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盲论坛
标题:
平均初婚年龄28.67岁,中国人为啥结婚越来越晚
[打印本页]
作者:
天涯过客
时间:
2022-6-26 21:52
标题:
平均初婚年龄28.67岁,中国人为啥结婚越来越晚
中国人的平均初婚年龄越来越晚了。
2020年平均初婚年龄为28.67岁
根据《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2020年,中国人平均初婚年龄涨到了28.67岁,其中,男性平均初婚年龄为29.38岁,女性为27.95岁。
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人平均初婚年龄为24.89岁,男性平均初婚年龄为25.75岁,女性平均初婚年龄为24岁。
也就是说,10年间,平均初婚年龄推后了近4岁。其中,男性平均初婚年龄推后了3.63岁、女性平均初婚年龄推后了3.95岁。
从每年的初婚人数来看,近年来总体呈现下降的态势。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数据,2010年初婚人数多达2200.9万人,2020年则降低到了1288.6万人。
从各地来看,平均初婚年龄推迟成为普遍趋势。
以杭州为例,2021年男性平均初婚年龄为28.5岁、女性为27.1岁,与上年相比,男性晚0.2岁,女性晚0.3岁。男性平均结婚登记年龄为31.7岁、女性为30岁,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晚0.3岁和0.4岁。
目前,已经有一些地方的平均初婚年龄甚至突破了30岁大关。
根据安徽省民政厅发布的数据,2021年安徽省结婚登记平均年龄为33.31岁,初婚平均年龄分别为男31.89岁,女30.73岁。
江苏省统计局在《2021年江苏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首次转负》一文中透露,随着时代的发展,江苏女性平均初婚年龄稳步递增。女性平均初婚年龄 2000 年为 23.22 岁、2010年为23.76岁、2020年为29.66岁。2010年与2000年基本相当,而2020年女性初婚年龄比2010年足足推后了近6岁,接近30岁。
伴随着初婚年龄推迟的是结婚登记人数的下降。民政部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结婚登记仅813.1万对,同比下降了12.2%,这是连续第七年下降。
平均初婚年龄为何推迟?
从历史趋势来看,上世纪80年代初期,平均初婚年龄呈现下降趋势,1980年为23.59岁,1986年降低到22.83岁,此后开始上涨,到1992年又涨到23岁以上,1996年突破24岁,2011年突破25岁,2014年突破26岁,2017年达到27岁,2020年超过28岁。
这一代人为什么会晚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由。
合肥市民李先生表示,30多岁好多都没结婚的,主要的原因就因为房价压力太大了,因此尽量地往后推迟。合肥市民姚女士表示, 20到30岁之间需要去先奋斗,要先能够做到经济独立,之后才会去考虑结婚。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冯文猛对中新网“中国新观察”栏目分析,受教育水平的提升、结婚成本的上涨、就业和职场竞争加大、婚姻观念变化等,是初婚年龄推迟的重要原因。
一是受教育水平的提升,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大学毕业后读研、考博,尤其是女性群体,受教育年限在不断延长,这自然就推迟了结婚年龄。
二是社会竞争激烈,就业压力大,工作生活节奏加快,很多年轻人忙于工作,不少人还经常加班,没有时间恋爱,跟异性接触机会少。
三是结婚成本上升,房价上涨,彩礼提高,无论城乡,结婚要考虑住房等因素,尤其是一线城市成本更高,导致结婚的准备期拉长。部分地区的天价彩礼直接把一些人吓跑了,或者结不起婚了。
四是婚姻观念的改变,现在的年轻人自我意识增强,越来越重视婚姻的自主选择和质量,而且生活便利性也在提高,很多人觉得一个人生活也挺舒适,对家庭的渴望和依赖也越来越小,不认可婚姻就是恋爱的唯一归宿。
冯文猛认为,结婚年龄推迟,一方面对于女性来说可能错过最佳生育年龄,导致生育风险的提高,另一方面,对整个社会的生育水平也有不利影响。但需要看到,很多国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教育水平提升、社会化服务的丰富,晚婚、不婚人群增多,这也是一个共性的问题,对此要有充分认识。在实践中,能做的是尽量采取一些措施抵消其中一些不利于婚育的消极因素。
冯文猛建议,要降低结婚成本,整治天价彩礼等不合理婚俗,让年轻人尽量都能相对轻松地谈婚论嫁,不用为结婚犯愁。要优化升级婚育环境,提升婚姻市场服务供给和质量,扩大年轻人的交友圈,促进更多成功的婚姻匹配。同时,倡导婚姻、家庭、生育的重要性,消减部分人群对婚姻、家庭、生育的负面印象。
对于近些年降低法定婚龄的建议,冯文猛表示,现在初婚年龄已经远远高于法定婚龄,如果导致初婚年龄提升的主要因素消除不了,降低法定婚龄预计也没有太大作用。而且考虑到婚姻的稳定性,在不够成熟的年纪下过早结婚也可能会导致更多的离婚、单亲家庭,这对个体家庭和孩子都是不利的。因此,降低法定婚龄的实际意义不大。
本帖来自爱盲客户端
作者:
梅恋雪
时间:
2022-6-26 22:06
结婚年龄晚是好事啊。
本帖来自爱盲客户端
作者:
平心静气
时间:
2022-6-26 22:24
现在男孩想成为男人比以前要花更多的时间。
本帖来自微秘
作者:
指环王
时间:
2022-6-26 23:22
