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局通栏广告

爱盲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825|回复: 3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此时此刻,奋斗者号潜水器正在深潜,创造新纪录

[复制链接]

284

主题

2万

帖子

4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4589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0 08:07: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俱往矣说:
:从“蛟龙号”到“奋斗者号”


2020-07-08 07:50解放军报·许晨




“咚、咚、咚……”

随着几声礼炮,碧海蓝天上飞升起了红黄绿蓝色彩烟,掌声欢呼声像海潮一样涌来。一艘上白下绿颜色的轮船缓缓驶进了三亚南山港码头。船舶右舷挂着巨型横幅:“砥砺探索、不懈奋斗、勠力开创中国深海科技新征程”。

2020年6月28日,我国自主研制的万米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由新型科考母船“探索二号”船乘载,从福建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启航,顺利抵达三亚,举行入列仪式,准备进行万米载人深潜海试。

好啊!短短几年间,我国深潜事业又迈出了一大步,从创造了世界同类型(载三人科学考察)潜水器最深纪录,成功下潜到深海7062米的“蛟龙号”,到如今我国又具备了挑战1万米海深的能力。看着中央电视台的新闻报道,我异常兴奋,感慨万千。2014年夏天,我随同中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前往西太平洋科考时的情景,又浮现在眼前。

众所周知,地球是椭圆形的,两头最远端分别是南极和北极,也称作第一极和第二极,而最高极——珠穆朗玛峰,则被称为世界第三极。时光回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这三个极限地区都留下了人类探索的足迹。然而,还有一个极点未曾真正涉足,那就是数千米乃至上万米以下的海底深处,即世界上的最深极——第四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将目光投向了人迹罕至的深海海底。时光转到上个世纪末,世界上具有深海载人潜水器和探测能力的,只有美国、法国、俄罗斯、日本等少数几个国家,而中国的海洋探测装备就像是一张白纸。

2002年早春的一个晚上,曾任某研究所研究员的徐芑南接到了一个电话,这通电话让他的生命之树绽开了新花……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有生教授在电话中告诉已经退休6年的徐芑南:“老伙计,7000米载人潜水器立项了!我们想来想去,还是要请你出山,这个总设计师非你莫属!”

“是嘛!太好了!”对徐芑南而言,潜水器是他永远割舍不下的情结,在此之前,有缆的无缆的、无人的载人的,几乎所有种类的潜水器他都做过。而做大深度载人潜水器,则是他多年的夙愿:“我一定参加。不过,我年龄大了,做个顾问就行了。”

放下电话,徐芑南激动地在房间里走来走去。可家人们担心,这年他已经66岁了,而且身患心脏病、高血压、偏头痛等多种疾病,一只眼睛仅存光感,是需要安心休养的时候了。

“盼了多年的项目终于通过了,是令人高兴,可你身体行吗?”妻子方之芬与他同在研究所工作过,深知丈夫的心愿,更了解病痛对他的折磨,一时间处在了两难之中。

“爸,你就别逞强了。如果累坏了身体,自己受罪不说,还会影响了项目进程。”儿子媳妇坚决表示反对。

徐芑南摆摆手,说:“你们啊,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我一思考潜水器,头就不痛了,血压也不高了。只要能为国家做好潜水器,我身上就感觉舒坦。”

终于,徐芑南说服了家人,放弃了安逸休闲的晚年生活,投身到7000米载人潜水器的研发与试验之中,并被有关部门破例聘请担任了总设计师。由此,他作为总设计师,与整个团队包括我国第一代潜航员叶聪、傅文涛、唐嘉陵等人一起,整整奋战了10个春秋,克服了种种艰难险阻,一步步把梦想变成了现实……

全中国乃至世界瞩目的一天终于到来了!

