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局通栏广告

爱盲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铁鞭0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成推拿

[复制链接]

283

主题

8839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634
41#
 楼主| 发表于 2020-6-1 16:58:43 | 显示全部楼层
41楼 铁鞭01说:
10.6胆绞痛
胆绞痛是消化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经常发生在胆囊炎和 胆石症发作期间。胆囊炎是指胆囊感染引起的病变,有急性与 慢性之分。慢性胆囊炎又分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及慢性非结石性 胆囊炎。中医学文献中对本症的症状有详细描述,并归属在胁 痛范畴。
10.6.1病因病理
本病的基本病理是胆道阻塞,胆汁排泄不畅,而致胆汁瘀 积,胆汁水分吸收增加,使胆汁浓缩,其中胆盐成分的化学性 刺激,使胆囊黏膜发炎损伤,胆管壁痉挛,而发生剧烈疼痛。 在此基础上易继发细菌性感染而使炎症加重,促使胆道阻塞更 甚。亦可促使胆囊结石的生成,使胆绞痛加剧。
中医学认为本病归属“胁痛”范畴,与肝气郁结、瘀血 停积、肝血不足、肝胆湿热有关。
(1)肝气郁结
抑郁恼怒致肝气郁结,肝失条达,疏泄不利,气阻络痹而 致胁痛。
(2)瘀血停积
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郁日久,则血行不畅,瘀血停 积,脉络痹阻,则发生胁痛。
(3)肝血不足
久病或劳欲太过,致精血不足,肝阴亏虚,血虚不能养 肝,致脉络失养而胁痛。
• 394 •
大成推拿术
(4)肝胆湿热
外湿入侵或饮食所伤,致脾失健运,痰湿中阻,郁而化 热,反侮于肝,致肝失疏泄条达而致胁痛。
10.        6.2临床表现
(1)肝气郁结
胁肋胀痛,走窜不定,疼痛每因情绪变化而增减。伴有烦 躁易怒,嗳气频频,胸闷喜叹息,苔薄白,脉弦。
(2)瘀血停积
胁肋刺痛,痛有定处,入夜或食后尤甚,胁肋下或见瘀 块,舌暗,脉涩。
(3)肝血不足
胁肋隐痛,绵绵不休,遇劳则重,伴有口干咽燥,心中烦 热,爪甲不荣,舌红,少苔,脉细。
(4)肝胆湿热
胁肋疼痛,嗜食肥甘辛辣,食后痛剧,伴口苦恶心,胸闷 纳呆,或身黄,尿黄,苔腻,脉滑。
从现代医学角度看,临床表现可归纳如下:
(1)右上腹阵发性或持续性闷胀疼痛,时轻时重,严重 时可出现刀割样剧痛,伴有食欲不振、恶心、乏力等症状,甚 至出现黄疸。
(2)右侧肩胛部胆囊疼痛放射区酸胀、僵硬,压痛阳性。
(3)双下肢胆囊穴酸胀、压痛明显。
(4)抑郁恼怒,恣食肥甘辛辣,过度劳累及生活不规律 可诱发或加重疼痛。
(5)莫菲征阳性。
(6)胆囊B超可见胆囊壁不同程度增厚或有结石等病理
变化。
(7)胆囊造影可见胆囊收缩功能障碍或有结石。
10.6.3治疗方法
推拿治疗以行气导滞、通络止痛为主。
中篇临床治疗篇
.395 .
(1)手法
一指禅推法、按揉法、滚法、摩法、弹拨法、擦法等。
(2)取穴
①主穴:胰俞(胸8椎旁开1.5寸),胆囊穴(阳陵泉下 1寸),内关,足三里。
②配穴:肝气郁结加肝俞、胆俞、章门、期门、膻中;瘀 血停积加肝俞、胆俞、血海、膈俞;肝血不足加中脘、天枢; 肝胆湿热加摩腹,擦背俞穴,点三阴交、阴陵泉、太冲。
(3)具体操作
①患者俯卧位,医者在一旁,按揉背部压痛敏感点3        ~5 分钟。用滚法或弹拨法或按揉法在肩背部相应俞穴上施术3 ~5 分钟。
②患者仰卧位,医者在患者右侧,用掌摩法摩腹5分钟, 动作宜轻柔和缓,以胀为度。按揉胸腹部穴位,膻中、章门、 期门、中脘、天枢等,每穴1~3分钟。
③用按揉法点按四肢穴位,内关、血海、三阴交、太冲、 胆囊穴。
以上手法中,按揉胰俞和胆囊穴在急性疼痛时有明显镇痛 解痉作用。
10.6.4各家治法
(1)《推拿治疗学》(陈忠良著)
解痉止痛,重刺激肝俞、胆俞、膈俞、阳陵泉、胆囊穴及 胸椎7 ~9右侧背部的压痛点。疏肝利胆加肝、胆、膈俞、章 门、期门、太冲,擦两胁。整复胸7 ~9关节紊乱后亦使症状
缓解。
(2)《按摩治疗学》(丛林盛著)
患者俯卧位,医者立其旁,从第7颈椎至12胸椎两侧膀 胱经路线,以手掌根部从上而下反复按揉,再用拇指拨揉数 遍,再揉点膈俞、胆俞、肝俞及压痛处各1分钟,最后从上到 下推抚2 ~3遍,用力按压胆囊穴。患者仰卧位,医者用手掌
.396 •
大成推拿术
以逆时针方向轻揉上腹部,用两拇指由剑突下沿肋弓向两侧轻 轻分推多次,点按期门、梁门。再以手掌从上腹部向下推抚数 遍,最后用拇指揉点足三里、足临泣、胆囊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3

主题

8839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634
42#
 楼主| 发表于 2020-6-1 16:59:12 | 显示全部楼层
42楼 铁鞭01说:
10.7头痛
头痛是一种自觉症状,可在许多疾病之中出现,单独以头 痛为主症的病证并不多见。在临床上,引起头痛的病证很多, 从中医学角度讲,有外感头痛、内伤头痛及虫蛇咬伤的头痛 等。从西医学角度看,有外伤、颅内病变、颅内外血管、神经 病变等均可引起头痛。
本节仅对推拿治疗效果敏感的一类头痛进行讨论。包括外 感头痛和内伤头痛。对于颅内占位性病变和脑膜炎等病证弓I起 的头痛,非推拿治疗的适应证。
10.7.1病因病理
头为诸阳之会,凡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上会 于头。故外感六淫之邪,上犯巅顶,或为寒遏络脉,或热扰清 空,或湿蔽清阳,均能导致头痛。此外。内伤诸疾,或气血虚 弱,脉络失养;或肾水不足,肝火上炎;或肝气不舒,气郁化^ 火;或痰浊瘀血等,皆可导致气血逆乱,不能上荣清窍,发为 头痛。
(1)外感头痛
①风寒头痛:风为百病之长,伤于风者,上先受之。寒为 阴邪,其性凝滞,主收引。风寒相搏,客于脉络,寒凝血瘀, 经络不通,气血运行涩滞,清窍失于濡养则发为头痛。
②风热头痛:热为火之轻,火为阳邪,其性炎上。风热相 夹,上扰头目,致气血逆乱,扰乱清空则生为头痛。
③暑湿头痛:暑多夹湿,湿性重浊。暑湿交结,呆滞中 州,使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蒙蔽清空,致清阳不展,发为 头痛。
(2)内伤头痛
中篇临床治疗篇
• 397 .
①肝阳上亢头痛:情志不和,郁怒伤肝,致肝失条达,郁 而化火,上扰清空而为头痛。或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而为
头痛。
②痰浊中阻头痛:素体虚弱,或病后失养,致脾失健运, 运化失司,水湿停滞,痰浊内生,上扰清空,阻遏清阳而为
头痛。
③气血虚弱头痛:脾胃素虚,或饮食不节,或久病失于调 养,致气血亏虚,不能益精补髓,致清窍失于濡养,而为
头痛。
④肾阴不足头痛:先天不足或房劳过度,致肾精亏耗,脑 髓空虚,而致头痛。或因肾阴不足,肾阳衰微,清阳不展,而 致头痛。
10.        7. 2临床表现
(1)外感头痛
①风寒头痛:头痛而紧,重则痛及颈、肩、周身痛,恶风 寒无汗,流清涕,苔薄白,脉浮紧。
②风热头痛:头痛而胀,甚则如裂,伴头晕眼花,颜面红 赤,口渴欲饮,溲赤,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③暑湿头痛:头痛如裹,沉重昏蒙,伴肢体沉重,脘腹满 闷,不思饮食,心烦多汗,苔腻,脉滑。
(2)内伤头痛
①肝阳上亢头痛:头痛而眩,左侧为重或右侧偏甚,易 怒,夜卧不宁,兼见胁痛,面赤口苦,脉弦。
②痰浊中阻头痛:头痛昏蒙,胸脘满闷,呕恶痰涎,舌苔 白腻,脉弦滑。
③气血虚弱头痛:头痛绵绵,过劳尤甚,伴心悸,体倦无 力,食欲不振,舌淡、苔薄,或舌红、少苔,脉细无力。
④肾阴不足头痛:头脑空痛,眩晕耳鸣,腰膝无力,遗精 带下,舌红,脉沉细无力。
⑤疲血头痛:头痛经久不愈,痛有定处,痛如锥刺,或有
• 398
大成推拿术
外伤史,舌质紫,苔薄白,脉细或涩。
10.7.3治疗方法
(1)手法
推法、拿法、按法、抹法、摩法、运法、擦法等。
(2)取穴:
①主穴:开天门(自印堂上推至前发际),推坎宫(自印 堂抹推眉弓),运太阳,运耳后高骨,拿风池,点合谷。
②配穴:外感头痛以疏风散表为主,风寒头痛加风府、肺 俞,平擦大椎至腰阳关;湿热头痛加风府、曲池,揪大椎,拿 颈项;热甚者可尺泽放血;风热头痛加刮大椎,拿颈项,揉肝 俞、天柱、内庭,拿肩井。内伤头痛以平肝潜阳为主。肝阳上 亢头痛加推角孙、桥弓,拿颈项,点太冲、外关、足临泣,搓 两胁,拿肩井等;痰浊头痛,加摩中脘、脾俞,按足三里、内 关、丰隆为主;气血虚弱头痛,加推按百会、大椎、心俞、膈 俞、脾俞、关元、气海、足三里、三阴交等,五指梳理头部; 虚甚者加捏脊疗法;肾虚头痛加肾俞、关元、气海,擦腰部两 侧及督脉,并擦涌泉穴。
(3)具体操作
①患者仰卧位,医者在一侧,根据辨证选穴,进行头面部 推拿操作10分钟,在胸腹及躯干部操作10分钟。
②患者俯卧位,医者在一侧,拿颈项3        ~5分钟,在腰背 部及躯干穴位进行推拿手法操作10分钟。
10.7.4各家治法
(1)《推拿治疗学》(陈忠良著)
①一指禅推拿:患者坐势,医生用一指禅推法自印堂穴开 始,上沿前额发际至头维、太阳、鱼腰、攒竹再回至印堂穴, 往返3~5遍,然后按揉印堂、攒竹、太阳、百会穴,再用抹 法自印堂向上循前发际至太阳穴,往返3~5遍。医生用一指 禅推法沿项部自天柱、风池、肩井、大抒穴顺次上下往返3~
中篇临床治疗篇
• 399 •
5遍,然后指按风府穴,最后拿天柱、风池、肩井穴。
②内功推拿:患者坐势,医生以五指分别放置于头部的督 脉、两侧膀胱经和胆经,由前向后用拿法,3~5遍,然后以 大指推两侧桥弓穴1 ~2分钟,再以大指偏峰及四指指腹在头 部侧面的头维、率谷、角孙、天冲穴等用扫散法2 ~3分钟, 最后在头面部自印堂、睛明、迎香、人中、承浆穴依次用分抹 法,以按太阳、拿合谷结束。
③风寒头痛:先滚肩背部2        ~3分钟,配按揉肺俞、风门 穴,再拿两侧风池、肩井、曲池穴,然后以小鱼际直擦背部两 侧膀胱经,以温热为宜。
④风热头痛:先按揉大椎、肺俞、风门穴各1分钟,再按 曲池穴,然后拿合谷、肩井,最后可配合虚掌拍击两侧膀胱 经,以皮肤微红为度。
⑤风湿头痛:重按太阳、头维穴,再按揉大椎、曲池,配 合拿合谷、肩井。再以虚掌拍击背部两侧膀胱经,以皮肤微红 为度。
⑥肝阳头痛:用扫散法在头侧胆经循行部自前上方向后下 方操作,两侧交替进行各数十次,配合按角孙、头维、率谷等 穴。再推桥弓1~2分钟,两侧交替进行。最后按揉两侧肩髁、 太冲、行间穴,擦热两侧涌泉穴。
⑦痰浊头痛:先以一指禅推法配合摩法在腹部治疗约10 分钟,重点在中脘、天枢穴,再按揉两侧脾俞、肾俞、大肠 俞、足三里、丰隆、内关穴,然后按揉两侧中府、云门穴,最 后中指点天突穴。
⑧血虚头痛:先摩腹约10分钟,以中脘、气海、关元为 重点,然后按揉两侧心俞、膈俞、血海、足三里、三阴交,以 微胀为宜。再以全掌横擦自心俞至三焦俞,逐渐透热为度。
⑨肾虚头痛:肾阳不足,先摩腹约10分钟,以气海、关 元为重点,再全掌横擦腰骶部,以肾俞、命门、八髎、气海 俞、关元俞为主,以温热为宜。肾阴不足者,先按揉血海、足
• 400 •
大成推拿术
三里、三阴交,再按揉肾俞、关元俞,然后按揉涌泉穴并擦之 温热。
(2)《齐鲁推拿医术》(孙承南著)
①风寒头痛:摩挲法,掐揉风府,弹拿颈项法,捏拿两肩 井,挠背法(发力于指,指端屈曲若钩,从上到下直行于背 部),理指法,配掐曲池、外关、合谷,揉大椎。
②风热头痛:捏拿颈项法,摩挲益脑法,拿风池,揉太 阳,拨振叩颈法,理肢法,再揉大椎、风池,掐列缺、少商、 委中、行间。
③风湿头痛:开关通窍法,合掌擦风池,虚捶巅顶法,推 拿颈项法,弹拿双肩井,理肢法。配掐阳陵泉、内庭,点上 星、百会、头维。
④肝阳上亢头痛:摩挲益脑法,提扯双耳法,捏拿颈项 法,扳椎揉颈法,配掐揉曲池,擦涌泉,掐太冲。
⑤肾虚头痛:揉背部,膊运肾俞、志室,壮腰,擦法,膊 运下腹部,揉腹叩振法,配掐印堂,揉太阳,掐列缺、足三 里、三阴交、太溪。
⑥气虚头痛:虚捶巅顶法,捏眉弓,摇耳轮,弹拿双肩 井,掐攒竹,捏拿颈项法,配揉大椎,掐神门、内关、足三 里、冲阳。
⑦血虚头痛:开关通窍法,虚捶巅顶法,摩挲益脑法,滚 腹叩振法,宽胸按揉法,太极摩腹法,配膊运厥阴俞、心俞、 脾俞、肝俞、肾俞,掐血海、三阴交。
⑧痰浊头痛:摩挲益脑法,开胸点振法,宽胸按揉法,合 掌擦风池,膊运中腹部,按腹压揉法,膊运下腹部,配揉天 突,掐内关,拿丰隆、昆仑。
(3)《简易推拿疗法》(赵正山著)
头痛属手少阳经,按太阳,推项后或拧项后的外侧;属手 太阳经,推、拧项后;属于阳明经,推、拧眉心,全身转运头 胸式的推前额区止于耳下;属于督脉,上推眉心,推下项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3

