,而且在现代史的思维框架中,也很少有人会用英雄传奇的视角分析天下兴衰,所以谁也知道,这些地区的相对衰落,绝不是因为后来的统治者一个比一个肉食者鄙。
是不是说得又有点远了。我们再书归正传。

说到这里,也许有人会说,周天子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而不建立中央集权的制呢?简单的看,就是因为分封制的存在,让周王朝看起来,好像一个充满竞争的国际社会。

这个问题,分析起来更复杂了,在这里,我们只要知道一件事就可以了。如果你是一个股份公司的老板,突然宣布要把这个公司变成你的独资公司,你觉得,会是什么结果?
总的来说,并不是老板不想大小吞吃,而是因为这样玩,很容易挨揍的,更容易让公司当时就玩完了!
为什么当时只能玩分封制(股份制),这个分析起来,比较复杂,而且离题太远。这里就不多说了。
在这里,我们只需要知道一件事就可以了,在分封制(股份制)下,天子只是最大的股东,如果他控制的股权发生了问题,他就难以驾驭天下了。在这种背景下,扯什么君臣大义,都显得无比苍白。
因为商纣王被人打得更惨,所以商纣王的形象,比周幽王更不堪。如果说周幽王在历史上的形象,只是有点脑残,那商纣王就可以称得上邪恶变态了。
在这种背景下,什么天子不天子的?那就是扯淡。总而言之,天子怎么了?天子不好好为人民服务,大家也照样可以扁他!关键是,还要把他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
周武王的这种操作,对于皇权而言,多少有些尴尬。因为什么叫天子不能好好为人民服务,大家照样可以扁他?所以,大汉帝国基业稳定之后,高层学术圈就为此展开一个争论,那就是应该如何定性周武王的伐纣的问题。
有一个学者说,这还用问?周武王就是乱臣贼子啊。因为商纣王再不是东西,他也是天子啊;周武王再英明神武,他也是臣子了啊。臣子怎么可以弑君呢!
有一个学者就说,按你这种说法,秦皇暴虐无道,高皇帝斩白蛇而赋大风,算怎么回事?
主持这次学术讨论的皇帝,一看大家抬杠抬到这种境地,当时就急了。因为主持这种学术争论,本来是为宣扬皇权神圣性的,这样争来吵去,岂不是要把皇权的神圣性抹煞殆尽?
当然了,关于尧舜禹的禅让。在特定的时候,高层学术圈也会展开争论。
总而言之,舜接受尧的禅让;禹接受舜的禅让,算怎么回事?
有的学者认为,这就是乱臣贼子当婊子立牌坊啊。因为他们再怎么表演,也不能改变他们篡位的事实啊。如果这种行为值得推崇,那诸葛亮誓死忠于扶不起的刘阿斗,算怎么回事呢?按这种逻辑,曹丕、司马炎又算怎么回事?
当然了,类似的抬杠,也总会被人喊停的。因为这种争论,多少是有损皇权神圣性的。
总的来说,君主与臣子的关系,就是鱼大吃虾,虾大吃鱼的关系。
皇权时代的主流价值观,永远会鼓吹一世二世万世的理论,更会鼓吹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理论。但是它也必须得在模糊的地带,给立功、立德、立贤、立长的理论,甚至还得给禅让、革命的理论留有一席之地。否则,绝大多数的历史事件,就无法得到合理的解释了。
这一节,杂杂拉拉的说了这么多,只是希望大家知道。西周的崩盘,绝不是简单的因为出一个脑残的周天子。
欢迎大家关注下一节 周平王东迁 周王朝为什么无法复兴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1142

帖子

482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829
10#
 楼主| 发表于 2021-8-25 15:18:21 | 只看该作者
10楼 李文东说:
以前,周天子直接控制的地区是长安、洛阳为中心的地区。

周天子东迁洛阳,意味着长安为中心的地区丢了;而在这种混乱过程中,各种热心勤王的诸侯大佬,难免会趁机发国难财。这样折腾来折腾去,周天子实际控制的地区,只剩下以洛阳为中心的二百里左右了。
当然了,单就地盘、经济实力而言,在春秋开局时代,周天子依然是举足轻重的实力派。所以乐观的想象,周平王还是有机会中兴周朝的。
第一、周天子有天下共主的身份。不管大家怎么看周天子,怎么对周天子。周天子也是无可争议的天下共主。最简单而言,实力派不论地位有多高,也只有拿到周天子发放的委任状,才能变得名正言顺。
第二、春秋开局时代,天下那是标准的诸侯林立。现在河南省为中心的几个省里,就并存着上百个诸侯。
在这种背景下,毫不夸张的说,一个诸侯控制一个经济发达的市级地区,就可以在当地称王称霸了;控制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市级地区,就称得上大诸侯了;甚至控制一两个经济发达的县级地区,也算一方诸侯了;就是控制一两个经济欠发达的县级地区,也不能说它是草台班子了;因为在许多时候,就是控制着一两个经济发达的乡级地区,也能算得上一方诸侯。
第三、周天子占据着一个市级地区,而且还是一个经济最发达的市级地区,单就实力而言,绝不逊色于春秋开局时代的任何一个大国。
毫不夸张的说,在周平王东迁时,想找一个比周天子势力大的诸侯,还真不好找,毕竟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春秋开局时代,秦国控制的地区,还是以天水、宝鸡为中心的地区;距离称霸关中,还远的很。
春秋开局时代,晋国控制的地区,还是以临汾、运城为中心的地区;距离称霸山西南部,还远的很呢。
春秋开局时代,齐国控制的地区,还是以淄博为中心的地区,当时的山东省,还有纪、莱、莒、鲁等不可小视的国家存在。
春秋开局时代,楚国控制的地区,只是河南、湖北交界的一隅之地。直到70年后,楚国的军政重心才移到后来的郢都。
单就春秋开局而言,我们很难说,哪个诸侯的实力、地盘,比周天子更占优势。
但是周天子却始终无法复兴周王朝,这是为什么呢?
显然是周天子占据的洛阳,是河南省最重要的经济区;而河南省呢,是中国最古老的经济区,也是中国当时最发达的经济区。
在这种背景下,周天子占据的地方虽然重要,但是扩张的空间没有了。因为放眼整个河南省,普遍地区都是名花有主了,而且哪个地区的老大,也不是省油的灯。
相对而言,陕西、山西、山东、湖北等地,因为开发出来的地区比较有限。所以一个政权在这种地方占据优势,放眼望去,无主的地区多的是,容易兼并的地方也多的是。
在这种背景下,陕西、山西、山东、湖北的实力派,在最初的海选阶段,更容易实现打怪升级,而河南省的实力派,显然很少有这种机会。
因为类似的原因,春秋时代开局百年之后,秦称霸陕西、晋称霸山西、齐称霸山东、楚称霸湖北,而河南省呢?始终无法决出一个真正的霸主。
[注]:上述的地理内容,只是为了让大家当时的国际格局,有一个比较直观的概念,所以都非常粗糙、而且未必准确,所以大家就此不必深究。
当时河南省的这种困境,就如近现代的西欧一样。
近现代开局时,西欧堪称得天独厚,但是随着其它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西欧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就再也不能与从前相比了。
因为西欧开发的太充分了,所以英、法、德等国,在当地就都没有了开拓的空间了。最简单而言,相关地区随便拿出一个国家,就是传说中的发达国家,而且互相罗圈套罗圈的牵制着,你说他们谁能兼并了谁呢?
就这好像,拿破仑牛X无敌,却是连个眼跟前的英国都无法摆平,还奢谈什么统一天下呢?
这也好像,希特勒牛X了半天,却是连个眼跟前的英国都无法摆平,还奢谈什么统一天下呢?
这两个人,都不愿意的接受这种无奈的事实,于是逆天行事,竟然都掉头去打俄国,最后都是把自己玩残了。
面对拿破仑、希特勒的这种玩法,许多人总是习惯性说的,如果是我,肯定不会这样操作的。因为没事打俄国干什么?专心征服西欧就可以了。
类似的观点,多少是廉价到了极点。
这就好像,一个根本没有入门的棋手,看着两个九段棋手的失败棋局,开口闭口就是他们这一些步走得太蠢了、那一步走得太幼稚了,换作他肯定不会这样玩。这不是扯吗?
无可否认,这两个九段棋手是输了,是失败了。但是这两个九段棋手,都不约而同的走出了惊人雷同的棋步,自然有它的道理,如果我们认为它很蠢,通常只是因为我们连人家到底是想干什么都不知道。
是不是说得有点远了,我们书归正传。
我拿近现代史类比春秋时代的历史,只是希望大家知道,历史当事人的困境有多大。
周平王东迁后的困境,与此是类似的。
当然了,周平王绝不是拿破仑、希特勒那种一心逆天行事的狠人,所以他自然只能稳扎稳打,但是这样更看不到出路。
周天子想走出当时的战略困境,就得想办法把眼前的郑国摆平,如果连眼前的郑国都摆不平,还奢谈什么复兴周王朝呢?

周天子与郑国的关系,那是非常微妙。
我们知道,春秋时代的国家,大多数在周朝开国时就存在了。比如,卫国的开国老大,是周武王的弟弟;晋国的开国老大,是周武王的儿子;鲁国的开国老大,是周武王的侄子;齐国的开国老大,是周武王的老师。
而郑国却出现的却非常晚,因为郑国的开国老大,是周幽王的叔叔。单从这层关系,我们就可以想象,郑国出现的有多晚了。
当然了,因为类似的原因,郑国老大与周天子的关系,一直比较亲密。
周幽王战死在骊山脚下时,郑国的开国老大,就与周幽王并肩作战,并且牺牲在了骊山脚下。
当然了,因为类似的原因,周平王东迁后,郑国的二代老大,就是周平王最主要的、最重要的一个合作伙伴。
从亲疏上。周天子与郑国就是天然的盟友。
周幽王、郑国开国老大,是叔侄关系,并且并肩战死于骊山脚下;从这层意义上,周、郑之间,本身就有着传说中的革命友谊。
从地缘上,周天子与郑国也是天然的盟友。
因为周天子以洛阳为中心,郑国老大以新郑为中心,两国从地理上就是紧挨着的。
如果周天子与郑国的关系仅此而已,那周天子也许还真有机会复兴周朝的。因为周、郑联手了,在春秋开局时代,估计真能吊打周边各路诸侯。问题是,周、郑之间,还存在着竞争的关系。
你说,周、郑溶入一个家庭过日子,好吗?以空对空的说,自然很好。
因为这样一来,周王朝就更容易复兴了,天下也更容易统一了。
问题是,在现实中,它有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那就是,周郑联手后,他们应该是什么关系呢?
基于郑国老大的角度,自然是周天子当汉献帝,他当曹操。换而言之,周天子是名义上的老大,郑国老大是实际上的老大。
如果是这样合并一个家庭过日子,郑国老大自然没有意见。问题是,周天子的意见,那大的去了。
基于周天子的角度,自然是周天子当光武帝,郑国老大当窦融。换而言之,郑国老大带着地盘加盟周天子,以后就给周天子当小弟好了。
如果这样合并一家庭过日子,周天子自然没有意见,问题是,郑国老大能没有意见吗?
如果周的实力明显优于郑,或是郑的实力明显优于周。
他们之间的就是有可能溶入一个家庭过日子的。问题是,他们的综合实力,实在没有多大的区别,在这种背景下,两家各念一本经,自然就只能就只能以一种非常微妙的状态维持着。换而言之,他们之间是合作伙伴,但是也充满了竞争。
处于这种竞争的关系中,周天子、郑国老大自然都也不希望对方强大起来;因为对方强大了,就有可能兼并自己。
翻开欧洲历史上的英国、法国、德国,其实一直也是这样的。
你说他们是好朋友吧,他们自然是好朋友;问题是,他们之间显然存在无可去除的竞争关系;关键是,大打出手的时候也多的去了。
你说,他们想溶入一个家庭过日吗?应该是想的。法国的拿大哥,一心想把英法德变成一家人;德国的希大哥,也是一心想把英法德变成一家人。为此,他们都也愿意牺牲自己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小弟的生命。英国的老大呢,如果有机会,估计也不会拒绝这一切的。
问题是,他们就是无法变成一家人。
关键是,谁也不希望某一股力量变得强大起来。于是玩来玩去,就只能玩传说中的均势,最后整个地区永远无法实现传说中的统一。即使出来敢于逆天行事的拿大哥、希大哥也不行。
周天子、郑国老大处于河南省那种高手扎堆的、又充分开发的地区,本身就很难找到突破口。
在这种背景下,秦、楚、齐、晋都在不断的打怪升级,而周郑互相却互相纠缠着、牵制着,谁也无法真正崛起。
这就好像,进入二十世纪后,北美、东亚依靠庞大的体量,凭借一望无际的、有待开发的地区,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强大,而西欧呢,却是互相纠缠着、牵制着,渐渐不复从前的辉煌了。
周天子与郑国老大的关系,一直就是磕磕碰碰的存在着。
到了周幽王的孙子时代,周天子、郑国老大的矛盾那是越来越多。最后周天子终于忍无可忍了,因为你是不是以为,我真是汉献帝啊?
在这种背景下,周天子一声令下,就要率人打郑国老大。关键是,还有几个国家愿意跟着周天子一块打郑国老大。这看起来,似乎就是周王朝要复兴的节奏啊。
但是很不幸,战争刚刚开始,周天子就让打了个落花流水,还被人一箭射中落荒而逃了。
在这种背景下,郑国的统帅大有宜将剩勇追穷寇的劲头,总而言之,把周天子俘虏算了。但是经过简单思考,终于不敢这样玩了。
郑国为什么不敢穷追猛打周天子呢?显然是因为郑国对周天子穷追猛打,会引发整个国际社会的恐慌。
第一、郑国的实力本身不容小视,如果再把周天子兼并了,他的实力就会辗压周边国家。这样一来,周边国家哪能有安全感呢?
第二、周天子的地盘你都敢兼并,兼并其它其它国家时,还有什么好客气的?
周天子在整个春秋战国时代,都可以一直延续到最后,主要原因就在这里。
洛阳是天下的中枢之一,哪个国家兼并了洛阳,在中原争霸战中,也会充满优势的。
周天子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一个国家兼并周天子时,大家都好象没事人一样,以后这个国家再继续扩张时,大家还怎么扯各种大道理呢?
事实上,周天子无法打败郑国,主要原因也在这里。
开始,大家支持周天子打郑国,很大程度上就是郑国一直在河南省称王称霸,大家早就看他不顺眼了。既然周天子愿意打郑国,大家自然就愿意给周天子捧场。但是在关键时候,大家却难免会出工不出力的。
周天子扛着天下共主的招牌,如果真的一举把郑国打服了,那周天子以后在河南省,估计也可以称王称霸了。
在这种背景下,周天子说要打郑国,大家会过去给捧捧场,但肯定是不会卖力的。
大家给周天子捧场,只是希望人们知道,谁敢招惹周天子,就会成为天下的公敌;大家不给周天子卖力,却是希望周天子知道,你在洛阳安份守己好了,你真的想在河南省称霸,也是不会有好果子吃的。
总的来说,大家都希望河南省维持所谓的均势,而且因为当地高手扎堆,而且还能从周边引入国际力量参与,所以就是可以巧妙的维持这种均势。
总的来说,河南省(标准的中原地区)在整个春秋时代,就是以一种微妙的形式存在着。
在最初的海选阶段(从周平王东迁到齐桓公称霸的一百年时间里),陕西、山西、山东、湖北各省占据优势的实力派,都在不断打怪升级,而河南省的实力派们,却是巧妙的、惊人的一直维持着均势。
进入四强争霸的阶段,河南省(标准的中原地区)就成了齐、楚、晋三大高手角力的场所;关键是,这三大高手,谁也无法真正控制这块地区,因为天时地利人和,这块地方玩均势的能力,实在不是一般的强。
在这种背景下,春秋开局海选结束后,就是西秦、东齐、南楚、北晋四强并立,围绕中原地区展开各种角逐,却是谁也无法寻找到真正的突破口。
本节到此结束,欢迎大家关注下一节 罗马并不是一天建成的 秦国亦然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1142

