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局通栏广告

爱盲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72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南北朝最后的战神,被赐死了

[复制链接]

2109

主题

660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846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1-6 00:04: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天涯过客说:
北齐武平四年(573年)五月,一条重磅新闻震惊了整个帝国:


帝国战神、皇族宗室、兰陵王高长恭已于日前因意图谋反被皇上赐死,终年32岁。


朝堂一片哗然,人们错愕之际,不禁为这位曾数次救北齐帝国于危难的战将感到痛惜。


因为,这是继“落雕都督”斛律光之后,第二个被皇上秘密杀害的帝国名将。


兰陵王之死,或许意味着北齐的末日到了。


▲剧照:兰陵王高长恭(541-573年)






1




高长恭本名高肃,又名高孝瓘,字长恭。其父高澄、其祖高欢均为东魏王朝煊赫一时的权臣,北齐帝国奠基人。


东魏兴和三年(541年),高长恭出生。按理说,高长恭身为权臣之后,自当是天之骄子。不幸的是,在他高氏家族,他就是那个齿序不清、连生母是谁都不知道的可怜孩子。


据《北齐书》记载,高长恭为北齐文襄帝高澄的第四个儿子。高澄的几个儿子,生母情况如下:“文敬元皇后生河间王孝琬,宋氏生河南王孝瑜,王氏生广宁王孝珩,兰陵王长恭不得母氏姓,陈氏生安德王延宗,燕氏生渔阳王绍信。”


其中,独独高长恭“不得母氏姓”,像是一个野孩子。


不过,据历史学者马忠理先生对兰陵王墓和墓碑进行研究后证实,兰陵王高长恭应为文襄帝高澄第三子。


存世的兰陵王碑文首行上清楚记载道:“王讳肃,字长恭,渤海蓨人……世宗文襄皇帝之第三子也。”这个记载与《北齐书》帝纪中所记“乾明元年……三月封文襄第二子孝衍为广宁王,第三子长恭为兰陵王”相同。因此,有理由相信,传统认为高长恭为高澄第四子,实际上是错误的。


彼时,华夏大地南北分裂,群雄并起。北方有政权东魏、西魏,南方有大梁帝国。


公元六世纪初,由杜洛周、葛荣领导的大规模农民起义——“六镇起义”一举冲垮了当时统治北方的北魏帝国稳定的局势。随即,以尔朱荣为首的武人集团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并一度掌控着北魏帝国的实际权力。


这期间尔朱荣广络人才,不仅在自己集团内部选贤举能,甚至对于起义失败后的降兵、降将也度情任用。不过,作为那个时期的第一代权臣,他就像匆匆消逝的流星,一闪而过。历史最终将时代的命运走向交托给他麾下的两个降将——高欢与宇文泰。



▲剧照:北周帝国奠基人宇文泰


虽然以后的斗争中,历史将以宇文泰奠基的西魏-北周-隋唐的顺序传承下去,直至大一统时代的到来。但在东魏-北齐、西魏-北周的长期对峙中,东魏-北齐的国力却在一定时期内占据了上峰。最终谁胜谁负,那时候只有天晓得。


东魏武定五年(547年),在久攻不下西魏的玉璧城(今山西稷山西南)后,时年52岁的东魏政权实际掌权者高欢在晋阳家中病逝。随后,高欢的长子,也就是高长恭的父亲——高澄以大将军的身份继承了其父衣钵,执掌东魏政权。


作为高欢的继承人,高澄从小便对时局颇有见解。在其年少的时候,高欢常因政事询问他的意见,他每次都能分析得头头是道。史载其为人“生而岐嶷,少年老成”。


当高欢的好兄弟侯景知道自己好哥们去世的消息,准备起兵叛乱时,高澄第一时间就开出优厚的物质条件诱降侯景,同时却派出重兵昼夜行军,追剿侯景。最终逼得侯景败走西魏,尔后投奔南梁。这为东魏乃至日后的北齐除掉了一个巨大的隐患。


