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盲论坛
标题:
音乐家简介
[打印本页]
作者:
小钢琴
时间:
2020-7-10 10:35
标题:
音乐家简介
一:乐之父 ?德国 巴赫(1685-1750)
代表作:《勃兰登堡协奏曲》 成就:“西方音乐之父”,巴洛克音乐的集大成者。
Brandenburg Concerto No. 3 in G Major, BWV. 1048: I. Allegro Nikolaus Harnoncourt - 100 Best Film Classics
“巴赫”这个名字一般是指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S.Bach),伟大的“西方音乐之父”。巴赫家族是一个人丁兴旺的音乐家族,这个家族从十六世纪中叶就开始出现音乐家,一直延续到十九世纪末,三百多年中共出现了五十二位音乐家。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祖父就是一位音乐家,他的父亲也是一位音乐家,他自幼生活在良好的音乐环境中。他的哥哥是也一名出色的管风琴手,曾教巴赫学习 音乐。巴赫二十二岁时与其表妹玛利亚结婚,共生下了七个孩子;玛利亚去世后,巴赫同女歌唱家安娜·玛格达蕾娜结婚,又生下十三个孩子。巴赫的子女共有九人 长大成人,其中就有三个孩子继承父业,成为很有影响的音乐家。他的次子卡尔·菲力普·巴赫(C.P.E.Bach)长期居住于汉堡,被称为“汉堡巴赫”; 第三个儿子约翰·克里斯蒂安·巴赫(J.C.Bach)长期居住于伦敦,被称为“伦敦巴赫”,他们在音乐史上都很有地位,对海顿、贝多芬等都有直接的影响。
二:音乐神童 奥地利 莫札特(1756-1791)
代表作:《费加罗的婚礼》 成就:全能的天才音乐家,德国歌剧艺术的不朽拓荒者。
Act 2: Conoscete, signor Figaro, questo foglio chi vergo? Sesto Bruscantini;Teresa Berganza;Zubin Mehta - Mozart: Le nozze di Figaro
沃尔夫冈·阿玛迪乌斯·莫扎特,1756年1月27日生于奥地利萨尔茨堡粮食街9号,1791年12月5日卒于维也纳,终年35岁。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是古典乐派最典型作曲家,与海顿、贝多芬并称为维也纳古典乐派三大作曲家。作为古典主义音乐的典范,他对欧洲音乐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莫扎特一共创作了22部歌剧、41 部交响乐、42部协奏曲、一部安魂曲以及奏鸣曲、室内乐、宗教音乐和歌曲等作品。
莫扎特在海顿等古典主义早期作曲家的基础上,将钢琴协奏曲这一体裁发展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他作有29部加K.107三首钢琴协奏曲,他对于欧洲器乐协奏曲的发展同样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歌剧是莫扎特创作的主流,他与格鲁克(Gluck)、瓦格纳(Wagner)和威尔第(Verdi)一样,是欧洲歌剧史上四大巨子之一。他又与海顿、贝 多芬一起为欧洲交响乐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另外,他的《安魂曲》也成为宗教音乐中难能可贵的一部杰作。作为18世纪末时的欧洲作曲家,莫扎特的音乐深刻地反 映了这个时代的精神,尤其是体现在歌剧作品中的市民阶层的思想,无疑在当时具有进步的意义。莫扎特赋予音乐以歌唱优美欢乐性,然而,其中又深合着悲伤,这 正反映了莫扎特时代知识分子的命运。 并且,莫扎特是欧洲当时唯一一个不接受贵族供养的音乐家。
三:古今乐圣 ?德国 ?贝多芬(1770-1827)
代表作:《合唱交响曲》
成就:古典主义音乐的集大成者,浪漫主义音乐的开创者,一代“乐圣”
IV. Presto - Allegro assai - Prestissimo Herbert Von Karajan
hilharmonia Orchestra;Otto Edelmann;Marga Hoffgen - Beethoven: Symphonies Nos. 1-9 & Overtures
