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局通栏广告

爱盲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37|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杀害杨靖宇的9个汉奸……

[复制链接]

444

主题

3404

帖子

901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901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7-13 23:19:0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醒着,做梦说:
本帖最后由 醒着,做梦 于 2021-7-14 15:56 编辑

说历史的女人,今天,杨靖宇是史上最著名的民族英雄和抗日将领之一,他英勇善战,足智多谋,又极其忠义,在历史上也是罕有匹敌者。如果要找到历史上跟他最类似的人,恐怕莫过于三国名将关羽和宋代名帅岳飞了。他们三个还有一个相似点是,不仅具有卓越的统兵能力,而且个人能力超强。关羽和岳飞都是一等一的“武士”,个人作战或者单挑能力都是难遇对手的。因此,,若不是特殊原因,比如奸人所害等,他们都不会轻易落入敌手。
也就是说,岳飞若不是秦桧陷害,武艺超群的他绝不会39岁英年早逝;而关羽除中了敌人的埋伏外,主要是由于他骄傲轻敌所致。而跟关羽几乎同样身材高大健壮的杨靖宇(他身高1米93,仅比关羽矮10多公分,不过关羽的身高显然被罗贯中夸张了),单兵作战能力也是出类拔萃,若不是遇到意外,也断不至于35岁就牺牲的。
事实上,杨靖宇将军也是受奸人所害而陷入绝境的。杀害杨靖宇的主凶就多达9人,包括叛徒汉奸、日寇等。
那么这9个死有余辜者都是谁?他们是如何杀害杨靖宇的?他们有什么可耻结局呢?其中有两个被枪毙,一个被吓得要死,一个毒死妻子儿女后剖腹自杀……,(一)从抱打不平的“义士”到抗日名将,之所以把杨靖宇跟关羽相比,还有一个原因,即关羽当初就是为了道义,在家乡杀了一个恶霸后远走他乡的。杨靖宇也有类似之举。他小时候就长得比一般孩子高大许多,喜欢抱打不平。一次有个地主家的少爷仗势欺人,殴打一个穷人家的小孩,最后还骑在对方身上凌辱。杨靖宇见到后,怒而出手相助,以暴制暴,把那个欺负人的地主少爷直接掀翻在地,痛打一顿。对方被打得连连求饶,最后再不敢欺负穷人了。
后来杨靖宇在求学过程中,接受革命思想,开始了自己的战斗生涯。他起初是在家乡搞革命,在1929年之前,他便领导了河南确山县的农民暴动和秋收起义,,创建了河南省第一支革命武装,并担任总指挥,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1931年,“9·18”事变之后,他才去了东北创建并领导东北抗日联军。
发生在上世纪的东北局部抗日战争,是一场极其艰难而又十分复杂的战争。其战斗环境的艰苦卓绝,完全可以跟几乎同时期的万里长征相比。事实上,其作战的艰难程度更大,因为不比长征,是汇集了中国工农红军的10多万主力精英部队;而在东北地区,抗日力量十分薄弱,开始只是数百人的零星作战,可日军的势力却十分强大。但最终东北抗日联军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全国整个抗日战争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这跟两个人的关系极大,一个是在北满作战的赵尚志将军,一个就是在南满作战的杨靖宇将军。
其中杨靖宇被认为是在东北执行游击战术的第一人,。他以仅有的兵力同数倍于自己的日军在白山黑水之间周旋拼杀,给敌人以沉重打击。他曾率军围攻大兴川、攻克伊通县营城子镇、进攻八道河子、破坏吉海铁路,以及进行过著名的黄土岗战斗、蚊子沟口伏击战等,,还曾率军在冰天雪地里18天行军千余里,在梨树子战斗中痛击日军三木少将和汉奸邵本良部主力,威震东北。
当时由于杨靖宇和赵尚志一南一北的顽强抗敌,使日寇想快速侵吞中国的梦想化为泡影,导致日军对他们二人恨之入骨,于是就大动干戈除掉二人。首先对准的就是杨靖宇。不过他们即便出动数万大军,仍难以对善打游击战的杨靖宇产生威胁,于是只有采取卑劣手段,就是用重金收买杨靖宇队伍中意志不坚定的人。
因为当时东北抗联的处境太艰苦了,物资供应不上,战士们经常处在饥寒交迫之中,所以敌人用这种手段很凑效,一时间收买了不少抗联中贪生怕死的人,他们当叛徒,当汉奸,祸害了许多人,对我抗日斗争造成极大危害,并最终出卖了杨靖宇。
(二)七大害群之马,前后出卖并杀害杨靖宇的叛徒、汉奸共有7人,他们分别是,程斌、张秀峰、赵廷喜、张奚若、安光勋、王佐华、白万仁,,可谓是七大害群之马。
第,一个是程斌。此人曾是杨靖宇十分信任的得力助手,担任过东北抗联第一军第一师师长。
他是最先被日军挖走的叛将。早在1938年7月,他便带领部下115人投敌,被日军任命为“程斌挺进队”队长。他投敌后办的第一件坏事就是,亲手摧毁了70多个抗联的密营。密营是东北抗日联军在深山老林的秘密宿营地,储存有粮食、布匹、枪械、药品等赖以生存的物资,是抗联孤军对日寇长达14年不败的重要保障。它的损失,使杨靖宇的部队直接陷入弹尽粮绝之危险境地。
