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局通栏广告

爱盲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75|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跨性别者性侵狗子被捕,获刑后抗议:我是女的,不去男监狱!

[复制链接]

444

主题

3404

帖子

903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903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6 08:30: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醒着,做梦说:
12/24,昨天,一名英国性侵犯的判决引起了广泛关注:
有前科的恋童癖罪犯Claire Goodier,因为几年来犯下的多起性侵狗子的罪行,被法官判处入狱20个月,
Goodier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但却通过律师提出了一项特殊的抗议——
他身为一位内心性别认同为女的跨性别者,无法接受当局要把他关进男子监狱的行为…
图片
最近几年,关于司法机构如何对待跨性别者犯罪的问题,一直是社会争论的焦点。

十天以前,苏格兰警方公布的一项法律草案就引发了巨大争议:
假设一个生理上为男性的人犯了强奸罪被捕,如果他已经被认定为“跨性别女性”,那么他在犯罪记录上的性别就会被警方登记为女性,
换言之,他将被警察当作女犯人对待,所犯下的这起强奸案也会被划为“由女性实施的强奸犯罪”…
图片
当时这条消息一出,立刻就有人发出灵魂拷问:
警方把他们当女犯人对待,后续法庭又怎么处理呢?
难道把他们关进女子监狱?
没等苏格兰官方研究出一个合理的解释,默西塞德郡这边就给出了判例:

曾因为恋童前科被警方认定为女罪犯的跨性别者Goodier,如今被法官判决关进位于利物浦的男子监狱HMP Altcourse…
图片
早在十多年前,Goodier就因为恋童罪进去过两次,这一次,他又将以性侵狗子的罪名再度入狱…
今年60岁的Goodier生理性别是男性,多年来也一直以男人的身份生活,曾经的名字是John。
2006年和2009年,他两次因持有大量儿童色情照被逮捕归案,之后被送到了利物浦的HMP Altcourse男子监狱关押。
图片
从监狱服刑出来以后,Goodier并没有真正收敛,除了恋童的癖好,他又悄悄萌生了别的爱好——恋兽癖。
Goodier不仅在个人癖好上越来越怪异,对自身的性别认同上也发生了变化。
与那些认同自己生理性别的顺性别(Cisgender)者不同,Goodier意识到自己是个跨性别者,他内心开始认定自己是个女人,只是寄居在了男人的躯壳里。
于是几年前,Goodier悄悄把自己名字从John改成了Claire,还穿起了女装,以女性的身份示人。
虽说顺应内心转变了性别,Goodier那点癖好却一样没改。
在恋兽这方面,Goodier不仅满足于搜集图片,还逐渐付诸于行动。
他在网上联系上了诺维奇那边有相同癖好的一群人,经常建群讨论,最后决定约个时间,一起组队实践……
2018年12月,Goodier偷偷跑到诺维奇参加一个派对,在派对上,他和一群相同爱好的人先是吸食了大量可卡因,在嗨翻之后,集体将一条阿尔萨斯狼狗强X了…
参加完诺维奇的派对,他又马不停蹄地去伯恩茅斯赴约。
他不仅自己玩得嗨,还让人把性侵狗子的照片拍下来,偷偷存在个人电脑里…
然而,作为一个有前科的恋童癖,终究是要露出马脚的。
由于Goodier早就是登记在册的恋童癖罪犯,所以警察会不定期上门检查,看看他有什么异样。
2019年7月的一天,警察就到Goodier家进行突击检查,
这一查就查出问题来了,很快有警察在Goodier个人电脑的隐藏文件夹里搜到了31张不堪入目的照片,正是Goodier之前跟人相约集体性侵阿尔萨斯狼狗的照片…
图片
Goodier承认这些照片属于自己,也对之前的罪行供认不讳,不过他对警方强调,自己是个跨性别者,应该被登记为女性罪犯。
办案警察满足了他的要求,在他本来的名字John后来加了个备注,写上“Claire,性别女”…
就这样,Goodier老老实实认了罪,被送上法庭审理。
之后的两年里,由于新冠疫情等原因,Goodier性侵狗子的案件进展缓慢,一直拖到今年才有了结果。
然而,这场原本事实清晰明了的案件,却因最判决引起被告Goodier的不满,导致了大量争议…
原来,Goodier对被判决入狱20个月并没有太大的异议,却对将被送回HMP Altcourse监狱非常不满。
因为在他看来,自己的性别认同早已变成了女性,应该被送去女子监狱,
而现在判决他要去服刑的地方,却是男子监狱!
图片
判决下来之后,Goodier的律师在第一时间对媒体表达了不满:
“我的当事人早在两年前就被认定和登记为女性,这两年的庭审中,大家对他的引述也是女性身份。甚至此前法庭开出的’性罪行预防令’,也是开给Claire Goodier这位女性恋童癖的!为什么现在却要判他进男子监狱呢?”
这位律师强烈呼吁法庭重新考虑对Goodier的判决:
“我的当事人非常坦荡和诚实,他接受法庭对他罪行的定性,也接受关于他行为堕落和恶心的说法。但是,请法官重新考虑之前的判决…”
不过,法庭方面对此的解释却是:
不管警方怎么登记,或是怎样在实际行动中体现对Goodier自身性别认同的尊重,
Goodier本人的合法身份就一直是男性,
就法律层面上来讲,他不具备任何进女子监狱服刑的条件。
也因此,判决虽然下来了,Goodier和律师还在做最后的校挣扎,希望尽最大可能争取到改判,转到女子监狱度去过这20个月的刑期…
Goodier的抗争暂时还没有什么结果,网络上关于他入狱的事情已经吵开了。
有支持他为性别认同抗争到底的,
“判决是对的,但是这个世界要体现平等就该送他进女子监狱。男女两边都要平等。”
图片
“这个人需要帮助而不是关进监狱…”
图片
“可怜的女士,希望她能申诉成功。”
图片
另一方面,反对Goodier,支持法庭判决的意见也占了相当多数。
“法官干得漂亮!”
图片
“谢天谢地把他送进了男子监狱!”
图片
“这判决应该让苏格兰政府和苏格兰警方知道!”
图片
“可怜的狗子…”
图片
“这是什么世界…”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英国那些事儿。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589

