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盲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744|回复: 6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杂谈】中国人为什么不受西方待见?

[复制链接]

144

主题

1990

帖子

627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627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 09:10:2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暗中保护你说:

中国必须成为能够开辟新产业,开发人类新需求的领导型国家,在自己受益的同时,也让全世界受益,打破零和游戏。要做到这一点,唯一的途径是提高科技实力。中国为什么不受发达国家待见?

原因很简单,因为中国是一个奋力向上的国家。在过去的100年里面,由欧美澳日组成的发达国家俱乐部只不过迎来了四小龙和以色列五个新成员,总人口加起来9500万左右。
其实过去100年有规模崛起的也就韩国一个,韩国体量小,只有五千万人,而且其产业主要冲击的是日本,所以列强还能忍,中国的体量是韩国的25倍,从欧美到日本韩国统统受到冲击,你让发达国家怎么忍。
中国不受待见的三个原因
中国给发达国家带来的恐怖主要是3点:
一是中国产业的全面性,导致中国在和所有发达国家竞争。
西方文明+日本文明总共十亿人,还不如中国一个国家多,就单个国家来看,其人口体量无法支撑全面工业。因此发达国家的工业体系是在多个发达国家之间分工的。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包括美日德三强,没有任何一个拥有全面的工业。

就拿美国来说,液晶面板产业、高铁产业、锂电池产业之类美国就没有,造船工业美国只剩下军用造船,民用造船基本退出了世界市场竞争,游轮买欧洲的,商船买亚洲的,也因为这样导致美国军舰造价奇高无比,造船厂没有民用订单,都靠军队养,美国军费为啥这么高,相当一部分就是这样被浪费掉了。

再比如德国,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芯片制造和封装、液晶面板、航空发动机、互联网这些产业基本都没有,德国也没有独立的航天工业。

再比如日本,卫星导航、民航客机、航空发动机、智能手机芯片设计、通讯设备、无人机、互联网这些产业基本没有或者非常弱小,航天工业没有全球航天测绘网,载人航天和空间站。

再比如军事工业,美国一家独大,航空母舰、四代机、超高音速飞行器、无人机、洲际导弹、相控阵雷达驱逐舰,核潜艇这些主战武器德国日本都没有自主设计和制造能力。

而中国呢,上面列举的十几个产业全部都有,而且都不差。

例如大家印象中很高端的芯片设计,下图是IC insight发布的2015年全球十大芯片设计公司,美国当然遥遥领先,前十名美国六家,中国2家,台湾和新加坡各一家,日本德国均未上榜,且海思和展讯营收增速排在前三位。


除了这些高技术制造业,技术要求相对低端的玩具、服装、家具、水泥、玻璃、纺织等等产业,美日德这些发达国家早就放弃了,而中国照样通吃,而且占了世界一半以上的份额。

中国工业的全面性是中国工业产值在2010年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的主要原因。

2010年这个年份非常重要,多年以后我们回头看,这一年中国工业产值超过美国会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我们身处大历史时代,但是我们很多人却并没有意识到。

第二是中国工业不仅是个全面的全能型选手,而且在几乎所有产业都能进入世界前五,很多是世界前三和世界第一。

想象一下,有个人参加奥运会,从游泳、跳水、篮球、跑步、跳远、足球、自行车、马术、摔跤、拳击等等所有项目都能进入前八名决赛,而且还能拿下不少金牌、银牌、铜牌、第四名……那这个人该是多牛。

比如互联网和卫星导航,成规模的基本就只有中国和美国在玩,中国世界第二,领先欧洲和日本。

再比如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中国凭借着阿里、华为、腾讯、讯飞、百度等同样紧追美国。以云计算为例,德意志银行2016年5月公布的报告,世界三强是美国亚马逊、微软和中国阿里巴巴。中国除了阿里云,还有腾讯云、百度云、华为云等等,同样领先欧洲和日本。



比如液晶面板,全球就是中日韩台三家,技术水平中国的台湾位列世界第三落后韩日;但论产值和利润中国仅次于韩国世界第二,普通人印象中牛的不得了的日本液晶产业,现在只有JDI一家,份额不到全球10%,2016年还在裁员。

比如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中国、美国和韩国三家垄断了世界市场,中国至少排在世界第三。2017年中国手机品牌世界份额预计合计超过50%再比如造船业,世界三强是中国日本韩国,中国份额排在第一。

再比如军事工业,中国、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世界前五无悬念,实际上中国是唯一一个从军费到主战武器都可以全面和美国竞争的国家。

再比如家用电器,中国、韩国、欧洲占据了世界主要份额。再比如通讯设备产业,华为中兴在技术水平,产值和利润都是世界第一。民用无人机,大疆在技术和产值利润上都是世界第一。

再比如服务器,2016年Q3全球出货前五惠普、戴尔、联想、华为、浪潮,都是中美企业,日本和德国都没有。



再比如海洋工程装备,也就是海上石油钻井平台和海洋工程船舶,全球市场是被中国、韩国、新加坡三强把持,中国占全球份额35%,位居世界第一。2015年全球钻井平台超过80%是中国制造。海工装备美国、欧洲、日本基本都没有什么份额,中国主要就是和韩国新加坡竞争。

中国不仅无处不在,而且基本都在世界前五。

集成电路产业是我国最落后的大产业,前面有美国日本韩国还有德国荷兰,中国排在世界第七,仍然在前八名以内。

第三点是全产业链和发达国家竞争的情况下,中国工业还在高速增长,而发达国家早已停滞。

就总产值而言,中国2015年工业产值已经是美国+日本之和了,而2016年中国工业产值增长在6%左右,未来将继续保持6%左右的增速。我在中国未来国运如何的文章写过,只要中国保持这个速度,2025年中国工业产值将超过所有发达国家之和,中国人均工业产值将达到西方平均水平。

中国和发达国家人均工业产值最高之一的日本对比,2015年中国人均工业产值已经是日本的40%,保持6%的增速,2025年中国人均工业产值可以追平日本或者略少。

我们查看中国每年进口商品的结构就会发现,以前中国没有进入的高利润大飞机和航空发动机产业,2025年以前都可以被中国商飞和中国航空发动机公司顺利解决并且产业化,这个产业缺口会被解决掉。

