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局通栏广告

爱盲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42|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二舅安安静静生活在小山村里,是这个故事最好的结尾

[复制链接]

2109

主题

660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846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7-27 19:18: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天涯过客说:
UP主衣戈猜想(以下简称:衣戈)的二舅不会想到,这两天自己会成为全网热议的人。
二舅曾是村里的天才少年,却因一次高烧打针而成了残疾,他自学木工、领养被抛弃的孩子、66岁还带着88岁老母亲出门赚钱……二舅66年人生浓缩进11分钟的视频里,透过文学性的旁白与画面,成为了爆款。
有人为他的身世遗憾,也有人为他的聪明感叹,更多人为他的坚强和乐观点赞,一时间二舅的“庄敬自强”成为了高频词。
在衣戈看来,拍摄二舅不过是自己持续了七八年的一个想法,由于工作、疫情、成为父亲等多种原因迟迟没有实现。
“我完全没有想到这个视频能爆红,我最初的心理预期就是有10万浏览量就不错,当然在最终发布之前,我还是在视频的标题上向流量做了屈服。”
那部视频,衣戈花了两个晚上就完成了文本创作,按照他的原本计划,那部视频的名字应该只有短短的四个字--《我的二舅》。
此前,衣戈虽然被平台认证为科普博主,但发布的内容却是天上一脚地下一脚。有《谁在组织高考作弊》,也有《太监净身实操指南》,甚至还有《如何科学护理产后母猪》,还有他的本行历史教育的内容如《你不知道的课本外的抗日战争》等等。
做的视频选题之所以会如此发散,是因为自己并不是一个注意力十分集中的人,有时候会一连几日对一个事情产生兴趣从而研究分析,但很快兴趣走了,就会被下一个新鲜事物吸引。
内容没有相对垂直,其实是当下短视频平台创作者的大忌,这会使得受众变得分散零碎,衣戈坦言,自己是个拧巴的人,在视频创作的过程中,总是会在自我表达和流量二者之间反复横跳。
拍摄二舅则完全没有纠结和拧巴,因为衣戈打心里就不认为这个视频观众会喜欢,那就是一个身患残疾在山区农村生活了一辈子的小老头,又会有几个人在乎。
“他是我的二舅,但并不是别人的二舅。”想清楚这一点后,衣戈反而没有了束缚,只是在劝二舅拍摄的过程中耗费了一些心力。
“在二舅看来,他这样的普通人是没有资格被拍成影像纪录的,他们那代人的认知中,能被拍成片子的人都是大明星那样的名人,他不配。于是,我只能忽悠他,是把他的故事拍摄出来,激励年轻人好好学习奋发图强,就这样,二舅才勉强同意了我的拍摄。”
“我虽然是这样忽悠二舅,但是我并没有希望通过一部视频激励谁,教育谁,阐述怎样宏大的教育意义和启示,这完全不是我的本意。”衣戈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二舅的视频中的内容都是真实的,衣戈还删除了很多他认为并不真实的内容,比如二舅用针灸治好了姥姥的胃病,再比如二舅用熟红薯救活了从老房子上摔下昏迷的妹妹这些事。
有人质疑在视频滤镜下,存在刻意升华二舅苦难的情况,这让衣戈很迷惑。
“苦难怎么升华?我不仅不喜欢升华苦难,还在视频中有意地调侃它,解构它。”
视频爆红后,衣戈决定将这些天的视频收益都给二舅,但是二舅执意不要,衣戈只能再次忽悠二舅称,视频激励了很多年轻人,有机构为他颁发了“身残志坚奖金”,就这样二舅才把存折号码告诉了衣戈。
短短几天,二舅的视频播放量已经逼近了2000万。起初,衣戈并不明白,自己的二舅为什么会引发那么多人的共鸣,这几天下来他渐渐懂得了一些。
衣戈于1990年出生在北方的一个山村,和绝大部分年轻人一样,求学,考学后离开了村庄,在大城市娶妻生子,在他的回忆中,家乡永远是冬天。
二舅的那个村里,80%是留守老人,还有很少一部分留守儿童,再加上零星丧失劳动能力的年轻人。
“我们这代人已经离开了农村却和乡土有很深的连接,很多年轻人可能和我一样,每次回家时感慨的就只剩下自己家的老人变老了,我想应该是视频中这样的内容击中了他们。”
有人说看了二舅的经历感觉当下的年轻人没有老一辈人能吃苦了,在衣戈看来从前人日子过得很穷,物质生活十分匮乏,但他们生活在农村,一个相对完善的人情社会中,而今天的年轻人虽然物质生活提高了,但有更多人离开了故土去他乡闯荡,漂泊,看到了更多的人情冷暖和世态炎凉。
“这样来看,当下的年轻人和老一辈的人面对的苦是完全不同的,双方都没有体验过对方的苦,所以很难比较在对方的条件下,谁更能吃苦。”衣戈说。
在北漂生活中,衣戈时常被困在“出人头地”和“过好自己的生活”两端中,不知道自己应该选择哪一端。
“我上学时曾给自己制定过很多人生计划,比如我生前一定要赚够1000万人民币、我死之前一定要有超过50万中国人知道自己的名字、我一定要创业一次,等等。”
有时候他平白无故的在入睡前总是会去想,每过一天,自己的父母、姥姥、二舅都会离死亡更近一天,有这种莫名其妙的想法已经十几年了,在这样的情绪下,整个人就会变得很悲观。
“这就是我的精神内耗,但是这并不代表所有人都有这样的精神内耗,和二舅相处的几天中,二舅对于生活的态度确实短暂治愈了我,但他能不能治愈别人,我是不确定的,甚至二舅能够治愈我多久,我也不确定,也许过了几周几个月,二舅和我的生活距离再次拉开后,我依然会陷入曾经的那些困境中。”
衣戈很喜欢“庄敬自强”这四个字,也是他认为最能代表二舅的词。
“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人,喝了酒会哭,哭完了会闹,会找人发泄会跟媳妇吵架,发泄自己的情绪,但其实这些丝毫不影响他在生活中是一个自强不息的人,他照样可以把对自己的责任,对家庭的责任甚至是对社会的责任扛在肩上,但是有的人就是能在自强的同时还能保有一份庄敬。”
那是一种平静中的敬畏,这是非常难得的,也是二舅最打动衣戈的地方。
“我这辈子就见过二舅哭过一回, 喝了酒之后感觉自己这辈子确实过得太苦了,号啕大哭,哭完之后这又过了一二十年,再也没见他哭过,总是笑眯眯的。就连见了当时给他扎针导致他残疾的医生,他也没有恨意。”
有人说,二舅是当代《活着》中的福贵,对此衣戈表示反对。
“福贵面对的苦难远远大于二舅,我二舅活到现在,母亲还在,女儿也孝顺,还有我这样的外甥跟他称兄道弟地一起喝酒,福贵最后剩了什么?他就剩下一头牛了。但二舅的生活并不是这样的。”
在视频走红后,很多人找到衣戈,有希望帮助二舅和姥姥的,也有建议近距离拍摄二舅的生活的,甚至还有建议让二舅去直播带货贴补生活的。
有导演和编剧找到衣戈,但他对这些项目并不感兴趣,他觉得二舅的故事支撑不起来一部90分钟的电影,而二舅显然也没有做好任何爆红的准备,他在村中过得很开心,但如果平静的生活一下子被打破,他会很惶恐和不知所措。
“我看过拉面哥和大衣哥的故事,尤其是拉面哥的故事让我很受震撼,流量过后一地鸡毛,我不想二舅变成那样。他能给村里老人修收音机、修水龙头、修三轮车但不代表他能带货,这里面没有必然性。”
“二舅不是不能直播,但是然后呢?一遍遍在直播间重复自己经历过的苦难?然后和别的主播PK,然后声嘶力竭扯着嗓子卖几包抽纸?他认真地活了半生,我分享了他的故事,大家听到有了些许触动,这就很美好了。”
衣戈认为,美好的故事就应该有一个美好的结尾,这些年看过的“烂尾”故事太多了,二舅安安静静陪着姥姥生活在小山村里,那就是这个故事最好的结尾了。
7月27日上午,衣戈在视频网站发表了最新的动态。
“知道二舅的人越来越多,多到让我有些不安,我已经让宁宁(二舅的养女)将二舅和姥姥从山村接走了,暂时不会回村,直到大家已经想不起来他们,这段时间他们会自在的住在某个不会被任何人打扰的地方,也希望大家对二舅的所有关切就简单的起于线上,止于相忘,渺渺神交一场。”
本帖来自爱盲客户端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09

主题

660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8464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2-7-27 19:20:23 |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天涯过客说:
7月26日消息,近日,《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的B站视频刷屏了朋友圈和微博,UP主“衣戈猜想”在视频中讲述了农村二舅的一生。有网友建议二舅去各大短视频平台直播,对此,作者回应称,“二舅认真的活了半生,我分享了二舅的故事,大家听了还有点触动,这三者合起来就是个美好的小故事,美好的故事应该有一个美好的结尾,这些年大家看过的烂尾了的美好故事还少吗?让二舅安安静静的陪姥姥生活在那个小山村吧,那就是这个故事最美好的结尾。”
本帖来自爱盲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09