当然程斌跟随杨靖宇也打过不少仗,立过战功。他跟杨靖宇非常熟悉。二人带兵打游击,双方即便相隔很远,但只要听见对方的枪响,就知道对方是谁了。后来在日军围攻杨靖宇时,程斌的指引非常致命。
抗联的补给被切断之后,第二个标志性叛徒粉墨登场。他便是杨靖宇曾经的警卫排长张秀峰。
此人可真是个小人。他本是一个孤儿,15岁投奔杨靖宇的队伍,杨靖宇把他视作亲生儿子一样抚养成人,教他识字,教他吹口琴,还送了他一个口琴;又教他打枪,学本领,还让他做了自己的警卫员,视为最亲密的人。但他却经不起敌人的诱惑,恩将仇报,投敌叛变。
张秀峰可恶的是,1940年2月1日,他叛逃之时,还利用职务之便带走了一些机密文件和4支枪,以及抗联的抗日经费9960块大洋!这在当时是一笔巨款,是近7000名抗日将士的保命钱。他叛变之后,便彻底暴露了杨靖宇的行踪。不过此人唯一没有彻底丧尽天良之处在于,他带领警卫排的一些人叛逃之时,没有袭击身边只留下少数几个战士的杨靖宇。这个大概是,他没有全胜的把握,因为一旦袭击失败,他便会被杨靖宇等人击毙。尤其是,他做贼心虚,不敢直接祸害自己的恩人,尚存最后一点人性。
第三个汉奸叫赵廷喜。他是向日军告密杨靖宇具体位置的人,。1939年冬,面对日军数万人的围攻,杨靖宇把数千人的队伍化整为零,分散突围,他率数百人的警卫旅转战于吉林濛江一带,继续游击。由于敌众我寡,到1940年2月,警卫排长张秀峰带领一部分人叛逃之后,杨靖宇身边就没有多少人了,但他们一直在坚持跟敌人战斗。
最终弹尽粮绝了,在零下30度的低温下,最后的几个战士实在坚持不下去了,杨靖宇便派两个人冒险到山下弄粮食。不幸的是,他们下山后被日军抓捕了。这两名战士经受了敌人的严刑拷打,始终没有透露杨靖宇所在的位置,最后被敌人杀害。最终,这支队伍除杨靖宇司令外,其余人全部牺牲。
但杨靖宇毫不妥协,还在进行这一个人的战斗。他又饿着肚子在冰天雪地里同敌人继续周旋了5天。最后出卖杨靖宇的就是赵廷喜。
那天伪排长赵廷喜化装成村民和几个农夫上山砍柴,在一条山路的拐角处,他们发现了一个高大的身影。赵廷喜被吓了一跳,他定睛一看,正是杨靖宇。此时的杨靖宇已经多日没有吃到一粒粮食了,已经变得非常虚弱,而且脸上和手上都生了厚厚的冻疮,他的棉衣显出破破烂烂的样子。杨靖宇发现是几个老百姓,于是便走过去,掏出钱向他们买吃的。
但赵廷喜他们也没有带吃的,他还劝杨靖宇投降日本人。杨靖宇说:,“我是中国人哪,不能作这样的事情。如果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咱们中国就完了。我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赵廷喜一阵脸红,答应回去给他弄点粮食,就和几个同伴走了。但他转脸便向日本人告密了。于是很快日军便向杨靖宇包围而来。
但即便如此,杨靖宇这位单兵作战能力超强的顶天立地的铁汉,也未必会落入敌手。
此时,第四个叛徒出现了,他叫张奚若。
日军在赵廷喜的指引下,大队人马搜山,终于在濛江三道崴子703高低附近发现了孤身一人的杨靖宇。人再多也不怕。杨靖宇下定了必死之决心,要血战到底!见到敌人如狼群一样扑过来,杨靖宇掏出手枪率先射击,数名日寇瞬间倒地。
杨靖宇单挑群魔,他右臂重伤后,又用左手接着开枪。最后的枪战持续了20分钟。可面对敌人的劝降,他坚强不屈,绝不投降,还怒吼道:“谁是抗联的叛徒,出来!”最后日军队长下令击毙他。
直接用机枪扫射杨靖宇的正是张奚若。他曾是抗联里一个著名的机枪神射手,他是跟着程斌一起投降日军的。
年仅35岁的杨靖宇倒在血泊之中。日本人把他的遗体运送到吉林通化,这时第五个汉奸出场。
他叫安光勋,曾任东北抗联第一军参谋长。
此人在作战时负伤,养伤期间被俘,因贪生怕死,于1938年2月13日带领部分人投降日军。其实前面提到的程斌就是在他的鼓动和要挟下叛变的。他们二人都曾受到杨靖宇的提携,对杨靖宇都非常熟悉。因此日本人把杨靖宇的遗体送到通化后,便让安光勋进行最后的辨认。日本人真是太狡猾了,其实之前,程斌、张秀峰等人已经确认了杨靖宇的遗体,但他们还不放心,恐怕有假。
结果安光勋还没有良心尽丧,一见到昔日的老领导便忍不住失声痛哭,当然就确认了杨靖宇的身份。
于是惨绝人寰的一幕出现了。日本人好奇杨靖宇那么多天不吃东西为何能坚持下去,于是便刨开了将军的肚子进行研究。
捉刀之人便是杀害杨靖宇的9个主凶之一,时任伪通化省警务厅长的日本人岸谷隆一郎。
最终发现杨靖宇的胃里全是还没有消化完的树皮、干草和棉絮。怪不得杨靖宇的棉衣有许多破洞,原来是他自己撕扯里面的棉花吃掉了!此时日本人也被震惊了,铁石心肠的岸谷隆一郎也对杨靖宇肃然起敬:“虽为敌人,睹其壮烈也为之感叹,大大的英雄!”,然而感动归感动,日本人还是没有放过死后的杨靖宇,又一次惨绝人寰的一幕出现了。
最后两名害群之马终于登场,他们是王佐华和白万仁。
此二人是同张奚若一块跟着师长程斌投敌叛变的。在抗联,张奚若是机枪手,王佐华是副机枪手;而白万仁则是弹药手。他们二人同张奚若一块参加了对杨靖宇的围攻。
