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局通栏广告

爱盲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铁鞭0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成推拿

[复制链接]

283

主题

8838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630
61#
 楼主| 发表于 2020-6-1 17: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61楼 铁鞭01说:
10.27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
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为腹腔手术后的继发症之一,属中医 “肠结”的范畴。
肠粘连常见于腹腔、盆腔手术后,多在术后两年内出现症 状,其症状相对较轻。若粘连较广泛则可出现粘连性肠梗阻。 推拿疗法有一定的临床效果。
10. 27.1病因病理
肠为“传化之府”,以通降为顺,滞塞为逆。若因术后粘 连,使其通降功能失常,致气血痞结而发病。
现代医学认为手术中止血不善,腹膜面缺损过多,肠浆膜 因暴露过久或操作不慎而被损伤,手术套所附滑石粉未冲洗净 而带人腹腔等,加之患者又是瘢痕体质,都是促成粘连形成的
中篇临床治疗篇
• 471 .
因素。但粘连的存在,并不等于必然会发生肠梗阻,而肠梗阻 的发生有赖于许多诱发因素的存在,如受寒冷刺激、粘连部位 近端的肠内容物骤然增多、过敏性肠黏膜水肿、强烈的肠蠕动 及体位突然改变等。由于粘连的性质(广泛性粘连、点状粘 连和索带状粘连)和诱因的不同,所造成的“手术后粘连性 肠梗阻”情况也不同,一般可分为单纯性和绞窄性两类。若 肠壁血运正常,仅肠腔内容物不能通过者称为单纯性肠梗阻; 如果于梗阻的同时,肠壁血运发生障碍,肠壁缺血者称为绞窄 性肠梗阻。临床上也有少数患者,因轻度粘连而造成慢性部分 性肠梗阻。
10. 27. 2临床表现
(1)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可能在手术后任何时期发生, 大多数在术后两年内出现症状,也有在手术后近期(术后7~ 10天)发病的。
(2)单纯性肠梗阻,多表现为阵发性腹痛,并反复呕吐 (吐出物为黄绿色液体,甚至粪汁),腹胀,无便意,无排气, 有肠型及尖锐肠鸣音和脱水等,而少见中毒症状。
(3)绞窄性肠梗阻,除有单纯性肠梗阻症状外,并有中 毒症状,如精神不好、嗜睡、体温增高、脉搏增快,甚至出现 中毒性休克。
(4)少数患者轻度粘连而造成的慢性部分性肠梗阻,则 表现为屡发腹痛,有时出现腹胀与肠型,但仍能进食和排便, 并无呕吐。
10.27.3治疗方法
手术后绞窄性肠梗阻,应予以及时外科手术治疗。而单纯 性与慢性部分性肠梗阻,可采取保守疗法,配合推拿治疗。推 拿疗法有利于粘连的吸收,并促进胃肠蠕动和排空,起到缓解 或解除梗阻的作用。
(1)手法
• 472 .
大成推拿术
一指禅推法、按法、揉法、摩法、振法、颠扑法等。
(2)取穴
脾俞、胃俞、大肠俞、小肠俞、中脘、气海、天枢、足三 里、合谷、下巨墟、腹结。
(3)具体操作
①患者侧卧位或俯卧位,医者先用一指禅推法或按揉法, 施术于背部两侧脾俞、胃俞、大肠俞、小肠俞,每穴约1分 钟,以酸胀得气为度。
②患者仰卧位,医者在患者右侧,先在腹部用掌摩法摩腹 3~5分钟,手法宜轻快柔和,切忌暴力按压。在操作过程中, 患者往往有排气、腹胀渐减的现象。再用按揉法在腹部天枢、 气海、中脘及合谷、足三里、下巨墟施术,每穴0.5 ~1分钟。
③若患者腹痛、腹胀甚者,先按揉合谷、下巨墟穴,即可 缓解症状;情况允许时,再进行侧卧位和仰卧位手法治疗。
④颠扑法:患者仰卧位,医者双腿跨越站在患者两侧,双 手交叉拢于患者腰部,向上提之,使患者腰部离开床面20厘 米许,再进行上下反复颠扑运动。如此操作,可以使肠梗阻 解除。
以上保守疗法的运用,必须有一定的外科条件,一旦保守 疗法不能使肠梗阻解除时,应及时采取外科手术治疗。 10.27.4各家治法
(1)《中医推拿学》(俞大方著)
病人侧卧位,医生在病人背侧。先在背部两侧脾俞、胃 俞、大肠俞、小肠俞等穴用拇指按揉,酸胀得气后,在各穴持 续按揉半分钟。然后在小肠俞、大肠俞用轻柔而缓和的一指禅 推法治疗约6分钟。病人仰卧位,医生于腹部环胳用掌摩法治 疗,摩法操作及在环脐移动时均要顺时针方向,时间约4分 钟。然后按原操作方向,在腹部用摩法约4分钟。再用掌根揉 中脘、神阙、气海,每穴1分钟。手法操作要求轻快柔和,切 忌重力按压。最后用拇指轻缓按揉腹部的天枢、气海穴及两侧
中篇临床治疗篇
.473 •
足三里。若腹痛较剧者,加点揉腰背部的压痛点,刺激要持续 2~3分钟,待腹痛缓解后再治疗腹部,加用掌振神阙部,横 擦下背及腰部,然后直擦腰及慨部督脉,以透热为度。若呕吐 较剧者加按揉风府到大椎,自上而下约5分钟,横擦左侧背 部,掌摩腹部,重点在下脘及神阙。若腹胀较剧者,掌摩及掌 根揉神阙为重点,加按揉八髎穴,以酸胀得气为度,每穴约半 分钟,续施横擦腰骶部,以透热为度。
(2)《齐鲁推拿医术》(孙承南著)        ,
肠粘连为气血虚弱者推腹摩运法,拿腹提抖法,揉腹叩振 法,分肋推抹法,膊运中腹、下腹部,推背捏拿法,捏脊法, 拨络叩挠法,肘运环跳穴,拿胭窝。肠粘连为气滞血瘀者用开 胸点振法,分肋推抹法,推腹摩运法,按腹压揉法,拿腹提抖 法,腹叩振法,肘运环跳穴,担脊法,拨络叩挠腰背法,压脊 揉运法,推背捏拿法。配点委中、承山,掐足三里、内庭、大 敦、行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3

主题

8838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630
62#
 楼主| 发表于 2020-6-1 17: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62楼 铁鞭01说:
10. 28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是三叉神经分支范围内反复出现阵发性短暂 剧烈疼痛,无感觉缺失等神经功能障碍,病理检查亦无异常的 一种病症,多发于40岁以上的人,女性较多见。
中医文献《灵枢•经脉》有“颌痛” “颊痛” “目外目此 痛”记载,《素问•缪刺论》有“齿唇寒痛”类似本病的描 述。由于疼痛的部位多着重于面部,故中医称为“面痛”。近 些年来,虽对本病治疗方法有了新的进展,疗效也有所提高, 但仍非十分满意,至今尚无特效治法。推拿疗法对本病有一定 的疗效。
10.28.1        病因病理
三叉神经痛(面痛)发病的病因与外感和内伤有关。
(1)外感
风寒或风热等外邪侵袭手足三阳之络,闭阻经络,气血阻
.474 •
大成推拿术
滞,不通则痛。风邪善行而数变,故疼痛乍发乍止。
(2)内伤
情志郁结,肝失调达,郁而化火,上犯头面而作疼痛;面 痛日久,多年不愈,致气血亏损,病邪入血入络,瘀滞而作 疼痛。
现代医学对本病病因尚不了解。对三叉神经痛分为原发性 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一般与受寒、病毒、细菌的牙齿感染以 及与某些传染病有关,但至今尚无统一认识。继发性常与眼、 鼻、牙齿、血管畸形、动脉瘤、蛛网膜炎等疾病以及肿瘤压迫 有关。
10. 28. 2临床表现
三叉神经痛临床表现多局限于三叉神经分布区,不向他处 扩散。通常多发于一侧的2支与3支,单发于第1支者则 少见。
本病常因触及面部某一点而突然发作,致使患者不敢洗 脸、嗽口和进食。疼痛呈阵发性闪电样剧痛,其痛如刀割、针 刺、火灼,可伴有病侧颊部肌肉抽搐、流泪、流涕及流涎等现 象。发作时间短暂,数秒钟或数分钟后即行缓解。间歇期j;司可 无症状。
(1)风寒夹痰,阻滞经络
疼痛为阵发性抽掣样痛,面部虚浮,面色苍白,遇冷加 重,得热则舒。舌淡苔白,脉紧或滑。
(2)风热夹痰,阻滞经络
疼痛阵作,疼痛为烧灼感或刀割样剧痛,痛时面潮红,目 赤,遇热痛增,得寒则减。伴有口干,溺赤,舌红苔黄,脉 滑数。
(3)肝郁化火,火气上逆
疼痛乍发乍止,亦为灼热、刀割样剧痛,面红目赤,常伴 有心烦易怒,胸胁胀闷,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脉弦滑数。
(4)气虚血瘀,病邪人络
中篇临床治疗篇
.475 •
疼痛反复发作,经年不愈,时作抽掣,或锥刺难忍。面色 不华且晦滞,局部甲错,脱发,畏风,少气懒言,语声低微。 舌淡苔白或有瘀点,脉细弱。
10.28.3治疗方法
(1)手法
一指禅推法、按法、揉法、抹法、擦法、弹拨法、刮 法等。
(2)取穴
①主穴:第1支:攒竹、阳白、鱼腰、太阳。第2支:四 白、颧髎、太阳。第3支:颊车、下关、承浆。
②配穴:风寒者,加风池、合谷、百会、头维、足三里、 丰隆,多以一指禅推法;风热者,除上穴多用按法外,再加按 曲池、内庭穴,并刮尺泽、点按少泽。肝火者,加按揉太冲、 外关、足临泣、肩井、风池,弹拨极泉。气虚病邪人络者,加 膈俞、肝俞、百会、足三里、三阴交、合谷。
(3)具体操作
①患者仰卧位,医者在患者一侧,用一指禅推法或抹法, 在三叉神经3个支配区施以轻柔的抹或推,约5〜10分钟。再 根据辨证选穴,在头面、四肢前侧穴位上施以按揉法或刮法。 刮法以使局部皮肤潮红,或出现瘀紫为度,按揉每穴约0.5 ~ 1分钟为宜。
②患者俯卧位,医者在患者一侧,用一指禅推法或按揉 法,推按患者背部俞穴,每穴约0.5 ~1分钟。或施拿法,拿 风池至翳风穴,拿肩井各约5 ~ 10遍。弹拨患者腋窝极泉穴3 ~5次。若气虚者,可再加用擦法,擦膈俞至肾俞两侧膀胱 经,以透热为度。
10.28.4各家治法
(1)《按摩治疗学》(丛林盛著)
①患者仰卧位,医者站于患者头顶侧,用一手拇指,在患
.476 •
大成推拿术
侧面部做揉法数次,然后用拇指在颞部、下颏部、耳后部做摩 法数次。
②用拇指按压率谷、太阳、下关、颊车、合谷、后溪。
③患者坐位,医者站其后,用拇指按揉患侧的颈部,痛点 部位重点施术。然后,用拇指按风池、肝俞,捏肩井,点阳
陵泉。
(2)《实用按摩推拿大全》(李茂林著)
①风寒外袭:患者坐位,医者施用揉拿手三阳法,点按列 缺、合谷、患侧外关;患者仰卧位,施用提拿足三阳法,点按 丰隆、足临泣。
②风邪化热:患者坐位,医者施用揉捏项肌,点按大椎, 掐点人中,揉拿手三阳法,点按合谷、列缺。
③肝气郁结:患者坐位,医者施用揉拿手三阴法,点按内 关;患者仰卧位,点章门,提拿足三阳法,点按上巨墟、 中都。
④气郁化火:患者仰卧位,提拿足三阳法,提拿足三阴 法,点按丘墟、蠡沟、阳陵泉。
⑤惊恐动火:患者坐位,医者施用提拿手三阴法,点按神 门,提拿足三阳法,点按阳陵泉。
⑥阴虚火旺:患者坐位,医者施用揉拿手三阴法,点按神 门、合谷;患者仰卧位,施用提拿足三阳法,点按太冲、三 阴交。
⑦阴虚阳亢:患者坐位,医者施用揉拿手三阳法,点按合 谷、列缺。患者仰卧位,施用提拿足三阴法,点按太冲、
照海。
⑧燥胜伤阴:患者坐位,医者施用揉拿手三阳法,点按支 沟;患者仰卧位,施用提拿足三阴法,点按照海、上巨墟、三
阴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3

主题

8838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630
63#
 楼主| 发表于 2020-6-1 17: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63楼 铁鞭01说:
10.29 耳鸣、耳聋
耳鸣、耳聋,是指听觉异常的两种症状,可因多种疾病引 起。耳鸣是指听觉器官并未受到外界声响刺激,而自觉耳内鸣 响,有如蝉声或潮声等。耳聋是指不同程度的听觉减退,甚至 消失。两者临床症状虽有不同,但病因病理颇为相似,故一起 介绍,称为耳鸣耳聋。
10.29.1病因病理
本病证的发生,可分内因和外因两类。
(1)内因
①情志失调:恼怒、惊恐,肝失疏泄,郁而化火,肝胆风 火上逆,以致少阳经气闭阻,则清窍被蒙而发病。
②肾气不足:久病、纵欲,致精血衰少,耗伤肾精。耳为 肾之外窍,内通于脑,肾精耗损,髓海空虚,精气不能上达于 耳而成耳聋。
③脾胃虚弱:劳累过度或病后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之源不 足,经脉空虚,不能上奉于耳;脾虚清阳不振,清气不升,导 致本病。脾胃湿热,疲久化火,病人平素嗜酒,聚成痰热,痰 火上升,壅塞清窍,以致耳鸣,甚则气闭成聋。
(2)外因
每为风邪侵袭,风热之邪,郁遏不泄,循经上扰,壅闭清 道,引起耳聋。有突闻巨声和暴震等外伤或颈椎挥鞭性损伤, 弓丨起颈椎小关节紊乱均可弓丨起耳聋。
现代医学将耳鸣大致分为颤动性耳鸣和非颤动性耳鸣两 类。前者是有真正的颤动声源存在的耳鸣;而后者是由耳蜗神 经受到病理刺激所引起,并非颤动声源所致。引起的原因很 多,有外耳道?X貯或异物阻塞、中耳急慢性炎症、内耳迷路损 伤、药物中毒、听神经瘤、听神经炎以及全身其他系统疾病如 贫血、髙血压、神经衰弱等。
耳聋则分为传导性耳聋与感应性耳聋两类。前者是由于各
• 478 .
大成推拿术
种耳病所引起的;后者是由听觉感应器病变所引起,引起的原 因有内耳疾病、畸形,以及迷路炎症、药物中毒、损伤、肿 瘤、动脉硬化等。
10. 29. 2临床表现
耳鸣的表现为经常的或间歇性的,自觉耳内鸣响,声调 多种,鸣响短暂或间歇出现,持续不息。耳鸣对听力多有影 响,但由神经衰弱及其他疾病引起的耳鸣常不影响听力。耳 聋表现为听力减退或完全丧失。根据临床伴随症状,可有以 下辨证:
(1)风火上扰
突然耳鸣,耳聋,头痛眩晕,口苦咽干,面赤,心烦易 怒,怒则耳鸣耳聋更甚,或夜寐不安,胸胁胀满,大便秘结, 小溲短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2)痰浊阻滞
双耳鸣响如蝉噪,有时闭塞如聋。胸脘痞闷,痰多口黏, 二便不爽,苔腻或薄黄,脉滑数。
(3)精血亏虚
耳鸣耳聋经久不愈,伴有头晕目眩,腰酸膝软,遗精滑 泄,肢软腰冷,面色少华,四肢乏力,纳食不多,大便溏,舌 红苔薄白,脉细弱。
10.29.3治疗方法
(1)手法
一指禅推法、按法、揉法、拿法、振法、扳法等。
(2)取穴
①主穴:听会、翳风、中渚、侠溪。
②配穴:若风火上扰者,加风池、行间,推角孙,推率 谷,兼表证者,在上穴基础上加合谷、外关。若痰浊阻滞者, 加外关、丰隆、内庭、脾俞、三焦俞、中脘。若精血不足者, 加捏脊,按揉或擦肝俞、肾俞、命门、脾俞、胃俞,按揉关
中篇临床治疗篇
• 479 .
元、三阴交、足三里、百会、太溪。
(3)具体操作
①患者仰卧位,医者在患者头侧,用一指禅推法或按揉法 推揉听会、翳风,每穴约1~2分钟,或用指振法振以上二穴。 根据辨证或推角孙、率谷,或医者在患者右侧,用一指禅推法 或按揉法,在肢体与躯干前侧穴位上施术,每穴约0.5~1分 钟;或摩腹3〜5分钟。
②患者俯卧位,医者在一侧,用三捏三提法捏脊;或用一 指禅推法或用按揉法推按躯干和四肢背侧穴位,每穴约0.5 ~
1分钟,或用擦法从肝俞至肾俞脊柱两旁的膀胱经施术,以透 热为度,或用拿法拿风池和后颈项部1 ~3分钟,或按揉或掌 振百会穴1 ~3分钟。
③若因颈部外伤造成颈椎小关节半脱位而引起耳鸣耳聋 者,治疗时,除推揉主穴外,尚需手法整复颈椎小关节半脱 位。可采取患者仰卧位,头需探出床边,医者坐于患者头侧, 一手托住患者后枕部,一手扶住下颌骨。用一助手与医者面对 站立,双手拉住患者双肩,与医者做相对牵引。在维持牵引的 情况下,医者向左、右转动患者头颈至不能转动时,稍加一有 控制的扳动,扳动时在颈部可听到复位的响声(无音亦可, 不可为追求响声而任意粗暴地加大转动的角度)。继之,让患 者坐起,医者用拿法在患者后颈部舒其筋,以结束手法。
10.29.4各家治法
(1)《实用按摩推拿大全》(李茂林著)
①肝胆火盛:患者坐位,医者以双手拇指点按肝俞、胆 俞,揉拿手三阳法,点按合谷,施三指推法(以拇、食、中 三指略分开屈曲,指腹着力于施治部位,抓而拿推或双手相对 同时抓而拿推,推而移之,以被施治部位有微热轻松为宜,此 法主要用于头部),点按风池、翳风、率谷,施用双指开宫法 (以双手食指端置于患者左右听宫穴,同时相对点按,形成双 指打开宫门之势,称为此法)以通开耳窍。患者仰卧位,施
• 480 •
大成推拿术
用提拿足三阴法,点按阳陵泉、行间、三阳交、太溪。
②痰火郁结:患者坐位,医者以双手拇指点按大肠俞、肺 俞、三焦俞、胆俞,施用搓运夹脊法(以掌根揉搓脊柱两 侧)。患者仰卧,施用晨笼解罩法,点按膻中,提拿足三阴 法,点按侠溪、阳陵泉、丰隆、三阴交穴。
③肾精亏虚:患者坐位,医者以双手拇指点按肾俞、脾 俞,施用双指开宫法。患者仰卧位,施用运运颤颤法,点按关 元,提拿足三阴法,点按太溪。
(2)《齐鲁推拿医术》(孙承南著)
①肾阴亏虚:摩挲益脑法、压脊揉运法、壮腰滚擦法、推 腹摩运法,配擦耳门、听宫、听会,推耳轮,掐翳风,推耳后 高骨,揉大迎、三阴交,擦涌泉。
②肝胆火盛:摩挲益脑法、捏拿风池,推背捏拿法,分肋 推抹法,配揉耳轮,擦耳门、听宫、听会,掐揉大敦、行间, 肘运环跳,掐阳陵泉,下肢三阳经。
(3)痰火上逆:开胸点振法,分肋推抹法,按腹压揉法, 摩挲益脑法,配擦耳门、听宫、听会,推耳轮、鸣天鼓,掐翳 风、丰隆、窍阴,推涌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3