液晶面板排在中国进口主要工业品的第三位,而到现在包括液晶面板的核心材料和生产设备在内,例如玻璃基板、偏光片等,已经逐步实现国产化,替代液晶面板技术的下一代OLED显示技术,中国目前进度仅次于韩国,而对显示行业的投资中国是以千亿人民币为单位,远超过其他国家,10年内完成显示产业链顶端攀爬的大趋势已成。

汽车和汽车零部件进口排在中国进口工业产品的第二位,国产汽车自主品牌势头已经起来了,国内各大车企对汽车的投资也是天量,这个产业也在逐渐向上攀爬。

目前和西方差距最大是集成电路及其生产设备产业,这也是我国目前进口超过1500亿美元,是我国进口的第一大商品,相比之下作为第二大进口商品的石油,由于油价大跌,每年进口也不到1000亿美元。其他任何一种工业产品进口都没有超过1000亿美元。

集成电路也是我国产业链条上的最大缺口,这点我国还在起步阶段,虽然芯片设计已经有海思、展讯、芯片制造有中芯国际,芯片封装有长电科技等,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也在以20%的速度发展,但是总的行业投资额并没有超过发达国家,而且技术差距还很大,因此这一行业的竞争还将长期化。
三个例子,看中国如何挤压发达国家
下面举三个例子,过去的15年,发达国家的产业是如何被中国挤压的。


举例一:安防系统
2000年以前,全球视频监控安防领域,都是被美国霍尼韦尔、泰科、德国博世等公司等少数欧美企业垄断,是典型的高科技行业。我们80后小时候看到美国电影里面,都会有视频监控室的镜头,现场直播一览无余,当时觉得厉害的一塌糊涂。

2001年,中国成立了一家叫海康威视的企业,仅仅6年后的2007年,这家中国企业就进入了a&s评选的全球安防50强。记住2007年,海康威视才刚刚进入世界前50,那么到八年后的2015年,海康进步到什么水平了?

根据权威市场调研机构HIS2016年7月发布的2015年全球视频监控设备市场研究报告显示,在CCTV和视频监控领域,海康威视2015年全球市场份额从2014年的16.3%增长至19.5%。排名全球第一。
不要以为海康的市场只是在中国,在海外市场的增长比中国更快。在全球不含中国的海外市场,海康威视的市场份额从2014年的6.2%增加到2015年的9%,海外业务增长高达50%,远超海康在中国销售30%多的增速。
下图是在a&s《安全与自动化》公布的“全球安防50强”排名。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不仅是海康拿下了全球第一,还有一家中国公司大华科技也拿下了全球第四,更为重要的是,前十名的营收和市场份额增速,海康第一48.8%,大华第二37.5%,远远超过欧美公司。

2016年上半年,海康威视实现海外市场主营业务收入35.9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0.02%,很显然,40%的增速意味着欧美企业的份额又被降低了。你的市场,也就是你的钱在不断被中国企业抢走,而且被抢走的速度还很快,你心理好受? 你心里会高兴?

更要命的是,中国企业不仅能抢走你的市场,而且利润率还比你高,2016年前三个季度海康实现了211.4亿元的总营收,较去年同期增长26.74%;归属上市公司利润达到了48.5亿元,同比增长了28.65个百分点。净利润率高达23%。在同行业遥遥领先。我们对比下世界第一大科技公司苹果,其2016年财年净利润率为21.2%。

有的国人,总是对中国制造极为苛刻,动辄就是中国制造都是低端,没有核心技术,一提起美国日本就是高科技,质量好,掌握核心技术,高端。实际上,中国制造科技企业净利润达到甚至超过苹果公司水平的公司比比皆是。例如汽车玻璃的福耀玻璃公司,其净利润率就在同行业遥遥领先日本企业,净利润率高达19.2%。

有的国人,一提起中国制造,就条件反射的说中国公司技术不行,管理不行,质量也不行,既然都不行,那为何能在全球竞争中能够步步紧逼欧美日企业抢夺其份额?

我们必须要认识到,在很多行业,我国的确还落后发达国家,但同样在很多的行业,中国公司在技术,管理和质量上一定有超过发达国家同行的地方,不然何以能在竞争中不断胜利?

目前安防领域中国品牌份额占全球40%以上,随着海康、大华科技,还有后面的一大票中国企业的高速发展,全球安防产业将出现50%的份额和利润被中国品牌占领的情况,也就是中国VS世界。

另外值得一提,安防系统使用的图像处理算法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掌握在海康手里,而安防用的芯片华为海思已经成了全球市场上的三家主流安防芯片供应商之一(另外两家是美国的安霸和德州仪器),除了海思以外,还有中星微,上海富瀚等国产芯片厂家。另外摄像头用的CMOS成像芯片还有比亚迪等供应商(对你没看错,就是造电动汽车的比亚迪)。


举例二:光伏产业
中国光伏产业绝对是一个励志的故事,从中国企业大举进入被发达国家垄断的光伏产业,到把国外主流生产商全部打垮破产,中国企业自身也遭遇多年全行业亏损,然而咬牙坚持,凭借着不断提升生产技术,改进生产工艺,全产业链降成本,最终实现全行业盈利,并且形成了对全球市场份额和利润的垄断地位。这中间故事的精彩完全和中国液晶产业奋起的故事有一拼。

中国光伏产业的故事完全体现了中国产业人前赴后继振兴实业的精神,虽然中间大量的过度投资一度造成了全行业产能过剩和亏损,然而中国的有钱人拿钱投制造业,即使失败了,也比炒房炒股要好上千万倍。

光伏产业曾经是欧美和日本垄断的行业,2001年,中国光伏界的传奇人物施正荣回国创办尚德,中国产业界才第一次知道了光伏发电技术,4年后的2005年,施正荣便凭借尚德的迅猛发展成了中国首富,但即使这样,2005年,中国太阳能电池组件产量只有200MW左右,只占全球1.8GW产量的11%,而日本占了全球40%,欧洲占全球大约45%,对比下2016年每瓦价格只有0.5--0.6美金,那时候每瓦太阳能组件价格在5美金以上,典型的发达国家把持的高利润行业。

