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全局通栏广告

爱盲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21|回复: 9

大明死结,无人能解

[复制链接]

2040

主题

6210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7349
发表于 2021-2-23 10:54: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楼主 天涯过客说:
在东北,明朝军队一路向西溃退,退到了辽河以西。


这是天启元年(1621),努尔哈赤趁着被他视为畏敌的“熊蛮子”熊廷弼遭弹劾郁闷还乡的空档期,在辽沈之战中,一举拿下明朝孤悬在辽东的两个重镇——沈阳和辽阳。


努尔哈赤随即宣布,从老家赫图阿拉迁都,迁到辽阳。作为后金剑指中原的关键一步,努尔哈赤显露了征服天下的野心。


辽阳城东,代子河畔,努尔哈赤开始兴建宫殿城池,称为“东京”。


▲辽宁辽阳东京城,始建于1621年 图源/摄图网


但仅仅4年后,努尔哈赤就决定舍弃新建立的东京,都城北迁到只有辽阳城一半大小的沈阳。


对于这次迁都的原因,当时对战的双方各有说法。


据《清太祖实录》载,努尔哈赤公开表示,迁都沈阳,是因为沈阳地处四通八达之处,西征大明,北征蒙古,南征朝鲜,均很便利。


不过,熟悉辽东地理的人,一眼就能看出努尔哈赤此话的破绽:作为出兵四战之地,辽阳的地理位置向来比沈阳更具优势,所以明朝一立国就在辽阳设置辽东都指挥使司。辽阳在整个明朝都被称为“辽东首府”。


努尔哈赤违背地理常识的解释,肯定有意在掩饰什么。


在明朝人看来,努尔哈赤在掩饰他的害怕。怕什么?