“竭力为善,爱与自由甚于一切,即使忘了王位,也不要忘记真理。” --贝多芬(1792年手记)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1827)伟大的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对世界音乐的发展(从古典主义时期到浪漫主义时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世人尊称为 “乐圣”。
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进步的思想意识给他了很多启发,从而奠定了他人文主义,深信人类平等,追求正义和个性自由,憎恨封建专制的压迫。贝多芬在波恩时期(1782-1792)的创作,大都是一些小型的 钢琴曲、重奏曲和歌曲等,这一时期可以说他还只是处于创作的准备阶段。他在维也纳最初十年(1792-1802)的创作,比较著名的作品也只有《悲怆》、《月光》钢琴奏鸣曲和“克罗采”小提琴奏鸣曲及第三钢琴协奏曲等。但在这期间,他对社会与政治诸问题又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也能意识到他要努力探寻的目标。 1802-1812年,他的创作进入了成熟时期,这段时间后来成为他的“英雄年代”。
贝多芬生活道路非常坎坷,晚年失聪;他从1796年26岁时开始便已感到听觉日渐衰弱,但直到1801年,当他确信自己的耳疾无法医治时,才把这件事情告诉给他的朋友。但是,他对艺术的爱和对生活的爱战胜了他个人的苦痛和绝望--苦难变成了他的创作力量的源泉。在这样一个精神危机发展到顶峰的时候,贝多芬以坚强的意志克服了重重困难他开始创作他的乐观主义的第三“英雄”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标志着贝多芬的精神的转机,同时也标志着他创作的“英雄年代” 的开始。
III. Scherzo - Allegro vivace Magyar ?llami Hangversenyzenekar;János Ferencsik - Symphony No. 3
贝多芬是世界艺术史 上的伟大作曲家之一,他的创作集中体现了他那巨人般的性格,反映了那个时代的进步思想,它的革命英雄主义形象可以用"通过苦难--走向欢乐;通过斗争-- 获得胜利"加以概括。他的作品了既壮丽宏伟又极朴实鲜明,它的音乐内容丰富,同时又易于为听众所理解和接受。贝多芬的音乐集中体现了他那个时代人民的痛苦 和欢乐,斗争和胜利,因此它过去总是那样激励着人们,鼓舞着人们的斗志,即使在现在也使人们感到亲切和鼓舞。
贝多芬的作品《第九合唱交响曲》、《第五命运交响曲》、《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三、第四、第五皇帝钢琴协奏曲》、《月光曲》、《悲怆钢琴奏鸣曲》、《庄严弥撒曲》等等,这些都是摆脱古典主义、展现自由、热情奔放的美丽乐章。
四:歌曲之王 奥地利 舒伯特(1797-1828)
代表作:《魔王》 成就:为世界音乐宝库增添了耀眼的光辉,在音乐史上被誉为“歌曲之王”。
Erlk?nig Klaus Mertens;Tini Mathot - An die Musik - Famous Songs by Franz Schubert
弗朗茨·舒伯特(Franz Seraphicus Peter Schubert ,1797.1.31-1828.11.19)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于1797年1月31日出生在维也纳贫困的小学校长家庭。他从小学习钢琴和小提琴,十一 岁被帝国小教堂唱诗班录取,并住进神学院,成为该校乐队小提琴手,同时还担任指挥,这使他有机会接触维也纳古典乐派一些著名作曲家的名作,他1813年为 该乐队创作了《第一交响曲》。1813年因变声离开神学院,舒伯特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到父亲所在的学校里担任助理教师,同时继续创作。
1814年10月19日为歌德的诗《纺车旁的格丽卿》谱曲,舒伯特的这第一部歌曲杰作,打开了他创作灵感的闸门。仅1815年一年,舒伯特就写了144首 歌曲,其中10月的一天就写了8首歌曲。除歌曲外,他还创作了1部交响曲,2部弥撒曲和其它作品。1816年,他辞去教师的职务,专心从事作曲。由于没有 固定收入,生活比较贫困,在他的一些作品里也常常反映出苦闷和压抑的情绪,尽管这样,他还是满怀热情地创作了大量的歌颂民族解放斗争的优秀作品。长期的困 苦生活,使舒伯特身心受到极大的摧残,1828年11月19日,年仅三十一岁的舒伯特在维也纳溘然长逝,他被人们崇敬地安葬在贝多芬墓旁。