主题

660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8464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2-7-27 19:21:04 |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天涯过客说:
今天,一则名为《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的短视频刷屏了。11分钟的视频里,up主@衣戈猜想 讲述了自己二舅一生的经历。这个曾经村子里的天才少年,十几岁时因为发烧,被村医在屁股上打了四针后成了残疾。后来自学木工谋生,一生未婚,收养了一个女儿,现在独自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母亲,还成了村里的“维修多面手”。
网友表示看过“后劲儿很大”,称之为视频版的《活着》。二舅的一生,不过是千千万万普通人的写照,它底层、琐碎、平凡,苦难与幸福交织,“普通到不快进1万倍都没法看”。但在不长的时间里,视频辅之轻松却又富含哲理的旁白,讨论了太多让人有共鸣的话题,比如:什么是孝顺、如何对待遗憾、怎样才能快乐……
回味一番,令岛叔印象最深刻的画面是二舅一瘸一拐依然向前走的背影,最戳中人心的是他最最朴素的坚韧与善良。他在挣扎与困难中表现出来的自强与强悍,令人心生敬意。这又何尝不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品质?
许多网友说自己被治愈了。正如up主自述一样,“四肢健全,上过大学,又生在一个充满机遇的时代,理应度过一个比二舅更为饱满的人生”。或许这也是作者认为自己的“精神内耗”被治愈了的原因。
“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这是二舅摘抄在笔记本上的一句话。视频中也有一句话:“遗憾谁没有呢?人往往都是快死的时候才发现,人生最大的遗憾就是一直在遗憾过去的遗憾。”让我们一杯敬二舅,一杯敬明天,勇敢地跨入生命的洪流,去过饱满的人生。
“是的,这条人生路最后通向的一定是胜利。”
本帖来自爱盲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09

主题

660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8464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2-7-27 19:45:33 |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天涯过客说:
  @中国新闻网 消息,7月26日,《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视频在互联网刷屏,不过也有人质疑视频真实性。在接受采访时,视频作者@衣戈猜想 表示,二舅的经历是真实的,   “每一个字都是真实的,甚至还删改了一些更具有传奇性的东西。”之所以做这个视频,原作者是想了却自己的心愿,视频完全由手机拍摄,自己也没有团队,只有媳妇儿会帮忙,发之前完全没想到会这么火,“感到很不可思议。”   另据@中新文娱 消息,视频作者@衣戈猜想 接受采访时表示,已有编剧、制片人联系自己,想把二舅的生活拍成电影。但衣戈猜想认为,二舅的故事可能撑不起一部90分钟的电影,虽然故事也有矛盾和冲突,但是可能没那么多,呈现效果不会那么好,“整体来说对(把二舅的故事)拍成电影这件事没什么兴趣”。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09

主题

660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8464
5#
 楼主| 发表于 2022-7-27 19:46:26 | 只看该作者
5楼 天涯过客说:
  @衣戈猜想 :这是我的二舅,村子里曾经的天才少年;这是我的姥姥,一个每天都在跳popping的老太太。   他们在这个老屋生活,建它的时候还没美国。   二舅上小学是全校第一,上了初中还是全校第一。全市通考从农村一共收上去三份试卷,其中一份就是二舅的。有一天二舅发高烧请假回家,隔壁村的医生一天在他屁股上打了四针,二舅就成了残疾。   十几岁的二舅躺在床上,再也不想回到学校。老师们三次登门相劝,二舅闭着眼睛横躺在床上,一言不发,像一位断了腿的卧龙先生。   第一年二舅拒绝下床,他不知道从哪找到了一本赤脚医生手册,疯狂地看了一年。   但二舅的腿不是伤了,而是废了,所以久病并不能成医。   于是第二年二舅扔掉了手册从床上爬了下来,呆坐在天井里观天,像一只大号的青蛙。   第三年二舅不看天了,看家里来的一个木匠干活,木匠干了三天走了。二舅跟姥爷说他看会了,求姥爷去铁匠铺给自己打做木工的工具。三年来二舅第一次走出了院门,去生产队给人做板凳,一天做两个,一个一毛钱,可以养活自己了。   如是几年,有一天二舅照常拄着拐来到生产队,队长告诉二舅:“以后不用来了,生产队没了。”   二舅问为什么,队长说:“改革开放了。”   于是二舅就开始改革开放,游走在镇上的各个村子给人做木工。有天在路上遇到了当年的那个医生,他跟二舅说,“要是在今天,我早被告倒了,得承包你一辈子。”二舅笑着骂他一句,一瘸一拐地又给人干活去了。   后来不知道什么手续上的原因,二舅的残疾证怎么都办不下来,他很失望,居然拄着拐辗转去了北京,他想去天安门广场的纪念堂,说要去看看他。   二舅说改革开放很好,他也好,为什么呢?二舅说:“他公平。”   很快二舅的兜里就没剩几个钱了,他的一个堂弟在北京当兵,二舅作为军人家属住进了部队,没想到居然混得风生水起。因为二舅不爱搭讪交际,只爱干活,他不知道从哪借到了木工工具,在那个部队条件还很艰苦的年代,给士兵们默默地做了很多的柜子和桌子。哪个士兵会不喜欢这样的homie呢?   有一天二舅的堂弟去澡堂,看见一个老头和二舅正坐在一块泡澡,二舅的堂弟吓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因为那个老头是他只见过几次的一位首长,此刻正蹲在池子里给二舅搓背。   后来二舅回到村里,大家都问北京怎么样,二舅说:“北京人搓背搓得很好。”   到了两个妹妹出嫁的年纪,二舅心里很不舍,二舅有自己的表达。大姨和我妈结婚时的所有家具,每一张图纸,每一块木板,每一块玻璃,每一根装饰条,每一个螺丝,每一遍漆,都是二舅一个人完成的。   你能想象在80年代,一个山村的女孩子结婚的时候,能拥有这样的一套家具是多么梦幻的事情吗?   姥姥家这么穷,妹妹出嫁有这么一套家具,婆家也会高看一眼,也许就会更好地待自己的妹妹。你可能说我在吹牛,因为这是“上海牌”的家具。但你忘了这是我的二舅,二舅总有办法,什么牌子他都能给你贴上,你还要什么牌子?他还有天津牌、北京牌、香港牌,超豪华ok?   再后来年轻的二舅领养了刚出生的宁宁,二舅拼命地在周边做工赚钱,大部分时间都把宁宁寄养在了大姨家里,很少陪伴她。   宁宁小时候经常被人在背后议论不懂礼貌,一个被抛弃了两次的小孩,对这个世界还能有什么礼貌呢?   十年前宁宁和男朋友结婚了,20万出头的县城房子,二舅出了十几万,真不敢想象他是怎么攒下来的。   二舅掏光了半辈子积蓄给宁宁买了房子,却开心得要死,这就是中国式的家长,中国式的可敬又可怜的家长,卑微的伟大着。   二舅在30岁出头的时候,迎来了说媒的高峰期,但二舅跟我说,他一直觉得他这辈子只能顾得住自己,顾不住别人了,所以从来没有动过这方面的心思。   二舅说谎了,当时有一个隔壁村的女人,有老公还有两个孩子。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契机,二人的关系突然变得非常的熟络,并很快变得过于熟络。她经常来二舅家串门,二舅也经常去找她,即便是她老公在的时候。   两个孩子也很喜欢二舅,再后来,她开始作为二舅家的正式一员,出席家族的一切红白喜事,并对二舅体贴入微,把他乱糟糟的小屋收拾得井井有条。二舅做工回来能吃上一碗热饭,顺手把今天结的钱递给她。   就这样好多年过去了,她却并没有离婚,二舅的四个兄妹从一开始的全力支持,转而怀疑这个女人只是图二舅的那一点钱而强烈反对。   而还在上小学的宁宁则喊那个女人“老狐狸”,喊自己班里的她的女儿“小狐狸”,老实的二舅进退失据,不知所措。   再后来这个女人和她的丈夫死在了外地的一个工棚,煤气中毒,二舅也终生未婚。这段感情的细节我理解不了,大姨也都记不清了,二舅则是不愿意讲。   这到底算怎么一回事呢?既不是今日时兴的仙人跳,也不是那个年月的拉帮套。那时候爱情来过没有呢?   几十年过去了,故人故事无疾而终,到现在什么也没剩下,只剩了一笔烂账,烂在了二舅一个人的心里。流了血,又长了痂,不能撕,一撕就会带下皮肉。   就这样又过去了三十年,乏善可陈。是的,普通人的生活就是这样,普通到不快进一万倍都没法看的。转眼姥姥已经八十八岁了。   现在农村的人工成本也越来越高,二舅正是挣钱的好时候。他很想为自己多挣一点养老钱,将来就不用拖累宁宁。   但是姥姥现在的生活已经不能自理,也不是很想活了,有一次甚至已经把绳子挂到了门框上。中国人老说“生老病死”,生死之间何苦还要再隔上个“老病”呢?   这可不是上天的不仁,而是怜悯。不然我们每个人都在七八十岁,却还康健力壮之年去世,那对这个世界该有多么的留恋呢?那不是更加的痛苦吗?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老病”是“生死”之间的必要演习。   所以在几年前二舅出门的时候,就开始把姥姥放到车上。去别人家做木工活的时候,就把姥姥放到身边的小板凳上。   66岁老汉随身携带88岁老母,这个6688组合简直是酷得要死。   这几年二舅木工活也不做了,全职照顾姥姥。早上给姥姥洗脸,晚上给姥姥洗脚,下午逼姥姥锻炼。   姥姥每走二十步就得坐下歇十秒,二舅每走二十步就会落后姥姥三米,赶上这三米正好需要十秒,接着走。   这么默契的走位配合,我上一次见到还是在乔丹和皮蓬身上。乔丹喜欢给皮蓬送超跑,二舅喜欢给姥姥拽面条,再浇上点西红柿炒鸡蛋。嗯,好吃的。   二舅从小对宁宁没有什么教育可言,今天的宁宁却成为了村里最孝顺的孩子。可见让小孩将来孝顺自己的最好方法,就是默默地孝顺自己的父母。小孩是小,不是瞎。   其实很难把二舅定义为一个木匠。我在家这三天的时间里,他给村里人修好了一个插线板、一个燃气灶、一盏床头灯、一辆玩具车、一个镢头、一个洗衣机、一个水龙头。   回来的路上被另一个婶子拦住,修好了她家的门锁。还没进家门,又被另一个老头叫到家里,说电磁炉坏了。二舅到他家发现,是他的插线板的电源忘了打开。可怜的老头。回到家又修好了一个奶奶的老人机和收音机。   姥姥有胃病,他就给姥姥针灸。人家嫌门楼上光秃秃的木头不好看,二舅就自己设计好了,给人画上去。山顶修了座庙,所有的龙都是二舅雕的。   村里没有神婆,二舅就成了算命师。当然了,签子是自己做的,竹筒是自己做的,本子是自己做的,卦是自己抄来的。   他甚至有一天突发奇想,要做一把二胡。木头做胡身,电话线铜芯做弦,竹子做弓杆,钓鱼线做弓毛。我们这没有蟒蛇,他就上山抓了几条双斑锦拼成一张琴皮。你看,二舅总有办法。   很想给你们看看那把有模有样的二胡,可惜十几年前姥姥让我的傻子弟弟拿二胡当锄头玩,给玩坏了。   这个村子里有的一切农具、家具、电器、车辆,二舅不会修的只有三样:智能手机、汽车和电脑。因为这些东西二舅也没有。不过现在智能手机也有了,宁宁买的,等他拆上几次也就会修了。   夜深了,二舅家的灯还亮着,又给谁家修东西了。   听见锣声和鞭炮声了吗?不是村里有人结婚,而是年轻人都走了之后,野猪回来了,吓唬野猪呢。   村里就剩下几百个老头老太太了。如果有什么东西坏了,送维修店去修,先别说得花钱,如果到镇上是30里山路,如果坐客车去县城,下了车他们是连北都找不到的。   二舅总说他能顾得住自己就不错了,他其实顾住了整个村子。村里人都开玩笑叫他歪子,但我们每个人都很清楚,我们爱这个歪子, 我们离不开这个歪子。   1977年恢复高考的时候,二舅正是十八九岁。如果不是当年发烧后的那四针,二舅可能已经考上了大学,成为了一名工程师。   单位分的房子、国家发的退休金,悠游自适,颐养天年。隔壁村一个老头就是这样嘛,当年学习还没二舅好呢。如果是这样,那该有多好啊。二舅一定会成为汪曾祺笔下,父亲汪菊生那样充满闲情野趣的老顽童。   看着眼前的二舅,总让我想起电影《棋王》里的台词:“他这种奇才啊,只不过是生不逢时。他应该受国家的栽培,名扬天下才对,不应该弄到这么落魄可怜。”   太遗憾了,真的是太遗憾了。   我问二舅有没有这么想过,他说从来没有。这样的心态让二舅成为了村里第二快乐的人。第一快乐的人是刚刚,我们村的“树先生”。   所以你看,这个世界上第一快乐的人是不需要对别人负责的人,第二快乐的人就是从不回头看的人。   遗憾谁没有呢?人往往都是快死的时候才发现,人生最大的遗憾就是一直在遗憾过去的遗憾。遗憾在电影里是主角崛起的前戏,在生活里是让人沉沦的毒药。   我北漂九年,也曾有幸相识过几位人中龙风,反倒是从二舅这里让我看到了我们这个民族身上所有的平凡、美好与强悍。   都说人生最重要的,不是胡一把好牌,而是打好一把烂牌。二舅这把烂牌打得是真好,他在挣扎与困难中表现出来的庄敬自强,令我心生敬意。   我四肢健全,上过大学,又生在一个充满机遇的时代,我理应度过一个比二舅更为饱满的人生。   今天二舅还在走着自己的人生路,这条长长的路最终会通往何处呢?   二舅的床下有一个几十年前的笔记本,笔记本的第一页是他摘抄的一句话: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是的,这条人生路最后通向的一定是胜利。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09

