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盲论坛

标题: 疫情影响青年婚恋生娃,2020年出生率创43年来新低 [打印本页]

作者: 天涯过客    时间: 2021-11-20 20:58
标题: 疫情影响青年婚恋生娃,2020年出生率创43年来新低
在疫情影响下,我国出生人口数量和出生率也大幅走低。
近日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2021》显示,2020年全国人口出生率为8.52‰,首次跌破10‰,创下了1978来的新低。
同期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仅为1.45‰,同样创下1978年以来的历史新低。
根据年鉴,2020年相比2019年,全国人口净增204万人,而前一年增量还高达467万,2018年增加了530万人。
人口专家、广东省人口发展研究院院长董玉整教授对记者分析,从现有的情况来看,人口总量增加的动力缺乏,越来越难,出生人口越来越少。发展的趋势,就是越来越接近于出生人口与死亡人口相交叉的边缘。
出生人口创下新低,有育龄妇女数量减少、疫情冲击等多种因素。这其中,疫情对去年生育产生了较大影响。人口学专业期刊《人口研究》发表的一篇文章《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出生人口变动影响》近日引发媒体关注。该文章指出,2020年年初的疫情暴发严重抑制人们的生育计划,导致了年末的出生人口大幅下降。
研究发现,从2018年开始,1~12月的各月出生人口就已经开始少于2015年同期。相较而言,2018~2019年的月出生人口数量下降相对温和,降幅约在10%~15%左右。而2020年的月出生人口降幅迅速加大,1~9 月降幅已达20%~30%,11月和12月由于受疫情影响,出生人口数量比2015年同期减少45%以上。
也就是说,2020年全年出生人口的下降更多集中在四季度。研究显示,分月度看,无论一孩还是二孩,11和12月的出生减少都更加突出。说明相当规模的人群自疫情暴发后有意识地减少了怀孕,从而更大幅度降低了11和12月的出生。
文章指出,疫情危机与我国近年来出生下降趋势叠加,加速了我国出生人口数量和生育率的下行。疫情对我国婚育的抑制性影响既全面又广泛,导致2020 年一季度婚姻登记对数下降45%、四季度出生人口数量锐减,尤其是30岁以下人群的生育数量以及一孩的出生数量下降更为迅猛,压低了我国的出生人口规模。
董玉整对记者分析,疫情影响人们的生育活动,已经成为全球的现象。其原因大致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疫情影响着人们的就业活动,疫情期间,有些人觉得疫情来了,收入下降或者工作没有保障,收入减少了,但生活支出的东西也许增加了,感到经济方面有了更多更大的压力。
其次,疫情带来的社会活动限制措施,影响了人们之间的直接交往,减少了男女之间的沟通交流,直至恋爱和婚育活动。
第三,疫情影响了人们对于生活、对于生育活动的现实态度。压抑、紧张的心情、对未来恐惧的心情,都成为了影响人们现实生育心理和生育行为的重要因素。
除了疫情因素带来的出生人口短期大幅下降外,育龄妇女减少、婚育成本上升导致出生意愿下降等因素,仍是我国出生人口下滑的主要因素。
记者梳理发现,近期包括贵阳、河南、安徽池州等地公布的出生人口数据、新生儿筛查或户政出生登记等数据都出现了同比下降的情况,降幅均超过一成,延续了持续下滑的态势。
同时,民政部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结婚对数为588.6万对,比2019年同期减少了124.5万对,降幅达17.5%。董玉整分析,结婚人数下降对出生人口必然带来实质性的影响。结婚人数的下降、当“妈妈”人数的下降,必然影响出生人口的增长。这也是影响出生人口数量增加与否的重要客观原因。
本帖来自爱盲客户端
作者: 天涯过客    时间: 2021-11-20 21:00
近日,《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披露,2020年全国人口出生率为8.52‰,首次跌破10‰,而同期人口自然增长率仅为1.45‰。
持续走低的生育率一直以来都是公众关心的热点话题。
今年5月,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国新办发布会上介绍,从人口总量上看,虽然我国人口总量增速是放缓的,但仍然保持了平稳增长。同时,普查数据也反映出我国人口发展中面临着一些结构性矛盾,如劳动年龄人口和育龄妇女规模下降,老龄化程度加深,总和生育率下降,出生人口数量走低等。
宁吉喆认为,要辩证看待人口变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一是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超大规模国内市场优势将长期存在,人口与资源环境仍将处于紧平衡状态。同时,人口增长放缓,需要采取措施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针对人口问题现状和面临的挑战,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接受中国新闻周刊专访表示,从人口变化的规律来说,应尽量延长人口红利的时间,通过一些制度安排来借鉴其他国家人口负增长所带来的一些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避免走弯路,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负增长可能提前
中国新闻周刊:《中国统计年鉴2021》披露,2020年全国人口出生率为8.52‰,首次跌破10‰,这个数据意味着什么?
