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局通栏广告

爱盲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610|回复: 8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善能促善,善能遇善!

[复制链接]

132

主题

1404

帖子

365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65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9-26 22:53: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云迪说:
我们总以为来日方长,却不知还有世事无常,我们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会先来到。?当我们面对无常,面对每一次突如其来的灾难、意外时,我们是否积累了与当下承受的灾难等同的福报来化解呢??
面对生命中的无常,我们应该心怀感恩,我们是幸存者,同时也应该发慈悲心,为所有正在或者已经遭受痛苦的人祈福和祝愿!?与此同时,我们更应该提起圣贤大德给我们的勉励警策:但念无常,慎勿放逸,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愿众生,明畏因果,行善积福,为己为他。
光绪年间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江苏的贾先生,在上海租界一洋行工作,深得老板信任。端午节前,老板派他去城南一带收欠款,他带上皮袋就出发了。
事情进展的还算顺利,到了中午,共收得银洋一千八百多块。贾先生走了半天,说了半天,早已是口干舌燥,疲惫不堪。正好来到“十六铺”的茶楼,进去匆忙喝了点茶就急忙赶回去交差,以便好好休息一下。
当贾先生回到商行时才发现皮袋不见了,顿时如雷轰顶,慌乱中更加说不清道不明。老板看他神色慌张、张口结舌,语无伦次,认为其中有诈。于是厉声斥责他辜负了东家的信任,并说如不赶快归还就送他见官。
一千八百多银元在当时可是一笔巨款,如果不乱花,足够一个人用一辈子,贾先生又如何赔得起呢,责任重大,又有口难辨,感到这辈子完了,绝望地大哭起来。
话分两头,另有一位浦东人,姓义,也在租界从商,因运气不好,赔了个精光,于是买好了那天午间的船票准备渡江回乡。因为离上船时间还早,也来到“十六铺”茶楼,想慢慢喝着茶来消磨这段时光,也好考虑一下以后的生活怎么办。
恰好是在贾先生刚匆匆离去时义先生就到了。义先生刚坐下,发现身边的椅子上有个小皮袋子,也没多加理会,慢慢喝起茶来。许久仍不见有人来取,义先生疑惑起来,提了提感觉沉重,打开一看,他眼珠子差点没惊的掉出来,竟然全是光闪闪的银元。
义先生惊喜交加!这可真是一笔大财,它不但可以改变自己目前的穷困潦倒状态,而且后半生衣食也有余了。但他又转念一想:“不行,钱财是各有其主的,这钱我不能要。要是因为我把钱拿走了,失主因此而丧失名誉,甚至失掉性命,我的罪孽可就大了。”
那个年代,一般人都知道“不义之财不能取”的道理。义先生心想:既然今天让我拾到了这些钱财,我就应该尽到责任、物归原主。到了吃午饭的时候,茶楼的客人只剩了八九个,看他们的神色,没有一个像是丢了钱的,只好饿着肚子等下去。
一直等到掌灯的时分,茶客都回家去了,只剩了义先生一人,他仍然聚精会神地注视着过往的人。突然,他看到一个人面色惨白、锒锒跄跄的朝这里奔来。来人正是贾先生,后面还跟着两个人。
一进茶楼,贾先生就指着这个茶桌对那两人说:“就是那里,我当时就是坐在那里的。”三人径直向义先生桌子走来。
义先生看得出他们就是失主,笑着对贾先生说:“你们掉了钱袋吗?”贾先生不可置信的盯着他一个劲的点头。“我等你们很久了”,义先生说着拿出那个皮袋子给他们看。
贾先生感激的浑身颤抖,说:“您真是我的救命大恩人哪!没有您,我今晚就要上吊了。”原来,贾先生发现钱丢了时,就想返回去沿途找一遍,虽然能找回的希望渺茫,但也只有这一条路了。
可是主人怕他潜逃,不准他出门,他费尽口舌说了半天,主人才叫两人陪他出来寻找,还嘱咐陪他的人务必把他带回去。
二人互报姓名后,贾先生要以五分之一作为酬谢,义先生坚决不要;又改为十分之一,义先生还是不要;再改为百分之一,义先生生气了,严词拒绝。
贾先生不知如何酬谢才好,于是说:“那我请您喝酒,好吗?”义先生仍然坚决推辞。最后,贾先生说:“不谢我心怎安?明天早晨在下在某某酒楼恭候,恳请恩公大驾光临,不见不散。”说罢一揖,掉头走了。
第二天早晨,义先生居然来了。贾先生正要施礼再谢,义先生却抢先道谢,说:“多亏您昨天丢了钱,让我捡回了一条命。”
贾先生一头雾水,正待细问,义先生接着说:我昨天原定渡江回乡的,已经买好了午间一点钟的船票,因为等您来取钱把船耽误了,回到住处得知,那条船行驶到半途被急浪打翻,船中23人全都遇难了。我如果上了那船,岂不也一命归西了?是您救了我的命啊!”说罢再拜,两人互相感激地一塌糊涂。
周围的客人们听了都啧啧称奇,纷纷举杯向他二人祝贺,说义先生一桩善举挽救了两条人命。
故事到此还没结束。贾先生三人回去后,把事情一说,老板也十分惊奇,感慨地说:“这么好的人真是难找啊!”非要见见义先生不可。
结果两人见面后非常投缘,经过一番长谈后,老板极力挽留义先生,并高薪聘请他主管账目。几个月后老板就招义先生当了上门女婿。再以后干脆把生意全交给了他打理。穷困潦倒的义先生拾金不昧的故事很快传开了。
他的诚信、仁义赢得了人们的赞叹,大小客商都纷纷找上门来与他做生意,他家的生意越做越大,后来义先生竟拥资数十万,成为了当地的大富翁。
“善恶报应”是一点不假,一点不会错的。
善能促善,善能遇善。 当你始终拥有这门语言,善良会成为你的通行证。与人为善,就是为自己积攒福气和运气。你的善良,就是你的后路。关键时刻的善恶一念,将决定自己的未来命运。
人活一辈子,不是活一阵子。一阵子的快慢,一时的得失,一天的荣辱,都算不了数的。今日的善,明日的福报。今天的恶,明天的厄运!时间是个伟大的作者,它必将写出完美的答案。厚道之人,必有后福;踏实做事,必会开花结果;善恶报应,只会到来。
最后,送给大家三句话: 待人:不管别人善不善,自己要心善。做事:不管别人好不好,自己要做好。处世:不管别人对不对,自己要选对。
但做好人,未来可期。
但行好事,前程似锦。及时积善吧,未来,此时已莺飞草长正在路上。谨以此文献给每一个人,余生多行善积福,为自己,为他人。
愿你我都能平安一生,无灾无难。
本帖来自爱盲客户端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0

主题

3209

帖子

825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8257
沙发
发表于 2022-9-27 06:40:27 | 只看该作者
沙发 温故而知新说:
已阅谢谢分享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34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37290
板凳
发表于 2022-9-27 09:00:4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板凳 风中漫步说:
这个文章发的好

,来自论坛助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

主题

1766

帖子

692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6922
地板
发表于 2022-9-27 10:21:55 |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山之巅说:
三言二拍有类似的故事。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0

主题

698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7796
5#
发表于 2022-9-27 11:10:46 | 只看该作者
<
5楼 白开水。说:回地板山之巅
没错,基本大同小异。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

主题

818

帖子

293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932
6#
发表于 2022-9-27 17:06:33 | 只看该作者
6楼 听风说:
有点像鸡汤文,善良没问题,但是不能无限制善良,因为无限制善良是会害人的,
本帖来自微秘iOS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

主题

818

帖子

293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932
7#
发表于 2022-9-27 17:08:10 | 只看该作者
7楼 听风说:
对一些人,雷霆手段方显菩萨心肠
本帖来自微秘iOS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2

主题

1404

帖子

365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650
8#
 楼主| 发表于 2022-9-30 04:38:57 | 只看该作者
8楼 云迪说:
父亲出事的头一晚,奶奶做了一个奇怪的梦……
特别提示:本文转载自新浪博客。