帖子

462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629
7#
发表于 2021-12-26 11:58:28 | 只看该作者
7楼 五星红旗说:
谢谢楼主的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4

主题

3404

帖子

903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9034
6#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6 08:36:48 | 只看该作者
6楼 醒着,做梦说:
北京冬奥会要开幕了,报姐最近回顾一些冰雪项目过去比赛的精彩视频时,看到了NBC电视台在2018年平昌冬奥会时报道的一个故事。
主持人在介绍完故事后,握着纸巾止不住眼泪。
图片
故事的主人翁,是前苏联的一对花滑选手,叶卡捷琳娜·戈蒂耶娃Ekaterina Gordeeva和谢尔盖·格林科夫Sergei Grinkov。
因为姓氏的开头都是G,他们被称作“G&G梦幻组合”。
图片
80年代末、90年代初,两人驰骋冰场,拿过两次奥运会冠军、四次世锦赛冠军、三次欧锦赛冠军,以及一系列国际大奖赛的冠军。
创造惊人历史的背后,G&G组合凄美的爱情故事,让无数观众落泪。
图片
冰场上,他们默契十足,被大家评价为“skate as one滑行如一”的最佳搭档。
图片
图片 26
图片
冰场外,他们青梅竹马,儿时互相暗恋,成年后表白结婚,生下一个可爱的女儿。
图片
但遗憾的是,如他们曾经表演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一般,G&G的爱情故事始于冰场,卒于冰场。
1995年,谢尔盖在一次训练中不幸遭遇心肌梗塞,在妻子的怀中猝死,年仅28岁。
图片
这对冰上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多年来感动了无数人。
图片
青梅竹马
叶卡捷琳娜1971年出生在莫斯科,从小在父母的支持下,和妹妹一起学花滑。因为身材娇小,跳跃力不足,教练决定让她转到双人滑项目。
图片
彼时,教练认为大她4岁的谢尔盖也不适合单人滑,所以将两人配到了一起。11岁的叶卡捷琳娜和15岁的谢尔盖,就这样开始了搭档生涯。
图片
少男少女最开始的合作并不顺利,搭档一年后,1983年第一次出战日本青年锦标赛时,只拿了第五名。
图片
不过,叶卡捷琳娜在回忆谢尔盖的纪录片里说,在日本的时候虽然成绩不好,但和他度过了很开心的时光,就像和大哥哥出去旅游一样,很快乐。
图片
她说:“最开始我压根没往其他方面想,我们只是经常一起训练,已经很了解彼此了。”
那时,叶卡捷琳娜还把爸爸出差带回来的手枪钥匙链送给了谢尔盖。对搭档的信任,不言而喻。
图片
接下来的一年,两人朝夕相处,配合越来越有默契。1985年第一次去美国参加青年世锦赛时,已经磨合得相当到位,拿到了第一个冠军。
图片
也是在这时,少男少女情窦初开。叶卡捷琳娜说,比完这场后,她第一次邀请谢尔盖参加自己的14岁生日派对,对方送了她一个狗狗玩偶。她爱不释手,从此一直抱着睡觉。
图片
不过,回到莫斯科后,年长一点的谢尔盖有些叛逆,不好好训练,惹恼教练后差点被换。叶卡捷琳娜为搭档说了好话,拒绝换人。
图片
图片 32
苏联全国比赛、欧洲锦标赛、加拿大杯、世锦赛,G&G梦幻组合拿到了多个冠军。
不过,冠军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1987年的欧锦赛上,谢尔盖裤子带掉了因此导致两人失去比赛成绩时,他们也共度难关,给彼此打气。
图片
也是那一年,参加完美国世锦赛后,两人和其他各国的选手留在美国巡演,去了迪士尼乐园。
图片
从训练搭档再到亲密的朋友,叶卡捷琳娜回忆:“那时我意识到,也许我们的感情并不仅仅是友情,可能有更多的东西,但我们谁都没有点破。”
图片
毕竟,1988年的奥运会在即,他们肩上背负的是前苏联连续多届比赛都拿到双人滑冠军的压力。
谁想到,大赛在即,1987年圣诞前的一次训练中,两人在抛接中失误,叶卡捷琳娜受伤入院。
图片
懊恼不已的谢尔盖拿着花去医院探望,守在病房外不肯走。叶卡捷琳娜的妈妈说,从没看过一个男生可以沮丧自责成这个样子。
图片
1988年,叶卡捷琳娜在欧锦赛中复出。后来,在飞往卡尔加里冬奥会的飞机上,谢尔盖一直握着她的手安慰:“没事的,一切都会好的,别担心,有我在。”
图片
搭档带来的强大安全感,让叶卡捷琳娜心定了下来。冬奥会长节目,第一次站上奥运会的G&G梦幻组合,完成了堪称杰作的演出。
图片
抛接、跳转,配合地天衣无缝。
图片
回到莫斯科后,两人分开庆祝,但多年积累的感情已经隐藏不住。
叶卡捷琳娜的脚因为长期训练再次不适无法上冰场,谢尔盖把她叫出来:“我们一起滑!”他抱着她上了冰场,一切尽在不言中。
图片
(纪录片示意画面)
时间来到1989年新年,谢尔盖送给叶卡捷琳娜一瓶酒,亲了她的脸颊一下,随后和朋友出去玩。
但中途他改变心意,穿越大雪回到了叶卡捷琳娜度假的小屋。他紧张地对叶卡捷琳娜说,想去旁边的桑拿房单独和她说话,很重要。
图片
在桑拿房,22岁的谢尔盖对18岁的叶卡捷琳娜说:“我们接个吻怎么样?”两人的初吻,也宣告了他们爱情的正式开始。
图片
灵魂伴侣