主题

8839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634
43#
 楼主| 发表于 2020-6-1 16:59:58 | 显示全部楼层
43楼 铁鞭01说:
10.8失眠
失眠又称“不寐”、“不得卧”、“不得眠”等,是指经常 不能获得正常的睡眠。有的表现为入睡困难;有的表现为眠而 不实。多噩梦,易惊醒,醒后难以复眠。也有些表现为彻夜不 眠(这仅是患者主诉症状,实际上患者并不是彻夜不眠,只 是醒后疲乏得不到解除,似一夜未眠而巳)。
现代医学多将失眠归纳为神经衰弱范围内,是神经衰弱症 候群的一个较典型自觉症状,常常伴有头痛,易感疲乏,易激 惹及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的症状。并且随着身体的疲乏无力 和衰弱程度而产生相应的改变。
10.        8.1病因病理
(1)情志所伤,肝失条达,致气郁不舒,郁而化火,火 性炎上,扰动心神,神不得安则不寐。
(2)饮食不节,饮食不节,伤及脾胃,宿食停滞,酿成 痰热,壅遏于中,痰热上扰,胃气不和,皆致卧不得安。
(3)素体虚弱或久病之人,肾阴耗伤,不能上奉于心, 水不济火则心阳独亢。或五志过极,心火内炽,不能下交于 肾,致心肾不交(阳不入阴),心火亢盛,热扰神明而不寐。
(4)劳倦思虑太过,伤及心脾,伤于心则心血暗耗;伤 于脾则化源不足,营血亏虚,不能上奉于心。或久病体虚,失 血,年迈之人,心血不足,心失所养,以致心神不安,则病 不寐。
(5)心虚胆怯,遇事易惊,致心神不安而致不寐。
10.        8. 2临床表现
(1)肝郁化火
症见失眠,性情急躁易怒,不思饮食,口渴喜饮,面红目 赤,便秘溲黄,苔黄、舌红,脉弦而数。
(2)痰热内扰
• 402 .
大成推拿术
症见失眠,头沉身重,痰多胸闷,嗳气厌食,吞酸,心烦 口苦,苔黄腻,脉滑数。
(3)阴虚火旺
症见失眠,心悸不安,头晕耳鸣,健忘,五心烦热,腰膝 酸软,舌红,脉细数。
(4)心脾两虚
症见失眠,多梦易醒,心悸健忘,肢倦神疲,饮食无味, 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弱。
(5)心胆气虚
症见失眠,多梦,易惊醒,心悸胆怯,遇事易惊,舌淡, 脉细。
10.8.3治疗方法
(1)手法
拿法、摸法、按法、揉法、擦法、摩法、搓法、捏法等。
(2)取穴
①主穴:神门、内关、三阴交。
②配穴:肝郁化火,点太冲,推角孙,揉膻中,分推腹阴 阳。痰热内扰加摩腹,推中脘,点天枢、丰隆。阴虚火旺加揉 肾俞、命门,擦八髎,点气海、关元等穴。心脾两虚加揉心 俞、脾俞,推中脘、天枢、足三里。心胆气虚加揉心俞、 胆俞。
(3)具体操作
①患者俯卧位,医者位于患者一侧,用轻手法施“三捏 三提法”捏脊,并点背部俞穴。
②患者仰卧位,医者位于患者一侧,用点按法,点揉神 门、内关、三阴交。根据辨证推拿胸部及腹部穴位。
③患者仰卧位,医者位于患者头侧,在患者头面部施术, 如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运耳后高骨。于整个面部施以轻 快的大鱼际揉法,以蝶推法施于头之两侧,施术过程中,患者 即可入睡。又可以轻弹悬厘、悬颅穴,亦可使之人睡。
中篇临床治疗篇
• 403 •
④每日晚间睡卧前,洗足后,自行擦左右涌泉穴各300 次,为保健之法,极效。
10.8.4各家治法
(1)《实用按摩推拿大全》(李茂林著)
①肝郁化火:医者双手于背俞施用搓运夹脊法,点按脾 俞、胆俞、三焦俞、心俞,揉拿手三阴法,点按神门,施用梳 胁开胸顺气法,点章门,提拿足三阳、足三阴法。
②痰热内扰:点按脾俞、心俞、胃俞、肺俞、三焦俞,推 脾运胃法(参阅呃逆),团揉腹、揉拿手三阴法,点按神门、 内关。
③阴虚火旺:点按心俞,点肾俞,横搓命门,点按太溪、 解溪,梳胁开胸顺气法,点按涌泉。
④心脾两虚:点按心俞、脾俞、胃俞,推脾运胃法,点鸠 尾,掐足三里,点按三阴交,揉拿手三阴法,点按神门、
气海。
⑤心胆气虚:点按心俞、脾俞、太溪,横搓命门,揉拿手 三阴法,点按内关,施用推脾运胃法,揉腹,点三阴交。
(2)《齐鲁推拿医术》(孙承南著)
①心脾血亏:摩挲益脑法(五指叉开,自前发际沿头部 擦向后发际,由慢渐快,反复摩擦头皮),掐攒竹,指振百 会,推背提拿法,膊运腰部,配掐神门、通里、阴郄、内关、 三阴交。
②阴虚火旺:摩挲益脑法,捏拿颈项法,提扯双耳法,擦 腰法,挠背法,配掐神门、灵道,揉劳宫、三阴交,推涌泉。
③心胆气虚:虚捶、摩挲,膊运胸部,掌振两肩井,挠背 法,膊运腰部,配掐神门、印堂、内关、足三里、丘墟。
④脾胃不和:指振胸部,宽胸按揉法(揉任脉、肾、胃, 以上3经胸部5条经线),分肋推抹,指摩中脘,腹叩振法, 配掐揉曲池、隐白、厉兑、足三里。
(3)《简易推拿疗法》(赵正山著)
• 404 .
大成推拿术
推眉心,项后,捏神门,捏脊法,推脚底和全身转运 (参阅便秘)。久病虚烦不眠的,加按太阳,轻拍或捶打背部, 推尾骶,摩腹部。多梦、惊悸不能入睡的,加轻推运八卦,全 身转运之胸腹式拿下肢。
(4)《推拿治疗学》(陈忠良著)
患者正坐势,先用一指禅推法或揉法,从印堂开始向上至 神庭,往返5次,再从印堂向两侧沿眉弓至太阳穴往返5次。 然后用一指禅推法沿眼眶周围治疗往返3 ~5次。再从印堂沿 鼻两侧向下经迎香沿颧骨,至两耳前,往返3次。在治疗过程 中以印堂、神庭、睛明、攒竹、太阳为重点,再沿上述部位用 双手抹法治疗,往返5次,抹时配合按太阳、睛明,继拿风 池、肩井。患者仰卧位,医者坐于右侧,先用摩法作用于腹部 约10分钟,然后配合按揉中脘、气海、关元。心脾两虚:加 按揉心俞、肝俞、肾俞、足三里、内关、神门、血海、三阴 交,每穴约半分钟。再擦热心俞、脾俞、胃俞。适当延长摩腹 时间。阴虚火旺:加用头部扫散法,按角孙、头维、百会,推 桥弓穴约10分钟,然后拿合谷,按太冲、阳陵泉,再揉肾俞、 照海、涌泉,约2~3分钟,最后擦热肾俞、命门、关元俞及 涌泉。痰热内扰:在背部两侧膀胱经用一指禅推法,着重于肺 俞、脾俞、心俞,并配合按揉,然后按曲池、合谷、足三里、 丰隆,点天突。摩腹时加按揉神阙、天枢、气海穴。最后加平 推胸部。胃气不和:延长摩腹时间,加按揉神阙、天枢、足三 里、胃俞、膈俞,并可酌情配合捏脊3 ~5遍。
10. 9高血压病
高血压病又称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它 是一种以动脉血压升高,尤其是舒张压升秦为主要特点的慢性 全身性血管疾病,临床上以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占高血 压的80% ~90%。晚期可导致心、肾、脑等器官病变。其发 病与年龄、职业、家族史有一定关系。
中篇临床治疗篇
• 405
症状性高血压又称继发性高血压,占高血压的10% ~ 20%,可见于多种疾病中,如泌尿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心 血管疾病、颅内疾病等。
高血压是指体循环动脉血压高于正常,正常人的血压随年 龄而不同,在不同的生理情况下有一定的波动幅度。一般在安 静休息时,如血压经常超过18.7/13. lkPa,即为高血压。高 血压的标准以舒张压持续超过13. lkPa,不论其收缩压如何, 均列为高血压。正常人的收缩压随年龄而增高,40岁以下, 收缩压不超过18.7kPa,以后年龄每增长10岁,收缩压可增 高 1.3kPa0
高血压病是西医病名,应以西医诊断为依据进行诊断。在 中医学中,高血压病归在“头痛” “眩晕” “不寐”等范畴, 并与“心择” “胸痹” “中风”等证候有一定关系。高血压病 是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推拿疗法有一定的效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3

主题

8839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634
44#
 楼主| 发表于 2020-6-1 17:00:22 | 显示全部楼层
44楼 铁鞭01说:
10.9.1病因病理
本病的病因尚未十分明了,但与长期精神紧张、缺少体力 活动,以及高血压家族史等有关。
其发病机理亦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是身体内、外的不良 刺激,导致大脑皮质活动过程失调,使皮质下血管舒缩中枢引 起血管收缩偏胜的病理兴奋灶,从而全身小动脉痉挛,外周血 管阻力增加,而使血压上升。由于小动脉长期痉挛,致使脏器 缺血,而使心、脑、肾主要脏器损害。继而受损脏器的病变, 又影响了高血压病变的过程。如此互为因果,使病情发展 恶化。
本病早期无病理形态改变,以后由于小动脉长期痉挛致使 血管壁营养障碍,形成小动脉硬化。表现为管壁玻璃样变、胶 原纤维和弹力纤维增生,因而管壁增厚、变硬,管腔变窄。由 于1C丨Wl〖il.)K升高,促使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肾动脉形 成粥样变,Ifi丨使心、脑、肾主要脏器发生器质性改变。
屮次认为木病发生的原因,多是由于七情虚损,饮食失节
• 406 .
大成推拿术
等因素的作用,使肝肾阴阳平衡失调,并可兼夹痰湿而发病。
(1)肝阳上亢
素体阳盛,肝阳上亢,或因长期忧思恼怒,气郁化火,暗 耗肝阴致风阳内动,上扰清窍;或肾阴素亏,肝阴不足,阴不 敛阳,肝阳上亢而发头痛、眩晕。
(2)气血虚弱
久病不愈,耗伤气血;或失血之后失于调养;或脾胃虚 弱,生化乏源,致气血不足,清阳之气不能上荣清窍,而见头 痛、眩晕。
(3)肾阴不足
先天不足,或年老体衰,或房劳过度,致肾精亏损,髓海 空虚,清窍失其濡养而致头痛、眩晕。
(4)痰浊中阻
恣食肥甘,伤及脾胃,失其运化,水谷精微失其输布,聚 湿成痰,阻遏中焦,致清阳之气不能上升,浊阴不降,致头 痛、眩晕。
10.        9.2临床表现
高血压病临床表现主要指血压长期高于18. 9/13. lkPa, 或一时性高出正常范围。常伴有头痛、头晕、乏力等症状。
(1)肝阳上亢
头痛眩晕,烦躁易怒,多梦少寐,面赤口苦,舌红,少 苔,脉弦。
(2)痰浊中阻
头痛眩晕,头重昏蒙,肢倦胸闷,恶心,呕吐痰涎,纳 呆,苔腻,脉濡滑。
(3)气血亏虚
头痛眩晕,遇劳尤甚,面色不华,心悸少寐,食欲不振, 苔薄,脉细。
(4)肾阴不足
头痛眩晕、精神萎靡,少寐多梦、腰膝酸软,耳鸣,遗精
中篇临床治疗篇
.407 .
带下,舌淡,脉沉细。
10.9.3治疗方法
(1)手法
一指禅推法、按法、揉法、摩法、拿法、推法、摸法、擦 法、捏法等。
(2)取穴
风池、天门、坎宫、太阳、角孙、颈项、桥弓、腹、脊、 曲池、足三里、涌泉。肝阳上亢者加肩井、太冲;肝肾不足 者,加肝俞、肾俞、太溪、三阴交、涌泉;伤食痰湿壅阻者加 中脘、丰隆等穴区;气血亏虚者加捏脊。
(3)具体操作
①患者仰卧位:医者坐在患者头侧,面对患者,自印堂至 发际用抹法往返5 ~ 10次(称开天门)。再自印堂沿眉弓向外 分抹5 ~ 10次(称推坎宫),至太阳穴。最后按揉太阳穴(称 运太阳),继自太阳抹至头维穴,按揉头维穴后,沿头外侧足 少阳胆经走行方向抹至耳后高骨,按揉之(称运耳后高骨), 再抹至风池穴,并按揉之。如此反复5 ~6次。
②同上势,医者亦可用一指禅推法,或揉法,推揉颜 面部。
③患者仰卧位,医者在患者一侧,用一指禅推法或按揉法 在腹部穴位上施术。再以掌摩法摩腹,使腹内发热为度。再按 揉以辨证取穴为准则确定的四肢穴位,或擦涌泉穴等。
④患者取俯卧位:医者自上而下进行捏脊,再根据辨证要 求按揉背部俞穴。
⑤患者取坐位:医者站于患者背后一侧,施五指拿法拿头 部,(自前发际至枕后,往返3~5次)。随后拿风池、脑空等 穴。接荇川Wf•拇指螺纹面交替抹颈部两侧胸锁乳突肌,自上 而下7 ~ 10次(称扫桥弓h拿揉颈项部,约2分钟,最后以 拿肩井穴结柬f•法操作。
(4)降iftUK的有效尹段有以下几点:
• 408 .
大成推拿术
①拿后颈项部。
②推角孙穴:自前而后推角孙穴,每侧各10次。
③扫桥弓。
④摩腹:以掌摩法摩腹,令腹内发热为度。这样可使肠系 膜中小动脉充血。
⑤揉四肢:以各种手法揉捏四肢肌群,以大腿和小腿为 主。这样可使四肢肌肉群充血,而降血压。
⑥点肢体穴位:如合谷、阳陵、足三里等穴均可降血压。
⑦倒捏脊:自上而下捏脊,称倒捏脊,长期坚持,有降血 压作用。
⑧擦涌泉:每日夜间患者入睡前,自行用手掌擦涌泉穴各 300次,对高血压病患者有保健作用。
10.9.4各家治法
(1)《齐鲁推拿医术》(孙承南著)
①肝火亢盛:捏拿手三阴经,掐手三阳经,肘运环跳穴, 配揉涌泉,掐曲池、足三里、三阴交。
②阴虚阳亢:摩挲益脑法,提拿风池,拿肩井,摩胁部, 摩腹,膊运下腹部,肘运环跳穴,配拿委中、承山,掐太冲, 推涌泉。
③阴阳两虚:拨振叩颈法,提拿风池,拿肩井,推背捏拿 法,摩腹,膊运下腹部,肘运环跳,配膊运命门,掐委中、三 阴交,推涌泉。
④痰湿壅盛:摩挲益脑法,推背捏拿法,开胸点振法,宽 胸按揉法,理指法,推腹摩运法,肘运环跳穴,配掐丰隆、三 阴交,揉涌泉。
(2)《实用按摩推拿大全》(李茂林著)
①肝郁化火:患者坐位,医者施用揉捏项肌法,点风池。 患者仰卧位,施用提拿足三阴法,点按阳辅、太冲、太溪。
②痰湿中阻:患者坐位,医者以拇食及余3指揉捏项肌, 提拿肩井。患者仰卧位,医者施用提拿足三阳法,点按丰隆、
中篇临床治疗篇
• 409 •
足三里、太冲。
③阴虚阳亢:患者坐位,医者施用揉捏项肌法,点按曲 池,揉拿手三阳法,点按内关、风池。患者仰卧位,施用提拿 足三阴法,点按三阴交、太溪。
(3)《推拿治疗学》(陈忠良著)
①头面颈项部操作:病人取坐位,先用一指禅推法,自印 堂直线向上至发际,往返3~5次;再由印堂沿眉弓至太阳, 往返3~5次,并配合抹法,然后继从印堂推至攒竹、睛明, 绕眼眶治疗,左右两侧交替进行,每侧3~4次,继以大鱼际 揉法在额部治疗,从一侧太阳穴揉至另一侧太阳穴,往返3~ 4次,再用一指禅推法,从风府沿颈椎向下到大椎穴,往返治 疗3~4次,接着在颈椎两侧膀胱经用一指禅推法往返3 ~4 次,最后按揉百会、头维、太阳、风池、肩井、肩髁、曲池、 合谷。
②腹部操作:病人仰卧位,医生坐于右侧,用掌摩法顺时 针在腹部关元、气海、神阙、中脘、大横等穴治疗,配合按揉 上述穴位,约10分钟。
③腰部及足底操作:病人俯卧位,以一指禅推法于两侧膀 胱经肾俞、气海俞、关元俞、大肠俞与督脉命门,腰阳关穴推 之,再用擦法将上述各穴擦至温热,最后直擦足底涌泉穴,透 热为度。
④头面颈项部操作:
病人取坐位,在头部用五指拿法,由前向后3 ~5次,至 颈项以大指直推风府至大椎3 ~5次及项部两侧膀胱经3 ~5 次,再推两侧桥弓各半分钟,然后在头部两侧用扫散法1 ~2 分钟,再用分抹法自印堂、睛明、迎香、人中、承浆穴依次 操作。
⑤胸腹腰背部操作:病人坐位,先平推胸腹约2分钟,再 平推背腰部约2分钟,然后平推两胁,配合按揉章门、期门穴 约半分钟。胸腹背腰胁均推至温热。
.410 •
大成推拿术
⑥上肢部操作:接上势。先推手臂手三阴手三阳,推至温 热,再配合按揉肩髁、曲池、合谷穴。
⑦以震法,依次震百会、大椎、命门。
(4)《脏腑经络按摩》(董好魁著)
①腹部按摩,以补为主施腹部按摩常规手法,顺序按摩 15~20分钟,然后重点治疗右梁门穴区,此穴为降血压的要 穴,在治疗此穴时,同时配治左梁门。用大指重压揉按右梁 门,中指轻压揉按左梁门,反复揉按1~3分钟。肝阳上亢者, 应重点治疗左幽门、左章门穴区,用泻法,反复揉按1〜3分 钟。阴虚、肝阳偏旺者,应重点治疗左幽门、左章门、水道、 归来穴区,用平补平泻法,反复揉按1~2分钟。阴阳两虚者, 应重点治疗气海、关元穴区,用补法,反复揉按1~3分钟。 如大便秘结和小便不利,应重点治疗左天枢穴区、中极区,反 复揉按1~2分钟,如腰腿痛,应重点治疗水道、归来穴区, 用平补平泻法,反复揉按1 ~2分钟。
②背部推按:坐式,先用腰背部按摩常规手法操作一遍, 而后按摩师站在患者背部,先用右手大拇指按压患者右侧第6 颈椎后侧面的血压点(第6颈椎旁开2寸)半分钟,然后再 用左手大拇指按压对侧血压点半分钟,患者感觉按时有轻微头 胀痛感觉,术后头部感到轻松舒适,然后用双手拇指按压大椎 穴,双手中指按压两肩井,时间约0.5 ~1分钟,以后,双手 大指即按压两肺俞穴,同时向上提拔0.5 ~1分钟。按压肩井 穴时用力不宜过猛、过急,以防晕厥。俯卧式,医者站在患者 头前、进行背部推拿常规手法,以直推和分推为主,时间约 1~3分钟,然后重点治疗风门、肺俞、膏肓、心俞、肝俞、 肾俞等穴区,反复揉、按点、推搓等,时间约3 ~5分钟。
③疏皮疗法:对版部皮肤反复提、抓、推拉约1~2分钟, 对脊椎两侧的皮肤要用双手反复采用抓、提、推、拉的手法, 约1〜2分钟,对于头部的皮肤,用双手大指和食中指,反复 采用抓、提、捻、搓法,约2 ~3分钟,对头痛、头晕疗效
中篇临床治疗篇
.411 •
明显。
④舒筋活络法:横搓腰背四肢部,约5 ~ 10分钟,如头 痛、头晕、心悸、失眠、耳鸣、上肢麻木,应以上背部、上肢 为主,背部以肩井至膏肓为重点,上肢以手三阴经为重点,反 复横搓2 ~5分钟。如胸闷、乏力、腰痛、下肢麻木等,应以 足三阴经为主,反复横搓3 ~5分钟。局部按摩:搓风池,用 手掌快搓,用大指点按弹拨0.5 ~1分钟;搓脚心,掐脚趾尖, 推、搓、掐0.5 ~1分钟;推阳陵泉、足三里,直推35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3