帖子

482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829
11#
 楼主| 发表于 2021-8-25 15:18:44 | 只看该作者
11楼 李文东说:
许多时候,一个国家的崛起,常常是这样的。

第一代统治者开国,第二代统治者让国家恢复经济,第三代统治者让国家富裕,第四代统治者让国家称雄天下。
在此过程中,我们很难说哪一代统治者不可替代。
最经典的例子就是,汉高祖开国;汉文帝、汉景帝恢复经济;武帝初期让国家富裕,后期让国家称雄天下。他们谁对大汉帝国的历史地位,不可替代呢?如果说不可替代,都也是不可替代的。
还有许多时候,一个国家的崛起,比上面的背景更复杂、更漫长。
因为有很多国家的崛起,常常是几代人、十几代人、几十代人,一直默默无闻的打怪升级,历时上百年、甚至几百年,才渐渐崛起的。
在这种背景下,哪个统治者对国家崛起更重要,似乎都无从谈起了。因为,这些统治者常常都好像是打酱油的,我们连他们的名字都无法记住。
这一切以罗马帝国的崛起,最为经典了。
最初,罗马只是意大利半岛上的一个撮尔小国。
后来,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罗马终于成为意大利半岛上的一个强国。
再后来,又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罗马终于称霸意大利半岛,并且逐步统一了意大利半岛。
再后呢,罗马通过近百年的战争,打败称雄北非的迦太基,成为环地中海的强国。
两后来,罗马又通过近百年的战争,打败称雄希腊半岛的马其顿,奠定了统一地中海为中心地区的基础。
而直到此时,我们大家非常熟悉的罗马大哥凯撒才闪亮登场。
如果我们愿意正视这种历史事实,还会觉得凯撒是罗马历史上不可替代的人物吗?估计是不会的。
关键是,如果说凯撒不可替代,他前面的统治者,就一定都是可以替代的?
历史很容易变成英雄传奇,就是因为我们喜欢抹去英雄的先辈功绩;也会模糊英雄后继者的功绩。
我们必须得知道一个事实,那就是凯撒被人们说了个神乎其神,最后却是被众多反对者联手火并出局了;而且他死后,罗马一片混成。
更主要的是,凯撒被人火并出局后,罗马依然在不断的发展。
最简单而言,奥古斯都(屋大维),作为凯撒的后继者,在罗马历史上的地位,实在一点也不逊色于凯撒。
再简单而言,奥古斯都(屋大维)死后,罗马帝国依然在继续发展。
凯撒比其它罗马统治者出名,无非是因为凯撒出现在了一个关键的节点上。
此前,一直默默打怪升级,让罗马成长为庞然大物的罗马统治者,一直都是默默无闻的。
最简单而言,罗马从一个名不经典见的弹丸小国,渐渐称雄意大利半岛的过程中,统治者都是谁?实在就是路人甲、路人乙、路人丙的级别。因为不要说普通的历史爱好者了,就是许多自命熟悉罗马史的人,如果不问度娘,估计也是一片茫然。
更主要的是,罗马后来一路杀的天地玄黄,征服环地中海的各大强国,他的统治者都有谁?实在也是路人甲、路人乙、路人丙的角色。因为依然是,不要说普通的历史爱好者了,就是许多自命熟悉罗马史的人,如果不问度娘,估计也是一片茫然。
为什么会这样呢?无非是因为当时的罗马,就是不是西方世界的主角。
凯撒出场时,经过罗马统治者一代接一代的打怪升级,罗马已成长为西方世界的唯一主角。在这种背景下,凯撒站在了罗马历史舞台的正中央,自然就成了那个时代的主角。
此后的罗马大哥,通常就是西方世界的男一号。这就好像现在的美国总统,不管你怎么看他,他也注定是这个世界最知名的男主角。
但是,写在历史书上,凯撒之后的罗马大哥,单就知名度而言,除了奥古斯都,恐怕都也不能与凯撒相提并论了。
这是因为什么呢?显然是因为随着罗马渐渐走向统一、稳定,虽然它依然在不断成长、扩张,但是已缺乏传奇色彩了。
奥古斯都的知名度,之所以能与凯撒相提并论,是因为他是罗马帝国(罗马共和国)的第一代元首,自然是不可绕过的历史人物,就如我们说中国秦汉历史,无法绕过秦始皇、汉高祖一样。
为什么写春秋历史,突然说起了罗历史呢?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秦国历史的崛起,与罗马那是惊人的相似。
罗马的历史,是从公元前753年正式拉开序幕。
秦国的历史呢,是从公元前770年正式拉开序幕。
你说巧合不巧合?公元前770年,秦国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公元前753年,罗马也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东西方两个标志性的大国,闪亮登场的时间,竟然只相差十几年。
公元前770年,周幽王被老丈人伙同蛮族人灭掉了。
在周平王东迁的过程中,因为秦国老大表现非常优秀,所以被周平王就给了秦国一个正式编制,于是秦国开始进入诸侯行列。
从这层意义上,周平王东迁时,秦国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
此前的秦国,只是一个紧靠关中平原的撮尔小国,小的甚至都没名没份。
此前,如果江湖上有百名高手排行榜,估计秦国都没有资格列入。
周平王东迁后,秦国接管了周王朝遗留下来的大批资源,算是正式挤入了天下百强之列。
秦国此时的成就,虽然说不值一提,但也非常了不起了。
这就好像说,全国百强企业,你排在第一百位,指点江山时,谁也会觉得,这算个毛啊。
问题是,放到现实中,一个人敢说这种话,那得多大的喷口啊?
甚至毫不夸张的说,一个人在自己家乡,能在一百个纳税大户中,排到最后一名,在大部分人的眼中,也是标准的成功人士。
从这层意义上,你别看秦国此时的江湖地位还非常低。但是秦国可以取得这种江湖地位,也是一代接一代的,苦苦修炼了二百年的结果。
周平王东迁时的秦国老大是秦襄公。
秦襄公让秦国正式成为天下百强之一。
但是很不幸,4年之后,也就是公前766年,秦襄公就带着未完的事业死了。
当然了,秦襄公死了,大秦帝国的事业,并不会因此停止。
秦襄公死后,他的儿子秦文公上位,继续经营他老爸未完的事业。经过近6年的努力,终于把歧山一线的蛮族打跑了,秦国的版图又得到了一次大规模扩张。
此时的秦国,在天下高手排行榜中,应该可以排近六七十位了。
秦文公死后,他的孙子秦宪公上位。
秦宪公在位其间,灭了荡社、芮国、荡氏三股势力,秦国的版图再次实现扩张。
此时的秦国,在天下高手的排行榜中,应该可以挤到三四十位了吧。
秦宪公死后,他的儿子秦武公跌跌撞撞的上位了。
秦武公在位期间,又兼并了邽、冀两大蛮族,又征服杜、郑两县。秦国的版图又一次实现扩张。
此时的秦国,在天下高手的排行榜中,应该可以挤进二十位左右了吧。
上述的这种排名,只是为了让大家对秦国的一路成长,有个比较直观的概念,不值得去深究。
此时距周平王东迁,已过去100年了。在这一百年的时间里,秦国终于取得了最初的海选胜利。
到目前为止,我们大约会发现,秦国的崛起,就是一代接一代人的努力,很难说哪个人是不可或缺的。
此后呢?还是一代接一代的发展;也很难说,哪个人物,是不可或缺的。
秦武公死后,其子秦德公上位。
秦德公在位期间,秦国迁都到雍城(也就是现在陕西凤翔县)。
这次迁都,意味着秦国的军政重心开始东移了;也意味着秦国把西北的主要经济区,占据的差不多了。
在这种背景下,终于拉开了秦晋恩恩怨怨、打打杀杀的历史。
在此前,秦国在陕西打怪升级,晋国在山西打怪升级,两国是没有交集的。现在,秦国称霸陕西,晋国称霸山西,两个地区性大国终于开始有正面冲突了。
秦德公死后,他的三个儿子轮流坐庄。
秦德公的第三个儿子,就是大名鼎鼎的秦穆公。秦穆公在位期间,秦国从某种程度上,已暂时扩张到了极限。因为西部地区,暂时没有什么可开发的地区,供秦国扩张了,东部地区被晋国死死的堵在黄河一线,无法再向前了。
但是到此为止,秦国已毫无争议的成了天下四强之一。
秦国称雄西北,大约相当于罗马统一意大半岛。
秦国称雄西北,开始进入天下四强之列,终于可以和称霸山西的晋,称霸山东的齐,称霸湖北的楚并世称雄了。
罗马统一意大利半岛,才终于可以与称雄北非、称雄希腊半岛、称雄西亚的强国相提并论了。
当然了,秦国实现这个目标,只用了短短150年。
在那个生产力阶段,实现这个目标用150年,真心说不算很长的。因为晋国、楚国实现这个目标,都也是用了100多年的时间;齐国得天独厚,实现这个目标,也用了近100年的时间。
关键是,罗马实现这目标,足足用了近500年时间。事实上,在秦始皇都快出世时,罗马才实现了统一意大利半岛的目标;然后才拉开了称雄地中海历史的序幕。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1142

帖子

482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829
12#
 楼主| 发表于 2021-8-25 15:53:03 | 只看该作者
12楼 李文东说:
公元前785年,晋穆侯死了。
虽然说,此时距周幽王被人捅死,还有15年的时间,但是所谓的礼法、纲常早已大乱了。
因为类似的原因,晋穆侯死后,晋国竟然开始讨论一个问题。那就是晋穆侯的权力,应该由谁继承呢?
按理说,这就不是问题。因为晋穆侯死的时候,太子仇已经20岁了,而且从后面的内容去看,太子仇绝对一个合格的继承人。
问题是,晋穆侯的弟弟势力太大,所以兄终弟及的理论,自然要出来PK父死子继的理论了。
关键是,周天子也丧失了维护礼法纲常的能力,所以兄终弟及的理论,一时压过了父死子继的理论。在这种背景下,晋穆侯的权力,就由他弟弟继承了。
总的来说,批判的武器代替不了武器的批判。
父死子继与兄终弟继相比,哪个更合理?世袭与禅让、选举,哪个更合理?永远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就看力量站在哪一边了。
这就好像,臣民的势力大了,世袭自然是不合理的;关键是,长个脑袋的人也知道,禅让、比世袭更合理啊。
问题是,君主势力大的时候,什么禅让、选举的理论,都是标准的歪理邪说啊。
因为在君主势力巨大的时代,真正的理想、有节操、有情怀的人,谁不是开口闭口,先帝对我恩重如山,我一定会好好忠于后主。
在这种背景下,谁敢扯什么后主年幼,或是后主智商不够,如果让他继承先帝之位,就会让国家、百姓的根本利益无法保障,当时就会让人喷飞的。因为你X的,怎么开口闭口的全是利益啊。什么国家百姓的根本利益?它与忠于一世二世三世的伟大理想、情怀相比,它算个P啊?
若干年后,晋襄公死了。下面的大佬,竟然直接绕过晋襄公的儿子,就是想着在晋襄公的弟弟中,选一个比较合适的继承人。
面对此情此景,晋襄公的老婆差点气疯了。因为先帝死的时候,手把手的把儿子托付给你们,你们也一个个信誓旦旦的说,会永远忠于后主。
现在到好,先帝刚闭眼,你们就把我们孤儿寡母踢到一边。这还有天理吗?人们都说,曹操、司马懿不是东西。问题是,与你们相比,曹操司马懿也清白的好像婴儿。
什么你X的,后主年幼、无知。按你们这种歪理邪说,周公早就该取代成王;诸葛亮早就该取代刘后主!你们干这种乱臣贼子的勾当,还开口闭口的晋国、晋国百姓的根本利益,你们这不是当了婊子还要立牌坊吗?
晋襄公的老婆,抱着年幼的儿子,天天如同泼妇一般骂大街,又如同怨妇一般说自己孤儿寡母的可怜遭遇。直接把赵盾为代表的晋国大佬,整得非常尴尬。
如果晋襄公一系势力非常有限,赵盾为代表的大佬们,自然可以无视她这种泼妇一般的构当,甚至可以给她们母子一杯毒酒,让她到地下早日和晋襄公相聚。问题是,晋襄公的势力绝不可低估,臣子们就尴尬了,因为晋襄公老婆说的话,怎么看,也非常有道理啊。
当然了,后来的事实证明,坚守父死子继的原则,真是害死人啊。于是,晋国又开始玩兄终弟及了。
注:以上内容,只是为了方便大理解,所以引用的例子,有很多大跨越了时空。因为为了说明问题,我们必须得举一些大家熟悉的例子;都举此前的例子,估计大家都会云里雾里的。
是不是说得有点远了?我们书归正传。
既然晋穆侯的弟弟势力巨大,御用文人自然可以找出一百个理由,证明兄终弟及比父死子继,更合理、更合理,也更符合晋国的国情。
在这种背景下,晋穆侯死后,他的弟弟就爬上了老大的位置,而太子仇只能亡命天涯了。
当然了,晋穆侯的弟弟爬上老大的位置上,也就风光了四年时间。
四年之后,太子仇、公子成师兄弟二人联手,就把他们的叔叔(晋穆侯的弟弟)火并出局;夺回了属于自己的一切。
太子仇上位后,就是历史上的晋文侯。
太子仇反杀自己叔叔上位,这算什么事呢?合情吗?合理吗?合法吗?这个很难说清楚。如果父死子继的原则是无可置疑的,太子仇反杀自己叔父,自然就是合情合理的。
问题是,父死子继的原则,在许多时候就是受到人们的广泛质疑,这就好像,尧把君位让给舜;尧的儿子反杀舜上位,这合理吗?这个真心说,比较难说清楚。这也好像,宋太宗在位时,赵匡胤的儿子反杀他上位,这个合理吗?这个真心说,也比较难说清楚。
但是,太子仇、公子成师兄弟,反杀自己叔父成功,人们自然会觉得它非常合理。因为这就是夺了属于自己家的东西。

