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局通栏广告

爱盲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575|回复: 14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盲人结缘地藏经

[复制链接]

2

主题

49

帖子

69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6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3-22 18:32: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天心说:
盲文地藏经结缘
可编辑文本 只读 盲文地藏经结缘
盲人网络共修家园目前结缘《盲文地藏经》给有需要的盲人师兄!欢迎盲人师兄们联系请经。
盲人网络共修家园起源于净土修行法门。是以落实吃素,诵地藏经,忏悔,持戒,行善,念佛为修行基础。
诵经忏悔是明了因果、依仗佛的慈力出离地狱饿鬼道;吃素、持戒是慈心守戒,脱离畜生修罗道;行善是培集福德升入人天道;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出离六道轮回的最妙法门。这就是根据当今社会情况,为众生选择的六阶楼梯,这个路径就是修行功课。
目前已经有几十位盲人师兄每天在网络共修家园上视频功课,坚持修行自助。欢迎各位盲人师兄加入盲人网络共修家园。
《地藏经》是佛教的基础,讲明了因果报应的原理,讲明了孝亲尊师、积福修善的重要性。
《盲文地藏经》(现行老盲文版本)内容包含有:地藏菩萨本愿经、西方发愿文、礼佛大忏悔文。
共修微信群里:有发心陪伴的明眼人师兄们,每天从早到晚为大家语音读诵修行纲要学习内容,同时为盲人师兄提供一对一拜忏教学,指导盲人师兄拜忏动作要领,陪伴大家精进共修。
有需要《盲文地藏经》的盲人师兄,请和诚莲本人语音对话沟通,免费获取。
联系方式:
诚莲师兄微信:85264845040
真恒师兄微信:
13714614194。
本帖来自微秘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1

帖子

23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230
144#
发表于 昨天 11:00 | 只看该作者
144楼 qr清瑞说:
修行纲要略论

  055要明白修行的最终目标,逐渐看淡身边事
  我们生在这个世间,有了这个身体以后就离不开物质了。平时吃喝,穿衣,住的屋子,每天睁开眼睛看到的世界,都和物质有关。所以我们累生累世已经习惯于被这些物质影响,被物质牵引,不能摆脱了。而且,因为有了这个身体以后,我们必须用物质来保证自己的生存,所以对物质的要求是必然的了。人们已经形成这个习惯了,无论大小、无论富贵贫贱、无论男女老少都对物质抓得很牢,放不开。
  莲池大师在《竹窗二笔?富贵留恋人》中举过一个例子:田舍翁是位农民,他有了五亩土地,那是他的梦想呀,梦想实现了,不得了了;类似还有,公务员能做一个芝麻官,说实在话,那也是梦想呀;穷和尚只为有二三十户人家能够供养他,那也是不得了了,那已经难以割舍了。但是,莲池大师说:“这恐怕要不得呀!”难以割舍,这个意念就在八识田中留下了印象,将来恐怕是要还的,何况高官厚禄。现在有很多富豪,他们也不容易,对于自己的富贵地位更是无法放下,每天围绕着自己的事业转来转去,已经放不下了。
  修行,放下这些物质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我们也不要想一下子放下物质,而是转变观念,学习佛法,了解因果,知道佛法对世间、对人生的理念是什么,我们逐渐地转变自己的观念就好。在现有的情况下,我们不必放弃物质,该做什么做什么,该如何生活就如何生活。在转变观念以后,逐渐规范自己的行为,遵守五戒十善,在逐渐地学习、修行过程中间,对物质慢慢地看得淡一些,对于贪嗔痴,尽量地少犯一些。通过佛法来熏陶我们,逐渐地让我们的意识观念转变,这是根本。
  通过不断地修行,不断地熏陶,让我们自己的身心一点一点地转变过来,转变为戒定慧,转变为纯善,转变为清净。转变以后,一旦我们境界提高了,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了,我们对物质、对过去世间的观念,就会发现和以前不一样了,我们就不会再执着于这些物质,不会纠结这些东西,这些对我们其实是一种负担。慢慢地我们就会保持在心灵的修养、心灵的提高上面了。这样不断地深入,只要我们不断地提高自己,不断地修行,将来等到某个时刻,达到量变转变质变的时候,我们就会变化了。这个其实就是佛教修行的整个过程。
  所以我们在现有情况下,要安心修行,现有的一切,要包容它,要明了它,要善于利用现有的状况使自己追求真理,抓住最核心、最应该办的事情,不断地进步。就好像一个火车头往前走,只要走,火车其他的车身、车厢等等一切,就跟着走开了,跑开了。一旦走顺了,捋顺了,那么,一切跟着就走开了,捋顺了。
本帖来自微秘安卓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1