主题

8838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630
64#
 楼主| 发表于 2020-6-1 17: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64楼 铁鞭01说:
10.30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症
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症是口腔科常见疾病,俗称“下颌关 节弹响”,好发于20 ~40岁的青壮年人。常发生在一侧,亦可 累及双侧。
10.30.1        病因病理
本病发病原因比较复杂,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以下因素 有关D
(1)关节周围肌肉过度兴奋和抑制是发生本病的内在因 素。如翼外肌功能过度兴奋,可导致颞颌关节半脱位而出现 弹响。
(2)牙咬合关系紊乱,可反射性引起颞颌关节周围肌群
中篇临床治疗篇
• 481 .
的痉挛,而发生本病。
(3)关节先天性畸形,造成开口活动的不协调状态,而 发生本病。
(4)创伤和寒冷刺激是发生本病的外在因素。如外力打 击、啃咬硬物、好用一侧咀嚼,或开口过大,造成关节扭伤; 长期夜间磨牙造成的关节创伤;寒冷刺激引起的肌肉痉挛,均 可诱发本病。
10.        30. 2临床表现
颞颌关节弹响、疼痛和开口运动异常,是本病的主要 症状。
(1)弹响
可发生于病人开口初期和闭口末期;有的发生在开口末期 和闭口初期。弹响的同时,可伴有不适感或疼痛。若有关节软 骨面及骨质破坏者,在开闭口时,关节局部出现连续性的似揉 玻璃纸样的声音。
(2)疼痛
有的疼痛不明显,或仅有疼痛;有的在张口、咀嚼或做下 领前伸、侧方运动时,可发生疼痛。疼痛和压痛部位可因人而 异,有的在乙状切迹和上颌结节后方,有的在颞颌关节后区或 关节结节处,以及髁状突前斜面。部分病人可伴有闭口肌群 痉挛。
(3)开口运动异常
有因疼痛而开口受限者,也有因韧带、关节囊松弛或翼外 肌功能亢进而开口过大,或题颌关节出现半脱位者,以及因咀 嚼肌群痉挛而出现牙关紧闭者。部分病人有开口型侧偏现象。
X线摄片检查,可除外骨折、脱位、增生、骨性关节炎、 骨病及关节畸形。
10.30.3治疗方法
用舒筋通络、理筋整复手法治疗本病,除关节先天性畸形
.482 .
大成推拿术
和创伤形成骨性关节炎者,一般均有较好的疗效。
(1)手法
一指禅推法、揉法、按法、摇法等。
(2)取穴
上关、下关、翳风、颊车、合谷。
(3)具体操作
①患者正坐,医者先用一指禅推法或按揉法,在面部治 疗,以舒松关节周围的咀嚼肌群,再用轻快的一指禅推法在颊 车、下关、上关等穴位施术约1 ~5分钟。然后按揉翳风、颊 车、下关、上关、合谷,每穴约1~2分钟。以达到舒筋活血, 解痉止痛的目的。
②理筋整复法:患者正坐,医者面对患者,双手拇指分别 按放于颊车穴上,两手余下四指扣托两侧下颌骨的下缘。双拇 指按揉颊车穴,同时轻微地活动下颌骨,以理其筋。若咬合关 系异常,伴有一侧颞颂关节半脱位,患侧常可触到轻微的弹跳 感,并表现下颌骨向健侧偏斜时,使用复位手法如下:病人正 坐,医者站其身后,一手掌大鱼际按在患侧颞领关节髁状突 处,另一手掌按在健侧下颌部,令患者做张口和闭口运动。在 患者闭口时,医者两手相对归挤用力,即可将向健侧偏歪的下 颌矫正过来,恢复正常的咬合关系。另外,若半脱位较重者, 上法不能复位时,可用下法整复。(以右侧为例)患者正坐, 医者面对患者,右手食、中二指(包有消毒布)伸入口腔内, 向下扣住下门齿及下领骨。左手拇指压在髁状突部,其余四指 夹住患侧下领骨。用一助手在患者背后,以双手固定住患者后 头部。医者右手带住下颁骨在稍拔的情况下,做摇法数次,以 使两侧颞领关节松动。同时,医者左手拇指,在患侧髁状突部 做揉捻动作。摇揉数次之后,右手食、中指向下方用力,令患 者张大其口,继之闭口。在让患者闭口同时,医者右手迅速撤 出食、中二指,改掌托其下颌,并向上端提之。此时左手拇指 将患侧髁状突部向后上方挤按之。此法运用恰当,配合得法,
中篇临床治疗篇
• 483 .
一次即可使之复位。
术后应嘱患者避免寒冷刺激及过度疲劳,并纠正不良的咀 嚼习惯。亦可配合适当的热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3

主题

8838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630
65#
 楼主| 发表于 2020-6-1 17: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65楼 铁鞭01说:



























10.        31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又名风湿样关节炎、萎缩性关节炎、强直 性关节炎。本病是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多发性慢 性关节损害。早期有游走性的对称性关节肿胀和僵硬,往往反 复发作,关节及其周围组织呈炎性改变。晚期形成关节强直, 发生畸形,肌肉萎缩。在临床上可分为周围型和中枢型两种类 型。患者以青壮年为多,对劳动生产影响较大。
本病在中医学中属于痹证中的骨痹一类,如《素问•长 刺节论》说:“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痛,寒气至,名曰 骨痹。”
10.31.1        病因病理
本病主要是因为人体虚弱,腠理不固,风寒湿三邪侵人机 体,寒气客于骨节之间所引起。如《景岳全书》说:“阴寒之 气客于肌肉筋骨之间,则凝结不散,阳气不行,故痛不可 当。”又说:“寒则血凝涩,凝则脉不通,不通则痛矣。”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的、具有关节炎变 的慢性全身性疾病。一般认为与感染(指链球菌感染)、内分 泌和遗传因素有关,亦有变态反应和自身免疫学说等。其诱发 因素有着凉、受潮湿、疲劳、营养不良、外伤、精神创伤等, 尤其是前两者常为本病重要诱发因素。本病好发于四肢关节、 骶髂关节及脊柱关节等。起病时滑膜首先受侵,有充血、水 肿、淋巴细胞浸润,以及渗出液增多等炎性病变。炎症继续发 展时,则滑膜增生、变厚,而最后形成肉芽。肉芽组织(血 管翳)由关节软骨边缘逐渐向关节软骨面伸展,最后可将其 完全遮盖,而阻断了软骨从滑液摄取营养,导致软骨面产生溃 疡。同时,软骨下层的骨髓有结缔组织增生,也成为肉芽组
.484 ■
大成推拿术
织,将附着于骨组织的软骨剥离,使软骨面完全损毁。最后软 骨表面的肉芽组织纤维化,使上下关节面互相融合,形成纤维 性关节强直。有时肉芽组织发生骨化,则产生骨质性关节强 直。关节附近的骨骼呈脱钙和骨质疏松,肌肉和皮肤均萎缩, 关节本身有畸形或脱位。当脊椎发生类风湿性关节炎时,严重 者脊柱的前后纵韧带、棘间韧带、关节突、关节囊以及纵横于 骶髂关节前后的韧带均可发生骨化,使脊柱呈“竹节”样的 强直。
10.        31.2临床表现
本病初起先有全身不适,疲倦乏力,手足出汗、低热、关 节麻木疼痛等前驱症状,可持续几周到几个月时间。以后,关 节症状明显,如红、肿、热、痛、僵硬、运动障碍。开始1个 或少数关节受累,渐渐发展成为对称性、多数性关节炎,病变 成为固定性。        ^
临床上以受累的关节部位的不同,分为两型即周围型、中 枢型。
(1)周围型
多见于女性。常从四肢远端小关节开始,向上发展。晚期 发生肌肉萎缩,关节强硬、畸形,固定性半屈位,手指呈 梭形。
(2)中枢型
多见于青年患者。病变先从骶髂关节发病,部分病例可从 颈部开始,渐渐发展到整个脊柱。晚期脊柱完全强直,出现侧 弯或徐缓后突的驼背,若胸椎强直时,病人常感到呼吸不畅。 如颈椎病变,则颈项强直,不能左右转侧。如《素问•痹证 论篇》说:“肾痹者,善胀,尻以代踵,脊以代头。”
X线摄片,早期患者无特殊异常,仅显示关节周围组织肿 胀。以后可见到病变关节的关节间隙变得狭窄,邻近骨质疏 松,近关节端出现骨质边缘性硬化现象。当软骨已损毁时,可 见两骨的关节面融合一起,已无原来关节的迹象。脊柱韧带钙
中篇临床治疗篇
• 485
化或骨化,呈“竹节”样变化。
10.31.3治疗方法
治疗时,若患者以全身症状为主,应以药物治疗为主,适 当配合轻手法推拿。当病情稳定后,则转为推拿疗法为主,适 当配合药物治疗,并鼓励患者主动功能锻炼,对保全关节和恢 复功能有积极的作用。对晚期发生畸形或关节僵硬、骨质疏松 者,应严防粗暴手法治疗。
宜以舒筋活血、祛风散寒、通络止痛法治之。
(1)中枢型
患者俯卧,医者先点按风池、肩井、华佗夹脊、腰阳关、 大肠俞、腰眼、秩边、环跳、居髎、委中、承山等穴。点后再 在患者上胸部和股部分别垫2~3个枕头,使前胸悬空,患者 两手臂肘关节弯曲,放置枕旁。医者站于旁侧,在患者腰背部 沿脊柱两侧,用滚法治疗,同时另f手掌按在患者背部进行揿 按动作,并嘱患者深呼吸,当呼气时向下揿按,吸气时放松。 再按揉两侧膀胱经穴位,以舒筋通络。
患者正坐,医者站于后方,用滚法施于颈项两侧及肩胛 部,同时配合颈部左右旋转及俯仰活动,再配合拿、揉法。然 后让患者上身前俯,将腰背暴露,医者站于一侧,用肘按法或 擦法及搓法在脊柱两侧施术。也可嘱患者上臂高举,双手指交 叉,抱于后脑枕骨处,医者站于背后,以膝抵住患者背部,再 用双手握住患者两肘,做向后牵引及向前俯的扩胸俯仰动作。 在此被动活动时,患者要配合深呼吸运动,如此5~8次。
(2)周围型
患者正坐,医者站于一侧,先点按肩髁、曲池、手三里、 合谷、阳池、大陵等穴。然后用滚、揉、拿等法在手臂内、外 侧施治,从肩至腕上下往返数次。功能障碍的关节,在施术的 同时,适当配合关节伸屈、旋转等被动活动。再搓摩上肢,摇 肩、肘、腕各关节,各4~5次。
患者仰卧或俯卧位,医者点按前侧髀关、伏兔、足三里、
• 486 •
大成推拿术
阴陵泉、阳陵泉、血海、膝眼及后侧承扶、委中、承山等穴。 然后用滚揉等法于下肢前、后、内、外侧施术,并配合下肢的 外展及内收活动,以及踝关节的背伸、跖屈运动。最后用摇法 被动活动髋、膝、踝诸关节,促进其功能的恢复。并以擦法和 热敷,有助于对疗效的提高。
总之,本病是较顽固的慢性疾病,应采取综合治疗的方 法。推拿疗法再结合患者正确主动功能锻炼,在保存关节和恢 复功能上,起着重要作用。
10.31.4各家治法
《按摩治疗学》(丛林盛等主编)
①周围型治疗第1法:患者坐位,医者立其后,在臂部和 手部做搓法,重点在肘下,以热为度;医者用双手拿上肢部, 往返约10次;医者一手拿前臂,另一手揉三角肌、肱二头肌 和肱三头肌,然后用多指揉前臂、腕关节和指关节,接着在手 指尖部施捻法,约5分钟;医者一手扶肩,另一手握关节,在 肩关节做屈伸、旋前、旋后运动。然后,医者一手托肘,另一 手握腕部做肘关节的屈伸运动。而后医者再一手握腕,另一手 拿指部做腕关节屈伸、旋转动法,最后再做指关节的屈伸运 动,约3分钟。
②周围型治疗第2法:患者仰卧,医者立其旁,用双手掌 做推法,从气冲至足尖推10次;用双手做拿法,从上腿至踝 关节,自下而上往返10次;用双拇指拨胫前肌(也可用丁尺 式按摩器),往返5次;用双手掌搓膝踝关节和足背部,以有 热感为度;用双手掌揉股四头肌,接着用多指揉膝关节、踝关 节,以及足趾关节,约7分钟,然后再捻指端;一手扶膝关 节,另一手握踝关节,双手同时做髋、膝、踝关节的屈伸运 动,约10次,然后再继续屈伸、旋转踝关节和指关节的运动; 用拇指点犊鼻、膝眼、足三里、解溪、丘墟、太冲穴。患者俯 卧位,医者立其旁,用双手从臀部至足部做推法约5次;用丁 尺式按摩器,拨下肢的膀胱经,往返7次;用双手根揉下肢后
中篇临床治疗篇
• 487 •
侧的肌群;用丁字式按摩器点环跳、委中、昆仑穴;双手握住 踩部将髋关节牵起做内外环转运动各5次。
③中枢型治疗:患者俯卧位,医者立其旁,用手掌在背、 腰、骶部上的膀胱经路线上做推法,从上至下推10次;用手 掌搓督脉,从大椎穴至长强穴往返搓,以有热感为度;在脊柱 两旁,用双手掌做揉法反复5次,然后再用手根揉5次;双手 握拨筋板在骶棘肌上面做拨法,从上至下,再自下而上往返5 ~10次;用双拇指或点穴器点大椎、风门、身柱、肝俞、筋 缩、肾俞、命门、八髎、环跳、委中。患者侧卧位,医者立其 后,一手握于踝关节,另一手根按在腰椎部,一手牵一手按, 双手同时操作,要协调一致,操作适当。患者坐位,医者立于 身后,用双手拿颈项部和肩井穴,约1分钟;用多指揉颈项 部,约2分钟;用双拇指与其余四指拨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 约1分钟;用双拇指按于风池穴,其余四指按在双侧的颞部, 将颈椎牵起,同时做前后的屈伸运动;用一手掌托扶下颌,另 一手扶枕骨,双手紧密配合,同时做环转动法;一手按于大椎 穴处,另一手扶于百会穴处,两手同时做左右侧屈运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3

主题

8838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630
66#
 楼主| 发表于 2020-6-2 09:39:08 | 显示全部楼层
66楼 铁鞭01说:
  11.小儿推拿:

  概述
小儿推拿是在明清时期形成独特体系的一门临床医学,又 称小儿按摩,是推拿疗法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医学 宝库中的一门瑰宝。它建立在中医学整体观念基础上,以阴阳 五行、脏腑经络、营卫气血等学说为理论指导,运用各种手法 刺激于穴位,通经络、和营卫、行气血,以调整机体的偏盛偏 衰,促进机体的自然抗病能力,达到治病和防病的目的。对许 多疾病具有显著疗效,且简便易行,易为患儿所接受。
ii. 1.1小儿生理特点
小儿具有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和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生 理特点。小儿出生后,犹如萌土之幼芽,脏腑柔弱,气血未 充,经脉未盛,精气未足,卫外机能未固,阴阳二气亏少,中 医学为此提出了 “稚阴稚阳”观点,认为小儿“稚阳未充, 稚阴未长”,就是说小儿无论在物质基础,还是脏腑功能方面 都幼稚和不完善,处于不断生长发育过程中。另一方面,小儿 机体生长发育迅速,年龄越小,生长越快,营养物质的需要越 大,前人据此提出了 “纯阳之体” 一说,认为小儿生机旺盛, 发育生长迅速,对水谷精气需要迫切,常见为“阴常不足, 阳常有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3

主题

8838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630
67#
 楼主| 发表于 2020-6-2 09:39:42 | 显示全部楼层
67楼 铁鞭01说:
11.1.2小儿病理特点
小儿具有发病容易、传变迅速和脏气清灵、易趋康复的特 点。一方面由于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加上小儿寒暖不能 自调,饮食不能自节,因此抗病能力差,表现为“脾常不 足”、“肺易受邪”、“肝常有余”、“肾易亏虚”,故外易为六 淫所侵、内易为饮食所伤,而发生肺、脾两脏疾患,同时患病
中篇临床治疗篇
• 489 •
以后,又易引动肝风,而出现惊风等症,或久病失养,伤及肾 脏,而出现危重之症。在疾病发展转归过程中,由于小儿 “稚阴稚阳” “纯阳之体”,故病情变化迅速。表现为易虚、易 实、易寒、易热及病易热化,若调治不当,容易热证转寒证, 寒证转热证,或轻症转重症,重症转危症,一日之内即可由外 感实寒证而迅速转变为高热惊厥的实热证,很快又可由实热证 迅速转变为正气暴脱的虚寒证。另一方面,小儿生机蓬勃,活 力充沛,其组织再生及修复能力旺盛,且病因单纯,很少七情 六欲影响,如能及时调治,医之得法,则容易痊愈,较快恢复 正常。
在实践中,认真掌握小儿病理生理特点,对于保健和疾病 的诊断、防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1.1. 3小儿推拿适应证及禁忌证
从古代文献记载看,小儿推拿安全稳妥,适应证很广,一 般说,功能性病变皆可治疗,但小儿推拿也有其禁忌证,临床 上应注意鉴别。
(1)适应证
感冒、发热、咳嗽、哮喘、肺炎、腹泻、疳积、腹痛、腹 胀、脱肛、肠套叠、呕吐、便秘、暑温、麻疹、风疹、水痘、 佝偻病(五迟、五软)、痄腮、口疮、鹅口疮、牙痛、遗尿、 尿闭、夜啼、惊风、痫证、痿证(小儿麻痹后遗症、臂丛神 经损伤、腓总神经损伤、重症肌无力、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脑 瘫等)、疝气、肌性斜颈、桡骨小头半脱位、屈光不正(近视 眼、远视眼、斜视等)、髋关节半脱位等。
(2)禁忌证
①天花、胎毒及一切疮瘍疾患。
②由结核杆菌引起的疾患。
③癌症。
④脓毒血症。
⑤正在出血的局部。
• 490 •
大成推拿术
⑥骨折、脱位及扭伤等症的早期。
⑦急性传染病的传染期。
⑧传染性和溃疡性皮肤病。
⑨烫伤局部。
⑩危重病人一定在抢救脱离危险期后,方可配合推拿
治疗。
以上禁忌证不是绝对的,根据具体情况,临床上可灵活 掌握。
11.1.4小儿推拿施术要求及注意事项
(1)推拿环境
小儿推拿治疗时,应有一个安静舒适、清洁光亮、温度适 宜(22T ~24T左右最佳)、空气流通的环境。同时推拿所用 床铺应清洁整齐,椅凳坚固安全。
(2)操作者的准备工作
①态度和蔼可亲,耐心细致,认真检查、诊断及辨证。
②保持双手清洁,柔细及温暖,做到勤剪指甲,每治疗完 1个患儿用温水洗手,以避免损伤患处皮肤和不良刺激。
③推拿时,患儿的左右手均可施用,但习惯上无论男女, 多采取左手为顺。
④注意力要集中,全神贯注,将意念集中于手上。
(3)常用介质
推拿介质是指在推拿施术穴位的皮肤涂敷不同剂型的滑润 剂,用以减轻摩擦,保护皮肤,并起协同手法治病的作用。介 质的选用因病情而异,例如属表证,则用解表类药(物质); 属寒证,需用温热类药(物质);属热证,需用寒凉类药(物
质)。
常用介质有:温开水、葱水(汁)、姜水(汁)、薄荷水、 鸡蛋清、凡士林、甘油、麻油、酒精、冬青油(膏)、滑石 粉、按摩乳、红花油等。
(4)对推拿对象的要求
中篇临床治疗篇
• 491
①小儿推拿对象的年龄为:出生~        12岁,但以3岁以内 小儿推拿效果较好,3个月以内的婴幼儿其效果尤佳。
②根据推拿部位不同,患儿应在家长的协助下取合适体 位,或坐位、或卧位,力求自然,便于施术。一般多以家长怀 抱小儿,相对医者而坐,使患儿在母亲怀抱中变换不同体位。
③治疗中尽可能使患儿平静,以使手法易于完成,一旦哭 闹,属正常现象,不必中断治疗。
11.        2小儿推拿手法特点
医者用双手或单手操作各种有规律的动作来治疗疾病统称 手法。由于小儿有独特的病理生理特点,故相应地推拿手法也 有与成人不同之处,称之为特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3