01
曾听老辈人讲过一个渔夫的故事,在沿海边住着一位孙老汉,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夫妇两人常年以打渔为生。别人打鱼是为多挣钱,打得越多越好,但孙老汉夫妇不同。
孙老汉夫妇一生无子女,日常打鱼只为维持生计,所以二人每天打够一定量的鱼就回家,从不贪多。
而且孙老汉收网后还会先把大肚鱼放掉,以他多年的打鱼经验一摸他就知道哪些是待产籽的母鱼,网底的小鱼孙老汉也不会像其他人一样拿去贱卖,而是由婆娘全部倒回海里。
打渔多年,他也打到过很多奇鱼,他印象最深是打到过一条浑身通红,头间有一点金黄的大锦鲤,这条鱼太好看了,二人左看右看看了好久说道,这条鱼卖掉足够盖几间大房子再换一条大渔船的。不过最终二人还是把鱼放了。
慢慢的大家都知道孙老汉打鱼的规律了,母鱼不打、小鱼不卖、奇鱼不捉。
说来也奇怪,即便孙老汉的渔船又小又破但出海从未遇见过大风大浪总能平安归来,就连他家海边小小的旧屋也未曾被台风吹掀翻过。
一日孙老汉的婆娘梦见一条带着乌纱帽的青龙在天空中盘旋,没一会的功夫幻化成一道青门,再定眼一看,一条巨大的红鲤鱼悠哉游哉的从门外游进门内,和青门一起消失了。
孙婆娘醒来觉得这个梦很离奇想和孙老汉讲,却发现孙老汉已经在睡梦中安详离去了。
02
我的父亲一生也与鱼打交道,但父亲和孙老汉的境遇却截然相反。
从我记事起就知道父亲不信鬼神,就连每年大年三十供奉祖先,父亲都会觉得多余,常因为此事同母亲吵架。
父亲一生杀生无数,当时在村里父亲有一个响当当的绰号——“鱼阎王”。大家都说没有鱼能逃过父亲的手心,鱼见了父亲也就见了阎王。
记得家中有一个大大的撒鱼网,父亲只要有空就会背着渔网出去,附近的塘里、堰里都是他打鱼的去处,每次撒网父亲必满载而归。
有年夏天发大水,上游冲下来很多很多鱼,大家都开始网鱼,父亲就在我们村门前的河里下网,收获颇丰。
而且那年夏天父亲还网住了一条大鱼,那条鱼足足一米多长,立起来像人一般高,由于太大太难捉上来,最后是一伙人连鱼带网捞上来的。
后来这条大鱼被杀了,撒网的十几户人家全部分到了鱼肉。
因为多少年没人见过这么大的鱼,以至于附近村民都听说了这件事,第二天去上学,学校的厨师都忍不住问我一个小孩大鱼肉好不好吃,可见这件事当时有多轰动。
03
除了捕鱼,父亲还杀过很多动物,有次地里窜出一条两米多长的蛇,父亲当即拿锄头把蛇打死,拿回家炖了。
还有一年父亲在山上看到一头野羊,那是一头带崽的母羊,为了肚子的孩子拼命地跑,可它哪跑得过年轻力壮的父亲,后来父亲带回家一条羊腿。
因为无明的缘故,父亲造了许许多多杀业,父亲在世时爱做梦,而且多事恐怖的噩梦,父亲说他常梦见有鱼追他、咬他,厉害的时候,父亲会在梦里被咬的浑身是血。
日常打渔归来,父亲都会把网晒在树上。一天父亲照常去收晒好的网,那天天气很好没有一丝风,父亲抬头收网,一根小小的树枝,从树上落下来,不偏不倚,就砸在了父亲的左眼上。
父亲当即眼睛血流不止,年轻的父亲自己洗了几盆血水,简单的包扎一下,忍着剧痛骑着自行车去县城的医院,一骑就是二三十里地,等到了医院被摘除了整个左眼球。
从此,我的父亲没了左眼,只能戴着一个假眼珠……
后来奶奶说父亲出事的头一晚,她做了一个梦,梦里有人在房间的墙上画了一个大窟窿……
04
转眼已是深秋,前天是父亲去世两周年的日子,我远嫁在外没能回去到父亲坟前祭拜,遂选择去湖边为亡父放了几条鱼。
在湖边时偶遇一位脚步轻快、精气神十足的阿姨,和其交流才知道阿姨今年已经七十一岁了,但看起来一点都不像,更像是五十几岁的人。
和阿姨越聊越投缘,阿姨告诉我她吃长素、能救助物命的时候就救,做好事嘛总会有好报的。
阿姨说有一次她被路上行驶的公交车撞了,阿姨说巨大的冲力袭来,她整个人当即飞了起来,可就在快要落地时感觉身体被人接住了。就这样阿姨高高飞起、轻轻落下,身体并无大碍。
下午时阿姨感觉腿有些肿,阿姨也没去医院,还是像日常一样该做什么做什么,第二天就能走路了,实在是太神奇了!
和阿姨分别后,我感慨万千,我的父亲是在和阿姨差不多年纪时过世的,走之前接连做了两次大手术,经历了巨大的病痛折磨,最后痛苦离世。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2

主题

1404

帖子

365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650
9#
 楼主| 发表于 2022-9-30 04:46:39 | 只看该作者
9楼 云迪说:
“这小子刚刚萌生了这一念,天帝命令状元换别人做了”……
特别提示:本文转载自生之喜悦。

清朝某公,是先辈名人,家庭本来是名门望族,他孩提时就与富翁家订下亲事。
他父亲慷慨好施,把积蓄都施舍空了,临终时家徒四壁,只把阴德留给某公。
某公非常贫困,考上秀才后,东求西借才筹到一笔钱把媳妇娶进门。
富翁却嫌女婿太穷,偷偷反悔,用一个婢女把小姐掉包。那位婢女倒也端庄温婉,某公不知道她是替身。
后来某公前往岳丈人家,乡里无赖们不怀好意,群起嘲弄他,叫他婢女的女婿,某公非常愤怒,要无赖们闭嘴赔礼,却遭到无赖们的嘲笑奚落。
某公回家偷偷问妻子,妻子据实相告,某公才如梦初醒。
之前,某公曾梦中到一处地方,朱栏碧瓦,完全不是人间景象,有几位女郎在一起绣一件锦袍。
某公问她们,她们说:“这是新科状元穿的衣服。”
某公仔细一看,锦袍襟袖间用红笔写了两个字,正是自己姓名。
某公醒后欢喜不已,颇为骄傲自负。
如今某公知道自己竟然娶了一个婢女,丢人现眼,非常气恨,暗想他年我富贵之后,一定重娶名门闺秀扬眉吐气。
一天晚上,某公又梦到之前的地方,刺绣女郎却态度冷漠,不予理睬,再看襟袖间的字,模糊不清,就要消失了。
某公大吃一惊,急忙问为什么。
女郎随口说:“这小子刚刚萌生了弃妻一念,天帝命令状元换别人做了。”
某公猛然惊醒,深深后悔不已,从此与妻子和谐恩爱,发誓白头偕老。
几年后某公中了状元,担任了京城要职。
出自:清·梁恭辰《北东园笔录初编》

古语说“糟糠之妻不下堂”、“一日夫妻百日恩”。古人认为:休妻弃妻会遭到报应。
现代人传统道德观念淡漠,对婚姻随随便便,社会上出轨、婚外情司空见惯,足见道德已经沦落到何等程度。
人在无知中随波逐流、为所欲为,却不知这会给自己削减阴德、折损福报,带来报应。
家庭衰败、事业不旺,一定是夫妇失和导致的。
很多人婚姻不好、考学不顺、做生意不成,都是父母吵架打架相互怨恨所致。
按现代名词讲就是,子女受到了失和父母的负能量辐射,自然不兴旺啊。
所以夫妇要和,古人创造“好”字,一个女一个子,合一块就好了。
夫妇和万事顺,不顺一定是失和导致的,影响了我们的前途、学业、工作。
那我们该如何处理夫妻关系?主要的核心就是夫妇和。
夫妻一闹意见,双方老人、整个家庭、六亲都会受到波折,影响面积是最大的。这是我们大家不能不清楚的事情。
夫妻关系既可以相生,也可以相克:男人要想升官发财、诸事大顺?对妻子要好;女子要想诸事皆顺?对丈夫要好。
相互尊敬感恩、相互学习、相互包容、相互关爱扶持,就是家顺之因。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2

主题

1404

帖子

365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650
10#
 楼主| 发表于 2022-9-30 04:48:19 | 只看该作者
<
10楼 云迪说:回沙发温故而知新
内容已更新,喜欢的请继续阅读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2

主题

1404

帖子

365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650
11#
 楼主| 发表于 2022-9-30 05:02:32 | 只看该作者
11楼 云迪说:
相面人说他最多当个老师,窘迫到无以自存之际,却中了状元,原来……
特别提示:本文转载自历史因果录。