2012年6月24日清晨,中国科考船“向阳红09”号停在预定海域。她那宽阔而坚实的甲板上,高高矗立着一台类似龙门吊的设备,伸出两只长长的手臂,怀抱着红白相间的小鲸鱼一样的机器。机身上漆着一面鲜红的五星红旗和两个醒目的蓝色大字——“蛟龙”。

这就是举国关注、世界瞩目的中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正在进行深潜7000米的海试。自从2009年开始的1000米、2010年的3000米、2011年的5000米深潜海试一步步成功之后,我国自主研发、集成创新的7000米载人潜水器工程项目,迎来了冲击设计极限的海底试验。

为了卓有成效地完成全部海试,国家海洋局、科技部等部门特意选择了太平洋上的马里亚纳海沟。它最深处达11034米,如果把地球第三极珠穆朗玛峰填到里边,还不能完全填满。在此下潜至7000米,将标志着我国具备了到达全球99%以上海洋深处进行作业的能力。

6月24日,星期天,这一天也是我国航天工程——“神九飞船”与“天宫一号”手控交会对接的日子。此前,国家海试领导小组批准“蛟龙号”同日冲击深潜7000米,争取创造上天入海的奇迹。

“太好了!这太有意义了!我们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保证完成任务。”尽管风大浪高,但海试团队意志坚定。北京时间4时20分,他们举行了简短的出征仪式,3名试航员叶聪、刘开周、杨波身着蓝色的潜航工作服,与大家相互击掌,微笑着进入“蛟龙号”。

“现在我宣布,人员各就各位!”海试现场总指挥刘峰坚毅的声音,通过扬声器响彻全船,试验正式开始。潜水器移出、挂缆、起吊、入水……在海试团队熟练的操作下,所有动作一气呵成。12分钟后,“蛟龙号”欣然投入大海的怀抱。

3个多小时的下潜,“向阳红09”号试验母船上的现场指挥部里紧张有序,扬声器中不时响起“蛟龙号”潜航员和水面控制人员之间沉着冷静的通话声。北京时间9时07分,话筒里传来了试航员、主驾驶叶聪的声音:“这里是‘蛟龙’,这里是‘蛟龙’。我们已经坐底7020米!”指挥部里一阵沸腾。这是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最新纪录,也是世界同类型载人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

而这时候,正在太空飞翔的“神舟九号”航天员景海鹏等3人,按计划操纵着飞船逐步接近“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实施手控交会对接。西太平洋7000米海底,叶聪代表此次下潜的潜航员,庄严地向“神舟九号”送上热烈而亲切的祝福:“祝愿景海鹏、刘旺、刘洋3位航天员与‘天宫一号’对接顺利!祝愿我国载人航天、载人深潜事业取得辉煌成就!”

由于技术上的原因,当时还未能实现海底与太空的直接通话,潜航员的祝福通过电波穿透深海,传到陆地基站,再由陆地转发到茫茫太空上的“神九”舱内。航天员们听到了祝福,也受到了极大鼓舞。中午12时55分,他们成功驾驶“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实现了刚性连接。

在向祖国报喜的同时,景海鹏代表“神舟九号”飞行乘组也向“蛟龙号”致辞:“今天,在我们顺利完成手控交会对接任务的时候,喜闻‘蛟龙号’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向叶聪、刘开周、杨波3位潜航员致以崇高的敬意,祝愿中国载人深潜事业取得新的更大成就!祝愿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

“神舟”上天,“蛟龙”入海,海空连心,互致祝福。一天之内诞生两项奇迹。如此,中国人在征服了南极、北极和珠峰高极之后,又成功地进入到地球最深极——第四极。可喜可贺!3天后的6月27日,海试队决定再次下潜试验,继续固化7000米成绩。经过一番拼搏,由傅文韬和唐嘉陵驾驶的“蛟龙号”,在7062米的深度上坐底成功,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

2013年5月17日,首都北京,人民大会堂里正在隆重举行表彰大会。

高大宽敞的西大厅里灯光明亮、金碧辉煌,洋溢着一片喜悦的气氛。一支身穿海蓝色服装、胸前印着鲜红国旗标志的团队,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这里,整齐列队等候着。他们就是胜利完成中国7000米级载人潜水器“蛟龙号”研发、海试任务的科学家、工程师、潜航员和技术保障人员……