1989年表白后,两人去了巴黎欧锦赛,这也是他们成年后第一次脱离父母单独出国比赛。在巴黎,两人一边再次拿到冠军,另一边畅游了巴黎,陷入了热恋。
图片
1990年,两人在欧锦赛上表演了《罗密欧与朱丽叶》,表现依旧亮眼。但随着叶卡捷琳娜成年后的身形变化,两人世锦赛上表演同样项目时出现重大失误,两人走到了职业生涯的十字路口。
那年3月,他们决定暂停竞赛,去美国参加商业巡演,休养的同时还能赚钱。
图片
移居美国后,两人的生活也不是一帆顺利。谢尔盖的父亲不幸因为心脏病发去世,谢尔盖情绪崩溃,叶卡捷琳娜紧紧陪在爱人身边。
图片
1991年4月,谢尔盖向叶卡捷琳娜求婚,两人举行了婚礼。他24岁,她20岁,已经一起度过了人生近一半的时间。
图片
从冰场走入婚姻,这对青梅竹马的恋人依旧默契。
图片
他们在北美巡演,留下许多经典表演,比如最有名的《白日梦》,梦幻幸福到了极致。
图片
另一边,1992年4月,两人的女儿达莎出生。
图片
夫妻俩带着女儿一起训练,谢尔盖更是时刻把女儿“挂”在身上,宠爱万分。家庭圆满,夫妻恩爱,叶卡捷琳娜说,再也没有比这更幸福的生活。
图片
而在事业上,夫妇俩也干劲十足。女儿出生后不久,伤病恢复得不错的G&G组合,决定再次征战奥运会,开始了刻苦训练,并在1994年成功拿回了奥运会参赛资格。
图片
灵魂伴侣的配合早已无懈可击,他们成功卫冕双人滑金牌,又在年末拿到再一个世锦赛冠军。
图片
1995年1月,两人在东京参加的最后一个职业大赛上,还拿到了四个满分。
图片
可是,悲剧悄然而至,那年11月12日,夫妇俩在纽约的一场表演,成了G&G梦幻组合的绝唱。仅仅8天后,谢尔盖永远离开了。
图片
永远的G&G
1995年11月20日,叶卡捷琳娜和谢尔盖在纽约的一处冰场为商业表演赛集训,当时还有不少同时期的知名选手在场。
然而,谢尔盖要做抬举动作时,突然放下手,随后捂胸倒在了冰上。
图片
慌张的叶卡捷琳娜大声向其他队友求助拨打911,但事发突然,谢尔盖很快去世,年仅28岁。
图片
后来的尸检显示,他是因为冠状动脉严重堵塞导致心脏病发猝死,并且还有早发性心脏病的遗传危险因子(他的父亲也死于心脏病)。
图片
(后来这种PLA-2变种被称为格林科夫危险因子)
叶卡捷琳娜在纪念谢尔盖的纪录片里说:“我抱着他,看着他的眼睛说‘我永远爱你,永远爱你’。”
图片
谢尔盖的死震动了体育界,人们对叶卡捷琳娜和他们的女儿达莎无比同情。
但坚强如她,丈夫去世三个月后,叶卡捷琳娜在纪念丈夫的《纪念谢尔盖的一生》的表演中,独自一人踏上冰场,完成了令人震撼又心碎的表演。
图片
她的哀痛
图片
不舍
图片
惆怅
图片
坚强
图片
让所有的观众泣不成声。
图片
就算灵魂伴侣逝去,也将和他一起创作的作品,以前所未有的悲情方式呈现给观众。
图片
表演完后,叶卡捷琳娜强忍眼泪,抱着只有3岁的女儿向观众致意。
图片
谢尔盖离开后,为了纪念他,叶卡捷琳娜同意拍摄了纪录片,为女儿写了自传《我的谢尔盖:爱情故事》和《给达莎的信》。
图片
为了抚养女儿,叶卡捷琳娜独自开始了商业表演赛,从1996年滑到了2000年,除了偶尔和其他选手表演双人滑,都再也没有和任何人正式搭档过。
图片
她对记者说:“我完美的滑冰生涯,和谢尔盖的滑冰生涯,结束了。我不想参加奥运会,滑冰现在只是个工作了。”
图片
斯人已逝,活着的人生活还是要继续。
2000年6月,叶卡捷琳娜和俄罗斯花滑选手伊利亚·库里克在美国巡演中相爱了。
他是叶卡捷琳娜在谢尔盖去世后,为数不多的双人滑合作选手。
图片
次年6月,叶卡捷琳娜生下了小女儿伊丽莎维塔。夫妇两人带着两个女儿移居加州。2002年6月,两人低调举办了婚礼。
新的家庭,新的生活,夫妇俩一起开过滑冰场,叶卡捷琳娜也参加过很多次有关心脏病预防的公益活动。
但结婚14年后,2016年,两人宣布离婚,和平分手,共享小女儿的抚养权。
图片
过去几年,叶卡捷琳娜依然从事着花样滑冰训练的工作,也参加过《冰上明星》的节目。
图片
也是在节目上,她遇到了加拿大花滑选手大卫·佩雷蒂埃(也曾拿过奥运冠军),两人合作了节目。
去年7月,两人在加拿大阿尔伯塔举行了婚礼。年近50 的叶卡捷琳娜移居加拿大,和丈夫过着平静的生活。
图片
(大卫比她小3岁,2010年离异,和前妻一个儿子。)
两个女儿已经长大,作为母亲的职责也已经完成。这么多年,叶卡捷琳娜依然每年悼念谢尔盖,在采访里提到他时依旧会哽咽。
图片
她说,在谢尔盖去世时她承诺过,一定会好好带大女儿,在所有艰难的时刻努力寻找“欢乐joy”,好好活下去。她相信,这也是谢尔盖希望她做的。
图片
G&G梦幻组合的爱情,多年来感动了许多人。在相关视频和纪录片的评论区,大家是这么说的:
“你看得出来她从没放下过…这大概是体育世界里最美好也最悲剧的爱情故事。从她谈论他的方式就看得出来,他是她的一生挚爱。”
图片
“谢尔盖永不会消失。达莎和他长一模一样。再也不会有G&G组合了。”
图片
“再也不会有G&G这样光芒万丈的组合了。他们像诗歌一样梦幻。”
图片
“这是90年代一个令人心碎的时刻。他们是冰上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他们的抛接,她在空中像天使降临一样,柔软又轻松。每个动作、衔接、冰刀触地,满满都是爱。”
图片
虽然结局如此悲伤和残酷,但一生有过这样至死不渝的爱情,也不遗憾了。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4