主题

660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8464
6#
 楼主| 发表于 2022-7-27 19:47:13 | 只看该作者
6楼 天涯过客说:
  今天,一则《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的视频在社交平台上刷屏了。二舅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却又努力坚强地活着。   二舅天资不凡,本有读书的天赋,却因为发烧后“隔壁村的医生一天在他屁股上打了四针”,成了残疾人。后来他凭借做木工的手艺安身立命,他让妹妹风风光光地出嫁,又把一个领养来的孩子养大。他曾经历了短暂却没有结果的爱情,如今在家里和老母亲相依为命。更可贵的是,二舅的人生态度是“从不回头看”,所以他倒也过得自在乐观,成了村里离不开的人。   这个视频火了,人们饶有兴致地看着这个二舅的故事,虽然悲苦又不乏顽强,既有灰暗又透着亮色,在平淡中还夹杂着幽默,正如视频的标题,颇有些精神疗愈的效果。这是二舅的故事,是属于上一辈人的故事;但它却在年轻人聚集的社交平台上爆火,成了这一代人的给养。   年轻人被二舅所感动,或许是得到了某种宝贵的“确定感”。生活是不确定的,可能会有意外和蹉跌,能确定的则是面对人生的态度。从二舅的晚年回望里,人们似乎能更加确定某种朴素的道理:顽强与乐观,可以抵御一切不幸。这是“二舅的故事”跨圈层乃至跨时代的意义。   人们可以从二舅身上提炼很多道理,包括那些传统的、单纯的、直击生活本质的人生哲学。某种程度这也属于“返乡文学”,以第三者的身份平视故乡,是“我”在讲述“他”的故事。   但不得不说,这其中有一个问题,二舅其实是失语的,我们并不知道他的真实想法。我们提炼了一个“二舅的故事”,二舅成了一个客体,为第三者的观察提供了角度。这些内容,很可能超越于二舅本身的真实之上。比如,视频里幽默地把二舅比作“卧龙先生”,但现实里,他对此是否也这样淡定与豁达呢?   其实,这也是类似作品一个常见的情况,因为种种原因,当事人没法自己讲述,只能依托于他者的观察。所以这个视频的重点,或许不是讲二舅的故事,而是他“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着眼点还是我们,是年轻人。二舅可以治好我们,那谁来治好二舅呢?   这是一个遗憾,也可能是无法弥补的,二舅也许永远无法实现充足的自我表达。相信很多人都见过这样的遗憾,我们的祖辈有那么多的故事,他们的一生可能就是微缩版的史诗。但是他们很难自我表达,或许也没有二舅这般“幸运”,没有经过任何记录,他们的故事就这么随风消散了。   “二舅故事”里的励志元素当然有意义,能给我们很多人生启迪。但我们其实还可以用更大的悲悯来看待我们的祖辈,他们努力地活着,顽强地扎根在大地上。但他们的心灵历史,也只有其中的一鳞半爪被记住,我们依然隔着某种距离,并没有那么了解他们。   这不妨碍我们欣赏二舅的人生态度,只不过我们也应该记住,其实还有一个更深邃、更多元、更丰满的“二舅”,他们在视频之外。能不能真实完整地了解他们这一代人,需要我们很大的耐心,以及某种责任感。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09