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授予“蛟龙号”载人潜水器7000米级海试团队“载人深潜英雄集体”荣誉称号,授予叶聪、傅文韬、唐嘉陵等8位曾经下潜到7000米深的同志“载人深潜英雄”荣誉称号。

实际上,自从7000米级海试成功之后,“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及其海试团队就已成为了国人心目中的明星。

此后,我们的“蛟龙”号再次出发,实施试验性应用航次。来自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0位科学家成为“蛟龙”的乘客。他们在潜航员带领下潜入深海冷泉区、海山区、多金属结合勘探合同区等地,开展生物调查、地质取样和海底沉积物剂量反应试验等,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著名海洋地质学家、年近八旬的中国科学院汪品先院士登上“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工作母船,仔细聆听试验性应用航次成果介绍,观看下潜科学家采集到的生物和矿物样品后,激动地说:“‘蛟龙’点亮了中国人的‘深海梦想’。首次试验性应用航次第一航段的成果就超出预期。中国科学家可以乘坐本国的潜水器,到深海、观深海、研究深海。深海你好,我们来了!”

说得太好了!笔者就是在这样的精神感召下,凭借曾经的军旅生活的锤炼,于2014年申请并得到批准,跟随“蛟龙号”深入到西太平洋去体验生活,经历了台风大浪的考验,返航后写出了长篇报告文学《第四极:中国蛟龙号挑战深海》。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就在“蛟龙号”7000米海试成功,连续两年顺利进行了试验性应用的同时,有关单位已经部署研制10000米级的载人潜水器项目了。中国载人深潜事业,以及深海科学和工程研究将不断向纵深发展。

就在中国共产党迎来建党99周年生日之际,我们的万米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研制出来,并顺利通过了水池试验,正在准备随“探索二号”母船进行海试。更加令人欣喜的是:“奋斗者号”的总设计师正是当年“蛟龙号”总设计师徐芑南院士的学生、某研究所“蛟龙号”主任设计师兼试航员叶聪。这说明,我们的事业后继有人、薪火相传……


本帖来自微秘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4

主题

2万

帖子

4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45894
34#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2 09:21:03 | 只看该作者
<
34楼 俱往矣说:回复33楼黑煤面子
对。航母也怕它。
本帖来自微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6008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4961
33#
发表于 2020-11-12 08:28:41 | 只看该作者
<
33楼 黑煤面子说:回32楼俱往矣
看来这鱼雷也是厉害东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4