晋文侯的上位,是在他弟弟成师的支持下实现。所以整个晋文侯时代,公子成师一直都是举足轻重的大哥级人物。
而这种事实,显然又会为下一代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理论之争,埋下伏笔。因为晋文侯的弟弟势力这样大,晋文侯死后,晋文侯的儿子,还能顺利继承晋文侯的权力地位吗?估计是比较难的。
但是在晋文侯时代,晋文侯和他的弟弟成师,一直相处的不错,而且共同拉开了晋国崛起的序幕。
在晋文侯时代,晋国的最主要成就,就是兼并了韩国。
我们这里所说的韩国,并不是和赵、魏齐名的韩国,和赵、魏齐名的韩国,是400多年后,在此基础上再度建立的。
我们这里所说的韩国,在西周初期就出现了,它严格意义上,就是西周时代的一个封国,因为他在春秋刚刚拉开序幕,就让晋文侯兄弟给兼并了。
韩国的开国老大,和晋国的开国老大,那就是亲兄弟;他们都是周武王的儿子,而且他们都是侯国。
韩、晋二国,与周天子的关系亲疏远近一样;而且又都是侯国。意味着他们的综合国力,在西周时代,并不会有本质的差别。
从这层意义上,晋国兼并韩国,那可是非同小可的事情。
在周朝崩盘前,因为没有发生普遍性存在的兼并战,所以诸侯国之间的体量,并不会有本质的差别,所以周天子为代表的社会秩序,相对比较容易维持。
用重量级类比,在西周时代,只有少数诸侯是70公斤级的选手,还有一些诸侯是60公斤的选手,更多的诸侯也就是50公斤的选手;还有一些诸侯,也就是30公斤的选手;甚至许多诸侯也就是10来公斤的选手。
而周天子呢,却是一个500到600公斤的选手,所以周天子可以强有力的驾驭天下诸侯。因为以周天子的重量级,不用玩什么花招技巧,就可以辗压任何一个不服他的诸侯。
随后的二百多年时间里,因为生产力的发展,许多诸侯国的周边,就出现了许多,以前无法开发,而现在却可以开发的土地。在这种背景下,一些诸侯国的重量级开始自然而然的上升了。
但是因为周天子权威还没有完全瓦解,所以兼并战只能若有若无的存在着。在这种背景下,一些诸侯国的体量,虽然已开始膨胀,但是想膨胀成一个100公斤的选手,也是可遇不可求的。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可以想象晋国兼并韩国意味着什么?
因为晋国、韩国都是侯国。一个侯国兼并了另一个侯国,意味着晋国已成为一个100公斤以上的选手。这种体量,在当时拥有的优势,可不是一般的大。
当然了,晋国随后半个世纪的分裂内讧,大约也就由此奠定了基础。
晋文侯的弟弟,在晋国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晋国的综合实力,又因为各种原因扩张了一倍。
这意味着,在人事上,晋国很容易分裂为两个中心;从地缘上,晋国也很容易分裂为两中心。
因为类似的原因,晋文侯死后。晋文侯的弟弟并没有和晋文侯的儿子争夺继承权,而是平静的表示,你老爸的权力地位,由你来继承;你只要让我坐镇曲沃城就可以了。
因为晋文侯的弟弟势力巨大,所以晋文侯的儿子只能接受这一切。
虽然有人对晋文侯的儿子说,曲沃为中心的地区,全年的GDP,比晋国首都为中心的地区还高,您叔叔占据这种地方,就是传说中的尾大不掉,到时您的地位就危险了。
问题是,这种道理谁也懂,奈何叔叔的势力太大,晋文侯的儿子,就只能接受这种方案。否则,和自己叔叔当场闹翻了,恐怕更吃亏。
简单的看,晋文侯弟弟提出的这种方案,并不过分。要知道,在那种乱哄哄的年代,老大的弟弟势力巨大,通常就没有老大儿子的事。
最经典的就是,秦宣公有九个儿子,没有一个继位,由其弟弟秦成公继位了。秦成公有七个儿子,也都没有继位,而由秦穆公继位。
至于齐国,齐桓公死后,他的五个儿子轮流继位,玩了半个世纪的兄终弟及。
关键是,齐襄公死后,他的两个弟弟(公子纠、公子小白)围绕继承权杀得一地狗血,却根本没有齐襄公儿子的事。最后,齐襄公的弟弟公子小白棋胜一招,就成了传说中的齐桓公。
现在,晋文侯的弟弟势力巨大,承认了晋文侯儿子的继承权,只是要求坐镇晋国第二大城市(经济第一大城市),真心说,实在不算什么过分的事。
当然了,毫无悬念的,从此就拉开了曲沃、都城之争。
在此过程中,晋文侯弟弟一系坐镇曲沃,一直都是全程辗压晋文侯儿子一系。因为晋文侯的儿子一系,被晋文侯弟弟一系火并掉了五个。
但是很不幸,晋文侯弟弟一系,虽然拥有这种优势,却是始终无法取代晋文侯儿子一系。因为国际力量都积极的支持晋文侯儿子一系。
国际社会为什么要这样做呢?用冠冕堂皇的理论去说,自然是为了维护纲常礼法;用现实的理论去分析,这就是要阻止晋国走向统一,希望晋国永远保持这种分裂的状态之中。
而晋国呢,也因此陷入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分裂、内讧之中无法自拔。
在这半个多世纪里,晋文侯兄弟、儿子两系互相仇杀、对砍,相关地方不断溶合渗透。
六十多年后,晋文侯弟弟一系,在砍死晋文侯一系五个老大(晋昭侯、晋鄂侯、晋哀侯、晋小子侯、晋侯缗)之后,终于突破了国际社会的干预,让晋国实现了统一。
更主要的,晋文侯弟弟一系,在统一晋国的前后时间里,还顺便灭了荀国、杨国、贾国。
晋国此时的体量,多少就有些非同小可了。因为这等于五个国家(晋、韩、荀、杨、贾)溶为一体了。这个体量,多少就接近二百公斤级了。
这种体量,放到春秋中后期,实在没有什么了不起的,问题是,放在春秋海选阶段,这种体量,那就是巨无霸了。
这就好像,大家都是50公斤左右的体量,甚至许多人只是30公斤左右的体量。你却是接近200公斤的体量,站在人群中,不用打架,人们也会害怕你的。因为这种体量,不用任何花招技巧,也可以辗压对手的。
在这种背景下,晋国的大规模扩张,终于拉开了序幕。
晋献公在此基础上,不但抢占了骊戎、狐氏等野蛮人的大片土地,更兼并了霍、耿、魏、冀国、董国五国。
此时的晋国,对周边国家的优势,更可以称得上辗压了。
这就好像,大家普遍都是五六十公斤的重量级,牛点的人也就是一百多公斤的重量级。你现在却是三百多公斤的重量级。这比赛怎么打,好像也是你辗压对方啊。
只要我们知道这种背景,自然就会知道,虞国老大听到晋国要借道时的绝望心理。因为此时的晋国,相当于十二个国家的溶合体,从重量级上,他就是可以辗压虞国的;关键是,晋国手上还拿着带血的砍刀,因为晋国已砍翻了一大片国家,并不在乎再多砍你一个。
而且晋献公的凶残、决绝,并不只是体现在国际兼并上,还体现在家族内讧中的铁血上。
晋献公上位后,感于晋国以前家族内讧太惨烈,于是就听从一个小弟的建议,直接就在家族内部来了一个大清洗。
《史记》是这样记载的:八年,士蔿说公曰:“故晋之群公子多,不诛,乱且起。”乃使尽杀诸公子。
更夸张的还在于,晋献公后来又猜忌自己的儿子,于是杀了太子申生,并且派军把两个年长的儿子重耳、夷吾打得亡命天涯。
晋献公的这种狠劲,真是人说人了,我发起疯来,我自己都感觉害怕。
面对晋献公这种人,虞国老大哪敢随便拒绝啊。
问题是,虞国老大乖乖借道的后果,就是虞国、虢国都被晋国兼并了。
到此为止,晋国就相当于十四个国家的融合体了,体量大约接近400公斤级了。
晋国兼并了多少国家?
按史书笼统的记述,肯定远远不只这个数。因为不要说别人了,就是晋献公一个人,按史书笼统的说法,就兼并了17个国家,并且让38个国家臣服了。
但是在这里,我们不能用这种笼统的、甚至可能就是充满文学化、或是寓言故事类的内容。
当然了,上述国家兼并的顺序,也有不同的版本。所以,大家有什么分歧,求同存异吧。
在这里,我只希望大家知道,晋国的扩张,是一代接一代人努力的结果。更主要的,我只是希望大家知道,晋文公可以成为春秋霸主之一,并不是简单的因为晋文公神功无敌,实在是因为他父祖为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晋国这样大的体量,现在需要的只是国家统一稳定;只要实现了统一稳定,成为天下霸主的概率那是非常大的。
图片
晋国早期扩张图。
当然了,晋国此时扩张的成就,与晋国鼎盛时的版图相比,还是非常小的。为了让大家有个直观的感觉,我们放一张全图。
图片
感谢网友靎鸗协助制图。
晋献公死的时候,是公元前651年,此时齐桓公也快退出历史舞台了。
天下四强争霸的格局,已基本奠定。
西方的秦国已统一了关中。
东方的齐国,称雄山东,更成了中原的霸主。
南方的楚国,也通过一系列兼并,成为可以与齐国抗衡的大国。
从某种意义上,当时的国际社会,绝大多数的诸侯国,也就是三五十公斤级的选手;少数国家晋级为一百多公斤级的选手,而秦、晋、楚、齐却都是三四百公斤的选手。
在这种英雄传奇中,这种重量级的差距,实在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差距。因为一个人只要技巧高超、招式巧妙,重量级是多少,并不重要。
但是在现实中,这种重量级的差距,常常是任何技巧、招式,都无法弥补的。
因为类似的原因,秦、晋、楚、齐四强的优势奠定之后,就可以长达数百年的保持,即使他们有内讧,有幼主、庸主,这种优势也不会真正丧失。
[注]:这里所说的重量级,只是为了让大家对相关的力量对比,有个比较直观的概念,并不值得深究。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1142

帖子

482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829
13#
 楼主| 发表于 2021-8-25 15:53:25 | 只看该作者
13楼 李文东说:
看完前两节的内容,我们大约可以知道,秦国、晋国的崛起,都是历时百年,一代接一代人努力的结果。