主题

8838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630
68#
 楼主| 发表于 2020-6-2 09:40:40 | 显示全部楼层
68楼 铁鞭01说:
11.2.1手法名称与分类特点
小儿推拿种类较多,名称基本来源于成人推拿手法,其中 有些手法在名称与含义上与成人无异,但有些手法虽名称与成 人手法相同,但具体操作方法和含义有所不同,如推法。另 外,有些手法是小儿推拿所特有的,如运法。小儿推拿手法的 命名是根据动作性质命名的,如推、摩、按、拿法等;二是根 据动作形象命名,如黄蜂人洞、凤凰展翅等;另有许多是特定 的,如开天门、退六腑等。
小儿推拿手法分类与成人手法分类不同。一是根据手法操 作不同分为基本手法和复式(合)手法。基本手法包括:推、 揉、按、摩、掐、捏、运、捣、拿等法;复式(合)手法是 基本手法与某个或数个特殊穴位的结合,如黄蜂人洞法、凤凰 展翅法、水底捞明月等。二是根据手法作用不同,分为泻 (清、下)法,平补平泻(和)法及补(温)法。一般讲轻 柔、慢速、向心及顺时针方向的手法为补益类手法;相反,刺 激量大、快速、离心及逆时针方向的手法为清泻攻下类手法; 介于两者之间的手法为平补平泻(调和)类手法。
.492 •
大成推拿术
11.2.2手法的基本特点
小儿推拿手法特别强调轻柔深透,平稳着实。所谓轻柔有 两层含义,一是指手法施于皮肤表面要轻快柔和,力量均缓, 不能用滞劲蛮力或突发暴力,以适应小儿肌肤柔弱的特点;二 是指宜多采用平和的治法,而不可竭力攻伐或过量温补,以适 合小儿稚阴稚阳和纯阳之体的特点。所谓深透,就是在轻柔的 同时,还要使手法的力量深透至里,做到轻而不浮,柔而不 弱,适达病所。所谓平稳着实,就是既要注意手法的节奏性和 稳定性,手法操作的频率,力度要平滑连贯,渐起渐落,同时 施术之手要吸定穴位之处,才能使力达气透。
11.2.3手法的操作特点
小儿推拿手法因其操作比较简单,所以在技巧上要求不是 非常严格,与成人推拿手法相比技巧性要差些。但小儿推拿特 别强调手法的治疗量及补泻。故小儿推拿非常重视手法的次数 (时间)、疗程、强度(轻重)、频率(速度)及方向等因素。 一般讲,推拿的时间(次数)、疗程及强度(轻重)可体现小 儿推拿的治疗量,而强度(轻重)、频率(速度)及方向可体 现小儿推拿的补泻原则。由于小儿年龄大小、体质强弱、病症 性质、病情轻重不同,可分别灵活采用不同的治疗量及补泻 原则。
(1)次数(时间)
推拿次数(时间)是指一个穴位上的操作次数(时间)。 以1岁小儿为例,常用次数(时间)为:100 ~ 500次(1~5 分钟)。一般说主穴推拿次数应多些,配穴可相对少些。同一 年龄组患儿,体壮的推拿次数多些;瘦弱的推拿次数可少些。 特殊手法或穴位则有其规定的推拿次数,例如捏、掐、拿等 法,仅3 ~5次即可,头面部穴位推拿30 ~50次即可。一个病 选穴4 ~ 10个,推拿总时间大约为10 ~ 30分钟。过多或过少 的推拿次数(时间)都是无益痊愈的。
中篇临床治疗篇
• 493 •
(2)疗程
在推拿治病时,每日或隔日施术1次,根据病情需要每日 也可施术2次,有些慢性或特殊疾病可隔日,或隔2~3日1 次。一般常见疾病的疗程为1周左右,施术12疗程可痊愈; 慢性疾病的疗程为1 ~ 2个月,施术2 ~ 6个疗程可见效或痊 愈。1个疗程后,可休息数日至数周,再做下个疗程。超过上 述规定日期,仍无效者,应劝其配合或改用其他治疗方法。
(3)强度(轻重)
手法强度是指手法用力的轻重。推拿强度还与推拿时间 (次数)有密切关系,手法强度随时间的延长,或次数的增多 而增加。一般说,重(强度大)手法为泻法;轻(强度小) 手法为补法;介于两者之间为平补平泻(和)法。但这是相 对而言,临床应灵活掌握,如同一强度的手法,施于强壮患儿 为补法,而施于瘦弱患儿则反为泻法;施于皮肉厚的部位为补 法,施于皮肉薄的部位则为泻法。
(4)频率(速度)
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重复手法次数。一般手法频率的中间 值约为:150~200次/分钟,高于此频率的手法为泻法;低于 此频率的为补法;相当于此频率的为平补平泻(和)法。当 然也不能绝对而论,手法频率还应视具体手法而定,例如推法 频率较快,一般高达200次/分以上,而运法则较慢,一般为 150次/分以下。
(5)方向
由于小儿推拿除了运用十四经穴及经外奇穴以外,本身还 有许多特定穴位,这些特定穴是小儿推拿特点之一。这些穴位 散在体表,不同于十四经穴那样有经脉相连,且以两手居多, 正所谓“小儿百脉汇于两掌”。这些穴不仅有点状,还有线状 和面状。这些穴位以严格的操作方向来决定补泻原则。根据其 穴位的分布规律,手法操作划分为直线、旋转及垂直方向。
①直线方向
• 494 .
大成推拿术
此方向的操作,主要是应用推、捏等法施于直线状穴位。 其总的补泻原则为:向心方向推为补法;离心方向推为泻法; 来回推为平补平泻(和)法。
有些非特定穴在经络线上,它们共同的补泻原则是顺经方 向推为补;逆经方向推为泻;来回推为平补平泻。
②旋转方向
此方向的操作,多是用揉、运、摩等手法施于面、点状穴 位。其总的补泻原则为顺时针方向(右)旋转为补;逆时针 方向(左)旋转为泻;双向旋转为平补平泻。如果为左右对 称的两个穴位时,其补泻原则为:向内旋转为补;向外旋转为 泻;双向旋转为平补平泻。
③垂直方向
此方向的操作,多是用按点、掐、拿等手法施于点状穴 位。其补泻原则以手法的轻重(强度)而定补泻,重手法为 泻法;轻手法为补法;不轻不重手法为平补平泻法。
另外,还有一些穴位的操作方向为特定的,不受任何补泻 原则所约束,称特定方向,如推三关、清天河水等。
11.2.4手法操作顺序
推拿时,应按顺序依次操作,以免动作零乱或遗漏穴位。 总的操作顺序为:先轻手法,后重手法。轻手法为轻刺激的手 法,如推、揉、运等手法;重手法为强刺激手法,如掐、捏、 拿等法。
其他推拿顺序在临床上有多种,可根据情况灵活运用:先 推四肢手足部穴位—胸腹部穴位—腰背部穴位—头面部穴位, 或先推头面部穴位—上肢部穴位—胸腹部穴位—腰背部穴位— 下肢部穴位,或先推主穴,后推配穴。
11.2.5手法的治疗特点
由于小儿病理生理特点决定了小儿易外感时邪,内伤饮 食,病易化热,故临床上常用解表、清热和消导等手法。
中篇临床治疗篇
• 49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3

主题

8838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630
69#
 楼主| 发表于 2020-6-2 09:41:09 | 显示全部楼层
69楼 铁鞭01说:
11.3常用基本手法
11.3.1推法
(1)直推法
用拇指桡侧或指面,或食中二指指面,在穴位上做直线方 向的推动(图11 -1①②)。
(2)旋推法
用拇指指面在穴位上做顺时针方向旋转推动(图11 -2)。
(3)分推法
用两手拇指桡侧或指面,或食中二指指面自穴位向两旁做 “<——^’,或形分向推动,又称分法(图11-3)。
推法是小儿推拿常用手法之一。其中直推法临床运用最 多,运用范围亦最广,可用于身体任何部位。在手法操作时需 用介质,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为200 ~ 300次/分,其推 法较其他手法速度要快。用力宜柔和均勻,始终如一,推法的 推动方向及速度与补泻有关:向心方向直推及慢速推动为补 法;离心方向直推及快速推动为泻法;双向直推及中速推动为 平补平泻法。
①拇指直推法
②食、中指直推法
图11-1_直推法
• 496 •
大成推拿术
图11-2旋推法        图11-3分推法
11.3. 2揉法
用中指或拇指指端、或掌根、或大小鱼际,吸定于一定穴 位上,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旋转揉动,称揉法,分别又称 指揉法(图11 -4)、掌揉法(图11 -5)、鱼际揉法(图 11 -6)。
①中指揉法
②拇指揉法
图11-4①②指揉法
中篇临床治疗篇
.497 •
图11-5掌揉法        图11-6鱼际揉法
揉法也是小儿推拿常用手法之一,其运用范围也很广,可 用于身体任何部位。操作时,压力轻柔均匀,手要吸定穴位, 不要离开接触的皮肤,使皮下组织随揉动而滑动,不要在皮肤 上摩擦。揉法的频率也较快,约为150~250次/分。揉法的方 向及速度与补泻有关。一般说逆时针方向(右)及快速揉为 泻法;顺时针方向(左)及慢速揉为补法;双向及中速揉为 平补平泻法。
11.3.3按法
用中指或拇指指端、或掌心、或掌根、或大小鱼际在一定 的穴位上逐渐用力按压,称按法。分别又称指按法、掌按法、 鱼际按法。
按法是小儿推拿基本手法之一。临床以指按法应用为多, 掌按法多用于胸腹部穴位。按法可不用介质,用力时需逐渐向 下按压,用力大小要根据病人的体质、年龄及病情而定。临床 上,按法多与揉法合用,称按揉法。按法的强度与补泻有关, 一般说重按为泻;轻按为补;不轻不重按为平补平泻。
11.3.4摩法
用掌面、或食、中、无名及小指指面附着于一定穴位上, 以腕关节连同前臂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环形移动摩擦,称 摩法(图11 -7①②)。
• 498 .
大成推拿术
图11-7①②摩法        图11-8捏法之一
摩法亦为小儿推拿常用手法之一,多用于胸腹腰背部。操 作时,沉肩垂肘,手法要轻柔,速度均匀协调,压力大小适 当,频率约为:100~150次/分。“摩法不宜急,不宜缓,不 宜轻,不宜重,以中和之意施之。”指摩时要指实掌虚;掌摩 时要全手掌接触皮肤。摩法的方向及速度与补泻有关,一般 说,逆时针方向(右)及快速摩为泻;顺时针方向(左)及 慢速摩为补;双向及不急不缓摩为平补平泻。
11.3.5掐法
用拇指甲重刺穴位,称掐法。
掐法是强刺激手法之一,多用于急救,实为指针疗法。掐 时要逐渐用力,达深透为止,不要掐破皮肤。掐后轻揉皮肤局 部,以缓解不适之感,故临床上常与揉法合用,称掐揉法。掐 法宜最后使用。
11.3.6捏法
捏法有两种操作方法。
1.用拇指桡侧缘顶住皮肤,食中二指前按,三指同时用 力提拿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图11-8)。
此种捏法刺激较轻,宜用于3岁以下或瘦弱的小儿。
2.食指屈曲,用食指中节桡侧顶住皮肤,拇指前按,两 指同时用力捏拿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图11-9)。
中篇临床治疗篇
• 499 .
图11-9捏法之二        图11-10运法
此种捏法刺激较重,宜用于年龄较大或体质较壮的小儿。
捏法也是小儿常用手法之一。操作时,捏起皮肤多少及提 拿用力大小要适度,捻动向前要走直线,不可拧转。捏得太 紧,不易向前捻动。捏少了则不易提起皮肤,易脱手。捏法多 用于脊背部,称之捏脊,为治疗小儿疳积等消化道疾病的有效 手法,也是小儿保健手法之一。
11.3.7运法
用拇指或中指指端在一定穴位上,由此往彼,做弧形或环 形推动,称运法(图11-10)。
运法为小儿推拿所特有的手法。该法宜轻不宜重,宜缓不 宜急,要在体表旋绕摩擦推动,不带动深层肌肉组织,频率约 为80 ~ 120次/分。运法较旋推法幅度为大,也较之为轻。 11.3.8拿法
用拇指和食中二指,或用拇指与其他四指相对用力提拿一 定的部位,进行一紧一松的提拿,称为拿法(图11-11)。
拿法刺激性较强,用力不要太猛,要刚柔结合。拿法多用 于颈项、府及四肢等部位。每一个部位拿3 ~5次即可。在治 疗中,令法通常放在最后操作。
• 500 .
大成推拿术
11.3.9        捣法
用中指端,或用屈曲的中指或食指第1指间关节背部,在 穴位上做有节律地叩击,称为捣法,也可称击法(图11 -12
①②)。
①指端捣法        _ ②指关节捣法
图11-12_捣法
捣法要节律均匀,始终如一。快速和重力捣之有清脑醒神 作用;慢速和轻捣之有镇静安神的作用。
中篇临床治疗篇
.501 •
11.3.10        搓法
用双手的掌面,或小鱼际部夹住一定部位,相对交替用力 揉搓,或同时做上下往返移动,称搓法(图11-13)。
搓法适用于四肢、腰背、两胁等部位,用力需柔和均匀, 由上至下不要间歇。
11.3.11        摇法
用一手握住或扶住关节近端的肢体,另一手握住关节远端 的肢体,做缓和回旋的转动,称为摇法。
摇法多用于颈项及四肢关节部位。动作要缓和,用力要平 稳,摇动的方向及幅度,需在生理功能许可范围内进行,由小 到大,由轻到重,自慢渐快。一般关节酸痛、扭伤及功能障碍 都可采用。但是关节附近骨折及关节脱位,或筋肉有撕裂伤等 不能使用该法。
11.        3.12复合手法(13大手法)
(1)摇抖肘法 [位置]手及肘关节处。
[推拿法]医者先以左手拇、食、中3指托患儿肘关节,
• 502 •
大成推拿术
再以右手拇、食2指叉入虎口,同时用中指按定乾卦处,然后 屈患儿手,上下摇之。
[次数]20 ~ 30次。
[作用]顺气,和血,通经,活络。
(2)打马过天河法 [位置]手掌及河水穴。
[推拿法]见天河水穴推拿法部分。
[作用]退热,活络,通关节。
(3)黄蜂入洞法
[位置]两鼻孔或迎香穴。
[推拿法]
①以左手扶患儿头部,右手食中2指轻人患儿鼻孔边缘 揉之。
②见迎香穴推拿法部分。
[次数]20 ~ 30次。
[作用]发汗、通气、祛风寒。
(4)水底捞明月法
[位置]肾经至内劳宫处。
[推拿法]见内劳宫穴推拿法。
[次数]30 ~ 50次。
[作用]性凉寒,能退热。
(5)飞经走气法 [位置]手及前臂。
[推拿法]先以右手捤住患儿左手4指,再以左手4指从 曲池起按之,跳之,至总筋处数次。再以拇中2指拿住患儿 阴、阳池二穴不动,然后右手将患儿左手4指屈伸数次。
(6)按弦走搓摩法 [位置]胁肋部。
[推拿法]见胁肋穴推拿法部分。
[次数]100-500 次。
中篇临床治疗篇
• 503 .
[作用]顺气,化痰,除胸闷,开积聚。
(7)        二龙戏珠法 [位置]前臂正面
[推拿法]以左手扶患儿一手,使掌心向上前臂伸直,右 手食、中2指自患儿总筋处交替向前按之,直至曲池。
[次数]20 ~ 30次。
[作用]镇惊定搐,调和气血。
(8)苍龙摆尾法 [位置]手及肘部。
[推拿法]以左手托患儿肘部,右手握患儿4指,左右摇 动摆尾状。
[次数]20~30次。
[作用]退热,开胸,通便。
(9)猿猴摘果法
[位置]两耳尖及两耳垂。
[推拿法]以两手中、食2指夹住患儿两耳尖向上提,再 捏两耳垂向下扯,如猿猴摘果状。
[次数]10 ~20次。
[作用]定惊择,除寒积。
(10)揉脐及龟尾并擦七节骨法 [位置]脐、七节骨及龟尾。
[推拿法]患儿先仰卧,以一手揉脐,另一手揉龟尾。然 后患儿俯卧,推上七节骨为补,推下七节骨为泻。
[次数]100 ~ 300 次。
[作用]止泻,止痢,治脱肛。
(11)赤凤点头法 [位置]中指及肘部。
[推拿法]以左手托患儿肘部,右手捏住患儿中指,上下 摇之,如赤凤点头状。
[次数]20-30次。
.504 •
大成推拿术
[作用]消胀满,定喘息,通关顺气,补血宁心。
(12)凤凰展翅法
[位置]手背部。
[推拿法]以两手食、中二指固定患儿腕部,同时以双手 拇指掐患儿精宁、威灵二穴,并上下摇动如凤凰展翅状。
[次数]20 ~30次。
[作用]救暴死,舒喘胀,除噎,定惊。
(13)按肩井法(总收法)
[位置]手指及肩部。
[推拿法]以双手中指掐按患儿两侧肩井穴,或以双手拇 指与小指相对拿捏肩井穴。再以右手拇、食、中指紧拿患儿左 手食指和无名指,使患儿上肢伸直摇之。换手做右手。
[次数]20~30次。
[作用]通行周身气血。诸手法完毕,多以此法收之。 11.3.13常用手法的配合
(1)小儿常用治外感4大手法(简称4大手法)
[推拿法]推攒竹(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揉耳后 高骨(具体操作方法见常用穴位推拿法部分)。
[次数]30 ~ 50次。
[作用]疏风解表,止头疼。
(2)治泻4大手法
[推拿法]揉脐、摩腹、推上七节骨、揉龟尾(具体操作 方法见常用穴位推拿法部分)。
[次数]100 ~300 次。
[作用]涩肠止泻。
(3)保健4大手法
[推拿法]补脾经、摩腹、揉足三里、捏脊(具体操作方 法见常用穴位推拿法部分)。
[次数]捏脊3~6次;余法:100~500次。
[作用]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强体魄,促发疗。
中篇临床治疗篇
.505 •
(4)发汗4大手法
[推拿法]先掐心经及内劳宫,再重揉太阳,然后掐揉二 扇门(具体操作方法见常用穴位推拿部分)。
[次数]掐心经及内劳宫3 ~5次;重揉太阳50 ~ 100次; 掐揉二扇门200 ~ 400次。
[作用]发汗。
(5)常用固表法
[推拿法]补脾经、补肾经(具体操作方法见常用穴位推 拿法部分)。
[次数]100 ~ 500 次。
[作用]益气固表。
(6)常用平衡阴阳法
[推拿法]推三关、退六腑(具体操作方法见常用穴位推 拿法部分)。如阴证者,推三关与退六腑的比例为3:1;如阳 证者则1:3;寒热不分则比数相等。
[次数]100 ~500 次。
[作用]调和阴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3

主题

8838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630
70#
 楼主| 发表于 2020-6-2 09:41:39 | 显示全部楼层
70楼 铁鞭01说:
11.4常用穴位
小儿推拿穴位中,除部分穴位属十四经穴和经外奇穴外, 大部分都属于小儿特定穴位。这些穴位有别于十四经穴和经外 奇穴,它们多分布在头面部和四肢部,有点状、面状和线状。 特定穴中个别穴在名称、部位上与十四经穴和经外奇穴相似, 但各医家学派说法不一。(图11-14、11-15、11-16、11-17)
11.4.1头面部穴位
(1)攒竹(天门、天庭)
[位置]两眉中点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推拿法]推攒竹(开天门),以两拇指面自下而上交替 直推,若向上推至囟门,则称“大开天门”。(图11-18)
• 506 •
大成推拿术
■耳门
迎香'
图11-14头面部穴位
陬溪庭 三解内
I弓
./妒
\