主题

8839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634
45#
 楼主| 发表于 2020-6-1 17:00:57 | 显示全部楼层
45楼 铁鞭01说:
10.10 冠心病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是指冠状动 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
本病常见的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型属于中医的“厥心痛”、 “真心痛”及“胸痹”等证的范畴。
10.10.1病因病理
冠心病的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而粥样硬化则是因脂 肪物质沉积所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将影响 心肌的血供。早期血管腔轻度狭窄时,通过神经和体液的调 节,心肌供血基本不受影响,病人无症状,运动负荷试验也显 不出心肌缺血的表现。当血管腔重度狭窄时,心肌供血的能力 受损,心肌发生缺血的表现,发生冠心病。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范围的大小,取决于病变动脉支的大小 和多少,其程度取决于管腔狭窄程度及病变发展速度。发展缓 慢者,细小动脉吻合支由于代偿性的血流量增大而逐渐增粗, 增进了侧支循环,改善心肌血供,此时即便动脉病变较严重, 心肌损伤有时却不显;发展较快者,管腔迅速堵塞,心肌出现 损伤、坏死,称为心肌梗死;心肌长期供血不足,引起心肌萎 缩、变性、纤维组织增生,称为心肌硬化或心肌纤维化。此 外,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甚至在无冠状动脉病变的 情况下,发生冠状动脉痉挛也是引起心肌供血不足的重要
.412 .
大成推拿术
原因。
除上述原因外,劳累、失眠、情绪激动、饮食过饱、过冷 过热,气候变化,亦能诱发本病。
临床上冠心病有5种分型:隐性冠心病;心绞痛型冠心 病;心肌梗死型冠心病;心肌硬化型冠心病;猝死型冠心病。 本节着重讨论隐性冠心病和心绞痛型冠心病。
中医学一般认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所引起的心 绞痛及心肌梗死,是由于气滞血瘀或痰浊阻于经络,经脉不 通,而引起心痛、胸闷,同时与脏腑机能低下有密切关系,素 体阳气不足,为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1)寒邪壅盛
素体阳虚,胸阳已属不足。若因工作劳累,终日伏案少 动,使胸阳不展,或病延日久,气滞血振,络脉瘀阻,或因感 受寒邪,致阴寒内盛,痹阻脉络而成胸痹。
(2)痰浊壅塞
饮食不节,过食肥甘生冷,或经常饮酒,均能损伤脾胃, 导致痰湿内蕴,上犯胸间,引起气机失畅,闭阻不通而成
胸痹。
10.10.        2临床表现
(1)隐性冠心病
病人多属中年以上,无心肌缺血症状,多是在体格检査时 偶然发现,其心电图(静息心电图或负荷心电图)有ST段压 低,T波倒置等心肌缺血表现。此类患者虽然临床上尚无冠心 病的表现,但冠状动脉的粥样硬化巳经形成,它可能突然转化 为心绞痛或心肌梗死,亦可能逐渐演变为心肌硬化,个别病人 亦可能猝死。
(2)心绞痛型冠心病
病人有典型心绞痛发作,即突然发生位于胸骨后(多在 中上段)的压榨性、闷胀性或窒息性疼痛,亦可波及大部分 心前区,可放射至左肩、左上肢内侧,达无名指与小指。偶可
中篇临床治疗篇
• 413
伴有濒死的恐惧感觉,疼痛历时15分钟,很少超过15分钟, 休息或含用硝酸甘油片后,在1~2分钟内(很少超过5分钟) 消失。诱因:多为劳累、情绪激动、受寒、饱食、吸烟及贫血 等。不典型的心绞痛,疼痛可位于胸骨下段,左心前区或上腹 部,放射至颈、下颌、左肩胛骨或左前胸,疼痛可很轻或仅有 左前胸不适发闷感。
中医辨证有以下两种:
(1)寒邪壅盛
胸痛彻背,感寒痛甚,喘息,咳唾短气,面色青白,手足 厥冷,舌苔白腻,脉沉迟。
(2)痰浊壅塞
胸中满闷而痛,痛彻背部,气短喘促,心悸胸闷,呕恶吐 涎,不得卧,苔滑腻,脉濡缓或弦滑。
10.10.3治疗方法
对本病的诊治必须具有内科急救诊治的基础,才能采用推 拿疗法。而对心肌梗死经急救后,在恢复过程中,推拿疗法亦 有良好的疗效,并对伴左心功能不全者尤佳。
(1)手法
一指禅推法、按法、揉法、擦法、拍法、滚法等。
(2)取穴
①主穴:内关、膻中、大抒、肺俞、心俞、屋翳。
②配穴:百会、中府、膈俞、分推腹阴阳、脾俞、足三 里、丰隆等。
(3)具体操作
①患者仰卧位,医者在患者右侧,用一指禅推法推中府、 膻中、云门等穴,后在上述穴位上施按揉法,再用较快速的擦 法擦左胸前部,以屋翳穴为重点,按揉内关穴,亦可配合指
振法。
②患者坐位或俯卧位,医者用双手拇指点按患者背部穴 位,如大抒、肺俞、心俞、膈俞、脾俞等,直擦背部督脉经,
• 414 •
大成推拿术
横擦左肩胛内侧,以掌轻拍患者背部。亦可在背部俞穴施以滚 法。若心绞痛甚者,可点按内关、大包、辄筋穴,止痛极效, 最后按振百会穴收功。
10.10.4各家治法
(1)《推拿治疗学》(陈忠良著)
病人坐位,医生先用一指禅推法沿背部膀胱经由上循下治 疗3~5遍,手法宜轻缓而柔和,然后逐一按揉肺俞、心俞、 膈俞及背部明显压痛点,每穴按揉1~2分钟,再同时按揉两 侧内关穴,约2~3分钟,接着擦热背部膀胱经与督脉,再以 轻柔的按揉法施于颈椎两旁,约3~5分钟,最后以按百会、 太阳,拿肩井、合谷结束。一般总共时间约在20分钟左右。 若心率慢且有漏搏者,加按揉左侧厥阴俞3 ~5分钟;若胸闷 甚者,加按揉膻中及中府、云门穴各1~2分钟,并擦之以温 热为度。
(2)《实用按摩推拿大全》(李茂林著)
①寒痛:患者坐位,医者点按心俞。患者仰卧位,施用晨 笼解罩法(擦胸),点按膻中、巨阙,揉拿手三阴法,点 内关。
②热痛:患者坐位,医者施用揉拿手三阴法,点按劳宫、 少府、通里、间使。患者仰卧位,施用梳胁开胸顺气法(梳 理法擦两胁),点按巨阙。
③气痛:患者坐位,医者点按厥阴俞,揉拿手三阴法,点 按间使。患者仰卧位,施用梳胁开胸顺气法,点按膻中、 鸠尾。
④血瘀痛:患者坐位,医者点按心俞、膈俞。患者仰卧 位,施用梳胁开胸顺气法,点按膻中、巨阙。
⑤痰饮痛:患者坐位,施用揉拿手三阴法,点按内关。患 者仰卧位,施用晨笼解罩法,点按膻中、中脘,施用提拿足三 阴法,点按丰隆、三阴交。
(3)《按摩治疗学》(丛林盛著)
中篇临床治疗篇
• 415 .
患者仰卧位,医者双手在胸部做横摩法,从上向下用指腹 推胸,然后顺肋骨做分推,在胸部和心区用指揉法,再在胸部 任脉路线上按之,并按天池穴至云门穴,以上施术10分钟。 患者俯卧位,医者用手掌在背部脊柱两侧做推法,约10次, 用手掌或掌根在背部的肩胛骨内侧做揉法,以左侧为重点治疗 部位;按厥阴俞、膈俞,以左侧为重点治疗部位。以上施术约 5分钟。患者侧卧位,医者在上肢部做拿揉法,从肩关节至腕 关节,再从腕关节至肩关节反复揉拿10次;点内关、神门、 心俞、中府穴,以上约35分钟。
(4)《脏腑经络按摩》(董好魁著)
①腹部以补为主,施按摩常规手法,顺序按摩15        ~20分 钟。如见心绞痛、胸中痛、胁支满、胸部满闷、气短失眠等, 应重点治左幽门穴区,用泻法,反复揉按1~2分钟;左章门 穴区用平补平泻法,反复揉按1~2分钟;左梁门穴区用补法 揉按1~2分钟。如见下肢浮肿,小便不利,应重点施治水分 穴区、关元、中极穴区,用补法1 ~2分钟。如见巅顶或后脑 疼,加按点涌泉穴区约0.5 ~1分钟左右。
②背部按摩:坐式,医师站在患者背部,用双手食指和中 指按压两肩井穴区,双手大指按压大椎穴区并向下推按,约半 分钟。
俯卧式,医师站在患者头前,采用背部推按常见手法,以 直推和分推为主,约35分钟,然后重点治疗心俞、膈俞穴区, 揉按、推搓1 ~2分钟。如咳嗽、喘息,重点推按、揉搓肺俞、 风门、膏肓穴区1 ~2分钟。如腰痛,小便短少应重点推按、 揉搓肝俞至肾俞部位1 ~2分钟。
③疏皮疗法:重点以背部为主,提、推、拉约5        ~ 10 分钟。
④舒筋活络法:横搓腰背和四肢,上肢重点在手三阴经, 内关穴区。下肢足三阴经及阴陵泉、三阴交穴区为重点。背部 的肩井、肺俞、膏肓、心俞、肝俞、肾俞穴区,反复横搓、滚
• 416 .
大成推拿术
动,约15~20分钟。
⑤局部按摩:心绞痛为主者,应配合搓肋间,揉腋窝,按 点内关穴区;胸闷为主者,应配合揉膻中,按点内关。
10.11糖尿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3

主题

8839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634
46#
 楼主| 发表于 2020-6-1 17:01:25 | 显示全部楼层
46楼 铁鞭01说: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内分泌病,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 性两大类。
原发性糖尿病简称糖尿病,占绝大多数,病因尚未明确, 有遗传倾向,其基本病理生理为绝对或相对性胰岛素分泌不 足,引起糖、蛋白质和脂肪、水及电解质的代谢紊乱,尤其脂 肪代谢紊乱可引起酮症酸中毒、失水、昏迷等。多见于中年以 后,青少年及儿童亦有,男性略高于女性。
继发性糖尿病又称为症状性糖尿病,大多数继发于拮抗胰 岛素的内分泌病,如垂体性、类固醇性糖尿病等,临床较为 少见。
本病属于“消渴”、“消瘅”范围。中医文献指出其病因 如《素问•奇病论》:“甘美肥胖,易患消渴”;《灵枢•五 变》:“情绪紧张,引起消瘅。”后世对本病的发病、症状、并 发症及防治方面,作了较详细的论述。
10.11.1病因病理
原发性糖尿病的原因至今不明确,但基本病理生理为绝对 或相对性胰岛素分泌不足,所引起的代谢紊乱。继发性糖尿病 的病因清楚,且随其病因而命名,或统称为症状性糖尿病。概 括而言,继发性糖尿病有胰源性、内分泌源性和药物性三大 类。其基本病理是直接破坏胰岛p细胞或破坏胰岛素的作用 或拮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过多,致使胰岛素水平下降,作用减 少或丧失,从而发生糖尿病。        _
继发性糖尿病的诊断与治疗,不在本节讨论的内容之内。
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于素体阴虚,饮食不节,情志失 调等引起。
中篇临床治疗篇
.417 .
(1)素体阴虚
由于先天不足,或劳欲过度,或病后失调等致肾阴亏损, 阴亏火旺而发消渴。
(2)饮食不节.
由于长期恣食肥甘,醇酒厚味,损伤脾胃,使脾胃运化功 能失职,日久蕴热化燥,伤阴耗津,呈现咽干口渴,引饮无 度,而发为消渴。
(3)情志失调
由于忧思恼怒,情志不舒,而致肝气郁结,日久郁热化 火,消烁肺胃之阴,出现肺燥、胃热,发为消渴。
10.11.        2临床表现
(1)上消
肺热津伤,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舌边尖红、 苔薄黄,脉洪数。
(2)中消
胃热炽盛,多食善饥,形体消瘦,大便干燥,苔黄,脉滑 实有力。
(3)下消
肾阴亏虚,尿频量多,混浊如脂膏,或尿甜,口干唇燥, 舌红,脉沉细数。肾阳亏虚,小便频数,混浊如脂膏,甚至饮 一溲一,面色黧黑,耳轮焦干,腰膝酸软,形寒畏冷,阳痿不 举,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总之,上消以烦渴引饮,中消以消谷善饥,下消以小溲如 膏为主症。全身表现消瘦,即所谓三多一少(吃的多、喝的 多、尿的多、身体消瘦)。其他可伴有皮肤瘙痒,女性阴部瘙 痒,视物不清,四肢酸痛或麻木等症。
10.11.3治疗方法
(1)手法
一指禅推法、点法、按法、揉法、擦法、摩法等。
.418 .
大成推拿术
(2)取穴
①主穴:中脘、气海、关元、肺俞、脾俞、肾俞、肝俞、 胰俞(胸骨旁开1.5寸)、腹部。
②上消:在背部加心俞、膈俞;在腹部加左梁门、左章门 区域,用顺时针方向摩腹,再加点按足三里,弹拨阳陵泉。
③中消:在背部加脾俞、胃俞、肝俞、肾俞为主;在腹部 以中脘、建里穴区为主,摩腹约6分钟。点按三阴交、太 溪穴。
④下消:在背部以肺俞、肾俞、肝俞为主;在腹部以水 分、关元、中极穴为主。肾阴亏虚者,应辅以点按三阴交;阴 阳两虚者,再加直擦督脉和膏肓穴。
(3)具体操作
①患者俯卧位,医者以一指禅推法或按揉法,依次施于肺 俞、胰俞、脾俞、肝俞、胃俞、肾俞等穴,重点在胰俞,约3 分钟,他穴宜各半分钟左右,手法宜轻柔。
②患者仰卧位,医者以上述手法依次施治于中脘、气海、 关元穴,每穴半分钟左右,揉后再以掌摩法摩腹,约3分钟。
③推拿时,必须根据辨证情况,随症加减化裁。总之,在 治疗中尽管有上、中、下三消的不同,均应以按揉胰俞穴为重 点,手法宜轻柔,避免强刺激手法。而摩腹,按揉四肢肌群, 可使其中、小动脉充血,使糖代谢旺盛,起到消耗体内血糖的 作用。因此为降糖的主要途径。患者主动练功,亦是降糖的较 好保健方法,值得推荐。
(4)本病治疗研究新发展
我们学习西医对糖尿病论述后,对本病采用标本辨证的方 法,配合相应的手法,对胰岛素依赖型和非依赖型糖尿病,均 有良好疗效。现介绍如下:血糖升髙为本病的标,用手法使患 者自身对血糖消耗增加,其手法为摩腹,推拿周身肌肉丰厚 处,令患者平日加强体能练习。胰腺功能是糖尿病的本,我们 以按揉胰俞穴,胰脏在腹壁投影区(即右梁门经中脘穴至左
中篇临床治疗篇
.419 .
梁门穴)用轻摩法,一般自左向右操作,续在以上穴位上用 叩击法。以图改善胰腺功能。
10.11.4各家治法
(1)《脏腑经络按摩》(董好魁著)
①腹部按摩以平补平泻为常规手法,顺序按摩15~20分 钟。如见烦渴多饮者,应以左梁门穴区、左章门穴区为重点, 用泻法,反复揉按3〜5分钟;如见多食多饮者,应以中脘、 建里穴区为重点,用泻法或调补兼施,揉按2 ~3分钟;如见 多尿为主者,应以水分穴区、关元、中极穴区为重点,用补 法,反复揉按3 ~5分钟。
②腰背部推按:以常规手法,直推和分推为主,约3~5 分钟,然后重点推按背部俞穴。上消以肺俞、心俞、膈俞、肝 俞、脾俞为主;中消以胃俞、脾俞、肝俞、肾俞为主;下消以 肾俞、肺俞、肝俞为主。反复推、按、点、抓、搓,约5~10 分钟。
③舒筋活络法:横搓腰背及四肢,约10~20分钟。然后 重点横搓背部的肩井至膏肓穴区,腰部肝俞至肾俞穴区,下肢 的足三阴经,上肢的手三阴经。
④局部按摩:上消在推按肺俞穴区后,应配合推搓足三 里,用泻法,弹拨阳陵泉;中消应配合搓脚心,按点三阴交、 太溪;下消应配合搓腰,抓臀部,按点肺俞、膏肓,揉肩井, 揉肩。
(2)《推拿治疗学》(陈忠良著)
①病人俯卧位,先用按揉法沿膀胱经膈俞到脾俞上下往返 3~5遍,重点在胰俞治疗。然后用滚法或一指禅推法在背部 治疗,以左侧为主,手法轻柔而快速。再配合按揉肾俞、三阴 交、血海。最后用擦法在背部治疗,重点在左侧背部及督脉经 用直擦法,两侧肾俞斜擦,均以透热为度。
②病人坐位,用内功推拿的常规手法,重点用按揉法及擦 法在背部俞穴进行治疗,并结合辨证施治,循经取穴,以达到
• 420 •
大成推拿术
扶正祛邪之目的。
绝大部分糖尿病患者有背痛、棘突偏歪,伴有轻重不同的 压痛,采用对抗复位手法治疗后,再按上述方法进行治疗,临 床效果更为良好。
(3)《实用按摩推拿大全》(李茂林著)
①上消:患者坐位,医者点按肺俞、三焦俞,揉拿手三阴 法,点按合谷、鱼际、手三里、曲池。患者仰卧位,施用晨笼 解罩法(参阅冠心病),点按廉泉,提拿足三阴法,点按照 海、三阴交。
②中消:患者坐位,医者点按脾俞、三焦俞。患者仰卧 位,施用点三脘开四门法,点按天枢,提拿足三阴法,点按绝 谷、太溪、三阴交。
③下消:患者坐位,医者点按三焦俞、肾俞,横搓命门, 揉拿手三阳法,点按少商、尺泽。患者仰卧位,提拿足三阴 法,点按三阴交、太溪、照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3