主题

660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8464
7#
 楼主| 发表于 2022-7-27 19:48:16 | 只看该作者
7楼 天涯过客说:
  今天,朋友圈里最红的一个人是“二舅”。   起先,他只是别人的二舅——B站UP主“@衣戈猜想”发布的一条名为“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的视频,讲述了“二舅”的半生。   视频中的“二舅”是一个穿灰色衣衫的干瘦老人。少时的“二舅”因为发烧被村里的医生打了四针之后,成了行动不便的残疾人,他本来可以凭借优异成绩开启的开挂人生,也因这场意外成为泡影。   心灰意冷了一年之后,“二舅”终于从床上爬起,从一套木匠工具开始,成为乡间的一位巧手奇人。故事没有到此结束。在年轻人日渐稀少的乡村,已然衰老的“二舅”不但要照顾他的老母亲,还几乎承担了村老人们所用器具的修修补补。   随着视频的刷屏,更多的人讨论起“二舅”,这个“二舅”是自己的父亲、大伯、姨夫……或者其他生活中的亲友。   下午4点,“@衣戈猜想”接受了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的连线采访。他说,记录二舅的想法,已经七八年了,他一直想表达一下。最近,孩子放暑假回老家,他就顺道做了这件事情,在带孩子的同时,他有时间就拍一点。   “@衣戈猜想”曾经当过10年的高中老师,不久前,他从教师的职位辞职,正在计划是否全职投入到视频制作。目前,他的视频都是自己拍摄制作,媳妇会帮忙。“文案自己写的,我媳妇买了个手机云台,我不会用,总体来说,镜头比较粗糙。”“@衣戈猜想”说,视频中的每一个字都是真实的,他删了一些更为传奇的细节,不想一惊一乍。   爆火,为什么?   没有想到会火,我跟媳妇完全规避流量,10-15万播放,只是想了一个心愿,还给自己指定了涨粉的进度表,这个一个粉不涨,定时到8点半,一早上起来就火了,很不可思议。“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的爆火,是“@衣戈猜想”没有想到的,如果让他评价自己的风格,他说“没有风格”,“从画面来讲,极其粗劣不堪,画面不完整,因为用手机拍摄,有抖动。”   视频上线后,很多网友非常喜欢它的文案,“@衣戈猜想”说,有几百条将他与余华联系在一起:“我都笑死了,不能侮辱名家作品。”   在这些评论里,让他印象深刻的是当下年轻人的不同看法。“@衣戈猜想”觉得,十七八岁的年轻人,大部分人在城里长大,没有在农村长期生活过,除了旅游,逛过农家乐。对农村生活并无感觉。但是,他们也在疯狂地转发朋友圈。“他们思考的不是城市化,不是国家转型,而是将二舅的经历投射到自己高考复读,容貌焦虑,考研失败等这些事情上。”不管周围的人从中看到什么,“@衣戈猜想”都很感动于很多人的认真回复。他说,看到这些,他会满脑子想——我配吗?!   “@衣戈猜想”说,他在做这个视频的时候,出发点也没有做到完全不在乎流量。最开始,他设置的标签是“我的二舅”,但是,到了发布的最后一刻,他有点动摇了,“流量焦虑起来了一点,标签又改成了现在这样。”至于二舅能否好“我的精神内耗”,“@衣戈猜想”说:“二舅不能根治我的精神内耗,我以后还会有精神内耗,最后,人还是靠自己。我只是主动去靠近二舅,去了解他,对自己进行自我的治愈。”   “二舅”姓赵,但“@衣戈猜想”没有透露他的居住地,他说,不想让任何人打扰到二舅与姥姥平静生活。   以下是视频的文字版全文——   这是我的二舅,村子里曾经的天才少年;这是我的姥姥,一个每天都在跳popping的老太太。   他们在这个老屋生活,建它的时候还没美国。   二舅上小学是全校第一,上了初中还是全校第一。全市通考从农村一共收上去三份试卷,其中一份就是二舅的。有一天二舅发高烧请假回家,隔壁村的医生一天在他屁股上打了四针,二舅就成了残疾。   十几岁的二舅躺在床上,再也不想回到学校。老师们三次登门相劝,二舅闭着眼睛横躺在床上,一言不发,像一位断了腿的卧龙先生。   第一年二舅拒绝下床,他不知道从哪找到了一本赤脚医生手册,疯狂地看了一年。   但二舅的腿不是伤了,而是废了,所以久病并不能成医。   于是第二年二舅扔掉了手册从床上爬了下来,呆坐在天井里观天,像一只大号的青蛙。   第三年二舅不看天了,看家里来的一个木匠干活,木匠干了三天走了。二舅跟姥爷说他看会了,求姥爷去铁匠铺给自己打做木工的工具。三年来二舅第一次走出了院门,去生产队给人做板凳,一天做两个,一个一毛钱,可以养活自己了。   如是几年,有一天二舅照常拄着拐来到生产队,队长告诉二舅:“以后不用来了,生产队没了。”   二舅问为什么,队长说:“改革开放了。”   于是二舅就开始改革开放,游走在镇上的各个村子给人做木工。有天在路上遇到了当年的那个医生,他跟二舅说,“要是在今天,我早被告倒了,得承包你一辈子。”二舅笑着骂他一句,一瘸一拐地又给人干活去了。   后来不知道什么手续上的原因,二舅的残疾证怎么都办不下来,他很失望,居然拄着拐辗转去了北京,他想去天安门广场的纪念堂,说要去看看他。   二舅说改革开放很好,他也好,为什么呢?二舅说:“他公平。”   很快二舅的兜里就没剩几个钱了,他的一个堂弟在北京当兵,二舅作为军人家属住进了部队,没想到居然混得风生水起。因为二舅不爱搭讪交际,只爱干活,他不知道从哪借到了木工工具,在那个部队条件还很艰苦的年代,给士兵们默默地做了很多的柜子和桌子。哪个士兵会不喜欢这样的homie呢?   有一天二舅的堂弟去澡堂,看见一个老头和二舅正坐在一块泡澡,二舅的堂弟吓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因为那个老头是他只见过几次的一位首长,此刻正蹲在池子里给二舅搓背。   后来二舅回到村里,大家都问北京怎么样,二舅说:“北京人搓背搓得很好。”   到了两个妹妹出嫁的年纪,二舅心里很不舍,二舅有自己的表达。大姨和我妈结婚时的所有家具,每一张图纸,每一块木板,每一块玻璃,每一根装饰条,每一个螺丝,每一遍漆,都是二舅一个人完成的。   你能想象在80年代,一个山村的女孩子结婚的时候,能拥有这样的一套家具是多么梦幻的事情吗?   姥姥家这么穷,妹妹出嫁有这么一套家具,婆家也会高看一眼,也许就会更好地待自己的妹妹。你可能说我在吹牛,因为这是“上海牌”的家具。但你忘了这是我的二舅,二舅总有办法,什么牌子他都能给你贴上,你还要什么牌子?他还有天津牌、北京牌、香港牌,超豪华ok?   再后来年轻的二舅领养了刚出生的宁宁,二舅拼命地在周边做工赚钱,大部分时间都把宁宁寄养在了大姨家里,很少陪伴她。   宁宁小时候经常被人在背后议论不懂礼貌,一个被抛弃了两次的小孩,对这个世界还能有什么礼貌呢?   十年前宁宁和男朋友结婚了,20万出头的县城房子,二舅出了十几万,真不敢想象他是怎么攒下来的。   二舅掏光了半辈子积蓄给宁宁买了房子,却开心得要死,这就是中国式的家长,中国式的可敬又可怜的家长,卑微的伟大着。   二舅在30岁出头的时候,迎来了说媒的高峰期,但二舅跟我说,他一直觉得他这辈子只能顾得住自己,顾不住别人了,所以从来没有动过这方面的心思。   二舅说谎了,当时有一个隔壁村的女人,有老公还有两个孩子。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契机,二人的关系突然变得非常的熟络,并很快变得过于熟络。她经常来二舅家串门,二舅也经常去找她,即便是她老公在的时候。   两个孩子也很喜欢二舅,再后来,她开始作为二舅家的正式一员,出席家族的一切红白喜事,并对二舅体贴入微,把他乱糟糟的小屋收拾得井井有条。二舅做工回来能吃上一碗热饭,顺手把今天结的钱递给她。   就这样好多年过去了,她却并没有离婚,二舅的四个兄妹从一开始的全力支持,转而怀疑这个女人只是图二舅的那一点钱而强烈反对。   而还在上小学的宁宁则喊那个女人“老狐狸”,喊自己班里的她的女儿“小狐狸”,老实的二舅进退失据,不知所措。   再后来这个女人和她的丈夫死在了外地的一个工棚,煤气中毒,二舅也终生未婚。这段感情的细节我理解不了,大姨也都记不清了,二舅则是不愿意讲。   这到底算怎么一回事呢?既不是今日时兴的仙人跳,也不是那个年月的拉帮套。那时候爱情来过没有呢?   几十年过去了,故人故事无疾而终,到现在什么也没剩下,只剩了一笔烂账,烂在了二舅一个人的心里。流了血,又长了痂,不能撕,一撕就会带下皮肉。   就这样又过去了三十年,乏善可陈。是的,普通人的生活就是这样,普通到不快进一万倍都没法看的。转眼姥姥已经八十八岁了。   现在农村的人工成本也越来越高,二舅正是挣钱的好时候。他很想为自己多挣一点养老钱,将来就不用拖累宁宁。   但是姥姥现在的生活已经不能自理,也不是很想活了,有一次甚至已经把绳子挂到了门框上。中国人老说“生老病死”,生死之间何苦还要再隔上个“老病”呢?   这可不是上天的不仁,而是怜悯。不然我们每个人都在七八十岁,却还康健力壮之年去世,那对这个世界该有多么的留恋呢?那不是更加的痛苦吗?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老病”是“生死”之间的必要演习。   所以在几年前二舅出门的时候,就开始把姥姥放到车上。去别人家做木工活的时候,就把姥姥放到身边的小板凳上。   66岁老汉随身携带88岁老母,这个6688组合简直是酷得要死。   这几年二舅木工活也不做了,全职照顾姥姥。早上给姥姥洗脸,晚上给姥姥洗脚,下午逼姥姥锻炼。   姥姥每走二十步就得坐下歇十秒,二舅每走二十步就会落后姥姥三米,赶上这三米正好需要十秒,接着走。   这么默契的走位配合,我上一次见到还是在乔丹和皮蓬身上。乔丹喜欢给皮蓬送超跑,二舅喜欢给姥姥拽面条,再浇上点西红柿炒鸡蛋。嗯,好吃的。   二舅从小对宁宁没有什么教育可言,今天的宁宁却成为了村里最孝顺的孩子。可见让小孩将来孝顺自己的最好方法,就是默默地孝顺自己的父母。小孩是小,不是瞎。   其实很难把二舅定义为一个木匠。我在家这三天的时间里,他给村里人修好了一个插线板、一个燃气灶、一盏床头灯、一辆玩具车、一个镢头、一个洗衣机、一个水龙头。   回来的路上被另一个婶子拦住,修好了她家的门锁。还没进家门,又被另一个老头叫到家里,说电磁炉坏了。二舅到他家发现,是他的插线板的电源忘了打开。可怜的老头。回到家又修好了一个奶奶的老人机和收音机。   姥姥有胃病,他就给姥姥针灸。人家嫌门楼上光秃秃的木头不好看,二舅就自己设计好了,给人画上去。山顶修了座庙,所有的龙都是二舅雕的。   村里没有神婆,二舅就成了算命师。当然了,签子是自己做的,竹筒是自己做的,本子是自己做的,卦是自己抄来的。   他甚至有一天突发奇想,要做一把二胡。木头做胡身,电话线铜芯做弦,竹子做弓杆,钓鱼线做弓毛。我们这没有蟒蛇,他就上山抓了几条双斑锦拼成一张琴皮。你看,二舅总有办法。   很想给你们看看那把有模有样的二胡,可惜十几年前姥姥让我的傻子弟弟拿二胡当锄头玩,给玩坏了。   这个村子里有的一切农具、家具、电器、车辆,二舅不会修的只有三样:智能手机、汽车和电脑。因为这些东西二舅也没有。不过现在智能手机也有了,宁宁买的,等他拆上几次也就会修了。   夜深了,二舅家的灯还亮着,又给谁家修东西了。   听见锣声和鞭炮声了吗?不是村里有人结婚,而是年轻人都走了之后,野猪回来了,吓唬野猪呢。   村里就剩下几百个老头老太太了。如果有什么东西坏了,送维修店去修,先别说得花钱,如果到镇上是30里山路,如果坐客车去县城,下了车他们是连北都找不到的。   二舅总说他能顾得住自己就不错了,他其实顾住了整个村子。村里人都开玩笑叫他歪子,但我们每个人都很清楚,我们爱这个歪子, 我们离不开这个歪子。   1977年恢复高考的时候,二舅正是十八九岁。如果不是当年发烧后的那四针,二舅可能已经考上了大学,成为了一名工程师。   单位分的房子、国家发的退休金,悠游自适,颐养天年。隔壁村一个老头就是这样嘛,当年学习还没二舅好呢。如果是这样,那该有多好啊。二舅一定会成为汪曾祺笔下,父亲汪菊生那样充满闲情野趣的老顽童。   看着眼前的二舅,总让我想起电影《棋王》里的台词:“他这种奇才啊,只不过是生不逢时。他应该受国家的栽培,名扬天下才对,不应该弄到这么落魄可怜。”   太遗憾了,真的是太遗憾了。   我问二舅有没有这么想过,他说从来没有。这样的心态让二舅成为了村里第二快乐的人。第一快乐的人是刚刚,我们村的“树先生”。   所以你看,这个世界上第一快乐的人是不需要对别人负责的人,第二快乐的人就是从不回头看的人。   遗憾谁没有呢?人往往都是快死的时候才发现,人生最大的遗憾就是一直在遗憾过去的遗憾。遗憾在电影里是主角崛起的前戏,在生活里是让人沉沦的毒药。   我北漂九年,也曾有幸相识过几位人中龙风,反倒是从二舅这里让我看到了我们这个民族身上所有的平凡、美好与强悍。   都说人生最重要的,不是胡一把好牌,而是打好一把烂牌。二舅这把烂牌打得是真好,他在挣扎与困难中表现出来的庄敬自强,令我心生敬意。   我四肢健全,上过大学,又生在一个充满机遇的时代,我理应度过一个比二舅更为饱满的人生。   今天二舅还在走着自己的人生路,这条长长的路最终会通往何处呢?   二舅的床下有一个几十年前的笔记本,笔记本的第一页是他摘抄的一句话: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是的,这条人生路最后通向的一定是胜利。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09