因为类似的原因,春秋五霸秦穆公、晋文公闪亮登场时,秦国、晋国早已是天下四强之一了;而秦穆公、晋文公都是在这种背景下,让秦国、晋国步入了新的辉煌。
当然了,秦国、晋国的辉煌,都不会就此止步;因为秦穆公、晋文公之后,秦国、晋国依然在继续发展膨胀。
楚国早期的历史,和秦国、晋国的历史是一样的。我是说,他们都是历时百年,一代接一代人努力的结果。
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发生在公元前770年,楚厉王(蚡冒)在公元前758年上位。所以春秋时代的楚国历史,我们就从楚厉王说起。
楚厉王上位时,楚国还非常落后,当然也不是多强大的国家。
仅仅是因为楚国后来是天下四强之一,而且称雄天下数百年,所以楚国早期的历史,也可以找到比较详细的记录。所以我们很容易感觉,楚国在春秋开局前,就已经非常拉风了,其实呢,这只是我们的一种错觉。
更主要的是,楚国地处偏远,而且不服王化;所以出场的形象就更显拉风了。最简单而言,当时的诸侯国老大,都是称公、称侯、称伯;只有周天子,才敢称王;而楚国的老大,早就开始称王了。
总的来说,在春秋开局时代,楚国还只是一个比较野蛮落后的诸侯国。
史书说到楚厉王和他的先人创业时代,是这样说的,“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意是说,他们驾着简陋的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
楚厉王时代,因为生产力发展,所以楚国开发了大量,以前不能开发的土地;也兼并了一些周边不知名的部落。算是迈出了楚国崛起的第一步。
楚厉王的弟弟势力非常大,所以楚厉王死后,楚国也掀起了兄终弟及与父死子继的理论之争。
最后,楚厉王的弟弟获胜。
这一次,楚厉王的弟弟,并没有给楚厉王儿子任何翻盘的机会,直接就把楚厉王的儿子给灭了。
在这里,兄终弟及的理论,完胜了父死子继的理论。
一切是显然的,楚厉王的弟弟上位后,楚国的御用文人,肯定得想方设法的证明兄终弟及合理、合法,而且这种观点,也会得到楚国的主流社会认同。
兄终弟及的事实,有悖于纲常礼法吗?
这个很难说,一切就看掌握话语权的人,怎么去说了。
因为父死子继的原则,存在太多的弊端,所以当它受到挑战时,通常都可以找到大量冠冕堂皇的理由。
如果老大的儿子年幼,可以说国赖长君,小屁孩子懂个屁事啊?还是让老大的弟弟上位比较靠谱。
如果老大的儿子年长,就可以说他邪恶变态,令人发指的事,干了一桩又一桩。把他清理出局,那就是替天行道。而老大的弟弟呢(甚至是某个权臣),那是英明神武、忧国忧民,让他上位,那就是上顺天意,下应民情。
是不是说得有点远了,我们书归正传,继续从楚厉王的弟弟说起。
楚厉王的弟弟,就是楚武王。
楚武王时代,楚国一共兼并了9个国家。它们分别是权国、卢国、罗国、绞国、榖国、贰国、郧国、轸国、州国。
在这种背景下,楚国渐渐成为与齐国、郑国并称的天下三大强国之一。此时,秦国、晋国还远远被甩在后面呢。
楚国可以这样先声夺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楚国所处的地理环境非常好。
以前,因为生产力水平比较低,楚国附近的地盘,大都没有得到开发;春秋时代拉开序幕后,因为生产力水平突破了某个节点,所以楚国附近自然出现大量有待开发、而且能够开发出来的土地。
更主要的是,楚国处于相对偏远的地区,所以附近并没有强大的诸侯国,和他竞争相关地区的开发权;相反还有众多不知名的小部落、小诸侯国供楚国不断打怪升级。
郑国在春秋初期,可以排在秦国、晋国前面,大约是因为郑国处于当时天下,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郑国渐渐落后,就是因为郑国处于这种尴尬的地理环境之中。
无可否认,郑国所处的地区,是天下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但是正因为如此,郑国的周边地区都被开发殆尽了,而且郑国周边的国家,也没有几个是吃素的;所以可供郑国开发的地区非常有限,而且周边也没有几个小国,可供郑国打怪升级。
因为类似的原因,郑国开局时的条件看似得天独厚,却实在没有什么后劲可言。
是不是说得有点远了,我们再书归正传,从楚国的历史说起。
楚武王死后,他的儿子楚文王上位。
楚文王上位后,楚国已是江汉地区,毫无争议的强国了,所以在随后的兼并战中,进行的更是得心应手。
楚文王上位后,楚国又灭了六个国家,并且开发了大片蛮荒地区。楚文王灭的六个国家,分别是邓国、吕国、申国,缯国、应国、息国。
到目前为止,不算开辟的大片蛮荒地区,楚国兼并的诸侯国,有据可考的就有15个。单就体量而言,显然早已是五六百公斤级的巨无霸了。在普遍选手,都是三五十公斤重量级的背景下,楚国拥有的优势,那可不是一般的大。
因为类似的原因,楚文王的儿子上位后,楚国扩张的步伐,更是无可抑制了。
楚文王的儿子,就是楚成王。
楚成王上位后,先后灭了周边八个国家。它们分别是,弦国、黄国、英国、氏国、柏国、房国、道国,夔国。
单就体量而论,楚成王时代的楚国,真可以得上天下第一了。
但是楚国发展到此时,就有一个瓶颈需要克服了。
楚国不断打怪升级,齐国也不断打怪升级、晋国也不断打怪升级,在中原地区的归属权上,这三个国家渐渐存在了冲突。一切是显然的,楚国想兼并中原诸侯国,齐国、晋国也想啊。关键是,他们都可以把脚伸进中原经济发达的地区。
在这种背景下,楚国继续扩张时,需要面对的,不再是三五十公斤级的小诸侯;而是体量同样超过三五百公斤级的齐国、晋国了。
从某种意义上,齐桓、晋文可以称霸中原,就是因为楚国咄咄逼人的扩张,让中原地区的诸侯们,都感受到了危机。在这种背景下,当齐桓、晋文高举维护世界和平的大旗时,很容易获得这些诸侯的响应。
而且,齐桓、晋文称霸中原的主要标志,就是在争夺中原霸权的过程中,对楚国实现了成功的打压。
楚成王在位足足有50年。因为在位的时间比较长,所以他前期与齐桓公PK过;后期与晋文公PK;虽然说,因为各种原因,楚国都以失败告终,但是谁也得承认,当时的楚国,绝对可以与齐、晋相提并论。
虽然说,因为地缘的原因,楚成王并没有与另一个春秋五霸秦穆公PK过,但他们显然也生活在同一个时代;而且谁也得承认,楚成王的江湖地位,绝不逊色于秦穆公。
更主要的是,楚成王还曾暴棰过宋襄公。
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都是春秋五霸之一。
从这层意义上,春秋五霸的提法,明显把春秋时代的时间线弄混乱了。
如果抛开春秋五霸的说法,以楚成王在位的时间为轴,以齐、晋、楚、秦四强争霸为主线,这段历史就比较清晰。
楚成王也算一代牛人。但是楚成王的太子更是一代狠人。
话说,晚年的楚成王感受到了太子的威胁,于是就产生了废立太子的想法。
如果楚成王废立太子成功了,说起这段历史,也就是众多君主晚年宠爱幼子,猜忌太子的故事之一。
但是很不幸,楚成王的太子,那是标准的狠人,当他确切知道这个消息后,马上在小弟们的支持下,组织了强有力的反击。
于是楚成王作为一代雄主,就被自己儿子逼杀了。在临死前,楚成王希望太子满足自己最后一个愿望,那就是再吃一顿熊掌。但是因为夜长梦多,太子就劝楚成王赶紧上路,总而言之,你赶紧上路,还可以留个全尸;否则,刀剑无眼,我也不敢保证你可以留全尸,于是楚成王只能选择了上吊。
楚成王的太子就是楚穆王。
楚穆王上位,楚国又兼并了七个国家,他们分别是江国、六国、蓼国、蒋国、群国、舒国、鄀国。
为了让大家对楚国的早期历史,有一个比较直观的概念,我特意找靎鸗网友订制了一张楚国早期历史地图。
图片
这些小国,被楚国兼并的具体年代,存在众多不同版本,这里我们只是按自己认可的版本进行绘制。相关内容并没有深究的价值,在这里,我们只要知道,楚国的发展,绝不是某个人神功无敌的结果,而是历时一百多年,一代人接一代人的努力结果。
楚穆王死后,楚国的发展并不会停止,相反更快了。因为楚穆王的儿子,就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
齐桓公之后,齐国再也没有出现过霸主。
晋文公死后,晋国也没有再出现过霸主。
楚庄王死后,楚国也没有再出现过霸主。
面对这种事实,我们常常会有一种错觉,那就是齐国、晋国、楚国最辉煌的时候,就是在齐桓、晋文、楚庄时代。
其实呢,这三个霸主之后的齐、晋、楚依然在继续发展。
只是因为齐、晋、楚的实力都越来越大,而且谁都想称霸中原,最后的结果就是,他们谁也无法称霸中原了。
说到这里,也许有人会奇怪,为什么我不说秦国呢?因为秦穆公的霸主地位,其实就是半买半送的。
受制于地缘、生产力的限制,当时的秦国还无法插入巴蜀、也无法越过黄河,所以天下争霸的事,在整个春秋时代,就和秦国并没有多大的关系。
只是因为秦国与齐国、晋国、楚国并称当时的天下四强,而且在晋文公称霸天下前,秦穆公还一再强有力的打压着晋国,所以不给秦穆公个霸主的称号,多少有些说不下去。
但是说句真心话,秦穆公的这个霸主称号,比宋襄公都勉强;宋襄公虽然混得很狼狈,但是宋襄公召开过诸侯大会,也领着几个诸侯国干过一些维护国际秩序的事,而秦穆公则从来没有过。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1142

帖子

482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829
14#
 楼主| 发表于 2021-8-25 15:53:58 | 只看该作者
14楼 李文东说:
春秋开局时代,齐国就是大国。

第一、齐国的开国老大名叫吕尚。
说起吕尚,也许有人不知道,但是说起吕尚的另一个名字,大家肯定都知道,因为吕尚的另一个名字就是姜子牙。
第二、而且在西周时代,齐国就是东方的霸主,而且这是周天子明确承认的。曰:“东至海, 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
第三、齐国地处远离长安、洛阳的东部地区,进入西周后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自然出现大量有待开发,而且能够开发出来的土地。
因为类似的原因。春秋时代拉开序幕后,齐国说自己是天下第二强国,还真没有哪个国家,敢说自己是天下第一强国。
从这层意义上,秦、晋、楚三国,通过百年打怪升级,成为天下四强之一;齐国几乎是就是躺着进入了天下四强之列。
齐桓公的哥哥齐襄公,公元698年-公元前685年在位。
齐襄公在位期间,齐国就已在当地称王称霸了,各大诸侯国都是敢怒不敢言。
鲁国老大的媳妇是齐襄公的妹妹,有一次鲁国老大陪媳妇回齐国探亲。结果,鲁国老大就不明不白的死在了齐国。
鲁国老大为什么会死呢?据说是因为齐襄公兄妹乱伦,被鲁国老大发现,奸夫淫妇害怕奸情败露,就谋杀了鲁国老大。
这种内容,虽然从正史上可以找到记载,而且现代学者写到这段历史时,也总是喜欢津津乐道这种内容。但是就我感觉,类似的内容,我们看看就可以了,如果过分关注这种内容,看历史和看小说没有区别了。
但是不管怎么说,在这段历史中,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就是,鲁国老大不明不白的死在了齐国,据说还是被齐襄公谋杀的,但是鲁国对此也只能敢怒不敢言,最后齐襄公扔出一个替罪羊,然后就没事了。
《史记》是这样记载的:十八年春,公将有行,遂与姜氏如齐。....齐侯通焉。公谪之,以告。夏四月丙子,享公。使公子彭生乘公,公薨于车。鲁人告于齐曰“寡君畏君之威,不敢宁居,来修旧好,礼成而不反,无所归咎,恶于诸侯。请以彭生除之”齐人杀彭生。
更主要的是,鲁国老大死后,谁应该继承他的权力呢?竟然是齐襄公妹妹的儿子!
我们必须得知道,鲁国老大当时有四个儿子,其它三个儿子,也都个顶个的是牛人。因为鲁国老大的这三个儿子,就是历史上的“三桓”始祖,“三桓”力量之大,一直都可以与鲁国老大相提并论。后来为了纲常大义,孔子想清理“三桓”的势力,结果没有成功,反而弄得自己无法在鲁国立足了。
更主要的是,当时人们普遍认为,齐襄公兄妹,就是弑杀鲁国老大的凶手。最后,鲁国竟然只能让齐襄公妹妹的儿子继位,这叫什么事?
为什么鲁国让齐襄公的外甥当鲁国老大呢,原因非常简单,如果鲁国敢让别人当鲁国老大,齐国肯定不会善罢干休的。
同年七月,齐襄公召开诸侯大会。
郑国老大和齐襄公有点历史恩怨,所以不想参加这个诸侯大会,但是考虑到自己在国内的地位还不稳定,而且不参加这个诸侯大会,肯定会惹怒齐襄公的,于是就硬着头皮去参加这个诸侯大会。
结果呢,在诸侯大会上,两句话不合,郑国老大当场就让齐襄公干掉了。
关键是,干掉,就干掉了。也没有人敢追究齐襄公的罪行。
齐襄公为什么敢干掉郑国老大呢,一个重要的原因,自然是郑国内部矛盾重重,所以这个郑国老大在自己国内都无法一嗓子喊到底;另一个重要原因,显然是因为齐国实力太过强大,所以他根本不怕郑国日后翻旧账。
《史记》是这样记载的:子亹自齐襄公为公子之时,尝会斗,相仇,及会诸侯,祭仲请子亹无行。子亹曰:“齐彊,而厉公居栎,即不往,是率诸侯伐我,内厉公。我不如往,往何遽必辱,且又何至是!”卒行。.....子亹至,不谢齐侯,齐侯怒,遂伏甲而杀子亹。高渠弥亡归,归与祭仲谋,召子亹弟公子婴於陈而立之,是为郑子。
卫宣公死后,卫惠公上位。
卫惠公上位仅仅三年,就被国内的反对派打得逃亡国外。
后来,在齐襄公的帮助下,卫惠公终于复辟成功了。
《史记》是这样记载的:卫君黔牟立八年,齐襄公率诸侯奉王命共伐卫,纳卫惠公,诛左右公子。卫君黔牟饹于周,惠公复立。
我们必须得知道,鲁国、郑国、卫国在当时,都是大国,如果当时有高手排行榜,这三个国家肯定都能排进前十位。但是这三个国家的内政,也都是在齐国的阴影下进行着。
从这些事实,我们大约可以看出来,齐国的国际地位,当时有多强大。
鲁、郑、卫这样的大国,面对齐国插手内政,都只是敢怒不敢言,其它小国,就更用说了。在这种背景下,齐国不断蚕食、鲸吞周边的纪、郱、鄑、郚四个小国。
齐襄公死后,他的弟弟公子小白继位。公子小白就是齐桓公!
因为齐桓公是那个时代最耀眼的巨星,所以在历史书上,齐桓公哥哥(齐襄公)的形象,自然就比较差劲了。因为只有这样处理,才能让齐桓公变得更光彩夺目。
一切是显然的,如果按我前面所说的内容分析,齐桓公可以称霸中原,就没有什么神奇可言了。
这就好像,在过去的百年时间里,美国强有力的影响着全球。在此过程中,美国某个总统的能力、价值自然不能低估,但也也实在没有什么神奇可言啊。
一个国家的兴衰,是受制于众多原因的。在英雄史观中,却有意无意的认为,他与老大的能力成正比。其实呢,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俄国兴起之际,老大换了一个又一个,都也可以与美国比肩称雄;而当其衰败之际,普京被人们吹得神乎其神,俄国从哪个角度,也不能与美国相提并论了;甚至而言,它的江湖地位还一直下降。
英国衰弱之际,邱吉尔牛到了天上,但是也依然无法阻止英国成帝国变成一个岛国。
当然了,俄、国英国崛起时,真是因为他们代代出英贤吗?实在未必。
是不是说得有点远了,我们再书归正传。
齐襄公为什么会出局呢,在传统历史书上,自然是因为他脑残变态。其实呢,齐襄公的出局,也是兄终弟及、父死子继相争的结果。
齐桓公的叔叔,在齐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这种背景下,如果齐桓公的老爸死的比较早,估计就没有齐桓公兄弟的事了。因为齐桓公的叔叔实力巨大,齐桓公的老爸死了,自然是兄终弟及的理论,会PK倒父死子继的理论。
但是,很幸运的事在于,齐桓公的父亲还没有死,齐桓公的叔叔就死了。
这样一来,齐桓公的父亲死后,齐桓公的哥哥就顺利继位了,他就是齐襄公。
但是,我们必须得说但是,因为齐桓公叔叔的实力巨大,所以齐桓公的叔叔虽然死了,但是齐桓公叔叔的儿子,依然是齐国不可低估的实力派;所以他的服饰、俸禄、生活待遇一直与齐桓公的哥哥(当时的齐国太子)一模一样。
《史记》是这样记载的:三十二年,釐公同母弟夷仲年死。其子曰公孙无知,釐公爱之,令其秩服奉养比太子。
齐桓公叔叔的儿子,一直与齐桓公的哥哥(当时的齐国太子),享受同样的服饰、俸禄、生活待遇,你说他这是想干什么?