怕一个人。


曾任辽东副总兵的茅元仪,后来在《督师纪略》中说:
当奴得辽阳,即择形势于代子河北,去旧城数里而城之,甚坚固,其珍异子女皆畜之。


及公渐东,奴惧,遂毁其宫室而北徙于沈阳,止以五百人守代子城。奴自筑宫于沈阳瓮城,屡不就,又惧袭之,渐运珍异入老寨,而又营城于抚宁关塞外,渐思遁矣。


意思是,努尔哈赤毁弃精心营建的辽阳代子城,仅留500人守城,原来是惧怕“公”的一路向东推进,甚至做好了随时逃回老寨赫图阿拉的准备。


这里的“公”,正是本文的主角——孙承宗(1563—1638)。


天启二年(1622),60岁的孙承宗在帝国边将乏人、连吃败仗的情况下,自请出关,督师辽东。他经略辽东的4年,恰好是努尔哈赤定都辽阳的4年。


4年间,孙承宗稳扎稳打,几乎收复了明朝在辽河以西的全部失地。努尔哈赤节节后退,不敢发起任何攻势,自发兵讨明以来,首次丧失了战事的主导权。


明军的防线向东推进了200多里,挺进辽东腹地。


努尔哈赤清醒地意识到,位置更靠近明军防线的辽阳,随时可能被夺回去。这才是他最终决定北迁都城的真实原因。


孙承宗以一人之力,为晚明大败局挽回一线生机。


令人痛惜的是,这名能让外敌闻风丧胆的老将,却被自己人攻击得体无完肤,只得于天启五年(1625)十月离职还乡。


曙光乍现,而后,乌云又遮蔽了天空。


复盘晚明大败局,这个老大帝国有许多不堪,但也有许多自救的机会。危难之际,每一位救时英雄的出现,都是一根救命稻草。


然而,这三五个不世出的英雄,最终却都毁在自己人手里。


帝国末日,残酷帝王、无耻大佬与苟且官僚们,亲手葬送了每一次扭转时运的可能性。


可惜了,殉葬在那个时代的悲情英雄。


▲孙承宗画像




1




孙承宗大器晚成,万历三十二年(1604)考中进士时,已经42岁,才算正式步入政坛。


在殿试中,他得到第二名,俗称“榜眼”。如今,在他的老家,河北高阳,当地人仍以“孙榜眼”来称呼这名晚明英雄。


他是文官出身,但后来以武将闻名,被史学家誉为明代仅有的三位能够出将入相的人物之一(另外两人是徐达与杨一清)。


这与他早年十分注重研读兵法有关。进入官场以前,他趁着赴大同任私塾教师的机会,孤身一人背剑徒步,登恒山,走飞孤峪,行程千里。沿途访问戍边将士,绘制防御地图。


在大同期间,他协助地方官员,平息了一场士兵哗变事件,彰显出不凡的才干。


进入官场后,孙承宗同样表现出老练的政治智慧。


晚明三大宫廷疑案之一的“梃击案”发生时,大学士吴道南咨询孙承宗的意见。孙承宗给了一个处理意见:“事关东宫,不可不问;事关皇宫,不可深问。”暗示事件本身水很深,处理宜点到为止。


党争是晚明政局逐渐败坏的原因之一。孙承宗一直被认为是东林党,事实上,他在很多大事上的态度,只问是非,不问党不党。


他曾说,“附小人者为小人,附君子者未必为君子。吾辈当斩钉嚼铁,自立人间”,“不当偕人,亦不当为人偕”。


对东林党鱼龙混杂,小人伪装成君子,制造舆论裹挟士大夫的状况,孙承宗是颇为不屑的。他更加注重个人的独立判断和道德修为。


他公开力挺东林党,是在东林党最艰难的时候。


天启四年(1624),东林与阉党矛盾白热化,东林党领袖杨涟、左光斗等人被下狱。孙承宗当时为辽东督师,听闻消息,想赶回帝都,当面向天启皇帝揭露魏忠贤的罪行。阉党十分恐慌,遂散布谣言,说孙承宗领兵数万将进京“清君侧”。


孙承宗抵达通州,圣旨下来,要他回关外去。营救杨、左的努力失败了。


不久,东林党35人遇难。孙承宗作《三十五忠诗》,在诗中公开表达:“东林饶善士,予敢附东林。”坚定地站在处境危难的东林党一边。


东林党得势时,他并不攀附,甚至公开唱反调;但当东林党失势时,他却选择站在弱势一边,不惜牺牲自己的政治前途。


在孙承宗眼里,没有党争与意气之争,只有是非与节气。


天启五年(1625),孙承宗从督师辽东的位子上被撸下来,就是因为得罪了阉党。阉党群起上疏弹劾他,居心险恶地将孙承宗比作历史上的王敦、李怀光。


当孙承宗面对恶意中伤,被迫解甲归田时,阉党以为他们赢了,其实输掉的是整个帝国。







2




时间回到天启二年(1622)。广宁(今辽宁北镇县)战役,明军又败给了后金。


时任辽东经略王在晋,消极退守,打算放弃辽西大片土地,直接在山海关外再筑一道重关。属下袁崇焕、沈棨、孙元化等人不同意,向朝廷报告。朝廷一时不能下决策。


孙承宗自告奋勇出关察看定夺。


经过实地考察,他当场与王在晋辩论,彻底否定了修筑重关的意见,提出必须坚守关外的宁远(今辽宁兴城)及觉华岛(兴城南面的海岛)。


回京后,孙承宗面奏皇帝,说明王在晋不堪重任,自请出关督师辽东。


自万历四十七年(1619),萨尔浒之战战败后,明军与后金攻守转换,辽东战局就成为帝国边将的修罗场,不是战败自杀,就是被捕下狱,鲜有人能全身而退。


当时,帝都朝中弥漫着一股贪生怕死的情绪,都不敢到关外任职,说是“入关一步便为乐国,出关一步便是鬼乡”。


熊廷弼被下狱后,辽东经略空缺。朝廷任命解经邦顶上,解经邦畏难推却,抵死力辞,遭到削籍处分。廷臣再推王在晋,王在晋也苦苦推辞,又怕步解经邦后尘,不得已才赴任。


了解这个背景,我们才能感受到,此时此刻主动请缨出关的官员,该有一种怎样的气魄和担当。


孙承宗这年已经60岁。如此高龄,仍自请前往文臣武将视为“死地”的关外,更显难能可贵。


天启皇帝任命他为兵部尚书兼蓟辽总督。


上任伊始,孙承宗就向皇帝表明心迹:
今天下事无一不难,而兵事更难。自非负十分精敏之才,兼几分痴騃之性,决不肯妄承于身。所谓痴騃者,习闻忠君爱国之说,不徇人情,不听私属,投之贿必告于朝,遗之书必闻于众。