主题

2万

帖子

4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45894
32#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2 08:22:58 | 只看该作者
<
32楼 俱往矣说:回复30楼黑煤面子
鱼雷的发展经历了从冷机到热机、无自导到有自导、自导到线导、单一反舰到反舰反潜、与导弹相结合等多次变革,形成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①鱼雷的问世。1866年,英国工程师R.怀特黑德在阜姆城(今克罗地亚里耶卡)研制成功第一枚鱼雷,称为“白头”鱼雷,利用压缩空气驱动活塞发动机带动一个螺旋桨推进,通过液压阀操纵水平舵控制鱼雷的深度,但不能控制鱼雷方向。1881年,制成双螺旋桨推进装置,消除了鱼雷因单螺旋桨产生的横滚。1897年,奥地利人L.奥布里使用陀螺仪控制鱼雷的方向,提高了鱼雷的航向精度和命中率,后经改进,使鱼雷可作转角射击,提高了鱼雷战术的灵活性。
②热动力鱼雷。1904年,美国布里斯公司的工程师F.M.莱维特发明燃烧室,以热动力发动机代替压缩空气发动机,制成第一条热动力鱼雷(又称蒸汽瓦斯鱼雷)。至第二次世界大战,鱼雷都采用自控式热动力,只能用于攻击水面舰船。
③电动力自导鱼雷。1938年,德国首先在潜艇上装备了无航迹的G7e电动力鱼雷,克服了热动力鱼雷航行中因排出气体而暴露航迹的缺点。1943年,德国研制出单平面被动式声自导Gnat电动力鱼雷,可接收水面舰船的辐射噪声自动导向目标,提高了命中率。
④线导鱼雷。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德国研制成功电动力“云雀”线导鱼雷,采用线导加末段被动声自导,发射舰艇通过导线与鱼雷连接并进行遥控,不易被干扰。
⑤反潜鱼雷。20世纪50年代,美国和苏联研制出双平面主被动声自导鱼雷,既能反舰又能反潜。
⑥火箭助飞鱼雷。美国于1962年、1965年先后研制成功舰载“阿斯洛克”和潜载“沙布洛克”火箭助飞鱼雷,可携带MK44型电动鱼雷、MK46-1型热动力鱼雷;澳大利亚于1964年研制出“伊卡拉”、法国于1965年研制出“马拉丰”火箭助飞鱼雷;苏联于1968~1974年先后研制出“SS-N-14”“SS-N-15”“SS-N-16”火箭助飞鱼雷,利用火箭使鱼雷经空中助飞一段距离再入水航行,增大了鱼雷的攻击距离和速度。
⑦尾流自导鱼雷。60年代后,俄罗斯和美国先后研制并装备了53-65、MK45-F型尾流自导鱼雷。这是利用舰船航行时产生的尾流导向目标的反舰鱼雷,具有抗干扰性能好、可攻击浅水高速目标、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等特点。
⑧超空泡鱼雷。90年代俄罗斯突破传统设计思想,研制成功以两级火箭(一级为固体火箭发动机,二级为铝镁加海水作反应燃料的喷气发动机)作为动力装置的“暴风”鱼雷,使鱼雷航行在阻力很小的水下气泡流场中,获得高达200节的速度。
20世纪70年代后,鱼雷采用了微处理机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提高了制导系统的检测能力、抗干扰和识别目标的能力,成为水下精确制导武器。
生产鱼雷的国家有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瑞典、日本和中国,出口鱼雷的国家有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
1885~1888年,中国清朝北洋水师购进英国的“白头”鱼雷和德国“黑头”鱼雷,开始了装备使用鱼雷的历史。
民国时期海军购买日、法、德等国鱼雷,在抗日战争中曾三次使用鱼雷攻击日本军舰。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海军的鱼雷研制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首先仿制苏联的反舰鱼雷,70年代独立研制了重型反潜鱼雷,80年代仿制了轻型反潜鱼雷,90年代研制了线导鱼雷。
本帖来自微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4

主题

2万

帖子

4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45894
31#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2 08:22:37 | 只看该作者
<
31楼 俱往矣说:回复30楼黑煤面子
鱼雷,能在水下自航、制导,攻击水面或水下目标的水中武器。由潜艇、水面舰艇和飞机携载,用于攻击潜艇、水面舰船及其他水中目标。鱼雷使用范围广,能自动搜索攻击目标,具有隐蔽性好、抗干扰能力强、命中率高、爆炸威力大等特点,是海军主要的攻击武器之一。
本帖来自微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6008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4961
30#
发表于 2020-11-11 21:13:00 | 只看该作者
<
30楼 黑煤面子说:回29楼俱往矣
鱼雷应该是扔在海中的,安在地上就是地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4

主题

2万

帖子

4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45894
29#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1 20:26:12 | 只看该作者
<
29楼 俱往矣说:回复22楼杨柳
鱼雷是装在这核潜艇上吗?
本帖来自微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4

主题

2万

帖子

4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45894
28#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1 20:24:10 | 只看该作者
<
28楼 俱往矣说:回复21楼杨柳
你是说它可以靠海洋的浮力拖上来吗?
本帖来自微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4

主题

2万

帖子

4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45894
27#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1 20:21:37 | 只看该作者
<
27楼 俱往矣说:回复20楼黑煤面子
哦,长知识了。
本帖来自微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6008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4961
26#
发表于 2020-11-11 18:14:02 | 只看该作者
<
26楼 黑煤面子说:回21楼杨柳
我听介绍了,这个奋斗号就是装了四块压载铁,上浮时要扔掉两块。
好象本帖某层楼也有此叙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4