主题

3404

帖子

903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9034
5#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6 08:36:15 | 只看该作者
5楼 醒着,做梦说:
来自土耳其的39岁男子Sultan Kosen,身高达到251cm,
自2009年起,他就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定为全世界最高的人。
图片
他的双手和脚掌,同样是大得惊人。
图片
站在原地不用跳,他就可以直接把球放进篮筐,
图片
不管走到哪里,想低调点都难,永远都是大家关注的焦点。
图片
别人跟他合影,要一个人坐在另一个人的肩膀上,才能接近他的高度。
图片
Kosen于1982年12月10日在土耳其东南部城市马尔丁出生,?
他之所以会拥有异于常人的身高,
是由脑垂体瘤导致分泌过量生长激素,引发巨人症和肢端肥大症。
2009年,他以247cm的身高成为世界上最高的人。
不过直到2011年,他才停止长个儿,身高达到251cm。
图片
拥有这样的巨人身材,
Kosen在日常生活感受到种种不便,也少不了会遭到别人的嘲笑。
平时别说是参加剧烈的体育运动,就是简单走路,他都需要借助拐杖。
图片
衣服、鞋子、床还有门,都需要特别订制,
图片
想坐进空间不大的小汽车里,他必须尽量缩起身子。
图片
成年后,Kosen起初还憧憬着能找到一个差不多高的女朋友。
但是他渐渐发现,这一愿望实在难以实现,就是想找个身高一般的女朋友都不容易。
别人看到他大高个还行动不便,都不敢和他走太近。
图片
直到2013年,当时已经年过30岁的Kosen,才找到属于自己的爱情。
通过一个共同的朋友介绍,Kosen认识了来自叙利亚的20岁妹子Merve Dibo。
图片
妹子的身高173cm,在普通人里已经不算矮了,
可是站在世界最高人Kosen的旁边,将近80cm的身高差,还是非常显眼。
图片
仅仅约会两个月时间后,这对情侣就决定要结婚了。
妹子表示:“周围的人都告诉我,不要因为他的身高而嫁给他,但我爱上的是他的心。我并不在乎他的身高。”
而Kosen也觉得自己遇到了真爱:“当我看着她的眼睛时,我知道那就是爱。”
图片
于是就在2013年,Kosen和妹子正式结婚,有超过1500位宾客来到现场祝贺。
图片
婚礼结束后,这对幸福的夫妇住进了特别设计的家中,
即使高如Kosen,也不用担心会撞到门框和墙上了。
图片
不过,在经历几年的婚姻生活后,这对夫妇还是于近日离婚了。
说起离婚的原因,Kosen表示,最大的问题是语言不通。
前妻是说阿拉伯语,而他只会说土耳其语。
本来当初做出结婚决定时就有点匆忙,
婚后因为语言不通出现沟通问题,也是在情理之中。
图片
于是现在,世界最高人Kosen又恢复单身了。
如今39岁的他,继续保持着对美好爱情的渴望。
听说俄罗斯女孩又高又美又热情后,
12月初,Kosen搭乘飞机前往莫斯科。
他在当地过了生日,希望能找到新的伴侣。
图片
这一次,看起来他对自己信心满满:
“听说俄罗斯女人喜欢热情、有礼貌的男士,这应该很好办,我就是这样的人。”
“希望能找到我的新娘,带着她回到土耳其的家乡,那是个历史悠久的地方。”
这八字还没一撇呢,
Kosen就已经憧憬着,能和俄罗斯新娘生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了。
图片
目前,不知道Kosen计划在俄罗斯逗留多久。
还是希望他能最终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吧……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4