在全面稳定局势后,高澄理所当然地加紧筹谋代魏登基事宜。因为此时,作为人臣而言,他在东魏早已位居极品,权势、地位无以复加。


在他满怀信心,以为自己将和曹丕一样受禅建国时,命运却跟他开了个巨大的玩笑——某天夜里,这位年轻的政治家被一个厨子杀了。


这一年,是东魏武定七年(549年),高长恭时年9岁。史料并没有记载这个年幼的孩子当年的心情。可以知道的是,从这一刻开始,他成了高氏家族旁系子弟。因为,高澄去世后,其弟高洋趁机执掌了东魏朝局大权。


高澄去世刚满一年,高洋即迫东魏孝静帝禅位,改国号为齐,自立称帝,是为北齐文宣帝。






2




很快,时间过去了七、八年,当年那个年幼丧父的宗室子弟高长恭,已经出落得肤白貌美、貌柔心壮,成为历史上有名的美男子。


或许是“美艳”足以慑人心,北齐皇帝高洋终于想起自己还有这么一个整天在家吃干饭的侄子。于是,时年16岁的高长恭获得了他此生第一份工作——通直散骑侍郎,入朝参政。


做官以后,也许是个人能力超群,又或者是高洋对侄子存有一份亏欠之心,总之,人帅自有天帮的高长恭,短短两年,就从一个差点被人遗忘的宗室子弟变成了有封爵在身的北齐地方大员。


此时,高氏皇族内部正掀起一场疯狂屠戮亲族的血雨腥风。


皇帝高洋在带领齐国走上高峰后,便开始放飞自我,彻底将个人恶劣的品行释放出来。纵欲、乱伦、酗酒、屠杀亲族成了这一时期高洋的主要工作。



▲剧照:北齐初代皇帝高洋(526-559年)


一次,高洋跟他父亲高欢以前的几个老部下谈起往事时,无意中聊到当年曾有术士说起“亡高者穿黑衣”的预言。


高洋顺口问了一句:“世界上什么最黑?”


在座的一位老臣答道:“最黑自然莫过于漆。”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漆、七同音,高洋不禁联想到自己的七弟、上党王高涣。这小子最近几年大有长进,在地方上政绩斐然。虽然自己一贯待他不错,但父亲高欢在世时就说过七弟像他,保不齐这小子哪天就想换个皇帝宝座坐坐。


看来,术士的预言,不可不信啊!


就这样,高洋的七弟、上党王高涣莫名其妙被下了狱,丢了命。


不久,过度酗酒和纵欲终于掏空了高洋这名“禽兽皇帝”的身躯。在一次过度饮酒后,高洋醉死过去,时年34岁。


为防止篡位事件发生,高洋临死前让尚书令杨愔等辅佐新皇帝登基。其长子高殷即位,是为齐废帝。


废帝即位,大封宗室。高长恭由此获封为兰陵郡王,时年19岁。


北齐建国之初,亲王手里的权力都比较大。在高殷的主导下,杨愔在朝堂上开展了一次削弱宗室亲王权力的改革,以防皇权旁落。


当时,常山王高演、长广王高湛和太皇太后娄昭君实际控制了北齐的军政大权。杨愔的改革,必然触碰到实权集团的利益。


最终,恼羞成怒的高演和高湛联合亲贵重臣斛律金,打着“胡汉分野”的旗号把高殷赶下了台。


随后,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相继即位,高氏皇族内部又掀起了新一轮家族内斗“游戏”。不过,对于这个高氏家族的远支宗室,兰陵王高长恭并未受波及,反而得到了进一步地重用,先后出任中领军、并州刺史,别封巨鹿郡开国公。