当杨靖宇的头颅送抵长春后,日本人弄来一口铡刀,要让叛徒程斌把杨靖宇的头颅铡下来游街示众。程斌心虚,就让张奚若干。张奚若也心虚,于是他便叫来王佐华和白万仁。
他们三人费力地、丧心病狂地将杨靖宇的遗体放到铡刀上,由白万仁执刀,丧心病狂地铡下了杨靖宇将军的头颅!,杨靖宇死后都不得安生,既被剖腹,又被铡掉头颅,真是千古罕见!当此之时也,神州大地日月无光,山河含泪,草木流血,石头带伤!,笔者在写作有关烈士的文章时,曾数次引用这几个词语,比如“说历史的女人”第1603期写赵尚志烈士,和第1669期写陈独秀之子陈延年烈士的时候。这里有必要指出,这几个词语是出自著名诗人周纲的一首诗:,骨骼缺钙血质缺铁胸腔缺氧,,山河含泪草木沾血石头带伤。
以生相聚一个民族不会绝灭,,以死相拼一部历史更见辉煌。
不怕敌酋强大就怕自己窝囊!,大家知道,骨骼的主要成分就是钙,血液的主要成分就是铁,而心脏必须有氧气的供应。如果一个人骨骼缺钙,血质缺铁,胸腔缺氧,那会是什么情况?从生理上说,如果太严重的话,必然是骨头坏死,甚至是骨髓失去造血功能,从而贫血,甚至是导致白血病,最后心脏缺血缺氧,危及生命。
当然,这里诗人是象征的说法,是说人如果缺钙、缺铁、缺氧,必然会成为软骨头,没有骨气和血性的人;如果一个民族这样的人太多,比如贪生怕死的汉奸太多,那么后果是严重的,必然造成国破家亡、山河破碎的结局,即“山河含泪,草木沾血,石头带伤”!,而那些出卖杨靖宇的叛徒汉奸正是这样的人。相对于赵尚志将军的头颅被日本人锯掉,这几个铡掉杨靖宇将军头颅的几个汉奸更加可恶,他们如何能对自己的同胞下如此狠手!而相反,,杨靖宇将军则是“以生相聚”“以死相拼”的那一部分人,他们要拯救民族于水火,正是中华民族的脊梁!,那么杀害杨靖宇的7个叛徒、汉奸有何结局呢?,先说程斌,。此人很狡猾,他后来跟随岸古隆一郎前往热河、山西继续作恶。1945年,日本战败前夕,程斌一看大事不妙,在枪杀了几个投降的日本俘虏后混入华北野战军,并且当上了指挥员。但是欠下的债终归要还的。
1951年,在沈阳,他被人举报后被枪毙了。
杨靖宇的警卫排排长张秀峰,在建国后躲了起来,虽也有人揭发,但并未得到法律的惩治。原因很难说清,没有历史记载。在1983年时,他在60多岁的时候还活着,此后经历不详。
赵廷喜因为告密有功,日本人奖给他30块钱,他便远走他乡了。6年之后他又回到濛江,在一次到山上采蘑菇时,被老百姓发现后举报。
1946年他在杨靖宇的墓前被枪决。
当时杨靖宇是被张奚若亲手打死的,他也是铡掉将军头颅的刽子手之一,按说他是罪大恶极,,但此人后来只被判了两年刑就出狱了,,原因很复杂,其中之一是“已过申述期”。不过他出狱后混得很惨,一辈子过着人不人鬼不鬼的生活,也是报应。
王佐华和白万仁都是伙同张奚若铡掉杨靖宇头颅的人,他俩后来都被抓进监狱,直到1980年代,二人还在坐牢。他们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当年害死杨靖宇实在是不应该,真是后悔死了。
而曾任抗联第一军参谋长的叛徒安光勋,结局不详,笔者没有查到他的资料。总之以上出卖、杀害杨靖宇将军的7个叛徒、汉奸,本来都是死有余辜,但只有程斌和赵廷喜被执行死刑。其中有很多原因。因为当时杨靖宇的案子一直拖到1965年之后了,此后就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时代了,许多事情都被搁置了。
那么杀害杨靖宇的9个主凶,另外两个是谁呢?,(三)两个日本强盗之结局,其中之一当然是那个感叹杨靖宇之死的,岸谷隆一郎,,另一个是日本关东军讨伐队的司令官,野副昌德,。
做为入侵中国东北的最主要的日寇头子之一,野副昌德当然是双手沾满中国抗联将士们的鲜血,是间接杀害杨靖宇的大魔头。杨靖宇牺牲后,此人心中发虚,在日本人的庆功宴上,野副昌德显得惴惴不安。此后数日,他都睡不好觉,晚上只要一闭眼,就会看到杨靖宇站到他跟前索要人头,似乎在大叫:“还我头来!”,野副昌德在杨靖宇牺牲后,被吓得要死,。后来岸谷隆一郎为了解决上司的这个问题,就想了一个办法。他派人挖出杨靖宇将军的遗体,又用一块木头仿制了杨靖宇的头颅(因为日军已经把将军的遗首拿走示众了),同遗体对接后下葬了。如此,野副昌德心里才算安静下来,保住了一条小命。
而岸谷隆一郎结局最惨。杨靖宇牺牲后,他内心一直接受着良心的拷问,备受煎熬。1945年,日军投降前夕,他实在受不了了,便剖腹自杀了。他在临死前,还毒死了自己的妻子和儿女,并留下一封遗书:,“天皇陛下发动此次侵华战争或许是不合适的,中国拥有像杨靖宇这样的铁血军人,一定不会亡国的!”,算他聪明!,作恶多端的岸谷隆一郎临死前,终于明白了日本人侵略中国是错误的。只是已经晚了。他死之后不久,日本人宣布投降,结束了吞并中国的清秋大梦,滚蛋了。
杨靖宇将军的头颅在“丢失”8年之后,终于被找回,先是放在东北烈士纪念馆保存了10年。1958年9月25日,在杨靖宇就义18年后,将军的头颅终于同遗体接合,重新下葬。至此,烈士终于瞑目了。
杨靖宇将军是中华民族的不死之魂!!!,(文/说历史的女人·夏日漱冰),参考资料:《杨靖宇传》等。展开无障碍播放器控制面板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4