主题

8839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634
47#
 楼主| 发表于 2020-6-1 17:01:47 | 显示全部楼层
47楼 铁鞭01说:
10.12癃闭
癃闭是指以排尿困难、少腹胀痛、甚则小便闭塞不通为主 症的的疾病。其中常以小便不畅、点滴而短少、病势较缓者称 为“癃”;小便闭塞、点滴不通、病势较急者称为“闭”。癃 和闭虽然有区别,但都是指排尿困难,只有程度上的不同,因 此临床上一般多合称为癃闭。
推拿疗法对本病有一定疗效,对因肿瘤或肾病无尿下行膀 胱者一般不适宜推拿治疗,必须鉴别清楚。本病应与淋证相鉴 别,后者以小便频数、淋沥刺痛、欲尽不能为主要临床特征; 本病相当于尿潴留,而后者似泌尿系感染。
10.12.1病因病理
癃闭病位虽主要在膀胱,但正常人小便的通畅,有赖于三 焦气化功能的正常。而三焦的气化,主要又依靠肺、脾、肾三 脏来维持,并受肝的影响。所以本病除与肾、膀胱有密切关系
中篇临床治疗篇
• 421
外,还常与肺、脾、肝、三焦有关。
因七情所伤或因久病、外邪等,均能影响三焦水液运化及 气化,使肺失宣化、脾失运化、肾失蒸化而成癃闭。其病因病 理较为复杂。
(1)肺热气壅
肺为水之上源,肺热气壅,则致热燥伤津,津液不足,肺 失肃降,津液输布失常,水道通调不利,不能下输膀胱而成 癃闭。
(2)湿热蕴结
中焦湿热不解,下注于膀胱,膀胱湿热阻滞,致气化不 利,小便不通。
(3)中焦气虚
脾气不升,升运无力,亦影响下焦气化不足而成癃闭。
(4)肾元亏虚
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致膀胱气化无权,溺不能出而成 癃闭。
(5)肝郁气滞
肝气郁结,疏泄不利,影响三焦水液运化及气化,致使水 道通调受阻而成癃闭。
(6)房劳过度
肾气受损,致疲血败精停留不去,或尿路结石阻塞于尿道 膀胱之间,而成癃闭。
10.12.        2临床表现
小便不畅,排出困难或无尿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有腹胀、 腹痛,病情可逐渐加重,亦可突然形成,严重时可见头晕、心
慌、恶心呕吐等症。
(1)肺热气壅
小便点滴不出,伴咽干、口渴、呼吸急促、苔黄、脉数。
(2)湿热壅结
小便短赤不利,或无尿,小腹胀满,口苦而黏,或口渴不
.422 •
大成推拿术
欲饮,舌红、苔黄腻,脉数。
(3)脾气不升
小便不利或无尿,伴有神疲乏力,不思饮食,脘腹胀满, 苔薄,脉细。
(4)肾元亏虚
小便点滴而出或无尿,伴神疲气怯,腰膝酸软无力,头 晕,耳鸣,苔薄白,脉沉细。
(5)肝郁气滞
小便不利或通而不畅,烦躁易怒,胸腹胀满,舌红、苔 黄,脉弦数。
10.12.3治疗方法
治疗本证以疏利气机,通调水道为原则。
(1)手法
一指禅推法、按法、揉法、摩法、擦法、滚法、振法等。
(2)取穴:
①主穴:中极、膀胱俞、八髎、三阴交、阴陵泉。
②配穴:肺热气壅者加揉大椎、肺俞、曲池、合谷、太 渊、膻中;湿热壅结者加横擦膀胱俞,重按三阴交、阴陵泉; 脾气不升者加揉脾俞、中脘、天枢、公孙、内关、百会;肾元 亏虚者加重擦八髎、肾俞,揉气海、关元;肝气郁结者加揉章 门、期门、分腹阴阳,擦两胁。
(3)具体操作
①患者仰卧位:医者在患者右侧,用一指禅推法或按揉 法,推揉腹部及四肢前侧穴位。继以摩法摩腹5 ~6分钟,先 用手掌横推摩上腹部,渐渐下移至曲骨,再斜摩小腹两侧。摩 法应先轻而后逐渐加力,以患者能忍耐为度。亦可以脐为中 心,用掌振法振腹。
②患者俯卧位:医者在患者一侧,用一指禅推法或按揉 法,推揉背部俞穴及四肢后侧穴位。若虚者多加擦法,如擦肾 俞、擦八髎等。
中篇临床治疗篇
.423 .
因药物性或手术后引起的“尿潴留”,可用以上手法
治疗。
10.12.4各家治法
(1)《推拿治疗学》(陈忠良著)
病人仰卧位,医生坐于右侧。先以顺时针方向摩小腹约5 分钟,再按揉中极、气海、关元穴,每穴约1分钟。在大腿内 侧,用轻缓的手法揉摩,配合按揉髀关、五里穴,以酸胀为 度,时间约5分钟。膀胱湿热者加按揉三阴交、阴陵泉、膀胱 俞、委阳、八髎穴;肺热壅盛者加全掌平推前胸与后背,再按 揉中府、云门、曲池、合谷、太渊穴,每穴约半分钟;肝气郁 滞者加斜擦两胁,手法宜轻柔,再按揉章门、期门穴,每穴约 半分钟;肾气不足者加一指禅推法或按揉背俞、命门穴,每穴 约1分钟,再横擦腰骶部,使肾俞、命门透热;瘀血凝聚或尿 路结石者加按揉肾俞、志室、三焦俞、水道、三阴交等穴,每 穴约半分钟,再擦热腰骶部。
附几种简易推拿排尿法:
①取气海、关元、石门穴,用掌按法(或指按法),根据 膀胱上界的不同位置,相应按压上述3穴。按压时,应顺着患 者的呼气,由浅人深徐徐向耻骨联合及脊柱方向用力,时间为 0.5 ~1分钟,即可排尿。待尿排尽膀胱空虚后,方可缓缓终
止手法。
②取利尿穴(位于神阙至耻骨联合连线的中心),或膀胱 穴(在大腿内侧,上至腹股沟处)。取利尿穴时,用大指(或 中指)着力,由轻到重,一般持续5~15分钟,即能排尿。取 膀胱穴时,先以伸直的右手食、中和无名指,在膀胱穴上由大 腿内侧呈直线向上推至腹股沟300次;继用食、中和无名指做 顺时针方向轻揉中极穴300次,即可排尿。
③取中极穴,用指按法治疗。中指按于中极穴,向里向下 呈45°徐徐用力按压,时间约1~2分钟,即可排尿。待尿排尽 后,方可缓缓终止手法。
• 424 .
大成推拿术
(2)《齐鲁推拿医术》(孙承南著)
①膀胱湿热:按腹摩运法,滚腹叩振法,拿腹提抖法,配 点曲骨、关元,掐揉涌泉、昆仑。
②肺火气壅:鱼际推胸法,宽胸按揉法,分肋推抹法,膊 运丹田,按腹压揉法,推腹摩运法,配点关元、中极,掐揉合 谷、尺泽、内关、阴陵皋。
③肾阳虚亏:膊运腰背,指振丹田,分肋推抹法,滚腹叩 振法,太极摩腹法、挠背法,配点气海、石门、曲骨,揉百 会、复溜、三阴交。
(3)《实用按摩推拿大全》(李茂林著)
①膀胱湿热:患者坐位,医者点按膀胱俞。患者仰卧位, 医者施用运运颤颤法,点中极,提拿足三阴法,点按阴陵泉、 三阴交、复溜。
②肺热壅盛:患者坐位,医者点按肺俞、三焦俞,揉拿手 三阴法,点按尺泽、曲池、合谷。患者仰卧位,施用运运颤颤 法,点中极、气海。
③肝郁气滞:患者坐位,医者点按肝俞、膀腕俞。患者仰 卧位,施用梳胁开胸顺气法,点按中极,提拿足三阴法,点按 行间、太冲、曲泉。
④中气不足:患者坐位,医者点按脾俞、肾俞。患者仰卧 位,施用推脾运胃法,运运颤颤法,点按关元、中极,提拿足 三阴法,点按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
⑤肾阳衰意:患者坐位,医者点按肾俞、脾俞,横搓命门 法。患者仰卧位,施运运颤颤法,点按关元、中极,提拿足三 阴法,点按足三里、太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3

主题

8839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634
48#
 楼主| 发表于 2020-6-1 17:02:17 | 显示全部楼层
48楼 铁鞭01说:
10.13阳痿
阳痿即阳事不举,或临房举而不坚之证。可见于性神经衰 弱和某些慢性虚弱性疾病。现代医学认为阳痿是指阴茎不能勃 起或虽能勃起但不能完成性交,包括早泄和不射精。是男性性
中篇临床治疗篇
• 425 •
功能障碍的一种常见病。
10.13.1        病因病理
(1)命火衰微
房事太过(包括手淫),或年老体衰,致精气虚,命门火 衰,而成阳痿。
(2)心脾两虚
思虑忧郁,损伤心脾,以致气血两虚,血不荣筋而成 阳痿。
(3)惊恐伤肾
胆小多虑,惊吓恐慌或肾阴不足,精血亏虚,阳无所化, 以致举阳不能。
(4)湿热下注
湿热下注,宗筋弛纵而致阳痿。
现代医学认为,阳痿有原发性与继发性之分;器质性与功 能性之别。
原发性阳痿,指从未发生过性交的阳痿;继发性阳痿,指 原来性生活正常,后来出现阴茎勃起障碍以致勃起不能。器质 性阳痿,是由于本身的畸形,或其他器质病变引起,不矫正畸 形或未治愈其他器质病变则本病无法治愈。又因本病症情复 杂,所以治疗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功能性阳痿又称精神性阳 痿,是指经过仔细检査,没有发现可以引起阳痿的疾病,完全 是精神因素引起的,这类阳痿经过及时、准确治疗,是完全可 以治愈的。
10.13.        2临床表现
阳事不举或举而不坚(不能完成性交)为主症,伴有性 欲减退、头晕目眩、腰酸神疲、耳鸣等症状。亦有人没有其他 临床症状。
(1)命火衰微:阳瘘,伴有头晕目眩,腰膝酸软,耳鸣, 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沉细。
• 426 .
大成推拿术
(2)心脾两虚:阳痿,伴有夜寐不安,神疲乏力,食欲 不振,面色不华,舌淡、苔薄腻,脉细。
(3)惊恐伤肾:阳痿,精神萎靡,胆小多疑,遇事易惊, 心悸失眠,苔薄,脉弦细无力。
(4)湿热下注:阳痿,伴有小便短赤,下肢酸困,苔黄, 脉滑数。
10.13.3治疗方法
首先分清是器质性病变,还是精神性病变。对后者,推拿 疗法有较好疗效。
(1)手法
一指禅推法、按法、揉法、摩法、擦法、弹拨法、振 法等。
(2)取穴
①主穴:命门、肾俞、八髎、关元、曲骨、三阴交。
②配穴:命火衰微者加擦肾俞,按太溪,擦八谬,直擦督 脉;心脾两虚者加揉心俞、脾俞,推中脘、天枢,点按足三 里、内关。虚甚者加捏脊;惊恐伤肾者加头部推拿,揉胆俞、 心俞;湿热下注者加天枢、阴陵泉、阳陵泉、太冲、小肠俞。
(3)具体操作
①患者俯卧位(或坐位):医者用右手拇指按拨命门穴, 刺激量应稍重些(亦可用定位旋转扳腰法,扳腰2 ~3分钟, 左右各1次)。根据辨证选穴,分别揉推背部俞穴,或用擦法 擦肾俞和八體穴,直擦督脉,或施捏法捏脊等。
②患者仰卧位:医者在患者右侧,用一指禅推法或点按腹 部及四肢前侧穴位,点振曲骨穴位。或用掌振法以神阙为中心 振腹5~ 10分钟。需要头部推拿者请参阅失眠治疗进行即可。
10.13.4各家治法
(1)《齐鲁推拿医术》(孙承南著)
①命门火衰:推背捏拿法,压脊运揉法,壮腰擦法,按腹
中篇临床治疗篇
• 427 •
压揉法,掌振丹田,掌下肢法,配膊运命门,揉阳陵泉,膊运 八髎、揉承山。
②中气不足:分肋推抹法,膊运中腹部,拿腹提抖法,按 腹压揉法,掌振丹田,捏脊法,膊运背腰法,配掐揉百会、足
三里。
③惊恐伤肾:提扯双耳法,摩挲法,膊运背部,拿背筋, 膊运腰部,太极摩腹法,指振丹田,配掐神门、内关、三阴 交、复溜。
(2)《中医推拿学》(俞大方著)
①小腹部操作:病人仰卧,先用掌根按揉神阙约3分钟, 以脐下温热为度。再用鱼际按揉气海、关元、中极,每穴各2 分钟。掌摩气海、关元穴约3分钟。
②腰背部操作:病人俯卧,先按揉肾俞、命门,手法不宜 过重,在微感酸胀得气后,每穴持续按揉2分钟。用一指禅推 法推次髎、中髎,每穴1分钟后改点揉法,刺激要稍重,每穴 半分钟。然后横擦腰阳关,以小腹部透热为度。心脾亏损者加 按揉背部心俞、脾俞、三焦俞,每穴1分钟,横擦左侧背部脾 胃区;恐惧伤肾者加分抹前额,按揉太阳,在颈椎棘突两侧用 一指禅推法或按揉法自上而下反复治疗4分钟;无全身症状者 加第2腰椎做旋转扳法,再按揉长强穴2分钟,直擦背部督 脉,横擦髁部次髎、中髎穴,以热量透达下肢为度。
(3)《实用按摩推拿大全》(李茂林著)
①命火衰微:患者坐位,医者点按肾俞、腰阳关,横搓命 门。患者仰卧位,施用运运颤颤法,点按关元。
②心脾受损:患者坐位,医者点按心俞、脾俞。患者仰卧 位,施用推脾运胃法,点按关元、气海、提拿足三阴法,点按 血海、地机、足三里。
③S惧伤肾:患者坐位,医者点按肾俞,点百会,揉拿手 三阴法,点按内关、大陵、少府、神门。患者仰卧位,施用运 运颤颤法,点按关元。
• 428 .
大成推拿术
④湿热下注:患者坐位,医者点按大肠俞、膀胱俞、胆 俞。患者仰卧位,施运运颤颤法,点天枢、中极、关元,提拿 足三阴法,点按行间、丰隆、曲泉、足三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3

主题

8839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634
49#
 楼主| 发表于 2020-6-1 17:02:44 | 显示全部楼层
49楼 铁鞭01说:
10.14 哮喘
哮喘是以呼吸急促,喘气痰鸣有声,甚至张口抬肩、难以 平卧为特征,常为某些急慢性疾病的主要症状。包括现代医学 支气管哮喘、哮喘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心源性哮喘,以及肺 炎、肺脓肿、肺结核、矽肺等疾病在临床上发生呼吸急促阶段 的一种临床表现。
10.14.1病因病理
哮喘的成因虽多,但以外感、内伤为主。外感为六淫侵袭 于肺;内伤则以饮食、情志、劳欲、久病所致。其病理性质可 分为虚、实两大类。实为有邪,邪侵于肺,肺失宣泄,壅阻肺 气;虚为无邪,肺不主气,肾失摄纳,均为肺、肾两脏的功能 失常所致。故有实喘在肺、虚喘当责肺肾之说。
(1)外邪侵袭
重感风寒,邪袭于肺,内则壅阻肺气,外则郁闭皮毛,肺 卫为邪所伤,表气失于疏泄,致肺气壅实,不得宣降,因而成 喘。或因风热犯肺、肺气壅实,甚则热蒸液为痰,清肃失司, 以致肺气上逆作喘。若表寒未解,郁而化热或肺热素盛,寒邪 来侵,热为寒郁,肺失宣降而发哮喘。
(2)饮食不当
饮食不节,过食肥甘、生冷,脾失健运,积湿生痰,上干 于肺;或情志不遂,忧思气结,致壅阻肺气,升降不利,发为 哮喘。
(3)体虚病后
久病肺弱,或久咳伤肺,或体质不强,大病之后,正气溃 败,精气内伤,肺之气阴亏耗,不能下荫于肾,肾之真元伤 损,根本不固,则气失摄纳,上出于肺,出多人少,逆气上奔
中篇临床治疗篇
• 429 .
而发哮喘。
本症后期严重阶段,心阳亦易受累,往往可发生心阳欲脱 的危候。
10.14.        2临床表现
一般而言,实证起病急,病程较短,呼吸深长息粗,痰鸣 有声,以呼出为快,其病在肺;虚证起病较缓,病程较长,呼 吸短促难续,声音低微,以深吸为快,或动则气喘,其症时轻 时重,其病在肺、肾两脏。
(1)实证
①风寒袭肺:喘咳气急,胸闷胀满,痰多稀薄色白,兼有 头痛、恶寒,或伴有发热、口不渴、无汗,苔薄白而滑,脉 浮紧。
②风热犯肺:喘促气粗,鼻翼煽动,咳痰黄稠,口渴喜冷 饮,胸中满闷,汗出面赤,舌质红、苔黄,脉浮数。
③痰浊阻肺:气喘咳嗽,胸部胀痛、满闷,痰多黏稠色 黄,咯出不爽,喉中有痰鸣声,恶心,纳呆,口淡无味,舌苔 厚腻色白,脉滑。
(2)虚证
①肺虚:喘促气短,言语无力,气怯声低,自汗畏风,痰 少质黏,烦热口干,面色潮红,舌质偏红,苔薄,脉软弱或 细数。
②肾虚:喘促日久,动则喘甚,呼多吸少,气不得续,形 瘦神疲,肢体浮肿,心悸不安,汗出肢冷,面青唇紫,舌质 淡,脉沉细。
10.14.3治疗方法
宽胸理气、化痰平喘是推拿治疗本病的总则。
(1)手法
一指禅推法、推法、拿法、按法、揉法、擦法等。
(2)取穴:
• 430 •
大成推拿术
①主穴:天突、肺俞、定喘、太渊、内关等穴。
②配穴:风寒袭肺者,加直擦背部膀胱经,按揉风池、列 缺、肺俞、膈俞,轻拿颈项部及肩井穴;风热犯肺者,加拿揉 颈项,按揉大椎、风门、合谷、尺泽,或拿提背部皮肤;痰浊 阻肺者,加按揉脾俞、足三里、丰隆、摩腹,按中脘、天枢 穴;肺气虚者,加横擦上胸,及直擦背部肺俞至心俞区域,按 揉肺俞、脾俞、背俞、膻中穴;肾气虚者,加直擦督脉,横擦 肾俞、命门穴,均以透热为度,按揉肺俞、肾俞、关元等穴。
(3)具体操作
①患者坐位或俯卧位:医者用一指禅推法,沿脊椎两侧膀 胱经推2 ~3遍,按揉背部俞穴,每穴15分钟,用擦法擦背部 督脉或膀胱经,以透热为度。
②患者仰卧位,医者用擦法横擦上胸部,用一指禅推法或 按揉法推揉胸腹部及四肢前侧穴位。
以上操作,均以辨证选穴为依据进行。
10.14.4各家治法
(1)《按摩治疗学》(丛林盛著)
患者俯卧,医者站其旁,用手掌在背部自上而下做推法、 揉法数次,重点在1 ~7胸椎两侧。然后按压身柱、肺俞、心 俞、膈俞、定喘穴。患者仰卧,医者站其旁,用双手掌在前胸 部自上而下做推法、揉法数次,然后按压天突、中府、膻中、 尺泽、鱼际。若胸闷气短者按压膻中、内关。若痰多者按压足 三里、丰隆,若气喘、呼吸困难者,重按天突和拿肩井。
(2)《推拿治疗学》(陈忠良著)
从头顶经枕部到项部,用拿法重复3 ~5遍,分别推两侧 桥弓穴20 ~30次,自额至下颌分抹左右两侧2 ~3遍,扫散侧 头部10余次。横擦前胸部、肩、背、腰低部,往返2~3遍, 斜擦两胁半分钟。直擦上肢内、外侧,以温热为度,拿上肢、 运肩关节、理手指关节,最后搓、抖上肢。再重复头面部操 作,加震百会、大椎、命门穴结束治疗。风寒袭肺者,加拿风
中篇临床治疗篇
• 431 .
池、肩井、曲池、合谷,加按通天、迎香、肺俞、风门、中 府、云门,擦背部膀胱经,以透热为宜;风热犯肺者,拿法及 按、揉法治疗颈椎两侧,往返5~6遍,约3分钟,重震百会、 大椎,加点天突穴;痰浊阻肺者,平推上腹,加按脾俞、三焦 俞、足三里、丰隆穴;肺虚者,重点横擦前胸上部及背部心 俞、肺俞,加按揉膻中、肺俞、脾俞、肾俞,每穴约1分钟; 肾虚者,重点擦腰部肾俞、命门,以透热为宜,加按揉两侧肾 俞、肺俞,手法宜轻柔,切忌刺激太重。
(3)《实用按摩推拿大全》(李茂林著)
①风寒袭肺:患者坐位,医者提拿肩井,点按风池、风 府,五指推拿枕后部,搓运夹脊法,点按肺俞、风门、定喘 穴、大椎穴,揉拿手三阴法,点按列缺、膻中穴,以晨笼解罩 法,梳胁开胸理气法结束。
②表寒里热:患者坐位,医者提拿肩井,并搓揉肩背部, 着重点按定喘、风门、肺俞、大椎等穴,施用吉庆有余法 (虚掌叩击肩、背部),梳胁开胸顺气法,点按膻中、中府穴, 揉拿手三阴法结束,着重点按合谷、尺泽。
③痰热郁肺:患者坐位,医者提拿肩井,提拿夹脊法,点 按肺俞、定喘、大椎穴,揉拿手三阴法,着重点按尺泽、天 枢。患者仰卧位,施推脾运胃法,点按中脘穴,提拿足三阴 法、足三阳法。点按丰隆穴。
④痰浊阻肺:患者坐位,医者施搓运夹脊法,点按肺俞。 患者仰卧位,施推脾运胃法,梳胁开胸顺气法,点按膻中、中 脘、中府、天突穴,提拿足三阳法、足三阴法,点按丰隆穴。
⑤肺气郁闭:患者坐位,医者于后背施揉按,搓运夹脊 法,点按肝俞、fl市俞、心俞。双手劈叩肩背部,点按定喘穴, 揉拿手三阴法,点按内关穴,再施晨笼解罩法。
⑥肺虚:患者坐位,医者搓运夹脊法,点按肺俞、脾俞、 肾俞、定喘穴。患者仰卧位,施梳胁开胸顺气法,点按膻中、 中脘。
• 432 .
大成推拿术
⑦肾虚:患者坐位,医者施搓运夹脊法点按脾俞、肾俞、 肺俞穴。患者俯卧位,施用推按腰背法,点按肾俞。患者仰卧 位,施用运运颤颤法,点关元、气海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3