突玑琶马陏脘 天璇琵走乳中
膝眼
足三里
前承山
图11-15胸腹下肢部穴位
中篇临床治疗篇
.507 •
图11-16腰背及下肢部穴位 [次数]30 ~ 50次。
[作用]疏风解表,止头痛,兼以镇静安神。
[主治]外感发热,头痛,精神萎靡,惊惕不安。
[临床应用]此法为小儿常用治外感4大手法之一,为疏 风解表、止头痛要穴。故常与其他3法推坎宫、揉太阳、揉耳 后高骨配合运用,治疗外感发热、头痛、流涕、鼻塞、咳嗽、 打喷嚏等;治疗烦躁不安时,多与清肝经、清心经、按揉百会
后骨柱井椎门俞 耳高天肩六风肺
• 508 •
大成推拿术
图11-17上肢部穴位
图11-18推攒竹
(2)坎宫(眉弓、鱼腰)
[位置]自眉头起沿两眉梢成一横线。
[推拿法]推坎宫(分头阴阳),以两拇指桡侧或指面自 眉心向两侧眉梢分推。(图11 -19)
中篇临床治疗篇
• 509 •
图11-19推坎宫
[次数]30~50次。
[作用]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
[主治]外感发热,头痛,眩晕,目赤肿痛,惊风,屈光 不正。
[临床应用]此法亦为常用4大手法之一,多与其他3法 推攒竹、揉太阳及揉耳后高骨合用,治疗外感发热、头痛等。 治疗目赤肿痛时,多与清肝经、揉太阳、清天河水、推涌泉等 合用。此穴操作时可先用力按,或掐该穴中点数秒钟,然后快 速放手,继以推之,或点刺放血,可立觉头目清爽,能加强 疗效。
(3)太阳
[位置]眉后凹陷处。一名左为太阳,右为太阴。
[推拿法]
①揉太阳(运太阳):以两拇指端或中指端在穴位上旋转揉 运。向眼睛方向转为补,向耳后方向转为泻。(图11-20)
②推太阳(推太阴太阳):以两拇指桡侧,或指面自两太 阳穴向耳前直推。
[次数]30~50次
[作用]疏风解表,清热明目,止头痛。
.510 .
大成推拿术
图11-20揉太阳
[主治]外感发热,头痛,目赤肿痛,惊风。
[临床应用]此法亦为常用4大手法之一,多与其他3法 推攒竹、推坎宫、揉耳后高骨合用,治疗外感发热、头痛等。 若外感发热头痛属表实证者,当用泻法;若外感表虚及内伤头 痛属虚证者,当用补法。推太阳属一种平补平泻的手法,多用 于一般情况的头痛。
(4)耳后高骨(高骨、完骨、耳背高骨)
[位置]在耳后乳突后缘下凹陷中。
[推拿法]
①揉耳后高骨(运耳后高骨):以两拇指或中指端揉
运之。
②掐耳后高骨:以两拇指甲掐之。
[次数]揉(运)法30~50次;掐法3~5次。
[作用]疏风解表,镇惊除烦。
[主治]外感发热,头痛,神昏烦躁,惊风抽搐。
[临床应用]此法亦为常用4大手法之一,多与其他3法 推攒竹、推坎宫、揉太阳合用,治疗外感发热、感冒、头
中篇临床治疗篇
• 511 .
痛、目赤肿痛等。用于惊风抽搐,烦躁不安时,多与清肝经、 掐五指节、掐百会合用。
(5)百会
[位置]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叉处。
[推拿法]
①按(揉)百会:以拇指或中指面或掌心按(揉)之。
②掐揉百会:以拇指甲掐之,继以揉之,一般掐1揉 3次。
③摩百会:以全手掌或四指面摩之。
[次数]掐揉法3 ~5次;按(揉)法30~50次;摩法 3 ~5分钟。
[作用]安神镇惊,升阳举陷。
[主治]惊风,惊厥头痛,昏厥,眩晕,夜啼,遗尿,久 泻,脱肛。
[临床应用]本穴用于惊风、惊痫症多与推坎宫、开天 门、揉太阳、掐人中、掐小天心等合用;此穴为诸阳之会,提 升阳气作用较强,可用于脱肛、遗尿、久泻等中气下陷之证, 常配以补脾经、补肾经、揉丹田、推上七节骨等。若揉百会后 加艾灸,则效果更好。若患儿有外翻肛、恶心、呕吐、里急后 重等症禁用此穴。
(6)囟门(信风、囟会)
[位置]前发际正中直上,百会前骨陷中。
[推拿法]
①揉囟门:以拇指或中指面,或手掌心轻揉之。
②推囟门:两手扶患儿头两侧,两拇指面自前发际向上交 替推至囟门,再自囟门向两旁分推。
③按囟门:以掌心对准穴位,轻轻按之。
④摩囟门:以掌心或四指面在穴位上轻轻摩之,多为逆时 针方向摩。
512 •
大成推拿术
[次数]推和揉法50~100次;按法3~5次;摩法1~2 分钟。
[作用]镇惊通窍,升阳固脱。
[主治]惊风,惊痫,头痛,夜啼,抽搐,眩晕,鼻塞, 衄血,烦躁,久泻,脱肛。
[临床应用]小儿于18个月内囟门未闭,手法宜轻柔, 慎用按法。该穴用于惊风、烦躁、惊痫时,多与掐人中、掐精 明、掐威灵等合用;用于鼻塞、鼻衄,多与黄蜂入洞、清肺经 合用;摩百会多用于久泻、脱肛,可配以补肾经、揉关元、推 上七节骨等。
(7)山根(山风、二门)
[位置]两眦正中处。
[推拿法]掐山根,以拇指甲掐之。
[次数]3~5次。
[作用]定惊安神,醒脑通窍。
[主治]惊风,抽搐,神昏,目赤肿痛。
[临床应用]此法多用于惊风、神昏时急救,常与掐人 中、掐十宣、掐涌泉等合用。望山根可用于诊断疾病,如见青 筋显露,是惊风或内寒的现象;蓝色,为咳喘重症。
(8)印堂(眉心、大天心)
[位置]两眉头正中处。
[推拿法]
①掐印堂:以拇指甲掐之。
②揉印堂:以拇指或中指端揉之。
[次数]掐法3~5次;揉法30~50次。
[作用]醒脑安神,止头痛。
[主治]惊风,神昏,头痛,目斜眼翻。
[临床应用]掐印堂多用于急救,常与掐山根、掐人中、 掐百会等合用;治疗目斜者,上视下揉,下视上揉,左视右
中篇临床治疗篇
.513 .
揉,右视左揉;治头痛时,可与4大手法合用。
(9)人中(水沟)
[位置]人中沟上1/3与下2/3交界处。
[推拿法]掐(揉)人中,以拇指甲掐之,或继以揉之。 [次数]3~5次。
[作用]醒神开窍,利湿散结。
[主治]惊风,神昏,癫痫,抽搐,唇颤,口噤,水肿,
黄疽。
[临床应用]此法主要用于急救,此穴刺激性较强,对于 神昏、惊风、惊厥有特效,多与掐山根、掐十宣、掐涌泉等合 用。此外用于水肿、黄疸,多与清脾经、清天河水、掐小天 心、推箕门、清小肠等合用。
(10)承浆
[位置]在下唇下,正中凹陷中。
[推拿法]掐承浆,以拇指甲掐之。
[次数]3~5次。
[作用]镇惊安神,开窍通络。
[主治]惊风、抽搐、口眼埚斜、暴哑不语、牙推面肿。 [临床应用]多用于急救,常与掐山根、掐人中等合用。 治口眼啮斜时,可与揉山根、揉耳风门、揉太阳、揉牙关等 合用。
(11)迎香(井灶、洗皂、宝瓶)
[位置]鼻翼外缘,鼻唇沟中。
[推拿法]
①揉迎香:以手食、中或拇、食指端,或用两手食指或中 指端揉之。
②黄蜂入洞法:以一手食、中两指分开,在鼻翼两侧微上 鼻骨边缘处,上下推揉之。
[次数]揉法30~50次;黄蜂入洞法20 ~30次。
.514 .
大成推拿术
[作用]宣肺发汗,开通鼻窍。
[主治]伤风感冒,发热无汗,鼻塞流涕,口眼喁斜。 [临床应用]此穴善宣肺气、开通鼻窍,故用于感冒或慢 性鼻炎等引起的鼻塞效果较好,若加清胃经、清肺经,能加强 疗效;治疗感冒、发热无汗,多与4大手法、拿风池、掐揉二 扇门合用;治疗口眼埚斜时,多与掐人中、揉山根、揉承浆等
八田 n /TJ o
(12)牙关(颊车)
[位置]耳下1寸,下颌角前上方,咬牙时,咬肌隆 起处。
[推拿法]按(揉)牙关,以两拇指,或中指,或食指端 按(揉)之。(图11 -21)
图11-21揉牙关
[次数]5~10次。
[作用]开通闭塞,活络醒神。
[主治]牙关紧闭,口眼喁斜。
[临床应用]牙关紧闭时,多用按法;口眼哨斜时,多用 揉法,可配以揉迎香、揉山根、揉太阳等。
(13)风池
中篇临床治疗篇
.515 •
[位置]在枕骨下缘,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起始部中间的 凹陷中。
[推拿法]
①拿风池,以一手拇食二指拿之。
②掐风池:以拇指甲掐之。
[次数]5~10次。
[作用]发汗解表,祛风散寒。
[主治]外感发热,感冒,头痛,颈项强痛,目赤痛,
眩晕。
[临床应用]此穴发汗力甚强,往往立见汗出。若再配4 大手法及掐二扇门则发汗力更强。
(14)天柱骨(天柱)
[位置]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成一直线。
[推拿法]
①推天柱骨:以拇指或食中二指面自上而下直推。
②擦天柱骨:以食中二指,或4指面在穴位上做擦法。 (图 11 -22)
图11-22推天柱骨
• 516 •
大成推拿术
③刮天柱骨可用汤匙边、硬币、瓦片边蘸水自上而下 刮之。
[次数]推和擦法100 ~ 500次;刮法至皮下轻度瘀血
即可。
[作用]降逆止呕,祛风散寒。
[主治]恶心,呕吐,呃逆,溢奶,项强,外感发热,咽 痛,惊风。
[临床应用]本穴对恶心呕吐、呃逆效果明显,多与横纹 推向板门、揉中脘合用;治外感发热、项强多与拿风池、掐揉 二扇门等合用;刮法的退热利咽作用较强,多蘸水刮之;单用 此穴治病时,推拿次数须多才行。
11.4.2胸腹部穴位
(1)天突
[位置]两锁骨之间,胸骨切迹上缘正凹陷中。
[推拿法]
①按揉天突:以食指或中指端微屈,向下用力按摩之。 (图 11 -23)
图11-23按揉天突
②捏挤天突:用两手拇食指捏挤本穴。(图11-24)
中篇临床治疗篇
• 517 .
图11-24捏挤天突
[次数]按揉法10 ~ 15次;捏挤法3 ~5次,或至皮下轻 度瘀血为止。
[作用]理气化痰,止咳平喘,降气止呕。
[主治]痰壅气急,咳喘胸闷,恶心呕吐,咽喉肿痛。
[临床应用]由气机不利、痰涎壅盛、或胃气上逆所致的 痰喘、咳嗽、恶心呕吐,用按揉和捏挤法均有良效,若配推揉 膻中、运内八卦、揉中脘等法则疗效更佳。由中暑引起的恶 心、呕吐、头晕等症应用捏挤法,配捏挤大椎、膻中、曲池 等;治疗咽喉肿痛,亦宜用捏挤法,配捏挤大椎、清肺经等; 若用中指端微屈向下,向里按揉天突,可致呕吐,动作宜快, 临床常用此治疗外感风热或风寒,内伤乳食所致咳嗽、呕恶、 痰涎积聚,一般初感经一吐即告痊愈,若无积滞,此吐可疏通 脏腑之气,但宜先汗法后吐法。
(2)膻中(心演、演心)
[位置]两乳连线正中点。
[推拿法]
①揉膻中:以中指端揉之a
②分推膻中(分胸阴阳):以两拇指桡侧面自穴中向两旁 分推至乳头。(图11 -25)
• 518 .
大成推拿术
图11-25分推膻中
③推膻中:以食中两指并拢自胸骨切迹向下直推至剑突。
④按膻中:以中指端按之。
[次数]50 ~ 100次。
[作用]宽胸理气,止嗽化痰。
[主治]胸闷,咳喘,胸痛,呕吐,噎气,痰鸣。
[临床应用]该穴的临床操作常推揉法合用,称推揉膻 中,即先分推继向下直推,再做揉法。膻中穴为气之会,居胸 中,胸背属肺,为调理气机之要穴,对各种原因引起的气机升 降失常引起的咳喘、恶呕、胸闷等症均有效,多与运内八卦、 揉肺俞、揉天突、推肺经等合用;痰鸣壅盛者,多配推脾经、 揉丰隆、按弦走搓摩等。
(3)乳根
[位置]两乳头直下2分。
[推拿法]揉乳根,以双手拇指或中指,或用单手食、中 两指面揉之。
[次数]30 ~ 50次。
[作用]宽胸理气,化痰止咳。
[主治]胸闷,咳喘,胸痛,呕吐,疲鸣。
中篇临床治疗篇
.519 •
[临床应用]该穴主要用以治疗肺系疾患,多与揉乳旁、 推揉膻中、揉天突等合用。
(4)乳旁
[位置]两乳头外旁开2分。
[推拿法]揉乳旁,以两手拇指或中指端,或用单手食、 中两指面揉之。
[次数]30 ~50次。
[作用]宽胸理气,化痰止咳。
[主治]胸闷,咳喘,胸痛,呕吐,痰鸣。
[临床应用]本法与揉乳根同时操作,即以两手食中二指 面同时按于两穴上揉之,能加强理气、化痰、止咳的作用,如 配推揉膻中、揉肺俞、揉中府对由痰涎壅肺而致肺不张有 良效。
图11-26按弦走搓摩
(5)胁肋
[位置]在两胁,从腋下至髂缘上。
[推拿法]按弦走搓摩(搓摩胁肋),患儿双手抬起抱头, 或放于腿上,医者以两手掌从患儿两腋下开始搓摩至髂缘上。
.520 •
大成推拿术
(图 11 -26)
[次数]100~300 次。
[作用]破气化痰,除闷开聚。
[主治]胸闷,胁痛,疳积,腹胀,痰喘,气急,肝脾 肿大。        .
[临床应用]本法性开能降,为消积之要穴,故对小儿疳 积疗效较好,常与捏脊、推揉四横纹、摩腹等合用。对痰涎壅 盛、气逆、腹胀、胸闷,常配以分推腹阴阳、推揉膻中、揉肺 俞等法。若肝脾肿大,则需久久搓摩,非一日之功。但对脾胃 虚弱,中气下降,肾不纳气者慎用。
(6)中脘(胃脘、太仓)
[位置]胳直上4寸。
[推拿法]
①揉中脘:以中指或拇指面,或四指面,或掌根按而揉 之。向左揉为补,向右揉为泻,左右双向揉之为平补平泻。 (图 11-27)
图11-27揉中脘
②摩中脘:以掌心或四指面摩之。
③推中脘:以食中二指面自中脘向上直推至喉下,或自喉 下直推至中脘。(图11-28)
[次数]推和揉法100-300次;摩法3 ~5分钟。
[作用]健脾开胃,消食和中。
[主治]呕吐,泄泻,食积,厌食,腹痛,腹胀,胃脘痛。
中篇临床治疗篇
• 521 .
图11-28推中脘
[临床应用]中脘为胃之募穴,专治消化系统各种疾病, 多与推脾经、摩腹、揉足三里合用。推胃脘自上而下,主治胃 气上逆的恶呕、嗳气等,可配揉天突、揉膻中,推下天柱骨; 自下而上有使患儿涌吐之功,但临床少用之。
(7)腹
[位置]腹部。
[推拿法]
①分推腹阴阳:以两手大拇指或四指面自中脘穴沿肋弓边 缘斜下向两旁分推;以两手大拇指面自中脘向两旁做横向分 推。(图 11-29)
②推腹:以两手大拇指并拢自中脘推至胳。
③摩腹:以手掌或四指面摩腹部。顺时针方向摩为补;逆 时针方向摩为泻;双向摩为平补平泻(调)。(图11-30)
[次数]推法100~300次;摩法3 ~5分钟。
[作用]健脾和胃,理气消食。
[主治]腹胀,呕吐,腹痛,泄泻,疳积,厌食,便秘。
[临床应用]腹穴为小儿推拿最常用穴位之一,治疗消化 系统疾病有特效,被古人列为治泻4大穴位之一,故常与其他 3法揉胳、推上七节骨、揉龟尾合用,以治疗腹泻;摩腹又是 小儿保健4大手法之一,常与其他3法补脾经、捏脊、揉足三
• 522 •
大成推拿术
里合用,以健身壮体;分腹阴阳主消食,且能降气,善治乳食 停滞,胃气上逆引起的恶心、腹胀等症,多与运内八卦、推脾 经、揉中脘合用;若与按弦走搓摩合用,理气降逆作用甚强, 治腹胀效果尤佳。
(8)脐(神阙、脐中)
[位置]脐中。
[推拿法]
①揉脐:以中指端或掌心按住脐揉之。顺时针方向揉为 补,逆时针方向揉为泻,双向揉为平补平泻。(图11-31)
②抖揉脐:以拇指和食中指抓住肚脐抖揉之。
③摩脐:以手掌或四指面摩之。顺时针方向摩为补;逆时 针方向摩为泻;双向摩为调。
④捏挤脐:以拇指和食中二指抓住肚脐,用力捏挤肚脐, 亦可以用三棱针刺后,再捏挤。
中篇临床治疗篇
• 523 •
图11-31揉脐
[次数]揉法100 ~300次;摩法3 ~5分钟;捏挤法至紫 红为度。
[作用]温阳散寒,补益气血,健脾和胃,消食导滞。
[主治]泄苒,腹痛,腹胀,肠鸣,呕吐,疳积,便秘,
厌食。
[临床应用]此穴能补能泻能调。补之能温阳补虚,泻之 能消食导滞,调之能调和中焦。多用于先天不足,后天失调, 或寒湿凝聚、乳食停滞等症,可配以摩腹、揉丹田、补肾经, 或配以分推腹阴阳、按弦走搓摩、推三关等法。揉脐为治泻4 大手法之一,常与其他3法摩腹、推上七节骨、揉龟尾合用, 为治泻基本方。若虚寒性泄泻,以冬青膏为介质,揉脐至发 热,效果甚佳。摩脐除调理脾胃外,还有培补下元之功,故对 下元虚寒的遗尿、脱肛、先天不足等症亦有效果。另外,平补 平挥,久摩之,有保健之功,如配以保健4大手法,可加强其 强壮身体的作用。
(9)天枢 [位置]脐旁2寸。
[推拿法]
①揉天枢:用食中两指端揉之,或按之继以揉之。(图
11        -32)
②捏挤天枢:以双手拇指和食中指同时抓住天枢穴捏挤,
• 524 •
大成推拿术
图11-32揉天枢 或用三棱针点刺后,再捏挤。
③一■指禅推天枢:以搏食两指分别按于两穴上,做一■指禅 推法。
[次数]揉法50 ~ 100次;捏挤法至皮下轻度瘀血为止; 一指禅推法1 ~2分钟。
[作用]疏调肠腑,行气消胀,化食止泻。
[主治]腹泻,痢疾,腹胀,便秘,腹痛,食积,水肿。 [临床应用]天枢穴属胃经,又是大肠募穴,主要用于胃 肠功能失调诸症,治腹胀效果较好,可配以摩腹、按弦走搓 摩;治虚寒性腹泻、腹痛等症,多与补脾经、揉脐、推三关合 用;治急性腹痛时,多用捏挤法,或点刺后捏挤,可起到缓急 止痛的作用。
(10)丹田
[位置]脐下2. 5寸。
[推拿法]
①揉丹田:以拇指或中指面或掌根揉之。(图11-33)
②摩丹田:用手掌或四指面摩之。顺时针方向摩为补,反
之为泻。
[次数]揉法100〜300次;摩法3 ~5分钟。
[作用]培肾固本,温阳散寒,分清泌浊。
[主治]遗尿,小腹胀痛,脱肛,疝气,小便短赤,尿 闭,慢性腹泻。
[临床应用]本穴作用相当于任脉关元穴,多用于生殖泌
中篇临床治疗篇
• 525 .
图11-33揉丹田 尿系统疾病。如用于遗尿,取其温补下元的作用,多配以补肾 经、揉二马、揉胳;用于尿闭、尿短赤,则取其分利之功,配 以推箕门、利小肠等。
(11)肚角
[位置]脐下2寸旁开2寸大筋处。
[推拿法]
①拿肚角:以拇、食、中3指向穴位深处做拿法(即拿起 穴位处的大筋);以食、中、无名、小指4指放在背部与肚角 穴相对处,拇指放于肚角穴上,4指与拇指同时用力做对拿。 (图 11 -34)(图 11 -35)
②按肚角,以中指或拇指端按之。
[次数]3~5次。
[作用]止腹痛,通大便,除腹胀。
[主治]腹痛,腹胀,便秘,痢疾。
图11-34拿肚角之一
• 526 .        大成推拿术
[临床应用]本穴是止腹痛的要穴,无论虚实腹痛均可应 用,若配以一窝风、摩腹、止痛效果更好。拿肚角刺激性较 强,3~5次即可,不可拿之太多。治痢疾时,多用按法。
11.4.3腰背部穴位
(1)肩井(膊井)
[位置]大椎与肩峰连线之中点,肩部筋肉处。
[推拿法]
①拿肩井:以拇指与食中二指对称用力提拿肩部筋肉。 (图 11 -36)
②按揉肩井:以拇指或中指端按揉之。
[次数]拿法3~5次;按揉10~30次。
[作用]宣通气血,发汗解表。
[主治]感冒,惊厥,颈项强痛,上肢活动不利。
[临床应用]此法在临床上多于治疗结束时运用,作为结 束手法,称“总收法”。治感冒、颈项强痛时,常与4大手 法、拿风池等合用。
(2)大椎
[位置]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棘突之间凹陷中。
[推拿法]
①按揉大椎:以中指或拇指端按揉之。(图11-37)
中篇临床治疗篇
.527 .
图11-36拿肩井
②捏挤大椎:以双手拇、食两指端同时用力捏起皮肤向里 捏挤,亦可用三棱针点刺后再施此法,至微出血为止。
图11-37按揉大椎
③提捏大椎:食中二指屈曲,蘸清水在穴位上提捏起皮肤 后再放松为1次。
[次数]按揉法20~30次;提捏和捏挤法至皮下轻度疲 血为止。
[作用]清热解表。
#5:講