主题

3404

帖子

901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9018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1-7-13 23:20:2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沙发 醒着,做梦说:
说历史的女人,3天前,抗日名将杨靖宇35岁英年早逝,令人唏嘘不已。这位身高1米93的大汉,是能文能武,智勇双全,其性格之忠勇,意志之坚决,简直古今罕有!不少专家分析,如果杨靖宇不是早逝,他将是开国"十大元帅"的最强竞争者之一。那么杨靖宇的家人命运如何?将军牺牲后,烈士的后代命运如何?本文就来关注一下这个话题——,本来他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杨靖宇,当他26岁得知父亲是谁后,感到很绝望,领导让他去省委工作,他也拒绝,结局如何?,(一)冯仲云对马崇云说:你的父亲就是杨靖宇!,1952年夏。河南省确山县李湾村不再宁静。这天村里开进来一辆小汽车。那年头的小山村,小汽车可不是随便见到的,简直稀罕。小车刚在村口停下来,便围过来不少村民看热闹。
从车上走下几位干部模样的人。刚下车他们就向村民们打听,马崇云家在哪?(备注:在有些地方,马崇云被写为马从云。笔者斟酌各种资料,在本文采用了马崇云),当时26岁的马崇云,正蹲在自家院子里的树荫下吃午饭。他嘴里发出的"吐噜吐噜"的吃面条声,同树上知了的鸣唱此起彼伏,相映成趣。
马崇云正吃的香时,听到了一阵敲门声。他端着碗开门后,也很是吃了一惊。这几个陌生人显然把他给震住了,一时说不出话来。
其中一个人盯着马崇云看了又看,然后对后面的几个人说:,"不会错,他就是杨司令的儿子,长得很像!",这时马崇云的妻子也从屋里出来了,她同丈夫一样,对眼前的一幕惊呆了。
马崇云说:"你说什么?杨司令是谁?我姓马……","哈哈哈,别慌,小伙子。"来人自我介绍,原来他叫冯仲云,他们几位都是黑龙江省委派来的干部。
冯仲云问:"你就是马崇云吧?我们就是找你的,你父亲是不是叫马尚德?",马崇云尽管满脸疑惑,但还是点了点头。冯仲云激动地说:"可找到你了,孩子!"于是上前去握马崇云的手。马崇云本能地往后退着,但他发现了对方眼中的泪光。
"孩子,我们这么远来到你家,就是为了告诉你,你的父亲马尚德,就是杨靖宇,杨靖宇司令啊!",冯仲云擦了擦眼睛说:"我的感觉错不了,你跟你父亲长得太像了!我和你父亲是老战友啊……",这个消息对于马崇云来说,要多震撼有多震撼!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他马崇云,一个普通农民怎么能跟杨靖宇将军联系在一起?杨靖宇那是大英雄啊,名震天下,谁人不知?我怎么会是他的儿子?马崇云难以相信。
但冯仲云再次确认,他说他曾是杨靖宇将军的老部下,,而杨靖宇只是化名,他原名就叫马尚德。
此时的马崇云真的懵了。他一边是激动,自己居然是杨靖宇将军的儿子;,但一边又十分绝望,因为杨靖宇早已壮烈牺牲,如果他真是自己的父亲,那么就意味着,自己永远没有父亲了!,自己多年寻找父亲,等待父亲的愿望将彻底落空!自己失望也就算了,关键,他对不起他可怜的母亲啊!此时的马崇云是泪雨滂沱,他真想大哭一场……,那么,马崇云究竟是谁?杨靖宇真的原名叫马尚德吗?马崇云究竟是不是杨靖宇将军的儿子?,(二)马尚德说:我走了,这个家就交给你了!,原来曾经威震东北日伪军,名扬华夏的杨靖宇将军真的不姓杨,他原名真的叫马尚德。
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著名的东北抗日联军中,有两位赫赫有名的、令日寇闻风丧胆的人物,两人并称,"南杨北赵",:一个是矮小精悍(身高仅1米62)的赵尚志将军,一个就是高大威猛(身高达1米93)的杨靖宇将军。两人一个在南满(当时所谓的满洲国),一个在北满抗日,都给日军以沉重打击,都是顶天立地的英雄。两人有很多相似性,都是英年早逝,牺牲后都被敌人取走了头颅。并且,似乎冥冥之中,自有天定,两人还有一个重要相似点,,就是名字中均有一"尚"字,高尚的"尚",崇尚的"尚"。一个"尚志",一个"尚德"。
马尚德,1905年出生于河南省确山县李湾村(今属驻马店市驿城区),他家境贫寒,且5岁丧父,由母亲含辛茹苦拉扯大。母亲是一位深明大义之人,家里尽管生活艰辛,但还是想方设法让儿子读书认字。
马尚德,自小读过私塾,上过高小,并于18岁时考入河南省立开封纺染工业学校。
在校期间的,马尚德,就是一个热血青年,很早就接受了革命教育。在省城,马尚德更是眼界大开,还参加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并秘密参加革命活动。1925年,马尚德曾积极参与著名的"五卅"反帝爱国运动,并展现出优秀的组织才能。