相面人说他最多当个老师,谁知转眼就中了状元!这中间发生了什么,让相面人失算了呢?
清代官员吴崧甫曾以教书为业。他的学生梁恭辰兄弟二人有一次找人相面,顺便也问了问老师吴崧甫的情况。相士说:“你们老师学问很好,可惜外貌不扬,将来也许能得个教官一职吧。”可吴崧甫本来就是教官,按相士的意思,这辈子也就止步于此了。
有年冬天,吴崧甫准备赴京参加会试,因此辞了教师一职。梁恭辰的父亲也资助了他一笔路费。可是不久,吴崧甫的哥哥去世了,临近年关家无余财,眼看无法入土为安。吴崧甫见状,立即把所有钱都给了哥哥家做丧葬费。自己家大过年的却被房东追着要房租,窘迫到无以自存。
正月,吴崧甫脸色惨淡回到教书地方。梁恭辰兄弟惊问其故,吴崧甫说:“会试已经没指望了,现在教书的职务也辞了,生计将断。”梁恭辰兄弟等人干脆拿出压岁钱,为老师又凑了一笔路费。
道光壬辰年(1832)四月二十九,吴崧甫高中状元。可是明明之前相面人说他其貌不扬,顶多做个教官啊。为什么过完年变化这么大呢?梁恭辰说:“我觉得从困顿到亨通,固然善有善报。但却没有像我老师转变这么快、这么大的。如果他不是倾其所有给了哥哥家,就算能参加会试,也未必高中;就算高中,也未必就能中状元啊!”
资料出自:清·陈镜伊《道德丛书·命相真谛》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2

主题

1404

帖子

365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650
12#
 楼主| 发表于 2022-10-5 00:12:50 | 只看该作者
12楼 云迪说:
借用此帖来发一篇有关于财富的论证!感兴趣者望能认真阅读,且做出深刻领悟。不喜者请绕道!感恩支持。