主题

660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8464
8#
 楼主| 发表于 2022-7-27 19:49:08 | 只看该作者
8楼 天涯过客说:
  这两天,一部题为《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的短片引发了广泛关注。这部短片中,创作者“衣戈猜想”用寥寥数语平淡地讲述着“二舅的一生”,展示出了一个鲜活的、饱受挫折,却又始终不屈的农民的一生。   短视频中的二舅是村子里曾经的“天才少年”,但在一场“意外”之后,二舅成了残疾人。自此之后,这个“天才少年”便再也没去过学校。   在床上躺了两年之后,二舅自学了木匠的手艺,这门手艺成了他今后谋生的手段。他去过北京给部队大院的士兵做过家具,也曾有过不被世俗所理解的感情生活,最终在生养他的小山村里,与老母亲默默地度过了几十年。   这部短片勾勒了一个农村残疾人士的一生,尽管只是粗线条的,但还是打动了许多人。人们通过创作者平淡的讲述,回望着二舅简单而漫长的一生。有网友感慨说,“每个中国家庭都有这样一个二舅”。是的,每个人都可以从他身上看到一些共同的特质,那是来自这片坚实土地所赋予的共同品格。   人们共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或多或少有着相似的经历,因此也就具备了某种“熟悉感”。这也是“二舅的人生”为何打动人的重要原因。人们从二舅的身上看到了自己或者自己长辈曾经的点滴人生,尽管他们经历着不同的悲欢,但与生活相处的过程同样精彩。   这是很多普通中国人的缩影。生命中所有的变动,都与这个时代的变迁息息相关,它是动态的,也是鲜活的。与时间的浩浩荡荡相比,在这漫长的一生之中,他们虽然渺小,却也充满着力量,这种力量来源于生命的一种本能。   与此同时,人们被“二舅的人生”所打动,是因为看到了一个具有强大韧性的个体生命,在年复一年的日常生活中所展示出的丰富性。他真诚地面对着生活带给他的种种磨砺,这种真诚是动人的,也带给旁观者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量。 ▲年轻时的二舅。图/短片《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画面截图   从“天才”到残疾人,二舅或许曾经有过自暴自弃,也有过挣扎,但在自暴自弃和挣扎之后,又选择还生活以悲悯。当他拿起手中的工具为村里的留守老人们修理门锁、收音机时,当他拉着自己老母亲外出做工、喂自己的老母亲吃饭、给自己的老母亲洗脚时,就是在“真诚地生活”。或许在旁人看来,这些内容略显琐碎,但这却是普通人所要面对的切切实实的人生。   那些看似粗粝、乏善可陈的细节,那些并不宏大的具体生活场景,展现出的是一种并不张扬的生命力。这种绵延的、温暾的生命力,给予二舅以一种质朴的、却又坚韧的力量,应对着来自生活的磨砺。   这种力量是含蓄的,却很有力度,风吹雨打都磨不破,始终在生活里默默生长。这种生长节奏是极其缓慢的,不会一时之间就结果,只有在经过了时间的洗刷之后,才会被人们发现其中饱满的质地。   从某种意义上看,二舅的生命历程,何尝不是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呢?日常生活之中,我们常常会为生命的诸多节点赋予很多意义,在未经世事之前,这些意义看起来似乎是虚浮的、远离现实的,但在经历时间的洗涤之后,人们或许才能明白其中的要义。这也是“二舅的人生”之所以打动人的原因之一。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09

主题

660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8464
9#
 楼主| 发表于 2022-7-27 19:50:08 | 只看该作者
9楼 天涯过客说:
  村里人喊他“歪子”。   因为残疾,他走起路来像一张拉不开的弓,永远抬着左脚,佝偻着。   左手拄着木质单拐,右手撑着木匠锯,挎着褪色破洞的安全生产包,这个干瘦的身影,一步一阶、一摇一晃地在村里过了60多年光景。   直到最近,他的外甥、短视频博主“衣戈猜想”(下称衣戈),把这66年人生浓缩进11分钟的视频里,他以“二舅”的身份,打动了被互联网连接的几百万人。   “二舅总有办法”   在视频旁白平静的讲述中,如果不是那次发烧,如果没有一天内打了四针导致残疾,小时候总是考全校第一的天才二舅,或许就考上了大学,拥有更多人生选择。   人生没有如果,但二舅总有办法。衣戈在采访时清楚地记得,二舅的口头禅是:“这东西还用学吗?”   他用三天时间看会了木匠活,开始做木工。   有木匠手艺,会电工,甚至还会一点针灸的他,是那种村里的“能人”。拎着熏香米醋桶改造的工具箱,他给留守老人占比达80%的村庄修插线板,修收音机,修燃气灶,修洗衣机……   衣戈记得,当初三舅家儿子娶媳妇出不起彩礼,二舅找人借钱,再借给三舅。   就连当年衣戈父母结婚、大姨结婚时,家里所有的家具都是二舅做的。普通人做这样一整套家具或许只用几个月,但对腿脚不便的二舅来说,这需要他放下其他活计,做上一整年。   衣戈的记忆中,二舅总是在做东西,就连二舅收藏的视频,也都是在修剪子修家具。   收养了女孩宁宁后,二舅更忙了,不能陪伴宁宁的时间里,他都在干活赚钱,开了线的笔记本上,一笔笔记着账:在李X家,15天赚60元;明X家,7天赚28元……宁宁结婚时在县城二十多万买的房子,二舅掏了十几万。   但二舅也有没办法的时候。   那天他喝多了酒,想起来自己这一辈子好像确实过得有点苦,于是嚎啕大哭,几个姐妹也抱着他一起哭。   那是衣戈有记忆以来,唯一一次见到二舅哭。此后的几十年里,他一直都是笑眯眯、乐呵呵的。   二舅总有办法,他一辈子都在创造和修复,包括他自己。   自己不值得   但为别人,可以   最初提出要给二舅拍视频,衣戈被拒绝了。   二舅觉得,自己不值得。“他认为只有明星才可以拍视频。”   后来,作为老师的衣戈找了个借口,说拍视频是为了激励学生,二舅才同意了。   视频发布后的火爆,是衣戈没有想到的。几百万的视频播放量,5.8亿的话题词阅读量,二舅在挣扎与困顿中表现出来的庄敬自强,不仅感动了衣戈,也浸润了观众的心。   明明是自己熟悉的人和事,可衣戈的母亲看到视频后,眼泪流了一遍又一遍。“她看了可能有几十遍,原本挺内敛的人,背着我们把自己关在屋里哭了好久好久。”   大姨哭了,其他的舅舅哭了,宁宁也哭了。   这则视频会得到多少奖励,暂未可知,不过,衣戈打算给二舅3000元。但他也很清楚,没有恰如其分的理由,二舅肯定不会收。于是,他撒了个谎,说平台在评选自强不息奖,发现了二舅,还怕身边的人独吞,必须转到他的账户里。   二舅接受了这个理由,但他没有银行卡,给外甥发了存折号。   衣戈打电话告诉了二舅视频爆火的这件事。二舅不知道什么是热搜,也不知道B站,听到这个消息的他,咿咿呀呀地说了几句话。   “我其实不明白他到底说了啥,他好像没什么感觉。”   粗糙的,细腻的   很难定义二舅的这个视频到底是什么。   没有精致的画面,但有人说这是今年最好的现实主义电影;有人说这是一部普通人的史诗纪录片,但似乎又少了同类型纪录片里沉甸甸的苦难;也有人说这是最体面的爆款短视频,但是11分钟的时长,又显得有些尴尬。   最初想到做这个视频,衣戈也只是想了却自己的心愿。   小时候,和二舅离得很近,觉得他平平无奇;长大后,9年北漂,成家立业,衣戈开始看到生活的面目,此时离二舅越来越远的他,突然发现,自己从未真正了解过二舅。   不同于以往精心制作的每一条视频,对二舅的故事,衣戈没有设定任何涨粉或阅读量的期待,妻子是唯一的帮手。   拍摄人员不固定,拍摄时间不固定,手机记录,抖动的镜头,一个通宵的剪辑——设备是简陋的,画面内容是粗糙的,处理也是仓促的,从内容到拍摄都略显毛糙的视频,却流淌出最柔软无声的情感。   很多人质疑故事的真实性。对此,衣戈一字一顿地回应:“每一个字都是真实的,我甚至还删改了一些更具有传奇性的东西。”   很多人关心,视频中二舅没办下来的残疾证,最后办下来了吗?   衣戈说:“办下来了。”   窗   “如果”,两个笔画加起来不过14画的字,却可能是很多人回首岁月时最尖利的刺。   衣戈用镜头记录了“二舅”的一生,也为面对大大小小屏幕的我们开了一扇窗。透过这扇窗,我们得以窥探一个普通人的一生;得以了解,在充满不确定的环境中,一个普通人,如何用自身的确定性去改变,以自身的血肉之躯去对抗命运。   当初,二舅仰望的那方天井,似乎框定了他生活的范围。   他这辈子没用过马桶,也没有红绿灯意识;除了北京,二舅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县城,他以为只能顾好自己,最终却顾好了宁宁,顾好了八旬的母亲,顾好了一个村庄,甚至顾了来自五湖四海的、“精神内耗”的你我。   二舅的世界是有局限性的,当可能的生活被框定,他过出了最饱满的生活。同时,也为观看者打开了一扇窗,提供了一种难能可贵的生活样本:   人生海海,山山而川,不过尔尔。   看见具体的风景,做具体的事,爱具体的人。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09