不过马尚德结婚很早,在他去开封上学之前,便被母亲定了一门亲事。对方叫,郭莲,,人品长相都没得挑,而且又勤劳能干,只是有一点,她没上过学,没有文化。这对于马尚德来说,实在是一个硬伤。再说,他接受过新式教育,是反对包办婚姻的,所以真的不想接受。无奈,他是个孝子,母亲守寡这么多年,把他养大,供他读书是真的不容易,他岂能违背了母亲的意愿?再说,那年头,农村姑娘有几个识字?因此,马尚德就顺从母亲,,1922年,17岁的他便同小他1岁,年仅16岁的郭莲姑娘成了亲。
不过,郭莲虽没有文化,却十分聪慧,跟着马尚德读书认字,进步很快;她十分上进,丈夫给她讲历史故事,她听得津津有味;给她人生道理,她也是心有灵犀,一点就通;夫妻俩竟还能谈谈国家大事之类。关键,郭莲还非常勤快,非常孝敬婆婆,深得马尚德母亲喜爱。总之,马尚德婚后的日子十分和谐,如果不是在兵荒马乱时代,马尚德恐怕就会这样岁月静好下去。
然而,乱世必然出英雄。尤其像马尚德这样胸有大志之人,岂能只顾自己的小家?于是婚后不久,马尚德就到省城开封继续求学了,而妻子郭莲就在家照顾婆婆,操持家务。
1926年,21岁的马尚德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此时,由于全国各地农民运动正在蓬勃发展,他受组织派遣,从开封回到老家确山县开展农民运动。
回到故乡不久,,马尚德的儿子马崇云便出生了,,妻子郭莲在家照顾老小,马尚德则参加到如火如荼的革命运动之中。
1927年4月,马尚德领导了确山县数万农民进行武装暴动,他们驱逐反动军阀,曾成功地攻占确山县城。同年5月,马尚德入党。1927年11月1日,,马尚德又领导了著名的确山县"刘店秋收起义",,并建立了豫南第一个红色革命政权——确山县革命委员会。在此期间,他组建了河南省第一支革命武装——确山县农民革命军,并亲自担任总指挥。从此,河南土地革命战争的序幕被拉开。后来,他又担任了豫南特委委员兼中共信阳县委书记等。
但马尚德在外领导革命之时,家庭却受到了极大株连,他的母亲和妻儿便成了敌人迫害的对象。他家里的房子都被敌人烧掉了,妻子郭莲只有搀扶着重病的婆婆,抱着幼小的儿子,东躲西藏,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甚至以乞讨为生。
那时候,郭莲和婆婆是受尽了艰难,吃不饱穿不暖,小儿子也因为缺奶吃而常常嗷嗷大哭,饿得皮包骨头。马尚德一走数月未归,她是真的想念丈夫,可她想到丈夫的革命事业时,就只能理解了。她在硬撑着。
其实马尚德走时,妻子郭莲已经怀孕,因此,她在逃难中受的磨难就更大。她是肚里怀着一个,怀里抱着一个,还要照顾婆婆。到后来,她挺着大肚子逃难,若不是同婆婆相互帮助,真的后果难以设想。
1928年3月23日,郭莲分娩了。
当时,她和婆婆住在一个不到2平方米的小窝棚里,条件极其艰苦。幸亏有婆婆帮助,才顺利生产,这次是一个女孩。婆媳俩更加辛苦了,因为这时儿子还不到两岁,都是嗷嗷待哺的样子。
也许是一种爱的感应吧,,出去数月没有音信、生死不明的马尚德在3月27日晚上突然回来了!,夫妻相见相拥而泣。马尚德抱着刚出生4天的小女儿,亲了又亲。母亲在旁边也是又哭又笑的,她说:"唉,回来就好,娘操碎心了!嗨,还是还俺小孙女面子大啊,哇哇一哭,他爸爸可听见了,一听见可回来了,呵呵呵……",马尚德抱抱瘦得皮包骨头的小女儿,再抱抱瘦得皮包骨头的大儿子,看看憔悴瘦弱的妻子,再看看尽管刚到中年却已经颇显苍老的母亲,,这位六尺男儿,铮铮汉子居然流下泪来,。此刻,他真想留在家里照顾这一家老小啊,可是他不能!为了革命事业,为了这个民族的解放,他还必须得走!,这次冒险回来住了数日,马尚德便同家人再次分手。走之前他给女儿起了名字,因为儿子叫马崇云(他自己名中有"尚",儿子名中有"崇",杨靖宇将军之学识可见一斑),女儿便叫,马锦云,。不过女儿还有个小名,因为她是在母亲躲避搜捕时生下的,马尚德就诙谐地把女儿取了小名"马躲",也是希望女儿能像一匹小马一样,跑得快快的,躲避过灾难。
马尚德临走前,拉着妻子的手说:"这次我要出远门了,组织上要我去东北开展工作,可能要几年时间,家里就交给你了。照顾好咱娘,照顾好咱的孩子……",郭莲含泪答应,因为她知道丈夫干的是大事,自己不能拖累他,一定不能让他有后顾之忧。
然而,令他们夫妻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一别,竟是永诀。并且,为了避开反动派的追捕,马尚德一再改名,从此"马尚德"便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了,而在东北的大地上,出现了一个震烁古今的名字:杨靖宇。
(三)母亲说:我相信你爹爹还活着,你们一定要找着他!,马尚德走后,妻子带着一双儿女和婆婆继续四处奔波,勉强过活。那时,郭莲的日子可真是不容易。一家四口,四张嘴,孩子小,老人老,全靠她一个人操劳。白天,她让婆婆在家(小窝棚里)带着俩小孩,自己出去给人干杂活挣口饭吃,她什么脏活累活都干过,甚至拾过破烂,要过饭……,不管怎样吃苦受难,一双儿女还是很快地成长着,郭莲心中的希望也在一天天增长。不过,孩子刚大一点,婆婆便因病去世了,这下家里的重担便全压在这个消瘦的女人身上了。此后日子之艰难,恐怕也只有去想象了。
由于马尚德的长期消失,反动派当然就对郭莲一家"宽容"了一些,后来他们一家还是回到了李湾村,重新盖了茅屋安定下来。她一边辛苦地熬着日子,一边等待着丈夫的消息。