一、财富由布施而来
财布施是财富的正因,其它什么努力工作、用心经营、贵人相助、机遇机会等等,都是助缘。如果想果报早一点来,现生就来,很快就来,那就要努力做好各种助缘。俗话说得好,黄金顺流漂来,也要趁早去捞。
积集福报资粮是一切成佛之道中不可或缺,修行人想要了解空性,想获得无上佛果,在福报资粮未圆满之前是无法办到。
福报的来源除了要闻、思、修,主要还是要靠发菩提心来获得。经典里说道:“不积资粮无悉地,犹如榨沙不出油。”
二、正确的认识财富
先从一故事来说起。
我们中国人,遇到家境困难,生活无着,或是生意不景气,就去求财神。
在印度,就是敬奉功德天——如供天仪轨所说的“南无第一威德成就众事大功德天”,求功德天的恩赐财富。
故事就这样发生了:有人家道衰落,就供养功德天,早晚都诚意地礼拜。一直供养到两年,居然得到了功德天的感应。
那天,听见有人推门进来,一看正是功德天。
穷人急忙起来,以最虔敬而欢喜的心情去迎接。
功德天是一位最美丽的女郎,可是当她将坐下时,外面又有人推门。
穷人忙着去看时,这回来的,却是一位又黑又丑的女郎。
穷人阻止她进来,可是那位黑女郎,却一定要进来,同时说:“功德天是我姊姊,我是她的妹妹——黑女,我们姊妹是从来不曾分离的。
你请她,即使不请我,我也非来不可。
姊姊来赐与财富,我是来销散财物的,你见过有积聚财物而不散失的吗?”
这一故事说明了:世上的一切财富,都是无常的。得来是那样艰难!
可是结果是不能不散失,而且又散失得那么容易。
所以我们学佛的,财富不可强求;如散失了,也不必过分的懊丧,因为这是迟早要散失的。
反而应该注意:财富应怎样得来,得来了应怎样处理,才不致让它无意义地消散了。
三、财富究竟属于谁
财富,到底是属于谁的?这个看来简单的问题,实际上非常复杂。
这要从三方面去说。
从先前的因缘说,那就是“宿因则共,现缘或别”。
这是说:从以前业感而有的宿因说,大地、河山、火、水、田、园、一朵花、一株草,这些(一般看作)自然而有的,都是大家共业所感的,不但是人,也还是畜生等所同感的。
如披拂的春风,和暖的日光,山石,土壤,这不都是共有的吗?
凡是共业所感的,不是一人的力量所能转移。
如大家的善业增上,就会进步而逐渐地清净庄严。
如恶业增上,就会衰退而成为贫瘠荒凉。
经过了人的功力(也还有前生业力的彼此不同),这些自然物,就有属此属彼的差别,所以说“现缘或别”。
如本是荒地,有人加以垦殖,土地转为肥沃,收成也多而又好;如林木,经人工采伐、运输,加以制造而成用具,这就不再是一切共有的了。
然以农业品来说,土地本不是个人的。要垦殖,需要农具,是工人制成的。
农具所用的铁,又是从矿山采取,经锻炼等而成。
此外,肥料、种子、水利,一切都与现缘的人功有关。
如究竟的推论起来,如佛法所常说的:一法从一切法成,一法助成一切法。所以一切现缘所有物,也都有共同的意义。
不过依功力——现缘的主要或旁助的不同,显出属此属彼的差别罢了!
如从当前的摄受说,那就是“摄取则别,受用或共”。
摄取,是有所摄属而成为某方所有的——是个人的,是一家的,某一社团的,某一国家的。
虽其中也有是多人所公有的,但主权有了摄属,便成为不共于他(别)的土地或财物了。
这种私有的摄属,由于自私的占有欲,知识的不充分,每每超出其应得的限量。
根据上面所说的宿因现缘来看,不一定是合理的。
甚至如古代的以人为奴隶,看作自己的财富而可以买卖(到现在,人类还以牛马等为自己所有,而自由地加以奴役或杀害)。
又如某国人发现一岛屿,就被看作该国所有,或者禁止别人移殖。又如侵略者以武力取得别国的领土或权益,也被看作合法。
不过,世间原是不太理想的,原是不离自我的私有观念的(无我就出世了)。
加上财富本身,含有“现缘或别”的成分,所以自然的会成为私有制。
这种摄取而属此属彼,不一定理想,但为了维护社会安定,必然地产生成文或不成文的法规,而防范相互的侵占。
在时代的演变下——知识进步,道德进步,自会逐渐地走向合理。
如民生主义,进步到耕者有其田;都市土地,涨价归公等。
如知识更发达,道德更进步,现缘更密切(人类的关系更切),相信会逐渐到达“大同”境地,也就是更合于“宿因则共,现缘或别”的法则。
然而,世间永久是世间,摄属的私有性,也永久会存在的。
如真能完全超出私有的摄属关系,那只有净土了。
由于“宿因则共,现缘或别”的关系,尽管财富的摄属私有化,论到受用,还是可能共用的。
如农夫的庄稼,麻雀们要来分享他的果实。如栽植花木,不准人摘取,也得让人观赏。
即使围起来谢绝参观,花香阵阵,还是要随风而送到别人的鼻中。
你打开收音机,倾听优美的歌曲,不知你的邻人,也正在受用呢!房屋是你的,如偶然暴雨,路人来檐前避避雨,终该是可以的吧!
在战争时期,国家可以征用;空着的房屋,难民也可以临时住用。
如大家到了无衣无食,那末你所有的衣食,也就难于保持私有了!
众生是展转互助相成的;“宿因则共,现缘或别”的东西,虽不妨摄取而成私有,但受用却可能共同呢!
如约将来的果报说,那就是:“保藏不定属于自己;受用不再属于自己;施诸悲敬才真属于自己”。
这一判别,是应该分别解释的。
一、“保藏不定属于自己”:积聚的财物,变成不动产也好,存入银行也好,埋藏也好,不一定是属于我们自己的。佛经说:五家所共——水灾、火灾、盗匪、恶王、不肖子孙。
水火两灾,可以毁坏辛苦得来的财物。
匪与恶王,可以强夺我们的财富。
不肖子孙,把父祖辛劳的积蓄,任情地挥霍。
现代的问题更多,战争破坏,币制贬值等,每有富翁在几天内什么都完了。
其实,大家不免一死,终归无常。
蓄积的一切资财,什么也带不去,还是你自己的吗?
积蓄些养老、防灾,本来不可说不对。
但有人愚蠢无比,富有的资财,不肯供给他的父母儿女,慈善事业更不必说,连自己也舍不得用,真不知财富是做什么的!
传说:有一老人,积蓄的黄金,埋在屋外的墙脚边。
每天吃饱了,便到墙边去看看,满意地欣赏他的黄金。
这样日子久了,难免被人识破,暗暗地把藏金拿走了。
第二天,老人又去欣赏他的积蓄时,发觉黄金已被盗掘了。
这可伤透了他的心,嚎啕痛哭,哭得邻舍都惊动了。他诉说黄金被窃后,有人问他:“黄金埋藏多久了?
要使用它没有?”
他说:“埋藏已十年多了。
并没有动用过,因为每年收入丰余,不需要用它。”于是有人向他提议:“这好办,好在黄金是埋藏而不需用的。
那可以包几块土砖,照旧埋在那里,当它是黄金,每天不照样可以去看看,可以满意地欣赏它吗?”
这故事说明了,某些无谓的保藏,只是满足他的私有欲而已,并无实用,而结果终究是散失了!
二、“享受不再属于自己”:有以为自己的财物,自己有权支配享受,所以纵情地浪费,他是怎样的富有呀!
不知道,这么一来,再贫穷也没有了。
如有一千斤谷子,收藏起来,日子久了,谷子不是变质而不能再吃,便是为鼠雀等逐渐消耗光。
专于保藏而不用的也如此,所以上面说:“保藏不定属于自己”。
但此千斤谷子,如把它一起煮饭吃了,虽然并不损失,可是吃完以后,什么也就没有了。财富专为自己所享受,恰好如此,所以说:“享受不再属于自己”。
过去的福报,享受完了,未来的福业,什么也没有,这不是最大的贫穷吗?
三、“施诸悲敬乃真属于自己”:积蓄的终会散失,享受了就此没有,那末就得把现有的财富,分一分来作福修德,为将来受福种子。
譬如一千斤谷,拿一部分去下在田里,加上肥料功力,就会有十倍百倍的更多收入。
这样,如分一分财富去布施,让大家受用,为佛教文化慈善而使用,便是努力于福报的再生产。
布施,似乎是损失(如种谷腐烂),而实能引发未来丰满的福报(如收成更多)。老子说:“既以与人己愈有”,可借以说明布施得福的道理。
谷子下种时,当然希望丰收,把它播下好田地,不能撒在沙石上。布施作福也如此,有两种良好的福田,功德最大。
一、悲田:把财富分一分去抚恤孤寡,施舍医药,救济灾难等。
这些社会福利、救济事业,便是种福于悲田中,因为这是值得同情怜悯的对象。
二、敬田:为儿女的孝养父母,做佛弟子的敬奉三宝等,这都是种福在敬田中,因为这是值得尊敬的对象。
凡是种福于悲敬二田,现生或将来,一定会得良好的福报。
布施时引起“施福业”,随逐行人,从今生到来生,成为水不能淹,火不能烧,盗匪恶王所不能夺的自己的财富,所以说:“施诸悲敬乃真属于自己”。 
  四、财富是好是坏
毒蛇与福德资粮:财富,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呢?再以故事来说明。
佛陀在世时,每天实行乞食的生活,阿难是佛的随身侍者。
一次,佛和阿难又去乞食了。
走到中途——水沟旁的时候,佛忽回头对阿难说:“阿难!毒蛇!”阿难上去一看,就说:“毒蛇!世尊!”
他们就走过去了。那时,有父子两人在田间工作,听说有毒蛇,就跑过来看看。
不看也罢,一看,两人有说不出的欢喜。
哪里有毒蛇!沟旁土里所露出的,却是一坛黄金。
于是父子俩欢天喜地的,把黄金搬回家去了。
得到了黄金怎么办呢?
取一块去金铺里兑换。
金铺里见他们是穷人,心里起了怀疑,暗暗地去报告了官府。
一会儿,便把父子俩捉了去。再到家里去搜索,收藏的黄金一起查了出来。审问明白,就判定了盗取国王财物的罪名。
当时是波斯匿王时代,法律上说:凡藏于地下的,都归国王所有。
这父子两人,就以这个罪名而被判死刑。
在刑场上,父亲忽然想起了,对儿子说:“阿难!
毒蛇!”
儿子一想,比丘说的真不错,现在是为黄金毒蛇所害而要死了,也就望着父亲说:“毒蛇!世尊”!
监斩的是一位佛弟子,听了他们的话,觉得希奇,就去报告波斯匿王。
王听了,要父子两人回去,问他们这两句话的由来,他们于是把早上在田间遇到的事情说了。
国王知道这是佛与阿难说的,对他们说:“这是佛的开示,现在你们信不信佛的话呢?”回答说:“真是毒蛇,害得我们丧生失命,怎么还不信呢!”
波斯匿王因他们信佛,就把他们开释了。
这个故事,说明了金钱是万恶的,它使人堕落、作恶、丧失生命。
多少人为金钱而牺牲;世上多少罪恶,多少苦难,不是从金钱而来吗?
这是近于小乘的见解。
从另一面说,如把财富应用得当,是大有利益的。
佛法要我们修福修慧,如把财富来布施行善,便是成佛的福德资粮。
什么叫资粮?如旅行时,非预备旅行资具、粮食、舟车等不可。我们如发心学佛,也非有资粮不可,否则是不会成就的。
如以财富布施作福,便是修集福德,为成佛的资粮。
那末应用财富而得当,不是最有意义的吗?
所以佛法对于财富,决非一味地厌恶它,看作毒蛇那样。
财富是毒蛇,同时也就是资粮,问题在你怎样处理它! 
五、正确使用财富
一般中国人都有养儿防老、积谷防饥的心态;做生意一本万利,想当然是为了使个人生活有保障,乃至为子孙万代留下吃喝不完的余荫。
但是,时代已经改变,观念已经不同。
现代的大企业家,不应著眼于自利,而是贡献自己的智慧才能为社会人类谋福利,即所谓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以完成事业为目的,造福人群为理想,就没有贪心的成分在其中。
至于普通人的智能体能,虽然不足以为社会大众提出多少贡献,但至少也该负担起个人的生活开销,进一步维持家庭的成员和公司的员工,这是互助,也是为了各取所需。
因此,人人必须提供自己的所能,不论是资金的、智慧的或劳力的。身为佛教徒,更不应有做生意是只求自利而置他人利益于脑后的想法。
因为社会是群体的因缘所成,我们参与社会做任何事,就跟其他人发生关系,产生互动互惠的作用。
我们应该以自利利人的存心来赚取应赚的利润,并且把赚来的钱做合理的支配,而不仅是为个人的物质享受和满足虚荣而花钱,若能如此,就不算是因贪心而赚钱了。
《善生经》中说,居士的收入最好分做四分来处理:①家计的生活,②营业的资本,③储存在家以防意外,④放款生息。在两千五百年前的印度,这是非常安全而合理的分配,到今天,储存在家和存入银行生息应该合而为一。
此外,也应在这四份之中,酌量取出一部分做为三种用途:①供养父母,②周济亲友和部属仆从,③供养三宝,作为宗教的奉献。前面的四分法,是保障自己的生活安定;后面的三种用途,则是为了孝养父母、社会福利及宗教事业。
这略有两大原则:第一、奢俭适中:不要过于悭吝,被讥为饿死狗、守财奴;又要量入为出,不可过分耗费,而致家庭经济日见困难。
这不但平常费用,要有节度,就是供养三宝,也一样的要量入为出。虽然信心恳切,乐意施舍,如由此而引起家庭经济的困窘,也会发生障碍的。
第二、蓄用兼顾:由正业得来的财物,佛指示我们一个使用的方法,是几方面都顾到的适当计划。
这就是将每年的如法收入,作四分支配:
一、资用:把一分财物,用作经常的生活费用,包括儿女教育费等。
在财力可能时,每人应有适当的生活水准,不可奢侈,却要足够。
二、积蓄:人事无常,我们有时会生病,将来还会老,平时也总有意外的必需支出。所以在每年的收益中,应保存一分,作临时支出,以及养老等费。
积存,虽是少少的数目,也是极有意思的,不但可避免临时的困窘求人,也可养成不浪费的习惯。
近代的奖励储蓄,用意也与此一样。
三、经营:无论从事哪一职业,都应在每年的收入中,分出一分为事业费。
多辟田园也好,增设工厂也好,增加资本也好,充实学力及工作技能也好。
这样才会增加收入,使财富增长累积起来。
四、作福:人不能专为自己,专为现世,应顾到社会利益,以及自己的后生福乐。
所以对社会公益——文化、慈济事业,三宝法益——供养、护持,都要分一分收入来作福。
这不但是自己积福德,也是为人群谋幸福。
像这样四方面顾到的经济支出预算,便是最健全、最合理的财富处理法。
六、布施的功德利益
“广修供养”从经文表面上看,虽然只说到供养诸佛,但是从经的内容来看,其实已包含了供养一切众生。
广修供养不仅仅是供养佛,而且要供养世界上所有对我们有恩惠以及没有恩惠的人。
如我们的父母、亲戚、朋友,凡是帮助过我们的人,我们都要怀着一种感恩的心情去报答。
他们佛教中提倡培植三种福田:一是恩田,对我们有恩的人,我们要知恩报恩,怀着一种感恩心,来报答他们的恩情。佛经里面讲:一个人能孝敬他的父母,此人功德最大。
因此,一个学佛的人如果在家里连孝敬、供养、报答父母养育之恩都做不到的话,那你就不是一个好佛子。
二是敬田,凡属于我们恭敬的对象,如师长、老师、善知识、诸佛、菩萨,这些都是我们的敬田,我们都要供养他们。
三是悲田,指我们慈悲的对象,如那些贫穷的人、乞丐。
他们缺吃少穿,生活有困难,需要人们帮助,作为学佛的人,我们要本着一颗慈悲的心,去同情他们,帮助他们。
佛教把培福叫种田,就像农民春天播种,秋天收获如果春天不播种,那么到了秋天,就一无所获。一个人的福报从哪里来的呢?
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有的人在一生中,任何好事都落不到他的头上,于是怨天尤人,说老天爷没长眼睛,不幸的事情总落到自己头上。
事实上,运气好不好,并不是取决于老天爷,倒是与个人的福报有关,而福报来源于培植福田。
广种恩田、敬田、悲田,通过布施、供养才会有福报。
“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中,一一各有一切世界极微尘数佛。
一一佛所,种种菩萨,海会围绕。”
无量无边的佛,每一尊佛的身边都有很多的菩萨海会围绕。
这就告诉我们,我们供养的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
供养的意义,一是表达对佛菩萨的恭敬;二是培植福田,增长福报;三是灭除悭贪,灭除吝啬小气供佛,把最好的东西拿出来,克服小气如果没有供养布施心,舍不得把东西拿出来,将来会得贫穷的果报。
布施、供养是“存钱”的最佳方式,而且“利息”很高。
一个人的财富不是靠拼命赚钱就能得到,而是靠福报,靠运气。
供养、布施不仅能培植福报,同时也能克服自己的贪心和执著。
一个人如果贪著财物,舍不得把自己的东西送给别人,就像银行里没有存一分钱。
七、无间断的布施
《地藏经》云:南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何况恣情杀害、窃盗、邪淫、妄语、百千罪状……
从前一位年轻人到寺院,见到禅师大发苦水:“我也做过放生、印经和参加法会,为什么生活还是不顺呢?”
禅师从口袋拿出一百元递给年轻人,说道:“麻烦你用着一百元,帮我完成禅院的建设。”
年轻人惊讶的反问道:“这一百元怎么够建禅院啊?”
禅师说道:“那你的几次发心,怎么能消除你累世的罪业呢?”
年轻人会意一笑,告别禅师。