舒伯特的创作生涯虽然很短暂,却给后人留下了大量的音乐财富,600多首的艺术歌曲,为世界音乐宝库增添了耀眼的光辉,在音乐史上被誉为“歌曲之王”。其 最有代表性的歌曲有《魔王》、《野玫瑰》、《圣母颂》、《菩提树》、《鳟鱼》、《小夜曲》、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冬日的旅行》等;另有18部歌 剧、歌唱剧和配剧音乐,10部交响曲,19首弦乐四重奏,22首钢琴奏鸣曲,4首小提琴奏鸣曲以及许多其它作品。被称为“歌曲之王”。
被人所津津乐道的是他那首最著名的第八交响曲“未完成”,只有2个章节,许多人试图续写,但都不尽如人意,不得不承认,它的“未完成”也许比完成更接近完美的形态。
五:音乐神灵 德国 韩德尔(1685-1759)
代表作:《
弥赛亚
》
成就:在西欧音乐史中与巴赫占有相等重要地位,对后世音乐影响极大。
Messiah Noir;J.U.D.G.E. - Messiah
韩德尔(亨德尔 Handel,Georg Frideric 1685——1759)德国作曲家。出生于德国哈勒城。他自二十七岁起定居英国,对英国的音乐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英国人亦把他看作是自己的音乐家。韩德尔在西欧音乐史中与巴赫占有相等重要地位,对后世音乐影响极大。
韩德尔自幼即显示出音乐才能。父亲是宫廷理发师兼外科医生,希望儿子学法律而 出人头地,因此极力法对韩德尔学音乐。后来由于其管风琴演奏受到当时人们的赞叹,才被允许兼学音乐。以后有人愿意送他去意大利留学,但又遭到父亲的反对。 父亲去世后,为尊重长辈意愿,他仍未专门学习音乐。但终因他突出的音乐才能,先后被聘为莫利兹堡教堂的管风琴师和汉堡剧院第二小提琴手。十九岁时创作了他第一部重要作品《圣约翰受难乐》,次年演出他的第一部歌剧《阿尔米拉》。于1706年赴意大利,广泛接触了意大利各歌剧流派的音乐并掌握了这种风格。这时期他创作的宗教音乐和歌剧,因具有浓郁的意大利风格,并达到与意大利作曲家的歌剧相媲美的境地,世人赞赏不止。
1712年定居英国,取得英国宫廷作曲家的职位,并领导歌剧院的工作,致力于意大利风格的歌剧创作,但他的作品中以具有自己的特点和德国音乐的影响。二十年代后随着英国资产阶级的强大 和市民阶层对意大利歌剧的反对,他的歌剧事业遭到多次打击。从三十年代起韩德尔才全力转向清唱歌剧的写作,创作了著名的《弥赛亚》、《以色列人在埃及》、《参孙》、《犹大玛卡贝》、《扫罗》等清唱歌剧。这些作品都因其符合当时英国民族主义爱国思想的内容,而受到欢迎。韩德尔一生中共创作歌剧五十多部,清唱剧三十多部,还有许多大协奏曲和室内乐、组曲、序曲、恰空等器乐作品,是一位多产的音乐家。
韩德尔由于勤奋地创作和操劳,晚年患眼疾,1753年双眼失明,1759年4月14日逝世于伦敦,在临去世的前几天(4月6日)还参加了《弥赛亚》的演奏。
六:指挥之王 奥地利 卡拉扬(1908-1989)
代表作:
《贝多芬九大交响曲》
成就:热情洋溢、奔放豪迈的演奏,被誉为“欧洲音乐的总指导”。
I. Adagio molto - Allegro con brio Herbert Von Karajan
hilharmonia Orchestra - Beethoven: Symphonies Nos. 1-9 & Overtures
卡拉扬 (Herbert von Karajan,1908-1989)奥地利 指挥家。生于萨尔茨堡。自助 学钢琴,曾迸维也纳音乐学校 和萨尔茨堡的莫扎特音乐学 院学习。他的指挥生涯先从小 城马尔姆开始,1934年考上 亚深歌剧院的指挥才渐获名 声。1938年被聘为柏林歌剧院的指挥。1947年任维也 纳爱乐乐团和维也纳乐友协会管弦乐队指挥。1949年 起兼任米兰·斯卡拉歌剧院常任指挥,1950年兼任伦 敦爱乐乐团常任指挥。1955年任柏林爱乐乐团的终身 常任指挥,1956年任维也纳国立歌剧院的音乐总指 导,1967-1969年任巴黎管弦乐团的音乐指导。人们 称他为"欧洲音乐的总指导"。他也是拜罗伊特、萨尔茨堡音乐节的主要人物。1967年开始主办他个人的音乐节──复活节音乐周。他有惊人的指挥技巧,与乐队配白如水乳交融,通过热情洋溢、奔放豪迈的演奏,将 音乐准确而强有力地传达给听众。
从 一九五0年代活到八九年,这一段期间,卡拉扬录制下无数经典的录音,留给后代无数的音乐宝藏,据一项保守估计,卡拉扬的录音,在全世界至少卖出了一亿张 CD,这是非常惊人的数字,至少目前还没有什么人能和他相互媲美。做为一位指挥家,卡拉扬对乐坛的影响就像他所说的:「我的笔在乐团团员的身上,留下痕 迹……」而现在,我们则透过录音,捕捉到卡拉扬笔下,所写出瑰丽深刻的音乐世界。
七:歌剧之王 意大利 威尔第(1813-1901)
代表作:《弄臣》?