帖子

23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230
143#
发表于 前天 12:16 | 只看该作者
143楼 qr清瑞说:
修行纲要略论

054改不了命运是因为功夫不够
  “今生的善恶影响今生的祸福,这叫做花报。今生的善恶决定来生的苦乐,叫做果报,也叫做业命。今生花报的影响来得轻,今生所受前世已成熟的果报业力比较强,所以只有大善大恶的人,才能转变今生的业命,因为他们的心力比他们的业力还强。一般普通的人就不能超出业命的范围,因为他们的心力敌不过业力的坚强。世人往往略行小散善,就痴心妄想地要获得转移业命的效果,不是很荒谬吗?”
   (本段文字出自《可许则许》)
  这段话也非常重要。现在的学佛人,有的学了很久,学了佛,家里不安静,自己一塌糊涂,把佛法作为一个执着的东西了。有的人,学了佛觉得没什么好处,回头就想:哎?怎么学佛没用呢?别人说学佛有这个好处,那个好处,我怎么没好处呢?而且学了半天,还越干越差了呢?
  这里讲得很清楚,我们学佛稍微做了一点小善、散的善,或者一边做善事,脑子里边还想着,恨不得把所有好处弄过来,像俞净意公遇到灶神以前那样。这样行善,往往都是伪善。真正发起一点心,做一点真实的善事,往往这点心,刚起来又退失了,善的力量很小,不能够长期坚固,让自己的心真正的是一种为别人服务的心、纯善的心,做不到!所以我们的心力,影响不了我们过去的业力,转动不了自己命运的轮子,改不了命运!
  这里边说了,只有大善大恶的人才能改变。大善的,像《了凡四训》里了凡先生、俞净意公后来明白道理了,心里边如实地知道善了,不再行恶了。至于说能做到多少善,无所谓,量力而为,尽力而做,就可以,关键在心。他们命运就变了,一定能够消除身心污浊,慢慢地上升,一定是这样的;大恶的,这个社会太多了,那直接就奔地狱去了,也快。
  我们学佛,修了很久,有一个最重要的核心观念就是力量到了没有。如果力量没到,就想改变命运,那肯定没用;力量如果到了,那肯定有用,就这么简单。所以学佛法就是实修,深信切愿,往生净土,不能有借口,每天无论是拜几个忏,诵几部经,念多少佛,就是坚持做。我们每天念经、拜忏、念佛,就好像把我们心里电灯的插头,插到佛菩萨的电源上了,和佛的光明接通,传递到了我们心里。如果不念,不做,就没有光明。
本帖来自微秘安卓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1

帖子

23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230
142#
发表于 3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142楼 qr清瑞说:
修行纲要略论

  052要相信佛菩萨的安排
  善恶业报都是自作自受。因果的道理很是精微,虽然极其错综复杂,可是乘除消长,是决不会错乱的。倘若我们能够改过为善,诵经念佛,就能使善业日日增长,恶业日日消除。要得到幸福,远离祸患是无须我们祈祷而自然能够实现的。
   (本段文字出自《可许则许》)
  这段话很重要。大家刚开始学佛经常琢磨:哎呀,工作不好,怎么求求地藏菩萨找份好工作;或者是找不到对象,就求地藏菩萨怎么送个好媳妇儿;要不,就求地藏菩萨怎么给送个一百万过来,我拿它二十万建寺,都是这些。这里讲了,这一切都是因果。因果非常地错综复杂,我们感召的一切,加、减、乘、除,绝不会错的,都是自己业力的延续,因果力量的表现而已。我们学佛了,懂得改过为善了,我们坚持拜忏、诵经、念佛,懂得不吃肉了,行五戒十善了,这么日日增长,恶业一定是日日消除了,将来的因果就一定会越来越好。
  佛法是圆满的。绝不是我们想找个媳妇儿,佛就专门管我们找媳妇儿,别的不管了,不会!佛是平等的、圆满的、全面的,不是光管一点儿。我们真正修行,除了超度有缘众生这件最难解决的事儿,其他的业力同时都在消除。我们修好了,有可能媳妇儿找到了,工作也来了,钱也有了,什么都好了,往往是全面的。不仅仅是一方面的改善,一定是全面的。
  所以建议大家老老实实地修行吧!不用管这个、管那个了。我们不用求,真正按照佛教诲的去做,其实佛全在管我们的。就好像父母对待孩子,从小到大,绝不会让孩子吃不饱,喝不着水,也不会让孩子冻着、受伤,都是全方位地保护的。绝不会只要能吃饱、吃好就行了,把孩子光着扔一边,不会的!一定是全方位地保护。佛菩萨对我们众生也是这样的,不用去单独地求某件事,老老实实地依照佛的教诲去做,慢慢地坚持,全方位地得到好处。
本帖来自微秘安卓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1