本文转自因果报应故事集。
本帖来自爱盲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2

主题

1404

帖子

365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650
13#
 楼主| 发表于 2022-10-6 23:53:25 | 只看该作者
13楼 云迪说:
捡回一名天花女孩,却诞生了中国近代最著名的家族
特别提示:本文转载自历史因果录。

捡回一名天花女孩,却诞生了中国近代最著名的家族。
清代合肥书生李殿华,有一天在路旁发现一名被遗弃的女婴,而且正在出天花。要知道这可是令人谈虎色变的疾病。李殿华宅心仁厚,毅然将女孩抱回家悉心照顾,不但治好了她,而且还收为养女。
不过遗憾的是,由于出过天花,这名女孩满脸麻子。又因为从小没有缠足,所以长了一双大脚。在那个年代,麻子脸、大脚、捡来的养女,不但经常被人笑话,而且到了出嫁年龄依然无人问津。但李家养女也在艰难的生活中,学会了吃苦耐劳、勤劳俭朴。后来李殿华干脆让自己的第四个儿子李文安和这名养女结为夫妻,也算是有个归宿。
谁知二人结为夫妻后,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
李文安34岁中举,38岁中进士,成为李家几代以来唯一的进士,从此仕途顺畅。而李氏也先后生下六子二女,个个大富大贵。其中长子李瀚章官至两广总督,次子正是晚清名臣李鸿章。
可以说,李殿华当年“冒险”领养天花女婴,又“冒险”让儿子娶了无人问津的“丑女”,这两次“冒险”,不但催生了中国近代最著名的家族,也直接影响了晚清和中国近代史……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2

主题

1404

帖子

365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650
14#
 楼主| 发表于 2022-10-6 23:59:14 | 只看该作者
14楼 云迪说:
她小学毕业,父母不是半疯就是早亡,却活得如此幸福背后的秘密
特别提示:本文转载自知因识果。

我有个朋友很有能力,在知名大公司做高管,丈夫体贴,公婆有退休金,连丈夫的兄弟姐妹也都是成家立业、生活富足……是比较少见的经济较好无负担的那一类人。
但是她有心结,就是自己只有小学文化,遗憾于自己学历太低,而她的原生家庭也一言难尽,父母不是早亡就是半疯,其他监护人品行恶劣。
我很奇怪,她是如何从那样的起点走到现在的?
听她讲起小时候的事,那真是让人崩溃的苦难过往,当听到她被家人抛弃后自己谋生的经历,更是让我咋舌她当日的艰辛……
我佩服她的坚韧和勇气,也惊讶于她一直在那么恶劣的环境中,是如何成长起来的呢?
她提到这么一件事,在她艰辛打工的时候,她所租住的小屋里有个旧柜子,有一次,她在清理柜子的时候,居然在夹层里发现了许多一百元面值的人民币,拿出了之后发现金额惊人。(注意:那时候她还很年轻,那时候的钱比现在值钱多啦!)
听到这里,我本以为这是她人生的第一桶金,她借此发家了,可事实是我想猥琐了。
她说她看到这么多一百元钱的时候,脑子里的第一个念头是:“这不是我的钱,我不能要!”
随后,她联系了房子主人,最后找到了钱的主人,把钱都尽数交还了。
听她说完这个事,我好像也有点明白她是怎么会在这样一个动不动看学历、拼爹、追溯原生家庭的时代,居然能从最底层一点点打拼出来的了。
除了她有强大的内心、没有后路的拼搏、聪慧及喜欢不断学习正能量的文化之外,还有某种我们称之为福报或者说是德行的力量在起作用。
反观自己,我真的很羞愧。
我的生活成长环境虽然普通,但是跟她比简直是天堂,可是我真的很难像她那样见了巨款不动心的,甚至我还很爱贪小便宜和精于算计,比如买东西拿走卖家多找的钱、买东西用手段少给或不给钱、顺手偷拿、弄虚作假、骗别人或公家的财物;借钱不还、假公济私、逃税逃票……甚至曾经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我也算在家庭的庇护下长大的人,也花了家里的钱上了大学,享受教育资源也比她多,但是我真的很惭愧,甚至羞愧,她虽然没有受过多少教育,但她事业比我成功,对人比我慷慨,心量比我大……
我甚至还一度不分善恶美丑,曾经的理想是做奸商,现在却落魄到连技术人员都做不来,生活贫困得令人难以想象。
虽然我现在也在学习因果、学习抉择善恶,可这宿世悭贪、偷盗、损人利己的恶习,要改成自然而然的自律、布施、爱物济人,真的要多多熏习善法和努力。
我也真的希望她打开自己的心结,不因学历和原生家庭而自卑,因为学历确实不代表什么,她辨别善恶是非的能力;无论何时都不为一己之私损害他人的操守;常怀布施之心,这是让很多人可望而不可及的。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2

主题

1404

帖子

365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650
15#
 楼主| 发表于 2022-10-7 00:06:04 | 只看该作者
15楼 云迪说:
唏嘘!表姐长得如花似玉,却因一念之差,葬送了全家人的幸福
特别提示:本文转载自友情心田。

“生命如烛,欲望似火,人的一生就是在和欲望较量”。人活着,就如点燃的蜡烛,欲望就是那跳动的烛火,随时灼烧着我们的身体。
金钱、欲望反复纠缠交织,人这辈子,如果总是以金钱为中心,会活得很苦很累,乃至于会引火烧身,走向灭亡......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则真实的故事,愿我们在别人的故事唏嘘慨叹时,也都能有所思,有所悟。