主题

660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8464
10#
 楼主| 发表于 2022-7-27 19:51:18 | 只看该作者
10楼 天涯过客说:
  “这是我的二舅,村子里曾经的天才少年;这是我的姥姥,一个每天都在跳popping的老太太。”这两天,一则名为《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的视频,火了。   有人说,看完视频,仿佛跟着二舅一起,走过了苦难而饱满的半生。   有人在追问,二舅真实存在吗?他现在过得怎么样?会不会开直播?   拍摄视频的up主、也是二舅的外甥“衣戈猜想”在接受北京日报记者采访时回应,66岁的二舅和88岁的姥姥,安静地生活在老家山村,二舅不会开直播。他也不希望二舅和姥姥被打扰。   7月27日,@衣戈猜想 在微博发文,称已经开车把二舅和姥姥从小山村接走了,并希望大家对二舅的关切“就简单地起于线上,止于相忘,渺渺神交一场”。   像是故事,又重叠着很多人   7月25日上午8点,视频发布,很快,便开始借助各路社交媒体,广为传播。在这个看电影都追求1分钟内解决的短视频年代,众多网友却被这一段长达11分28秒的视频所感染。   一千多万次播放、二百多万次点赞、随时都有十几万人“正在观看”……这些硬邦邦的数字背后,是每一个人柔软的内心。每一个观看视频的普通人,仿佛都跟着二舅、姥姥回到了精神家园。   视频里,“衣戈猜想”的二舅,是一个腿部残疾的农村老人,和“衣戈猜想”的姥姥生活在一起。   二舅很普通,他没有读过大学,没有一份正式的工作,没有结过婚,甚至很长一段时间,连残疾证都没办下来。   二舅又很特别,他没读过大学,却是天才少年,初中时还是全校第一,只是误诊落下残疾,没再读书。他没有正式工作,却自学成为木匠,后来又自学了家电维修、中医针灸、二胡制作。目前,正在钻研智能手机。他没有结过婚,却有一段难以定义的感情,还有一个孝顺懂事的养女。   二舅很喜欢的两个字是“公平”,但命运对他有太多不公。不公就不公吧,见到当年误诊导致他残疾的乡村医生,他也只是笑着骂一句。二舅,从不回头看,他现在很快乐,被很多人需要。   自己的两个姐妹出嫁,二舅给她们打造全套纯手工“高定”家具。养女要结婚,二舅攒了二十万,支援买房。村里的婶、姨、伯以及不知道谁家的孩子,都会把坏了的插线板、床头灯、门锁以及玩具车,送来给二舅修理。   “衣戈猜想”说,自己是一个北漂,“也曾有幸相识过几位人中龙凤,反倒是从二舅这里,让我看到了我们这个民族身上所有的平凡、美好与强悍。”   广大网友们说,二舅像是故事里走出来的人物,但又重叠了很多人的身影,在中国的每一个角落,好像都有一个像二舅一样认真活着的人。   视频里面每一个字都是真实的   “我一丁点都没有想到这个视频会这么火,一开始预估是10到15万的播放量。后来我想通了,可能有相当一部分‘80后’、‘90后’,童年从农村成长起来,现在背井离乡生活在大城市。每年只能过年回去一次,农村越来越新,老人越来越多。可能是这个乡土的东西,击中了他们。”   “衣戈猜想”也是一个很真实的人。他曾是一个高中历史老师,之前拍摄的视频,五花八门,科普的、历史的、鬼畜的都有涉及。作为半全职up主,他做出过1000万播放量的视频,也有过流量焦虑,但是二舅的故事,是他一直想做,“哪怕掉粉”,也要做的题材。   正好,最近他刚到而立之年,又处在一个刚刚离职、没有想好下一步做什么的阶段。于是,他带着老婆孩子回了一趟老家。“二舅一开始听说要拍视频,是拒绝的,他觉得只有明星才能拍视频。”后来,听说视频可能会对年轻人有一点激励作用,二舅才同意。   视频的文案,是“衣戈猜想”自己写的,“每一个字都是真实的”。一开始是4800字,因为不想过于一惊一乍,删了过于传奇的1000多字。拍摄,是他媳妇用一个手机云台完成的,“画面粗劣,不完整,有抖动”。   有很多网友将他的作品,与大师相提并论。“衣戈猜想”笑着回应:“不能拿我这样的东西去侮辱名家的作品。”他只是强调,自己会受名家的影响,写作的时候,尽量做到“说人话”。   这样的作品,让很多有农村经历的网友,产生共鸣。更意外的是,一些十七八岁的中学生,也在评论区留言。“这个我没想到,他们不是思考的城市化、时代转型、乡愁的问题,而是把二舅的经历,投射到他们自己的高考、复读、考研、容貌焦虑、身材焦虑上。”   即便如此,“衣戈猜想”说,他当了很多年老师,但不是人生导师,没法去教化大家,“就像二舅没有根治我的精神内耗,只是短暂性的治愈。这种精神内耗,说来说去,还是靠自己。”   认真活着的人不需要观众   没想教化大家、没想到视频播放千万、更没想到二舅会火……但这一切在一两天之内,真实发生了。   “衣戈猜想”给二舅打电话,告诉他“热搜”、“B站”、“排行榜”,但是二舅并不清楚这些是什么意思。尽管朋友圈里在疯狂转载,但老家村子里,除了二舅,几乎没人知道这个视频。“村里80%是老人,10%是留守儿童,他们也不用微信。”   二舅、姥姥和整个山村的生活,都没有什么改变。“衣戈猜想”自己却几乎没怎么睡觉。大量的网友评论和私信,频繁的媒体采访,甚至还有影视改编的邀请。他觉得,二舅的故事不足以撑起一个九十分钟以上的影视作品,所以对此也不是很热心。   受关注越来越多,甚至有人建议二舅开直播,“衣戈猜想”觉得,应该表达一些态度,于是在微博上发布了一个回应,不会让二舅上直播,“美好的故事应该有一个美好的结尾”。   “如果不是私信太多,不回不礼貌,我连微博都不想发。大家在这个时代,做事情没有必要榨得那么绝、那么干净。花未开全月未圆,留点儿东西不好吗。大家都安安静静地生活,非得看到一个不愉快的结尾才开心吗,我觉得这样特别不好。”   “衣戈猜想”说,他不会趁热打铁,再去找一个农村题材拍摄。他更不希望,二舅的生活被打扰。拉面哥爆火之后,各路网红把拉面哥的村镇围得水泄不通,吃完拉面流量后,又留下一地鸡毛。   “我对这个非常非常担心,我觉得二舅没有应对这种突如其来曝光的任何准备。我觉得这会让他变得不自在。”“衣戈猜想”在采访结尾,带着恳请,“我接下来最期待的就是这个视频的热度,以最快的速度降下去,然后千万不要有任何人爆出二舅住在哪个村,有人突然闯到我二舅家里。”   就像视频留言区里一条热评说的——认真活着的人,不需要观众。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09