3




就在北齐历任皇帝忙着游乐宴饮、宠幸奸佞、残忍杀戮之际,由高氏家族的宿敌宇文家族开创的北周帝国,正在慢慢崛起。


如果说容貌俊美带给兰陵王高长恭的是官位的升迁,那么周、齐两国的纷争,注定让这位“美男子”在颜值之外,展露足以名垂青史的功绩。


北齐河清三年(562年),当北齐皇帝高湛还在忙着饮酒作乐,北周帝国大将军杨忠便联合突厥部落,率领20万大军进犯北齐,连下20余城,掠杀军民。


闻讯,高湛随即命令平原王段韶予以反击,大败周军。此战,兰陵王亦有参与。


或许是容貌过于柔美,在战场上总是被敌军嘲笑,高长恭甚是苦恼。为了让自己的形象在战场上威慑敌军,高长恭听从了手下人的意见,在头盔上大做文章。


从此,在周、齐两国交锋的战场上,多了一个令北周军队闻风丧胆的戴头盔的“魔鬼”。


时隔一年,北周军队卷土重来。这次,北周军队瞄准了周、齐两国交界处的军事重镇洛阳金墉城。金墉城是北齐南部最重要的城市。北周军队一旦突破金墉城,可由南向北,直抵北齐首都邺城(今河北省临漳县)。


危急时刻,高湛下令全国军队急援洛阳。当北齐救援部队星夜兼程赶到洛阳时,却发现洛阳早已被围困得水泄不通。


诸君一筹莫展之际,这位貌似妇人的兰陵王高长恭却说自己有办法可解洛阳之围。


此刻,兰陵王深知,唯有出一奇兵方有一线转机。他建议,由自己率领500名勇士突破敌人防线,进抵金墉城下,内外夹击,吃掉这股声势浩大的北周军队。


皇室宗亲,亲身入阵,万一有个什么闪失,谁担待得起?然而,随着北周军队围城、攻城的进度加快,须臾之间,也许战争局势便会发生逆转。


形势刻不容缓,兰陵王高长恭率勇士们出发了。


他身披铠甲,手执利刃,奋力冲杀于军前,再加上其面似獠牙的头盔,在人群中格外醒目。


不多时,承受不住北齐军队猛烈攻势的北周军,纷纷让路,洛阳之围暂解。



▲剧照:金墉城下的兰陵王


此时,连日来忙于与围城的北周军队作战的北齐士兵,早已如同惊弓之鸟。突然见到一股军队直冲城下,疑心有诈。为防止金墉城失陷于敌手,守城将领决定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放箭还击了这股小部队再说。


高长恭明白守城军队的疑虑,当即脱下头盔,露出其绝美的容貌。城中守军看清城下之人原来是他们敬爱的兰陵郡王高长恭后,当即士气大振,与高长恭等前来救援的部队里应外合,痛击入侵的北周军队。


史书对这一段的记载颇为精彩:“邙山之败,长恭为中军,率五百骑再入周军,遂至金墉之下,被围甚急,城上人弗识,长恭免胄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于是大捷。”(《北齐书》)


而原本一鼓作气想攻入洛阳城、吞并北齐帝国的周军,一下子泄了气,丢盔弃甲,慌乱朝北周国境线防线匆忙撤军。


史载,战后,自邙山(在今洛阳城北,秦岭余脉之一)到谷水(崤山以东的马头山谷)方圆三十里地界内,到处都是北周军队撤退时留下的军资器械。


经此一役,兰陵王高长恭扬名天下。没有人再因为他长得肤白貌美而轻视他是“军中花瓶”,反倒被其率500骑兵尽解洛阳之围的雄姿英发深深吸引。


在北齐军队中,他逐渐被奉为国之战神,为人顶礼膜拜。在军中,还有多才多艺的戏曲创作者根据其解洛阳之围的壮举,创作出举世瞩目的《兰陵王破阵曲》。






4




按道理,颜值加分、军功加持的兰陵王高长恭应该会很受北齐皇帝的欢迎。然而,很不凑巧的是,高长恭身处的高氏家族,不管哪位皇帝上位,都喜欢先拿自己叔伯、兄弟开刀。


因此,拥有解围洛阳之功的高长恭不仅没有因为长得帅、又有才干而获得名位提升,反而因为军功太盛,招致皇帝的猜忌和杀心。



▲剧照:貌柔心壮的兰陵王


北齐天统四年(568年),因酒色过度,武成帝高湛歩了诸位哥哥的后尘,找他爹高欢汇报政绩去了。


正式继承皇位的是高湛次子高纬,即齐后主。这个荒诞的“无愁天子”同样遗传了父辈爱好杀戮的坏毛病,北齐朝堂愈来愈昏暗了。


身处险境,高长恭清楚自己应该激流勇退,远离朝堂,放浪形骸。不过对于如何避免皇帝的猜忌,高长恭并不是很明白。他尝试向汉初丞相萧何学习,通过贪污、敛财来证明自己绝非谋求权位之人。但他这样的做法并没有让皇帝放下对他的戒心,反而因为贪污,被手下一名叫阳士深的参军告了御状,被罢免了全部官职。