主题

3404

帖子

903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9034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6 08:34:39 | 只看该作者
地板 醒着,做梦说:
12/25,(注:案件内容可能引起不适,请酌情阅读)
1989年2月28日,日本福岛县都路村,当地小学的一名女老师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之后,回到教职工宿舍休息。
时间大概是下午5点10分,她推开厕所门,准备如厕的时候,感觉似乎有什么不对。
四下寂静无人,她通过蹲便式便池的洞内望去,一个类似人脚形状的阴影,静静躺在便池下方。
就好像是,下面躺了一个死人...
图片
示意图
女老师慌乱异常,连忙联系了学校的同事,大家一起赶到现场查看情况。
当时,教职工宿舍是单人单户,而厕所的排污结构是一段U型管道。
图片
每一家的便池独立,室外有专门的管道,清理时只需要用机器从外部吸出污物,统一处理即可。
图片
从厕所内看不出什么端倪,一行人赶到室外的排污口,想从这里一看究竟。
打开盖子之后大家往下望去,这一端下面,才是一段真正的人脚...
事关人命,警察很快赶到现场,因为管道太过狭小,如果不彻底破坏,无法把下方的人给拽出来。
图片
外侧管道
最终,村子启用了挖掘机,整个管道被挖出来、敲碎之后,里面的人终于得以释放。
当然,管中人此时已是尸体。他以一个极其诡异的姿势蜷缩其中,因为全身浸泡了污物,没法当场辨明身份。
清洗后警察发现,死者是当地村子里的村民,26岁的菅野直之。而根据法医给出的鉴定结果,死因基本可以断定是冻死。
图片
后续信息表明,死者死于2天前的2月26日,身体仅有几处轻微伤痕,没有任何迹象表明是死于他杀。
因为缺乏证据,事件调查很快陷入僵局,当地只能给出一个模糊的结果:和偷窥相关的意外死亡。
但显然,这个说法根本站不住脚。
毕竟,尸体被发现时,姿势是下面这样:
图片
在粪便之中,身高约170厘米的死者上身赤裸,怀中抱着叠好的衣物,身体蜷缩,刚好塞满整个空间。
他的一只鞋子出现在头部附近,正是女教师第一眼看到的那个像是人脚一般的阴影。
另一只鞋子则是在外面被发现,离便池尚有一段距离。
图片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也能发现,这其中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如果他真的是为了偷窥,又是怎么进入管道内的呢?
室内厕所一边,排泄口的直径只有20厘米,死者显然不可能从这一边进入。
而室外的管道,直径也只有36厘米。按身高170的男子平均肩宽40厘米来看,从直径36厘米的管道中钻进去也难如登天。
图片
更诡异的是,就算能够钻进去,死者也应该是面部朝下,而不是像被发现时那样,头部朝上。
再加上,二月的福岛气温依然寒冷,死者裸露上身、衣服抱在怀中这一点,更是匪夷所思。
图片
除了现场信息透露出的种种不可能,从常理上来看,死者也完全不是因为偷窥才钻进便池。
首先,菅野直之是村里有口皆碑的优秀年轻人,他在福岛核电站工作,生活中也会帮助村民们处理各种事务,多才多艺,事业有成,没人能想象到他会为了偷窥钻进便池。
图片
再加上,他和女老师算是熟人,24号到27号女老师回了自己家,并不住在宿舍里。这几天恰逢天皇驾崩,全国休假,他不可能不知道这一点。
死者生前最后一次被目击到,是24号出门时,他和父亲打招呼。
从26号死亡这个时间点来看,就算是要偷窥,也完全不可能特意选择24~26号,女老师不在家的这几天钻进便池。
图片
示意图
如果是死亡后再被塞进去呢?前面说过,尸体没有明显的外伤,而且法医给出的死因是冻死。
如果是死亡后再被塞进去,验尸时肯定会发现导致死亡的痕迹。
而就算这个假设成立,核心矛盾依然是:成年人就算是主动尝试往里钻都钻不进去,更不用说是把尸体塞进去,还要塞成怀抱衣物、面部朝上的蜷缩姿势。
图片
种种推论让案情陷入了僵局,因为疑点太多,当地几千人选择相信死者的清白,联合签名,要求警方重新调查。
但因为始终找不到任何线索,事情最终不了了之。30多年过去,神秘死亡事件成为一宗悬案。
图片
示意图
因为过于诡异离奇,网上经常能看到各种讨论和推断。
但年代过于久远,当年的原始报道已经很少,根据日网上的一些消息,大概可以拼凑出下面一些可能。
图片
有说法指出,女老师应该被列为重点调查对象,一般人在下班上厕所时,不会毫无缘由地往便池深处仔细看,模模糊糊辨认出疑似人脚的形状。
加上两人本是熟识,将死者诱骗到家里之后再伙同其他人作案也不无可能。
如果是从室内拆除蹲便,将死者放进便池,之后再还原成原来的样子,就可以解释死者是怎么进入的了。
图片
也有说法联系了当时村内的选举、福岛核电站事故等容易引发人际矛盾的点。
当年核电站曾经出现一次意外,死者的同事因此自杀,有网友分析其中可能产生利益纠葛,死者在多人的威胁之下,成为受害者。
至于如何进入便池,这部分网友分析,因为24~27是全国性的休假,作案团伙有足够的时间,趁教师宿舍区无人时进行各种操作。
图片
比如,进行现场改造。
挖掘外侧管道制造出足够大的空隙,同时给死者下药,趁其昏迷之际将他塞入池子之中,然后在外侧安装好新的管道。
恰好28日之前女老师的屋内没人,死者清醒之后呼救也不会得到回应,只能在便池之中慢慢等死。
因为后续挖出尸体必然要再破坏一次现场,凶手团伙进行现场改造的痕迹,就会很自然地被掩盖。
图片
当然,所有假说都建立在有多个人共同行凶、花了大时间掩饰现场等条件之上。
30年前小村庄的警员是否因为经验不足错过了证据、现场为什么没有拍摄详细的照片、法医给出的鉴定结果是否可信...
考虑到可质疑的变量实在太多,再加上,如今我们看到的信息也很难说是一手证据。
事情的真相,或许永远不会出现了。
图片
没有人知道,30年前寒冬的便池里,那位前程大好的年轻人究竟经历了什么。
他本身的存在终将被慢慢淡忘,最后像都市怪谈的符号一般,成为互联网上一段诡异的案件记忆。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英国报姐。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4