2005年不只是中国份额只有全球11%,光伏组件的EVA膜、光伏背板材料、光伏玻璃、硅片、硅料等基本全都依赖进口,中国只拥有电池片制造和组件生产技术。

光伏组件的原料是高纯度的多晶硅料,需要99.999%以上的纯度,2005年中国还不掌握硅料提纯技术,2005年中国多晶硅产量只有约80吨,仅占当年全球太阳能电池耗硅量2.87万吨的0.3%,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中国太阳能电池行业所需的多晶硅近乎100%需要通过进口解决,以德国wacker,美国MEMC、REC,日本三菱等多晶硅料企业凭借着高纯度硅料制造技术赚取了大量利润。

2005年,全球多晶硅硅料价格仅仅30美元一公斤,而到了2008年,随着中国企业大规模进入光伏产业,多晶硅硅料价格竟然冲高到了超过400美金一公斤,由于中国组件生产商集中在下游环节,外国供应商赚取了大量利润。

中国公司当然不会甘心被人卡脖子,突破太阳能级高纯度硅料生产工艺后,也开始大举进入多晶硅制造环节,到了2015年,中国高纯度多晶硅产量16.5万吨,占全球总产量34万吨的48.5%。全球多晶硅硅料价格,也从2008年的超过400美元,下降到2010年的100元,2012年下降到50美元,2015年下降到20美元一公斤。

中国现在每年仍然会进口部分硅料,但原因只有一个就是进口价格低,外国供应商在工艺上领先导致生产成本总体仍比中国厂家略低,因此可以低价供应中国市场,由于中国天量产能的存在,外国多晶硅厂家已经无法随意提价,一旦提价就会激活更多的中国产能。

不仅是硅料,中国公司还突破了用硅料制造硅锭,把硅锭切割成硅片的生产工艺。

下游的三个环节,硅片、电池片、组件,到了2015年,中国硅片产量48GW,占全球总产量60.3GW的79.6%;中国电池片产量41GW,占全球总产量65.5GW的62.6%;中国光伏组件,也就是太阳能面板产量达到45.8GW,占全球总产量60.2GW的76.1%。

上述包括硅料在内的四个制造端主要生产环节产量均连续位居全球第一位,其中太阳能电池组件已连续九年位居全球第一位。各环节产量前10名的企业中有半数以上位于中国。

光伏产业的全球龙头是德国,一直到2008年,其全球市场份额还是世界第一,在中国企业的竞争下,德国光伏产业几乎全行业破产,博世和西门子卖掉或停止了太阳能业务。

Solon、太阳能千年、Sovello、Conergy、Odersun等宣告破产。唯一幸存的大公司现在只有SolarWorld。该公司迫使债主放弃部分债务并赢得卡塔尔的大力投资,这才喘过气来。其它企业虽然还有残余或后续企业,但它们都不是独立企业。除了Solarworld外,德国太阳能工业几乎已经死亡。

2013年底,德国太阳能产业只拥有4719个工作岗位。2016年9月,只有3719名员工的德国solarworld宣布其德国工厂再次裁员500人。



不只是德国,日本光伏组件本来是被京瓷,夏普,三菱等日本本土品牌占据的,2011年,日本本土品牌还占据了日本90%的光伏市场。



而到了2014年,日本已经是中国光伏组件最大的出口市场,中国品牌已经占据了日本市场份额的40%以上。日本本土的京瓷、夏普、三菱等光伏厂家,不仅无力在海外市场和中国竞争,连本土市场也被蚕食。



中国企业不只是份额大,而且利润高。

以多晶硅料和硅片的国内龙头企业保利协鑫为例子,2016年上半年,业务收入达到人民币131.59亿元,毛利率32.9%,净利润13.89亿元,净利润率超过10%。

2016年第三季度,中国光伏组件龙头之一的晶澳太阳能公司营收为38.2亿元人民币(约合6.01亿美元),净利润为2.592亿元人民币(约合4080万美元),净利润增长69%。这仅仅是一个季度的净利润。

而日本光伏的前两名,夏普太阳能,在2016年3月结束的财政年度,亏损184亿日元,亏损超过10亿人民币。而日本京瓷太阳能2016年第二季度收入比上一季度下降13%。

光伏产业的全球份额和利润一半以上集中在中国企业手中,中国超过全世界。
不只是各环节制造工艺和市场份额的获取,核心材料也全面国产化,以光伏组件核心材料之一的EVA膜为例,既需要很好的粘性能够把电池片和组件表层玻璃粘贴在一起,又需要很好的透光度保证电池片得到阳光照射,而这些特性要在阳光照射下保持25年以上。

EVA膜的生产技术以前只掌握在日本三井化学,普林斯通,美国胜邦几家公司手里面。2003年,杭州福斯特公司才刚刚成立,2015年,该公司已经占据了全球光伏EVA膜40%的市场份额,中国品牌总全球市场份额已经占到了全球80%,美国和日本品牌基本淡出了EVA膜市场。

以2016年前三季度为例,杭州福斯特材料公司营业收入29.47亿,增长20.9%,实现净利润6.12亿,增长高达47.9%,净利润率高达20.8%,和前面提到的海康威视和福耀玻璃一样,达到了苹果公司的净利润率水平。

再比如光伏组件关键材料的背板,是光伏组件实现电绝缘的核心材料,同时又要求具备很高剥离强度,对电池片起到有效的支撑作用,能够有效防止水汽渗入,同时要能抗老化,抗风沙腐蚀,还要能够有效的反射阳光,提高电池片的光伏发电效率。

2005年也是由美国杜邦,法国阿科玛几家外国企业把持全球市场,杜邦的品牌Tedlar和阿科玛的品牌KYNAR已经成了光伏背板材料代名词。TPT和TPE材料是光伏背板的标准主流材料,这个T就是指杜邦公司的Tedlar。

2007年江苏苏州成立了一家叫赛伍应用技术的公司,凭借着公司自主开发的KPK和超级KPE光伏背板材料,仅仅8年后的2015年,这家公司已经是全球光伏组件背板份额全球第一,直接挤压了国外供应商份额。