成就:歌剧的首席代表,其作品占据了世界歌剧舞台的半壁江山。
Act I, Scene 2: E Il Sol Dell'Anima Philharmonia Orchestra;Julius Rudel;Beverly Sills;Ann Murray - Verdi Rigoletto
威尔第,意大利歌剧作家。童年生活很穷苦,幼年时就特别爱好音乐,常被民歌和流浪艺人的表演所吸引,7岁时跟教堂里的风琴师学习音乐,后经人资 助赴米兰深造。1832年投考米兰音乐学院未被录取,但他并不灰心,跟歌剧作曲家拉维尼柯学习作曲和配器。1839年他写的第一部歌剧首演,反映良好。 1492年他写的第二部歌剧《那不科王》演出异常成功,一跃而成为意大利第一流作曲家。这部歌剧也是他反对压迫和同情被奴役者的创作思想和最初表现。
19世纪50年代是威尔第创作的高峰时期,写了《弄臣》(1851)、《游吟诗人》(1853)、《茶花女》(1853)、《假面舞会》(1855)等 7部歌剧,奠定了歌剧大师的地位。他于1870年被选为意大利众议院议员。1871年到1872年应埃及总督的邀请,为苏伊士运河通航创作了歌剧《阿伊 达》。晚年又根据莎士比亚的剧本创作了歌剧《奥赛罗》(1887)及《法尔斯诺夫》(1893)。
威尔第认为意大利歌剧应沿着自己民族传统的 道路前进。他一生创作了30余部歌剧,在不同的题材里,反映了一定的进步思想,对当时社会起了积极作用。他写的歌剧《弄臣》、《茶花女》、《奥赛罗》被列 入西欧十大歌剧之中,受到了世界人民的喜爱。在欧洲歌剧史中,他是19世纪意大利歌剧创作成就最大的一个作曲家,人们赞誉他为“歌剧之王”。
八:音乐之王 意大利 斯卡拉蒂(1685-1757)
斯卡拉蒂奏鸣曲》
成就:作品细腻、典雅,带有典型的巴洛克时代特征,古典主义乐派的先驱
Sonata in D Minor, K. 52 L. 267: Andante moderato Vladimir Horowitz - Scarlatti: Sonates - Horowitz
多米尼克·斯卡拉蒂(Domenico Scarlatti,1685-1757)意大利作曲家,是与巴赫同岁的巴洛克时代作曲 家。1685年10月26日出生于那不勒斯,是知名作曲家亚历山德罗·斯卡拉蒂(Alessandro Scarlatti)的第六个孩子。
斯卡拉蒂是造诣很深的拨弦古钢琴家,但受父亲影响,前半生的作品主要是歌剧和宗教歌曲,16岁开始创作歌剧。后期开始大量创 作大键琴作品。他一生写作了500余首钢琴奏鸣曲,大多数是单乐章,以单一的演奏技巧为中心构成,有的采用巴洛克式的二部曲式(AB),有的与巴赫的创意 曲写法相同。斯卡拉蒂生前出版时称之为“练习曲”。这些作品反映了西班牙宫廷和民间的生活面貌,并融进了意大利的精神,丰富了音乐的风格,同时发展了键盘 乐器的技巧和表现手段。
和大多数巴洛克作曲家一样,斯卡拉蒂也是位多产作曲家,作品有康塔塔、大协奏曲各十多部。但最有价值的是那500多首单乐章的键盘奏鸣曲。这些奏鸣曲带有典型的巴洛克时代特征:细腻、典雅,与巴赫的键盘音乐相比同样具有声部明晰、交响和谐的特点。结构上虽不如巴赫的音乐那么紧密、精巧,但旋律性强、富于 歌唱性,在抒情上略胜一筹,听觉上更接近现代欣赏习惯。
斯卡拉蒂的奏鸣曲篇幅短小、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它们大多是演奏时间只有一两分钟至五 六分钟的三段式,内容或清雅或灿烂或抒情可谓姿态万千,如一把撒在阳光下的珍珠烁烁生辉、色彩斑斓。在曲式上有的似巴赫的创意曲、有的像赋格,其中有几首 还是包含了两个主题的古典奏鸣曲式。此外,他还引入了快速重复、双手交叉以及双音经过句的新技法,拓展了键盘音乐的表现力。虽然斯卡拉蒂还没有完全摆脱巴洛克音乐的时代特征和风格,不过从他带有新倾向的作品来看,说他是海顿和莫扎特等古典主义乐派的先驱应是当之无愧。
九:小提琴之王 意大利 帕格尼尼(1782-1840)
代表作:《女巫之舞》?