主题

3404

帖子

903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9034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6 08:32:24 | 只看该作者
板凳 醒着,做梦说:
最近,一只黑猩猩的故事引发人们一阵唏嘘。
它叫Baran,今年4岁,是个小女孩,来自伊朗德黑兰的Eram Park动物园。
图片
Baran是个早产儿,很难被养活,
所以刚一出生,妈妈就把它抛弃了。
作为弃婴的Baran完全没有独立生活能力,情况危急,
不得已,人类只能把它带走,进行人工哺育。
如果是在野外,Baran恐怕凶多吉少,
但有了动物园兽医Eman Memarian的亲自照料,它一天天好起来,
图片
就像小孩一样,生活无忧无虑,
图片
一天天长大,从一个小宝宝长成一位“少女”。
图片
虽然Baran是由人类抚养长大的,
但是,饲养员们一直想让它回归种群。
人工抚养一段时间后,饲养员就曾试着把它送回妈妈身边,
可分离时间太久,妈妈已经不接受Baran,人类只能再次把它带回来抚养,仍由兽医Memarian负责。
图片
一转眼,Baran就长到4岁。
这时兽医开始担心了,
黑猩猩是社会性动物,必须跟其他黑猩猩生活在一起,才能学到在自然种群中所需的社会生活技巧。
如果再不让Baran跟同类接触,它很可能在该学本领的年纪,错过学习一系列社会生活技能的机会。
图片
不过妈妈不再接受它,动物园范围内没人能给它“当老师”,
经过一番努力,动物园方面跟肯尼亚的国际黑猩猩保护中心取得联系,
决定将Baran送到那里,让它在更适合黑猩猩的环境中,跟那里的黑猩猩一起生活,这样更有利于它的身心发展。
离别之际,伊朗动物园为Baran举行了告别仪式,饲养员们都满含不舍地跟它告别。
图片
带着人类饲养员的美好期盼,Baran终于来到了肯尼亚,住进了保护中心,
首先度过了90天隔离期,一切正常,接下来就是第二阶段。
在第二阶段,工作人员会安排Baran和保护中心的黑猩猩同类,进行远距离接触,
让它们彼此熟悉一段时间,适应对方的存在,这样以后近距离接触时才能更安全。
图片
就在这段过渡时期,意外发生了。
Baran正是好奇心旺盛的年纪,
看到周围的其他黑猩猩兴奋坏了,想赶紧凑上前打个招呼。
一天,它想办法破坏了围栏,偷偷溜出去,跑进让它远距离接触的黑猩猩家串门,
怎料那里住的是一个黑猩猩家族,它们看到陌生的Baran闯进来,本能地把它当成了入侵者。
于是这群黑猩猩围上来,对着Baran一通暴揍,
等工作人员发现异常,赶过来想救Baran时,已经晚了,
它已经身负重伤,很快就不治身亡了。
图片
被人类精心抚养长大的黑猩猩,最后却被同类杀死了,
消息一出,很多网友都感到难过,还有一些人觉得这都是人类的责任。
好难过...真是个可怜的小家伙......
图片
每个人都会觉得难过,尤其是伊朗动物园的饲养员们,他花了那么多时间让它过得更好。
图片
真是个可怜的小姑娘,人类本应该做得更多来保护它,或者也许就不该长时间给予那么多保护,总之是个悲剧。
图片
小可怜,它一辈子都被自己的种群拒绝。
如果跟人类相处得好,就让它这样去吧。没坏的东西,为啥要去修呢?
图片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不应该干涉自然。
图片
现在说什么都晚了,
但愿Baran式的悲剧,不要再次发生在其他可怜的动物身上....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4

主题

3404

帖子

903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9034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6 08:31:40 | 只看该作者
沙发 醒着,做梦说:
1937年11月1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在长沙成立了长沙临时大学。
1938年2月中旬,长沙临时大学西迁昆明,随后改称西南联合大学。
图片
西南联大共存在了8年零2个月,只毕业了3882名学生,但是却为中国培养出了:

2位诺贝尔奖得主;
4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8位“两弹一星”元勋;
9位党和国家领导人;
100多位人文大师;
172位院士。
这份成绩不仅绝后,而且空前。
哪怕同在民国,其他的大学培养出的人才,也远远不如西南联大。
西南联大的考试,极为严格。
虽然西南联大在8年里毕业了3882名学生,但他招收的学生却是8000多人。
其中一半以上的学生,没有熬到毕业。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王希季,在西南联大求学时,一次考试中因为小数点错位,得了零分。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被称为中国焊接第一人的潘际銮,是云南省高中会考的第一名,顺利升入西南联大。
但是在第一次期中考试时,潘际銮物理不及格。。。
这些精英中的精英,天才中的天才,在西南联大稍有懈怠就有被淘汰的危险。
这就是西南联大的考场,难到了极致。
进校门难、读学分难、出校门难,这里没有人可以混日子。
不及格就要重读,没有补考一说。
正规的学霸都只有一半才能毕业,更别提学渣了。
那种只能考两三百分的学渣,如果不自量力的想要进入西南联大,哪怕通过种种手段拿到了学籍,也会在第一个学年就会被强制退学。
冒名入学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你待不下去。
西南联大之所以能成为中国教育史上的喜马拉雅山,教育出了从近代到现代中国所有大学都不敢想象的大量人才。
大部分人认为,和西南联大的校长梅贻琦有关。?
完美的梅贻琦
梅贻琦,清华校长,后被推举为西南联大校长。