主题

660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8464
11#
 楼主| 发表于 2022-7-27 19:52:22 | 只看该作者
11楼 天涯过客说:
  二舅火速破圈,感动无数人的背后,或许是人们在二舅的晚年回望里,更加坚定了这样一个最朴素的道理:顽强与乐观,可以抵御一切不幸。   文 | 晨 沐   他曾是村里的天才少年,但现在乡亲们喊他“歪子”;   因为残疾,他走起路来像一张拉不开的弓,左手拄着拐杖,永远抬着左脚,佝偻着;   他经常右手撑着木匠锯,挎着褪色破洞的安全生产包,行走于乡间小道;   就是这样一个干瘦的身影,一步一阶、一摇一晃地在小山村里度过了60多年光景。 视频截图   他就是二舅,视频《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中的主人公。作者“衣戈猜想”,也就是他的外甥,用细腻、幽默、动人且平实的叙述,将二舅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但却努力坚强活着的故事娓娓道来。   视频迅速刷屏,打动了被互联网连接的几百万人。老实说,在短视频称霸的年代,这则11分钟的视频却一点也不会显得冗长。   今天(7月27日)上午,“衣戈猜想”发文称,“二舅和姥姥已被从小山村接走了”,因为知道二舅的人这两天越来越多,多到让他有点不安。   “衣戈猜想”已经让宁宁(二舅的养女)开车把二舅和姥姥从视频中的那个小山村接走了。当然,二舅得到的理由是“宁宁突然想他们了”,所以两位老人走的时候还挺开心的。   “接下来他们暂时不会回村,直到大家已经想不起他们。这段时间他们会比较自在地住在某个不会被任何人打扰到的地方,也希望大家对二舅的所有关切就简单地起于线上,止于相忘,渺渺神交一场。”“衣戈猜想”表示。 笔者截图时有10万+的观众正在观看该视频   几百万的视频播放量,5.8亿的话题词阅读量。是衣戈猜想上传视频前没有想到的。但这也让人开始质疑二舅故事的真实性。   对此,衣戈猜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二舅的经历是真实的,“每一个字都是真实的,甚至还删改了一些更具有传奇性的东西”。 视频截图   他还讲述了做这个视频初衷,其实是想了却自己的心愿,视频完全由手机拍摄,自己也没有团队,只有妻子帮忙,如今视频能够这么火,“感到很不可思议”。   其实,二舅一开始是拒绝的。因为他认为“只有明星才可以拍视频”,自己没什么可拍的。但当听到侄子说拍视频是为了激励学生,他便立马就同意了。   可以肯定的是,二舅在挣扎与困顿中表现出来的自强,已经不只治好了衣戈猜想的精神内耗和激励了他的学生,甚至也浸润了许许多多陌生观众的心。   还有很多人关心,视频中二舅没办下来的残疾证,最后办下来了没有。衣戈猜想也在采访中给出了答案:“办下来了。”   但笔者想说,二舅活得比很多健全的人还要认真,没有糊弄着自己生活。唯一遗憾的,可能是那段短暂的爱情。   但谁又知道呢?用衣戈猜想的话来说:“这到底算怎么一回事呢?既不是今日时兴的仙人跳,也不是那个年月的拉帮套。那时候爱情来过没有呢?” 视频截图   二舅的人生故事里,有几个小故事让笔者记忆深刻:   比如,本是“天才少年”,逢考必是全校第一的二舅却因一场高烧,被一个水平似乎不怎么样的医生在屁股打了四针,走向人生巅峰之路在十几岁的时候戛然而止,二舅也被打成了瘸腿。 视频截图   这事要是搁在今天,岂能向视频中讲述的那样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就连当年那个医生在路上遇到二舅时都直言:“要是在今天,我早被告倒了,得承包你一辈子。”   但二舅呢?只是笑着骂了他一句,就一瘸一拐地又给人干活去了。   看到这里笔者不禁鼻头一酸。也许有人会说,这不是因为二舅豁达,而是因为弱者的无奈,二舅没得选。那笔者也想劝你:“心里能不能多一点阳光。”   又比如,二舅作为军人家属住进了部队,没想到居然混得风生水起。有一天二舅的堂弟去澡堂,看见一个老头和二舅正坐在一块泡澡,二舅的堂弟吓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因为那个老头是他只见过几次的一位首长,此刻正蹲在池子里给二舅搓背。 视频截图   笔者又会心一笑,不得不佩服,二舅这是全凭本事吃饭啊!   再比如,姥姥年纪大了,经常念叨不想活了,于是几年前二舅出门的时候就把姥姥放到车上,在别人那儿在做工,就把姥姥放到身边的小板凳上。现在二舅开始全职照顾姥姥,“早上给姥姥洗脸,晚上给姥姥洗脚,下午逼姥姥锻炼”。 视频截图   尽管“6688组合”酷得要死,但必须承认,66岁的二舅在88岁的姥姥面前,是一个“中国式儿子”,孝顺。中国式的亲子关系,经常建立在一方的牺牲之上。   还特别喜欢视频的结尾——二舅转身冲着镜头微笑。 视频截图   人生海海,不过尔尔。   我想,二舅火速破圈,感动无数人的背后,或许是人们在二舅的晚年回望里,更加坚定了这样一个最朴素的道理:顽强与乐观,可以抵御一切不幸。   你认为,二舅到底是无奈的苟活,还是活出了我们向往的饱满人生,欢迎评论区留言。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589

帖子

463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631
12#
发表于 2022-7-28 07:24:12 | 只看该作者
12楼 五星红旗说:
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09