值得一提,赛伍应用技术不仅是中国光伏组件背板标准的制定者,而且也是中国变频器绝缘材料的标准制定者,一家企业制定了两个国家标准。赛伍是世界仅有的三家能够设计制造变频器绝缘胶膜的公司之一,另外两家是美国胜达(Sheldahl)和英国GTS。

除了光伏材料,中国企业还进入了光伏生产设备行业,目前主要的十种生产设备,已经有七种实现了国产化。2016年,一条100MW生产线的工艺设备的投资,仅需要6000万元左右,而在10年前,大约需要1.6亿元~2亿元。

例如把光伏组件的电池片焊接在一起的串焊机,光伏组件的电池片,是用硅片制作的,非常薄,厚度在200微米以下,用机器把这些电池片用金属焊带焊接在一起,需要机器有很高的精度和技术水平,否则电池片非常容易破损。

仅仅在2013年以前,中国所有的光伏工厂购买的串焊机,都是来自德国TT(teamtechnik)、德国索蒙特(somont)、美国库迈思(komax)、西班牙格罗斯贝尔(gorosabel)、西班牙蒙特拉贡(Mondragon)、日本Toyama、日本NPC和韩国HANWHA等国外进口设备厂商,他们占据着国内太阳能电池串焊接设备行业绝对的市场份额。他们卖给中国企业的串焊机,一台价格普遍在400多万人民币以上。

2013年,中国无锡出现了两家串焊机企业,他们都实现了串焊机国产化并且推向市场,一家叫无锡奥特维,一家叫无锡先导智能,实现了国产化的串焊机,价格仅为100多万人民币,是欧洲日本企业价格的四分之一。

经过近三年的竞争和发展,2016年市场格局已大相径庭,中国市场新增产线串焊机95%变成了国产设备。在国外厂家中技术相对落伍的美国komax、日本NPC、toyama企业都相继退出串焊机市场,只有德国帝目公司teamtechnik尚有少量市场份额。

以无锡奥特维为例子,进入串焊机市场后,这家公司2013年收入还不到100万,而到2016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已经达到1.82亿。

无锡先导智能更是增速惊人,2016年前三季度,先导智能收入5.94亿,增长112.86%,净利润1.53亿,增长128.92%,净利润率25.8%。 
 
当然,光伏产业部分生产设备还需要进口,但是中国已经在逐步挤压其市场份额。


举例三:空调

2004年,中国空调的龙头企业格力电器实现销售收入138.32亿元,比上年增长37.74%,实现净利润4.20亿元,比上年增长22.74%,净利润率为3%。

而到2015年,格力营收977.45亿元;净利润为125.32亿元。净利润率高达13%。10年间收入增长了7倍,利润增长了30倍,净利润率提高了4倍。

格力家用空调全球市场占有率也增长到了2015年的23.1%,跃居世界第一,同时期美的,海尔空调的全球份额也在增加,那么谁的份额被抢走了?欧洲、美国、日本的家电企业。

我们拿格力和日本两家空调龙头企业大金空调+三菱空调比较一下。大金2015年营业收入191亿美元,净利润12.8亿美元,净利率:6.7%。三菱空调2015财年销售额约7200亿日元,折合68亿美元,净利润约4亿美元,净利率约6%。

格力2015年营业收入150亿美元,净利润19.28亿美元。2015年格力收入150亿美元,相当于三菱+大金258亿美元的58%。格力净利润19.28亿美元,超过大金+三菱之和的17亿美元。格力净利率高达12.9%,高出大金6.7%和三菱6%一倍。

格力空调一家净利润就超过日本两大龙头空调企业之和,这在十年前是不可想象的。更何况中国还有其他两个空调巨头美的和海尔,其中美的的净利润率同样高达13%,和格力不相上下。除了三巨头以外,还有志高空调,海信空调等二线品牌。

中国空调产业曾经产值和利润都远远不如日本,而现在产值和利润都大大超过了日本。

中国还在进一步扩大世界市场份额,以2016年上半年为例,格力空调出口高达17亿美元,增长24.5%。如果算上格力在巴西等海外工厂的销售额,格力来自海外的销售额更高。世界空调生产企业主要就是中国韩国日本,由于中国其他家电企业海外收入也在高速增长,格力出口的增长就是在挤压日本韩国的份额。

中国不受待见,当然主要原因是我们的奋起挤占了发达国家的利益空间,当然我们也要认识到一个问题,中国的发展不能和世界成为简单的零和游戏,不能中国发展,全世界吃亏,这样我们的发展绝对不会顺利。

目前中国的产业链有这样的趋势,每进入一个行业,就把这一个行业高中低端通吃,尤其是低端,直接做成白菜价,即让发达国家的企业无法生存,又让后面的发展中国家进入这个行业无利可图,投资回报时间延长,工业化难度加大。

比如下面的这则新闻,在印度市场中国手机的崛起,2016年底占到了印度50%的市场份额,不只是韩国的份额被挤压,印度本土手机的份额也从40%下降到20%。


我们要认识到,到目前为止,中国所有的进步都是跟随型成就,还没有产生领导型成就。

跟随型国家的发展都是零和游戏,别人在那里玩,你冲进去大发展,就把别人的份额给挤压了。你不受待见,那是正常的结果。你在街上开家包子店,突然来了个人和你竞争,你竞争不过垮了,心理自然不爽。中国发展的目标是要成为领导型国家,能够在无人区开辟出新的产业,自己受益的同时也让全世界雨露均沾。

这个世界唯一的领导型国家就是美国,美国的特征就是能够开辟出一个个崭新的产业,打破零和游戏的桎梏。

1915年美国发明汽车流水线生产,造就了汽车产业的繁荣,汽车产业至今是美国、中国、日本、韩国、德国的第一大工业。

二战后美国发明了集成电路,直接创造了家用电器等电子工业,索尼松下成为受益者。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发明了微机,直接造就了PC机和笔记本电脑产业兴起。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美国人又开创了互联网和windows这样的全新产业,完全的改变了全世界的生活形态,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和程序员们成为了受益者。