清华大学离休教授黄严复先生说:
“我研究梅贻琦半个世纪,试图找到先生的一点缺点,直到现在,也没找到。梅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严谨到没有缺点的人。”
梅贻琦是一个为了学术,为了学校可以牺牲自己的人,一切都为了治学,他把不拘一格降人才这一条给做到了极致,唯才是举。
语言学博士赵元任留美归来时,梅贻琦亲自到火车站去接,当成宝一样送到了学校。
随后,梅贻琦又聘请了沈从文当教授。
和硬条件要上天的赵元任相比,沈从文连小学都没毕业,也没有任何学术著作,但唯才是举的梅贻琦依然顶住铺天盖地的质疑,坚定的聘请了沈从文。
1939年,梅贻琦连续聘请了三位年仅28岁的教授,分别是钱钟书、华罗庚、许宝騄。
华罗庚是个残疾人,而且只有初中文凭,但是公开发表了高水平的论文之后,梅贻将其破格录用。
西南联大的教授里,有留洋博士,有初中生,还有人甚至小学没毕业。
这些人站在一起,互为同僚,都是教授。
这样的氛围下,催生出了西南联大唯知识独尊的氛围,你的学历,你的背景,都不重要。
获诺尔贝物理学奖的杨振宁,和中国半导体物理的开创者黄昆,在西南联大求学的时候,曾经有过这么一番对话。
黄昆:“爱因斯坦最近又发表了一篇文章,你看了没有?”
杨振宁:“看到了”
黄昆:“你觉得怎么样?”
杨振宁很不屑地摇摇头:“毫无创新,是老糊涂了吧。”
这番对话,清华教授何兆武亲耳所听,并写在了他的回忆录《上学记》里。
杨振宁当时只是个学生,却对物理学权威爱因斯坦毫无尊敬和崇拜感。
普通人这么做是狂妄,而杨振宁这么做我们只能说他是自信。
打造出如此自由学术氛围的梅贻琦,以清华校长的身份控制着清华庚款的使用权,却分文不取,一生极度清贫,毫无积蓄,夫人韩咏华在衣帽车间做过工,在首饰店里卖过货,在医院里当过代班,任劳任怨。
1962,梅贻琦先生逝世,死后让秘书转交了一个箱子,众人打开后在里面发现了清华庚款的账目。
从1917年开始,每一笔支出都写的清清楚楚,分毫不差。
清华校史研究专家黄延复评价梅贻琦:
“他长母校几十年,然清华基金雄厚,竟不苟取分文。在贪污成风的社会,竟能高洁、清廉到这样地步,真是圣人的行为。只这一点,已足可为万世师表。”
潘际銮的改革
2005年,温总理在看望钱学森的时候,钱老感叹: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
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
钱老之所以这么问,是因为我们复制西南联大的尝试全部失败了。
西南联大拥有如此之耀眼的教育成就,是任何人无论如何都无法忽视的,复制西南联大是我们一直的努力。
西南联大的制度不是秘密,梅贻琦校长是圣人不假,但我们倾全国之力找一个淡漠名利的准圣也不难。
按理说,复制一个西南联大是没有问题的。
1993年,江西大学与江西工业大学合并为南昌大学,曾求学于西南联大,后成为新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的潘际銮出任校长。
而当时的南昌大学,奉行60分万岁,学生们忙于谈情说爱打球玩游戏。
入学的时候考的好的,就是公费生,永远是公费生。
入学的时候没考好的,就是自费生,永远是自费生。
大家都只需要混上4年,就都能毕业,不会有任何意外。
上学的这四年,就是混日子的,混过去就行了,读不读书都一样。
潘际銮决定改变这一切,他把西南联大的秘密总结为:
“学分制,弹性学制,还有学术自由。”
然后,潘校长按这个原则去打造南昌大学。
在学分制这里潘际銮就感受到了改革的巨大难度。
从“铁饭碗”改为学分制后,潘际銮提升了考试难度,导致一部分学生没能及格。
对于成绩太差的学生,潘际銮想要开除,但被开除的学生情绪极为激动。
1993年的大学生啊,还是一本重点大学,这可是全家人的希望和寄托,你说开除就开除了,学生的下半辈子怎么办。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而在1993年,断人学路就等于断别人一辈子的路,这是何等的仇恨和矛盾。
被开除学生的家长甚至写信到了教育部,要求让潘际銮“赶紧滚蛋”。
潘际銮找到了当时的江西省委书记,说:
“学生不用功,学得实在不行了,考试的时候也是你抄我的,我抄你的,怎么办?”
省委书记回答:
“不要紧,你想开除就开除。我给他安排工作。”
就这样,在潘际銮的铁腕推动下,在省委书记的全力支持下,甚至还给学生承诺包找工作做安抚的前提下。
经过一年的努力,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的潘际銮终于开除掉了40多个学生。
虽然是开天辟地的创新,但和学生的总量对比起来,不值一提。
试图复制西南联大的残酷淘汰制失败后,潘际銮准备把改革的目标放低一点,先一步步的来。
他决定从公费制度入手,每学期对学生进行一次考核,不再以入学成绩为唯一标准。
成绩好的,自费生可以升级为公费生。
成绩差的,公费生要降级为自费生。
在潘际銮的自述里是这么描述的:
学生的学风马上就变了,考试也不怎么作弊了,也开始念书了。
60分万岁之风一扫而空。
自费生通过努力升级为公费生后自然是笑逐颜开,但公费生降级为自费生可就没那么好处理了。