从这层意义上,齐桓公父亲一系,齐桓公叔叔一系,在齐国的权力角逐,一直在若隐若无的继续存在着。
最后的结果呢?
就是齐桓公叔叔的儿子,把握住机会,就把齐桓公的哥哥(也就是齐襄公)火并掉,爬上了齐国老大的位置。
如果事情就此结束,无非是意味着,齐国的内部权力斗争,经过一番波折,还是兄终弟及的理论,战胜了父死子继的理论。
但是齐桓公叔叔的儿子,爬上齐国老大的位置上,屁股还没有坐热乎,就让反对派给火并了。
接下来的事,大家就比较熟悉了,那就是齐襄公死了,齐桓公叔叔的儿子也死了。齐桓公和他二哥,都哭着喊着回齐国争夺老大之位。
我们必须得知道一件事,在随后的过程中,兄终弟及的理论完胜了父死子继的理论。因为在此过程中,压根就没有齐襄公儿子的事,只是齐襄公的两个弟弟在争夺继承权。
在此时此刻,根本就没有敢提什么父死子继的事。因为齐襄公两个弟弟都是如虎如狼一样的存在着,谁敢说父死子继的事,肯定是不想活了;事实上,齐襄公的儿子,当时就吓得逃亡国外了。
齐襄公的两个弟弟分别是公子纠,公子小白。
公子纠的主要辅佐者是管仲;公子小白的主要辅佐者是鲍叔牙。
管仲为了让公子纠上位,就用暗箭把公子小白射翻了。
但是,管仲并不知道,那一箭只是射在了公子小白的衣带钩上。他以为,公子小白被他射翻了,其实公子小白啥事也没有。
公子小白的诈死,麻痹了管仲,于是取得了这场权力竞争的主动权。
公子纠以为自己弟弟死了,就不再着急回国了,等他做好准备回国时,却发现自己弟弟小白并没有死,相反早已回国了。
当时的齐国,是众多豪门大佬并存在的格局。
对于这些豪门大佬而言,齐襄公的哪个弟弟当齐国老大,并没有本质的区别。既然公子小白抢先一步回来,那齐国的老大就是他了。
公子小白上位后,就是大名鼎鼎的齐桓公。
这是管仲人生最大的一次败笔,因为没有意外,管仲的人生就彻底画上句号了。
但是,齐桓公的主要助手是鲍叔牙,而鲍叔牙是管仲的铁哥们。所以就向齐桓公力荐管仲,于是齐桓公没有追究管仲那一箭之仇,相反还重用管仲,于是成为一代佳话。
当然了,齐桓公的哥哥公子纠,就没有那样幸运了,于是他被齐桓公逼死了。
基于英雄史观的角度,如果没有齐桓公、管仲,就没有齐国后来的辉煌。
但是,我们从秦、晋、楚一百多年时间里,一代接一代努力,渐渐变成天下四强的历程去看,这三个国家的崛起,多哪个人,少哪个人,也不是多了不起的事。
齐国呢,其实也是一样的。
毕竟,齐桓公上位时,齐国已是天下第一强国了。当时的秦国还蒙头在关中打怪升级,晋国还蒙头在山西南部打怪升级,谁也没有时间精力与齐国争夺中原霸权。
中原那些诸侯国,在齐襄公时代,就都被齐国修理的敢怒不敢言。从这层意义上,齐国手中的大棒已修炼的够粗够长了,只要再拿着胡萝卜向他们示好一下,他们自然会拜倒在齐国的大旗下。
现在,唯一能干扰齐国称霸中原的力量,也就是楚国,但是楚国在中原诸侯国眼中,多少还是蛮荒之国。从某种意义上,楚国的强大,正是促成了齐桓公的称霸中原。
毫不夸张的说,齐桓公所说的“攘夷”,很大程度上就是针对楚国的,事实上,中原诸侯国愿意拜倒在齐国的大旗下,就是希望在齐国的领导,强有力的阻止楚不断向中原扩张。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1142

帖子

482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829
15#
 楼主| 发表于 2021-8-25 15:54:33 | 只看该作者
15楼 李文东说:
说到齐桓公称霸中原时,我们常常会提到尊王攘夷的战略。
因为类似的原因,所以我们难免有一种错觉,那就是尊王攘夷的战略太牛了。
其实呢,这种战略就是小儿科的东西。毫不夸张的说,随便拉出一个路人,在当时背景下,也知道这种战略。
这就好像,在当今世界,随便拉出一个路人也知道,一个国家想称霸全球,就应该以联合国的名义,打着维护世界和平的旗号。
问题是,知道这些,有什么用呢?
因为你想驾着这种大旗号令天下,首先得克服两个问题。
第一、你得有召集大家开会的实力。
否则,就算你以联合国的名义,而且打着维护世界和平的旗号,也没有人把你当回事的。
比如,美国以联合国的名义,打着维护世界和平的旗号。肯定会有众多国家响应。换一个二流的小国,也扯这种大旗,有用吗?估计是没有用的。因为你算哪根葱啊。
关键是,就算是美国,驾着以联合国的名义、打着维护世界和平的旗号,号召大家跟着他一块替天行道,也有很多国家不买他的账啊。而且面对这种事实,美国也无可奈何。
第二、谁不服你,你就能收拾谁。
否则,你以联合国的名义,一会儿要维护世界和平,一会儿要打击专制独裁的国家,一会儿还要对其它国家的人 权问题指手划脚。突然有人指着你的鼻子说,你特么的算老几啊?你怎么话这么多啊!你应该怎么办?
更有甚者,人家当时就给你来个冲天炮,一拳打得你满脸都是血。总而言之,你自己屁股还拿瓦盖着,天天对别人指手划脚,你真是太欠抽了!而对这种事实,你又该怎么办啊?
毫不夸张的说,除了美国敢玩尊王攘夷(以联合国的名义、维护世界和平、保护全球人 权),就没有哪个国家,能充起这种大尾巴狼了。
从这层意义上,齐桓公可以玩尊王攘夷,那就是他父兄留下的强大国业支撑着,否则,齐桓公敢扯什么尊王攘夷,那就是没事,想出去找抽了。
齐桓公死后,宋襄公接过齐桓公的大旗,一度成为春秋时代的新霸主。奈何实力不够,所以他这样的玩的结果,也就是自取其辱。
首先,说到召集大家开会的权力。
齐桓公出面召集大家开会,敢拒绝去开会的中原诸侯很少。
宋襄公出面召集大家开会,大部分诸侯国家,都是带理不理的。不过,总算也有几个诸侯响应,所以宋襄公勉强也算是一代霸主了。
其次,说到谁不服,就收拾谁的权力。
齐桓公出面组织大家开会,就算有人不服,也绝不敢公然打齐桓公脸的。
宋襄公出面组织大家开会,有人不服,当场就给宋襄公来了个冲天炮,打得宋襄公满脸都是血。面对此情此景,宋襄公连个大话都说不出来。关键是,如果不是旁边有人出来打架,宋襄公没准当场就让捅死了。
后来,宋襄公不服,想给对方的颜色看看,结果又让人家拍了一板砖,当时就卧床不起,然后死了。
面对此情此景,就算史书承认宋襄公是春秋五霸之一,又有什么意义?
因为,人们看着宋襄公这个霸主,除了好笑,还是好笑。因为,你没事充这种大尾巴狼干什么呢?现在,让人打死了,是不是感觉很爽啊?
宋襄公的事,我们随后会详细分析,这里就不多说了。
齐桓公上位前,齐国就已是天下第一强国了。
看过上一节的读者,自然知道,齐桓公哥哥在位的时候,郑国、鲁国、卫国那种中原强国,就已无力与齐国相提并论论,其它等而下之的中原国家,就更不用说了。
当时天下纷争还处于海选阶段,所以秦国还没有统一关中;晋国也没有统一山西南部,谁也无力与齐国争夺中原霸权;楚国虽然崛起了,并且开始虎视中原,但是影响力毕竟有限,在这种背景下,齐国称霸中原,几乎是没有悬念的。
齐桓公称霸中原也好,玩尊王攘夷的战略也好,都是在这种背景下、这种基础上实现的。
注:这里所说的中原,是指夹在北晋、南楚、东齐三国之间的地区。
注:前面所说的,宋襄公让人打了一冲天炮也好、还是让人拍了一板砖也好。只是形容宋襄公当时让人打得惨样。并非写实。
齐桓公时代。秦国蒙头在关中打怪升级;晋国蒙头在山西南部打怪升级,谁也无心与齐国争夺霸权。
其它小国,面对齐桓公的号令,哪敢随便拒绝呢。
当时敢不服齐桓公、且一心参与中原争霸的的诸侯国,似乎只有楚国。
当然了,正是因为楚国一直咄咄逼人,中原各国才害怕被楚国兼并。在这种背景下,齐桓公打着维护世界和平的旗号,所以才会有众多诸侯国响应。
当然了,楚国毕竟已是一个三五百公斤级的选手,所以齐国也不敢与楚国正面冲突。但是不把楚国打服了,齐桓公号令天下,多少有些底气不足。
在这种背景下,齐桓公就玩了一招责苞茅不贡、昭王不返的太极神功。
话说,齐桓公纠结起一支多国部队,浩浩荡荡的就杀到了楚国边境。面对齐国这种玩法,直接把楚王也吓坏了,因为世界大战好像一触即发啊。
楚王就派人问齐桓公,你这是要干什么?
齐桓公说,按礼法,你们楚国每年都得给周天子进贡一车西瓜。以前,周天子高高在的时候,你们年年都给周天子按时进贡;现在,周天子势力衰微了,你们就连续好多年,不再给周天子进贡这一车西瓜了。我们实在知道,你们楚国这是想干什么?
楚国的使者一听这话,当时惊呆了,因为你们摆出一副要打世界大战的架式,就是为这种不值一提的小事啊!
齐桓公一听楚国使者这种话,当时就气炸了。因为这是小事?我靠,这是天下的纲常大义!
就冲你这句话,我砍了你的脑袋,都是便宜你!你特么的有种,再把刚才说过的话,给我重复一遍!
楚国使者一听这话,当时就不敢乱说话了。
楚国使者的话,摆在桌子下面,自然一点毛病也没有。因为楚国连续好多年,一直不给周天子进贡那一车西瓜,它算个屁的事啊!
如果这都算个事,周天子称王,楚国老大也称王,这不是要反天吗?
如果这都算个事,楚国一再兼并周边的国家,这更不是要反天了吗?
问题是,楚国使者的话,摆在桌面上,那可毛病大了。你连续好多年,一直不对周天子履行进贡的义务,你认为这是小事,你好大的喷口啊!
所以,楚国使者吓得赶紧改口。
总而言之,这种事,的确是我们楚国的错;而且错的非常严重。但是,看在我们诚心认错的份上,希望你们会放我们一马!
当然了,我们以后,肯定会年年按时给周天子进贡;甚至而言,前几年欠下的贡物,我们也会如数都补上。因为说来说去,它不就是几车西瓜吗?
齐桓公一看楚国使者这种态度,当时就说了,你能代表你们楚王吗?如果能代表,看在你诚心认错、改过的份上,我们也愿意放你们一马。
如果你不能代表楚王的态度,就回去和他好好商量。不过,我可以向你保证,如果你们楚王不服气,我今天非整死他!
这也真是齐桓公敢放这样大的喷口,换个人敢和楚国这样说话。楚王肯定能打得他跪地救饶了。因为,特么的,就你事多啊!我们楚国该怎么干,用你教?你信不信,老子一刀捅死你啊?
当然了,面对齐桓公这样大的喷口,楚王也只能表示,他愿意洗心革面重新作人。总而言之,我们以后,肯定年年按时给周天子进贡一车西瓜,甚至以前欠下的西瓜,我们也全会补上。
注:齐桓公所说的是责苞茅不贡、昭王不返。为了让大家对相关内容有一个更直观的感觉,所以就用一车西瓜代替了。总的来说,都是标准的小题大做;没事寻事。
于是一场世界大战,就这样兵不血刃的,以齐国大胜结束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在江湖上混,面子那是有多么的重要。
齐桓公折腾的惊天动地,就是要了一个面子。
这种世界大战,多少有些如同儿戏,但它的结果,就是楚国向齐国低头了!而且还向齐国认错了,并表示愿意改过了。
晋国、秦国在自己的地盘上蒙头打怪升级,无力插手中原事务。楚国向齐国低头了,其它小国,还有谁敢不服齐桓公呢?
齐国折腾的这样惊天动地,为什么只说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呢?
原因非常简单,面对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楚国才可能对他低头,否则,楚国也不是吃素的,真的玩起命了,到时谁砍死谁,还真不一定呢。
齐桓公的霸主地位,对秦国、晋国的势力范围,那是毫无影响的;换而言之,秦国该打怪升级,还打怪升级;晋国该打怪升级,还继续打怪升级,齐国根本无力干涉。
甚至在楚国的势力范围,齐国也无力干涉。因为在齐桓公称霸时代,楚国该扩张,还是继续扩张,只是楚国在扩张的时候,适当得给齐国留点面子。
当然了,齐桓公称霸中原,绝不是为了什么世界和平。因为世界和平,关齐桓公屁事来着?
齐桓公的历史形象非常好,其实就是因为人们带着有色眼镜看历史罢了。
这就好像,带着有色眼镜看历史人物,不要说那些金光闪闪的政治人物了,就是黑社会大哥杜月笙,那也是传说中的仗义疏财、扶危济困、忧国忧民。
总的来说,盗亦有道,无道而能成为大盗,只在童话故事中存在。
如果天下大乱,能让齐国不间断的扩张,齐桓公肯定会唯恐天下不乱的;如果维护世界和平,就能让齐国的江湖地位继续上升,不是齐桓公想维护世界和平,随便拉出一个国家,也会想着维护世界和平的。
所以,齐桓公在位期间,也是连逼带骗、带打带诈的,吞食鲸吞着周边的小国。
为了让大家对齐国早期的江湖地位、扩张历程,有个比较直观的认识,所以特意找靎鸗网友订制了一张历史地图。
图片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1142

帖子

482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829
16#
 楼主| 发表于 2021-8-25 15:55:27 | 只看该作者
16楼 李文东说:
说到齐桓公,我们也要提几个段子。,:

齐桓因为一生没有吃过人肉而遗憾,易牙就把自己儿子烹制成美食献给了齐桓公。
齐桓公希望竖刁可以一直陪伴自己,竖刁就阉割自己入宫陪齐桓公。
面对此情此景,齐桓公就说,这两个人真是大忠臣啊。
齐桓公认为这两个人是大忠臣,那可是发自心底的认为。以至于管仲快死的时候,齐桓公就想让这两个人接替管仲的职务。管仲一听齐桓公这种话,当时惊呆了,因为这两个人,明显都不是好人啊!
于是,管仲就给齐桓公讲了一套大道理,面对管仲深入浅出的讲解,随便拉出一个路人,也会恍然大悟;聪明绝顶的读者,听完管仲的分析,更难免会感觉英雄所见略同。
但是齐桓公,就是整不明白这种简单的道理。于是齐桓公死后两个多月,尸体都没有人管,蛆虫都爬出了寝室.........。
《史记》是这样记载的:是岁,管仲、隰朋皆卒。管仲病,桓公问曰:“群臣谁可相者?”管仲曰:“知臣莫如君。”公曰:“易牙如何?”对曰:“杀子以适君,非人情,不可。”公曰:“开方如何?”对曰:“倍亲以适君,非人情,难近。”公曰:“竖刀如何?”对曰:“自宫以适君,非人情,难亲。”管仲死,而桓公不用管仲言,卒近用三子,三子专权。.....桓公尸在床上六十七日,尸虫出于户。
这个故事,虽然出于标准的正史,而且各种历史书都会隆重的、不厌其详的介绍这个故事。但是就我感觉,这就是一个标准的民间故事。
因为,这个故事中的奸臣,实在好象戏曲故事中的小丑;晚年的齐桓公,又实在好像一个脑残了。关键是,管仲表现出来的智慧,也就是一个路人的水平啊。因为就易牙、竖刁、在故事中的表现,随便拉出一个路人也会知道,他们就不可能是好人。
关键是,齐桓公死后为什么会这样惨呢?
史书中也交待的清清楚楚,那就是齐桓公时代,大老婆、小老婆地位相当;太子、公子地位相当;所以齐桓公死后,围绕家产继承权,一直折腾的鸡飞狗跳。
《史记》是这样记载的:桓公好内,多内宠,如夫人者六人,长卫姬,生无诡;少卫姬,生惠公元;郑姬,生孝公昭;葛嬴,生昭公潘;密姬,生懿公商人;宋华子,生公子雍。.....桓公病,五公子各树党争立。及桓公卒,遂相攻,以故宫中空,莫敢棺。桓公尸在床上六十七日,尸虫出于户。
齐桓公有十多个儿子,有机会谋求继承权的儿子,就有五个。
到底谁应该成为齐桓公的继承人呢?这就是一本糊涂账。最后的结果,就是这兄弟五个人轮流坐庄。
齐桓公的第一个儿子,杀出一条血路,爬上齐国老大的位置。结果,三个月后就被人砍翻了。
齐桓公的第二个儿子,在国际友人的支持下,经过一番激烈的火并,也终于爬上了齐国老大的位置上。
齐桓公的这个儿子比较幸运,因为他在齐国老大的位置上呆了十年。但是他的儿子,就没有这样幸运了;因为他尸骨未寒,他的儿子就被人砍翻了。
齐桓公的第三个儿子,砍掉了自己哥哥的儿子,也爬上了齐国老大的位置。
齐桓公的这个儿子也比较幸运,因为他在齐国老大的位置上呆了十九年。但是他的儿子,就没有什么幸运可言了,因为他尸骨未寒,他的儿子也被人砍翻了。
齐桓公的第四个儿子,砍掉了自己哥哥的儿子,也爬上了齐国老大的位置上。齐桓公的这个儿子,显然没有前面两个儿子那样幸运了,因为他在位四年,就被自己小弟火并了。
齐桓公的第五个儿子,绕过自己侄子,爬上了齐国老大的位置上。
到此为止,因为桓公诸子势力一个比一个大,所以兄终弟及、兄弟轮流坐庄的局面总算结束了。这个过程,持续了近半个世纪。
注:这里所说的齐桓公第一个儿子、第二个儿子.....并不是按年龄排的,而是按他们当齐国老大的顺序排的。
看到了吧,齐桓公的几个儿子,就是这样一个比一个牛X。
就凭这种滥摊子,就是管仲活着,恐怕也会火并的一地狗血,它关易牙、竖刁、开方什么事呢?
是的,易牙、竖刁驱逐公子昭,拥立了公子无诡。但是我们也很难说,这就是他们的错。因为齐桓公生前,到底是让公子昭当继承人,还是让公子无诡当继承人,根本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事。
《史记》是这样记载的:桓公与管仲属孝公於宋襄公,以为太子。雍巫有宠於卫共姬,因宦者竖刀以厚献於桓公,亦有宠,桓公许之立无诡。管仲卒,五公子皆求立。
最简单而言,太子昭说自己是毫无争议的君位继承人;但是不要说别人了,就是他的几个弟弟,都也不承认。
更主要的是,太子昭后来可以变成齐孝公,是国际势力强行干预的结果。
《史记》是这样记载的:齐人将立太子昭,四公子之徒攻太子,太子走宋,宋遂与齐人四公子战。五月,宋败齐四公子师而立太子昭,是为齐孝公。
其它几个公子,虽然暂时被太子昭压制住了,但是他们依然拥有着可以和太子昭(齐孝公)分庭抗礼的权力地位。对此,只要我们看看,他们此后一直轮流坐庄就可以了。
从这层意义上,齐桓公死后境遇悲惨,主要是因为他生前,让大老婆、小老婆地位相当;让太子、公子势力相当。而这种玩法,几乎必然会导致家族内讧的。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史书基于各种原因,记述历史的兴衰成败时,一方面会客观的记述它的真正原因,另一方面,也会有意无意加入各种民间故事。
最经典的就是,西周的灭亡,史书会记述周幽王废长立幼;齐桓公之后齐国大乱,史书会记述齐桓公五子争宠;但是也会记述周幽王烽火戏诸侯、齐桓公宠幸易牙。
如果我们用情理分析历史,自然会知道,前者才是国家混乱分裂的主要原因。
但是很不幸,类似的内容不够狗血。所以后世许多史书在介绍西周灭亡、齐桓公之后齐国大乱时,通常都会隆重介绍烽火戏诸侯、易牙烹子奉君的故事,而对于废长立幼、诸子争宠的内容,都是轻描淡写的一笔带过,甚至提都不提。
为什么我认为烽火戏诸侯、易牙烹子侍君的故事只是民间故事呢?因为看类似的故事,除了能满足我们廉价的优越感,实在没有别的价值。
看着烽火戏诸侯的故事,我们难免会认为西周灭亡就是周幽王脑袋进水的结果,因为正常人怎么会这样玩呢?
看着易牙烹子侍君的故事,我们难免会认为齐桓公死后齐国大乱,就是因为齐桓公脑袋后来让驴踢了,因为正常人,怎么可能会认为易牙值得信任呢?
面对此情此景,我们难免会认为,让我们穿越回去,我们闭着眼睛,也能比他们干得更好。
从这层意义上,齐桓公之后齐国大乱,就是齐桓公操作失误造成的。但它与齐桓公信任易牙并没有多大关系。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齐桓公为什么要这样玩呢?
答案很简单!
在贵族时代,君主加自己儿子的势力,就会在这一代,为诸子火并埋下伏笔;也会为下一代兄终弟及、父死子继之争埋下伏笔;甚至会为随后几十年的家族内讧埋下伏笔。问题是,如果君主不加强自己儿子的势力,恐怕就会被其它豪门家族和平演变了。
因为类似的原因,翻开春秋时代,这种兄弟相争、叔侄之争,大宗小宗之争,那就是普遍而又普遍存在的事实。
因为在贵族政治下,君主都会在这种两难困境中无法自拔。
在贵族政治下,君主明知道太子、亲王势力相当,会引发内讧,他们就是无法拒绝;当然了,他们明知道诸王势力一个比一个大,会引发内讧,但是就是无法拒绝。
注:这一节中的亲王、诸王,严格的说应该是公子。但是类似的表达,可能会让绝大多数读者缺乏一个直观的概念,所以写成了亲王、诸王。
晋国君主就是在这种两难困境中左右挣扎,终于玩的亡国了。
齐国呢,其实也是如此的。
晋国感觉诸公子势大,容易家族内讧,所以就限制诸公子的势力。最后的结果就是,自家叔伯兄弟子侄不可信,外人就可信吗?显然也是不可信的。
更主要的是,自家的叔伯兄弟子侄再火并,最后也是肉烂在锅里,国家还继续维持着。
比如,晋国曲沃、翼城之争,争得天昏地暗,死了一大批人,晋国还是晋国;后来晋文公兄弟争得一地狗血,砍死一大片人,但是晋国还是晋国。
一切是显然的,无论是叔叔当老大,还是侄子当老大;无论是哥哥当老大,还是弟弟当老大;抑或是远房堂兄弟当老大,他们也是一家人啊,晋国的大旗也会一直迎风不倒啊。
问题是,如果外人势力强大,最后就是会肥水流到外人田的。最后,晋国君主的兄弟、子侄势力一个比一个弱,而异姓大佬的势力,一个比一个强,最后几大家族通过一番火并,于是晋国变成了韩、魏、赵三国,从此就没有晋国啥事了。
齐国的灭亡呢,也是大同小异的。
齐国老大后来也是感觉诸公子势大巨大,容易家族内讧,所以就限制诸公子势力。最后的结果呢,也是异姓大佬势力越来越大,君主变得越来越像傀儡。
齐国几大豪门火并的结果,就是田氏家族一枝独大,于是齐国就无疾而终了。
按中国历史通常的、普遍存在的惯例,齐国其实已经灭亡了。因为以前这个地方的老大姓姜(姜子牙的姜)、也可以说是姓吕(因为姜子牙又名吕尚),现在这个地方的老大呢,却开姓田了。
但是田氏取代姜氏后,并没有换国号,所以齐国看起来,好像就是依然在延续着。
这就好像,刘秀夺取天下后,始终高举大汉帝国的旗帜,所以大汉帝国看起来,又继续存在了二百多年。
当然了,如果曹氏篡汉后,依然高大汉的旗帜;司马氏篡汉后,也依然高举大汉的旗帜,那历史看起来就比较简单了。因为我们在学历史的时候,就可以少背好几个朝代了!
其实,西方的罗马帝国,就是这样延续的。虽然说,罗马帝国的老大,隔一段时间,就会换一个姓,但是他们高举的旗帜,始终也是罗马。
西方的古代历史,简单的看,那是太简单了。因为中国是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众多朝代,而罗马历史看起来就是罗马、东西罗马。你说简单不简单?但是,当你细看时,自然会发现,罗马历史按中国历史的惯例去看,那经历的朝代可多的去了。
是不是说得有点远了,我们书归正传。
历史并不是英雄传奇的故事。但是我们的历史书,总是习惯性的把历史写成英雄传奇。
于是,我们通常所看的历史书,总会有意无意的告诉大家。齐桓公神功无敌,所以齐国迅速步入了辉煌了;齐桓公晚年昏晕,所以他死后,齐国迅速走向了衰落。
其实呢,齐桓公之后的齐国,虽然一片混乱,但是齐国扩张的步伐并没有因此停止。
我们必须得知道,齐桓公死后二三百年,姜姓齐国才灭亡的(被田氏取代)。而在这二三百年时间里,齐国的版图还一再扩大。最简单而言,齐桓公死的时候,齐国连山东半岛都没有统一;而齐桓公死后若干年,齐国的版图不但包括了整个山东半岛,还在南扩张了许多地盘。
对此,我们只要看一下靎鸗网友制作的齐国早期扩张图,就比较直观了。
图片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1142