陆杰华:应该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除了自然灾害那几年,自然增长率最低的,降得比较厉害。过去我们都是正增长,多数年出生率基本都是两位数,现在8.52‰,但是死亡率还在上升呢,因为老年人口比例和规模在逐渐扩大。
中国新闻周刊:那意味着接近人口负增长了?
陆杰华:现在数据还是“正”的,自然增长率是1.45‰,2021自然年度还没过去,出生人数和死亡人数的绝对数还没有公布,那就是一个相对数。2019年死亡人口是980多万,但因为人口老龄化,它这个数每年是上升的,去年出生人口是1200万,今年要是低于1000万的话,那就有可能进入负增长。
中国新闻周刊:人口负增长的脚步提前了。
陆杰华:对,快一些。之前是预估2027~2030年才进入负增长,现在如果今年不增长,明年没有回升的话,可能就这两年的事了。
中国新闻周刊:今年三胎放开了,会起到作用吗?
陆杰华:至少今年没有作用,5月放开,目前还看不出成效来。通过放开三胎来解决人口问题比较难,因为三胎在整个出生人口里占的比重不是特别大,最重要的是一胎二胎,前面放开二胎政策后预期比之前要低,所以放开三胎。
中国新闻周刊:今年七普数据也公布了,你觉得按照现在的人口增长趋势,近两年会是人口峰值吗?
陆杰华:假如今年死亡率超过出生率,那可能这个峰值就下去了,但是明年还能不能回来,还有待观察。比如,明年三孩要出生了,会不会抵消一些死亡率,可能会有一些波动吧。
中国新闻周刊:现在我国的年龄结构是什么情况?
陆杰华:底部在收缩,顶部在增长,中间靠近顶部的中年劳动力部分也在老化。这个变化趋势决定了我们现在(人口)保持正增长的难度也是比较大的,因为整个年龄结构在老化。
中国新闻周刊:这个结构形态会对经济和社会产生什么影响?
陆杰华:人口无论是总量还是结构对社会经济发展都是基础和全局战略性的变量。人口是个慢变量,实际上会作为一个长周期影响几十年。对人口红利、养老金、养老照料等方面都会带来持续性的挑战。
数量型转为质量型
中国新闻周刊:在你看来,人口红利的流失是一个什么性质的问题?
陆杰华:是一个挑战。过去依靠数量型的人口红利,将来如果这种红利消失,需要依靠质量型。现在数量型的人口红利并没有完全消失,只是在走向下行,劳动力人口还是相对比较多的,只是和十几二十年前相比,规模和比例下降了。一方面可以通过延迟退休,保证这个比例和规模,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劳动效率,提高人力资本,来获取第二次人口红利。
从人口变化的规律来说,尽可能延缓人口负增长到来的时间,尽量延长人口红利的时间,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制度安排来借鉴其他国家人口负增长所带来的一些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我们避免走弯路,使我们即使负增长也可以保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新闻周刊:有专家认为应全面放开,有的认为应缓步放开,你怎么看?
陆杰华:发展规律上是全面放开更好一些,如果全面放开效果还是不行,那至少下降的趋势能减缓,然后再用其他措施来应对生育率过低或者负增长的变化。现在逐步放开可能是考虑到中国人口这么多,可能担心潜在问题,所以也是一个逐步优化生育政策的过程,但是如果未来真的面临负增长,那肯定还是要做进一步调整。
中国新闻周刊:除了生育惯性规律以外,人为因素现在被谈论的最多的就是年轻人不愿意生孩子,你对此怎么看?