.528 .
大成推拿术
[主治]感冒,发热,咳喘,项强,肩背痛,呕吐,百日 咳,咽喉肿痛。
[临床应用]此穴主要用于感冒、发热等,常与4大手 法、揉肺俞、清天河水等合用。捏挤和提捏法清热作用较强, 可治疗热毒熏蒸的高热、咽喉肿痛及风火牙痛,常配以退六 腑、推脊等法。另外,用提捏法对百日咳有一定疗效。
(3)肺俞
[位置]第3胸椎下,双侧旁开1.5寸。
[推拿法]
①按揉肺俞:以两手拇指,或单手食中二指端按揉之。向 外揉为泻,向脊柱方向揉为补。(图11-38)
②推肺俞(分推肩胛骨):以两手拇指面,或桡侧面分别 沿肩胛骨内缘自上而下做“八”字推动。(图11-39)
[次数]100 ~ 300 次。
[作用]调肺气,补虚损,止咳嗽。
[主治]咳喘,胸闷,胸痛,痰鸣,感冒,发热。
[临床应用]此穴多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0治疗咳喘、 胸闷多配以揉膻中、揉乳根、揉乳旁等。此穴偏补,治肺虚咳 喘效果较好。如久咳不愈,按揉本穴时,可蘸少许盐粉,效果 更佳。
中篇临床治疗篇
.529 .
(4)脊柱
[位置]大椎至长强成一直线。
[推拿法]
①推脊柱:用食中二指面自上而下做推法。(图11-40)
图11-40推脊柱
②捏脊(捏积):双手大拇指后推,食中二指在前,或食 指屈曲,以食指桡侧面在后抵住皮肤,拇指在前,自下而上做 捏法(图11 -41)。一般捏3 ~6次,第1次和最后1次只捏 不提,第2至第5次可以“捏三提一”法(即捏3下,用力
• 530 •        大成推拿术
向上提拉皮肉1下),亦可在十六椎(大肠俞)、十四椎(肾 俞)、十一椎(脾俞)处提之。捏后可分别在心、肝、肺、 脾、胃、肾俞上点按1~2次,再轻轻搓摩背部。
图11-41捏脊
[次数]推法100~300次;捏法3~6次。
[作用]推脊柱具有清热导滞之功,捏脊具有调阴阳、理 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培元气、强健身体的作用。
[主治]疳积,腹泻,便秘,腹痛,恶呕,夜啼,慢惊 风,慢性咳喘,遗尿,脱肛。
[临床应用]本穴在脊柱,属督脉。督脉由下而上,贯脊 属肾,督率阳气,统摄真元。顺经捏之能调理全身脏腑、阴 阳、气血,可用于三焦各脏腑失调所发诸症,但对中焦调节作 用最为明显。单用捏脊每日或隔日1次,7 ~ 10次为1疗程, 2~3疗程后,休息7天,名为捏脊疗法,不但用于小儿疳积、 泄泻等症,亦可用于成人之失眠、月经不调等。若能与刺四横 纹合用,对腹泻、厌食等症效果更好。捏脊为小儿保健4大手 法之一,小儿保健必选手法,常与其他3法补脾经、摩腹、揉 足三里合用。捏脊与补脾经、补肾经等合用,治疗先天不足和 慢性病症有较好的疗效。推脊有较强的清热作用,对小儿食积 热、实热效果尤佳,可配以清天河水,退六腑。
(5)七节骨
[位置]第4腰椎至尾椎骨端成一直线。
中篇临床治疗篇
.531 .
[推拿法]推七节骨:以拇指桡侧面或指面,或食中二指 面自下向上直推,称推上七节骨;自上向下直推,称推下七节 骨。(图 11-42)
图11-42推七节骨
[次数]100 - 300 次。
[作用]推上七节骨能温阳止泻;推下七节骨能泄热 通便。
[主治]泄泻,便秘,痢疾,腹胀,食积,脱肛,遗尿。
[临床应用]推上七节骨为补法,能温阳止泻,多用于 虚寒泄泻、久痢等症。此法为治泻4大手法之一,常与其 他3法摩腹、揉脐、揉龟尾合用,作为治泻基本处方。本 法与揉百会合用,上下配穴,一补一升,治气虚下陷之脱 肛、遗尿最为合适。推下七节骨为泻法,能泄热通便,可 治肠热便秘、痢疾等症,常与摩腹、清大肠、退六腑合用。 对虚寒腹泻者不可用泻法,泻之令患儿滑泄不止;属实热 者不可用补法,补之令患儿腹胀满;若虚寒夹杂当补泻兼 施,调理为宜。
(6)龟尾(尾闾、尾尻)
[位置]尾椎骨端。
[推拿法]
①揉龟尾:以中指或食指端按揉之。(图11-43)
②旋推龟尾:以拇指做旋推法。
• 532 .
大成推拿术
图11 -43揉龟尾
③掐龟尾:以拇指甲掐之。
[次数]揉和旋推法100 ~300次;掐法3~5次。
[作用]疏调肠腑,司理二便。
[主治]泄泻,便秘,痢疾,脱肛,遗尿。
[临床应用]此穴为督脉之长强穴,穴性平和,重在调 和大肠的输导功能,能止泻、通便。揉龟尾为治泻4大手 法之一,常与其他3法摩腹、推上七节骨、揉脐合用,治 疗腹泻。如配以推下七节骨、摩腹、拿肚角治疗便秘效果 较好。
11.        4. 4上肢部穴位
(1)脾经 [位置]
①拇指桡侧缘,从指尖至指根成一直线。
②拇指末节螺纹面。
[推拿法]
①推脾经:在拇指桡侧穴位上的推法:补脾经:使患儿拇 指微屈,医者以拇指桡侧或指面循患儿拇指桡侧缘,由指尖推 向指根(向心方向);清脾经:将患儿拇指拉直,由指根推向 指尖(离心方向);清补(调)脾经:在穴位上来回直推。 (图 11-44)
此种推脾经的方法,以北方地区多采用。
中篇临床治疗篇        .533 .
②在拇指末节螺纹面穴位上的推法:补脾经,以拇指面在 患儿拇指末节螺纹面上做旋推法(图11-45);清脾经:在穴 位上做向心方向的直推法。(图11-46)
此种推脾经的方法,以南方地区多采用。
[次数]100~500 次。
[作用]补脾经能健脾卩丨,补气血;清脾经能清湿热,消 食滞;清补脾经能调脾丨7,观气机。
[主治]泄苒,便秘,疳积,厌食,呕吐,痢疾,黄疸, 体质虚弱,湿痰,疹出不透,神疲乏力。
.534 •
大成推拿术
[临床应用]本法为小儿最常用手法之一,古人有“凡病 必推脾经”之说。故对小儿上、中、下三焦诸证均可用之。 尤其对中焦消化系统疾病首选之。小儿脾常不足,不宜攻伐太 甚,在一般情况下,多用补法或和法,体壮邪实者,方可用泻 法。补脾经多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而引起的厌食、泄泻、 体弱等,常配以推三关、捏脊、揉脐等;对小儿体虚,疹出不 畅者,推脾经可使隐疹透出,但手法宜快,且宜重之,取其补 中有泻之意;清脾经多用于温热熏蒸而致黄疽、身热不扬、恶 心呕吐、痢疾等症,常与清天河水、揉小天心、推小肠、推箕 门合用;清补脾经能调和中焦,增进食欲,用于饮食停滞、脾 胃不和而引起的胃脘痞满、吞酸恶食、泄泻呕吐等,常配以运 内八卦、揉板门、揉中脘等法。对湿热留连,久而不退或外感 发热夹湿者,可单用清脾经,推20 ~ 30分钟,至微汗出,效 果较好0
补“经为小儿保健4大手法之一,常与其他3法摩腹、捏 脊、揉足三里合用,用于小儿保健。
(2)肝经
[位置]食指末端螺纹面。
[推拿法]推肝经
①以拇指面在穴位上做直推法,向指根方向直推(向心 方向推),称补肝经;向指尖方向直推(离心方向推),称清 肝经。(图11-47①)
中篇临床治疗篇        • 535 .
此种推法北方地区多采用。
②以拇指面在穴位上做旋推法为补肝经;向指根方向直推 为清(平、泻)肝经。(图11-47②)
②推肝经之二 图11-47_推肝经
此种推法南方地区多采用。
[次数]100~500 次。
[作用]疏肝泻火,息风镇惊,解郁除烦。
[主治]惊风,夜啼,癫痫,目赤,烦躁,五心烦热,口 苦咽干,头晕头痛,耳鸣。
[临床应用]肝经宜清不宜补,若肝虚应补时则补后加
.536 .
大成推拿术
清,或以补肾经代之,称滋肾养肝法。清肝经常用于惊风、烦 躁等神志方面的疾病,多与清心经、掐揉小天心、掐揉五指节 等合用;治疗目赤肿痛时,可与揉涌泉、退六腑等合用。
(3)心经
[位置]中指末端螺纹面。
[推拿法]推心经
①以拇指在穴位上做直推法,向指根方向直推为补心经;向 根尖方向直推为清心经。(图11-48①)
①推心经之一
北方地区多采用该种推法。
②以拇指面在穴位上做旋推为补心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 清心经。(图11-48②)
南方地区多采用该种推法。
[次数]100 ~500 次。
[作用]清心退热、镇惊除烦。
[主治]高热神昏,五心烦热,口舌生疮,小便短赤,惊 惕不安,夜啼不寐,面赤目痛,汗出无神。
[临床应用]本穴宜清不宜补,恐动心火。需补时,可补 后加清,或以补脾经代之。清心经常用于心火旺盛而引起高热 神昏、面赤口疮、小便短赤等热证,多与清天河水、清小肠、 退六腑合用;清心经治疗情绪不安、烦躁等神志病时,可与平 肝经、捣小天心、揉百会等合用。临床上清心经可以由清天河
中篇临床治疗篇        • 537 •
水代之。若气血不足、心烦不安、睡卧露睛等症,需补法时, 可慎用补心经,配以补脾经、推三关、揉二马等。
②推心经之二 图11 -48_推心经
(4)肺经
[位置]无名指末端螺纹面。
[推拿法]推肺经
①以拇指面在穴位上做推法,向指根方向直推为补肺经; 向指尖方向直推为泻(清)肺经。(图11-49①)
①推肺经之一
• 538 •        大成推拿术
北方地区多采用此种推法。
②以拇指面在穴位做旋推法为补肺经;卩|丨指根方向直推为
泻(清)肺经。(图11 -49②)
②推肺经之二 图11-49_推肺经
南方地区多采用此种推法。
[次数]100~500 次。
[作用]补法能宣肺益气,固表敛气;泻法能宣肺解表, 止咳化痰。
[主治]感冒,咳嗽,气喘,痰鸣,发热,胸闷,自汗, 脱肛,遗尿,大便秘结,疹出不畅。
[临床应用]沿肺经能清肺解表,化痰止咳,可用于肺热 咳喘、发热、痰鸣,常配以清天河水、推揉膻中、运内八卦 等。对肺热引起的便秘,可配清大肠、退六腑等法。治外感表 证时,可配4大手法。补肺经能补益肺气,用于肺气虚损、咳 喘、自汗、气短、畏寒等症,常与补脾经、推三关、揉二马等
A田 O / |J o
(5)肾经
[位置]小指掌面,稍偏尺侧,自指尖个:指根.
[推拿法]推肾经:以拇指面自指根1‘1彳彳M、:小指尖,称补
中篇临床治疗篇        .539 •
肾经;相反方向推,称泻肾经。(图11-50)
图11-50推肾经 [次数]100 ~ 500 次。
[作用]补肾经能滋肾壮阳,强健筋骨;清肾经能清利下
焦湿热。
[主治]先天不足,久病体虚,遗尿,久泻,虚喘,久 咳,小便短赤。
[临床应用]补肾经多用于先天不足,久病体虚、久泻、 遗尿等虚证,可配以揉二马、补脾经、推三关等法;清肾经可 清膀胱湿热,可用于尿短赤涩等,但此穴有宜补不宜清之说, 需用清法时,多以清小肠代之。
(6)大肠
[位置]食指桡侧缘,自食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线。
[推拿法]推大肠:以拇指桡侧或指面在穴位上做直推 法,自指尖直推至虎口称补大肠;反之为清(泻)大肠;来 回推为清补(调)大肠。(图11-51)
[次数]100 ~500 次。
[作用]补大肠能涩肠固脱,温中止泻;泻大肠能清利湿 热,泻里导滞;清补大肠能调理肠腑,除湿止痢。
• 540 •
大成推拿术
[主治]腹泻,痢疾,脱肛,便秘,腹痛,肛门红肿。
图11-51推大肠
[临床应用]补大肠多用于虚寒性腹泻、脱肛等虚证,可 配以补脾经、推三关、推上七节骨等法;如湿邪盛而致水泻严 重时,宜利小便,不可多补本穴,如多补之,则止泻过急,往 往可使患儿发生呕吐。泻大肠多用于湿热、积食滞留肠道而致 身热腹痛、下痢赤白、便秘等症,可配以退六腑、清脾经、分 手阴阳、推七节骨等法。在临床上可单用大肠穴治疗痢疾、便 秘,需推30分钟左右方可收到较好的疗效,对急性痢疾里急 后重严重者,应先用清肺经,待里急后重减轻或消失后,再用 大肠穴。
(7)小肠
[位置]小指尺侧缘,自指尖至指根成一直线。
[推拿法]推小肠:以拇指桡侧或指面在穴位上做直推 法,自指尖向指根直推为补小肠;相反方向为清小肠。(图
11        -52)
[次数]100 ~ 500 次。
[作用]清小肠能清热利尿,泌别清浊;补小肠能滋阴 补虚。
[主治]小便赤涩,水泻,午后潮热,口舌糜烂,尿闭,
遗尿。
中篇临床治疗篇
• 541 .
图11-52推小肠
[临床应用]此穴多用清法,治下焦湿热诸证。若心经有 热移于小肠,以本法配清天河水,能加强清热利尿的作用;对 水泻者,以清小肠配治泻4法、补脾经等法,可达到利小便、 实大便之功。若阴虚水亏,小便短赤,亦可用补法,但临床上 多以补肾经代之。
(8)板门
[位置]手掌大鱼际平面。
[推拿法]
①揉(运)板门:以拇指或中指或食指端揉(运)穴位 之中点。(图11-53)
图11-53揉板门
■ 542 •        大成推拿术
②推板门:以拇指桡侧自患儿拇指根推A腕桢纹,称板门 推向横纹(图11-54);自腕横纹推向拇指根,称桢纹推向板 门;(图11-55);来回推之,称清板门。
[次数]100~500次0
中篇临床治疗篇
• 543 .
[作用]揉(运)板门能健脾和胃,消食化滞。板门推向横 纹,主升止得;横纹推向板门主降止呕吐;清板门能清脾胃之热。
[主治]厌食,呕吐,泄泻,腹胀,食积,嗳气,胃痛, 咳喘。
[临床应用]揉(运)板门为消食之要穴,能运达上下之 气,消导中焦积滞,对一般消化系统病均可用之,多与推脾 经、运内八卦、分推腹阴阳、摩腹、揉四横纹等合用。亦可单 用板门一穴,但推运次数宜多。板门推向横纹,功专止泻,多 与推大肠、推脾经及止泻4法合用;横纹推向板门,功专止 吐,多与揉中脘、分推腹阴阳、运内八卦、推下天柱骨等
A田 口 /TJ o
(9)小天心(鱼际交)
[位置]大小鱼际交接之中点。
[推拿法]
①揉小天心:以中指端揉之。(图11-56)
图11-56揉小天心
②掐揉小天心:以拇指甲掐之继以揉之(可掐1揉3)。
③揭小天心:以中指尖,或食指屈曲以指间关节捣之。
(次数]揉、捣法100 ~500次;掐揉法3 ~5次。
[作用]清热,镇惊,利尿,明目。
[主治]惊风,抽搐,烦躁不安,夜啼,小便赤涩,尿 闭,斜视,目赤肿痛,瘆痘欲出不透。
.544 .
大成推拿术
[临床应用]本穴性寒,为清心安神的要穴。掐揉小天心 清心经热效果明显;捣小天心安神镇惊效果明显。用于心经热 引起的惊风、夜寐不安、小便赤涩等,以掐揉小天心为主,多 配以清天河水、揉二马、清小肠、清肝经等;若惊风抽搐、夜 啼不休等,可以捣小天心为主,配以掐五指节、掐揉威灵,揉 百会等;若惊风眼翻、斜视,可以捣法为主,眼上翻向下捣, 右视左捣,左视右捣。
(10)胄经
[位置]拇指掌面近掌端第1节。
[推拿法]推胃经:以拇指面在穴位上做直推法,由指根 向指尖方向推为清胃经;反之为补胃经。(图11-57)
图11-57推胃经 [次数]100 ~ 500 次。
[作用]清胃经能清热利湿,和胃降逆;补胃经能健脾和 胃,助运消食。
[主治]恶心呕吐,呃逆嗳气,食欲不振,烦渴善饥,吐 血衄血。
[临床应用]清胃经主要用以治疗中焦湿热或郁热而出现
中篇临床治疗篇
.545 •
的诸症,亦可用于胃火上亢引起的衄血等症。若配以清脾经、 推天柱骨、横纹推向板门等,可治疗脾胃失和而引起的恶呕等 症;若配以清大肠、退六腑、推下七节骨等,可治疗胃肠实热 而引起的脘腹发热烦渴、大便秘结等症。临床上常以清脾经代 清胃经。补胃经临床上常与补脾经、揉中脘、摩腹、按揉足三 里等合用,治疗脾胃虚弱而引起的消化不良、纳少腹胀等症。 多以补脾经代补胃经。
(11)大横纹(手阴阳、横门)
[位置]仰掌,掌后横纹。桡侧为阳池;尺侧为阴池。
[推拿法]
①分手阴阳(分推大横纹):以两手拇指面从掌后横纹中 点向两侧分推。(图11-58)
图11-58分手阴阳 ②合阴阳:以两手拇指面自穴位两旁(阳池和阴池)向 穴位中点合推。
[次数]100 ~ 300 次。
[作用]平衡阴阳,调和气血,消食化积,化痰散结。
[主治]寒热往来,腹泻,呕吐,食积,痢疾,腹胀,身 热不退,惊风,抽搐,痰涎壅盛,烦躁不安。
[临床应用]分阴阳主要能平衡阴阳、调和气血,对于阴 阳气血失和而致寒热往来、烦躁不安、腹胀、腹泻等症,均可
• 546 •
大成推拿术
以分手阴阳为主。实热证阴池重分;虚寒证阳池重分,以达到 阴阳平衡,气血和调。临床上对许多病症发有定时,加用分阴 阳,可增强疗效。合阴阳功专化痰散结,用于痰结喘咳、胸闷 等症,可配以揉肾纹、清天河水、按弦走搓摩、揉膻中等。
(12)内八卦(内八方、手掌八穴)
[位置]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至中指根横纹约2/3处为 半径,画一圆周,八卦穴即在此圆周上,依次为乾、坎、艮、 震、巽、离、坤、兑。(图11-59)
图11 -59内八卦分布图 [推拿法]运内八卦(运八卦):以拇指面自乾卦开始向 坎卦运至兑为1遍,在运至离时轻轻而过,或以左手拇指盖 离,运至离时从拇指上运过(以防动离火)。(图11-60)
[次数]100 ~ 500 次。
坎艮靂巽 ②③④⑤ 离坤兑乾 ⑥⑦⑧①
中篇临床治疗篇
• 547 .
图11-60运内八卦
[作用]宽胸理气,止咳化痰,行滞消食。
[主治]咳嗽,痰喘,胸闷,呕吐,泄泻,腹胀,纳呆。
[临床应用]本穴性平和,能调理中上焦气机,善开胸 膈、除气闷、消胀满,对胸膈不利、伤食而致胸闷、咳喘、腹 胀等虚实之证均可用之。治疗中焦气机不畅时,多与推脾经、 掐揉四横纹、运板门、揉膻中、分推腹阴阳、按弦走搓摩等合 用;治疗上焦气机不畅的痰喘、咳嗽等症,多与揉膻中、推脾 经、推肺经合用;该穴还有调节各手法之功用,在众手法中, 能起到加强各手法之间的配合及防止滋补太过等特殊作用。
(13)脾肾(运土人水,运水入土)
[位置]手掌面,大指根至小指根,沿手掌边缘一条弧形 曲线。
[推拿法]运脾肾
①运土人水:以拇指桡侧,自患儿拇指根沿手掌桡侧经掌 根推至小指根。(图11-61)
②运水入土:以拇指桡侧,自患儿小指根经掌根沿手掌桡 侧推至拇指根。(图11-62)
[次数]100 ~ 500 次。
[作用]运土入水能清脾胃之湿热,利尿止泻;运水入土 能健脾助运,润燥通便。
• 548 .        大成推拿术
[主治]吐泻,腹胀,小便赤涩,痢疾,便秘,厌食, 疳积。
图11-62运水入土
[临床应用]运土人水主泻主清,多用于新病实证,如脾 胃湿热,水谷不化而致的吐泻、痢疾等症,常与清脾经、清胃 经、清天河水、推大肠等合用;对肾水不足,阳虚内热而致小
中篇临床治疗篇
.549 .
便赤涩、大便秘结,应配以揉二马、补肾经、推小肠、推大肠 等。运水人土主补,多用于久病虚证,可用于脾胃虚弱,腹大 青筋、完谷不化、疳积、便秘等,常与补脾经、推三关、捏脊
八田
n /TJ o
(14)肾顶.
[位置]小指顶端。
[推拿法]揉肾顶:以拇指或中指或食指端按揉之。(图 11 -63)
图11-63揉肾顶 [次数]100 ~ 500 次。
[作用]收敛元气,固表止汗。
[主治]自汗,盗汗,多汗,解颅。
[临床应用]本穴为止汗效穴,对一切汗症均有良效。
(15)肾纹
[位置]手掌面,小指第2指间关节横纹处。