帖子

23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230
141#
发表于 4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141楼 qr清瑞说:
修行纲要略论

  052要相信佛菩萨的安排
  善恶业报都是自作自受。因果的道理很是精微,虽然极其错综复杂,可是乘除消长,是决不会错乱的。倘若我们能够改过为善,诵经念佛,就能使善业日日增长,恶业日日消除。要得到幸福,远离祸患是无须我们祈祷而自然能够实现的。
   (本段文字出自《可许则许》)
  这段话很重要。大家刚开始学佛经常琢磨:哎呀,工作不好,怎么求求地藏菩萨找份好工作;或者是找不到对象,就求地藏菩萨怎么送个好媳妇儿;要不,就求地藏菩萨怎么给送个一百万过来,我拿它二十万建寺,都是这些。这里讲了,这一切都是因果。因果非常地错综复杂,我们感召的一切,加、减、乘、除,绝不会错的,都是自己业力的延续,因果力量的表现而已。我们学佛了,懂得改过为善了,我们坚持拜忏、诵经、念佛,懂得不吃肉了,行五戒十善了,这么日日增长,恶业一定是日日消除了,将来的因果就一定会越来越好。
  佛法是圆满的。绝不是我们想找个媳妇儿,佛就专门管我们找媳妇儿,别的不管了,不会!佛是平等的、圆满的、全面的,不是光管一点儿。我们真正修行,除了超度有缘众生这件最难解决的事儿,其他的业力同时都在消除。我们修好了,有可能媳妇儿找到了,工作也来了,钱也有了,什么都好了,往往是全面的。不仅仅是一方面的改善,一定是全面的。
  所以建议大家老老实实地修行吧!不用管这个、管那个了。我们不用求,真正按照佛教诲的去做,其实佛全在管我们的。就好像父母对待孩子,从小到大,绝不会让孩子吃不饱,喝不着水,也不会让孩子冻着、受伤,都是全方位地保护的。绝不会只要能吃饱、吃好就行了,把孩子光着扔一边,不会的!一定是全方位地保护。佛菩萨对我们众生也是这样的,不用去单独地求某件事,老老实实地依照佛的教诲去做,慢慢地坚持,全方位地得到好处。
本帖来自微秘安卓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1

帖子

23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230
140#
发表于 5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140楼 qr清瑞说:
修行纲要略论
051为什么要明白“可许则许”的道理
“往往有许多事情,暂时虽然得到快乐,而未来已隐伏着大祸。这何异小孩子用舌尖舐刀头的蜜,而不知有割舌的危险呢?这是需要父母给与监护的。佛菩萨就是众生的父母,《楞严经》里说:‘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他们怎能忍视他们的孩子,去贪食五欲刀头的蜜呢?所以想祈求世事快乐的人们,必须仰求佛菩萨,为他们保护支援。我们不可以因暂时的得失而生怨恨,以增加自己的罪业;碰着不如意的事情,应当生欢喜心,因为已经消除我们一层罪业了。”
   (本段文字出自《可许则许》)
  佛教育我们:遇到任何事,不理会,平静对待。但是我们往往平静不下来。来了好事那当然高兴,觉得学佛了,事事顺利是正常的,是应该的,好像佛欠着我们账似的,必须得管我们;遇到不如意的事就开始恨上了,往往是这样。比如说我们谈个朋友,谈得很好,到一定程度分手了,这时心里痛苦死了,就埋怨:学了半天佛,佛连朋友都不给我们留下来。于是就不愿意学了。这是为什么呢?因果没搞懂!
  我们根基不稳,问题、现象出来以后,不知道怎么处理了。应该怎么办,怎么理解啊?有一本书叫《可许则许》,把因果讲得特别地细致、透彻,从各种角度进行了分析,特别的微细。这里讲了,遇到不如意的事儿也要欢喜。为什么呢?佛已经帮助我们把更大的罪业消了,只是表现出一些轻微的罪业了。
  只有真正地理解了因果的复杂性,知道了佛菩萨处理我们问题的原理,我们才能真正地深信佛,依靠佛,而不产生怨恨,才有可能继续修下去。否则,很可能遇到点小事,得了,算了吧,不学佛了!我们自己把宝贵的佛法就丢弃了。
本帖来自微秘安卓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3