01
每次给妈妈打电话,总少不了讲点儿家长里短。而离家这些年,我们的话题只有集中在共同认识的人和事上时,才会有共鸣和感慨。
前几天的电话中,母亲告诉我一个相当震憾的消息:同一个村的表姐在吸毒。
我一时被惊住了,由此引出了关于表姐一家子的许多话题与记忆。
记得当年,表姐的妈妈——我表姑的运气委实不好,嫁一个死一个。后来在第N任老公去世后,表姑心灰意冷,不再嫁人了,一个人辛辛苦苦,慢慢地把孩子拉扯大了。
表姑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女儿长得如花似玉,儿子很会念书,那时更是我们村唯一的大学生。
如果没有后来表姐的一念之差,一家子幸福平静的生活,似乎一眼望得到头。
到了男婚女嫁的年龄,我表姐嫁给了自己的继兄,刚开始的日子安静美好。
可是平常的农家生活,时间长了,总是难免让人生出厌倦。况且年纪又轻,谁不渴望生活的变化和奇迹?
没几年,表姐便去了广东打工。
02
那时候南下广东打工,还是一件很新潮的事情。在扑面而来的新生活中,一个农村女孩的迷失,几乎是分分钟的事。
表姐喜欢漂亮的衣服、羡慕奢华的生活,但那是工资微薄的她可望不可及的。渐渐地表姐开始不安分了,这看来仿佛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大家都是城市的过客,不用顾忌乡里乡亲、街坊邻里的指摘,看似一切是可以随性自由。
村里同去打工的小姐妹回来时,隐晦地说起,表姐在外面似乎做小姐了。这话在村里被人小心翼翼地传着,我们刚开始都只当是瞎说的。
那时的人都单纯,村子的老祠堂里还供奉着举人爷爷呢,哪会有这等事情?
后来表姐回来时,像变了个人似的,穿金戴银、涂脂抹粉的,言行举止中透着一股子媚态。
后来我才明白,那是风尘气。
再后来听说表姐已经在那一行混出了头,她开了间“发廊”,做起了老鸨,招了好多小姐,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再再后来,表姐的妹妹看到姐姐的钱来得那么容易,羡慕之下,也下水了——当时她已经结婚了,还有个五岁的孩子。
再再再后来,表姑也下水了。刚开始她是去给表姐带孩子的,听说是有个人看上她了,经过一番并不激烈的内心挣扎后,表姑也步了两个女儿的后尘。
表姐她们母女三人在广东做着无本买卖,一时财来如流水,日子过得风生水起。
殊不知表姐一家子的悲剧,渐渐地拉开了帷幕。
03
后来表姑表姐们得了些电线杆上的小广告中“退休老军医”们专治的脏病,花了好多钱也治不好。
小表姐的老公终于知道她在外面干的是这种事情,觉得八辈子的脸都给她丢尽了,坚决离婚,小表姐净身出户。
日子一晃就过去了很多年,表姐老了,这行越来越不好做,就想着回家开个店养活自己吧。可是开什么店都不顺,做哪样都亏,破了不少财。
前几年听说表姐承包我们那的公路来做,摇身一变,又成了女老板,看着像是要发财的节奏。
她到处巧舌如簧地集资、借钱,凑了几十万。路修好了,但钱却要不到了!一生的积蓄,就这样一下就没了,还顺带着背了一身的债。
受到这一番打击,表姐病得更厉害了,身体常常痛到不能自已。
家里讨债的人接连不断,这时的表姐已经心力交瘁。于是有人给她介绍了大麻之类的东西,说是能镇痛。
很快她就离不开这玩意儿了,渐渐地觉得大麻不够劲,表姐又抽上了粉,最后发展到静脉注射。
表姐被关进戒毒所很多次,但吸了戒,戒了吸,反反复复地,怎么都戒不掉,眼下看来已经是无药可救了。
04
表姑那出息的儿子,本来谈了位很相爱的姑娘。两人已经订了亲,亲家听说了他家这摊子事后,认为这一家子家风不好,坚决地退了婚。
可怜双鸳鸯,自此终天别。儿子受此一番打击,伤心欲绝,消沉了许久。最后远走广东,后来在那边当了人家的上门女婿。
不知是怨恨还是羞耻,反正表姑的儿子是从此没踏回家门一步了。表姑临到老了,又失去了唯一的依靠。
如今的表姐,病痛、毒瘾,加债务缠身,每天生活在不可自拔的痛苦之中,这日子不知哪天是尽头。
至今我犹记得表姐当年的花样年华,后来的衣锦还乡。
白云苍狗,岁月沧桑,恍如一梦,如今的表姐一家子却沦落到了这般地步。命运的翻云覆雨手,每每令人感慨不已。可造成眼下这一切的,就只是命么?
想起红楼梦中的那首曲子,令人悲伤:“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文:紫鸢 )

人的贪欲一旦被打开,就如潘多拉的魔盒,难以收场,只会越演越烈。
文中的表姐,因迷失于物欲,加上家庭没有给与良好的教育,很快就变成了拜金女郎,为了金钱而没有底线和羞耻心,最终不仅搭上了自己一生的幸福,也把一家人都拖下了水。
不义之财如流水,她的钱都是建立在给别人、别人的家庭带去痛苦矛盾的基础上的,根据因果律,以别人的痛苦为开始,则以自己的痛苦告终。表面上看似乎赚了很多,实际上最终也都留不住,失去的更多,不仅钱没了,健康、家庭、声誉也全部丧失殆尽。
一步错,步步错,人生没有回头路,也没有后悔药,皆因没有正确的认知所致,所以,有正确的三观,才能给自己的保驾护航。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2

主题

1404

帖子

365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650
16#
 楼主| 发表于 2022-10-8 00:05:02 | 只看该作者
16楼 云迪说:
一件善事,两人同得善果,希望你不要错过……
特别提示:本文转载自历史因果录。

一件善事,两人同得善果。希望你不要错过这种妙法……
南宋末期,元朝军队南下,掳掠了上千名女子关押在菩提寺中。看守人李德扬于心不忍,对身边的章景纶说:“这里关押的都是官宦名门之后,一旦被掳走必定客死他乡!我想把她们都放了,奈何担心连累家中老母,所以不敢。”
章景纶听完后毅然说道:“我单身一人,你把看守这事交给我,如有什么不测,我一人承担!”李德扬见章景纶慷概激昂,便请求将看守的差事交给了章景纶。章景纶果然趁着夜色放走所有妇女,并烧了菩提寺,然后坐等问死。
谁知元兵主帅回来后,下令随军不许携带妇女,因此将章景纶放了!
后来章景纶娶妻连生五子,五个儿子均高中进士,一门荣显!而章景纶也时常回想起当年放走妇女几乎招来杀身之祸这件事,因此看破生死无常,削发为僧,并募资重修菩提寺。他临终时把大家叫到一起说:“积德行仁,何须人见。万理同圆,毫无亏欠。老僧在世无他,只是乐人之善。”说罢合掌而逝。
而当初发心救人却没有付之行动的李德扬,后来亦享福寿。
你看,一件善事,两人同结善果。所以希望大家多多发心,多多参与,不要以为别人发起的善事我们就不能参与,我们发起的善事别人会抢了功劳——这种好事,多多益善才好!
资料出自《太上感应篇图说·乐人之善》
校对:闫飞师兄、如烟师兄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2

主题

1404

帖子

365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650
17#
 楼主| 发表于 2022-10-8 14:43:09 | 只看该作者
<
17楼 云迪说:回沙发温故而知新
看风水不如依照这些定律改造命运