这是孙承宗的夫子自道,从42岁进入官场开始,他就很有主见,不结交权贵,也不培植私人势力,是污浊官场中一股难得的清流。为此,他也十分担心,离开帝都后,皇帝若听信谗言,自己在辽东的抱负将无法施展。


所以他希望,皇帝“以公忠忧国之心,励精敏有为之气”,事关军国大务,只有群策群力,一德一心,才能扭转辽东危局。


天启皇帝在给孙承宗的敕书中,呼应了孙承宗的诉求,说:“朕所倚赖,亦惟卿一人。”并把孙承宗比作当今的诸葛亮和裴度,评价相当高。随后,赐尚方宝剑,亲自为孙承宗送行。


▲天启皇帝朱由校画像




3




孙承宗仅带了两三个幕僚,抵达山海关,大刀阔斧开始整顿千疮百孔的防务。


他整顿军队,淘汰了胆小无能的将校数百人,裁减了冗兵一万七千余名。同时,提拔了袁崇焕、马世龙、祖大寿、赵率教等勇敢善战的猛将。


他做事雷厉风行。一日,召集将吏,问道:“各位多次说巡视宁远,为何屡次延期?”众人回答:“请督师决定日期。”孙承宗说:“明日前往,如何?”众人惊愕不已。孙承宗又说,就这么定了。


次日出发,两天后就抵达宁远。


他决定把关外的防御中心设在宁远,命袁崇焕、满桂重新修筑宁远城。一年之后,城堞竣工,成为关外军事重镇。他又下令将西洋的红夷大炮运上城头。于是,宁远固若金汤。


他还实施“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的政策,招募流离失所的辽民为兵,重建了一支能攻善战的劲旅辽军。这支辽军,在后来的明与后金(清)之间十数年延绵的争战中,曾多次力挫八旗兵之雄锋,以明朝晚期一支最为精锐的军队而被载入史册。


而孙承宗最主要的功绩,是确定了从山海关到宁远到锦州的防御策略。这道防线,史称“关锦防线”。缔造关锦防线,成为明与后金(清)最重要也是最后一道防线。直到1644年,李自成灭了明朝,这道防线都没被清兵攻破过。


任何时代,事在人为。明末辽东在与后金的争战中,遇到一个有为敢为的督师,局面就能得到很好的改观。从之前的熊廷弼,到现在的孙承宗,再到后来的袁崇焕,这三人是晚明所有辽东督师中最有作为的。


他们有很多共同点,都曾两度督师辽东。在第一次任职辽东后,都曾含冤去职。去职后,大好局面又被坏掉,朝廷只好再请他们出来收拾残局。起落之间,印证了这三人的能力,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辽东局势,是被自己人毁掉的。用后来的胜利者——大清皇帝乾隆的话说,明朝是“自毁长城”。


孙承宗用4年时间,实现了辽东局势的反转。后金不敢轻易进犯,努尔哈赤慑于孙承宗的威力,干脆舍弃新都城辽阳,北迁到了沈阳。


正当孙承宗准备发动进攻,进一步收复失地之际,朝廷内部却发生了变化。


魏忠贤把持朝政,以孙承宗督师辽东颇有成效,想拉拢他,于是派人犒劳守辽将士,赐孙承宗坐蟒、金币。孙承宗得知消息,立马上奏说,中使(太监)干涉兵政,自古有戒。


中使出关后,孙承宗只陪他喝茶,一句话都不说。魏忠贤因此很不爽。


加上孙承宗在东林党落难时,力挺东林党的做法,激起了阉党的疯狂报复。他们抓住孙承宗的部将马世龙的一次作战失利,大做文章,弹劾、诬陷孙承宗“丧师数万,关门且旦夕失守”。