主题

2364

帖子

561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5614
25#
发表于 2020-11-11 16:46:43 | 只看该作者
25楼 杨柳说:
百度百科,深潜器,具有水下观察和作业能力的活动深潜水装置。主要用来执行水下考察、海底勘探、海底开发和打捞、救生等任务,并可以作为潜水员活动的水下作业基地。浩瀚的海洋占住了地球表面积的71%,深底丰富的石油蕴藏、堆积着无数的锰团以及其他资源吸引着一些工业发达国家竞相进行海洋开发事业。深潜技术是进行海洋开发的必要手段,它是由深潜器、工作母船(水面支援船)和陆上基地所组成的一个完整的系统,深潜器是其关键部份。此外,为了对深海失事潜艇实施营救,对深海沉船进行打捞以及深海考察,深潜侦察等都需要具备深潜器。深潜器的建造难度较大,其电气化、自动化的程度较高。
每年都有数千名水手搭乘各型军用潜艇在海面下穿行;数千名商业潜水员在建设或维修海底输油管道、通信电缆和石油钻塔;数千名潜水爱好者以探寻海底奥秘为乐;数百名科研人员潜入深海进行科学研究。另外,还有许多海底机器人在人类无法承受的深度进行探险活动。美国政府每一年在太空研究方面的投入高达数十亿美元,而在深海研究方面则要少的多。其实深海探险和太空探险之间既存在着许多的相同点,同时也有一些明显的不同。人类探寻深海至少比探寻太空早一倍的时间,而且发展思路也大不相同。但是这些差别正逐渐变小,深海研究者和太空研究者彼此越来越相像。更加重要的,深海探险现在能够对太空探险产生巨大影响。1928年,一位美国人,奥蒂斯巴顿发明并建造了第一艘球形深海探测装置。该装置通身都用钢铁建造,它可以从一艘水面船舶上通过连接的电缆下潜到海面之下。1930年,巴顿和另一名博物学家威廉.彼博一起乘坐这个球形装置下潜到了距海面245米的深度;1932年,他们又下潜到了923米的深度——这一纪录直到15年之后才被打破。后来彼博写了一本书《1/2英里之下》,他在书中详细描绘了所见到的奇异的海底生物。这些生物听起来就像是从外星来的,因此很多人怀疑彼博是在撒谎。不过,他并没有撒谎,海底世界对于人类来说就是一个完全不同的另类世界。
接下来在深海探测技术方面的重要进步就是由瑞士探险家奥古斯特.皮卡德发明的深海潜水器。该潜水器在巴顿的球形深海探测装置上加装了升力和推进装置,看起来比较像一艘粗笨的深海潜艇。如果把巴顿的球形深海探测装置比作水星太空船——功能和机动性非常有限,那么皮卡德的深海潜水器就是双子星太空船。皮卡德在对部分设计进行了一些改进之后,建造了第二艘潜水器并命名为“迪里亚斯特”号。1957年,美国海军购买了“迪里亚斯特”号。1960年,皮卡德的儿子雅科斯和美国海军上尉唐.沃尔什搭乘“迪里亚斯特”号下潜到了马里亚纳海沟的深处,距海面10916米(35813英尺)。之后的二十年中,改进型深海潜水器“迪里亚斯特II”号一直在美国海军中服役。它承担了许多深海探险任务,包括搜寻美国海军失事的“天蝎”号核潜艇的残骸和打捞坠入海底的航天器装置。
不过最著名的深潜器还是“阿尔文”号,1964年专门为美国海军建造,并由伍兹.霍尔海洋科学研究机构管理使用。“艾尔文”号可以搭乘3名研究人员,并且能够下潜到4500米(14764英尺)的深度。在将近40年的服役生涯中,“艾尔文”号一共有4000多次深潜经历。它找到了美军丢失的氢弹,勘测过海底火山口。另外,它还是第一艘到访过泰坦尼克号沉船的载人潜水器。不过“艾尔文”号曾经发生过一次事故而沉入了海底,幸好没有人员伤亡。过了整整一年之后,它才被打捞上来。一般的潜艇采用轴推进方式,从主推进电机(变速箱)引出一根长长的主推进轴,从耐压艇体中穿出,带动艇尾的螺旋桨。主轴和耐压艇体之间的空隙需要进行密封处理,潜深几百米的普通潜艇,密封措施一般是在主轴和艇壳之间垫一个皮碗密封圈。但对于设计潜深达7000米的深潜器,每平方米艇体要承受7100吨的水压,此时无论是皮碗还是别的什么密封材料都毫无意义。如果深潜器采用常规的轴推进方式,那么在几千米的水下哦,我们将会听到“砰”的一声,海水压垮密封圈 ,从主轴和艇体之间的空隙迸射进来……由于密封装置无法维持高达700个大气压的内外压差,因此,自航式深潜器的推进舱不可能保持1个大气压的环境,必须做成非耐压结构,即舱内和舱外的压强大致均衡,都是700个大气压左右。深潜器的操纵人员集中呆在一个极其坚固的球形耐压舱内,这也是全艇唯一的能在水下维持1个大气压环境的地方。使动力舱和外界海洋环境保持压力均衡的方式,是在设备中充满轻质液体,动力装置的各种设备,包括电动机的转子和线圈,都浸泡在这种绝缘的液体中。深潜器是一种能在深海进行水下作业的潜水设备,分民用和军用两类,具有军民通用性质,一般不携载武器,吨位在20~80 吨左右,个别达300~400 吨,潜水深度一般为2000~5000 米左右,个别达 11000米。现在正在设计和使用的遥控机器人/深潜器绝大部分是依靠与舰船联接的缆线操纵行动。使用电缆遥控操纵深潜器的优点是:
(1)能长时间提供动力;
(2)有高速率数据传送能力;
(3)与辅助舰船之间的联系可靠,不会受到无线电或其他信号的干扰。
缺点是但同时又限制了深潜器的机动能力,电缆像风筝线一样地拴住了它,而且电缆还需经常维修更换
[1]
。深潜器分为有人深潜器、无人深潜器和遥控深潜器等多种类型,其主要任务有三类:
一类是用于海洋调查,采集水下标本,进行水下摄影,开展潜水医学和生理学研究,进行水声学研究;
另一类是协助进行深海石油资源的勘探与开发,检查及维修海底电缆管路,运送潜水员在水下执行任务,进行水下救生与打捞;
最后一类是执行军事侦察、扫雷、布雷等任务,试验和回收鱼雷、水雷、深弹等水中兵器,营救失事潜艇的艇员,观察武器的水下发射情况,进行水下噪音测量等。中国“蛟龙”号吊放入水
综上,深潜器/遥控潜器的发展趋势是,大深度有缆(光缆)深潜器仍是主流,这种设备是探测数万平方公里海底必需的和最实用的设备。一是水深普遍在6000米以上;二是操纵控制系统多采用大容量计算机,进行资料处理和数字控制;三是潜水器上的机械手采用多功能,力反馈监控系统;四是增加推进器的数量与功率,以提高其顶流作业的能力和操纵性能。
当前,民用大深度无缆潜水器尚处于研究、试用阶段,还有一些关键技术问题有待解决。如,要使其活动范围在250~5000公里的半径内,就要解决能保证长时间工作的动力源,国外正在探索使用燃料电池、小核反应堆等;关于控制和信息处理系统,需采用图像识别、人工智能技术、大容量的知识库系统,以及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和精密的导航定位的随感能力等,要在大深度声音图像传输技术等高技术上有突破。但长远看它是发展方向,趋势是向远程化、智能化发展。
总之,国外带缆ROV技术已发展得相当成熟,发展AUV关键是解决能源问题。
中国最多:俄罗斯
和平一号沉潜器(资料图)
俄罗斯是世界上拥有载人深潜器最多的国家,最著名的是1987年建造完成的“和平一号”、“和平二号”两艘6000米级深潜器,电影《泰坦尼克号》里的很多镜头就是它们探测的片段。
“和平一号”还有一位大名鼎鼎的乘客——俄罗斯总理普京,他在2009年8月1日搭乘“和平一号”深潜至世界最深淡水湖贝加尔湖水面下大约1400米处,探查新能源“可燃冰”,在水下待了超过4小时。
最深:10916米
世界最大载人潜水深度为10916米,由美国“的里雅斯特”号深潜器保持,这个纪录至今已保持了51年。
美国“的里雅斯特”号深潜器
1960年1月,科学家雅克·皮卡和唐·沃尔什乘坐“的里雅斯特”号潜入马里亚纳海沟进行科学考察。
2008年,雅克·皮尔卡去世,唐·沃尔什成了全世界唯一见过海底万米景象的人。2010年,唐·沃尔什还曾经到过中国,参观过“蛟龙号”。
最传奇:“阿尔文”号
美国阿尔文号深潜器
“阿尔文”号是世界上著名的深潜器,服务于美国的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从1964年6月5日下水至今已工作47年。
美国阿尔文号深潜器
阿尔文号的主要用途是科学考察,但偶尔也会客串干点别的差事。1966年初,在西班牙东海岸,美国空军的一架空中加油飞机在给一架轰炸机加油时,两机相撞,坠毁在附近海岸。坠毁的轰炸机上携带着4颗氢弹,3颗落在西班牙本土,一颗则消失在地中海里。美国海军不得不求助于建成不久的“阿尔文”号。一个多月后,“阿尔文”号不负众望,在1000多米深的海底找到了这颗氢弹,一战成名。
1986年,“阿尔文”号再建新功,它成功地参与了对泰坦尼克号沉船的搜寻和考察,因此登上了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
词条图册
更多图册
解读词条背后的知识
科普中国·十万个为什么
中国科协·少儿出版社主办
深潜器能下潜到多深?
1960年1月23日,有两名探险家驾驶深海潜艇下潜到地球上最深的深渊,并停留了20分钟,打破了载人深潜的纪录。他们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呢?
2017-02-164
阅读687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4