[推拿法]揉肾纹:以拇指或中指或食指端揉之。(图 11 -64)
[次数]100 ~ 500 次。
[作用]祛风明目,清热散结。
[主治]目赤肿痛,鹅口疮,热毒内陷,瘀结不散。
• 550 •
大成推拿术
图11-64揉肾纹
[临床应用]此穴为治疗眼科疾患的要穴,对各种眼疾均 可用之。对热邪壅盛而致目赤肿痛、热毒内陷、瘀热不散所致 之高热、呼吸气凉、四肢逆冷等有效,多与揉小天心、退六 腑、清天河水、分手阴阳合用。
(16)四横纹(四缝)
[位置]手掌面,第2指至小指第1指间关节横纹处。
[推拿法]
①掐(揉)四横纹:以拇指甲依次掐之,继以揉之或掐1 次揉3次。(图11 -65)
图11-65掐四横纹
②推四横纹:a.令患儿四指并拢,以拇指桡侧在四横纹
中篇临床治疗篇
.551 •
穴位上左右推之;b.以拇指桡侧自患儿小指横纹开始逐个做 沿四指纵轴方向的直推法,继以无名、中、食指。
[次数]掐法3~5次,推法①100~300次;推法②30 ~ 50次。
[作用]退脏腑热,调和气血,消胀散结。
[主治]疳积,腹胀,消化不良,咳喘,慢惊风,口唇 破裂。
[临床应用]本穴为治疗疳积要穴,对于疳积、伤食、腹 胀等,多用推四横纹,常配以推脾经、运板门、摩腹、捏脊 等;掐四横纹能退热除烦散结,多用于热性病的烦躁之症。在 此穴可施以刺法或割法,称刺积疗法或割积疗法,具体方法 为:刺法是用毫针或三棱针刺本穴,使之出血,或用力挤出黏 液为度;割法是用刀割破本穴,用力挤出黏液。刺积和割积专 治疳积,如配以捏脊疗效更好。
(17)小横纹
[位置]手掌面,第2至5掌指关节横纹处。
[推拿法]
①掐揉小横纹:以拇指甲依次掐之,继以揉之(掐1揉
3)。
②推小横纹:以拇指桡侧,在小横纹穴左右推之。
[次数]掐揉法3 ~5次;推法100 ~300次。
[作用]退热,消胀,散结。
[主治]唇裂,口疮,发热,烦躁,腹胀。
[临床应用]此穴主要用于脾胃热结而致腹胀及口唇皲 裂。如因脾虚腹胀者,配以补脾经;因伤食腹胀者,配以揉中 脘、清补脾经、运内八卦;口唇破裂、口舌生疮者,配以清脾 经、清天河水、清小肠等。另外推小横纹可治疗肺部干性 啰音。
(18)掌小横纹
[位置]掌面小指根下,尺侧掌纹头。
• 552 .        大成推拿术
[推拿法]揉掌小横纹,以拇指、中指或食指端按揉之。 (图 11-66)
图11-66揉掌小横纹
[次数]100~500 次。
[作用]清热散结,宽胸宣肺,化痰止咳。
[主治]痰热喘咳,口舌生疮,流涎,顿咳,肺炎。
[临床应用]本穴善清心肺之郁热,为治疗口舌生疮、咳 喘的效穴,亦为治疗百日咳、肺炎的效穴,具有消肺部湿性啰 音的特殊作用。临床上治疗咳喘时,常配以清肺经、推揉膻 中、揉乳根等。另外,肝区疼痛时,揉之亦有效果。
(19)内劳宫(内劳)
[位置]在手掌正中央。
[推拿法]
①揉内劳宫:以中指端揉之。
②掐揉内劳宫:经拇指甲掐之继以揉之。
③水底捞明月(运内劳宫):以拇指尺侧,自小指根经掌 小横纹、小天心推至内劳宫,轻轻拂起。(图11-67)
[次数]揉法100 ~ 300次;掐揉及运法30 ~ 50次。
[主治]发热,烦渴,口疮,齿龈糜烂,虚烦内热, 便血。
中篇临床治疗篇
• 553 .
图11-67水底捞明月
[临床应用]本穴属心包络,为清热除烦的效穴,用于五 心烦热、口舌生疮等,多与清天河水、清心经、清小肠等合 用,若推拿时在穴上滴一滴凉水,用口吹之,则清热力更强。 水底捞明月为推掌小横纹、推小天心及推内劳宫的复合手法, 主要对心肾两经有热最为合适。
(20)总筋(总位、青筋、总心、内一窝风)
[位置]掌后腕横纹中点。
[推拿法]
①揉总筋:以拇指或中指端按揉之。
②掐总筋:以拇指甲掐之。(图11-68)
③拿总筋:以拇指按穴位上,以食指按手腕背部对合拿 之,另一手握其四指摇动。
[次数]揉法100~300次;掐、拿法3〜5次。
[作用]清心泄热,通气散结。
[主治]口舌生疮,潮热,牙痛,惊风,夜啼,肠鸣 吐泻。
[临床应用]本穴主清心经热,亦能通调周身气机。揉法 操作宜快,稍用力,对实热、潮热皆有疗效。若口舌生疮、潮 热、夜啼用掐法为宜,可配以清天七水、清心经能加强其清热 的作用。
• 554 •
大成推拿术
图11-68掐总筋
(21)五指节
[位置]掌背五指第1指间关节处。
[推拿法]
①掐揉五指节:以拇指甲依次掐之,继以揉之(掐1揉
3)。
②揉搓五指节:拇指放于穴位上,食指放于掌面与穴位相 对部位上,二指同时用力做揉搓法。
[次数]掐揉法3 ~5次;揉搓法50~100次。
[作用]祛风痰,通关窍,安神镇惊。
[主治]惊风,抽搐,惊惕不安,咳喘,痰涎,腹痛,疳 积,惊泻。
[临床应用]掐揉五指节多用于惊惕不安、惊泻等,可配 以推肝经、推心经、掐揉小天心等。揉搓五指节主要用于胸 闷、痰喘等,多与运内八卦、推揉膻中、清肺经等合用。
(22)        二人上马(二马)
[位置]手背第四五掌指关节后凹陷中。
[推拿法]
①揉二马:以拇指或中指端揉之。
②掐二马:以拇指甲掐之。
[次数]揉法100~500次;掐法3~5次。
中篇临床治疗篇
• 555 .
[作用]补肾滋阴,顺气散结,利水通淋。
[主治]虚热喘咳,小便赤涩,久病体虚,淋症,遗尿, 脱肛,腹痛,牙痛,消化不良,睡时磨牙。
[临床应用]揉二马为补肾滋阴的主法。在治疗阴虚阳 亢、潮热烦躁、久病体虚、消化不良、牙痛、小便赤涩等证 时,可单穴使用(推拿次数要多),也可与其他补益穴合用。 本穴对小便闭塞效果明显。对肺部有干性啰音、久不消失者, 以本穴配以掌小横纹,有一定疗效。
(23)外劳宫(外劳)
[位置]在掌背中央,与内劳宫相对处。
[推拿法]
①揉外劳宫:以中指或拇指端揉之。(图11-69)
图11-69揉外劳宫
②掐揉外劳宫:以拇指甲掐揉之。
[次数]揉法100~500次;掐法3~5次。
[作用]温阳散寒,升阳举陷。
[主治]风寒感冒,腹痛,腹胀,肠鸣,泄泻,消化不
• 556 •
大成推拿术
良,脱肛,遗尿,咳喘,疝气。
[临床应用]本穴性温,为补元阳主穴。临床上用揉法为 多,揉外劳宫主要用于一切寒证。左揉使气上升;右揉使气下 降;左右揉之能温阳发汗。治疗虚寒泄泻、脱肛、疝气等,宜 左揉法,可配以补脾经、补肾经、推三关、揉丹田等。凡脏腑 凝寒固冷,用之有温通作用,但温通之中又有收敛之功,则不 致温散太过。
用此法治风寒外感、表实无汗时,可配以拿风池、4大手 法、掐揉二扇门等。
(24)        —窝风(乙窝风)
[位置]手背腕横纹正中凹陷处。
[推拿法]
①揉一窝风:以拇指或中指端揉之。(图11_70)
②掐揉一窝风:以拇指甲或食指掐之,继以揉之。(图 11 -71)
图11-70揉一窝风
中篇临床治疗篇
• 557 .
图11 -71掐一窝风
[次数]揉法100~300次;掐法3~5次。
[作用]发散风寒,宣通表里,温中行气,止痹痛,利
关节。
[主治]伤风感冒,一切腹痛,急慢性惊风,关节痹痛, 关节屈伸不利。
[临床应用]本穴主要功效是止腹痛,对一切腹痛均可用 之,如配以拿肚角、摩腹,止腹痛效果更佳。对风湿性关节炎, 亦有一定的疗效。本穴能发汗,但汗出较缓,往往需操作较长 的时间,始见汗出,而且汗的性质微黏,故多用于寒滞经络、 痹痛,或感冒无汗,可配以拿风池、掐二扇门、推三关等。
(25)十宣(十王)
[位置]十指尖指甲内赤白肉际处。
[推拿法]掐十宣,以拇指甲依次掐之。
[次数]3~5次。
[作用]清热,醒神,开窍。
[主治]急热惊风,抽搐,高热,昏厥,烦躁不安,神 呆,精神恍惚。
[临床应用]本穴主要用于急救,多与掐人中、掐五指 节、掐小天心等合用。对高热惊厥,可用三棱针刺破放血,效
.558 .
大成推拿术
果更好。
(26)老龙(中根)
[位置]在中指甲后约1分处。
[推拿法]掐老龙:以拇指甲掐之,亦可继以揉之。(图 11 -72)
图11-72掐老龙
[次数]3~5次。
[作用]醒神开窍。
[主治]急惊暴死,昏迷不醒,高热抽搐。
[临床应用]本穴主要用于急救。若小儿急惊暴死或高热 抽搐,掐之知痛有声音,可治;不知痛而无声者,难治。急救 时,常与掐十王、掐人中、掐小天心等合用。
(27)左、右端正(内、外端正)
[位置]中指甲根两侧,桡侧为左端正,又称外端正;尺 侧为右端正,又称内端正。
[推拿法]掐揉端正,以拇指甲掐之,继以揉之。
[次数]3~5次。
[作用]止泄利,止呕吐,止衄血,开关窍。
中篇临床治疗篇
.559 •
[主治]痢疾,霍乱,水泻,恶呕,惊风,鼻衄,目 斜视。
[临床应用]左端正能升提中气,止泄利及水泻,多与推 脾经、推大肠、摩腹等合用;右端正主降,主要用于胃气上逆 而致的恶呕,多与运内八卦、揉中脘、横纹推向板门等合用。
本穴对鼻衄有良效,用细绳由中指第3节横纹起扎至指端 (不可过紧),扎好患儿静卧。掐端正也可用于急救,需配以 掐人中、掐老龙、掐十王等。
(28)        二扇门(左、右扇门)
[位置]在手背、中指掌指关节两侧凹陷中。
[推拿法]
①揉二扇门:以两手拇指或食指重揉之。(图11-73)
图11-73揉二扇门
②掐(揉)二扇门:以两手拇指甲掐之,或继以揉之。
[次数]揉法100 ~500次;掐法3~5次。
[作用]发汗透表,退热平喘,定惊安神。
[主治]伤风感冒,发热无汗,痰喘气粗,呼吸不畅,急 惊风,口眼哨斜。
[临床应用]本穴为发汗效穴。如欲发汗必先掐心经与内 劳宫,再重揉太阳穴,然后掐揉此穴约200 ~ 400次,至患儿 头部及前后身微汗出即可,若时间过长易大汗淋漓。本穴性温 散而不守,易伤阳耗气,故对体虚患儿用此穴时,必先固表 (补脾经、补肾、揉肾顶),然后再用汗法。操作时要稍用力,
• 560 .
大成推拿术
速度宜快。本穴与肾顶合用,一固一散,则汗出不致过多,适 宜平素体虚外感无汗者。
(29)精宁
[位置]手背第4、5掌骨歧缝间。
[推拿法]
①揉精宁:以拇指或中指端揉之。
②掐精宁:以拇指甲掐之。(图11-74)
[次数]揉法100~500次;掐法3~5次。
[作用]行气,破结,化痰,醒神。
[主治]疳积,痰喘,气吼,干呕,眼内胬肉,口眼啮 斜,惊风昏厥。
[临床应用]本穴善消坚破积,克削气分,故虚者慎用。 如必须应用时,多与补脾经、补肾经、推三关等补益手法同 用,以免元气受损。本穴用于急救时,多与掐威灵、掐老龙、 掐人中等急救穴配用,能加强治疗效果。
(30)威灵
[位置]在手背第二三掌骨交缝处。
[推拿法]掐(揉)威灵:以拇指甲掐之,继以揉之。
[次数]5~10次。
[作用]开窍,醒神、镇惊。
[主治]急惊暴死、昏迷不醒,头痛,耳鸣。
[临床应用]本穴主要用于急救,主治惊风昏迷,遇患儿
中篇临床治疗篇
• 561 .
急惊暴死者掐之,有声者易治,无声者难治,多与掐人中、掐 十王、掐老龙、掐精宁等合用。
(31)外八卦(外八方、手背八穴)
[位置]掌背外劳宫周围,与内八卦相对。
[推拿法]运外八卦:以拇指面做顺时针方向的运法。
[次数]100 ~ 300 次。
[作用]宽胸理气,通滞散结。
[主治]胸闷,腹胀,便结。
[临床应用]本穴主要用于气血壅滞,脏腑不和引起的诸 症,多配以摩腹、推揉膻中、按弦走搓摩等。
(32)天门、虎口
[位置]天门、虎口在拇指尺侧赤白肉际处由指尖至虎口 成一直线。
[推拿法]天门人虎口,以拇指尺侧由指尖推至虎口。 (图 11 -75)
图11-75天门人虎门
[次数]100 ~ 300 次。
[作用]顺气,和血,健脾。
[主治]泄利,腹痛。
[临床应用]本穴主要用于泄利、腹痛,多与推大肠、推 脾经、拿肚角等合用。
(33)天河水(河水)
• 562 .
大成推拿术
[位置]在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 [推拿法]
②清天河水(推天河水):以食中二指面,从腕横纹推至 肘横纹。(图11-76)
图11 -76清天河水
②大清天河水:以食中二指面,自内劳宫推至肘横纹。
③打马过天河:先运内劳宫,然后屈患儿4指,再以食中 二指端自内关、间使循天河向上一起一落打至洪池为1次。 (图 11 -77)
④引水上天河:以凉水滴于大横纹处,用食中二指面慢慢 推至洪池,后用两手4指交替拍之,并用口吹气于天河穴以 透之。
[次数]清及大清天河水100 ~ 500次;打马过天河及引 水上天河3 ~7次。
[作用]清热解表,泻火除烦。
[主治]一切热证,外感发热,内伤发热,阴虚潮热,烦 躁不安,口渴,弄舌,重舌,惊风,口舌生疮,痰喘,咳嗽。
[临床应用]清天河水性微凉,能清热解表,用于外感发 热、头痛、咽痛等,常与4大手法、清肺经合用;清天河水性
中篇临床治疗篇
• 563
较平和,清热而不伤阴分,善清阴虚内热及心经热,对于五心 烦热、惊风口燥、咽干、口疮、弄舌等症均可用之,可单用或 与清心经、清肝经、清小肠配合使用。本穴由于推拿手法不 同,清热的作用也不同,大清天河水清热的作用强于清天河 水;引水上天河强于大清天河水;打马过天河清热之力最强, 且能活经络、通关节,故打马过天河和引水上天河,一般多用 于脏腑实热证,常与退六腑、推脊柱合用。
(34)三关
[位置]在前臂桡侧,自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
[推拿法]
①推三关(推上三关):以食中二指面或拇指桡侧自腕横 纹推至肘横纹。(图11 -78)
②大推三关:屈患儿拇指,自拇指尖沿桡侧推至肘横纹。 [次数]100 ~500 次。
图11-77打马过天河
• 564 .
大成推拿术
图11-78推三关
[作用]温阳散寒,发汗解表,益气活血。
[主治]一切虚寒证,腹痛,腹泻,畏冷,四肢无力,病 后体虚,风寒感冒,斑疹白痦,疹出不透,痿证。
[临床应用]本穴性温,能补益气血,温补下元,主治一 切虚寒证。可用于气血虚弱、命门火衰、下元虚冷,阳气不足 而引起的四肢厥冷、面色无华、食欲不振、疳积、吐泻等各种 病症,常与补脾经、补肾经、揉二马、揉丹田等合用。该穴具 有益气活血、温阳散寒、发表取汗的作用,可用于瘆毒内陷、 隐疹不出、风寒感冒等,多与推脾经、清肺经、掐二扇门、4 大手法合用。
(35)六腑(六府)
[位置]在前臂尺侧自肘横纹至腕横纹成一直线。
[推拿法]退六腑(推六腑、推下六腑):以食中二指或 拇指面自肘横纹推至腕横纹。(图11-79①②)
[次数]100〜500次。
[作用]清热,凉血,解毒。
[主治]一切实热证。高热,烦躁,惊风,口渴饮冷,鹅 口疮,重舌,弄舌,咽痛,肿毒,热痢,腮腺炎,大便秘结。
中篇临床治疗篇
.565 .
[临床应用]本穴性大凉,专清里热,清营血热,对脏腑 郁热积滞、壮热苔黄、口渴咽干、库聴、肿毒等实热证均可用 之。此外此穴与补肺经合用,止汗效果较好。本法与推三关为 大凉大热要穴,可单穴用,亦可两穴合用。两穴合用能平衡阴 阳,防止大凉大热伤其正气。如寒热夹杂以热为主,则以退六 腑三数,推三关一数之比推之;若以寒为主则以推三关三数, 退六腑一数之比推之;推数相等有调和之意。
①拇指退六腑
图11-79_退六腑 11.4.5下肢部穴位
(1)箕门
[位置]人腿内侧,髌骨上缘至腹股沟成一直线。
• 566 •
大成推拿术
[推拿法]推箕门:以食中二指面自髌骨内上缘推至腹 股沟。
[次数]100 ~ 500 次。
[作用]利尿。
[主治]小便赤涩不利,尿闭,水泻。
[临床应用]本穴性平和,有较好的利尿作用。主要用于小 便赤涩、尿闭、7JC泻等症,多配以清小肠、揉丹田、推脾经等。
(2)百虫(百虫窝)
[位置]髌骨内上缘2. 5寸处。
[推拿法]
①拿百虫:以两手拇中二指合拿患J佐右两穴。(图11-80)
图11-80拿百虫
②揉百虫:以大拇指或中指端揉之。
[次数]拿法3~5次,揉法30~50次。
[作用]通经络,止抽搐。
[主治]惊风抽搐,昏迷不省,下肢瘫痪,痹痛。
[临床应用]本穴可用于下肢瘫痪、痹痛等症,多配以按 揉足三里、按揉膝眼、拿委中等;若用于止抽搐,手法宜重, 常配以掐人中、掐山根、掐老龙等急救穴。
(3)足三里
[位置]外膝眼下3寸,胫骨旁1寸。
[推拿法]
中篇临床治疗篇
• 567
(1)掐揉足三里:以拇指甲掐之,继以揉之。
(2)按揉足三里:以拇指端按揉之。
[次数]掐揉法3 ~5次;按揉法50〜100次。
[作用]健脾和胃,调中理气,导滞通络。
[主治]腹泻,呕吐,腹胀,腹痛,下肢萎软无力, 疳积。
[临床应用]本穴属足阳明胃经,多用于消化系统疾病及 下肢萎软。如本法配分推腹阴阳、推天柱骨治呕吐;配推上七 节骨、推大肠治泄泻;配拿肚角、揉一窝风治腹痛。另外,该 穴为小儿保健4大手法之一,常与其他3法补脾经、捏脊、摩 腹合用,以保健强体。
(4)后承山
[位置]小腿后侧,当腓肠肌收缩时,形成的人字纹的 尖端。
[推拿法]
①拿承山:以拇指与食中二指相对合拿之。(图11-81)
图11-81拿后承山
②推按承山:以拇指按之,继以向心部推之为补;按后向 足部推为泻。
[次数]拿法3 ~5次;推按法,按3 ~5分钟后,推
• 568 .
大成推拿术
100〜500次,或以热为度。
[作用]通经络,止抽搐,止泻,通便。
[主治]泄泻,便秘,抽搐,下肢痹痛,瘫痪,腿痛 转筋。
[临床应用]本穴向心部方向推按能止泻;向足部方向推 按能通便;拿之能止抽、止腹痛、通经络,推时可蘸少量麻 油,不拘次数,以热为度。
(5)前承山
[位置]在胫骨旁,与后承山相对。
[推拿法]拿揉前承山,以拇指按于穴位上,余指放在后 承山相对合拿之,继以揉之。
[次数]拿3~5次;揉50~100次。
[作用]镇惊止抽。
[主治]急惊,抽搐,角弓反张。
[临床应用]凡急惊风需急救时,宜先拿或掐精宁、威灵
救法。
(6)三阴交
[位置]在足内踩直上3寸。
[推拿法]推运三阴交:先以拇指由此穴向上或向下推 之,继以揉之。向上推、向前运为补;反之为泻。
[次数]推50-100次;运100~200次。
[作用]通血脉,活经络,健脾胃,助运化,疏下焦。
[主治]急慢惊风,消化不良,小便不利,外阴痛,下肢 痹痛。
[临床应用]本穴主要用于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亦常用于 下肢痹痛、瘫痪、惊风等,可配以拿承山、掐老龙、掐五指 节等。
(7)涌泉
[位置]屈趾、足心前正中凹陷中。
中篇临床治疗篇
• 569 .
[推拿法]
①揉涌泉:以拇指端揉之。
②推涌泉:以拇指面向趾部直推。
③掐涌泉:以拇指甲掐之。
[次数]推、揉法24~100次;掐法3~5次。
[作用]引火归元,醒神除烦,止吐泻。
[主治]五心烦热,发热,虚热,久热不退,呕吐,泄 泻,目赤肿痛,口舌生疮,神昏,惊风,癫痫。
[临床应用]本穴属肾经,推揉之能引火归元、退虚热。 用于五心烦热、久热不退、夜寐不安,多与揉二马、水底捞明 月、清天河水等合用。如以本法配退六腑、清天河水能退实 热;揉涌泉能止吐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3