天启皇帝违背了当初只倚赖孙承宗一人的承诺,连下诏书,命孙承宗回师听调。


孙承宗满腹忧愤,上疏请辞,解甲还乡。他在一首诗中,借岳飞当年的遭遇,隐喻自己的功亏一篑,不是溃败于敌人,而是溃败于朝廷上的诬陷:
入夜看荧惑,朝来朝议生。
谁将舌上剑,一割塞垣兵。
未抵黄龙府,先惊白马营。
岳家军尚在,胡骑漫雄行。


辞官回乡后,阉党仍不放过孙承宗,派缇骑日夜监视,想抓到他的把柄,给他治罪。孙承宗为官清白,阉党缇骑终无所获。


当时,各地督抚都在替魏忠贤修生祠,有人劝孙承宗在高阳也修一座,借此缓和与阉党的关系。但孙承宗说:“此好事,公等自为之。”他宁折不屈,决不向阉党低头。







4




崇祯即位后,用3个月解决了魏忠贤,幸存的东林党人重返庙堂。按理说,此前被阉党构陷蒙冤乡居的孙承宗,该重新起用了吧?


并没有。


史载,此时兵部尚书不是别人,正是之前在守辽战略上与孙承宗意见不合的王在晋。王在晋为泄私愤,阻挠了孙承宗的复出。


这就是明末政局的真实写照。一个政权溃烂到这种程度,无论谁当权,首先想到的不是怎样救国救民,而是怎样公报私仇。无论谁在台上,首先起用的都是所谓的“自己人”,而不是能干事的人。


孙承宗纵有大才,能够力挽战局,对不起,我们不需要这样的人,你继续在家待着吧。


阉党也好,东林党也好,真应了孙承宗那句话:亲附小人的一定是小人,但亲附君子的未必是君子。


历史不容假设。如果可以假设的话,我都能算出晚明有多少次逃出生天的机会,只是一次次都被自己人扼杀掉了。


直到崇祯二年(1629),十月。八旗劲旅绕道蒙古,打到了帝都门口,制造了震惊京城的己巳之变,朝廷这才想起了老将孙承宗。


孙承宗仅率二十七骑,星夜赶往通州,调度各路勤王兵马。到崇祯三年(1630)五月,接连收复永平、迁安、滦州、遵化四城,史称“永平大捷”,缓解了京城之危。


外患方歇,内争又起。


崇祯追究己巳之变的责任人,将袁崇焕下狱。孙承宗力劝,国家正是用人时,不能杀良将。没人听,袁崇焕遭凌迟时,京城狂欢。


孙承宗只能写诗说:“一缕疾肠看赐剑,几行血清洒征衣。”


等到人们读懂孙承宗的时候,为时已晚。


而他自己,也陷入了熊廷弼式的悲剧中。当年,熊廷弼与王化贞在辽东产生经抚矛盾,导致战败,一个下狱处死,一个举家自杀。而今,经抚矛盾在孙承宗与辽东巡抚丘禾嘉身上重演。


丘禾嘉是兵部尚书梁廷栋安插在辽东战场的心腹,不能服众,却又大放狂言,说“阁部(指孙承宗)老矣,辽事我只手可办”。由此,在辽东形成两套指挥系统:
一是孙承宗—马世龙—祖大寿等;
一是梁廷栋—丘禾嘉—吴襄等。


孙承宗上疏,强调这种局面乃兵家大忌。崇祯似乎对此没有反应,或者说,这正是皇帝希望看到的互为牵制的局面。


皇权的本质是政治平衡术,遇上崇祯这样猜忌心重的皇帝,他更会把文臣武将互相制衡的统治术用到极致。哪怕外战失败,他也在所不惜。在他眼中,朝堂上的窃权者比关外的异族更可怕,更值得防范。