21世纪,乔布斯又发布了智能手机,直接带动了全球进入智能手机时代,网络流量猛增,运营商大规模上3G、4G,中国华为公司和中兴公司也获得了高速发展。任正非说要感谢苹果是有道理,没有苹果开创的智能手机时代极大的增加了全球网络流量,那么对运营商新建管道扩容的需求就不会有那么大。
中国现在也在逐渐尝试能开创一个产业,例如量子通信,北京到上海1000公里级别通信网已经建成,已经有公司从中受益,但是总体而言,中国仍然是跟随型国家,要想减少利益冲突,减少不受待见的状况,中国必须成为能够开辟新产业,开发人类新需求的领导型国家,在自己受益的同时,也让全世界受益。要做到这一点,唯一的途径是提高科技实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0

主题

3535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0632
沙发
发表于 2021-1-12 10:04:37 | 只看该作者
沙发 苏北第一帅说:
好帖子我拿走了,谢谢楼主的分享。有句话我特别喜欢听。说我们中国是西方发达国家的粉碎机。这个真太爽了,不过文章最后的内容我是非常支持的。美国的作用暂时来说无可代替,希望我们中国也变成一个领导型的科技强国。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2266

帖子

525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5250
板凳
发表于 2021-1-12 10:11:05 | 只看该作者
<
板凳 汉阳兵工厂说:回复楼主暗中保护你
说多了无意,如果我天朝死心塌地地做马仔,恭恭敬敬地奉上保护费,心甘情愿地被割韭菜的话,西方列强是很喜欢并且欢迎的。
本帖来自微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主题

6103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3428
地板
发表于 2021-1-12 10:34:17 |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千里寻情说:
回楼主,文章不错很好,奥克斯空调质量也可以呀,怎么没有提到它,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主题

874

帖子

2008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2008
5#
发表于 2021-1-12 10:52:3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主题

340

帖子

378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788
6#
发表于 2021-1-12 11:02:29 | 只看该作者
6楼 彩云之南说:
很有道理,共赢才能长久
本帖来自微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主题

748

帖子

218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188
7#
发表于 2021-1-12 11:11:24 | 只看该作者
<
7楼 蜻蜓点水说:回楼主暗中保护你
我靠,这也太长了吧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2266

帖子

525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5250
8#
发表于 2021-1-12 11:12:00 | 只看该作者
<
8楼 汉阳兵工厂说:回复5楼小妖精
你的这个表述概念很模糊,有断章取义的嫌疑,比较完整的事实是这样的:20 世纪60 年代末70 年代初,国际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矛盾不断加剧,中苏关系恶化。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毛泽东、周恩来等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审时度势,开启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使中国外交进入到一个新阶段。邓小平曾在多种场合反复谈到:中国对美外交政策是以毛泽东、周恩来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制定的,这就是努力促进中美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1975 年8 月6 日,邓小平在会见美国议员访华团时指出:“毛主席在一九四九年就谈到中美两国人民希望友好。即使在二十三年的隔绝中,我们也没有改变这个观点:两国人民总是希望友好的。”(《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年版,第77 页。) 1980年他在会见美联社驻北京记者时指出:“中国方面,从毛主席、周总理在世的时候就下决心同美国改善关系,这不是从策略上考虑的,而是从战略上考虑的。现在,我们总的对外政策还是毛主席、周总理生前制定的。”(《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卷,第618 页。)

1972 年, 中美双方在上海签定了《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的开启。邓小平复出后在处理对美外交政策问题上,始终坚持上海公报的既定路线和方向,多次强调中美关系要在上海公报的基础上发展。1974年9 月5 日,他在会见以参议员詹姆斯·富布赖特为团长的美国国会议员团时指出:“中国对美的方针、政策没有改变。我们相信,中美两国关系在上海公报的基础上是可以得到发展的。”(《邓小平年谱(1904—1974)》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年版,第2046 页。) 1975 年4 月1 日,在会见美国众议院议长卡尔·艾伯特、众议院共和党领袖约翰·罗兹及随行人员时他又指出:“只要遵循上海公报的精神和原则,逐步发展两国的关系是完全可能的。我们的愿望就是,双方沿着上海公报的原则精神坚持走下去,双方都不要后退。 ”(《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卷,第 31页。)

邓小平在处理对美外交政策上,从国家利益出发,继承和发展了周恩来的“求同存异”的外交思想。他清楚地认识到,中美两国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历史文化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尤其是台湾问题,这是中美双方无法回避的问题;同时,两国之间也存在共同点,总体上是合作大于冲突,利益大于分歧;因此他将“求同存异”的外交思想灵活运用到处理中美关系问题上。1974年 7月 4日,邓小平在会见美国民主党参议员亨利·杰克逊及夫人时指出:“我们之间不会在一切问题上都有共同语言,但确实在某些国际重大问题上可以找到一致点。”(《邓小平年谱(1904—1974)》下卷,第 2032页。)1978年 6月 22日,他在会见美国当前危险委员会执委会主席罗斯托时指出:“在国际政治的广大领域里,我们同美国有许多共同点,从各自角度可以做很多工作。”(《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卷,第 329页。)根据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和我国外交工作的需要,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周恩来等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美外交思想,使我国对美外交政策具有前后一致的连贯性。

二、着眼战略高度:发展中美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

邓小平认为,中美两国关系友好,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符合世界和平的利益要求。两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必将对世界和平发展产生积极的深远的影响。

从《年谱》中可以看出,在邓小平谈到中美关系时曾多次表示,尽管中美两国在政治观点上存在分歧,但并不影响中美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1976年 1月 2日在会见美国国会女议员访华团时指出:“不管中美两国政治观点如何,我们总希望两国人民长期友好下去。……发展我们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关系,使这种友好关系世世代代地保持下去。”(《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卷,第 140页。)邓小平多次强调,对待中美关系决不能像玩牌那样换来换去,而要从战略的角度、政治的角度考虑问题。