帖子

482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829
17#
 楼主| 发表于 2021-8-25 15:55:48 | 只看该作者
17楼 李文东说:
齐桓公死后,五个儿子拉帮结派,为了争夺齐桓公的继承权,那是大打出手,折腾的一地狗血。
在这种背景下,齐桓公的尸体摆在寝宫里,就没有人管了。经过两个多月的明争暗斗,公子无亏暂时取得了继承权,于是齐桓公的安葬问题,终于可以提到日程之上了。但是此时,齐桓公的尸体上,已爬满了蛆虫;许多蛆虫都已顺着门窗爬得满世界都是。
在这场火并之中,公子昭暂时入于下风,于是就跑到了宋国避难。
当时的宋国老大,就是宋襄公!
看到公子昭前来避难,宋襄公自然一副当仁不让的样子。总而言之,你既然这么看得起我,我一定会为你申张正义的。
于是在齐襄公的帮助下,公子昭很快打了其它几个兄弟,并且爬上了齐国老大的位置上。
因为公子昭,成了齐国的新一代老大,而且在齐国老大的位置上,稳稳坐了10年时间。
所以说到宋国帮助太子昭复位时,史书通常都会说,齐桓公生前,就曾托孤公子昭于宋襄公;而且史书说到公子昭时,通常都会称之为太子昭。
类似的内容,就我感觉,我们听一听就可以了。
因为这显然是宋襄公、公子昭的一面之词。总而言之,宋国出兵干涉齐国内政,那可是齐桓公生前布置好的。
类似的说词,是不是真的?宋襄公肯定会说是真的,公子昭肯定也会说这是真的。
问题是,公子昭的几个弟弟,会怎么说呢,肯定会说,这就是撒谎连草稿也不打的鬼话。因为你们宋国算老几啊,我爹生前,授权你们宋国可以出兵干涉我们齐国内政?我爹的脑袋让驴踢过啊?
更主要的是,什么太子昭,那不扯淡吗。你们信誓誓旦旦的说,我爹生前就曾明确表示,让公子昭当太子,我们怎么不知道呢?
因为,公子昭的几个弟弟,都想谋求继承权,所以他们的力量本身就非常分散;而且公子昭不但国内有支持者,在国外又取得了宋襄公为代表的国际社会支持,自然占尽了优势,于是很快打败了竞争者,成为齐国的新一代老大。
到此为止,齐国的内乱算是暂时结束了。
这件事结束后,显然给了宋襄公太多的幻想。因为这似乎证明,宋襄公只要努力,也可以打着维护世界和平的旗号,复制齐桓公的成功。
看着宋襄公的这种雄心壮志,他哥哥就劝他说,兄弟,你可得慎重啊。
因为想复制齐桓公的成功,那得有强大的国力作后盾,否则,那不是事没事寻事吗?最简单而言,你的实力不够,却想充大尾巴狼,那在诸侯会盟的时候,你应该坐在哪里?你应该以什么身份出现?
宋襄公觉得自己是霸主,但是以他的实力,想坐在楚国老大、齐国老大的前面,多少是有些自不量力的。因为拿重量级类比,宋国也就是一个100公斤级的选手;而齐、楚都是三五百公斤级的选手,宋国老大哪有资格坐在齐国老大、楚国老大前面呢?
当时的齐国老大,是因为宋襄公鼎力帮助才上位的,所以看到宋襄公坐在自己前面,虽然有点不高兴,但是也不会太计较。问题是,楚国老大看到宋襄公敢坐在自己前面,当时就不高兴了,因为你算个屁啊,你怎么就敢坐在我前面?
宋襄公如果当时认个怂,也许还有回旋余地;但是宋襄公非要充大尾巴狼。楚国老大当时就让人把宋襄公给抓了起来。
总而言之,不给你点颜色,你肯定不知道自己能吃几碗干饭!
虽然说,迫于国际社会的压力,楚国很快把宋襄公给放了,但是宋襄公也是颜面尽扫。
如果事情到此结束,宋襄公虽然丢了脸,但是也没有丢到姥姥家。
问题是,宋襄公并不甘心这种失败,所以后来又和楚国发生了冲突,因为重量级相差太大,所以宋襄公自然又是让楚国老大按倒一顿狂扁。
这次大败,更让宋襄公颜面扫尽,于是宋襄公回去后,那是又气又恨,很快就死了。
如果事情就此结束,宋襄公的脸,虽然丢到了姥姥家,却并没有丢到名垂青史的境界。
问题是,宋襄公被楚国老大接连痛扁之后,为了挽回颜面,就说了一大通,“宁可天下人负我,我绝不会负天下人”的大道理。
总而言之,我本来可以趁楚国老大立足未稳之际,就把楚国老大打个人扬马翻,但是我认为这样有些胜之不武,所以我就想等他站稳了脚跟,互相施礼之后再动手。但是没想到楚国老大上来就给了我一个冲天炮,直接打得我满脸都是血。
再总而言之,我当时一个劈空掌,已打到了楚国老大的鼻梁上,我当时一用力,楚国老大轻则满脸都是血,重则就是脑浆崩裂,只是我觉得这一切太残忍,所以就及时收手了。但是,没想到楚国老大没有领情,反而趁机一脚踢在我的裆部,直接踢得我栽倒在地。
换而言之,你们千万不要看到我被楚国老大打得倒地不起,就认为我的武功不如楚国老大;实际上,我的武功比楚国老大起码高出三个段位。
更主要的是,我绝不后悔今天所作的一切,如果上天给我一个机会,我依然还会这样做。
总而言之,一个绝顶高手,他会把武德、江湖道义看得生命还重要。
再总而言之,我也希望天下的习武者,都会把武德看得,比胜负更重要,甚至比生死更重要。
基于宋襄公的本意,大约是想说,我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我太善良了。
事实上,这是普遍失败者惯用的说词。总而言之,并不是因为我无能,实在是因为我太善良了;再总而言之,敌人之所以能打败我,是因为敌人太卑鄙无耻,一点做人的底线也没有。
最经典的桥段就是,我军本来可以秒杀敌人的,奈何敌人总是驱赶众多无辜百姓,冲在前面当人肉盾牌、人肉开路机,于是我军纵然神功无敌,也无处发挥啊。
类似的桥段,我本来也是相信的,直到有一天我看到,国军说自己失败时,也是用这种说词,顿时让我有了怀疑一切的感觉。因为除了把这场战争当成正义邪恶之争,并且认为国军代表正义的人,谁会相信这种事呢?
其实呢,宋襄公的这种词,最可笑的地方,就是他吹牛吹得有点太搞笑了。
因为就凭他这副德性,还想出其不意把楚老大打翻在地?就凭他这副德性,还说自己愿意下狠手,早把楚国老大打死了。他吹牛的时候,能不能打一下草稿?
如果大家这样嘲笑宋襄公,宋襄公也不会名垂青史。因为失败之后,用这种说词为自己辩解的人实在太多了。
问题是,人们听到宋襄公这种词说,竟然都觉得,你挨打,那就是活该。因为就你这种迂腐的脑袋,武功再高,也挡不住一菜刀啊!
于是,成语典故中就多出一个词条,那就是宋襄之仁。
总而言之,宋襄公有机会大败楚国老大,却因为抱着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武德第一、胜负第二;被人打死事小,破坏江湖规矩事大的态度,最终被楚国老大打死了。
这个成语告诉我们什么呢?让我怎么说呢!还是不说了。
说来也真是搞笑,让宋襄公名垂青史的,绝不是他作为春秋五霸之一的身份,而是宋襄之仁的成语!
宋襄公退出了历史舞台。
晋文公称霸天下的历史渐渐拉开了序幕。
公元前638年,宋襄公兵败身死。
公元前637年,晋文公就在楚成王、秦穆公的帮助下,终于爬上了晋国老大的位置。
看着晋文公的历史,我总是忍不住在想,这也真是因为晋文公无能。如果晋文上台后,一通组合拳把秦国给灭了,一通无影脚把楚国给灭了,那秦穆公、楚成王写在历史书上,肯定都比宋襄公还不可理喻了。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再看春秋时代的历史,更难免会感觉,春秋时代的大哥们,怎么一个比一个迂腐啊!看着他们这种迂腐不堪的表现,我们更难免会有一种想穿越的冲动,因为穿越回这种遍地都是人头猪脑的时代,我们想不发达,也太难了。
一切是显然的,秦穆公、楚成王都认为晋文公英雄无敌,更认为晋文公手下的小弟,一个比一个龙行虎步。但是当晋文公落到自己手里时,他们竟然都没有趁机灭掉晋文公,相反都是哭着喊着帮助晋文公争夺晋国老大的之位。
面对这种操作法,项羽的妇人之仁,自然是甘拜下风;就是宋襄公的妇人之仁,它也得甘拜下风啊!
幸好,晋文公被吹得神乎其神,也只能与秦、楚并世称雄。所以秦穆公、楚成王的相关神操作,也成为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这就好像,刘备混到死,也只能与曹操并世称雄,所以说到青梅煮酒论英雄时,也不失为一段历史佳话;如果刘备掉头灭了曹操,那人们评论曹操时,肯定也会说曹操之所以会失败,就是因为他妇人之仁,甚至是他缺乏政治头脑。
当然了,如果刘邦混到死,也只能与项羽并世称雄,项羽的鸿门宴,也不失为一段佳话。问题是,刘邦通过一通神操作,打得项羽自刎乌江,于是谁看到项羽的鸿门宴,也会觉得,项羽真是妇人之仁,更是一点政治头脑也没有。
其实呢,晋文公的发迹史,本身就证明,一个国家的兴衰成败,是众多原因促成的,一个政治人物的能力强弱,它就没有多大的意义。
否则,楚成王、秦穆公一心帮助晋文公上位,这算怎么回事呢?
因为按英雄史观的理解,楚成王、秦穆公的脑袋没有让驴踢过,它就不应该这样玩啊!因为这不是盼着晋国统一天下吗?
从时间线索上,这段历史,我先暂告一个段落。
这一段历史,按我的历史观划分,就是天下海选、地区争霸的阶段。它历时130年左右。从公元前770-公元前638年。也就是从烽炎戏诸侯到晋文公上位前。
下一段历史,我会从晋文公上位写起,相关历史,就是东齐、西秦、北晋、南楚四强争霸的历史。这段历史,也历时130年左右。从公元前638-公元前500年。也就是晋文公上位,到勾践夫差上位前。
但是,目前写的这130年,所缺的内容实在太多。因为我前面只写了西秦、东齐、北晋、南楚的四国崛起,当时的其它诸侯国,都也没有介绍。
所以接下来,我会补写一些鲁、郑、卫、宋等国,在这个时期的历史。
欢迎大家关注下一节 鲁国公子息 未婚妻突然变成了后妈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主题

664

帖子

290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909
18#
发表于 2021-8-25 15:55:5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18楼 雪中悍刀行说:
回复 沙发李文东

好文章。

来自:掌上乐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1142

帖子

482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829
19#
 楼主| 发表于 2021-8-25 15:56:06 | 只看该作者
19楼 李文东说:
上一节,我们说鲁惠公看到刚过门的儿媳妇非常漂亮,就中止了儿子的婚礼,自己把儿媳妇娶了。

这种事,虽然出自传说中的二十四史。但是它显然是非常扯淡的。对此,我们上一节,已分析了,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翻看前面。这里就不多说了。
鲁惠公、公子息、宋武公妹妹的故事,更符合情理的经过应该是这样的。
那就是,鲁惠公为自己儿子,向宋武公的妹妹求婚。但是宋武公认为,我的妹妹非国王不嫁,嫁个王子,丢不起这种人。总而言之,你想娶我女儿,我明天就给女儿置办嫁妆,送她过鲁国。如果你儿子想求婚,那就免了吧。
这就好像,秦穆公的女儿,如果有机会在晋文公和晋文公的儿子之间选择,肯定会选择年过花甲的晋文公,而不会选择壮年的晋文公之子。
至少秦穆公可以代女儿选择,肯定会这样做的。
甚至而言,关于鲁惠公娶宋国老大妹妹的故事,《春秋》上也说得非常清楚,那就是宋国老大希望鲁惠公亲自娶自己妹妹。
鲁惠公替儿子向宋武公妹妹求婚时,宋国老大就说了,我妹妹一生下来,手上写着三个字,“鲁夫人”。我们一直还奇怪,这是哪跟哪的事啊,现在看来,我妹妹生来就是要当鲁国王后啊!换而言之,并不是我不想让自己妹妹嫁你儿子,实在是你儿子只是太子,他不是国王啊。
《左传》是这样记载的:仲子生而有文在其手,曰为鲁夫人,故仲子归于我。
宋国老大不想让妹妹嫁给公子息,大约是因为鲁国老大,到底还能活几年,谁也说不准。
宋国老大的妹妹嫁给公子息,对鲁国的实际影响力相对就比较弱。如果嫁给鲁国老大,对鲁国的实际影响力就比较大了。
关键是,有宋国老大这样强大的后盾,就算鲁国老大死了,宋国老大的妹妹以太后的身份在鲁国的影响力也是不能低估的;至于宋国老大的妹妹再生个儿子,鲁国以后的老大,自然就是宋国老大妹妹的儿子了。
事实上,只有这样的操作,宋国老大才没有意见;宋国老大的妹妹也没有意见;鲁惠公的儿子(公子息)也没有什么意见;而且周天子、周边诸侯也说不出个啥。
否则,上面这些人都不满意,而且还都说三道四,你说鲁惠公还混啥呢?
这一波操作,也就是苦了公子息。
未婚妻变成了后妈,真心说不是多大的事;问题是,突然多出个后妈,而且还生了个小弟弟,这事就比较大了,因为以后老爸死了,分家产时就比较复杂了。
不过,鲁国老大虽然给公子息娶了一个后妈,而且还生了一个小弟弟,但是并没有视公子息为眼中钉,相反还一直对他不错;因为公子息在鲁国,一直位高权重、而且混得风生水起。
但是这样发展下去,它显然会存在个问题。
那就是鲁惠公驾鹤西游后,他留下的庞大家产,应该由哪个儿子来继承呢?
顺着这个故事,我们再说说楚平王的故事。
楚平公替自己太子向秦国老大的女儿求婚。但是秦国老大的女儿到了楚国,楚平王一看秦国老大的女儿实在太漂亮,就直接霸为己有。
楚平王霸占了自己儿媳妇,从此就视自己太子为眼中钉,于是一心往死整自己的太子,结果呢,在往死整自己太子的过程中,他把伍子胥的老爸也给整死了。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那就是伍子胥一怒,领着吴国军队,把楚国差点给灭了,并把楚平王的尸体从坟里刨出来打了稀巴烂。
其实呢,这个故事的套路,也是标准的民间故事套路。
因为,这个故事的女主角是秦国老大女儿。如果楚平王真的这样胡折腾,他不怕秦国借着为女儿、女婿讨说法的理由,干涉楚国内政?
所以,这个故事,比较符合情理的过程,大约是这样的。
楚平王替自己太子向秦国老大女儿求婚。秦国老大就说了,我的女儿,只能当你们楚国的王后。换而言之,你想娶我女儿,我现在就给我女儿准备嫁妆,你儿子想娶我女儿,那就免了吧。
在这种背景下,楚平王本来想让自己太子娶秦国老大的女儿,结果变成了自己娶秦国老大的女儿。
至于楚平王后来什么要往死整自己的太子,原因也非常简单。
楚平王娶了秦国老大的女儿,关键是秦国老大的女儿,还给楚平王生了一个儿子。你说,楚平王死,谁应该继承楚平王的家产呢?
以前,楚平王死后,家产肯定由他的太子继承。现在,秦国老大的女儿突然嫁到楚国,并且生了一个儿子,家产继承权十有八九,就是这个女人生的儿子了。
在这种背景下,你说楚平王的太子,以及他的支持者,能甘心接受这种事实吗?
我前面所说的卫宣公娶儿媳的事,也是类似于此的。
总而言之,卫宣公想娶齐国老大的女儿,齐国老大就说了,我希望自己的女儿成为卫国王后,而不是卫国的太子妃。
当然了,齐国老大的女儿,成了卫国的王后,而且还生下了儿子。那卫宣公的前太子,前途就一片暗淡了。
所以卫宣前太子,很快被卫宣公整死了。因为他不死,齐国老大的女儿,嫁给卫宣公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的。这就好像,秦国老大的女儿嫁给楚平王,楚国太子的结局,似乎就注定了不幸。
是不是说得有点远了,既然说得有点远了,我们就更往远了说一说它。
我们许多人经常说,中原王朝与匈奴、突厥人合亲时,常常是送公主过去,实在有点太吃亏,我们应该让匈奴、突厥老大,把他们的女儿送过来啊!
其实呢,这话就说的外行了!
中原王朝送个公主过去,也就是赔个女儿,送点嫁妆就完事了。关键是,这样一来,蛮族老大明天还得管中原王朝老大叫爹;而且没有意外,新一代蛮族老大,以后也就是中原王朝老大的外孙。这想一想,也够中原王朝美上半天的。
你千万别说这是阿Q精神,因为明天蛮族老大真的送一个公主过来,那事可大了。我们想象的蛮族公主,肯定也是别有风味的大美女,实际上,这种概率估计不大,因为那种地方的女人,更大概率上是女汉子。
这种女人送过来,中原王朝的老大难免会头疼的。更主要的是,中原王朝老大陪她睡了半天,一直没有孩子,怎么办?生了两个孩子,还都是公主,你说怎么办?说得轻松点,老大继续陪她睡呗!问题是哪个中原老大一想到这个,肯定头都会大起来的。
其实呢,这都是小事,更主要的是,匈奴、突厥那种二话不合,就敢和中原王朝掀桌子蛮族老大,把女儿嫁过来。中原王朝老大,哪敢让人家当小老婆呢?让她当大老婆,以前的大老婆往哪放?
所以,某个中原王朝老大,娶了一个这种活宝,当时就愁得连饭也吃不下去。
也亏得从前的大老婆深明大义,愿意退让;还天天劝她陪蛮族公主睡,否则,家里这点事,也会让中原王朝老大快疯了的。
其实呢,这依然是小事。真的问题是,如果蛮族公主拥有了中原王朝皇后的头衔,在自己小弟协助下,一心参与中原王朝国政,你说咋整?
最要命的还在,这个蛮族公主,再生下个儿子,这个儿子一心追求太子之位;甚至明天当了中原王朝的皇帝,蛮族公主摇身一变成了太后,你说咋整啊?
所以,中原王朝老大有点脑子,通常不会没事找这种麻烦的。
有一个中原王朝老大,为了讨好蛮族老大,就想让自己儿子娶蛮族老大的女儿。
这种玩法,总的来说比较好。因为我们前面说的困境,相对比较弱一些。
问题是,蛮族老大的态度很简单,如果你想娶我女儿,我明天就把女儿给你送过去;你儿子想娶我女儿,那就免了吧。因为以我女儿的身份,只能嫁中原王朝老大,绝不可以嫁中原王朝老大的儿子。
什么,你这个儿子是太子?太子也不行啊。说句不好听的话,你身子骨这样硬朗,谁知道你能活多大呢?万一你长命百岁,或是真的来个万岁万万岁,我女儿就是死了,盖棺定论恐怕也就是一个太子妃。
所以,你娶我女儿吧。这样一来,我女儿一步就到位了;关键是,你以后就管我叫爹,咱们就是一家人了。
至于说到和你儿子的婚事,你如果死了,我女儿再嫁你儿子,也可以啊。
这就好像,我娶了中原王朝的公主;我死了,她还可以嫁给我儿子啊。
听到这个消息,这个中原王朝老大,当时就想拉稀了。但是他的老婆儿子,都劝他以国事为重,于是他就只能娶了这个蛮族公主。
于是,这个中原王朝的老大,本来计划给儿子找媳妇,掉头就成了给自己找老婆。
当然了,这个中原老大死后,这个蛮族公主,就又嫁给了中原老大的儿子。
这个中原王朝老大,也不是边边角角的草台班子老大,因为他的名字叫高欢;翻开史书,绝对称得上大名鼎鼎。
也许有人会问,高欢是哪个朝代的?他是干什么的?对此,你叫我怎么解释呢?对此,我们只要知道,高欢绝对是一个牛X闪闪的历史人物就可以了。
神武病之,令杜弼使蠕蠕,为世子求婚。阿那瑰曰:“高王自娶则可。”神武犹豫,尉景与武明皇后及文襄并劝请,乃从之。武定三年,使慕容俨往娉之,号曰蠕蠕公主。.....神武尝有病,不得往公主所,秃突佳怨恚,神武自射堂舆疾就公主。其见将护如此。神武崩,文襄从蠕蠕国法,蒸公主,产一女焉。
这种神操作,你可千万不要以为,只有野蛮人会玩。
春秋时代,卫宣公想给自己儿子娶齐桓公的姐姐。齐桓公的老爸态度,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我这个儿女非国不嫁。
当然了,更神奇的还在于,卫宣公死。齐桓公的哥哥用武力,强迫卫国接受了自己外甥必须当卫国老大的事实;同时为了安抚卫国其它反对派的情绪,就让自己妹妹(卫宣公的夫人),嫁给了卫宣公的另一个强势儿子。总而言之,卫宣公两个强势儿子,一个是齐国老大的外甥,一个是齐国老大的妹夫,齐国以后不会偏心谁的!
这种操作神奇吗?说神奇,它也不是最神奇。毕竟,相对于政治利益,这种人伦道理,常常是苍白的。
后来,秦穆公先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晋惠公的儿子,后来又决定把这个女儿嫁给了晋文公。我们必须得知道,晋惠公与晋文公那可是亲兄弟。
面对秦穆公这种厚意,晋文公一时尴尬极了。但是他手下小弟都说,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为了能得到秦国的支持,你必须得接受这种牺牲。于是,晋文公先娶了自己亲侄子的老婆,然后又杀了自己亲侄子。
欢迎大家关注下一节? 鲁国的家族内讧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1142