陆杰华: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也是一个必然结果。过去生育率下降靠政策,现在政策范围内他不生,这就是一个经济、文化作用的问题,看看能不能通过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让生育率有所回升,现在生育、养育成本都比较高,要降下来,才能改变情况。
本帖来自爱盲客户端
作者: 桑瑞    时间: 2021-11-20 21:07
标题: 回复楼主天涯过客
没有疫情;愿意生娃的人也少的多了。
本帖来自微秘
作者: 雷霆破晓    时间: 2021-11-20 21:09
标题: 回复板凳桑瑞
加1
本帖来自微秘
作者: 小扇子    时间: 2021-11-20 22:2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电子光    时间: 2021-11-20 22:35
作为一个机器。呵呵。最基本的医疗。教育免费。都做不到。食品安全那就更不用说了,只要当时不死。至于住房,可以说中国有90%都是房奴。别说有钱人多这十几亿人口。10个人当中估计都。找不出一个真正有钱人来可见,他的比例90%都算少了。你说说还有谁?会拼命的生呢。自己都快活不下去了。别人叫做生活,我们叫做千方百计活着。
作者: 桑瑞    时间: 2021-11-20 22:47
标题: 回复6楼电子光
你是缝什么必定反什么,真不是一般战士。
本帖来自微秘
作者: 小扇子    时间: 2021-11-20 22:5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小扇子    时间: 2021-11-20 22:5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永燃之火    时间: 2021-11-20 23:58
标题: 回6楼电子光
说的有一定道理。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作者: 苦咖啡    时间: 2021-11-21 08:32
去年还说疫情人都关在家里 没事做 ,闲着无聊 可能就会 做造人运动,结果没有造出来几个,又说是疫情导致的,人与人之间交流少了,怎么郭都让疫情背了,难道专家心里没一点逼数吗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作者: 铁血丹心    时间: 2021-11-21 08:40
谁说的,不造谣不信谣。不要传播负能量。
来自 畅游助手
作者: 铁血丹心    时间: 2021-11-21 08:51
中国是小康社会怎么可能娃都生不起
来自 畅游助手
作者: 蓝色心情    时间: 2021-11-21 09:06
应该感谢党。因为党让大家过上了好生活。所以孩子不要也罢。
本帖来自微秘
作者: 壮志在我心    时间: 2021-11-21 10:0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爱的魔力    时间: 2021-11-21 10:14
标题: 回 9楼小扇子说
你这种想法是要不得的,太负面了。看看这些大城市这么繁荣昌盛,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夸张。看看这些大城市的车来车往。看看几十岁的带着二十几岁的小姑娘来按摩。这个世界没有你想象的那么不堪还是很美好的,不然几十岁的哪有心情带着两三个二十几岁的小姑娘来按摩。你个人的不幸不代表整个世界不幸。
本楼来自 掌中世界安卓版
作者: 日月明    时间: 2021-11-21 11:24
今天我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中国独居女性九千万,好家伙,怎么这么多,快赶上东北三省的人口多了.
本帖来自爱盲客户端
作者: 日月明    时间: 2021-11-21 11:26
现在是结婚的少,离婚的多,生娃的少,同居的多.
本帖来自爱盲客户端
作者: 日月明    时间: 2021-11-21 11:30
就按这样发展下去,都不敢想想下去,社会以后是个啥样.
本帖来自爱盲客户端
作者: 苦咖啡    时间: 2021-11-21 11:59
标题: 回17楼日月明
那怎么才有3000万的光棍呢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作者: 科尔沁    时间: 2021-11-21 12:03
本帖最后由 科尔沁 于 2021-11-21 12:39 编辑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作者: 小扇子    时间: 2021-11-21 12:1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小扇子    时间: 2021-11-21 12:1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日月明    时间: 2021-11-21 12:13
标题: 回20楼苦咖啡
这不知道,也许把离婚的,岁数大的都算到里面了.
本帖来自爱盲客户端
作者: 小扇子    时间: 2021-11-21 12:1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苦咖啡    时间: 2021-11-21 12:36
标题: 回25楼小扇子
关键是一个萝卜对一个坑呀,既然有9000万的剩女,光棍男绝对不止3000万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作者: 小扇子    时间: 2021-11-21 13:3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进进    时间: 2021-11-21 14:53
标题: 回23楼小扇子
dd说了,共同富裕不知道穷的人和副的人如何共同富裕,呵呵呵期待
本帖来自爱盲客户端
作者: 天涯过客    时间: 2021-11-22 11:46
查询发现,国家统计局官网近期公布的《中国统计年鉴2021》已披露了2020年的婚姻登记情况。该统计年鉴备注信息显示,包括婚姻登记情况在内的社会服务统计资料由民政部和国家医疗保障局提供。
官方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官方统计的结婚登记人数共计814.33万对,较2019年减少了113万对。这也是自2013年达到1346.93万对后,连续7年下降。
2020年814.33万对的结婚登记人数,也创下了自2003年(国家统计局官网数据:811.4万对)以来,近17年中的新低。
在2020年结婚登记的814.33万对人中,内地居民登记结婚共计812.6万对,涉外及港澳台居民登记结婚数共计1.74万对。其中,涉外及港澳台居民登记结婚人数也创下了多年来的新低。
而在离婚数据方面,2020年共有433.9万对人离婚,较2019年减少了36.16万对。离婚率则是罕见回落,止住了多年来的上升趋势,降至3.09%。
分省份来看,离婚率最高的省份是天津(4.92%),最低的省份是西藏(1.75%)。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欢迎光临 爱盲论坛 (https://aimang.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