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局通栏广告

爱盲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9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诸子百家:春秋战国那些“子”们,到底在争论啥?

[复制链接]

2109

主题

6605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846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6-12 11:12: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天涯过客说:
诸子百家的思想差异根源何在?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形形色色的思想和主张。这些思想最初是怎样产生的呢?为什么这些思想的差异这么大呢?为了解答这个问题,西汉文献学家刘歆提出了“诸子出于王官说”。针对这种假说,近现代学者有过激烈的争论,学术界一般认为,“诸子出于王官说”存在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也具有局限性。随着周室衰微,原先由朝廷垄断的知识流散到民间,这是不争的事实。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司马迁自述家史:司马氏世代在周王室担任史官,公元前7世纪时,司马氏离开王室去到晋国,随后又分散在诸侯各国。孔子曾经说过:“天子失官,学在四夷。”他还感叹天子的乐师班子散布在天下各地。所以,产生诸子思想的知识基础,最早可能是由“王官”们带到诸侯各国的民间的。那么,各家学派能否与“王官”的官职一一对应起来呢?这就很成疑问。刘歆之所以提出这种假说,首先因为他生于大一统的西汉,所以很容易产生这样一种观念:学术的根源在朝廷,中央每种官职都掌握着一门专业知识,流散到民间就形成了各家学派。其次,刘歆是古文经学的学者,又是王莽的高参,当时古文学派最看重的经典是《周礼》,因为《周礼》中记载着周朝的官制,正是王莽复古改制的参考蓝本。所以,把先秦学派和周朝官职对应起来,能抬高《周礼》的地位,有利于证明王莽改制的合法性。既然各家学派与“王官”的官职没有太大关系,那么产生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从各家立论的视角不难看出,这种差异的根源在于创始人的阶级出身不同。儒家创始人孔子出身贵族,他的先祖是宋国公室成员,后来逃到鲁国,也是大夫,所以儒家是站在贵族立场上的。周朝贵族要求掌握礼、乐、射、御、书、数等技能,尤其注重社交礼仪,要讲风度、有涵养,这些正是孔子的教学内容。儒家特别强调社会责任感,要辅佐君主治理国家,这也正是周礼要求贵族履行的义务。值得注意的是,儒家对庶民特别有同情心,很注重民生问题。孔子主张“有教无类”,热衷于向庶民传播文化知识,还曾谴责“苛政猛于虎”,孟子更是倡导以民为本的仁政。但这种同情心并不代表儒家主张庶民与贵族平等,而是为了维护贵族的长远利益,只有庶民过得下去,贵族才能长享尊荣。而墨家所代表的是社会底层的匠人群体。墨子的生平、国籍颇有争议,但是从存世的《墨子》著作来看,墨子制造机械的技术,并不亚于鲁班。所以讲墨家代表匠人,是没有问题的。从匠人的视角看,整个国家与社会就像一架巨大的机器,要想提高机器的性能,就必须去掉一切华而不实的东西,所以礼乐丧葬都应从简。机器性能的高低,首先取决于引擎的功效,所以墨家主张推举最贤能的人来当首领;其次取决于各个部件能否良好配合,所以首领一旦推举产生,其他成员就必须无条件服从。墨家的结社组织正是基于这种理念建立起来的,其首领叫做“钜子”,只要钜子一声令下,墨者们就能赴汤蹈火。这种组织,是名副其实的黑社会。法家学者虽然不是君主,却毫无疑问是站在君主立场上的。所以法家主张用严刑峻法来奴役民众,用权术诈力来驾驭群臣,这些手段的终极目标都是为了加强君主的权威。法家的“法”本质上是一种奖惩机制,用这种奖惩机制向社会贯彻君主的意志。兵家所代表的是将帅的立场。所以兵家要求君主重视战争,信任将帅,既保障军队的后勤,又不干涉将帅的指挥。在兵家看来,战争胜负的关键在于全国是否上下一心,听从将帅的指挥调度。农家的立场是农民阶层,所以他们要求君主与农民一起劳作,反对一切不劳而获的行为。