主题

8838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630
71#
 楼主| 发表于 2020-6-2 09:43:04 | 显示全部楼层
71楼 铁鞭01说:
11.5常见疾病治疗
小儿推拿在运用手法治疗前,必须通过四诊收集临床资 料、综合分析、辨证施治。根据患儿的病情、年龄、体质等情 况,拟定出处方。
推拿处方是由若干个不同作用的穴位、手法及次数(时 间)组成。它是根据病情的需要,在辨证立法的基础上,配 用适当的穴位,运用适当的手法、规定必要的推拿次数(时 间)而组成的。如取中脘穴用揉法,需揉100次,称“揉中 脘100次”,取腹穴用摩法,需摩3分钟,称“摩腹3分钟”。 所谓“揉中脘”、“摩腹”就是推拿法,所以也可以说处方是 若干个推拿法和时间(次数)组成。推拿法还包括手法的补 泻、手法操作的形式。如用补法推脾经,称补脾经,清法则称 清脾经,如用推脾经来表示,实则包含补、清、和脾经3个方 面,处方上就不明确。还有一些穴位,如六腑,处方用名为 “退六腑”表示手法操作的形式。“推下七节骨”、“推上三 关”等体现手法的操作方向。复式手法的命名,多是根据象 形动作而定,如水底捞明月、猿猴摘果等。
• 570 .
大成推拿术
另外处方要有主次之分,主穴(君穴)是针对疾病的主 症,起主要治疗作用的穴位。配穴(臣穴)有3个意义:一 是加强主穴的作用;二是对主穴有制约作用;三是协助主穴治 疗一些次要症状。一个处方中主次穴的多少,要根据病情的需 要,一般2 ~4个穴为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3

主题

8838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630
72#
 楼主| 发表于 2020-6-2 09:43:30 | 显示全部楼层
72楼 铁鞭01说:
11.5.1        鹅口疮
患儿口腔舌上满布白屑,状如鹅口,故名鹅口疮,亦称雪 口。该病为白色念珠菌侵人口腔黏膜引起,多见于新生儿营养 不良及婴儿腹泻、麻疹等病后期,或长期应用抗菌素所致。
11.5.1.1        病因病理
因心脾积热或虚火上浮,口腔不洁,感染秽毒之邪所致。 舌为心之苗,脾脉络于舌,感病后,热毒循经上行,熏灼口 舌。或先天不足,后天失调,脾胃阴虚,虚火上浮,而发病。 11.5.1.2临床表现
本病初起,先在口腔、舌上或两颊内侧出现白屑,渐即蔓 延于牙龈、口唇、软硬腭等处。白屑如凝固的乳块,随拭随 生,不易清除,甚则散布至鼻及气管等处。患儿因口内疼痛而 吮奶困难,呼吸不利,啼哭不安,口涎流出。
若心脾积热,则面赤唇红,舌尖红赤,大便干燥,小便色 黄,指纹紫滞;虚火上浮则见形体怯弱,面白颧红,口干不 渴,大便溏稀,舌红少苔,指纹淡红。
11.5.1.3治疗方法
治以清热降火,滋阴清热,引火归元。
(1)处方一
①心脾积热:揉掌小横纹150次,掐揉小横纹10次,掐 揉小天心5次,清天河水200次,清胃经100次,退六腑100 次,清肺经100次,清小肠100次,清补脾经100次。
方义:本方以清解心脾积热为主。清胃经、清天河水、清 补脾经清解心脾积热;揉掌小横纹、掐揉小横纹、掐揉小天心 配清天河水散毒邪热结而清心火;退六腑配清肺经、清小肠清
中篇临床治疗篇
• 571 .
脏腑结热而通大小便。
②虚火上浮:揉掌小横纹150次,掐揉小横纹10次,掐 揉小天心5次,清天河水150次,揉二马200次,补肾经100 次,清肝经100次,揉涌泉100次。
方义:本方以滋水制火,引火归元为主。揉二马、补肾经 配清肝经、清天河水、掐揉小天心滋水制火,善清虚热;揉涌 泉清虚热,引火归元;揉掌小横纹、掐揉小横纹能散结解毒。
(2)处方二
清天河水200次,清小肠200次,清心经100次,推涌泉 150 次。
方义:清天河水,清小肠,清心经可清热泻火除烦;推涌 泉以引火归元。
加减法:心脾积热者加退六腑200次,清脾经200次以清 热导滞;虚火上浮者加揉二马200次,水底捞明月50次,清 肝经100次以滋阴清热除烦。
11.5.1.4各家治法
(1)《厘正按摩要术》(清•张振均编)
推食指三关100次,退六腑100次,分阴阳36次,捞明 月36次,打马过天河36次。
(2)《齐鲁推拿医术》(孙承南主编)
①热毒鹅口疮:分手阴阳、运内八卦、清心经、水底捞明 月、清天河水、推板门、掐揉总筋、补肾经。
②虚火鹅口疮:揉二马、清补脾经、清天河水、运八卦、 捣小天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3

主题

8838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630
73#
 楼主| 发表于 2020-6-2 09:43:57 | 显示全部楼层
73楼 铁鞭01说:
11.5.2        夜啼
本病多见于未满月的初生婴儿,或半岁以内的乳婴儿。凡 日间如常,夜间啼哭,其形式可为间歇,或持续不巳,甚至通 宵达旦,或定时啼哭者称夜啼。俗称“夜哭郎”。如因初断乳 食,或夜间喜见灯光,或其他病症引起的夜啼不属本症范畴。
• 572 •
大成推拿术
11.5.2.1病因病理
由于小儿脏腑娇嫩,神气怯弱,每遇脾脏虚寒,心经积 热,惊骇恐惧,乳食积滞等,均可导致脏腑气血逆乱,功能失 常,心胆不宁而夜间啼哭不休。
11.5.2.2临床表现
(1)脾寒夜啼
夜间啼哭,哭声细软,屈腰而啼,伴有面色青白,四肢不 温,腹喜手按,不吮乳,大便溏泄。
(2)心热夜啼
哭声粗壮,仰身而啼,伴有烦躁不安,面赤唇红,口中气 热,大便秘结,小便赤涩。
(3)惊恐夜啼
夜间突发啼哭,声惨而紧,多梦,伴睡中时作惊惕、面色 青灰、有恐惧状、紧偎母怀。
(4)伤食夜啼
哭声粗大,伴烦躁不安、脘腹胀满、大便秘结、手腹灼 热、厌食呕吐。
11.5.2.3治疗方法
治以调理脏腑,平和气血,镇惊安神。
(1)处方一
①脾寒:补脾经200次,推三关150次,揉外劳宫100 次,揉一窝风100次,掐揉小天心5次,掐揉五指节5次。
方义:本方以温中健脾为主。补脾经、推三关健脾温中散 寒;揉外劳宫、掐一窝风祛脏腑凝寒固冷;掐揉小天心、掐揉 五指节祛风镇惊安神。
②心热:掐揉小天心10次,清肝经100次,清天河水200 次,掐揉五指节5次。
方义:本方以清热降火、安心宁神为主。掐揉小天心、清 天河水清热降火;清肝经、掐揉五指节清热安神除烦。
③惊恐:掐揉小天心10次,清肝经200次,清肺经100
中篇临床治疗篇
.573 .
次,清心经200次,掐揉五指节5次,补脾经100次,运内八 卦50次。
方义:本方以镇惊安神为主。掐小天心、清心经、掐揉五 指节镇惊安神;清肺经、清肝经定魂安魄;补脾经配运内八卦 调中健脾。
④伤食:掐揉小天心5次,掐揉五指节5次,清肝经150 次,清补脾经200次,揉中脘200次,揉板门200次,捏脊 6次。
方义:本方以消食导滞、镇惊安神为主。掐揉小天心、掐 揉五指节,清肝经镇惊安神;清补脾经、揉中脘、捏脊、揉板 门健脾助运,消食和中。
(2)处方二
摩百会100次,掐揉五指节100次,捣小天心300次,捏 脊6次。
方义:摩百会、掐揉五指节、捣小天心以镇惊安神;捏脊 调阴阳,和气血。
加减法:脾寒者加补脾经200次,推三关100次,揉外劳 宫100次,以温阳散寒;心热者加清心经200次,清天河水 150次,清小肠100次以清心泻火;惊恐者加平肝经200次, 清心经200次以镇惊安神;伤食者加摩腹5分钟、揉中脘100 次、揉板门100次以消食化滞。
11.5.2.4各家治法
(1)《小儿推拿广意》(熊应雄辑)
推三关、退六腑,清心经,捞明月,分阴阳,掐胆经。
(2)《齐鲁推拿医术》(孙承南主编)
①脾寒啼:分阴阳(阳重)、补脾经、揉一窝风、揉外劳 宫、揉小天心、补肾经、揉二马、摩脐、摩天枢。
②心热啼:水底捞月、清心经、清肾经、清天河水、退六 腑、揉心俞、揉厥阴俞、揉涌泉。
③惊恐啼:补心经、补肺经、运八卦、掐五指节、掐威
• 574 •
大成推拿术
灵、揉百会、掐人中、掐十王、揉前承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3

主题

8838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630
74#
 楼主| 发表于 2020-6-2 09:44:22 | 显示全部楼层
74楼 铁鞭01说:
11.5.3 麻疼
麻疹以发热3〜4天后遍体出现红色疹点,扪之碍手状如 麻粒而名。是一种小儿最常见的发疼性传染病。流行于冬春两 季,以6个月~5岁小孩儿易发病。
11.5.3.1        病因病理
因感受麻疹时邪,由口鼻而入,主要侵犯肺脾二经,肺主 皮毛,脾主肌肉,故疹点隐隐于皮肤之内,磊磊于肌肉之间。 11. 5. 3. 2 临床表现 本节只论述顺证。
(1)初热期(疹前期)
本期从开始发热至疹点出现,约3~4天。突然发热,咳 嗽,流涕,喷嚏,面红目赤,眼泪汪汪,同时口内膜上有麻疹 黏膜斑(柯氏斑)。
(2)见形期(出疹期)
本期由出疹点开始至透发完毕,为期约3天。上述症状逐 渐加重,烦躁不安,口渴,便溏,壮热,疹点逐渐透发,顺序 自耳后发际—头面—颈—胸腹腰背—四肢,最后手足心部见 疹,即为出透。疹点初起为玫瑰色斑丘瘆,形态大小不一,有 的合并成片,疹间有正常皮肤,疹点稍见隆起,扪之碍手,压 之褪色。舌质红赤、苔黄腻或黄燥,脉象洪数,指纹紫滞。
(3)没收期(恢复期)
疹出齐后,热度渐退,诸症渐消。皮疹隐退后,皮肤脱 屑。后有棕色色素沉着,2~3周退尽。
11.5.3.3治疗方法
治以初期解肌发表;中期清热解毒,疏风透瘆;后期养阴 补虚。
(1)初热期:4大手法各30次,揉小天心100次,揉一 窝风100次,分手阴阳100次,推三关150次,运内八卦50 次,清胃经100次,补脾经100次。
中篇临床治疗篇
.575 •
方义:本方以解肌发表为主。补脾经、运内八卦健脾和 胃,助阳解肌;4大手法、推三关发表透疹;揉小天心、揉一 窝风、分手阴阳疏风祛邪、镇惊清热;清胃经清热除烦。
(2)见形期:掐揉小天心5次,揉一窝风100次,清天河 水200次,清胃经100次,掐揉二扇门10次,补脾经100次, 推三关100次。
方义:本方以清热解毒、疏风透瘆为主。掐揉小天心、清 天河水、清胃经3穴合用能清热解肌达邪;揉一窝风、掐揉二 扇门疏风透疹;补脾经配推三关补气和血,通畅经络,助瘆 透达。
(3)没收期:补脾经200次,推三关150次,揉二马200 次,补肾经100次,运内八卦100次,运板门50次,捏脊6 次,按揉足三里50次。
方义:本方以养阴补虚为主。补脾经、揉二马、补肾经健 脾补虚,滋养阴液;补脾经配按揉足三里健脾和胃,补益气 血;运内八卦、运板门开胸膈,进饮食;推三关助气和血;捏 脊助阳扶正,调和脏腑,平衡阴阳。
11.5.        3. 4各家治法
《齐鲁推拿医术》(孙承南主编)
①初热期:4大手法、清脾经、清胃经、推三关、揉迎 香、拿风池、掐合谷、掐曲池、掐大椎、揉肺俞。
②见形期:清脾胃、清肺经、水底捞月、推三关、清天河 水、退六腑、掐二扇门、拿风池、推天柱骨、揉肺俞、揉脾 胃俞。
③恢复期:补脾经、清肺经、补肾经、运中腹部、清心 经、推三关、揉百会、揉肺俞、揉脾胃俞、掐足三里。
11. 5. 4风疹
风瘆是一种特殊病毒引起的较轻传染病。
本病多见于5岁以内小儿,冬春季易发病。因疹点出没较 快,细小如沙,故又名风痧。
• 576 .
大成推拿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3