1972年上海公报发表后,中美关系虽有改善,但由于种种原因,双方进一步发展外交关系的步子始终迈不开,中美关系正常化也进展缓慢,对此邓小平多次强调要从政治高度、战略高度来考虑中美关系,下决心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1977年 9月 27日他在会见乔治·布什时指出:“美国政府、国会和政治家要从长远的角度、政治观点来看中美关系,不要搞外交手法。……中美关系正常化,如果从长远观点、从政治角度、战略角度看问题就容易下决心。”(《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卷,第 207—208页。)1978年是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的关键性一年,美国总统卡特派人向中国发出了愿意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信号。5月 21日邓小平会见了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在对方谈到美国已经下了决心准备同中国积极讨论中美问题时,邓小平指出:“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双方的观点都是明确的,问题就是下决心。如果卡特总统下了这个决心,事情就好办。”(《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卷,第 313页。)7月 9日在会见美国国会议员团时指出:“希望卡特对中美关系正常化采取比过去更积极的态度,步伐走得快一些。”(《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卷,第 338页。)11月 29日他在会见日本公明党访华团时说:“我现在还有一个愿望,就是想到华盛顿去,不晓得能否实现。”“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了,中国领导人就可以去了。……这要看美国政府、卡特总统的决心。只要两国领导人站在更高的立场上,把这个问题当作政治问题来解决,就比较容易达成一致。”(《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卷,第 443页。)

在邓小平的积极推动下,1978年 12月 16日,中美双方发表《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宣布两国政府自 1979年 1月 1日起建立外交关系,中美两国实现关系正常化,这是两国关系中的历史性事件,也是国际关系中有着深远影响的大事。邓小平在同卡特的第一次会谈中指出:“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意义远远超出两国关系的范围。位于太平洋两岸的两个重要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对于促进太平洋地区和世界的和平,无疑地将是一个重要因素。中美关系正处在一个新的起点,世界形势也在经历着新的转折。”(《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卷,第 476页。)1979年 1月 28日,邓小平应邀对美国进行正式访问,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领导人第一次访问美国。《年谱》详细记录了邓小平在访美期间的主要行程和活动,从这些记录中可以看到,邓小平在访美期间“友谊”“友好合作”是他频繁使用的词汇,2月 5日他为纽约出版的《美洲华侨日报》题词:“愿你们为增进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作出更大的努力。”(《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卷,第 485页。)表达了他对发展中美两国人民友好关系的愿望。

三、合作共赢:开展各领域合作,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中央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重大决策,并号召大家团结一致,同心同德,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学习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通过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邓小平认为,中国要实现现代化,既要坚持自力更生,又要实行对外开放,吸收和借鉴国际上先进的经验,利用人类创造的一切有益的文明成果,为此他积极倡导和推动同拥有先进技术的美国开展各方面的合作。正如他在 1979年 4月会见美国众议院议员团时所指出的:“我们搞四个现代化,原则是自力更生。任何国家的建设总应该以自己为主,同时也接受外国的先进技术,包括接受它们提供的资金。美国在这方面可以做许多事情,各个领域都可以,我们愿意得到你们的帮助。”(《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卷,第 507页。)邓小平认为,中美两国在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里存在着广泛交流和合作的余地。

从《年谱》中记录的邓小平出访美国和会见美国客人的谈话中,可以看出一条清晰的主线,就是他把对美外交工作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相联系。他在接受坦普尔大学授予的名誉法律博士学位致辞中指出:“进一步发展我国人民同美国人民的友谊,向美国人民学习……把自己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经济发达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和经济管理、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先进经验结合起来,对于加快实现四个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卷,第 480页。)邓小平深知美国作为发达国家,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等众多领域中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经济管理和教育事业方面也有很多成就。中国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就必须把学习世界上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依托,为此他强调要以一种谦虚的态度学习一切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用和有利的东西。1979年访美期间,邓小平在接受美国广播电视界评论员的采访时指出,这次访问美国的使命之一就是了解美国“建设的经验,学习一切对我们有用的东西”。(《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卷,第 481页。)在同美国联合航空公司总经理爱德华·卡尔森和波音飞机公司董事长桑顿·威尔逊谈话时指出:“中国人民在争取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努力中,有许多方面要向创造先进的工业文明的美国人民请教。”(《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卷,第 485页。)在参观亚特兰大地区时指出:“你们有许多东西值得我们借鉴,我们愿意向你们学习。”(《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卷,第 483页。)在访问德克萨斯州休斯敦市时指出:“我们来这里同朋友们会面,学习你们的先进技术。”(《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卷,第 484页。)

中国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同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国家合作,利用美国的资金和技术加快自身的建设步伐。美国经济要持续发展,必须要为自己寻找广阔的商品销售市场和资本投资市场,而中国恰恰能为美国提供广阔的市场和丰富的资源。因此邓小平指出,中美两国间各领域的交流合作对双方都有利。“中美关系正常化能为美国用先进的东西帮助我们实现四个现代化创造更有利的条件。这点对美国来说也是有利的。”(《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卷,第 474页。)1979年访问美国期间,通过切身的观察体验使邓小平更加坚信:“中美两国和两国人民在各个领域——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合作有广阔发展前途。”(《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卷,第 477页。)“中美贸易不是几百万美元,而是几十亿美元,甚至是几百亿美元的事。”(《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卷,第 484页。)

在推动中美各个领域合作的过程中,邓小平尤为重视科技和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他认为,由于林彪、“四人帮”的干扰和破坏,中国在科学和教育方面遭受巨大损失,在人才培养上耽误了一代人。因此,中国要实现四个现代化面临的主要障碍就是缺乏知识,技术力量不够,“科学和教育,这是能否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最关键的问题。”(《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卷,第 347页。)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邓小平同美国客人的谈话都是围绕着科技和人才这个主题。在科学技术方面,邓小平一方面承认,由于“四人帮”的干扰和破坏,中国在科学发展上同世界的差距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他认为科技成果是人类共同的财富,美国的科学技术,在很多领域比其他国家先进一些。因此,他主张对外国先进的东西实行“拿来主义”,认为“‘拿来主义’不坏,真正的科学态度应该如此”。(《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卷,第 236页。)他同时强调,要“把吸收外国先进技术作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起点,不这样干才真正叫爬行主义”。(《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卷,第 228页。)在人才培养方面,邓小平采取“派出去”和“请进来”的方法,利用美籍华人科学家的便利条件与优势,积极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持。1977年 10月 8日他会见美籍华人物理学家吴健雄夫妇时指出:“现在我们正在创造条件,从各方面着手。一是请在国外的一些科学家回来工作,再就是派人出去,有的是短期考察,有的是学习几年,把经验带回来。”(《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卷,第 218页。)1978年 7月 10日在会见弗兰克·普雷斯率领的美国科技代表团时指出:“你们提出近期内接受五百人,我们提出的人数可能更多一些。用你们现成的条件,为我们培养更多的科技人才,为什么不干呢。我们还要请更多的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学者来帮助我们,请你们帮助改造一些企业。”(《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卷,第 340页。)