主题

8839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634
50#
 楼主| 发表于 2020-6-1 17:03:06 | 显示全部楼层
50楼 铁鞭01说:
10.15肺气肿
肺气肿是肺脏终末支气管远端部分,包括细支气管、肺泡 管、肺泡囊和肺泡腔的过度膨胀及充气过度,导致肺组织弹力 减退和容积增大的疾患。临床上分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老年性 或萎缩性肺气肿、急性肺泡性肺气肿、代偿性肺气肿等4类。 本节只讨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范畴的问题,它在中医学中属 “肺胀”、“喘证”范围。推拿疗法在缓解症状,增强体质,减 少并发症,提高心、肺功能上有一定的疗效。
10.15.1病因病理
任何不良性因素(如物理、化学、病毒、细菌、过敏原 等)刺激了细支气管,使之发生慢性炎症,造成黏膜充血、 水肿、分泌物增多,久之,则细支气管软骨破坏,细支气管失 去支持,致使细支气管在呼气时易陷闭,因此发生呼吸困难。 若炎症使细支气管黏膜的纤毛受到破坏,则气管清除分泌物的 功能下降,造成痰液潴留于细支气管内,从而使细支气管腔部 分阻塞。或形成单向活瓣作用,在吸气时支气管扩张,管腔扩 大,空气尚能进人肺泡,但在呼气时支气管缩小,因而发生呼 出困难。
由于呼出困难,致使大量空气集聚于肺泡,肺泡内压增 高,肺泡产生过度膨胀,从而形成肺气肿。长期气体排出受 阻,肺泡内压不断增高到一定程度后,肺泡破裂,使多个肺泡 融合而形成肺大泡,肺大泡对肺泡周围毛细血管挤压,部分肺 动脉发生内膜炎,造成部分肺动脉硬化、闭塞,因而使肺泡血 供减少,组织营养供应不良,从而更促进了肺气肿的发展。
肺气肿主要由慢性支气管炎持续进展引起,其次是支气管 哮喘、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尘肺或广泛性支气管扩张等引
中篇临床治疗篇
• 433 .
起,进一步发展可导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严重影响人们的健 康和劳动力。
10.15.        2临床表现
本病发病缓慢,呈慢性进行性加重。多有老年性慢性支气 管炎病史,经常咳嗽、痰多,每因感冒、气候变化使之加剧, 多表现为呼气性呼吸困难,严重者则呈现混合性呼吸困难,常 有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症状,如紫绀、头痛、心动过速、嗜 睡、精神恍惚等。重度肺气肿患者,出现桶状胸、肋间隙增 宽,呼吸运动减弱,语言震颤减低。后期可并发肺源性心脏 病,出现右心功能不全或衰竭的表现,如颈静脉怒张,下肢浮 肿,心率加快,肝肿大等。
10.15.3治疗方法
(1)手法
一指禅推法、按法、揉法、擦法等。
(2)取穴
①主穴:天突、膻中、内关、列缺、定喘、膏肓、肺俞、 心俞、气海、关元。
②配穴:风寒袭肺者,加擦背部膀胱经上胸段,点揉肺 俞、膈俞、孔最穴;若痰浊阻肺者,宜加尺泽、丰隆、足三 里,并摩腹;若肺气虚者,加擦胸,背部着重点按心俞、肺 俞、脾俞、胃俞、关元俞;若肾气虚者,加揉肺俞、脾俞、肾 俞、关元穴,擦背部督脉,擦腰舐部及涌泉。若伴有心功能不 全者,再加冠心病治疗方法,如按揉大抒、肺俞、心俞、膻 中、内关、擦胸等。
(3)具体操作
①患者俯卧位,医者按揉患者背部穴位,以定喘、膏肓、 肺俞、心俞为主,时间宜稍长些,每穴约2 ~3分钟。擦法擦 背部督脉、膀胱经两侧,以及腰骶部,均以透热为度。
再按揉背部及四肢背侧穴位,每穴0.5 ~1分钟左右,以
.434 .
大成推拿术
酸胀得气为度。
②患者仰卧位,医者坐在患者右侧,用一指禅推法或按揉 法及擦法,分别于患者胸腹部及四肢前侧穴位上施术。如擦胸 1~2分钟,每穴按揉各1分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3

主题

8839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634
51#
 楼主| 发表于 2020-6-1 17:03:44 | 显示全部楼层
51楼 铁鞭01说:
10.16半身不遂
半身不遂古称“偏枯”,俗称“偏瘫”。大多为中风后 (脑血管意外)引起的后遗症,也可由其他脑部疾病或外伤而 引起。
半身不遂是指患者出现一侧肢体瘫痪、口眼埚斜、舌强语 蹇等症状的一种疾病。患者大多有高血压病史,发病以中老年 人多见。由于肢体的功能丧失,病人的健康受到严重威胁。推 拿疗法对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具有不同程度的效果,一般早期 治疗应在中风危象稳定两周后为宜,1年之内可谓治疗的最佳 时期,两年以上者效果较差。
10.16.1        病因病理
半身不遂是由于中风所引起的后遗症。而中风的主要因素 在于患者平素气血亏虚,心、肝、肾三脏阴阳失调,加之忧思 恼怒,或饮酒饱食,或房室劳累,或外邪侵袭等诱因,以致气 血运行受阻,肌肤筋脉失于濡养;或阴亏于下,肝阳暴张,阳 化风动,血随气逆,夹痰夹火,横窜经隧,蒙闭清窍,而形成 上实下虚、阴阳互不维系的证候。
中风的病机,归纳起来不外虚(阴虚、气虚)、火(肝 火、心火)、风(肝风、外风)、痰(风痰、湿痰)、气(气 虚、气逆、气滞)、血(血瘀)6端,其中又以肝肾阴虚为其 根本。因外风引发者,称真中风或真中;因内风而发者,称类 中风。病情有轻重缓急的差别,轻者仅限于血脉经络,重者常 波及有关脏腑。故临床上将中风分为中经络和中脏腑两大类。 中风经过救治神志清醒后,多遗留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眼 瞒斜等后遗症。
中篇临床治疗篇
• 435 •
西医认为半身不遂大多是脑血管意外的后遗症。脑血管意 外主要分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前者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 腔出血;后者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临床上应与脑部其他 疾病所引起的半身不遂相鉴别,如脑肿瘤、脑外伤等。
(1)气虚血滞,脉络瘀阻
气虚不能运血,气不能行,血不能荣,气血瘀滞,脉络痹 阻,而致肢体废不能用。
(2)肝阳上亢,脉络瘀阻
肝阳上亢,火升风动,气血并逆于上,络破血溢,经脉阻 塞,而致半身不遂,患侧僵硬拘挛。
10.16.        2临床表现
临床上以单侧上下肢瘫痪无力、口眼嗝斜、舌强语蹇等为 主症。初期患者肢体软弱无力,知觉迟钝,或稍有强硬,活动 功能受限,以后逐渐趋于强直、挛急,或伴肢体畸形。
(1)气虚血滞,脉络瘀阻
除半身不遂、肢体软弱无力外,并伴有患侧手足浮肿,语 言不利,口眼埚斜,面色萎黄或暗淡无华,苔薄白,舌淡紫, 或舌体不正,脉细涩无力。
(2)肝阳上亢,脉络疲阻
半身不遂表现为患侧僵硬拘挛,兼见头痛头晕,面赤耳 鸣,舌红绛,苔薄黄,脉弦有力。
10.16.3治疗方法
推拿疗法对半身不遂的治则为舒筋通络,行气活血,滑利 关节。在保存关节、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防止肌肉萎缩及肢体 畸形等方面,起到了其他疗法所不能达到的作用。本病多采用 综合治疗,Xf其康复是有益的。
(1)手法
一指禅推法、滚法、按法、揉法、擦法、拿法、推法、掐 法、摇法、拔伸法等。
• 436 •
大成推拿术
(2)取穴
①主穴:风池、肩井、天宗、肩髁、曲池、手三里、合 谷、环跳、风市、阳陵泉、委中、承山、伏兔、膝眼、解溪、 颜面部。
②配穴:若气虚血滞者,加肺俞、心俞、膈俞、脾俞、百 会、膻中、足三里。若肝阳上亢者,加肝俞、肾俞、太冲、三 阴交,推头两侧,拿颈项。若痰多者,加丰隆、中脘,摩腹。 若语言不利者,加廉泉、风府。若口眼啮斜者,重点推拿颜面 部穴位上关、下关、颊车、地仓、人中、承浆、攒竹、鱼腰、 太阳、颧髎、迎香等。
(3)具体操作
①患者仰卧位,医者在患者头侧,用指揉法在头面部施术 5~8分钟。医者移至患侧,用滚法,或按揉法或擦法,摩法 治疗患者四肢、躯干前侧的部位或穴位。四肢应注意关节周围 和肌腹的推拿和运动各关节5 ~ 10分钟。
②患者俯卧位,医者在患侧,用滚法、揉法、擦法、拿法 等治疗患侧背部躯干与四肢的部位或穴位,配合关节被动屈伸 活动,约5~8分钟。
③患者健侧卧位,医者施按法、揉法、推法治疗患肢外 侧,约5分钟。
以上操作可根据辨证选择运用,手法应着重在关节周围和 肌腹,以及适当的运动关节,注意鼓励患者尽量主动地活动患 者肢体。
10.16.4各家治法
(1)《推拿治疗学》(陈忠良著)
①滚法推拿:仰卧势:先以滚法治疗患侧上肢内外侧,由 腕部滚向肩部,往返3~5遍,并配合关节的被动运动,然后 按揉肩耦、肩内陵、臂臑、曲池、手三里,再捻手指、掌关节 3~5分钟,随后拿极泉、小海、少海、合谷。紧接用滚法施 于大腿根部,沿股四头肌向下经膝关节、小腿外侧,到足背,
中篇临床治疗篇
.437 •
往返3~5遍,并配合下肢关节的被动运动。然后按髀关、伏 兔、血海、风市、梁丘、阳陵泉、足三里、昆仑、解溪、太冲 穴。再拿委中、承山、跟腱。俯卧势:用滚法施于患侧肩臂部 外侧与背部,约3~5分钟,接着向下治疗腰慨部、臀部、大 腿后侧、胴部小腿后侧、直至跟腱,往返3~5遍。按揉天宗、 肩贞、秉风、曲垣、肾俞、大肠俞、八髎、环跳、居髎、承 扶、殷门、委中、承山及跟腱。坐势:用一指禅推法进行头面 部操作,重点取百会、太阳、印堂、风池穴,可配合抹法,最 后以拿肩井结束治灯。
②内功推拿:患者坐位势,以内功常规手法治疗,头面部 重点以五指拿法,推桥弓、扫散法约5分钟;躯干部以推法为 主,重点推热腰背部与骶部,约5分钟;上肢部以提拿法为 主,并推热手三阴与手三阳经脉,配合上肢诸关节的被动运 动,约5分钟;下肢部以提拿法为主。推热大腿、小腿、足 背。配合下肢诸关节的被动运动,约5分钟;重复头面部操 作,最后重震百会、大椎、命门穴结束治疗。
若口眼埚斜重点以一指禅推法治疗,取穴操作法基本同面 瘫。若言语不利,以一指禅推法为主,配合按法、揉法、点 法。重点取廉泉、哑门、天突、内关、心俞。
(2)《按摩治疗学》(丛林盛著)。
患者俯卧位,用双手掌推背部脊柱两侧及下肢,自上而下 5~6次。拨揉脊柱两侧,经臀部,股后侧至小腿后部,以腰 椎两侧、臀部、胭窝及跟腱为重点。搬腰后伸活动5 ~6次, 并做髋后伸活动,共约10分钟。患者侧卧位,患肢在上,用 拿法自肩至腕,以肘部为重点,配合向上牵引和被动伸屈肘关 节活动。继自臀部沿大腿外侧经膝部至小腿外侧施拨揉法和推 拿法,以髋膝为重点,约7分钟。患者仰卧位,用拿揉法向上 臂内侧至前臂,以腕、肘关节为重点,同时做肩关节外展、肘 关节外展和肘关节屈伸活动,揉法治腕、掌、指,配合被动伸 屈活动。捻各指至指尖。用拨法、拿法自髋关节沿大腿前面向
• 438 •
大成推拿术
下至踝背部治疗。被动屈伸、内外旋髋、膝、踝关节。再拿法 以大腿内侧中部和膝关节为重点治疗。点太冲、足三里、曲 池、合谷,约10分钟。颜面部施推法、揉法、点法,以患侧 为重点,健侧用轻手法,约5分钟。患者坐位,拿揉肩部、颈 项部。同时配合做患肢伸屈、上举及肩关节外展、内收的被动 活动。最后捏点风池、哑门,拿肩井,约3分钟。
(3)《推拿疗法与医疗练功》(安徽医学院附院运动医学 科著)
患者半卧位或坐位,先用拇指推整个头部,然后着重推病 侧头部。同时多推百会穴,并从百会穴横行推到耳廓上方发 际,来回数次。强度要大,达到微有胀痛感为合适。最后用掌 根揉病侧头部,多揉风池穴。如有口眼喁斜,需用拇指推松弛 一侧的太阳、听宫、听会、地仓等穴,同时用掌根轻揉痉挛一 侧的面颊部。在上肢用拇指推肩井、肩贞、肩髁等穴。然后用 五指拿捏肩部,并沿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肌腹捏到肘 部,掐到肘部。掐法取曲池、尺泽、手三里穴,使之得气。继 捏前臂肌肉,并捻转各手指。最后用两手搓动整个上肢。患者 侧卧位,患侧在上。先用拇指推腰部肾俞、环跳,再用双手滚 大小腿部,上下来回数遍。然后掐委中、承山、太溪、昆仑等 穴,使之得气。然后患者改为仰卧位,用双手捏大腿肌肉,最 后揉捏小腿至足部和各趾结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3

主题

8839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634
52#
 楼主| 发表于 2020-6-1 17:04:14 | 显示全部楼层
52楼 铁鞭01说:
10.17 面瘫
面瘫又称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俗称“歪嘴巴” “口眼 埚斜”,为颅神经病变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有自愈倾向。任 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青壮年较为多见。
本病有中枢性和周围性两类。中枢性面瘫如因脑肿瘤等疾 患产生者,不属推拿治疗范围。而周围性面瘫,推拿疗效 满意。
中篇临床治疗篇
• 439 .
10.17.1病因病理
正气虚弱,面部感受风寒之邪,侵袭经络,以致经气运行 失常,气血不和,经筋失养,纵缓不收而发病。
周围性面瘫,是由于急性非化脓性茎乳突孔内的面神经炎 所引起。感受外寒为诱因,因寒冷刺激能使局部营养神经的血 管发生痉挛,导致该神经缺血、水肿而发病。此外慢性中耳 炎、乳突炎等,亦能继发本病。
中枢性面瘫,因脑血管疾病或脑肿瘤等产生。
10.17.        2临床表现
(1)周围性面瘫
突然发作,初起有耳后部疼痛,继则面部表情肌瘫痪,而 出现额纹消失,眼不能闭合,鼻唇沟平坦,嘴巴歪向对侧,说 话漏风,不能吹气,鼓颊困难,容易流涎。可有同侧舌前2/3 味觉减退,以及听觉过敏。
周围性面瘫临床上可分3型:
①自愈型:2        ~3周可以自行恢复,占本病的绝大多数。
②迟愈型:8        ~ 12个月可以治愈,占本病的少数。
③终生型:用保守疗法经数年不能治愈者,占本病的极少 数。但终生型经手术疗法可以治愈,故又称难愈型。
(2)中枢性面瘫
发病缓慢,病变位置不同,症状也不一样。有的面部上 1/4症状明显;有的面部下1/4症状明显。均可同时伴有一侧 上下肢体瘫痪。
10.17.3治疗方法
患者坐位或仰卧位,医者用一指禅推法或推法、摩法在患 侧颜面部施术3 ~5遍,再用按揉法点按头面部穴位睛明、阳 白、迎香、下关、颊车、地仓,每穴约1分钟。继用拿法拿颈 项部,重点拿按风池穴约1分钟。再在翳风穴至耳后高骨处, 揉3~5分钟。最后用擦法擦患侧颜面部,以透热为度,点按
• 440 .
大成推拿术
合谷穴结束治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3