成就:“操琴弓的魔术师”,歌德评价他“在琴弦上展现了火一样的灵魂”。
The Witches Dance, Op. 8. Andante Orchestra Of The Golden Light - Niccolo Paganini. 20 Golden Melodies In Modern Processing
帕格尼尼(Niccolo Paganini ,1782.10.27--1840.5.27),意大利小提琴大师。于1782年10月27日出生在意大利北部,靠近地中海的良港热那亚。 1805年任卢加宫廷乐队小提琴独奏家。1825年后,他足迹遍及维也纳、德国、巴黎和英国,他还会 演奏吉他和中提琴。在他的《二十四首随想曲》中,表现了高超的技巧。他的技巧影响了后来的小提琴作品,也影响了钢琴的技巧和作品。他的作品有《bE大调协奏曲》、《二十四首随想曲》、《女巫之舞》、《无穷动》、《威尼斯狂欢节》、《军队奏鸣曲》、《拿破仑奏鸣曲》、《爱的场面》、《魔女》、《D大调小提琴 协奏曲》。另外,还作有吉他曲二百首,以及各种室内乐曲。1840年5月27日夜,这位被誉为“小提琴之神”和“音乐之王”的人离开了人世,年仅五十八岁。
他的演奏将小提琴的技巧达到了无与伦比的地步,为小提琴演奏艺术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不仅影响了后来的小提琴作品,也影响了钢琴的技巧和作品。 他还将吉它的技巧用于小提琴的演奏,大大丰富了小提琴的表现力。由于技巧保密,生前出版作品极少,绝大部分系去世后出版。作品有《bE大调协奏曲》、《二 十四首随想曲》、《女巫之舞》、《无穷动》、《威尼斯狂欢节》等。著名的音乐评论家勃拉兹称帕格尼尼是“操琴弓的魔术师”,歌德评价他“在琴弦上展现了火一样的灵魂”。
帕格尼尼的手是不可思议的,一般小提琴家必须在高把位才能用1、3指在两条弦上拉出八度音,但据说帕格尼尼可以用四根手指在四条弦拉出四个八度,这相当于在手掌弯曲状态下,食指和小指指尖要相距至少20公分以上。
十:进行曲之王 美国 苏萨(1854-1932)
星条旗永不落
Stars and Stripes Forever André Kostelanetz - The Thunderer: The Spectacular Sound of John Philip Sousa
约翰·菲力浦·苏萨(John Philip Sousa,1854-1932),美国作曲家、军乐指挥家。10岁起学习小提琴与和声学,16岁即指挥乐队在剧场和影院中演出,曾任美国海军陆战队军乐 队领队、美国海军乐队总指挥,四次率自己组织的乐队赴欧洲巡回演出。一生作有大量的军乐曲和轻歌剧、歌曲等,对美国铜管乐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进作用,被 誉为“进行曲之王”。他所作的军乐曲中,最著名的有:《星条旗永不落》、《棉花王》、《华盛顿邮报》、《越过海洋的握手》等。
美国国家进行曲 《星条旗永不落》是苏萨的代表作,创作于1897年(另一说1896年),管乐合奏曲。这首进行曲充分发挥铜管乐队的表现功能,以磅礴的气势和热烈的情绪 歌颂自己的国家和军队,颇有鼓动力。霍洛维茨对钢琴作品有多方面的广泛了解,因此他对演奏曲目也是十分的苛求,他把苏萨的这首《星条旗永不落》改编为一首 充满灵气和类似二手连弹的乐曲,听起来如同加上短笛助奏。气势非常宏大!?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欢迎光临 爱盲论坛 (https://aimang.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