为了推动中美各个领域的合作,邓小平还及时解答美国各界人士所担心的问题,以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1979年 2月 27日他在会见美国财政部部长时指出,中美合作的一些项目可以用产品补偿形式,不会发生偿付能力的问题;对于一些没有偿付能力的项目,双方可以发展其他贸易关系来解决。( 参见《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卷,第 490页。)针对美国担忧中国政策的连续性的问题,邓小平指出:“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政策的持续性,不是由个人因素决定的,关键在于这些政策是否正确,人民是否赞成,对人民是否有好处。如果这些政策是正确的,对人民有好处,又得到人民的支持,政策的持续就有了根本的保证。”(《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卷,第 481页。)1986年 9月他在接受美国记者迈克·华莱士的电视采访的谈话中,在回答中国的现行政策是否会发生变化问题时,再次明确表示:“确定现行政策会不会发生变化的主要依据是,现行政策对不对,对国家来说对不对,对人民来说对不对,人民的日子是不是逐步好过一些。……如果人民认为现行政策是正确的,谁要改变现行政策,谁就要被打倒。”(《邓小平文选》第 3卷,人民出版社 1993年版,第 173—174页。)

四、坚持立场和原则:妥善处理对美外交中涉及中国内政和主权的重大原则问题

邓小平在处理中美关系问题时,总是从国际形势的大局出发,推动中美关系向前发展,但是,他对美国干涉中国内政和主权的言行则坚持立场和原则。

在中美关系中,始终有一个回避不了的、敏感的问题就是台湾问题。对此,邓小平与毛泽东、周恩来等一样,有着清醒的认识。1973年 10月,他在会见日本客人谈到中美关系如何发展时指出:“现在世界上都在谈论正常化,实际上关键是台湾问题,这主要看美国的态度和决心如何。讲正常化,不解决台湾问题怎么行?我们两国关系也是解决了这个问题后才发展的,还有些问题未谈拢也是因为这个问题。”(《邓小平年谱(1904—1974)》下卷,第 1985页。)1974年 12月 12日,他在会见美国参议院民主党领袖迈克·曼斯菲尔德和夫人时更是直接指出,中美关系“步子迈得不大,主要原因是台湾问题。……如果美国方面认为现在还需要台湾,我们可以等待”。(《邓小平年谱(1904—1974)》下卷,第 2072—2073页。)

由于台湾问题在中美关系中的特殊性,对于处理台湾问题这一事关中国主权完整和国家统一的重大问题,邓小平始终坚持维护国家利益的原则,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什么方式、什么时间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外国人无权干涉。” (《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卷,第 197页。)“台湾问题是我们国家的主权问题,在属于国家主权的问题上是没有谈判余地的。” (《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卷,第 254页。)正如他在 1977年 8月 24日会见美国国务卿赛勒斯·万斯时所指出的:“是美国欠了中国的账,而不是中国欠了美国的账。明确了这一点,问题就好解决了。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别人不能干涉。”(《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卷,第 189页。)正是在坚持这一原则立场下,在为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解决台湾问题的谈判中,邓小平提出了处理台湾问题的三个条件——撤军、废约、断交。在中美建交的谈判过程中,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客人谈到台湾问题时,几乎每次都强调这三个条件。如1974年 12月 12日他在会见美国参议院民主党领袖迈克·曼斯菲尔德和夫人时指出:“我们说,两国关系正常化要采取‘日本方式’,就 是美国对台湾废约、撤军、断交。如果实现了这三条,就可实现正常化。”(《邓小平年谱(1904—1974)》下卷,第 2072页。)1975年6月2日在会见美国报纸主编协会代表团时明确指出:“我们的立场很清楚,要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台湾问题只能采取日本方式解决,具体地说,就是美国从台湾撤军,同台湾废约、断交。……‘两个中国’、‘一个半中国’和‘一个中国,一个台湾’的立场,我们都是不能接受的。变相形式的这种立场,我们也不能接受。 ”(《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卷,第 52页。)1978年 5月 21日在会见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时又一次重申:“我们历来阐明的就是三项条件,即断交、撤军、废约,这三项条件都涉及台湾问题。我们不能有别的考虑,因为这涉及到主权问题。”(《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卷,第 314页。)

中美建交后不久,美国又通过《与台湾关系法》,严重违反了中美两国建交时双方同意的原则以及美方的承诺,干涉了中国的内政。对此,1979年 4月 19日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访华团时严正指出,美国国会通过的《与台湾关系法》,中国是不满意的。“这个法案最本质的问题,是实际上不承认只有一个中国,法案的许多条款还是要保护台湾。美国认为,保护台湾是美国的利益,还说要卖军火给台湾,包括一旦有事美国还要干预。”美国的这种行为干扰了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邓小平严厉奉劝美国,“这样的事情不能干了”!(参见《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卷,第507—508页。)邓小平曾明确地对美方表明,台湾问题是事关中国人民的感情问题,人民的意志不能也不容违背,他说:“我发现有相当数量的美国政治家不理解别国的民族感情,中国人不解决台湾问题会死不瞑目的。”(《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卷,第 328页。)

1989年 6月中国发生政治风波后,美国对中国实行制裁,这是美国干涉中国内政和侵犯中国主权的又一体现。中美关系也随之跌入低谷,陷入自关系正常化以来最困难的时期。邓小平积极应对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制裁,反对破坏中美关系的言论和行径,努力改善中美关系。