主题

8839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634
53#
 楼主| 发表于 2020-6-1 17:04:37 | 显示全部楼层
53楼 铁鞭01说:
10.18痛经
痛经是指妇女在行经前后或行经期,出现下腹部及腰骶部 疼痛、憋胀下坠或其他不适。严重者可出现呕吐、剧痛晕厥, 并伴随月经周期性发作,故称“痛经”。一般多见于未婚少 女,也可见于已婚妇女。推拿疗法对功能性痛经有确切的 疗效。
10.18.1        病因病理
痛经的主要机理是因为经脉阻滞、气血运行不畅、月经排 出困难所致。
(1)气滞血瘀
情志不舒等精神因素的不良刺激,致肝郁气滞,肝失条 达,气机不畅,则血行受阻,冲、任经脉不利,导致经血停滞 胞宫,不通则疼痛。
(2)寒湿凝滞
久居潮湿之地,或经期受寒,导致血为寒凝;寒湿伤于下 焦,客于胞宫,经血为寒湿所凝,均致经脉运行不畅,气血受 阻,不通则痛。
(3)气血虚弱
平素体虚,大病之后,气血不足,或因经行之后血海空 虚,均表现气虚运行无力,血行迟滞,胞脉失养,发为腹痛。
(4)肝肾亏虚
先天禀赋不足,肝肾素虚或房事不节,肝肾亏损,导致精 亏血少,冲任不足,加之行经之后,血海空虚,不能滋养胞 脉,致使血行涩滞而致腹痛。
现代医学认为:痛经可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两 类。原发性痛经多见于未婚少女,常见于子宫发育不良、子宫 颈狭小、子宫位置过于屈曲或子宫畸形等,又称为功能性痛 经。继发性痛经,则见于已婚妇女,常因盆腔炎、子宫肌瘤、
中篇临床治疗篇
.441 .
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引起。
10.18.        2临床表现
痛经主要表现为经期或经期前后一二天下腹部疼痛,可放 射至腰慨部、前后二阴,并有下坠感。严重者可有痉挛性疼 痛,冷汗淋漓,恶心呕吐,晕厥。妇科检查(已婚者)可见 有子宫颈口狭小、盆腔炎、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等。
(1)气滞血瘀
经期或经前小腹胀痛、拒按,或胸胁乳房作胀,或经量 少、有块,或经色紫黯,或呈腐肉片样物、块下则瘀滞稍通, 故疼痛暂减,舌质紫暗、舌边或有瘀点,脉象沉弦。
(2)寒湿凝滞
经期或经前小腹冷痛,喜按,得暖痛减,经量少,色黯 淡,腰腿酸软,小便清长,舌淡苔薄,脉象沉弦。
(3)气血不足
经期或经后小腹绵绵作痛,得按则减,面色苍白,精神倦 怠,经色淡,量少,舌淡、苔白,脉细。
(4)肝血亏虚
经来色淡量少,经后小腹作痛,头晕耳鸣,腰酸、舌淡, 脉沉细。
10.18.3治疗方法
(1)手法
扳法、拨法、点按法、一指禅推法、擦法、摩法等。
(2)取穴
①主穴:命门、肾俞、八髎、关元、三阴交、合谷。
②配穴:气滞血瘀者,加按揉章门、期门、肝俞、血海; 若寒湿凝滞者,加横擦肾俞、脾俞,按阴陵泉,摩腹;若气血 不足者,加摩腹,揉中脘、足三里、血海,击命门穴;若肝肾 亏虚者,加肾俞、肝俞、擦命门、涌泉,振腹。
(3)具体操作
• 442 •
大成推拿术
①行经前1周开始治疗为宜,连续治疗3天,如此3个月 为1疗程,共治疗9次。
②患者坐位或侧卧位,医者用坐势定位旋转扳或侧卧定位 旋转扳,扳命门穴(即腰2与腰3之间),左右各扳1次。扳 后,再用拨法拨动腰2 ~3棘上韧带十余次。患者俯卧位,医 者用滚法或揉法在八髎穴及背部所选穴位上施术,每穴约1分 钟。或用擦法横擦肾俞及腰骶部,以透热为度。
③患者仰卧位,医者用一指禅推法或按揉法,推揉腹部及 四肢前侧穴位,每穴半分钟。用擦法擦推两胁十余次,摩法摩 腹3分钟,或用振法振腹约5 ~ 10分钟。
以上治疗需根据辨证选穴施治。
10.18.4各家治法
(1)《推拿治疗学》(陈忠良著)
患者仰卧位,医生坐于右侧,先用摩法顺时针在小腹部治 疗10分钟,然后用一指禅推法或揉法在气海、关元治疗,每 穴2分钟。患者俯卧位,医生坐于右侧,先用一指禅推法施于 腰部两侧膀胱经,约5分钟,再用按法治疗肾俞、八髎。然后 擦热腰慨部,以肾俞、八谬为重点。若气滞血瘀者,加按揉章 门、期门、肝俞、膈俞,每穴约半分钟,加拿血海、三阴交、 阴陵泉;若寒湿凝滞者,加直擦背部膀胱经与督脉,横擦肾 俞、命门,以透热为宜,再按揉血海、三阴交、阴陵泉,每穴 约半分钟,点后再擦之;若气血虚弱者,加擦督脉与膀胱经的 脾俞、胃俞、肺俞、肾俞,揉血海、足三里并擦热之,摩腹时 加揉中脘2 ~3分钟。
(2)《齐鲁推拿医术》(孙承南著)
①气血虚弱者,捏拿肩井,膊运肺俞、心俞、肾俞、志 室,掌揉关元、大赫,壮腰擦法,推腹摩运法,配掐揉足 二里。
②气滞血瘀者,指揉中极、关元、次髎、地机、血海,开 胸点振法,宽胸按揉法,腹叩振法,按腹压揉法,配肘运环
中篇临床治疗篇
• 443 •
跳,扳拿委中。
③寒湿凝滞者,指揉气海,膊运天枢、维道,掐揉居髎、 压脊揉运法,运八髎,拨络叩挠法,推腹摩运法,滚腹叩振 法,配点三阴交,拿委中。肝肾亏损者,指揉蠡沟、水泉、照 海、太溪、中都、曲泉、四满、中注,掌揉命门,压脊揉运 法,壮腰擦法,揉腹叩振法,推腹摩运法,配膊运肾俞、志 室,揉掐百会。
(3)《按摩治疗学》(丛林盛著)
患者俯卧位,医者用拇指按压腰骶两侧敏感点或痛点,持 续5~7分钟。然后擦摩肾俞、八髎,以透热为度。患者仰卧 位,医者用掌根揉小腹部,以气海、关元为中心,5~10分 钟,再提拿小腹部肌肉,擦摩大腿内侧,按三阴交,约3〜5 分钟。若气滞血瘀者,加分推两肋弓,按揉章门、期门、肝 俞、膈俞、太冲、枕骨下缘、膻中、叩打八髎。若寒湿凝滞 者,加直擦背部督脉,横擦腰部肾俞、命门,以透热为度。然 后点太溪。若气血虚弱者,加擦背部督脉,横擦左侧背部透 热。然后按揉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每穴约1分钟。若 肝肾亏损者,加揉肝俞、血海、涌泉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3

主题

8839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634
54#
 楼主| 发表于 2020-6-1 17:05:05 | 显示全部楼层
54楼 铁鞭01说:
10.19闭经
女子18岁后月经尚未来潮者称原发性闭经。曾来潮后又 中断3个月以上者称继发性闭经。闭经又称“经闭”或“不 月”。至于青春期前、妊娠期、哺乳期,以及绝经期后的停 经,均属生理现象。某些妇女因子宫颈、阴道、处女膜、阴唇 等处的先天性缺陷或后天性损伤,造成粘连闭锁、月经血不能 外流者称隐经或假性闭经;或先天性无子宫、无卵巢、无阴道 及子宫切除等因素所致的闭经,均非推拿所能治疗,不属本节 讨论范围。
10.19.1病因病理
闭经之因,不外虚实两类。虚者多因肝肾不足,气血虚
• 444 •
大成推拿术
弱。实者,多因气滞血瘀,痰湿阻滞。
(1)肝肾不足
先天肾气不足,天癸未充或多产房劳,损及肝肾,致精血 亏少,冲任失养,遂成经闭。
(2)气血虚弱
饮食劳倦,损伤脾气,致生化无源;或因大病、久病、产 后失血伤津;久患虫疾而伤血,均致冲任血少,血海空虚,发 为经闭。
(3)气滞血瘀
多因精神刺激,或生活环境改变导致肝气郁结,气机不 利,冲任气血失调,而血滞不行;或经期、产后,调摄失宜, 外感寒邪,内伤生冷,血为寒凝,冲任受阻,而致经闭。
(4)痰湿阻滞
形体肥胖,多痰多湿;或脾肾阳虚,失于运化,湿聚成 痰,痰湿滞于冲任,阻遏血脉流通,胞脉闭塞,而致经闭。
10.19.        2临床表现
(1)肝肾不足
月经超龄未至,或初潮较迟,量少色红或褐,渐至经闭。 一般无白带、腹无胀痛。多伴有腰膝酸软,四肢不温,头晕耳 鸣,五心烦热,面色黯淡或有褐斑或两颧潮红,舌质红或稍 淡,脉沉细无力。
(2)气血虚弱
月经后期,量少而渐至停闭,小腹无胀痛;或面色苍白或 萎黄,头晕心悸,或纳少便溏,面浮肢肿,神疲乏力;唇舌色 淡,脉细弱或细缓无力。
(3)气滞血瘀
月经数月不行,小腹胀痛或拒按,精神郁滞,烦躁易怒, 胸胁胀满,舌边紫黯或有瘀点,脉沉弦。
(4)痰湿阻滞
月经逐渐减少至经闭,形体日渐肥胖,腰酸浮肿,带下较
中篇临床治疗篇
• 445 .
多,胸胁满闷,呕恶痰多,乏力倦怠,面色苍白,舌胖,苔白 腻,脉滑。
10.19.3治疗方法
推拿治疗闭经以理气活血、通经养精为主,尚需辨证 施治。
(1)手法
一指禅推法、摩法、按法、揉法、擦法、振法等。
(2)取穴
①主穴:脾俞、肝俞、肾俞、八髎、关元、气海、足三 里、三阴交。
②配穴:若肝肾不足、气血虚弱者,加捏脊,擦脾俞至肾 俞两侧膀胱经,直擦督脉经,以腰段为主,透热为度。加振腹 约5~10分钟,或点按百会穴。若肝气郁结者,加擦两胁,点 按期门、太冲,拿肩井及头颈部推拿。若寒凝血疲者,加直擦 督脉及膀胱经,擦八髎,摩腹,均以温热为度。配击八髎20 次。若痰湿阻滞者,加以上腹部为主的摩腹,揉中脘约5分 钟,点按脾俞、胃俞、丰隆、阴陵泉,并配以横擦腰骶部。
(3)具体操作
①患者俯卧位,医者在患者一侧,用一指禅推法,或按揉 法推按背侧躯干和四肢穴位,每穴半分钟。或用擦法在躯干背 侧施术,共约10分钟。
②患者仰卧位,医者在患者右侧,用一指禅推法或按揉 法,推揉关元穴5分钟,或摩腹3分钟,再按揉躯干和四肢前 侧穴位,每穴1分钟。或用振法振腹5 ~ 10分钟。
③患者坐位,医者在患者头面部、颈项部,施头部推拿术 3 ~5 Mo
10.19.4各家治法
(1)《推拿治疗学》(陈忠良著)
患者仰卧,医者坐于右侧,先逆时针摩腹10分钟,按揉
• 446 •
大成推拿术•
关元、气海1~2分钟,按揉血海、三阴交、足三里各1~2分 钟。患者俯卧位,医者以一指禅推法治疗腰部两侧膀胱经,重 点在肝俞、脾俞、肾俞,共约5分钟,再按揉上穴约1~2分 钟。若肝肾不足,气血虚弱者,加横擦背部脾俞、胃俞与腰部 肾俞、命门、大肠俞及髁部八髎穴,以热为宜,直擦腰背督 脉,并斜擦小腹两侧,均以透热为度。若肝气郁结者,加按章 门、期门,每穴半分钟,掐按太冲、行间使酸胀。再斜擦两胁 取微热。若寒凝血瘀者,加直擦背部督脉、膀胱经,横擦腰慨 部,斜擦小腹,均取温热。再按揉八髎穴。若痰湿阻滞者,加 摩中脘、建里3 ~5分钟,加平推腰背透热,按揉八髎穴,使 酸胀。
(2)《实用按摩推拿大全》(李茂林著)
①气血虚弱:患者俯卧位,医者点按脾俞、膈俞、肾俞, 施搓揉长强法。患者仰卧位,施运运颤颤法,点按气海、中 脘,提拿足三阴法,点按三阴交。
②气血凝滞:患者坐位,医者点按肝俞、膈俞。患者仰卧 位,施运运颤颤法,点按中极、归来,提拿足三阴法,点按血 海、三阴交、行间。
③肝肾亏损:患者坐位,医者点按肾俞、肝俞、膈俞,横 搓命门。患者仰卧位,施运运颤颤法,点按关元、气海、中 极,提拿足三阴法,点按公孙穴。
④寒湿凝滞:患者坐位,医者点按脾俞、肾俞。患者俯卧 位,施推按腰背法。患者仰卧位,施运运颤颤法,点按中极。 偏湿者,加点按风门、脾俞,提拿足三阳法,点按阳陵泉、 关元。
(3)《脏腑经络按摩》(董好魁著)
①腹部按摩常规手法按摩10 ~ 15分钟。肝肾不足者以左 梁门、左天枢、左水道、归来穴区、关元穴区为重点,补法反 复揉按3 ~5分钟,按点关元穴区半分钟。气血虚弱者以左右 梁门、建里、左章门、三阴交、关元等穴区为重点,补法揉按
中篇临床治疗篇
• 447
5~10分钟,按点关元、三阴交穴区各半分钟。气滞血瘀者以 左右幽门、左梁门、三阴交、关元、中极等穴区为重点,泻法 揉按5~10分钟,并用重手法按点左右幽门、三阴交、关元、 中极等穴区各0.5 ~1分钟。
②腰背部推按常规手法,以直推和分推为主,约3~5分 钟。然后重点治疗肝俞、脾俞、肾俞等穴区,反复按揉1~3 分钟。兼头晕、耳鸣、心悸、短气、乏力者,重点推按肝俞、 心俞、膏肓等穴区1~3分钟。用舒筋活络法横搓腰背部和下 肢约10~15分钟,下肢以足三阴经为主,重点治疗血海、三 阴交穴区,反复横搓3 ~5分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3

主题

8839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634
55#
 楼主| 发表于 2020-6-1 17:06:03 | 显示全部楼层
55楼 铁鞭01说:
10.20子宫脱垂
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到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宫 全部脱出于阴道口外,称子宫脱垂。中医文献称为“阴挺”、 “阴脱”等。
10.20.1病因病理
(1)气虚
素体虚弱,中气不足,分娩时用力过度,损伤胞络;或产 后过早劳动,或便秘努责等均可导致中气下陷,无力系胞,而 致脱垂。
(2)肾虚
生育子女过多,以致肾气亏损,不能维系胞宫;冲任二脉 失固,带脉失约,也不能维系胞宫,均致脱垂。
10. 20. 2临床表现
(1)气虚
子宫脱出,小腹下坠,四肢无力,精神疲惫,少气懒言, 动则心棒气短,面色不华,小便频数或失禁,白带增多,舌淡 苔薄,脉虚细。
(2)肾虚
• 448 .
大成推拿术
子宫脱出,小腹下坠,腰腿酸软,小便频数,夜间尤其, 头晕耳鸣,月经不调,阴道干涩不适,舌淡红,脉沉弱。
一般患者,最初于腹压增加时脱出,卧床休息能自动回 缩,多伴有腰酸、小腹坠胀。当病情发展脱出肿物日增,甚至 终日脱出阴道之外,非用手还纳不能复位。严重者脱出后无法 还纳,长期暴露于阴道口外,变生异端,如溃瘍、感染等。病 人除酸胀加重外,甚者终日卧床无法行动,痛苦异常。
根据子宫脱垂程度临床上分为3度(以病人屏气用力为标
准):
I度:子宫颈外口位于坐骨棘水平以下,宫颈外口距阴道 口不及4厘米。
n度:子宫颈或部分子宫体,脱出于阴道口外。 m度:子宫体全部脱出阴道口外。
10.20.3治疗方法
(1)手法
一指禅推法、按法、揉法、擦法、摩法等。
(2)取穴
①主穴:百会、关元、气海、维胞、足三里、三阴交。
②配穴:气虚者加捏脊,点脾俞、肾俞、肝俞、八髎,摩 揉中脘,拿肩井。肾虚者加横擦肾俞、命门,及腰慨部大肠 俞、八髎,均以透热为度。
(3)具体操作
①患者俯卧位,医者用三捏三提法捏脊,拿肩井数次,用 按揉和一指禅推法,推按背部俞穴,每穴1分钟,用擦法擦腰 背部或腰慨部,均以透热为度。
②患者仰卧位,医者用一指禅推法或按揉法,推揉腹部、 头部及四肢穴位,每穴1分钟。再于维胞穴上施轻快柔和的拨 揉法2 ~3分钟,令其酸胀。继用摩法摩腹3 ~5分钟。
以上操作均需根据辨证选穴进行。
中篇临床治疗篇
• 449 .
10.20.4各家治法
(1)《实用按摩推拿大全》(李茂林片:)
①气虚者:患者坐位,医者点百会,拿们井,点按脾俞。 患者侧卧位,施搓点长强法。患齐仰卧位,施提拿足3月法, 点按关元、三阴交。
②肾虚者,患者坐位,医者点百会,横搓命门。患者俯卧 位,点按肾俞。患者仰卧位施运颤法,点按气海,提拿足三 阴法。
(2)《齐鲁推拿医术》(孙承南著)
①气虚者揉百会,拿肩井,揉气海,膊运大赫、维道,摩 胁部,摩腹,滚腹叩振法,膊运中极、关元、三阴交。配揉太 冲、照海。
②肾虚者揉百会、气海,膊运大赫、维道、肾俞、志室, 壮腰擦法,分肋推抹法,膊运中下腹部,推腹摩运法,配揉太 溪、太冲、照海。
(3)《中医推拿学》(俞大方著)
病人仰卧位,用掌摩法在腹部做顺时针方向治疗,约4分 钟。然后用一指禅推法或掌揉法在中极、维道治疗,每穴2分 钟。再顺病人呼吸按揉中脘、归来、子宫,每穴约1分钟。患 者俯卧位,先在腰骶部用轻快的揉法治疗,同时配合按揉八髎 穴,以酸胀为度,往复操作4分钟。然后在气海俞、关元俞用 一指禅推法或按揉法治疗,每穴1分钟,再擦八髎穴,以透热 为度。若气虚者,加按揉百会、足三里各1分钟,直擦背部督 脉,以热透达任脉为度。腹部加揉气海穴2分钟。若肾虚者, 加按揉三阴交、曲泉穴各1分钟。横擦腰部肾俞、命门及腰阳 关、小肠俞,以小腹透热为度。腹部轻快柔和地弹拨两侧维道 穴,以略觉酸胀为度。
10. 21慢性盆腔炎
慢性盆腔炎丨:设U指盆腔内生殖器官的慢性炎症性病变,
• 450 •
大成推拿术
包括子宫、输卵管、卵巢、盆腔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等。其炎 症可在一部分或几部分同时发生,故统称为慢性盆腔炎。中医 妇科虽无此病名,但文献中“癥瘕” “带下” “月经不调”等 所述的某些症状,与本病相类似。推拿疗法对慢性盆腔炎具有 一定的疗效。
10.21.1病因病理
行经、产后,胞脉空虚,更兼平素体质虚弱,邪毒湿热乘 虚内侵,蓄积下焦,客于胞中,与气血相搏,气血瘀滞,壅遏 不行,久瘀内结,而成癥瘕。余邪未尽,瘀积胞中,以致脏腑 功能失调,冲任受损,而致月经不调、带下、不孕等。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多由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当迁延而来,亦 有急性期不明显,开始发病即为慢性者。病情常较顽固,当机 体抵抗力低下时,易急性发作。
10. 21. 2临床表现
(1)湿热瘀结
时有低热,腰部酸痛,下腹部疼痛或坠痛,压痛明显,伴 有带下增多,色黄如脓性或血性,黏稠秽臭,月经不调,胸闷 不适,食欲减退,口干不欲饮,常经行先期或经量增多,尿黄 而少,大便秘结,舌质红,苔薄黄腻,脉象弦数。
妇科检查,可扪及附件增厚或肿块。
(2)寒凝气滞
小腹隐隐作痛,坠胀且冷,喜揉喜按,得温则减,腰慨酸 痛,白带增多,月经期或劳累后,可使症状加重。经期乳房胀 痛,经期延长或量少,色紫有血块,舌质淡或有瘀点,苔白 腻,脉沉迟。
妇科检查,可扪及子宫两侧呈片状增厚,并有不同程度压 痛。如在附件,可扪及子宫一侧或双侧条索状增粗。
10.21.3治疗方法
(1)手法
中篇临床治疗篇
.451 .
一指禅推法、按法、揉法、推法、摩法、擦法等。
(2)取穴
①主穴:气海、关元、三阴交、合谷、八髎。
②配穴:湿热者以按揉法为主,加按脾俞、肾俞、小肠 俞、阴陵泉、中极穴;寒凝气滞者,以摩法擦法为主,如擦八 髎穴,横擦肾俞、命门穴等,并用揉法揉胳以下的任脉和冲脉 两条经线;体虚者,加用“三捏三提法”捏脊法。
(3)具体操作:
①患者仰卧位,医者用一指禅推法或按揉法推按腹部和四 肢前侧穴位,再用掌摩法摩小腹或倒“八”字推摩小腹两侧, 手法宜透热。倒“八”字推法,先由近子宫处向腹中线推, 逐渐向外上方扩大推摩的范围。(如推摩后,患者带下增多且 秽臭,为正常反应。)可施擦法,擦两胁。
②患者俯卧位,医者用一指禅推法或按揉法,推揉腰背部 两侧膀胱经3 ~5遍,再点按躯干和四肢背侧穴位。再施擦法, 擦躯干部各穴区,以透热为度。
10.21.4各家治法
(1)《中医推拿学》(俞大方著)
病人仰卧位,先做顺时针方向摩腹3分钟。再用一指禅推 法从气海沿任脉向下到中极,往返操作,重点在关元、中极约 3分钟。然后用掌揉法揉气海及两侧水道、归来、子宫,约5 分钟。最后用指揉中极穴及两侧带脉、下肢两侧的三阴交、蠡 沟。病人俯卧位,用轻快的揉法在腰骶及慨部治疗3分钟。再 用指按17椎、关元俞、小肠俞及点八髎穴。若下腹坠胀疼痛 较甚者,加横擦腰舐部,使热量透达小腹为度。再直擦腰部督 脉,以热透任脉为度。斜擦小腹两侧,以微热为度。若白带较 多者加按揉两侧血海穴,直擦两小腿内侧,以透热为度。
(2)《脏腑经络按摩》(董好魁著)
腹部按摩常规手法,10 ~ 15分钟,如寒湿型应重点治疗 气海、关元、中极穴区2 ~3分钟,再按点0.5 ~1分钟。如腰
• 452 •
大成推拿术
酸疼痛,白带过多,色白清稀,应重点治疗右天枢、右水道、 归来穴区2 ~3分钟,再按点0.5 ~1分钟。如下腹胀痛者,应 重点治疗带脉和三阴交,用左大指按压阑门区,中指按压左带 脉,右手食、中指按压左三阴交0.5 ~1分钟。按右带脉和按 左带脉同。如湿热型应重点治疗建里、中脘、水分、天枢等穴 区,约2~3分钟,再按点穴位半分钟,继用腰背部推按常规 手法,以直推和分推为主,约5 ~ 10分钟。如腰部酸痛,应重 点治疗肝俞至肾俞之间的部位,反复推、按、揉搓2〜4分钟。 如月经不调或白带过多,应重点治疗大肠俞、小肠俞等部位, 反复1~3分钟。用舒筋活络法横搓下肢3 ~5分钟,然后重点 治疗足三阴经,反复横搓血海、三阴交穴区,约3~5分钟。
(3)《家庭自我保健实用按摩术》(臧福科著)
患者仰卧位,掌揉气海穴3分钟,倒“八”字斜揉摩少 腹两侧5分钟。擦小腿内侧半分钟,按三阴交1分钟。患片俯 卧位,在两侧肾俞和八髎穴施以揉法5分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3