结局已经写好。


崇祯四年(1631),后金兵围明军于大凌城,因孙承宗、丘禾嘉意见迟迟不能统一,延误战机,明军惨败。朝臣趁此机会,摇唇鼓舌,欲把早已完成京城解围的孙承宗撸下来。


69岁的孙承宗无奈,连上十七道疏,请求辞官。


这年年底,他终于告老还乡,彻底离开了日渐沉沦的辽东。对他来说,或许只能无限感慨:每因门户误封疆,总为筹边边未筹。







5




手提孤剑向边州,木叶萧萧又早秋。——这或许是孙承宗写下的最悲怆的两行诗。


在生命的最后七年里,他在高阳老家,门无宾朋,唯有一心读书,不废朝夕。


一个壮志未酬的英雄,暮年远离刀光剑影,却能远远听到家国沉沦的消息,这是怎样一种煎熬的心情。


他也许会在意念中无数次复盘帝国步步溃败的过程。


他认为,明朝在辽东之战中屡屡战败的关键,就在一个“怕”字:
初怕而开铁失,退而守辽阳;再怕而辽阳失,退而守广宁;三怕而广宁失,退而守山海。


他指出,帝国一些高官,“平时怕内贼,临敌怕外贼,只一怕便了一生”。


他的信条是,“能以怕死之心怕生,便是豪杰”。


他不相信这是天命,败就败在人事,败在政治,败在是非不分,败在争权夺利。只是这些反思,手握权柄之人听得到吗?听到了,听得进吗?


陈田《明诗纪事》评价孙承宗,说:“有此伟才,旋用旋罢,国欲不亡,不可得矣。”


赞扬孙承宗,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和魄力;贬斥明王朝自掘坟墓,宵小别无所长,只会翦除自己的英雄。


孙承宗肯定心有不甘,但他已经无能为力,只能把一腔热血与愤懑,付与文字。高阳城隍庙,有他题写的一副对联:
上联:问你生平所做何事,欺人懦,诈人财,坑人命,奸淫人妻女,占夺人田地。日积月累,是不是睁睁眼看,世上多少恶焰凶锋,曾饶过哪个?


下联:来我这里有冤必报,破尔家,荡尔产,追尔魂,殄灭尔子孙,降发尔灾殃。鬼哭神号,怕不怕摸摸心头,从前百千机谋诡谲,还容你做么!


或许是希望那些败坏国事之徒,死后可以在此受审吧。


崇祯十一年(1638),清军分两路进攻明朝。在清军未到高阳之前,友人劝孙承宗到保定避难,孙承宗让他闭嘴。


孙承宗组织家人和高阳城百姓,对清军的围城进行了顽强的抵抗,直到城中火药弹石皆尽。城破后,高阳城军民又与清军展开肉搏,终因寡不敌众而失败。


最终,76岁的孙承宗和他的18个儿子、侄子、孙子,全部在这场家乡保卫战中殒命,19个妇孺殉节而死。


有关孙承宗的死法,历史上说法不一。


《明史》记载,多尔衮派恭顺侯孔尚德劝降。孙承宗破口大骂,说快杀了我。清将说,从来没听说有杀阁老的剑。孙承宗遂从容地以弓弦自缢。


另一种说法是,清将抓住了孙承宗,先是勒索钱财,孙承宗斥责说:“没听说过天朝无钱的孙阁老吗?”清兵把他几岁的小孙子领到面前,逼迫他投降,孙承宗说:“你放开他,他要向我走,我就降,他要是朝着你们手上的刀走,我就死。”他的小孙子果然脚步蹒跚地走向了屠刀。清将恼羞成怒,将孙承宗五马分尸。


孙承宗殉国6年后,明朝灭亡,清朝定都北京。


孙承宗曾经的下属鹿善继说,孙承宗“功听人分,罪听人卸,以身殉国不见知而不悔”。一语说出了孙承宗处危局而不沉沦,在逆境中建功立业,卓尔不群的人格操守。


晚明史,让人痛恨,又忍不住想读。也许正是因为,有孙承宗这样不计个人得失、一心救国救民的英雄吧。


如此悲情的老英雄,谁人犹记?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6

主题

3610

帖子

877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8773
发表于 2021-2-23 13:45:59 | 显示全部楼层
沙发 推拿店用品艾绒说:
明朝中后期的那些无耻的士大夫们内斗内行,外战外行。
本帖来自pc秘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主题