这里面的差距,大概是一年2000块左右的学费。
对那个年代的人来说,这并不是一笔小钱。
被降级学生的家长,又是一轮写信,到教育部投诉潘际銮,骂声一片,从各种其他角度来攻击潘际銮。
为处理这种破事,潘际銮很多精力被白白耗费掉了。
2002年,潘际銮卸任南昌大学校长职位,临走时他说:
“无论是制度,还是校风,西南联大的辉煌,现在都无法再复制了。”
为了中国大学教育的改革,潘际銮做了非常之多的努力,他推广的学分制、公费变动制和强制退学的做法,后来都被很多大学拿去当成了自己的校规制度,大大改变了以前的学习风气。
但这些努力和进步,和当年西南联大的辉煌相比,差的太远。
锐意改革的潘际銮重铸西南联大的努力失败后,钱学森困惑不已,并最终在2005年发出了钱学森之问。
到底要怎样做,我们才能培养出杰出的人才呢??
不可复制的西南联大
西南联大的辉煌无人可以复制,大陆不行,台湾也不行。

同样的制度,搭配一个锐意改革不图钱财和权势的校长,依然没用。
西南联大的成功,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是特定时期的产物。
西南联大的老师和学生,不贪图名利,甚至都不怕死。
这个学校隔三差五的就会遭到日机轰炸,几乎每天都会响起防空警报,经常有联大的学生在空袭中牺牲,甚至还发明了一个专门的词汇叫“跑警报”。
前一天还和自己激辩相对论的理科天才,今天可能就阴阳相隔了。
昆明城的百姓,也死伤累累。
太多次的面对死亡,很多人自然而然的就诞生出了淡漠名利的思想。
名利有用吗?你有命享受吗?搞不好你明天就死了。
那既然我可能明天就会死,那我为啥今天还要辛苦的学习知识?
很简单,全中国已经没有一处安全之地了,也没有一个安全的职业,所有人都可能会死。
而我最擅长的就是科研,最能创造人生价值的也是科研。
将士们在前线打仗,我能做的,就是尽快学到知识,建立中国的工业,建立中国的科技,让前线的将士能少死人,让全国的同胞少死人。
在这样的氛围里,涌现出一群无视名利,纯粹为了追求学术而努力的教授和学生,很正常。
黄继光明知会死,主动堵了枪眼。
董存瑞明知会死,主动炸了碉堡。
邱少云明知会死,在火海中一动不动。
这些战斗英雄为了胜利连命都不要了,名利当然视如粪土了。
当初西南联大的那群师生的心态,和那时中国千千万万英勇奋战的烈士们,本质上是一样的。
民族都快亡了,同胞一直在不断的死去,还在学校混日子,岂不可笑。
一张破文凭有啥用,乱世出英雄,一切都靠本事说话,努力学到真本事才是最重要的。
清华泰斗陈寅恪的父亲是著名爱国诗人陈三立,日军攻占北平后,陈三立绝食而亡。
陈寅恪正在给父亲办丧事时,日本宪兵队送来了请帖,邀请陈寅恪前去司令部做客,想聘请陈寅格去日伪大学任教。
陈寅格根本都没去司令部,接到日本兵通知的当夜就离开了北平城,甚至都没办完父亲的丧事,最终来到西南联大任教。
日本人还找了学者闻一多,公开对其承诺只要留下来教学,保证有丰厚的年金,日本方面会给闻一多配置保姆、厨师和车夫,还给配2个秘书,这是何等优越而体面的生活。
但闻一多拿着几本书,带着孩子就离开了北平,同样是寻到了西南联大,然后任教。
当时西南联大的环境如同贫民窟,但没有一位师生介意。?
图片
西南联大有一群见惯了生死的学生,和一群面对日本人诱惑毫不动心的教授。
这群人,是真正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战争和死亡就像催化剂,激发了西南联大学生的所有潜力,他们淡漠生死,视名利为粪土,努力学习,努力追求真理,不需要任何人的督促。
梅贻琦先生定下的制度确实有引导之效,但并非核心原因。
所以,西南联大自此成为了绝唱。??
改革的核心在大学
西南联大确实无法复制,但它的成功告诉我们,中国人在学习和科研上的天赋是无以伦比的。

中国那么穷,环境那么差的时候,我们都能培养出如此之多的大师和科研人才。
只要能通过某种办法激发出人的主观能动性,中国爆发出的科研实力会让世界颤抖。
但今天的中国大学,不管你是200分入学,还是600分入学,只要你能拿到那一纸学籍,最终你们都会拿到一样的毕业证。
60分万岁的风气始终没有消除,进入大学后想毕业简直太过简单。
在最适合学习,最适合科研的黄金年龄,中国学生就这么被整整耽误了4年。
4年啊!人生能有几个4年。
中国教育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大学生的学习流于形式,考核近似于无。?
现在中国教育的改革一直纠结在初中和高中教育,为了一个快乐教育和学区制度改来改去。
这有意思吗?
中国的高中教育,放眼全球都没人说个不是,中国高三学生的基础之扎实在全球都有口皆碑,简直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辈子知识含量的巅峰。
但中国的大学教育,和高中教育那简直就是冰与火的极端,从极强变成了极弱。
200分的中考生进名牌高中是跟不上的,每次考试都一塌糊涂,看试卷如同看天书。
但200分的高考生,只要能混进大学,就算是重点大学他也能活的非常滋润,顺利毕业不成问题。
中国的大学和高中,是按同一套规则管理的,唯一的区别就是高中教育的后面会接一个残酷的高考,而大学教育没有。
这就导致中国的教育系统,始终培养不出大师,问题的根源不在高中,而在大学。
大学教育制度该怎么改?
很难改,非常难改,不然潘际銮院士推动的大学教育改革也不至于失败。
但这条路,毫无疑问是正确的。
我希望中国教育后面的改革,能把精力主要放在大学,哪怕先搞几个试点也行。
不让滥竽充数的差学生毕业,我觉得这算是学术强国的基本要求了。
改革开放40年了,中国已经不缺钱了,但是缺科技。
大学,到了该继续改革的时候了。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远方青木。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爱盲论坛  

GMT+8, 2024-10-5 07:28 , Processed in 0.30305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