每到黄昏时分,郭莲总会站到家门口,痴痴地望着村口的那条小路,期待着丈夫那高大的身影突然出现。
然而,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日月的脚步来去匆匆,却始终没有见到孩子父亲的归来。马尚德就留下一张照片,郭莲太思念丈夫时,就拿出来看看。但是,有一天,她觉得留着丈夫的照片不安全,于是就把它缝进女儿的棉袄里了。她想等丈夫回来,再取出来对比一下,看看丈夫模样的变化,那一定很有趣……,郭莲是个很能干的女子,看看儿女大了,她便又操心他们的终身大事了。她想让丈夫有朝一日回来时,看能到自己的孙子孙女,那该多好啊!于是在儿子马崇云18岁的时候,郭莲就给他定了一门亲事,对方是邻村的姑娘,叫,方秀云,;接着,又把不足17岁的女儿马锦云也定了一门亲,对方也是邻村的男孩叫,张连清,。郭莲办事还真麻利,在一年之内,她的一双女儿都成婚了。
这年是1944年,郭莲38岁。
这么年轻就当婆婆了,郭莲在期待着自己的幸福生活,期待着丈夫马尚德回来享受天伦之乐……,但这不过只是她的一厢情愿。其实她根本没有想到,杨靖宇(马尚德)将军已经在4年前为国牺牲了。但那时消息闭塞,小山村里什么消息都没有。也没有坏消息,但郭莲一家仍然躲不过厄运的来袭。
其实反动派们一直都没有放弃对马尚德家的"监视",因为马尚德后来消失了,敌人也不知道东北的杨靖宇就是他,所以后来还是到李湾村寻找。1944年这天,汉奸带着几个日寇又来了。
他们把郭莲带走审问马尚德的下落,可郭莲怎么知道?即便知道了,她也是不能说的。但敌人还是硬逼她,进行严刑拷打,居然把她的头上打出一个鸡蛋大的洞,血流如注。但郭莲还是那句话,不知道!,最终敌人问不出任何话来,又丧心病狂地把郭莲扔到了一个粪坑里。野兽们走后,郭莲被救了出来。但此时的她已被打得遍体鳞伤,当时天还热,她头上的洞竟然生出蛆虫来。因受伤过重,家里又没钱医治,数日后,,在农历九月十三,郭莲,这个坚强的女子便含恨离开了人世。
临终前,郭莲吃力地从女儿的棉袄里取出丈夫留下的照片,把她的一双儿女叫到床前说:,"这是你们爹爹留下的唯一的照片,他这么多年没有音信,但我相信他还活着。记着,你爹参加了红军,等哪天红军打回来的时候,你们拿着这张照片去找他,你们一定要找着爹爹啊……不然,我会死不瞑目的……",马崇云和马锦云流着泪答应:"娘,我们一定会找着爹爹的,你放心!",马崇云和妹妹安葬好母亲,就开始四处托人打听父亲的下落。他们在乡下,悄悄地把当年有人参加红军的人家都寻访了一遍,但依然没有父亲马尚德的一点消息。其实,那时他们的父亲已经为国捐躯四年多了。只是没有人知道杨靖宇就是马尚德。
(四)从张大个子到杨靖宇,马尚德那天告别家人之后,先是来到上海,在中央的秘密培训班学习了数月。1929年春,他便风尘仆仆地赶往东北了。
那时马尚德颇受刘少奇同志的欣赏,于是他便被组织调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在抚顺,为了同工人们打成一片,好开展工作,他当了一名矿工,和工人们一起下井辛苦地干活。他发现那里的工人多是山东人,而山东人跟河南人说话很像,,于是他便自称是与河南省东北部相邻的山东曹州人,名叫张贯一。
张贯一在煤矿经常同工人们谈天,资助那些贫困的工人,赢得了大家的好评。他1米93的个子在当时十分显眼,大家也都认为他是个正宗的关东大汉,,便亲切地称他为"山东张",甚至叫他张大个子,。得到大家的信任后,张贯一便开始在矿上宣传抗日活动。他在抚顺领导矿工罢工时,曾两次被日本人抓捕入狱,受到日本警察署的严刑拷打,但他坚强不屈,始终不承认自己是共产党人。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张贯一被党组织营救出狱,担任中共哈尔滨市委第一任书记等。1932年11月,张贯一以省委代表身份被派往南满,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32军南满游击队,和第37军海龙游击队,并任政治委员,创建了抗日游击根据地。而"杨靖宇"这个名字,就是在这时候改的。
本来党组织开始是派,杨奠坤,政委到吉林组建抗日队伍的,但后来他受伤回哈尔滨治疗了,张贯一便到吉林接替他的工作。为了稳定部队、巩固群众基础等需要,张贯一不仅代替了杨奠坤的工作,而且还代替了他的姓氏,他也被叫做"杨政委"。
这天,参谋长李弘海从门外叫了一声"杨政委",张贯一突然感觉朝鲜语的"杨政委"同汉语的"杨靖宇"发音很类似;同时,"靖"是平定之意,"宇"指天下,,"靖宇"二字也是平定天下的意思。于是他突发奇想,便决定改名为杨靖宇。
从此,南满地区都知道杨靖宇这个名字,除了省委部分同志知道他曾叫张贯一外,"马尚德"这个名字在东北更是鲜有人知了。
之后,南满的东北抗日联军在杨靖宇的领导下,从几百人很快发展到6千多人,同日军血战于白山黑水之间,大大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
日军把杨靖宇看做心腹大患,将他的部队称为"东边道社会治安之癌",并调数万大军进行"围剿"。
1939年冬,为对付敌人的围困,杨靖宇让部队分散突围,自己带领警卫旅400多人在濛江一带打游击。1940年2月,在吉林濛江三道崴子,因叛徒出卖,杨靖宇的队伍被围,警卫旅在同敌人血拼后全部壮烈牺牲。最后仅余杨靖宇总司令一人在冰天雪地中坚持同敌人战斗。