事后,高长恭跟亲信尉相愿谈心时,尉相愿一举戳破了他敛财自保的小心思。


无奈,高长恭只能向自己的老部下求教保命之法。尉相愿告诉他,如今您名声太响,敛财只会加深朝廷对您的误解,您有钱有兵,下一步准备干嘛,不言而喻吧。为今之计,您只能装病,逃过陛下对您的猜忌啊!


可是,高长恭身体条件太好了。征战沙场这些年,除了脸上曾经长过一次毒疮,就没有生过病。


听从了尉相愿劝诫的高长恭,只好天天在家祈求上天尽快让自己生病。






5




生病还真得随缘。这不,病魔没找上门,北周军队又大举入侵北齐,挑事来了。


皇帝高纬不得已再次起用高长恭为将。与之前洛阳解围大致相同,高长恭所到之处,北周军队纷纷避让、奔走撤退。战事很快便结束了。


在战场上的连续胜利,直接导致的结果是皇帝高纬对这名堂哥疑虑加重。


两兄弟之间,一堵厚厚的戒心之墙,缓缓升起。未来,它将成为压倒兰陵王高长恭的最后一根稻草。


正所谓,“尺布犹怜尚可缝,阋墙兄弟不相容”。再次拯救北齐于危亡的兰陵王归来后,便被诏到皇帝高纬跟前。


作为兄弟,高纬自当关心战神哥哥的身体健康。



▲剧照:齐后主高纬(556—577年)


高纬关切地问道:“哥,你每次都身先士卒地冲锋陷阵,可战场上刀枪无眼,万一伤到你了,咱们大齐不就危险了吗?”


高长恭未加细想答道:“臣与陛下是两兄弟,国事如同家事,您的事就是我的事。战场上形势瞬息万变,我一般都不会多想的。”


理是这个理,话本身也没有错。可惜,兰陵王似乎忘记了此时在自己对面的高纬,除了与自己一样姓高,他还是北齐帝国的王,是主宰自己生杀大权的人。


这话,终究在高纬的耳中,变了味。从小见惯了父亲杀叔叔、杀族人的高纬,如今也总算明白了父亲当初的“良苦用心”了。


兄弟阋墙在所难免。北齐武平四年(573年),高纬与高长恭兄弟俩的矛盾到达了顶峰。五月,高纬命西阳王徐之范带着一杯毒酒到兰陵王府赐死高长恭。


可怜这位数次救国于危难的将领、宗室子弟最终还是没能战死疆场,而是被迫卷入家族内斗,成为北齐帝国末日来临前的最后一批政治牺牲品。


当高长恭看到这杯毒酒摆在自己面前,大概心都碎了——自己终究还是没能逃过命运的劫难啊。


临死前,高长恭对自己的王妃说:“我自问对国家忠贞不二,对皇帝亲如兄弟,从来没有对不起他,为何他还是不相信我,要置我于死地?”


王妃郑氏说:“王爷您亲自求见皇上,问个明白,万一搞错了呢?”


但高长恭心里明白,高氏家族皇帝杀兄弟者,从来就没有冤假错案。


最终,高长恭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剧照:兰陵王高长恭被赐死了


北齐帝国最后的皇族名将,倒下了。


正史说,“若使兰陵获全,(北齐)未可量也。而终见诛翦,以至土崩,可为太息者矣”。如果兰陵王高长恭不死于家族猜忌,谁能说北齐没有前途呢?


可是,残酷的历史从来不存在如果。


在高长恭被赐死后的第四年,齐后主高纬终于尝到了自毁长城的恶果——北齐帝国,亡了。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爱盲论坛  

GMT+8, 2024-11-19 23:35 , Processed in 0.448608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