帖子

13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30
139#
发表于 6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139楼 xg星光说:
六部曲是最适合在家修行的,
本帖来自微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1

帖子

23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230
138#
发表于 6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138楼 qr清瑞说:
修行纲要略论

  050“可许则许”的含义
  有“许”“不必许”和“可许可不必许”三种意义。
  【许义】假使我们所求的事情,于我们究竟有益无害的,就请佛菩萨允许我们,护持我们,使事情实现,满我们的愿望。
  【不必许义】倘使我们所求的事情,现在虽然可以满足我们的愿望,可是日后有不可设想的祸患预伏着,而我们凡夫所预料不到,这是要求佛菩萨慈悲保护,不必允许我们的请求,以免后来的祸患。
  【可许可不必许义】
  1.可许义。假使我们的业报中,应该先受到水灾、火灾、盗贼、病苦,以及谋事无成、家口不安等等厄难;我们只希望苦难受得轻一些——所谓重报轻受,使得我们消除从前的恶业;然后因着这不如意的因缘,才能引起更大的福利收获,以达到现在所求的愿望。
  2.可不必许义。若是我们的前因,本来可以达到我们所愿求的,可是所求的事情,倘若伏有后患,这样虽然我们祈求您,也请您可怜我们的愚痴,非但不必允许我们的请求,并且要求您,就是在我们夙业分上,本来可以得到的,也要使我们所谋求的不能成就。
  以上我已经把“许”、“不必许”和“可许可不必许”三种意义约略说过了。因果关系非常复杂,我们凡夫俗子怎能知道?人事的发生,有的似乎是凶险的,而实在倒是幸福的;有的似乎是可喜可庆的,而实在是可悲可吊的;有的似乎是可悲可吊的,而实在是可喜可庆的。祸福是互相倚伏着的,得失没有一定的啊!
   (本段文字出自《可许则许》)
本帖来自微秘安卓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1

帖子

16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64
137#
发表于 6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137楼 真莲说:
提倡读诵《地藏经》,在佛力的加持下,使读诵者业力逐渐消除,身心、家庭、事业等相应得到改善。
本帖来自微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1

帖子

16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64
136#
发表于 7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136楼 真莲说:
佛告韦提希:“汝今知不?此三种业,乃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净业正因。”按照《地藏经》修行,就是对净业三福的落实。
本帖来自微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1

帖子

23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230
135#
发表于 7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135楼 qr清瑞说:
修行纲要略论

049“制心一处”是为临终“心不颠倒”服务的
现在我们这么辛苦,每天起早贪黑的修行,又是发露忏悔,又是拜忏诵经念佛,费了这么多劲,干什么呢?就是保证“临命终时,心不颠倒”,就保证这一条就够了,目的就是这个。只要临终一心不乱,心不颠倒,懂得念佛,没有障碍,我们能看见阿弥陀佛来了,就成功了,就跟着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了!但是,本来快走了,又想起还没做饭呢,坏了,又走不了了。这叫什么?颠倒!这也叫颠倒。
  所以,我们要深信切愿,往生净土。我们现在修行,拼命地做功课,拼命地转变心念,就是要把我们与世间的一切纠缠,慢慢地消除干净,不牵挂。如果牵挂,就坏了,到时候就麻烦了,死不瞑目啊!总想着,柜子里边还存着三千块钱呢,走不了了,完了!“心不颠倒”不是那么简单的,不是念一句佛号就可以了,没那么简单。佛祖说得很清楚,往生西方,善根福德因缘不能缺少啊!我们别搞很高深的理论,就按佛经说的,临命终时,只要还懂得念佛,其他什么也不想了,一切都不想了,只懂得念佛。阿弥陀佛来了,我们看见了,阿弥陀佛通知我们何时走,我们就该洗澡洗澡,该干什么干什么,换好衣服,把存折都给儿子孙子,准备走人了。到了约定的那个时间点,一心念佛,阿弥陀佛一接,我们就走人了。“一心不乱,心不颠倒”,是为往生西方做保证的。我们现在天天拼命修行,信愿坚定,老实念佛,就是保证这个的。
本帖来自微秘安卓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1