主题

8839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634
56#
 楼主| 发表于 2020-6-1 17:06:34 | 显示全部楼层
56楼 铁鞭01说:
10. 22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
耻骨联合是两侧耻骨的结合部,由两块纤维软41•样耻卄叫 盘组成。两个耻骨间盘之间,有一耻骨联合腔。耻骨联合部的 两侧上下,左右有钿带互相连接。正常人两耻骨间的距离为 4~6毫米,平均为5毫米。由于外伤或产后造成耻骨间距离 超过6毫米以上者,均称为耻骨联合分离症。产后耻骨联合分 离症,在妊娠及分娩的妇女中的比例为2000:1。
10.22.1        病因病理
(1)外因
①外伤形式多以横劈叉、纵劈叉受伤者为多,极个别病例 为车祸撞击受伤所致。
②部分病例因产伤引起。如胎儿过大或胎位不正难产,使 耻骨联合部遭受较大的压力,被迫分开。
(2)内因
中篇临床治疗篇
• 453 •
妇女在怀孕后期,尤其是在分娩前,在胎儿人盆挤压骨盆 的基础上,加之分娩妇女体内含有松弛素的影响和刺激,使耻 骨联合部初带过度松弛致成分离。分娩时在松弛的影响下耻骨 联合及两侧慨髂关节均出现轻度分离,使骨盆发生短暂性扩大, 有利于分娩过程。分娩后内分泌恢复正常,松弛的韧带随之恢 复正常,耻骨联合的分离大多数恢复正常位置,少数病人不能 恢复者,造成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或伴有舐髂关节半脱位。
10. 22.2临床表现
因外伤或产后引起本病者,均表现局部疼痛,压痛明显, 髋关节做外展、外旋活动受限,并伴有疼痛加剧。站立位下肢 抬举困难,行动无力,上下台阶疼痛尤甚,严重者需扶双拐行 走,甚者卧床不起。耻骨联合分离症日久者,可以并发耻骨联 合软骨炎,或并发下腰痛,极易诊为腰痛而漏诊。
X线摄片检查:可见耻骨联合间距离明显增宽,间距大者 可达15毫米以上,亦有双侧耻骨升支不在一个水平上,而出 现高低错位。如并发耻骨联合软骨炎者,可见耻骨联合边缘毛 糙或呈锯齿状改变,严重者可见到耻骨联合边缘骨质破坏。
(1)分离型
具有耻骨联合分离症的临床症状,在X线摄片上,仅有 耻骨联合间距离超过6毫米以上,双侧耻骨升支在同一个水平 上。检査患者双下肢等长。称其为耻骨联合分离症的分离型。
(2)上离型
具备耻骨联合分离症的临床症状,在X线摄片上,耻骨 联合间距离尚在正常范围内,但患侧耻骨升支较健侧高。检查 发现患者患侧下肢“短”。具有以上情况者,可视为伴有患侧 低館关节后方半脱位(以髂骨移动方向为准),称其为耻骨联 合分离症的上离型。
(3)下离型
具备耻骨联合分离症的临床症状,在X线摄片上,耻骨 联合间距离在正常范围内,但患侧耻骨升支较健侧低。检査患
• 454 •
大成推拿术
者患侧下肢“长”。具有以上情况者,可视为伴有患侧低髂关 节前方半脱位,称其为耻骨联合分离症的下离型。
10.22.3治疗方法
外伤性耻骨联合分离症或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均为推拿 疗法的适应证。至于并发耻骨联合软骨炎的患者,当耻骨联合 分离症痊愈后,耻骨联合软骨炎可不治自愈。
(])手法
归挤拍打法、仰卧屈髋法、侧卧后伸扳腿法是主要复位手 法。舒筋手法有滚法、按法、揉法和擦法等。
(2)取穴
肾俞、大肠俞、关元俞、八髎、环跳、委中、三阴交。
(3)具体操作
①归挤拍打法:患者坐在床边,半坐半卧位,医者坐在患 者右侧,用髋部紧贴患者左侧髋部,右手经患者胸前抱住另一 侧髋关节。用助手二人,助手一从背后扶住患者背后,防止其 过度后仰;助手二用双手分别拿住患者双踝部。让患者屈膝屈 髋,双大腿外展、外旋,令患者自己用左手掌按在耻骨联合部 位,术者左手拿住患者右手腕部(图10-1(D)。治疗时以下3 个力量同时应用:术者右手用力抱挤骨盆;术者拿患者右手向 按在耻骨联合的左手背上用力拍打;助手二将患者双下肢向下 拉,并使双下肢内旋拉直(图10-1©),这3个力量要配合 协调得当,恰到好处。
另附上法简易操作:患者半仰半卧于垫好的被物上,用双 手重叠压在耻骨联合处。术者站在足侧床头,双手拿住患者双 踝部小腿,令患者屈膝屈髋,w双大腿r外展外旋位。当术者 用力将双下肢拉直时,令患芥双r.向丨、'丨I;:、向上拉,力量作用 于耻骨联合部。
以上两手法均为治疗耻竹联介分离症分离型可靠的复合 手法。
②仰卧屈髋法:患者仰卧,医者站于伤侧,一手拿踝上,
中篇临床治疗篇
• 455 •

图10-1①②归挤拍打法
令患者屈膝屈髋,另一手按扶在膝前部,用力按压,令患者尽 量屈曲髋关节,使膝近其肚。此时可听到骶髂关节复位的响 声。另外亦可以在保持髋关节屈曲90°位的情况下,突然急骤 将小腿伸直,成直腿抬高90°状态,也能令其复位。以上二法 对耻骨联合分离症下离型有效。
③侧卧后伸扳腿法:患者侧卧,伤侧在上,医者马步站在 患者背后,一手掌根抵住患侧髂后上棘处,另一手握住踝上小 腿处,应保持患侧大腿和小腿放置在同一水平位上,让患者膝 屈曲呈90°,令患侧髋关节后伸达最大限度。医者两手相对做
• 456 .
大成推拿术
有控制的用力相对推扳法,"丨听(戍触)到弹响声。此法为 治疗耻骨联合分离症上离型的心效卜认
④在施复位手法前,或施复位f•法均Kv:fW介舒筋T-法。患者俯卧位,医者用滚法或按揉法或擦汰,/UUK腰骶部 及躯干和四肢背侧穴位上施术5 ~io分钟,以提A疗效,促jii 功能恢复。
10.22.4各家治法
《中医推拿学》(俞大方著)
治疗的关键首先是放松局部肌肉,为整复错位创造条件。 然后根据半脱位的方向进行整复。最后给予活血通络,促使损 伤的组织修复。
①放松局部肌肉:病人俯卧,医者站于患侧,在骶髂及腰 臀部用滚法治疗,配合按揉八髎、环跳、大肠俞、关元俞等 穴,以及下肢后伸活动,手法宜轻。病人仰卧位,医生立于患 侧(以农侧为例),用右腋夹住病人右足踝部,右肘屈曲,以 前Yf背侧托住病人小腿后面,左手搭于患肢膝关节的前侧,右 手搭于左侧前臂中1/3处,此时用力夹持患肢,向下牵引1 ~2 分钟。
②整复向前错位的方法:病人健侧卧位,健侧下肢伸直, 患侧屈髋屈膝。医生站于前面,一手按住病人肩前部向后固定 其躯体,另一手按住患侧髋部,向前推动至最大限度,使扭转 的作用力集中在骶髂部,然后两手同时对称用力斜扳。病人仰 卧位。医生站于患侧,一手托住患肢小腿后侧,另一手扶住患 侧髋部,做强力髋膝屈曲,至最大限度。然后丫I:屈髋位做快速 伸膝和下肢拔伸的动作。
③整复向后错位的方法:病人健侧卧位,健侧下肢伸直, 患肢膝部置于90°屈曲位。㈨1站j 4后,一手向前抵住患侧 骶館关节,一手握住患肢踝丨邰,A后拉至最大限度,然后两 手做相反方向推拉。病人俯卧位医生站于患侧,一手向下压 往患侧低髂部,一手托彳丨:/11肢膝前部,两手对称用力,使下肢
中篇临床治疗篇
• 457 •
后伸至最大限度,然后两手同时做相反方向的骤然扳动。在整 复时,常可听到关节复位时的弹响声。
④理筋通络,活血祛瘀:病人俯卧位,在患侧低髂部用 按、揉、弹拨等手法理筋,然后在患侧骶髂部用擦法透热,以 活血祛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3

主题

8839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634
57#
 楼主| 发表于 2020-6-1 17:07:01 | 显示全部楼层
57楼 铁鞭01说:
10.23乳痈
乳痈是乳房部急性化脓性疾病,一般发生在产后哺乳期, 其中尤以初产后3 ~4周最多见。乳痈发病率占产妇1%。初 起时乳房红肿疼痛,同时伴有发热,恶寒、头痛等全身症状, 日久化脓溃烂。乳痈发生在妊娠期者为“内吹”;发生于哺乳 期的乳痈称为“外吹”。现代医学称为急性化脓性乳腺炎。
10.23.1        病因病理
(1)乳汁瘀积
外感风热之邪,邪毒壅盛,致使乳络不畅,乳汁积滞;或 因乳头破损、畸形和内陷,哺乳时剧痛,影响充分哺乳;亦有 因乳汁过多,而婴儿不能吸净。均可导致乳汁瘀滞,乳络不 畅,日久败乳蓄积,瘀而化热,酿成乳痈。
(2)肝胃不和
情志内伤,肝气不舒;产后饮食不节,阳旺积热。肝主疏 泄,能调节乳汁的分泌,若肝气不舒,胃热蕴滞,肝胃不和, 以致经络阻塞,气滞血凝,邪热蕴结而成肿块,热盛肉腐而 成脓。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白色葡萄 球菌和大肠杆菌,经破损的乳头侵入,沿淋巴蔓延至乳腺组 织;或直接侵入乳管,上行至腺叶内而发病。
10. 23. 2临床表现
(1)郁乳期
乳房部肿胀触痛,皮肤微红或不红,肿块或有或无,乳汁
• 458
大成推拿术
排泄不畅。伴有恶寒发热,周身骨节酸痛,胸闷呕吐,丨丨渴, 舌苔薄黄,脉浮数。
(2)酿脓期
数日后,肿块逐渐增大,硬结明显,继而皮肤红肿疼痛, 发热持续不退,硬块中央逐渐变软,按之有波动感时,是成脓 表现。舌红,苔黄,脉弦。
(3)溃脓期
再经数日后,即破溃出稠脓,脓排尽后,一般体温正常, 肿痛减轻,逐渐愈合。若乳汁从疮口溢出,则形成乳漏,收口 较为缓慢。
10.23.3治疗方法
乳痈的治疗,根据3期的不同情况,施以消散、托里、排 脓等3法治之,若后期溃不收口者,应施补法治疗。推拿疗法 治疗本病时,一般来说在乳痈初期未成脓之前为佳,多以清热 解瘀、疏通乳络法治之。
(1)手法
点法、按法、推法、拿法、一指禅推法等。
(2)取穴
①主穴:膻中、期门、肩井、足三里、合谷、少泽、肝 俞、胃俞、极泉。
②配穴:若兼表证者,加曲池、风池、大椎;热甚者,加 委中、行间;溃后体虚者,加百会、关元、气海等。
(3)具体操作
推拿手法治疗乳痈时,多以局部治疗与整体治疗相结合, 尤其着重局部治疗的手法,局部手法运用的好坏,与疗效有着 密切关系,现介绍于下。
①整体治疗:患者肀位,医者用一指禅推法或按法,推按 患者躯干和四肢各部的穴位,每穴0.5 ~1分钟;用拿法、拨 法,拿拨极泉穴和腋前缘的胸大肌肌腱各3 ~ 5次;再用拿法, 拿揉颈项部及风池穴各1 ~2分钟。
中篇临床治疗篇
• 459 .
②局部治疗:首先应根据妇女哺乳特点,用揉抢法在乳头 处施术,约3~5分钟,以乳汁大量分泌为度。此法的目的是 促进患者乳汁分泌,使被栓塞处的远端,由于乳汁大量的分 泌,造成乳汁对栓子向外排出的压力,有助于推拿手法的成 功。若患者服用回奶药,会影响手法治疗的成功率。
顺推法:在上法的基础上,患者坐位,医者用一手托住乳 房,另一手用食、中二指并拢,先将健全部位乳汁用顺推法排 空,再在患处自栓塞处近乳头部,适中着力,顺推向乳头,推 至乳汁通畅、栓塞排出为度。一般需50 ~ 100次左右。此法是 利用输乳管在每次推后弹起时产生的负压力,促使栓子下移, 自乳头排出。以上二手法是推拿治疗本病的主要手法,能恰当 配合,对治疗本病是十分有益的。
推拉法:患者坐位,医者双手指在乳头局部进行一推一拉 交替施术,状如挤羊奶状。
五指抓法:患者正坐,医者面对患者,单手成掌,掌心对 向乳头,五指扇状散开,抓着乳房,松松滑拉向乳头,反复操 作5~10分钟,使乳汁通畅为度。
10.23.4各家治法
(1)《实用按摩推拿大全》(李茂林著)
患者坐位,医者提拿肩井,点按乳根、膻中,揉拿手三阳 法,点按曲池。患者仰卧位,施梳胁开胸顺气法,点按期门, 提拿足三阳法,点按足三里、行间。
(2)《推拿治疗学》(陈忠良著)
病人仰卧位,先用揉、摩法于患乳周围的乳根、天溪、食 窦、屋翳、膺窗等穴,约8分钟。再用摩、揉法在腹部治疗, 重点在中脘、天枢、气海约4分钟。病人正坐位,医者先用按 揉法在风池穴治疗。再沿細椎两侧向下到大椎两侧,往返按揉 数十次。然后,再用拿法拿风池、肩井及少泽、合谷,约3分 钟。再用一指禅推法,先沿背部膀胱经往返治疗,重点在肝 俞、脾俞、胃俞,约6分钟,再按揉上穴。治疗本病手法宜轻
.460 •
大成推拿术
快柔和,运用手法时宜先从乳痈肿块的周围着手,逐步移向肿 块的中央,对未成脓者可配合热敷法。
(3)《推拿疗法与医疗练功》(安徽医学院附属医院运动 医学科著)
①术者与患者对坐,以润滑油或滑石粉为介质,两手在乳 房肿块的周围轻轻地摩、揉2~3分钟。
②取乳根、中府、合谷穴,强刺激地掐、揉,每穴约1 分钟。
③用两手的四指托住乳房,两手的拇指从肿块上方向乳头 方向交替地摸、推、揉,使乳汁从乳腺口流出。
④左手托住乳房,右手用拇指、食指、中指挤捏肿块,由 上而下直到乳头处。并渐渐增强挤捏的力量,使阻塞的乳腺口 疏通,挤出黄色液体或乳汁。
以上手法反复进行,如患者有较重的疼痛感时,可休息一 下再进行,也可适当服用一些镇痛剂。
(4)《按摩治疗学》(丛林盛著)
①患者端坐,医者对坐于患侧,用一手托起乳房,另一手 拇指、食指及中指轻轻捏住乳头进行揉拉、推进,反复操作, 直至乳腺口内有液体流出,使乳腺口通畅后再多指掌面从乳房 周围进行揉按,并逐渐向乳头方向靠近,反复数遍。在穴位处 要重点按揉,然后再以手的尺侧,由乳房周围向乳头处顺摩数 遍,尽量使蓄乳流出为好。
②患者仰卧位,医者站于患侧,用手掌按揉腹部,点按中 脘、天枢、期门。
③患者端坐,医者站于患者的背后,用两手拇指分别揉点 肺俞、肝俞、胃俞。然后双指重叠按压大椎,捏肩井。
④医者站于患者的患侧,一手捏住腋前的胸大肌向外滑 动,当手离开时产生弹响,乳房随之颤动,反复数次,然后揉 点曲池、合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3