主题

8838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630
75#
 楼主| 发表于 2020-6-2 09:44:50 | 显示全部楼层
75楼 铁鞭01说:
11.5.4.1病因病理
主要由于外感病毒时邪,与气血相搏,郁于肌表,发于皮 肤而致风疹。
11. 5. 4. 2临床表现
初起恶风发热,发热一般不高,喷嚏,流涕,咳嗽,目 赤,发热1 ~2天后瘆由头面而出,除手足心外,渐布躯干, 四肢,细小分明,稀疏均匀,色淡红。疹后1~2天热退,2~ 4天皮疹隐退,无脱屑和斑痕,舌红、薄苔,指纹色紫,脉象 浮细。
11. 5.4.3治疗方法
治以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处方
清天河水200次,推三关100次,揉小天心100次,揉一 窝风100次,清肺经150次,运内八卦50次。
方义:本方以疏风清热解表为主。清天河水、揉小天心清 热解毒;揉一窝风配推三关通经和络,发表透瘆、清肺经、运 内八卦疏风宣肺透疹。
加减法:若小便短赤加清小肠150次、推箕门100次以清 热利尿;若兼食滞者加运板门100次、清补脾经150次以消食 化积;恶呕者加推下天柱骨200次、分腹阴阳100次以和中降 逆止呕;便溏者加推大肠200次调中止泻;便秘者加推下七节 骨150次、顺摩腹3分钟以理气通便。
11. 5.4.4各家治法
《齐鲁推拿医术》(孙承南主编)
推三关、推脾经(手法宜重),掐拿风池、掐拿风府、拿 肩井、拿合谷。若热重气粗加清板门、清肺经;疹密色鲜红、 唇舌均红加退六腑;咽喉红肿加掐少商、挤捏天突;腹胀纳少 加分腹阴阳、掐揉四横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3

主题

8838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630
76#
 楼主| 发表于 2020-6-2 09:45:13 | 显示全部楼层
76楼 铁鞭01说:
11.5.5痄腮(腮腺炎)
本病为一种小儿常见的急性传染病,以腮腺肿胀为主要特
中篇临床治疗篇
.577 .
征。发病多为5 ~9岁小儿,多流行于冬春两季。
11.5.5.1        病因病理
风温病毒由口鼻而人,疲滞于少阳经脉、湿热内蕴,气血 受阻,而见漫肿坚硬于两耳下腮部。
11. 5. 5.2临床表现
起病急,发热、耳下肿胀,多先见于一侧,1 ~2天后病 及对侧,以耳垂为中心肿胀,边缘不清、压痛、张口困难,颊 黏膜可见腮腺管口红肿。多于1~2周消失。
严重者可伴发脑炎,症见高热、嗜睡、头痛、呕吐等;亦 可伴发睾丸炎,而见睾丸肿痛。
11.5.5.3治疗方法
治以清热解毒,散结消肿。
外方
分阴阳(阴重)200次,清天河水100次,退六腑300 次,掐揉小天心10次,揉涌泉100次,推三关50次,运八卦 100次,清胃经100次,清肺经100次,揉一窝风50次。
方义:本方以清热解毒、散结消肿为主。揉小天心、退六 腑、清天河水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分手阴阳、揉涌泉调和阴 阳,引热下行;运八卦、清胃经清胃热,开胸膈;清肺经配揉 一窝风宣通表里,疏解风邪;佐以推三关以活血化瘀、消散 肿结。
加减法:若神昏谵语、抽搐等应先急救,可用掐人中3 次,掐十王3次、掐精宁3次、掐威灵3次以醒脑开窍;若睾 丸肿痛加清肝经200次、推运三阴交100次以清利湿热,疏肝 解郁。
11.5.5.4各家治法
(1)《厘正按摩要术》(清•张振均编)
分阴阳200次,推三关200次,退六腑100次,推脾土 100次,揉太阳50次,运内八卦20次,揉内劳宫30次。
(2)《儿科推拿图解》(栾长业、单永进编绘)
.578 •
大成推拿术
平肝经,退六腑,揉涌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3

主题

8838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630
77#
 楼主| 发表于 2020-6-2 09:45:40 | 显示全部楼层
77楼 铁鞭01说:
11.5.6发热
发热是由于感受外邪或脏腑功能失调而引起体温异常升高 的一种小儿常见病症。可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中。
11.5.6.1        病因病理
由于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稚阴未长,故小儿易受外 邪侵犯,又易从热化。在气候突变、冷热失常及炎热夏季,小 儿冷热不能自调,易为外邪所侵,邪正相搏,营卫失和而发 热,如热邪内传,内伏于脏腑或素体阳盛,瘀积日久,或久热 伤阴等均可发生脏腑失调的内热。
11.5.        6. 2临床表现
(1)外感发热
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外感风寒者,恶 寒重、无汗、流清涕、咽痒、清稀痰、舌苔薄白、脉浮紧、指 纹鲜红;外感风热者,发热重、流黄涕、咽喉红肿、口干而 渴、黄痰、舌尖红薄黄苔、脉浮数、指纹紫红。
(2)阴虚内热
午后潮热,手足心热,颧红盗汗,烦躁不眠,口渴消瘦, 大便秘结,尿少色黄,舌红少苔,脉细数,指纹淡紫。
(3)肺胃实热
高热面赤,唇红气粗,烦躁便秘,口渴喜饮,不思饮食, 舌红苔黄燥,脉滑数,指纹深紫。
11.5.6.3治疗方法
治以清热解表,或调和脏腑、平衡阴阳。
(1)处方一
①外感发热:4大手法各50次,掐风池3次。外感风热 加清天河水200次;外感风寒加推三关150次、揉外劳宫 100 次。
方义:本方以解表发汗为主。4大手法配掐风池解表发汗 以透发外邪;推三关、揉外劳宫助阳散寒,解肌发表;清天河
中篇临床治疗篇
.579 .
淸热解表。
加减法:发热夹痰咳者,加淸肺经200次、运内八卦50 次、推揉臍中150次以宣肺化痰止咳;夹食积者,加揉中脘 150次、清补脾经200次、运内八卦50次、运板门100次以和 中助运,消食导滞;夹呕者,加推下天柱骨300次、横纹推向 板门100次以降逆止呕;夹惊者,加清肝经150次、掐五指节 10次以镇惊安神。
②阴虚发热:揉二马200次,补肾经150次,补脾经100 次,清天河水150次,揉涌泉100次,运内八卦50次,揉足 三里100次,分手阴阳100次。
方义:本方以补脾肾两经为主。揉二马、补肾经壮水制 火;清天河水、分手阴阳调和阴阳,清虚热调气血;补脾经、 运内八卦、揉足三里健脾和胃,增进食欲;揉涌泉引热下行。
加减法••盗汗重者加揉肾顶200次、补肺经100次以益气 止汗。
③肺胃实热:清肺经^OO次,清胃经200次,清天河水 100次,退六腑150次,清大肠100次,运板门50次,水底捞 明月30次,运八卦50次。
方义:本方以清解里热为主。清肺经、清胃经能清肺胃二 经实热;肺与大肠相表里,推大肠以通便泻火;清天河水、退 六腑、水底捞明月清热解毒、通里除烦;运板门、运内八卦开 胸膈、消食滞、进饮食。
清天河水200次、推下天柱骨300次、平肝经100次、清 小肠100次。
方义:清天河水、清小肠、推下天柱骨能清热降火除烦; 平肝经能清热解郁理气。
加减法:外感风寒加4大手法各30次、推三关100次, 掐风池5次以疏风散寒;外感风热加揉大椎100次、4大手法 各30次以清热解表;阴虚加水底捞明月50次、揉二马150次
.580 .
大成推拿术
以滋阴清热;肺胃实热加清肺经200次、清脾经200次以清肺
泻胃。
11.5.6.4各家治法
(1)《厘正按摩要术》(清•张振均编)
①胎热:分阴阳200次,推三关100次,退六腑100次, 推三焦36次,清天河水50次,揉外劳宫100次,运内八卦 100次,掐肾水36次,掐十王穴36次,运斗肘36次,水底捞 明月36次。
②推热:分阴阳200次,推三关100次,退六腑100次, 推补脾土200次,天门人虎口 100次,推大小肠100次,运内 八卦100次,掐揉总筋50次,运斗肘50次,摩运肚脐各200 次,分腹阴阳200次。
③惊热:分阴阳200次,推三关100次,退六腑100次, 清心经100次,推二扇门100次,推肺经100次,掐中指巅50 次,掐合谷50次,掐总筋50次,清天河水36次,掐揉威灵 50次,运斗肘50次,水底捞明月36次。
(2)《齐鲁推拿医术》(孙承南主编)
①外感发热:外感风寒掐揉一窝风、平肝经、清肺经、打 马过天河;外感风热清肺经、退六腑、清天河水、推揉膻中、 揉天突、掐揉曲池;外感暑热清脾经、清补肺经、清心经、清 肺肝经、清天河水、清大肠、推天柱骨、推脊、揉肺俞、揉脾 胃俞。
②食积发热:运中腹部、分腹阴阳、摩神阙、分手阴阳、 按弦走搓摩、掐揉合谷、掐揉足三里。
③肾虚发热:揉小天心、揉二马、平肝经、补肾经、掐内 劳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3

主题

8838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630
78#
 楼主| 发表于 2020-6-2 09:46:06 | 显示全部楼层
78楼 铁鞭01说:
11.5.7 咳嗽
咳嗽是外感六淫,或内伤诸因所致肺失清肃而壅遏不宣引 起的以咳嗽为主症的病症。咳嗽是小儿肺系疾患中常见证候, 例如感冒、支气管炎、肺炎、肺痨等病都可引起咳嗽。临床上
中篇临床治疗篇
.581 •
以外感咳嗽多见。
11.5.        7.1病因病理
由于小儿脏腑娇嫩、肌肤柔弱、肺易受邪、易受风、寒、 热等外邪侵袭,亦易受内热、痰浊干扰,造成肺气阻滞,或肺 气虚弱,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而咳嗽。
11.5.7. 2临床表现
(1)外感咳嗽
咳嗽,流涕,鼻塞,发热,恶寒。外感风寒者,恶寒重, 无汗、咽痒、舌苔薄白,脉浮紧、指纹红;外感风热者,发热 重、微汗、咽红肿而痛,舌红、薄黄苔,脉浮数,指纹紫红。
(2)内伤咳嗽
久咳,身微热。阴虚者干咳无痰、盗汗潮热、五心烦热、 舌红少苔、脉细数、指纹淡红;痰浊咳者,痰多泛呕、胸闷气 促、头沉神疲、苔白腻、脉滑、指纹暗红而滞;肺热咳者,咳 嗽气粗、面赤唇红、咽干口渴、烦躁便秘、舌红苔黄、脉数、 指纹紫红;肺气虚者,咳声无力、神乏气短、自汗纳少,舌 淡、苔薄白、脉细弱、指纹淡。
11.5.7.3治疗方法
治以疏风解表,宣肺理气,调理肺脾,化痰止咳。
(1)外感咳嗽:4大手法各30次,清肺经150次,运内 八卦100次,推揉膻中200次,揉乳根50次,揉乳旁50次, 揉肺俞100次。
方义:本方以疏风解表,宣肺止咳为主。4大手法能疏风 解表;推揉膻中、运内八卦利气化痰;清肺经,揉乳根、乳 旁、揉肺俞理气止嗽。
加减法:风寒咳嗽加推三关150次、掐二扇门5次,以散 寒祛风、发汗解表;风热咳嗽加清天河水200次,以清热 解表。
(2)内伤咳嗽:清肺经200次,运内八卦100次,推脾经 200次,推揉膻中150次,揉乳根50次,揉乳旁50次,揉肺
.582 .
大成推拿术
俞100次。
方义:本方以健脾理肺、化痰止嗽为主。清肺经、补脾经 能健脾理肺;推揉膻中、揉乳根、揉乳旁、推揉肺俞、运内八 卦宣肺理气,化痰止咳。
加减法:久咳肺虚者,加推三关100次、捏脊6次以健脾 补肺,益气止咳;肺热咳嗽,加退六腑150次、清大肠100次 以清热通里;阴虚咳嗽,加揉二马200次、补肾经100次以滋 阴润燥;痰浊咳嗽,加补脾经100次、揉丰隆150次、按弦走 搓摩150次以健脾化湿。
11.S.7.4各家治法
(1)《小儿推拿广义》(清•熊应雄编)
推三关、六腑、肺经二扇门、二人上马,多揉肺俞、掐五 指节、合谷,运八卦,多揉大指根,掐精宁穴、涌泉、天门入 虎口、板门。痰壅气喘,掐精灵穴,再掐板门;痰结壅塞多运 八卦;干咳,退六腑;痰咳,推肺经、推脾、清肾、运八卦; 气喘,掐四横纹。
(2)《小儿推拿》(金义成编)
清肺经、按天突、推膻中、开璏玑、揉乳旁、揉乳根、擦 胸背。外感咳嗽者,加推攒竹、推坎宫、推太阳、黄蜂人洞、 拿风池、推三关、退六腑、拿合谷;内伤咳嗽者,加补脾经、 补肺经、补肾经、揉二马、按揉气海、揉肺俞、揉肾俞。
(3)《小儿推拿图解》(栾长业、单永进编绘)
①外感咳嗽:顺运内八卦,清肺经,清肝经,清胃经,推 三河水。痰多去清胃经,加揉掌小横纹。
②内伤咳嗽:补脾经,顺运内八卦,推揉膻中,揉乳根, 揉乳旁,揉肺俞,捏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3

主题

8838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630
79#
 楼主| 发表于 2020-6-2 09:46:46 | 显示全部楼层
79楼 铁鞭01说:
11.5.8百日咳
百日咳又名顿咳、天哮、疫咳,此病咳嗽阵发,伴有吼 声。是小儿常见呼吸系统传染病。为嗜血性百日咳杆菌引起。 多发于冬春两季。
中篇临床治疗篇
• 583 .
11.5.8.1病因病理
小儿素体虚弱,护理不周,时邪病毒由口鼻而人,侵犯肺 卫,肺失清浊,痰湿内阻,气机不畅而致顿咳。
11. 5. 8. 2临床表现
初起似感冒,呛咳,发热恶寒,约7天咳嗽逐渐加重,夜 间尤甚,呈阵发性顿咳,咳声短促,连续咳十余声至数十声, 形成不断的吸气,咳毕喉中发出吼声如鸡鸣,易引起呕吐。病 程可延长至2 ~3个月。
11.5.8.3治疗方法
治以清肺降气,镇咳化痰。
处方:
清肺经200次,清天河水100次,揉掌小横纹150次,掐 揉小天心100次,运八卦100次,清胃经100次,推揉膻中 150次,捏大椎5次,推天柱骨200次。
方义:本方以清肺降气、镇咳化痰为主。清肺经、运八 卦、掐揉小天心、揉掌小横纹能降气化痰,利膈清咽;清胃 经、清天河水可清热除烦;推天柱骨、捏大椎降逆止呕,理气 镇咳;推揉膻中宽胸理气。
加减法:若发热无汗加掐二扇门5次以疏风发汗;便溏加 推大肠100次,以调中止泻;体虚面色苍白、多汗加补脾经 150次、补肾经100次、揉肾顶100次,以益气敛汗。
11.5.        8.4各家治法
(1)《小儿推拿》(金义成编)
清肺经、掐揉小天心、按揉天突、分推膻中、摩胁、按揉 肺俞及膈俞。偏寒者加黄蜂入洞、拿风池、擦胸背、拿肩井; 偏热者加清大肠、清天河水、推天柱骨、推脊;肺脾虚者加补 脾胃、补肺经、揉中脘、按揉脾俞及胃俞。
(2)《齐鲁推拿医术》(孙承南主编)
①初热期:分阴阳、补脾经、清肺经、运八卦、掐精宁、 天门人虎口、按肩井、揉膻中、揉肺俞、揉风门、掐少商。
• 584 .
大成推拿术
②中期:分阴阳(阴重)、逆运八卦、补脾经、清肺经、 清心经、退六腑、揉肺俞、揉天突、揉膻中、掐少商、掐 内关。
③后期:补脾经、补肺经、补肾经、运八卦、按弦走搓 摩、赤凤点头、揉肺俞、揉脾俞、揉胃俞、揉肾俞、按揉足
三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3

主题

8838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630
80#
 楼主| 发表于 2020-6-2 09:47:58 | 显示全部楼层
80楼 铁鞭01说:
11.5.9 哮喘
哮喘为阵发性呼吸困难、呼气延长、喘鸣有声的一种呼吸 道疾病。为小儿常见病症之一。这里所述的哮喘主要指支气管 哮喘和喘息性支气管炎。该病为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疾病,在 秋冬二季易发病,每遇气候变化,或某些过敏因素(花粉、 灰尘、油漆、鱼虾、煤烟、霉菌、棉绒、某些药物等)即可 发病。
11.5.9.1病因病理
小儿如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机体虚弱,易受外邪所 侵,风寒犯肺,表卫不固,肺气壅塞,宣降失常,气逆则喘; 如素体脾肺气虚,水湿内停,积液成痰,阻塞气道,气逆而 喘;如肾气虚弱,纳气失权也可作喘。以上诸病因都是哮喘发 作的直接因素。另外,如果接触过敏因素、过度疲劳、气候突 变、情绪冲动等多种原因也常为本病发作的诱发因素。 11.5.9.2临床表现
患儿呈呼气性呼吸困难,呼吸急促,张口抬肩,喉中哮 鸣,不能平卧,胸闷气短,反复发作。属热者,面赤口渴,烦 躁便干,痰稠色黄,舌红苔黄,脉滑数;属寒者,形寒肢冷, 痰多稀白,舌苔薄白,脉滑,指纹淡红;属肺肾虚者,面白神 疲,肢冷浮肿,舌淡,荅薄白,脉细无力,指纹淡。
11.5.9.3治疗方法
治以宣肺降气,化痰平喘。
处方:
推揉膻中200次,揉肺俞100次,推肺经200次,按饫」
中篇临床治疗篇
• 585 .
搓摩150次,运内八卦100次,擦胸背5分钟。
方义:本方以降气化痰平喘为主。按弦走搓摩、推揉膻中 能宽胸降气,化痰平喘;擦胸背、揉肺俞、推肺经能宣肺理 气,降逆平喘;运内八卦能畅膈消痰。
加减法:热喘加清天河水200次以清散肺热;寒喘加推三 关150次、揉外劳宫100次、揉一窝风100次以疏风散寒;肺 肾虚喘加补脾经200次、推三关100次、补肾经100次、揉二 马150次以补益肺肾、温阳纳气。
11.5.        9. 4各家治法
(1)《小儿推拿》(金义成编)
推肺经、推四横纹、揉板门、按天突、揉膻中、擦胸胁、 揉肺俞、擦背。寒喘加黄蜂入洞、按风池、补肺经、拿合谷、 推三关、拿肩井;阳虚加补肺经、补肾经、揉脾俞、揉肾俞、 按揉三阴交;热喘加清肺经,清大肠,退六腑,揉膻中改推膻 中,推脊。
(2)《齐鲁推拿医术》(孙承南主编)
①寒喘:揉小天心、揉一窝风、清肺经、揉小横纹、逆运 内八卦、清天河水、揉肺俞、猿猴摘果。
②热喘:运内八卦、平肝经、清肺经、揉四横纹、清天河 水、退六腑、揉小天心、清补脾经、清胃经。
③虚喘:补肺经、补肾经、补脾经、推三关、运内八卦、 赤凤点头、揉中脘、推揉膻中、揉肺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爱盲论坛  

GMT+8, 2024-6-13 21:57 , Processed in 0.388937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