帖子

23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230
134#
发表于 2024-5-27 10:17:41 | 只看该作者
134楼 qr清瑞说:
修行纲要略论

048真正的快乐是寂灭、是清凉
  一般,阿罗汉得道以后都说四句话:“我生已尽,所作已办,梵行已立,不受后有”,到那时生灭真的已尽了。如果说我们还有一念头的生灭,迟早这一个念头就会引动二念、三念、无穷的念开始了。按照佛法介绍,达到阿罗汉境界,那要真正修行到“生灭已灭,寂灭为乐”才行。
  我们以为寂灭就是死人了,或者像那个空气似的没了,不是的。真正寂灭以后,我们才真正地解放了,再也不会生死轮回,被起起伏伏的波动牵引了,一定不会了。现在大家搞不懂什么叫寂灭,不知道寂灭的快乐是怎么回事,我们每天脑子里边的念头一个接一个,念念不断,我们以为这个是快乐。看见好事快乐,看见不好的事就烦恼,其实好事也是烦恼,好事多了也受不了,天天兴奋天天乐,也受不了。
  真正的快乐是什么呢?寂灭才是真乐。既没有善,也没有恶,真正地空了,清净了,回到本原了,那才是清凉灭度的真乐。大家要知道,修行,得不到清凉,不行,不对。
  我们要懂得这个道理,修行要清凉。不是说修行我们就得多少福报,不需要。得了福报以后也不要去享福,我们就享用现有的一切。如果我们福报大,钱很多,住住大房子,开开好车,很好,没问题。但是心里要清凉,不要对钱、房子等执着,不要没完没了地去追求这些。有能力我们多做点儿事情也可以,但是心里要清凉,不要强求,强求就错了,就得不到永恒的解脱,得到的就是痛苦。
本帖来自微秘安卓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1

帖子

16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64
133#
发表于 2024-5-27 08:28:44 | 只看该作者
133楼 真莲说:
提倡读诵《地藏经》,在佛力的加持下,使读诵者业力逐渐消除,身心、家庭、事业等相应得到改善。
本帖来自微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1

帖子

16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64
132#
发表于 2024-5-25 18:14:59 | 只看该作者
132楼 真莲说:
很多人说念《地藏经》就是修人天福报。没错,就是先修人天福报,如果我们连人天福都没有,还在地狱三恶道受苦,那何谈往生呢?大家再看看《地藏经》十三品里佛讲到“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见地藏形象及闻此经,乃至读诵,香花饮食,衣服珍宝,布施供养,赞叹瞻礼,得二十八种利益”。其中第二十八种利益就是“毕竟成佛”。《佛说观无量寿佛经》里也讲到:“欲生彼国者(西方极乐世界),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
本帖来自微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1

帖子

23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230
131#
发表于 2024-5-25 17:43:39 | 只看该作者
131楼 qr清瑞说:
修行纲要略论