当时天气极寒,气温低至零下30度,杨靖宇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颗粒未尽,硬是同敌人周旋了5天5夜。2月23日,将军打光了所有的子弹,但拒不投降,最终在敌人的机枪扫射下,壮烈牺牲,年仅35岁。
杨靖宇将军牺牲后,敌人想知道他为何在不进食的条件下,还能坚持那么久,于是解剖了他的遗体。原来杨靖宇的胃里全是些还没有消化完的树皮、枯草和破棉絮!,日军指挥官岸谷隆一郎也不禁肃然起敬,叹曰:,"虽为敌人,睹其壮烈亦为之感叹,大大的英雄!",随后,日军为了震慑我东北抗日力量,还残忍地把杨靖宇将军的头颅割下,在吉林的通化等地示众……,(五)寻父之路,杨靖宇的牺牲,在当时的东北产生了很大影响,为纪念他,,1946年东北民主联军通化支队改名为杨靖宇支队,濛江县改名为靖宇县。
杨靖宇他成了革命烈士,但关于他的过往就很少有人知道了,比如他真实的姓氏,他真实的籍贯等。
战争年代,资料保存不善,抗联的人在调查到杨靖宇曾叫张贯一后,便再没有信息可找。直到建国后,黑龙江省委专门成立了一个调查组,到杨靖宇将军战斗过的地方调查,但大家只是根据他的口音判断杨靖宇可能是河南人、山东人或者安徽人,其他信息还是找不到。
而在另一边,杨靖宇的子女马崇云和马锦云兄妹俩,也一直在遵从母亲的遗嘱寻找父亲马尚德。还在1947年时,兄妹俩便拿着父亲的照片到确山县城,当他们见到解放军战士的时候,便拉着他们的手问:,"你认识我爹爹吗?他叫马尚德,他也当过红军!",但大家听了都摇摇头,说没听说过这人。
马崇云兄妹问了很多人,都是这个结果。最后有一位解放军战士说:"现在解放军的队伍很庞大,你们的父亲很可能还在前线打仗。等全国解放了,如果他不牺牲,肯定会回老家找你们的。所以你们还是在家等着吧,但一定不要搬家!",在到处打听未果之后,兄妹俩只好如此了。他们在农村老家等父亲回来的消息。
解放后,马崇云向地方政府求助寻找父亲。但确山县党组织关于马尚德的资料截止到1929年之后便没有了记录。这事便搁置了下来。不过在得知马崇云是曾经的革命者马尚德的儿子后,县里还是给他一些照顾,送他到信阳铁路学校读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郑州铁路局材料厂工作。
一直到1951年,事情发生了转机。那年7月1日的《河南日报》上刊登了一篇纪念杨靖宇的文章,,文中说杨靖宇就是马尚德!,调查组的同志看到文章后,连忙联系到它的作者,杨一辰,。原来杨一辰是杨靖宇的一位战友,他在豫南和哈尔滨都跟杨靖宇一起工作过。他说杨靖宇是豫南人,但不确定是哪个县。
确定大方向后就好办了,毕竟身高近2米的人不多,这个特点还是相当有用的。于是调查组就立马赶到豫南,一个县一个县挨着排查,,负责这个工作的就是文章开头提到的冯仲云,他当时担任黑龙江省副省长,,也是杨靖宇在抗联时期的亲密战友。
终于到1952年夏天,在确山县县委的帮助下,冯仲云找到了李湾村,见到了马崇云。当时马崇云在铁路学校毕业后,还没有分配工作,暂时呆在老家。
最后,马崇云还拿出了母亲临终前留给他的父亲生前的照片,冯仲云看了照片上年轻英俊的马尚德后,激动地说:"这下千真万确了,没错,这就是杨靖宇司令啊!"他接着老泪纵横地说:,"杨司令,我终于找到您的儿子了!",然而,马崇云也再见不到亲爱的父亲了,他抱着父亲的照片大哭!他一边哭一边说:"娘啊,儿子对不住您了,儿再也找不到俺爹爹了……",1953年春,马崇云携妻儿和妹妹马锦云,来到哈尔滨烈士纪念馆,见到了泡在福尔马林药液中的父亲的头颅。马崇云兄妹俩对着父亲的头颅三叩首之后,又抱头痛哭……,在哈尔滨,黑龙江省委领导接见马崇云兄妹时表示,马崇云可以到黑龙江省委工作。但被马崇云拒绝了,,他说:"我本来是个农民,在地方组织的关怀下,已经成为一个工人了,当个工人我就知足了。我不能来省委给你们添乱,现在我知道我爹爹是杨靖宇了,他是英雄,我不能给他丢脸。",这次东北之行,马崇云收到一份礼物,是杨靖宇的一个老战友送的一块桦树皮。老战友对马崇云说:"杨司令当年带我们打鬼子,没有粮食,就经常吃这个。",1958年,杨靖宇烈士的头颅同遗体终于合并,葬在通化市烈士陵园里。
马崇云后来一直在郑州铁路材料厂工作。他在工作中对自己要求很严格,从不因为自己是杨靖宇的儿子而向上级提什么要求。不幸的是,,他于1964年8月,因公殉职(在出差的路上突然犯病去世),年仅37岁。
马崇云共留下3子2女。他去世后,没有工作的妻子方秀云,靠纳鞋底、剪猪鬃、当保姆等挣钱,将5个孩子养大,她一直没有向组织寻求什么特殊照顾。后来她的两个儿子当了兵,退伍后当了普通工人。
杨靖宇将军的五个孙子(女)后来都过着普通的生活。
马崇云的妹妹马锦云,本来被安排在郑州铁路局托儿所工作,可由于他的婆家不希望媳妇外出工作,所以她只干了三个月就回农村老家了。1986年10月,马锦云58岁时因病去世。她共留下7个子女,也都过着普通的生活。
杨靖宇将军把自己一生短暂的35年献给了这个民族;而他的后代没有因为杨靖宇的原因而与众不同……,(文/说历史的女人·夏日漱冰),参考资料:《杨靖宇传》等。