而纵横家的本质是说客,利用人性的私欲说服君主缔结或退出邦交联盟。名家则出自辩者,喜欢钻逻辑漏洞,研究诡辩术,以辩倒对方。阴阳家和道家在一定意义上超越了阶级局限。刘歆认为阴阳家出自历官,道家出自史官,是没有太大问题的。但是阴阳家对现实世界缺少足够的指导意义,在后世主要为生产、生活提供授时服务。而道家的理论比阴阳家更为健全,百家争鸣的三大话题:宇宙时空、社会秩序、个人存在,道家都能提出自己的观点。关于老子的身份,也有多种说法,一般认为他是周王室的图书档案管理员或者史官。因此,老子所能掌握的历史信息要远远多于当时的人们,道家思想正是建立在大量历史经验的分析、总结基础上的。道家的“道”,就是从历史经验中总结出来的一般规律。所以道家能够超越阶级,视角比其他学派更高一筹。道家的“无为”不是消极庸碌,而是顺应大势而为,不与潮流相抗衡。道家的“柔弱”不是一味退缩,而是在敌强我弱之时不与对手硬碰硬,而是韬光养晦,后发制人。道家的“寡欲”不是要隐遁避世,而是看淡功名利禄,不做众矢之的,懂得功成身退。历史经验证明,懂得无为、柔弱、寡欲的人,往往最不容易领盒饭,能劫后余生。既然道家这么高明,为什么汉武帝不喜欢呢?一方面,道家被当时的利益集团当作对抗改革的保护伞;另一方面,道家要求君主清心寡欲,反对加重百姓的负担,而汉武帝是大有为之主,想要办很多大事。同理还有墨家和农家,墨家要求君主勤俭节约,不能有丝毫物质享受,农家要求君主自己耕作来获得食物,这是后世君主万难接受的。墨家在民间的“黑社会”,也是君主们难以容忍的。那么,经过改造的儒家为什么能成为最终赢家呢?法家虽然能把君主的权威尊高到无以复加的地位,但是缺少一套冠冕堂皇、能打动人心的说辞,对民众的刻薄寡恩也不符合统治者的长远利益。而董仲舒的“儒术”吸收了法家的内核,把儒家推行仁义的理想作为现成的说辞,又借鉴了墨家、阴阳家的学说,认为汉朝天子接受上天的任命来统治天下万民,完美解决了政权合法性的问题,还从儒家经典中提炼出一些观点,用来解决现实问题。所以,“儒术”简直是为汉武帝量身打造的,被奉为独尊也就不为怪了。最后,先秦百家后来的发展如何,对后世有何影响呢?儒家学派在汉朝分为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被朝廷尊奉的“儒术”就是今文经学。而盛行于民间的古文经学,不满今文经学的曲学阿世,主张回归经典原本的解释,到东汉基本取代了今文经学的地位。随着佛教的传入,儒家信仰日益衰退,宋朝学者借鉴了佛教、道教的部分教义,创立了理学。理学在元、明、清取得了正统地位。为了反抗理学,清朝学者搬出了古文经学的利器——考据,乾嘉考据派可谓古文经学最后的辉煌。清末时,今文经学再度复活,成了维新派要求变法的理论武器。道家在汉初受到统治阶层的尊崇,其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的主张也符合当时的国情。直到汉武帝时,被儒术取而代之。汉朝灭亡后,士族们把《周易》哲理与老、庄思想相结合,创造了盛行于魏晋的“玄学”。而庄子所崇尚的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在后世被用来指导文艺创作,成为中国美学思想的渊薮。道家著作中含有大量养生、神仙的内容,譬如《庄子·逍遥游》中提到的藐姑射山神人,他们不食五谷,吸风饮露,能够乘云御龙游于四海之外。这些知识与民间巫术、帝王的长生梦想相结合,在东汉末年孕育出了道教。由于墨家的钜子在团体内部享有绝对权力,所以从春秋到战国,墨家的黑社会发生过多次分裂。到秦汉时,这种组织规模相当小了,许多墨者沦为江湖上单打独斗的游侠。所以后世的武侠文化多多少少带有墨家的痕迹。清末时,墨家思想受到了那批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共和的人士的推崇。随着大一统帝国时代的到来,先秦许多学派失去了存在的土壤,比如名家、纵横家。而另外一些学派则被儒家消化吸收,如法家、阴阳家、农家。后世皇帝的亲耕礼、皇后的亲蚕礼,反映了农家思想的残余,而“老黄历”则是阴阳家的遗产。还有一些学派,作为一种专门技术得以传承至今,如兵家和医家。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爱盲论坛  

GMT+8, 2024-11-16 02:08 , Processed in 0.303187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