  046身口意逐渐安静,生灭的频率渐渐延长
  变量越大,把握性就越小,可靠程度也越小。我们想想,如果在人中,我们在一个地方安安静静待着,安享周围环境的稳定,我们对自己的心理有把握,可以做一些事情。如果周围世界变化得特别剧烈,特别迅速,我们心里就很容易焦虑、不安。生灭越快越不安,因为不稳定,没把握呀!环境越稳定,时间很长久,我们心里越稳定,越清净,烦恼也少。
  所以大家要知道,地狱到鬼道,到动物道,再到人道,再到天道,这中间有巨大的差别,差距在哪里呢?差距在时空上,时空是不一样的。地狱很恶劣,相对于其他空间,时间变化得特别快,生生死死非常地快,非常地痛苦。在地狱里待上1000年,觉得非常地漫长了,但是可能在人中只是1小时、半天、一天。
  时空变化其实就在我们的心,表现在我们的身口意想、说、做这些方面。我们想得很多,做得很多,往往都是为自己,都是自私自利,于是时空慢慢分割得很混乱,感召贪嗔痴的业力也很多、很恶浊,这个趋势就向下,时空就变得越来越快,变化频率特别快。如果我们修行,平时做事为公,心的力量就可以感通宇宙自然的力量,慢慢心的力量就会变得越来越强,于是频率就慢下来了。
  修行,我们修什么呢?修我们的心。把这颗心修成什么呢?凝聚为一点,慢慢达成空性。空了以后,才可能没有生生死死,没有分别,于是就一体了,永恒了。如果我们修了半天,身口意变化特别快、特别大,安静不下来了,我们想永恒,但是永恒不了啊!由不得被这些业力推动我们生生死死,日日夜夜就过去了,停不下来。所以我们通过自己身口意、戒定慧的修行,慢慢把频率拉长一点。不要一做事,就放不下了,没完没了地想,要安静下来。通过修行让身口意安静下来,稳定下来,让我们的时空也稳定下来。时空安定了,感召的后果也安定了。其实我们学佛修行就是修这些,这里边是有力量变化的。
  我们平时自己以为吃点好的,找点乐子,说点无聊的话,这是占便宜了,实际是吃大亏了。为什么呢?因为这叫无事生非呀!把自己的时空、心力搞得乱七八糟,搅得乌七八糟,慢慢就感召乌七八糟的业,就向下堕落了。我们修行了,要安静下来,把身口意管住,修的是戒定慧之路。戒什么呢?戒我们乱说、乱动、乱想。要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有助于我们安静的事情。我们坚持往这个方向走,让自己的时空安静下来,拓宽了,慢慢感召的就是清净的时空,是变化频率慢的时空。
本帖来自微秘安卓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3

帖子

13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30
130#
发表于 2024-5-24 10:39:49 | 只看该作者
130楼 xg星光说:
修行改习气,消罪业
本帖来自微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1

帖子

16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64
129#
发表于 2024-5-24 10:26:39 | 只看该作者
129楼 真莲说:
地藏圆觉,《楞严经》云:诸法所生,唯心所现。自心能造善,也能造恶;自心能受乐,也能受苦。思量善事,化为天堂;思量恶事,化为地狱。自性起一念善,得恒沙恶尽;自性起一念恶,灭累劫善因。我们以黑暗邪恶的“地狱心”,造作诸罪行恶业,就会出现地狱;反之我们也有光明、善良、智慧、慈悲、懂因果、尊师孝亲的“地藏圆觉”,以此心造作善业,就会出现天堂。那我们的心是不是“地藏圆觉”了,是不是就能跟地藏菩萨相通啦?这就是我们要修到的功夫。而且这里边说得很清楚——“心若不通,万法不通”。一切力量的发源,在于我们的心。所以,如果我们不具备“地藏圆觉”,修其他万法都不通。《地藏经》是基础,好比我们盖楼打地基一样,楼房越高,地基越扎实才行。我们修行也是如此,我们因读诵《地藏经》与地藏菩萨功德结缘,开始懂得因果,懂得尊师孝亲,开始怖畏黑暗向往光明。我们的心逐步由恶转善,消除相互间不良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所以若能起一念善,则不断增长自心光明,终令恒沙恶尽。
本帖来自微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1

帖子

23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230
128#
发表于 2024-5-24 08:54:49 | 只看该作者
128楼 qr清瑞说:
修行纲要略论