主题

660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8464
13#
 楼主| 发表于 2022-7-30 12:19:41 | 只看该作者
13楼 天涯过客说:
视频《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爆火以后,舆论呈现出巨大的撕裂,一边是被“二舅”感动的赞美声,一边是对这个故事本身的质疑声,而在这场撕裂的漩涡里,“二舅”始终“失语”。
记者来到“二舅”居住的这座位于河北的小村庄,从他的妹妹、堂弟、邻居,以及曾参与过“二舅”十几岁时那场急救的医生口中,拼凑出这位老人的部分人生。
在他们的讲述中,二舅的一生充满苦难,却从未向苦难低头,他或许不如视频中描绘的那样“传奇”,但刨除那些难以验证的故事,“二舅”平凡又坚韧的生命本身,也足够动人。
1没有“歪子”的小村
“二舅”居住的村子并不好找,从县城出发,经过近30公里的车程,其中大半是弯曲缠满的山路,才在矮山环绕间看见端倪。
外来者在这个村子里格外显眼,随着年轻人不断外流,村里如今只有一百多口人,几乎都是老人和留守的孩子。在村口服务中心值守的工作人员很快就猜出了来意,“你是来找二舅的吧?”
村里人把二舅叫作“歪子”。自从视频走红以后,这个从村头走到村尾不过十来分钟的小村庄,几乎人人都知道“歪子”成了“名人”,对于突然造访的陌生人,他们并不意外。从村口进去,途经视频里“刚刚”荡过的秋千,以及如今已空无一人的老校舍,沿着石块铺就的阶梯往上,身旁两侧,都是同样由石头垒起来的房子。
村子里很安静,除了鸟叫,几乎不闻人声,一直往村子深处走了几分钟,才看见几位老人的身影。一位曾在村里教书的老人,主动向记者介绍起“二舅”,也就是他们口中“歪子”的过往,这名老人称,自己在抖音上看到了“二舅”的视频,视频里讲述的故事,和他在生活里认识的“歪子”出入并不大,”基本上有八九成都是真的“。
据他说,在村子里大家有什么东西坏了,都会找“歪子”帮忙,老人家的门锁就是对方帮他装的。帮村里人修东西,“歪子”从不收钱,有时候村里人想给他些蔬果、粮食也不要,“这就够意思”。
在老人指引下,记者沿着一条石板路一路往前,直到有棵花椒树的路口,终于找到“二舅”的家。这是一间同样由石块垒起的小院,四四方方,在院子的后墙下,几位老人正坐在阴凉处闲聊。
老人们都是附近几间屋子的邻居,和“歪子”年纪相仿,听到有人来探访“歪子”,老人们显得很热情。据他们说,“歪子”在的时候,家里的家具、水电出了什么小毛病,都会去找他,“谁的水泵坏了,就用那个表,上去一看就知道哪坏了,给你买个配件就换了”。至于他不在的时候,如果遇上有什么要修的,就得到村子前面去找别人帮忙。
这几位老人称,因为视频的原因,几天前“歪子”和老母亲就被女儿宁宁接到了县城里居住,至于什么时候回来,他们也不清楚。从几位老人乘凉的墙根旁,一条小路过去,就能看见视频里“二舅”的那辆红色三轮摩托,车头蒙着塑料布,走近了还有淡淡的汽油味。
在三轮摩托旁,老房子的大门紧闭着,门内安安静静。
2高烧和残疾
“歪子”是不是天才他们不清楚,但在老人们的回忆里,“歪子”的命运转折点就是那场高烧。
一位老人告诉记者,“歪子”刚开始的时候上学成绩确实好,虽然怎么个好法他们也说不上来。直到发了高烧,落下残疾以后,才没有继续学业。
记者按照老人们的指引,前往了距离两公里外的原“县卫生院”,如今的村级卫生室。在村卫生室中的一名工作人员称,据他所知为“歪子”治病的乡村医生“早死了”。原“县卫生院”的院长已经退休,仍居住在村内,在村民指引下,记者寻找到了这名老院长。老院长表示,他对“歪子”的病情还有印象,当时“歪子”发高烧的时候,乡村医生无法处理,曾经向老院长求助,“歪子”的第一针就是由他打的。
在老院长记忆里,发高烧前“歪子”的双腿并没有异常,当时他的症状与感冒十分相似,为“歪子”注射过一针退烧药后,他向乡村医生交代了治疗意见,随后离开。在他回忆中,当时的情况是:“一开始是高烧,后面打完针后就出现这个情况,后来是麻痹”,“一开始打的不是这个屁股,后来到这屁股上了。”
至于乡村医生后续如何为“歪子”进行治疗,具体情况老院长并不知情,但在他看来,“歪子”当时的病情应该为脊髓灰质炎。脊髓灰质炎,又称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引发的病症,该病不仅会感染小儿,成年人亦会因感染发病而造成残疾。
老院长称,脊髓灰质炎已在该地区得到有效遏制,“发了糖丸(指脊髓灰质炎疫苗)以后就再也没有那个病了。”而当初为“歪子”诊疗的乡村医生,则于十几年前已经过世,过世原因为心肌梗塞。
这一说法得到了“二舅”妹妹的证实,据她说,这名医生十几年前已经去世,“家里也没有恨过他们,觉得是个意外,二哥自己也没表示过什么想法”。至于“二舅”是否因脊髓灰质炎致残,她表示并不清楚,只是村子里有人这么说。
“二舅”的妹妹称,当初“二舅”生病的时候,父亲找遍了附近镇子里的村医,但没有去什么大医院,实际上,这些年来他一直没去大医院看过,平常有什么不舒服,都是去小诊所里看病买药。
在视频中提及的那位在北京当兵的堂弟则告诉记者,“二舅”当初去北京,本来是想去大医院看病,但因为囊中羞涩,只在北京待了十几天就回了家,“他一听到没钱,也就是玩玩”。
“二舅”的堂弟说,看完那段视频以后,他的感受是“以前太落后了,你看有病治不了,只有顺其自然”。
3“脑袋不聪明,这个家就撑不起来”
“二舅”的堂弟,童年时和“二舅”一家住在同一个院子里。
如今“二舅”带着老母亲生活的老屋,在几十年前生活着三家人,每家四五个孩子,都打小一起长大,彼此关系十分密切。但自从高烧落下残疾以后,堂弟发现“二舅”变了,“坏了之后,多多少少这个性格稍微会孤僻一点,不愿意跟人打交道”。
后来堂弟参军入伍,和“二舅”的联系慢慢变少,兄弟之间也不再如少年时那般亲密,“二舅”去北京找他的那次,许多事情他已经记不住了,比如视频中那段“首长搓背”的趣闻,堂弟已经回忆不起当时的场景,只是模糊地说“可能是有这回事”。等到他复员,分配到县里工作的时候,“二舅”已经成了村里的木匠。
堂弟的邻居说,那些年“二舅”的日子过得还不错,村子里缺木匠,家家户户有活都会找他,“二舅”干活踏实,“有啥活干啥活”,学起东西来也很快,“脑袋不聪明,这个家就撑不起来”。
“二舅”学习木匠的过程,是一个人孤独而漫长的摸索,据他妹妹回忆,当初生病在家,“二舅”躺了一年,看见什么东西都自学,“他很聪明,学什么就会什么。当时二哥腿疼,就看医书,自己给自己针灸,自己给自己输液”。
后来病势稍好,“二舅”就开始自学木工,在家里从简单的锤子做起,没有拜过师傅,一点一点积累经验。那时家里的情况并不好,姊妹五人都在田间地头忙碌着“挣口粮”,即使是生活在一起的妹妹,她也来不及关注“二舅”手艺不断精进的过程。
但她还记得,“二舅”为了学好木匠吃过的那些苦,“主要是苦在他只有一条腿(能用力),使不上力气,不方便。有时候木头很大,拿不动,他就往上扛,都是自己弄,没有别人帮忙”。
吃过的苦,变成了生活的甜。有了手艺,“二舅”不仅找到了安身立命的事业,也开始为家里人创造更多幸福,他妹妹还记得,自己出嫁的时候“二舅”为她打造了一套最时兴的箱子,作为嫁妆带入婆家,时隔几十年,想起那时的场景,她的眼睛依然闪着骄傲的光。
干木匠,仅仅是“二舅”爱好中的一项,他拉过二胡,还喜欢画画,和木匠手艺一样,这些也都是靠自学。后来家里几个姊妹建新房,除了木家具、木门窗,就连房子里的建筑格局改造、走线,以及墙面上的装饰绘画,也都由他承包了。
五个姊妹中,有四个都住在相邻的村子里,平常家里电风扇、饮水机坏了,妹妹还是会习惯性向“二舅”求助,而“二舅”也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在她面前,“随叫随到,他从来不会让我难过”。
4二舅很苦,但很开心
对于“二舅”的视频走红,妹妹说她很开心,“最好的二哥被更多的人看到了”,但再次看到这条视频的时候,她只看了两分钟不到,眼眶就已经泛红,再也没有办法继续看下去。
据“二舅”的妹妹回忆,这条视频的拍摄者唐浩,是五姊妹中小妹的女儿的女婿,前段时间他们小两口回来过一次,用两三天时间完成了拍摄,第一次看见这个视频的时候,她觉得很感动,“看哭了,我们姊妹几个看完后心里都很难受,很心疼二哥,二哥是真苦”。
可她从没听“二舅”说起过这种“苦”,在他们面前,“二舅”是个乐观的人,去年老母亲生病以后,他经常带着老母亲出去散步、爬山,看到老母亲不高兴,就会想着办法讲笑话哄她开心。
木匠活还很吃香的那些年,曾经有过不少人想给“二舅”说媒,都被他拒绝了,家里人也不敢劝他,“他毕竟腿不方便,自己都养活不了,也养活不了别人”。
后来突然有一天,“二舅”抱回一个刚出生的小女孩让妹妹帮忙照顾,“二哥在外面给人干木匠活,他一个人带不了孩子,也不会带”。那时,妹妹已经有了一对儿女,她没问小女孩从哪来的,只是答应了下来。
这个小女孩,就是“二舅”现在的女儿宁宁,小的时候,她会叫“二舅”的妹妹为“妈妈”,后来在大人的要求下,才改口称“姑姑”,“毕竟是我二哥要的孩子,不能喊‘妈妈'。后来等她懂事之后,我们就跟她说了她是被抱养,她说知道,表现得很平静”。
在姑姑家长大,到了嫁人的年纪,宁宁离开家进县城里生活,每次过上一两周回来,买东西都会买上双份,给姑姑一份,给爸爸一份。孩子们长大了,“二舅”和他的姊妹们也老了,木匠不再是吃香的行业,他很少再出去做活,只是村里到处走走,帮助邻里们排忧解难。
宁宁曾经想过把“二舅”接到城里去生活,但每次去不了几天,“二舅”又要跑回来,他妹妹说,这是因为“家里还有个老母亲”。虽然五姊妹也曾经每个月轮换着照顾母亲,但“二舅”陪伴母亲的时间是最多的,尤其母亲生病这一年多以来,几乎都是他在照料着。
可宁宁还是成功了,视频火了以后,“二舅”和老母亲不得不前往县城里生活。据“二舅”的堂弟说,这些天“二舅”拒绝了很多邀请,“采访太多了”。
伴随着巨大的流量,网上开始出现对“二舅”的质疑和揣测,对于这些声音,“二舅”的妹妹表现得毫不在意,“谁愿意说说去,谁愿意看就看”。而至于那些号召要向“二舅”和家人们捐款的声音,她则表示并不需要,“我们不要捐钱,现在的生活比起过去已经很好了”。
近两天,大家的朋友圈都被“二舅”给刷屏了。这个并不复杂的故事,却激起了读者极大的共鸣。《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自7月25日在B站发布后,播放量一路攀升,登上B站全站排行榜第一名,短短一天视频播放量突破1600万次,成为上半年最火的短视频。
每一个互联网爆款的出现,必然是触发了人们的共情机制。“二舅”之所以能“火”,固然离不开视频创作者娴熟的叙事技巧和拍摄手法,也是因为“二舅”这个人物形象激发了人们对于远去故土以及家乡人事的记忆。近些年反映农村生活、文化的爆款产品不少,或多或少都有着类似的影子。一个本来可以跳出农门的“天才少年”,因为十几岁时被“赤脚医生”打针致残,人生轨迹至此不同,他一瘸一拐地自学成了木匠,半世孤苦,却始终充满对生活的热情和希望,不断地用爱治愈着他人。这样的人和事,似乎就是“我”幼时老家隔壁那个总是抽着旱烟笑眯眯的老汉,也仿若“他”远方叔伯中那个“特别有文化”的大爷……其实,“二舅”就是中国农民的一个缩影。读懂了“二舅”,就读懂了中国农民。
“二舅”善良达观,所以能释怀造成他不幸命运的误诊,收养宁宁,互助乡邻;他坚韧自强,靠着自学成才,不仅会木工,其他各种修理活也能玩得转。这是人物积极的一面。但同时,他也很沉默、坚忍,承受了生活给予的种种不公平,甚至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连残疾证都无法办理下来,只能在逼仄的空间中自我消化。这是人物让我们揪心的一面。
这两面都是中国农民的影像,是他们身上最典型的特质。肯吃苦、能包容、善谋生,正因为如此,千百年来,他们才能在一次次苦难的磨砺中始终屹立不倒,挺起了国家和民族的脊梁,浇铸了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崛起的庞大底座。他们值得被歌颂、被礼赞,被更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去传唱。但是我们更不能忽视,他们身上的这种品质、这种精神,往往都与困苦、艰辛相伴随,是在逆境中被逼出来的选择,是不得不与命运妥协的无奈,或者说生存智慧。“如果可以岁月静好,谁又愿意披荆斩棘”。我们要看到这其中农民所作出的牺牲和奉献,更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让他们能活得更从容、更踏实、更有尊严。
“二舅”治愈了我们,那么谁来治愈“二舅”?在短视频的背后,更深的发问直抵人心。我们常说,农民是最好说话的,你给他一分,他就会还你十分。这既是农民淳朴的天性,也是他们的家国格局。但是全社会不能对此心安理得,不能因为农民坚韧、善良、老实,就无意识地忽视他们的权益;不能因过去如此,就在思维惯性中出不来,而对农民的利益有所懈怠。这不公平,也不可持续。
更重要的是,农民身上所蕴藏的那种强大的斗志和智慧,是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好比“二舅”,如果不是当年发烧后的那四针,“二舅”可能已经考上了大学,成为了一名工程师,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
往事不可追。“二舅”不愿意对过去抱有遗憾,但是我们不能不遗憾,而且还应牢记这份遗憾。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未来更好地弥补上对农民的亏欠。客观而言,“二舅”的经历,既是城乡二元制的结果,也是时代打下的烙印。那个年代,因为农村医疗条件的极度匮乏,误诊、误治的事情并不鲜见,但这些“赤脚医生”已经是他们能够得到的最好医疗保障。今时今日,我们国家的整体实力已经有了很大提升,有能力反哺农业、支持农村。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重中之重战略的指引下,农民的生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同时也要看到,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依然很大,农民还很辛苦,农村还很落后。就像短视频中所反映出的一些留守老人问题、残疾人士保障难题等,都亟待解决。这也更加凸显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紧迫性。
“二舅”的故事终会淡去,明天还会有新的爆款、新的热点。我们很庆幸,在这个注意力时代,有一位农民的故事能被这么多人看到,并激起共鸣。我们更期待,这种关注度能转化为对农民福祉和制度保障的更持久观照。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把我们的情怀与思考,都能聚合成更加可为善为的力量,真正帮助农民摆脱艰难、摆脱不易,让我们的乡土社会不再有“二舅”这样的苦和难。
本帖来自爱盲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285

帖子

200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008
14#
发表于 2022-7-30 12:27:2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14楼 行走天下说:
yy



内容来自:羽明世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爱盲论坛  

GMT+8, 2024-11-18 10:46 , Processed in 1.49007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