帖子

482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829
20#
 楼主| 发表于 2021-8-25 15:58:41 | 只看该作者
20楼 李文东说:
鲁惠公死的时候,公子息快30岁了,他弟弟9岁。

他们谁应该继承鲁惠公的家产呢?
公子息作为鲁惠公的长子,年富力强,而有自己强大的班底,似乎应该由他来继承鲁惠公的家产。
问题是,公子息的弟弟虽然只有9岁,但是他妈是宋国老大的妹妹。因为这层身份,用大道理去扯,他就是传说中的嫡子。
虽然说,在那个年代,嫡子不嫡子的,那就叫扯淡,因为后世有个高人曾说过,礼法岂为我辈所设?事实上,春秋时代的大佬们,恐怕都也是这样不拘小节的。
在那个年代,如果人们愿意遵守所谓的礼法,无非是因为这个所谓的礼法,正好符合他们的利益。
比如,公子息的弟弟是嫡子,如果没有强大的后台,大家肯定能找出一百个理由,把他清理出局。因为嫡子算个屁啊?在那个年代,被扔到一边,甚至当场砍死的嫡子,那是多的去了,再多一个,也实在不多。
问题是,这个嫡子的亲舅舅是宋国老大,这事就比较复杂了。因为有宋国老大给撑腰,谁再扯什么嫡子算个屁,那不是没事找事吗?
于是一番明争暗斗之后,最后,公子息的弟弟作为另一个大股东,担任了董事长(鲁国国君)。公子息作为最大的股东,兼任总经理(鲁国执政官)。
这样一来,鲁国到底谁是老大,就比较模糊了。
往阳光了想,公子息与从前的周公非常相似,总而言之,自己弟弟年幼,于是他就替自己弟弟当家,天地良心,他可真没有篡位的意思。
但是往阴暗了想,公子息当时和篡位,已没有什么差别了。因为在历史书上,公子息的爹是鲁惠公,公子息就是鲁隐公、他弟弟后来是鲁桓公。就这种盖棺定论的称呼,多少意味着,公子息想篡位的意图,在当时已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
说到这里,也许有人会说,周公也是公啊。
问题是,周公的爹叫周文王、哥哥叫周武王、侄子叫周成王,史书盖棺称他周公,自然是一点问题也没有的。如果周公盖棺定论是周隐王,谁敢说他是忠臣呢?
公子息以大股东的身份,担任总经理;他弟弟以大股东的身份,担任董事长。
这种双头格局,一直维持了11年时间。
我们再简单捋一个时间表。
鲁惠公死的公子息快30岁了,他弟弟只有9岁。
11年过去了,公子息快40岁了,他弟弟也20岁了。
现在就有一个问题了。
那就是鲁国应该谁说了算呢?
以前公子息可以说自己弟弟年幼,所以事事应该由他作主。现在他弟弟长大成人了,鲁国再事事由他作主,好像就有点说不下去了。
现在,公子息有上中下三策可以选择。
上策,那就是一不作不二不休,直接把自己弟弟火并出局。
下策,那就是渐渐交出权力,因为说一千道一万,他只是一个执政官,鲁国真正的老大是他弟弟。
中策,那就是想办法继续维持这种双头格局。总而言之,虽然弟弟长大成人了,但是鲁国真正的老大,依然是他。
公子息的弟弟,现在也有上中下三策可以选择。
上策,就是寻找机会,把自己哥哥火并出局。
下策,就是找个机会,主动禅让自己的君主之位;或是放弃争夺权力的机会,继续当一个傀儡。
中策,就是以大股东的身份,不但担任董事长,还要兼任总经理;但是与此同时,还承认自己哥哥是最大的股东,并且还是副总经理。
开始,兄弟两个人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中策;于是鲁国的双头格局继续维持着。
这种两头格局的维持,永远存在一个问题。
那就是兄弟两个人都会陷入囚徒的困境中。因为在这种格局中,他们谁也无法确定对方是怎么想的。
因为,你火并了对方,就可以大小吞吃;对方火并了你,对方就会大小吞吃。这种利益的趋动,就足以让一方有可能突然掏出刀来。
更主要的是,你时刻有一种担心,那就是你不火并对方,对方有可能先下手为强的;对方也时刻有一种担心,那就是他不火并你,你就有可能先下手为强的。在这种恐惧的心理下,谁也会忍不住想掏出刀的。
后来,他们兄弟二人发生火并,表面上是因为小人从中挑拨。其实呢,这是因为公子息的弟弟渐渐成年,所以想收回自己的权力了。而当时的公子息呢?显然不愿意痛痛快快的交回权力。
在这种背景下,突然有人对他们兄弟中的某一个人说,你弟弟(或你哥哥),已经磨刀霍霍准备对你下手了。你说,他们会怎么做?
公子息拒绝了这种诱惑,也克服了这种恐惧,但是他弟弟,面对人们的挑拨,终于忍不住动手了。于是公子息就被火并出局了。
《左传》开篇,就是从鲁惠公死,公子息(鲁隐公)担任鲁国执政写起的。
所以,《左传》开篇就是鲁隐公元年。
鲁隐公元年,郑庄公火并了自己弟弟。
鲁隐公四年,卫国兄弟发生火并。先是弟弟捅死了哥哥,后来人们又把这个弟弟杀了。于是让另一个弟弟上位了。
鲁隐公十一年,鲁隐公就被自己弟弟火并了,他弟弟就是鲁桓公。
所谓的礼法,其实就是权利、义务的分配法则。

最简单而言,嫡长子的继承法则,为什么会出现呢?显然是因为在多妻的社会中,一个人在社会上混,不但要拼爹,还得拼妈。

嫡子与庶子相比,最大的优势就是他有个好妈,这意味着他在分配家产时,更容易占据优势。
当然了,用冠冕堂皇的道理去说,显然是因为嫡长子继承制度,更容易保持家族的稳定。
一切是显然的,嫡子、庶子势力相当,家族就很容易陷入分裂、内讧。
所以,每当君主让大老婆、小老婆地位相当时;或是让几个儿子势力相当时,人们总会忍不住告诫他,这样下去会非常危险。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君王要让自己几个势力相当呢?因为谁也知道,这注定会引发家族内讧啊。
显然是因为,当时是标准的贵族政治。
如果君王不扩大自己家族成员的力量,其它家族都是兄弟子侄遍布各个权力枢要,而且势力巨大,君王一族就非常危险了。
这种困境,看过我写的两晋南北朝历史的网友,相信不会陌生。
因为类似的原因,鲁桓公兄弟势力相当,最后引得兄弟手足相残,但是鲁桓公上位后,依然让自己四个儿子势力相当。所以鲁桓公死后,几个儿子也是争得的一地狗血。
只是因为鲁桓公有一个老婆是齐襄公的妹妹(齐桓公的姐姐),所以在鲁桓公死后,继承权之争,就没有发生什么问题。
因为在当时背景下,谁也知道,鲁国老大的位置,就应该由齐襄公的外甥继承。否则,齐襄公那种如虎如狼的恶人,岂肯善罢干休?要知道,按所谓的礼法,鲁国老大的位置,也就是应该由齐襄公的外甥继承啊,因为他是如假包换的嫡长子!
但是,鲁桓公其它三个儿子呢?既然拥有了不可低估的权力,自然就不会轻言放弃。
在这种背景下,他们兄弟四人的矛盾暂时被压制住了,但是四兄弟分庭抗礼的事实,却是谁也无法改变的。
齐襄公的外甥,就是历史上的鲁庄公。
因为鲁庄公兄弟四个人,一个比一个牛X。所以鲁庄公虽然是鲁国老大,但是他的三个兄弟,也没有一个省油的灯。
在这种背景下,鲁庄公还没有咽气,围绕鲁国老大的继承权,就已一片刀光剑影了。
按鲁庄公的意思,肯定是想让自己儿子继承自己的权力。问题是,他的三个兄弟,一个比一个牛X,他儿子想顺利上位,就比较困难了。
鲁庄公的第一个儿子、虽然爬上了鲁国老大的位置上,但是很快被鲁庄公的哥哥干掉了。

鲁庄公的第二个儿子,虽然也爬上了鲁国老大的位置上,但是也很快被鲁庄公的哥哥干掉了。
鲁庄公的这个哥哥名叫庆父。所以,后世有一个成语就叫,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当然了,鲁庄公这个哥哥虽然牛X,但是也很快被清理出局了。而他之前,鲁庄公的一个弟弟,也在这种权力之争中死于非命了。
经过这样一地狗血的争斗之后,鲁庄公的第三个儿子终于坐稳了鲁国老大的位置,他就是鲁僖公。
虽然说,鲁庄公四兄弟,火并的一地狗血,并且有两个被火并出局了,但是他们为代表的力量,依然在鲁国盘根错节。
在这种背景下,鲁庄公一系虽然一直占据着鲁国老大的位置;但是鲁庄公一兄二弟的子孙,却通常比鲁国老大更有权力。
这就是春秋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三桓之乱。
幸运的是,鲁国并没有在这种长达二百多年的三桓之乱中走向分裂,也没有因此走向灭亡。从这层意义上,鲁桓公几个儿子之间的争斗,是非常克制的,也是非常理智的。
鲁国相关的历史,暂时就讲到这里。下一节,我们讲郑国的历史。
欢迎大家关注下一节 郑庄公上位 幼小君主的权力靠什么维持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爱盲论坛  

GMT+8, 2024-11-23 04:58 , Processed in 0.34938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