一方面,他把维护国家利益作为根本准则,严厉谴责美国干涉中国内政的行为。在同美国总统特使斯考克罗夫特谈话时,邓小平明确提出:“中国的内政决不允许任何人加以干涉,不管后果如何,中国都不会让步。中国的内政要由中国来管,什么灾难到来,中国都可以承受,决不会让步。中国领导人……在捍卫中国的独立、主权和国家尊严方面也决不含糊。”邓小平严正地表达了中国内政不容干涉的坚定立场;同时他还亮明中国的态度,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中国不怕制裁、不怕孤立。7月 2日他在会见美国特使前,同李鹏等谈话时表示:“制裁措施我们不在意,吓不倒我们。”(《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4年版,第 1284页。)9月在会见日本伊东正义代表团谈到制裁问题时指出:“老实说,制裁十年二十年,中国也还是存在。”(《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卷,第 1290页。) 10月在会见泰国总理时又说:“世界上最不怕孤立、最不怕封锁、最不怕制裁的就是中国。”(《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卷,第 1293页。)

另一方面,在强调维护国家利益,表明中国决不会以接受美国对中国内政的干涉而求得中美关系的改善和发展决心的前提下,邓小平也积极努力推动改善中美关系。他多次会见美国政要人士,指明美国在中美关系恶化中应负完全责任,希望美国主动采取积极行动。1989年 7月,他对访华的总统特使布伦特·斯考克罗夫特说:“‘解铃还须系铃人’,希望美国今后能采取实际行动,取信于中国人民,而不要火上浇油了。”(钱其琛:《外交十记》,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3版,第 175页。)10月,他在同尼克松的谈话中表达了希望中美两国“应该结束这几个月的过去,开辟未来”的愿望,同时明确指出中国是受害方,结束过去,应该由美国采取主动,“要中国来乞求,办不到。哪怕拖一百年,中国人也不会乞求取消制裁”。(《邓小平文选》第 3卷,第 332页。)11月,在同基辛格的谈话中,他再次表达了改善中美关系的愿望,“希望结束最近发生的事,从而中美关系得以恢复正常”(﹝美﹞亨利·基辛格:《论中国》,中信出版社2012年版,第 419页。),并提出了解决中美关系问题的一揽子建议。这一时期邓小平在与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往来的书信中同样表达了这一愿望:“我一直把你看做中国的朋友,并非常希望在你任期内中美关系得到发展,而不是倒退。在我退休的时候,改变中美关系目前恶化的局面是我的心愿”。(《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卷,第 1299页。)12月,在同美国总统特使布伦特·斯考克罗夫特时说:“请特使转告布什总统,在东方的中国有一位退休老人,关心着中美关系的改善和发展。”(《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卷,第 1304页。)中国在这一外交处境十分困难的时期终于顶住了外部压力,打破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制裁,并使中美关系得到了缓和。

邓小平在涉及国家内政和主权等重大原则问题上,立场坚定,态度鲜明,面对美国的挑衅和干涉,坚决与其斗争,绝不让步,体现了维护国家利益的勇气和决心。

在处理中美关系上,邓小平既坚持原则立场不动摇,同时又在解决问题中采取灵活的策略,既坚决维护了国家利益,又积极推动了中美关系向前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成为中国对美外交战略的努力方向。认真阅读《邓小平年谱》,重温邓小平对美外交思想,对于系统理解邓小平理论,梳理中美关系的历史演变和全面理解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指导当前中美外交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作者张海,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博士生,北京 100091﹞

本帖来自微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主题

748

帖子

218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188
9#
发表于 2021-1-12 11:13:08 | 只看该作者
9楼 蜻蜓点水说:
关键是如果中国人假如说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的话,你让那些发达国家的人还怎么进行快乐教育啊。是中国的基本上全明基础教育,中国的人口相当于一个欧洲,如果中国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一群都接受过基础教育的人和那些快乐教育的人,你让人家怎么活。连个乘法口诀弄不明白你让人家怎么活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5495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4497
10#
发表于 2021-1-12 11:32:54 | 只看该作者
10楼 永燃之火说:
不带就不带见呗,我们发展我们的,管他们干嘛?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297

帖子

350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500
11#
发表于 2021-1-12 12:32:04 | 只看该作者
11楼 玩的就是心跳说:
上位的过程是艰辛的,有阻力是正常的,只要我们坚定信念,披荆斩棘,最后终将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主题

874

帖子

2008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2008
12#
发表于 2021-1-12 12:44:3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主题

6103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3428
13#
发表于 2021-1-12 12:48:19 | 只看该作者
<
13楼 千里寻情说:回12楼小妖精
很好很好,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主题

874

帖子

2008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2008
14#
发表于 2021-1-12 12:52:0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主题

874

帖子

2008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2008
15#
发表于 2021-1-12 13:01:4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主题

6103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3428
16#
发表于 2021-1-12 13:03:43 | 只看该作者
<
16楼 千里寻情说:回14楼小妖精
朋友说的好啊,我想假如没有国外高科技一系列技术来支撑,我们这些盲人肯定生活的更残酷,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主题

748

帖子

218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188
17#
发表于 2021-1-12 13:04:06 | 只看该作者
<
17楼 蜻蜓点水说:回12楼小妖精
可是你这假设不能成立,这就好像徒弟比师傅发展得更好后来超过师傅了,然后你再说如果没有师傅的技术徒弟如何发展,这有什么实际意义吗。哈哈哈,白菜啊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主题

748

帖子

218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188
18#
发表于 2021-1-12 13:05:40 | 只看该作者
18楼 蜻蜓点水说:
如果按照某些人的说法,假如说中国人不发明纸的话,,那些外国人做那些高科技的产品连设计图纸都没有,我不管这个说法是真的假的,但有什么实际意义呢。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21-1-12 13:27:45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主题

1870

帖子

661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6619
20#
发表于 2021-1-12 13:56:35 | 只看该作者
<
20楼 我来了说:回17楼蜻蜓点水
中国改革开放。没错。是从国外引进了不少技术。白菜她为啥不说。那些技术可是用真金白银买来的。可不是免费给的哦。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爱盲论坛  

GMT+8, 2025-11-10 03:06 , Processed in 0.08571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