一、因果定律:
世界上没有一件事是偶然发生的,每一件事的发生必有其原因。这是宇宙的最根本定律。
人的命运当然也遵循这个定律。
认同因果定律的不仅是佛教,还有基督教和印度教等等。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和大科学家牛顿等人,也认为这是宇宙最根本定律。人的思想、语言和行为,都是“因”,都会产生相应的“果”。
如果“因”是好的,那么“果”也是好的;如果“因”是坏的,那么“果”也是坏的。
人只要有思想,就必然会不断“种因”,种“善因”还是“恶因”由人自己决定。
所以欲修造命运者,必须先注意和明了自己的每一个想法(起心动念)会引发什么样的语言和行为,由这些语言和行为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
  二、吸引定律:
  人的心念(思想)总是与和其一致的现实相互吸引。
比如:一个人如果认为人生道路充满陷阱,出门怕摔倒,坐车怕交通事故,交朋友怕上当,那这个人所处的现实就是一个危机四伏的现实,稍有不慎,就真的会惹祸。
又比如:一个人如果认为这个世界的人很多人都是讲义气的血性之人,那这个人就总会碰到跟他肝胆相照的朋友。
大家知道为什么吗?
因为人都是选择性地看世界,人只看得见和留意自己相信的事物,对于自己不相信的事物就不会留意,甚至视而不见。
所以人所处的现实是人的心念吸引而来的,人也被与自己心念一致的现实吸引过去。
这种相互吸引无时无刻不在以一种人难以察觉的,下意识的方式进行着。
一个人的心念是消极的或者丑恶的,那他所处的环境也是消极的或者丑恶的;一个人的心念是积极的善良的,那他所处的环境也是积极的或者善良的。
人如果能控制自己的心念(思想),使之专注于有利自己的、积极的和善良的人、事、物上,那这个人就会把有利的、积极的和善良的人、事、物吸引到其生活中去,而有利的、积极的和善良的人、事、物也会把这个人吸引过去。所以控制心念(思想),是命运修造的基本思路。
三、深信定律:
  人如果真正深信某件事会发生,则不管这件事是善是恶、是好是坏,这件事就一定能会发生在这个人身上。
比如一个人深信积极的事物一定会发生在自己身上,积极的事物就一定会发生。
又如果一个人深信自己命不久矣,那这个人很快就会死去。
所以用好的信念,取代不好的信念,是命运修造的原则。
由此看来,有好的信念是一种福,想给自己种福,必须建立好的信念。
  四、放松定律:
  人只有在心态放松的情况下,才能取得最佳成果。
任何心态上的懈怠或急躁,都将带来不良结果。
什么心态是最佳心态呢?
答案是越清明无念越好!
把目标瞄准在你想要的理想人格、理想境界、理想人际关系和理想生活等等东西上,然后放松心态、精进努力,做你该做的,不要老惦记着这些东西什么时候到来,则这些东西的到来有时候能快到令你吃惊;相反,如果你对结果越焦躁,你就越不能得到理想的结果,甚至会得到相反的结果。
举个例子:大热天晚上停电,你躺在床上大汗淋漓,睡不着觉备受煎熬,老在想着这该死的电什么时候才来,电总是在你着急的时候偏偏不来,但当你最后受够了,人清静安定自然凉快了,快沉沉睡去的时候,电就来了,倏忽间你的房里灯火通明,电风扇转起来了。
这不是巧合不是迷信,这是定律,这是放松定律。
《了凡四训》中云谷禅师要了凡先生念准提咒要达到无念无想的地步,就是这个道理。值得注意的还有:所谓的无念并不是心里一个念头也没有,而是有念头但不驻留,“无所住而生其心”。
  五、当下定律:
  人不能控制过去,也不能控制将来,人能控制的只是此时此刻的心念、语言和行为。过去和未来都不存在,只有当下此刻是真实的。
所以修造命运的专注点、着手处只能是“当下”,舍此别无他途。
根据吸引定律,如果人总是悼念过去,就会被内疚和后悔牢牢套在想改变的旧现实中无法解脱;如果人总是担心将来,人的担心就会把人不想发生的情况吸引进现实中来。
正确的心态应该是不管命运好也罢坏也罢,只管积极专注于调整好做好目下当前的思想、语言和行为,则命运会在不知不觉中向好处发展。
  六、 80% 20%定律:
  人在达成目标前80%的时间和努力,只能获得20%的成果,80%的成果在后20%的时间和努力获得。
这是个非常重要的定律,很多人在追求目标的时候,由于久久不能见到明显的成果于是失去信心而放弃。
须知命运修造是长久的事,要有足够的耐心。
不要预期前80%的努力会有很大收获,只要不放弃,最后20%的努力就会有长足的进步。
  七、应得定律:
  人得到应得到的一切,而不是想得到的一切。
云谷禅师对了凡先生所说的拥千金者值千金,应饿死者必饿死,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命运修造者,必须要提高自我价值,自我价值提高则人应得的不管质和量都会提高。
  八、间接定律:
  要提高自我价值(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必须通过提高他人价值间接实现。例如:你要提高自己的自尊,必须通过首先提高别人的自尊间接实现。
你要有所成就,必先通过成就别人间接达成。又例如:有些公司创立的目的只是赤裸裸地追求最大利润,这些公司往往昙花一现,一两年内就消失;而那些致力于为客户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和优质产品的公司往往长盛不衰,越做越大。
这就是间接定律在起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间接定律中提高自我价值和提高他人价值往往是同时发生的,即当你在提高别人价值的时候,你的自我价值马上就提高。
  九、布施定律:
  布施就是“给出去”的意思。
这个定律是说,你布施出去的任何东西,终将成倍地回报到你身上。
例如:你布施金钱或物质,你将会成倍地获得金钱或物质回报;你布施欢喜心,让他人衷心愉悦,你将会成倍地得到他人回报给你的欢喜;你布施安定,让他人心安,你将会成倍地得到安乐。
相反,如果你施加于别人的是不安、憎恨、怒气、忧愁,你将成倍地得到这些报应。
  十、不图报原则:
  这是布施定律的补充。
这个原则是说:你布施的时候永远不要企望获得回报,你越不望回报,你的回报越大。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例如类似的情况不知你有没有碰到过:一天你开车赶着去会见重要客户,路上看到一对年老夫妇的汽车爆胎了。
你因为赶时间不想管,但又觉得必须管,于是你停下车帮他们换轮胎。
你把轮胎换好了,老人家想付你一笔钱表示感谢,你婉拒了老人家并且祝他们好运然后你继续上路。
当你赶到约会地点,却发现客户比你来得还晚,而且客户很爽快地就和你签了协议。
你会不会觉得很走运呢?
但这不是运气,而是定律。
所以请记住:施比受更有福,施本身就是很大的福,而无需从受者处获得回报。
给大象(施)称重量,大家说如果再给大象加一条丝巾(回报),大象的重量会增加多少呢?
  十一、爱自己原则:
  一切利他的思想、语言和行为的开端,就是接受自己的一切并真心喜爱自己。只有这样,你才能爱别人,才能爱世界,你才可能有真正的欢喜、安定和无畏,才可能有广阔的胸襟。
你如果不喜欢不满意自己,那么你是无法真正喜欢别人的。
这点非常重要。
有些人把爱自己等同于自私自利,这是误解。如果仔细体会,就会发现你如果对自己不喜欢、不满意,就会很容易生出嫉妒心和怨恨心。
自己也是众生中的一员,爱众生的同时为何把自己排除在外?
所以请先好好认识自己,先跟自己做好朋友,再谈爱其他众生。
  十二、宽恕原则:
  如果把消极思想比作一棵树,那么其树根就是“嗔心”,把这个树根砍掉,则这棵树就活不长。
要砍掉这个树根,必须懂得如何宽恕。
第一个需要宽恕和原谅的对象是父母,不管你的父母对你做过或正在做什么不好的事,都必须完全、彻底地原谅他们;第二个需要宽恕的对象,是所有以任何方式伤害过或正在伤害你的人,记住你无需与他们勾肩搭背嘻皮笑脸,你无需与他们成为好朋友,你只要简单地、完全地宽恕他们,就可以砍掉消极之树的树根;第三个需要宽恕的对象,是你自己!
不管你过去做过什么不好的事,请先真诚地忏悔并保证不再犯,然后--请宽恕自己。
内疚这一沉重的精神枷锁不会让你有所作为,相反会阻碍你成为面貌焕然一新的人。
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十三、负责原则:
  人必须对自己的一切负责,当人对自己采取负责任的态度时,人就会向前看,看自己能做什么;人如果依赖心重,就会往后看,盯着过去发生的、已经无法改变的事实长吁短叹。
事实上,对你负责的也只能是你自己。请时刻提醒自己:“我对自己的一切言行、境遇和生活负完全的责任。阿弥陀佛!
本帖来自爱盲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78

帖子

33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335
18#
发表于 2022-10-8 15:08:07 | 只看该作者
18楼 生命之光说:
很好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2

主题

1404

帖子

365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650
19#
 楼主| 发表于 2022-10-9 09:03:14 | 只看该作者
19楼 云迪说:
难怪好人有恶报,恶人却得善报,答案在这里!
古语云:“祸福无门,惟人自招”、“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说的是果报天机之奥妙。
因果报应,确是至理。凡物有起因,必有结果,毫无差错。在中华民族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中,许多行善积德改厄运得福报的实例很是耐人寻味。