主题

8839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634
58#
 楼主| 发表于 2020-6-1 17:07:32 | 显示全部楼层
58楼 铁鞭01说:
10.24乳腺增生病
乳腺增生病是乳房部一种非炎症性疾病。其特点是乳房有 大小不等的肿块,经前肿痛加重,经后减轻。好发于30~45 岁妇女,为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本病属中医学“乳癖”等 病的范畴。
10.24.1病因病理
乳腺增生病与肝、肾两经关系密切。若肝气疏泄条达、脾 胃升降无碍,则无气聚结核之弊。但肝气郁结、气滞血瘀、肝 肾不足,最易造成本病。
(1)肝气郁结 情志不舒,肝失疏泄,
■ (2)气滞血瘀
思虑伤脾,脾失健运,
而致乳块增生;郁怒伤肝,
块增生。
(3)肝肾不足 平素体虚,产后劳神,
冲任失调,阳虚痰湿内结,
气机不畅,以致乳块增生。
痰湿内蕴,痰凝气滞,肝络失宣, 肝郁气滞,气滞则血瘀阻,亦致乳
失于调养,损及肝肾,肝肾不足, 而致乳块增生。
西医认为乳腺增生病是由于内分泌紊乱所致。一般都认为 是雌性激素过多,孕激素不足,或乳腺组织对雌激素过分敏感 所致。但有人指出,绝不只是雌激素、孕酮的多与少的问题, 而是卵巢、肾上腺皮质、垂体、甲状腺等多种内分泌腺共同形 成的,是复杂而微妙的内分泌平衡被破坏。本病约占全部乳腺 疾病的2/3以上,特别多见于高龄未婚、未生育、未哺乳、精 神抑郁、性功能障碍的妇女。
10.24. 2临床表现
(1)肝气郁结
多为单个,按之如梅李核,边缘清楚,质地靭实,表面光
• 462 •
大成推拿术
滑,推之能移,皮色如常,兼见性情急躁,胸胁胀痛,舌苔 薄,脉弦。
(2)气滞血瘀
多为双侧,大小不等,呈结节状,或片块状,刺痛不移, 质稍硬,随月经来潮而症状增减,兼见心烦易怒,失眠梦多, 性情急躁,伴有脘腹胀满,腹泻或便秘,乳房胀痛,舌边有瘀 斑,苔白、脉弦滑。
(3)肝肾不足
好发于乳内、外侧上方,呈片块状或结节状大小不一的肿 块,形态不规则,或圆或扁,或分散或局限于一处,肿块与周 围组织分界清楚,推之移动,在月经前3 ~4天疼痛加重,肿 块增大,经后疼痛减轻或消失,肿物变小,有时乳头溢出黄绿 色、棕色的血性液体。常伴有月经不调、性功能减退、腰酸膝 软、经量少、面色淡或闭经,兼见头晕烦躁、咽干、口苦、五 心烦热、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或沉细。
(4)临床将肿块分有以下数种类型:
①片块型:其肿块为厚薄不等的片块状,数目不一,呈长 圆形或不规则形,立体感差,质地中等或软有韧性,活动、不 粘连。边界不清或部分清楚,表面光滑或呈颗粒状。若表面明 显不平,软硬不一,称之为结节状片块。
②结节型:呈结节状,形状不规则,立体感强,中等硬 度,活动、表面光滑或不平,边界清楚或比较清楚,大小多在 0.5 -0.3厘米。若直径小于0. 5厘米者,称为“沙粒”。
③混合型:同一乳房内有片块、结节、条索、沙粒等两种 形态以上的肿块者。
④弥漫型:肿块分布的范围超过3个象限以上,或分散于 整个乳房内,称为弥漫型。若肿块分布广泛,形态多样则称为 混合弥漫型。临床上以片块型多见,结节型较少,而且肿块在 治疗后也较难以消失。
中篇临床治疗篇
• 463 .
10. 24.3治疗方法
(1)手法
按法、揉法、擦法、振法、拿法、捏法等。
(2)取穴
①主穴:膈俞、肝俞、肾俞、天宗、肩井、膻中、屋翳、 三阴交、曲池、合谷。
②配穴:肝气郁滞者加擦两胁;肝热者加点太冲;气滞血 瘀者重按膈俞、血海、阴陵泉;兼脾胃不和加脾俞,揉中脘, 摩腹、足三里;肝肾不足者加捏脊、擦膀胱经两侧膈俞至肾 俞,擦八髎。
(3)具体操作
①患者俯卧位,医者站在一侧,首先用“三捏三提法” 捏脊,再按揉背部俞穴,每穴约0.5 ~1分钟,继拿肩井穴3 ~5次。根据辨证施擦法于腰背部和骶部,以透热为度。在骶 部亦可用拳背击20次。
②患者仰卧位,医者站在患者右侧,按揉躯干和四肢穴 位,每穴0.5〜1分钟。施拿法拿胸大肌肌腱5 ~ 10次,再用 擦法擦胸及两胁,以舒适为度。最后以神阙穴为中心用掌振 法,振腹5 ~ 10分钟。
10.24.4各家治法
(1)《脏腑经络按摩》(董好魁著)
①腹部按摩常规手法,顺序按摩10〜15分钟。然后重点 治疗建里、左右梁门、阴交、淋巴系穴区(胳左下角5分处) 等。体虚者用补法;体实者,局部疼痛明显者用泻法。再按摩 以上各穴共1~3分钟。舒筋活络法,以横搓背部和上下肢10 ~15分钟。然后重点治疗背部的肩井、肺俞、膏肓等穴区; 上肢重点施治手厥阴经和手阳明经;下肢重点施治足太阳经和 足厥阴经,反复横搓,约5 ~ 10分钟。
②腰背部推按常规手法,以直推和分推为主,约3~5分
• 464 •
大成推拿术
钟,然后重点治疗天突穴区,揉、按、搓约1~2分钟。局部 治疗搓肋间1~2分钟,揉腋窝1~2分钟,揉膻中1~2分钟, 按点半分钟,推揉期门穴区1 ~3分钟。
(2)《实用按摩推拿大全》(李茂林著)
患者仰卧位,医者施用梳胁开胸顺气法,点按乳根、章 门,用双爪拿翅法爪拿肩腋后缘。
(3)《按摩治疗学》(丛林盛著)
患者仰卧法,医者站其旁,用手掌或食、中、无名指并拢 沿胸骨自上而下做揉法数次,并用手掌沿胸骨向双肩部做分推 法3~5次。用拇指点压中府、膻中、中脘各1分钟,乳房肿 块处不宜施用手法。医者自患者腕部向肘部方向做掌推法3 ~5 次,并用掌根按压腕横纹至肘横纹3 ~5次。同时用拇指点按 曲池、内关。医者用拇指揉按小腿内侧胫骨后缘(足三阴经 一带),重点按压阴陵泉、蠡沟、太冲。患者俯卧位,医者站 其旁,用手掌自上背部至腰部做掌推法3 ~5次,然后用拇指 按压天宗、肩井、厥阴俞、膏肓、肝俞等穴各1分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3

主题

8839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634
59#
 楼主| 发表于 2020-6-1 17:07:50 | 显示全部楼层
59楼 铁鞭01说:
10.25声门闭合不全
声带之间的裂隙叫声门裂,若裂隙超过1毫米,称为声门 闭合不全。目前病名尚不统一,有“发声无力症” “喉肌无力 症” “发声疲劳症”之称。中医称为“失音”或“喉喑”。
本症属常见病,多发病,尤以教师、演员等长期从事 “说话”工作的人较为多见。推拿疗法有较好疗效。
10.25.1        病因病理
失音的病因有外感、内伤之分,一般暴喑多因风、寒、 热;失喑多因气阴耗伤所致,与肺、肾两脏有密切关系。
(1)外感
风寒袭肺或风热犯肺,使气道受遏,肺气壅塞,以致肺实 不鸣。
(2)内伤
中篇临床治疗篇
.465 •
久唱、久咳,致气阴两伤,或肺肾阴亏,喉失濡养,而致 肺虚不鸣。
现代医学认为许多因素能引起声门闭合不全,现归纳 如下:
(1)声乐或戏剧演员,因演唱方法不得当或用力过度, 造成韧带的局限性轻微损伤,使声韧带产生一种保护性的抑 制,造成声门闭合不全。
(2)咽喉部的各种急慢性炎症,使咽喉部黏膜充血、肿 胀、渗出,影响到深层的喉肌,使喉肌收缩功能发生障碍,造 成声门闭合不全。
(3)环杓关节炎引起的自我保护性关节诱锁现象,使杓 状软骨的活动受限,影响到声带的紧张度而致声门闭合不全。
(4)各种手术、外伤等影响或损害了与声门闭合有关的 神经、铺带,导致声门闭合不全。
(5)颅内病变侵害了支配语言运动的中枢神经,导致 失音。
(6)颈椎2        ~3之间后关节错位,也可导致发生本病。
10. 25. 2临床表现
(1)暴喑
可伴有轻度的外感症状。
①轻度:发高音费力,发声不持久,同时伴有咽喉部灼热 或轻度喉痛,或喉部干燥及异物感。
②重度:发音不扬,出现破音,甚至声音噺哑,伴有喉 痛、痰黏感。喉镜检查显示喉部有炎性反应。
(2)失音
咽喉部干燥,或见干咳,声音嘶哑,或完全听不到声音, 或仅在旁人将耳朵贴在患者口唇时才能听到轻微的语音(即 耳语)。间接喉镜检查,声门可呈不同程度的闭合不全。甚至 出现单侧声带不震动。若为外感造成的声门闭合不全者,可见 到急慢性喉炎改变。
• 466 .
大成推拿术
10.25.3治疗方法
推拿治疗本病时,仅对功能性病变者有满意的疗效,而对 因颅内病变等所引起本病,有器质性病变者,则收效甚微。
本疗法还能治疗慢性喉炎、单侧喉神经麻痹症,且效果满 意。亦可用于外伤性单侧喉神经麻痹症的治疗。
(1)手法
拿推法(拿法和一指推禅法结合的复合手法)、按法、揉
法等。
(2)取穴-夹喉穴(喉结旁开1.5寸,自上而下的两条 线)、膻中、天突、风池、曲池、合谷。
(3)具体操作
①拿推法:患者正坐,医者在患者对面,以一手拇指与其 余四指相对,拿持夹喉穴上,采用一指禅推法的摆动形式,称 之为拿推法。轻柔和缓地拿推夹喉穴10 ~ 15分钟。
②患者仍坐位,医者用一指禅推法或按揉法于其他穴位上 施术,每穴1分钟。
③若兼风寒表证者,重点加揉风池、曲池、合谷各2 分钟。
10.25.4各家治法
(1)《中医推拿学》(俞大方著)
病人仰卧位,使其颈部略后伸。医生先于病人咽喉部三条 侧线施用一指禅推法或拿法,往返数次,也可配合揉法。然后 揉人迎、水突及敏感压痛点,时间约10分钟。手法要求轻快 柔和,不可粗暴用力。病人取坐位,头稍前倾。医生用一指禅 推法双手推风池约2分钟。再单手用一指禅推法治疗哑门、风 府各1~2分钟。然后拿风池及项部颈椎两侧,往返4~5遍。 最后揉两侧胸锁乳突肌约4分钟。
(2)《推拿治疗学》(陈忠良著)
①暴喑的操作要求:患者坐位势,医生先用一指禅推法施
中篇临床治疗篇
■ 467 •
于风池、大椎、大抒、风门、肺俞,约5分钟。继以一指禅推 中府、云门、膻中约3 ~5分钟。再推人迎、洪音(一曰:别 名旁廉泉,在颈前,甲状软骨切迹上凹陷廉泉穴两侧旁开0.5 寸处。二曰在旁廉泉穴下1寸)、增音(喉结与下颌角连线中 点)、强音(喉结旁开2寸,人迎穴后上方)约5分钟。再按 揉风府、曲池、肺俞;最后拿肩井、合谷结束。
②久喑的操作要求:患者俯卧位。医生先用一指禅推法推 肾俞、气海俞、关元俞,再擦至温热;接着患者改仰卧位。以 一指禅推法施于气海、关元。共约15分钟。患者改坐位,仍 以一指禅推法推人迎、洪音、增音、强音穴约10分钟,同时 配合按揉。
③颈喉推拿拨动术:患者坐位势,医生用双手在病人的喉 结部位有节奏地推拿,通过颈喉部的拨动,活动病人失灵的环 甲关节,使声门达到较好的闭合状态,而恢复发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3

主题

8839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634
60#
 楼主| 发表于 2020-6-1 17:08:15 | 显示全部楼层
60楼 铁鞭01说:
10.26慢性鼻炎
慢性鼻炎是指鼻腔黏膜下层的慢性炎症伴有不同程度的机 能障碍而言。包括慢性单纯性鼻炎、慢性肥厚性鼻炎、慢性干 燥性鼻炎和萎缩性鼻炎等数种。慢性单纯性鼻炎相当于“鼻 窒”症;慢性肥厚性鼻炎相当于“鼻渊”症;慢性干燥性鼻 炎与“鼻干燥”相似;萎缩性鼻炎又称“臭鼻症”。总之, “鼻窒”、“鼻渊”、“鼻干燥”、“臭鼻症”类似慢性鼻炎。推 拿手法对慢性单纯性鼻炎、慢性肥厚性鼻炎、慢性干燥性鼻炎 的治疗有一定疗效。
10.26.1        病因病理
(1)肺气虚寒
肺气虚,易为外邪侵袭;夹寒、夹热、夹燥,邪客于肺或 久病不愈,耗伤肺气。致肺之肃降功能失调,津液不得清化, 停聚于鼻内而发本病。
(2)脾气虚弱
• 468 .
大成推拿术
脾虚运化失调,湿浊内聚,久疲化热,内热上炎,兼以邪 毒滞留不散,困于鼻内,侵蚀肌膜而发本病。
现代医学认为与神经功能失调、维生素A缺乏、局部解 剖畸形及环境理化因素污染有密切关系。
10. 26. 2临床表现
鼻部表现:常见鼻涕多为白色黏脓或黄绿色脓涕,鼻塞或 重或轻,呈间歇性鼻塞,嗅觉丧失或减退。一般头痛不明显, 或有头胀头重不适等感觉。鼻窦区一般无压痛。鼻黏膜淡红或 充血,鼻甲肥大,或见息肉。X线检查及上领窦冲洗可协助 诊断。
(1)肺气虚弱
鼻塞,多白黏涕,嗅觉减退,稍遇风寒等刺激则症状加 重,伴有疲怠、短气、头晕,或有咳嗽,舌质淡,苔薄白,脉 缓。疲久化热者可见鼻痒、鼻干。
(2)脾气虚弱
鼻塞,多黏脓性涕,嗅觉减退,伴有少气乏力,食少腹 胀,面色白,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脉缓弱。若以湿热为 重,则见鼻涕增多而黄稠,或有臭味,小便黄,舌苔黄腻,脉 滑数。
临床时,尚需借鉴现代医学慢性鼻炎的几种类型:
(1)慢性单纯性鼻炎:间歇性鼻塞为主症,遇有轻微鼻 腔刺激或精神紧张而加重。说话呈鼻音,用口呼吸,鼻涕较 多,黏稠,有感染时呈脓性。常伴有头痛、失眠、注意力不集 中、易疲倦等症状。鼻腔检查:鼻黏膜肿胀,中度充血,有黏 稠分泌物,尤以下鼻甲明显。
(2)慢性肥厚性鼻炎:持续性鼻塞较重,鼻涕不多,呈 黏液性或脓性,有不同程度的头痛、头晕和嗅觉减退。鼻腔检 査:下鼻甲肥大。
(3)慢性干燥性鼻炎:鼻内发干、发痒,或者灼热感。 诱使挖鼻发生鼻衄。鼻腔检查:下、中鼻甲前端的黏膜表面干
中篇临床治疗篇
• 469 •
燥发亮,有小片薄痂附着,去之常出血。
(4)萎缩性鼻炎:鼻腔宽大,大片干痂瘀积产生鼻塞, 鼻腔干燥,伴有鼻臭,嗅觉明显减退。常伴有较剧烈的头痛。 鼻腔检查:鼻黏膜干燥,鼻甲腔缩小,尤以下鼻甲为甚,鼻腔 宽大,有大片脓痂覆盖于糜烂的黏膜上。
10.26.3治疗方法
(1)手法
一指禅推法、按法、揉法、拿法、擦法等。
(2)取穴
风池、肩井、大椎、肺俞、迎香、曲池、合谷、太阳、鼻 骨(上迎香)。
(3)具体操作
①患者坐位,医者站其后,用一指禅推法或拿法,推拿后 颈项部3 ~5遍。用按揉法拿揉风池、肩井、肺俞、大椎,每 穴1~2分钟。病人坐势不变,医者面对患者,用食、中二指 指腹按住鼻骨,并上下做揉擦(揉擦动作发生在皮肤下),约 40~50次。再按揉太阳、迎香、曲池、合谷,每穴0.5~1分 钟。若兼有肝胃热象者加点太冲、内庭;兼表证者,加开天 门、推坎宫。若肺脾气虚者,加直擦肺俞至脾俞穴区,透热 为度。
②自我保健:每天早晨和睡卧前,洗漱后,自行用食、中 指指腹擦鼻骨3 ~5分钟,每次以自觉酸楚为度。长期坚持, 能治疗慢性鼻炎。
10.26.4各家治法
(1)《推拿治疗学》(陈忠良著)
患者取正坐位(或仰卧位),先用一指禅推法沿百会、上 星、神庭往返治疗3 ~5遍,继沿百会、通天、头维往返3~5 遍,再沿百会、印堂、攒竹、太阳、迎香、禾髎往返治疗3 遍,然后重点按揉百会、通天、印堂、太阳、迎香、攒竹、风
• 470 •
大成推拿术
府、曲池约3 ~5分钟,最后拿风池、合谷、肩井,可配合擦 法,擦热迎香、风门、肺俞。
(2)《中医推拿学》(俞大方著)
病人坐位,先用一指禅推法沿颈椎棘突两侧往返操作2~ 3分钟。再用一指禅推或按揉风池、风府,以胀为度。然后从 风池起沿颈椎两侧用拿法治疗,自上而下3 ~4遍,改为拿两 侧肩井。再按揉大椎、肺俞、风门各1分钟。横擦两肩与大椎 线以透热为度。病人坐位,从印堂开始沿鼻梁两边到迎香,用 一指禅推法上下往复治疗,约5分钟,重点在迎香穴。再用抹 法从印堂到两侧太阳,及从印堂至两侧迎香,往返抹动5~6 次,同时配合按揉迎香和太阳。然后用小鱼际擦法沿鼻梁两侧 治疗,以温热为度。病人上势,医生先按揉中府,以酸胀为 度,再拿上肢,从肩到腕往返3〜4次,同时配合按揉曲池及 拿合谷。最后搓上肢结束治疗。
(3)《简易推拿疗法》(赵正山著)
感冒、中暑、高温作业等原因鼻塞者,按鼻翼、掐迎香。 飞尘人鼻,除鼻道清洁外,加揉鼻准、推眉心、前额、项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爱盲论坛  

GMT+8, 2024-6-14 03:47 , Processed in 0.35190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