主题

2364

帖子

561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5614
24#
发表于 2020-11-11 16:37:49 | 只看该作者
<
24楼 杨柳说:回18楼俱往矣
有一部分这样的原因吧,由于我知识的浅薄,所以没办法给你准确的答复。您可以去查一下百科。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4

主题

2364

帖子

561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5614
23#
发表于 2020-11-11 16:37:05 | 只看该作者
<
23楼 杨柳说:回18楼俱往矣
是的,一般潜水艇是要比潜水器要大。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4

主题

2364

帖子

561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5614
22#
发表于 2020-11-11 16:36:30 | 只看该作者
<
22楼 杨柳说:回17楼俱往矣
核潜艇,顾名思义,就是加装核反应堆的潜艇。他有几乎的无限续航能力。静音性强。常规潜艇它装的是蓄电池,得浮上来充电。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4

主题

2364

帖子

561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5614
21#
发表于 2020-11-11 16:35:33 | 只看该作者
<
21楼 杨柳说:回16楼黑煤面子
这东西是有动力的,它可以浮上来。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6008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4961
20#
发表于 2020-11-11 16:35:17 | 只看该作者
<
20楼 黑煤面子说:回19楼俱往矣
那玩意儿不是有四块压载铁吗?上浮的时候得扔掉两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4

主题

2万

帖子

4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45894
19#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1 15:34:51 | 只看该作者
<
19楼 俱往矣说:回复16楼黑煤面子
你说的是不是曾经有失败的潜水试验呢?
本帖来自微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4

主题

2万

帖子

4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45894
18#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1 15:33:49 | 只看该作者
<
18楼 俱往矣说:回复15楼杨柳
听这两个名称,潜水艇感觉应该比潜水器大,潜水器能潜水更深的原因是由于体积小吗?
本帖来自微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4

主题

2万

帖子

4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45894
17#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1 15:31:41 | 只看该作者
<
17楼 俱往矣说:回复13楼杨柳
潜艇就是核潜艇吧?它与核武器有什么关联呢?
本帖来自微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6008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4961
16#
发表于 2020-11-11 14:35:18 | 只看该作者
<
16楼 黑煤面子说:回10楼俱往矣
可怜那两块铁被扔到海底了,估计几百年是烂不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爱盲论坛  

GMT+8, 2024-11-19 16:23 , Processed in 0.07319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