北宋年间,在一个村庄里住着一个十来岁、腿患残疾、父母双亡的孩子。这个孩子不但孤苦伶仃,而且生活十分困苦,甚至靠乡邻施舍或乞讨活命。
这个村子的前面有一条河,往来村民和路人需涉水而过,特别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十分不便。
每当河床涨水时更是无法通行。但年复一年,谁也没想改变它。只有这个孩子天天捡石头,堆在河边。
人们看到了,就问这个孩子为什么要捡石头堆在河边。孩子回答说,要修一座石桥,为乡邻行走方便。众人不以为然,认为孩子在说疯话,大多哈哈一笑了之。
可是日积月累,年复一年,石头堆成了小山。乡邻开始改变认识,并为这个孩子的精神所感动,投入到了捡石、采石、修桥的行动中。
乡邻请来了工匠,开始建造石桥。这个残疾孩子更是全身心投入其中。桥尚未建成,这孩子却在一次凿石头中崩瞎了双眼。
人们痛惜、怨恨,怪老天不公,说哎呀,这么可伶的一个孩子,一心为大家,却招来这样的报应。可是这个孩子本人却毫无怨言,每天摸索着在修桥的现场上干着力所能及的活。

在大家齐心合力下桥终于修成了。众人欢呼喜庆之余,无不将伶惜、赞叹的目光聚向那个孤苦伶仃的原本就一条腿残疾,现在又瞎了双眼的孩子身上。
孩子虽然什么也看不到,但脸上露出了平生以来最欢乐的笑容。
很快,一场不期而至的大雨似乎要为这座石桥洗去浮尘,壮壮行色。
可是一声震耳欲聋的巨雷过后,众人发现孩子已被巨雷击中,倒地身亡了。
众人惊呆了,随后压抑不住的情感喷泻而出,叹息孩子命苦,指责苍天不公……
就在这个时候,恰巧民间称之为青天大老爷的包拯包相爷公干至此。百姓纷纷拦住官轿为孩子鸣不平讨公道。
质问相爷:好人为何不得好报?今后好人何以做得?食人间烟火的包相爷被村民情绪所带动,挥毫疾书,写下了“宁行恶勿行善”六个字后拂袖而去。
回到京城,包相公将公干之事连同路上见闻奏明皇上,却隐去了自己题字一事。因为尽管心中为那孩子行善事得恶报之事十二分不解,但三思之后还是为题那样六个字觉得不妥。
没想到皇上退朝后非要拉他到后宫说些私房话。原来前些天,皇上新添了一位龙子。小皇子十分招人喜爱,可就是整天啼哭。
于是皇上特意让包相公去看看。包相公见那孩子肌肤如雪,嫩白的小手上有一行字。近前一看,正是自己写的那六个字“宁行恶勿行善”。
脸一下子红到了脖子根,赶忙伸手向字擦去。包相公伸手这一擦不要紧,小皇子胳膊上的字迹瞬间变得踪迹全无!

说来有趣,皇子手上的那六个字在包拯眼里是字,在别人眼里却只不过是块胎记。皇上见皇子手上的胎记被包相公抹去,唯恐抹去了福根,便不依不饶的斥责包拯。
包拯连忙跪下,口称“罪臣该死”,然后将自己在气头上题字一事的来龙去脉说了一遍。皇上甚觉蹊跷,命包相公用阴阳枕到地府一探究竟。
包相公枕上阴阳枕到地府一游,真相尽显。原来那孩子上世做恶多端,罪业甚大。偿还那一世罪恶需三世恶报才能还清。
神仙原来安排,第一世以残疾之身孤苦伶仃;第二世以双眼瞎了却残生;第三世遭雷击暴尸荒野。那孩子第一世转生穷困残疾,但痛改前非,只想为别人做好事。于是神就让他一世还两世的业。让他崩瞎了双眼。
可孩子不怨天尤人,只是默默的为别人做好事。神仙就把他第三世的业力也拿过来一世还,所以雷击毙命。阎王爷问包拯,三世恶业一世还,你说是好还是不好?
一世还了三世业,因为他专行善事,心里只是想到别人,毫不考虑自己,某些方面已达到“不修道已在道中”的境界,积德甚多,故而死后立即转生为当今太子,享受天子福份。
《太上感应篇》曰: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文昌帝君阴骘文》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永无恶曜加临,常有吉神拥护。近报则在自己,远报则在儿孙。百福骈(pián)臻,千祥云集,岂不从阴骘中得来者哉!

行善不见善,前世有缺欠。
做恶不见恶,前世有余德。
劝君莫作恶,业报唯自受,
劝君多行善,消业增福德!
如果您是佛子,请给更多的人看看...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为自己和家人积福!愿天下所有众生离苦得乐!!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2

主题

1404

帖子

365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650
20#
 楼主| 发表于 2022-10-9 10:11:00 | 只看该作者
20楼 云迪说:
子孙福禄由此知

父母是根,儿孙是枝叶。父母不受孝顺供养,则根断树枯;父母受孝顺供养,则枝繁叶茂,子孙福厚,源远流长。
  佛陀告诉大家,修世间法(工作、考试、财富、姻缘、人缘、地位、身材高等等做人的福禄寿喜康),要从孝顺供养父母师长里修。
道家告诉大家,父母为五行生我、助我,若抵触顶撞父母,让父母气恼,这就得不到生助,自己不能强大,所以处处人人事事受欺辱。
文昌帝君说:你供养小孩,不供养父母,你这样怎么可能有福报呢?你的小孩怎么能学好,怎么能考中呢?
  我们的供养一定不要集中在下一代,一定要放在上一代。
眼睛放在上一代,下一代一定有大福气。
眼睛放在下一代,下一代不会有福气。
(不管什么学派的命理,都是下生上,上大过下为福禄的)如果我们能够从小孩子出生开始,就孝顺我们自己的父母,每天都让小孩子看到并且学习-- 那么小孩子将来福气会非常大,并且不用管他,他自己就能学好。
  反过来,如果我们把眼睛放在下一代,不管不顾上一代,薄我们的父母,厚我们的小孩,那么小孩的福气是很差的。
这样也会造成一个后果,就是将来小孩做了父母,也不管不顾我们,只关心宠爱他的孩子。
我们可以观察任何香港富豪的小孩子,对待父母祖上的态度--毕恭毕敬,不抵触顶撞半句。
这是积累大福分。怀孕起就示范小孩孝顺父母,小孩的福气会很大。
  怎样对爸妈?--
  爸妈叫我们,我们要马上应声,不能拖拉。
  爸妈叫我们做事,我们要马上去做,不能偷懒。
  爸妈教诲我们(尽管他们态度也不好,但我们不能被别人的态度转),我们要认真恭敬的听。
  爸妈责备我们,我们一句都不可以反驳,要顺顺的听着。
(我父亲就是这样的,所以他后来职位很高)
  我们外出,一定要先告诉爸妈,请示爸妈。
  我们做事,一定要先告诉爸妈,请示爸妈。
  即使很小很少的东西,不可以私自藏起来--伤了爸妈的心。
  爸妈喜欢想要的东西,我们要努力去备好。
爸妈不喜欢的,我们要尽量的去掉。
  爸妈疼爱我,我孝顺是不难的。爸妈对我不够贴心柔软,我要孝顺,这才是贤。(也是积累大福德)
  爸妈有错,我们面色要柔和,声音要柔软。
  爸妈有病,我们要昼夜侍奉,不能离床。
  爸妈去世,我们要侍奉如同爸妈在世时一样,而且要断酒肉。
  怎样对师长--
  教导我们的老师,年纪比我们大的人,职位比我们高的上司,对这三种人,我们要毕恭毕敬。
  路上遇到了,要先打招呼问候。
  师长不说话,我们退一边恭敬等候。
(不点名不要冒出来,我就是这样的,前辈、长辈不叫我说看法,不问我,我都是恭敬侧立一旁的)
师长叫人,我们要代叫,如果别人没到,我们要马上过去。
  师长站着,我们不可以坐下。
师长坐了,叫我们做,我们才可以坐。
在师长面前,声音要小声,但是又要能够听得顺畅。
离开师长的时候,要慢行。
上前靠近师长的时候,要快一点。
谁是老师-- 曾经给我们一言半语启发的,都是我们的老师。
而且一日为师,终身为师,永远要毕恭毕敬。
我们看到任何人,任何先贤,任何学派,哪怕只有一句话,只要给了我们些许的启发教导,我们要永远记得这是我们的老师,永远感激,永远恭敬。
要记住,不是让我们完全折服的才是老师,我们曾经因为谁而学到一点一滴,都要感恩图报,在师长面前永远谦恭。
我们有这个对待老师的态度,一切圣贤乃至万物众生都会来启发帮助我们,让我们得到大利益的-- 一切福禄,一切智慧。
        任何时候都要记住:把自己压得低,是真正的尊贵,将来也一定会得到尊贵的果报--压低自己才能像大海一样把自己放在低地势,汇聚百川福德智慧。
本文转自因果报应故事集,后续会陆续更新,欢迎持续关注。
本帖来自爱盲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爱盲论坛  

GMT+8, 2024-11-22 22:44 , Processed in 0.44562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