045要用心修,不要用脑子修
  【同修问题:天黑一个人拜忏时会害怕。请问我们礼拜八十八佛,是不是真的一尊一尊佛,随着我们念到名号,佛就在我们面前啊?我怕他离我很远。】
  佛就在我们心里,我们的心就是佛,众生都是佛。
  我们拜佛了,佛哪能不来呢?
  佛有个称号叫如来,什么叫如来呢?如来者,不来不去是为如来。
  佛如如不动,随处都是佛的身体,哪里还有远近呢?
  远近是因为我们动了念头了,于是我们跟佛就有了远近。
  如果我们没有远近的念头,我们跟佛就是一体呀!
  大家要用心去修,不要用脑子、用意识去想,想出来的通通都是妄念,都错了!
  念头一个又一个出来了,可能这些念头一出来,就把我们引导去分别执着了,就错了。
  大家修行,拜忏、诵经、念佛,要用心去修,不要用脑子修,不要用念头去修。
  修行,我们得用诚心呀!
  用这颗真诚的心去修,那才行啊!
  用真诚的心去修,绝不会想佛离我们远近的问题,心里边一定想着,佛就在我们眼前,要信愿坚定,老实念佛。
  如果我们心里还是总起念头:“佛离我们远”,自己连佛都不信,怎么可能受益呢?
  印光大师提倡:至诚恳切,去拜忏、诵经、念佛。
  至诚恳切一分,就得一分利;至诚恳切十分,就得十分利。
  心里边还满怀着怀疑,满怀着各种念头,这样修行,进步不了。
  所以修行,就是坚定地相信佛菩萨!要深信切愿,往生净土。
  《佛教因果故事》中有一篇,佛祖在过去世作过一条龙,也杀生。后来听说守五戒好,就再也不杀生了。
  但是有一天龙在树下睡觉,碰见猎人来了,要扒它的龙鳞,那当然疼啊!
  如果按它的能力,打个滚儿就能把猎人碾死。
  但是这条龙想,我既然受了五戒,就再也不能杀了,再杀那不就白修了?所以,扒就扒吧!
  最后猎人把龙全身的龙鳞全扒光了,剩下的皮肉又被蚂蚁、虫子啃,疼死了!
  龙死了以后就升到忉利天去了。
  我们修行,就是考验来了,能不能过关,能不能用正确的观念指导自己,这时候其实是最关键的。
  我们做了那么多功课,学了那么多佛法,听了那么多理论了,事儿来了,怎么办?如果拜忏害怕了,这时候怎么办呢?
  起念头了,就想:哎呀,这个佛离我们是远还是近呢?他要是远的话我害怕啊,要是他近点好了,我就不害怕了。
  这时怎么办呢?从人之常情来看,起这样的念头可以。
  但是我们学佛,明白道理了,得用正确的观念去对待,要坚信佛菩萨。
  坚信了,心就有了力量,心有了力量,害怕就克服了。
  所以学佛,关键是什么呢?在生活中,在工作中,在各种情况下,遇到问题能正确对待,这时候是最关键的!
  如果学佛很久了,我们还总是用自己原来的思维去思考,那就没过关啊!
  这叫什么呢?可以说叫不信佛,信自己,信佛信得不真切,不诚恳,不是百分之百地信佛。
  这样的信佛,后果是什么呢?依然是用自己原有的思维去判断,用自己原有的思维去指导行为,因为想得不正确,感召的依然是不正确的后果。
本帖来自微秘安卓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3

帖子

13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30
127#
发表于 2024-5-23 12:43:58 | 只看该作者
127楼 xg星光说:
地藏经明因果守五戒十善
本帖来自微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1

帖子

16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64
126#
发表于 2024-5-23 08:32:09 | 只看该作者
126楼 真莲说:
刚强难化心:《地藏经》在形容无间地狱时说“在大铁围山之内,其大地狱,有一十八所,次有五百,名号各别,次有千百,名字亦别”。我们要知道这个“大铁围山”就是我们这颗刚强难化的心,“一十八所”指的是“十八界”:六识、六根、六尘。须知一切“客观世界”的出现,都只不过是众生心中十八界互动的结果而已。如果我们的心是刚强难化的,佛菩萨想加持也加持不进来。为什么让大家用真诚心、忏悔心、感恩心来配合佛菩萨呢?就是希望大家赶快柔和下来,知错改错。依佛经指导来转换我们的思维模式,身心调柔了,慢慢我们就明白因果,深信因果。顺因果规律去判断一切事情并落实在生活中,在生活中升起正念,开始守戒。我们就不会下地狱、做饿鬼、当畜生了。然后在人道就踏踏实实地往上修了。
本帖来自微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爱盲论坛  

GMT+8, 2024-6-4 02:37 , Processed in 0.46422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