来自:掌上乐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603

帖子

289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898
板凳
发表于 2021-7-14 09:58:30 | 只看该作者
板凳 李浩说:
千里涛声唱英雄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4

主题

3404

帖子

901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9018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1-7-14 15:49:3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地板 醒着,做梦说:
抗日战争时期,这三个地方出汉奸最多,为何?生死相扶,2018-11-28,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出了不少的汉奸。据可靠数据统计,全国除满洲国以外所有驻华伪军的数量大约是118.6万200万左右。再加上整个抗日战争期间,被毙伤、俘虏和投诚的共有118万余伪军,这样算起来伪军就有了300多万。
那么,这300多万汉奸中,哪个地方的人最多呢?此处仅是讨论汉奸最多的地方,尊重历史,并没有地域歧视的意思。
首先要说的是东三省。昔日东北抗联领导杨靖宇、赵尚志等都是被东北汉奸出卖,东三省由于被日军占领时间久,当地人被奴化教育,导致当时的东北伪军都说自己是堂堂满洲国人,不是中国人。据统计,东三省的汉奸人数在60-70万左右。
第二个汉奸最多的地方应该是河北省,河北被认为是中国汉奸第一省。据统计,二战时期,中国有超过一半的汉奸都出自河北。至于为什么河北汉奸多,可能还是因为最先遭到日军侵略的原因。
第三个汉奸最多的要数山东。有名的老牌汉奸有马良、朱桂山等等,在日军占领山东后无恶不作。
以上三个地方应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出汉奸最多的,此处并非胡说八道。当年毛主席曾经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辽冀鲁豫,汉奸何其多也!"由此可见,毛主席对于这些地方出汉奸多也是认同的。

来自:掌上乐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2280

帖子

525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5250
5#
发表于 2021-7-14 21:21:18 | 只看该作者
<
5楼 汉阳兵工厂说:回复沙发醒着,做梦
杨靖宇是我非常崇拜的名将之一,关于他的传记小说和影视作品也读了不少。
本帖来自微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589

帖子

462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629
6#
发表于 2021-7-15 07:56:25 | 只看该作者
6楼 五星红旗说:
lj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爱盲论坛  

GMT+8, 2024-9-27 23:27 , Processed in 0.06369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