753

帖子

474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749
发表于 2021-2-23 14:37: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板凳 降龙十八掌说:
楼主你好。如果让你去当崇祯皇帝。你会怎样做来拯救大明?这样设定,让你穿越到崇祯元年。你会如何来,做奶奶大名,重新崛起。楼主和各位群友,各位坛友都来说一说。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

主题

961

帖子

239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399
发表于 2021-2-23 15:44:08 | 显示全部楼层
地板 我是白小白说:
假如唐太宗李世民穿越到明朝担崇祯皇帝,也许也是无力回天的。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416

帖子

382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825
发表于 2021-2-23 17:54:44 | 显示全部楼层
5楼 蓝色天空说:
从萨尔浒一战以后大明就再也没有消灭八旗军的实力了。还有明末也没有真正的帅才出现。明末将帅如果有明初那些猛人的帅才。哪怕是一个。都不会那么快就灭亡。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

主题

2235

帖子

669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6699
发表于 2021-2-23 18:23:57 | 显示全部楼层
6楼 飞翔在梦想乡说:
明朝那个时节,就算是本朝太祖穿越过去也不行。至少要穿越到天启皇帝的老爹上位的时候还差不多。天启皇帝当政的时候还有熊廷弼可堪大用。努尔哈赤也远不如皇太极有才能。明朝军队也还有一定的战斗力。彼时作为皇帝,一方面扶持魏忠贤为代表的阉党打压南方士大夫群体,把财权紧紧抓在自己手里,另一方面组建新军,逐步淘换京营部队。掌握军权。最后还要扶持一部分大臣限制阉党势力。如此军政财三权集于一身,先摆平辽东,而后整肃东南,用十万人头减除各种不臣。开海禁鼓励资本出海收复南海诸国,迁移宗室允许有能力的宗室独立建国以换取其在国内土地,废除军户匠户商户等等阻碍经济发展的陈规陋习。向西方派遣留学儿童广泛学习先进技术和制度规典,做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逐步改造科举制度。培养适合工业化需求之各类人才。同时期还要多多造人,至少生下五六个儿子免得皇权旁落。最后的最后,组建大规模现代化海陆军,以南海诸国为依托,远征海外,至少拿下大洋洲,为后世子孙留下资源宝地。如果能有六十年皇帝好做,大概有太祖的能力应该还是可以把大明托出泥沼的。换了我大概是不行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416

帖子

382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825
发表于 2021-2-23 19:41:33 | 显示全部楼层
7楼 蓝色天空说:
明末的孙传庭洪承畴袁崇焕祖大寿卢象升吴三桂孙承宗左良玉。比起明初的徐达常遇春冯胜李文忠蓝玉等。无论是能力还是机遇都差了一大截。明初这几位牛人,如果有一个生在明末萨尔浒之战之前而且受到重用。都没有后来的清朝什么事了。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6

主题

3610

帖子

877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8773
发表于 2021-2-24 14:01:42 | 显示全部楼层
<
8楼 推拿店用品艾绒说:回6楼飞翔在梦想乡
我觉得黄焖鸡比猪蹄子差远了。
本帖来自pc秘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6

主题

3610

帖子

877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8773
发表于 2021-2-24 14:02:44 | 显示全部楼层
<
9楼 推拿店用品艾绒说:回板凳降龙十八掌
如果穿越到崇祯那还是一样没戏,要是穿越到万利之前还有点用。
本帖来自pc秘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主题

1877

帖子

625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6254
发表于 2021-2-24 14: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
10楼 我来了说:回7楼蓝色天空
除了红尘愁,袁崇焕,左良玉,另外几位,都还行,那几位如果不是那么早就死了,还要李闯王,不要捣乱,还要崇祯不要杀掉魏忠贤,好为朝廷捞钱,然后重整军队,接下来,就是把东林党,陕西8大商,这帮蛀虫通通都杀掉,这样,明朝才能救。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爱盲论坛  

GMT+8, 2024-4-19 03:13 , Processed in 0.29733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