現在接什麽婚呀,單身不挺好,長得帥的有錢的可以多照顧幾個美女。身材長相好的女人可以多嘗試幾個男人。只要對象換的快沒有悲傷只有愛。男的結了婚就跟牛一樣早出晚歸累死累活。女的結了婚帶小孩孝敬公婆省吃儉用。單身時候一大群男的圍著轉。
本帖来自微秘
作者:
蓝色心情
时间:
2022-6-27 08:17
标题:
回复地板指环王
都响应国家号召。晚婚晚育。计划生育大获成功。
本帖来自微秘
作者:
预知未来的我
时间:
2022-6-27 08:30
标题:
回复5楼蓝色心情
中国的计划生育是失败的。因为计划生育,很多人就想生儿子,今天男女比例不平衡造成了很多人找不到女朋友。加上高房价,想结婚的人更加困难了。
本帖来自微秘
作者:
小扇子
时间:
2022-6-27 08:3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苏北第一帅
时间:
2022-6-27 09:54
还不错,看来我没有落伍,我正好是28岁多一点结的婚。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作者:
天涯过客
时间:
2022-7-13 17:08
近年来,年轻人初婚年龄不断推迟。尤其是农村青年平均初婚年龄推迟幅度更大,城乡平均初婚年龄趋近。
国家统计局近期公布《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详细披露了第七次人口普查的分项数据。根据年鉴的说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采用长、短两种普查表。 2010到2020这十年来,农村平均初婚推迟年限远高于城市。其中,我国乡村平均初婚年龄从23.96岁提高到28.38岁,延后了4.42岁;城市居民平均初婚年龄从25.78岁提高到28.84岁,延后了3.06岁。
另一方面,农村适婚年龄段人口性别比失衡是一大关键。从2020年我国乡村人口各个年龄段的性别比来看,只有70岁及以上人口性别比低于100,呈现女多男少的状态。其余年龄段均大于100,呈现男多女少状态。其中,20-24岁、25-29岁这两个适婚年龄段的性别比均超过了120,分别是123.09和120.87。30-34岁、35-39岁这两个年龄段性别比也都超过了115,分别为116.82和115.77。
进入到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中国人平均初婚年龄迅速上升,仅10年时间就推迟了近3.78岁。
进入到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中国人平均初婚年龄迅速上升,仅10年时间就增加了近3.78岁。
国家统计局近期公布《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详细披露了第七次人口普查的分项数据。
根据年鉴的说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采用长、短两种普查表。普查短表包括反映人口基本状况的项目,由全部住户(不包括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填报;普查长表包括所有短表项目和人口的经济活动、婚姻生育和住房等情况的项目,在全部住户中抽取10%的户(不包括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填报。由于普查长表是按户抽样并进行登记,因此人口总数以及各种人口结构数据的抽样比会存在略微差异。
其中,长表数据资料的第五卷“婚姻”部分,公布了1980年以来历年初婚年龄的平均数据。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的平均初婚年龄28.67岁,比2010年的平均初婚年龄24.89岁猛增了3.78岁!
记者梳理发现,从1980年一直到2010年,我国的平均初婚年龄变化相对缓慢。数据显示,1980平均初婚年龄为23.59岁,1990年为22.87岁,2000年为24.21岁。进入新世纪后的第一个十年,呈现缓慢抬升的趋势,2010年平均初婚年龄为24.89岁。
而进入到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平均初婚年龄呈现迅速抬升的态势。2011年平均初婚年龄首次突破25岁大关,到2014年突破26岁,2017年突破了27岁,2020年突破了28岁。这其中,2020年比2019年增加了0.99岁。
记者根据《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数据制作)
其中,男性平均初婚年龄1997年突破25岁,2012年首次突破26岁,2015年首次超过了27岁,2018年首次超过28岁,2020年超过29岁,达到了29.38岁,正在向30岁大关靠近。女性平均初婚年龄在1995年首次超过23岁,2010年为首次达到24岁,2014年首次超过25岁,2017年首次超过了26岁,2020年达到了27.95岁。
从2010到2020年的10年间,中国男性平均初婚年龄上升了3.63岁,同期中国女性平均初婚年龄上升了3.95岁。
90后结婚年龄为何大幅推迟?
为何进入到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中国人平均初婚年龄猛增?
按照近几年的平均初婚年龄推算,近几年结婚的主力是90后,但当前进入适婚年龄的“90后”群体,未婚比例很高。
2022年1月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副司长杨金瑞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 : 90后、00后作为新的婚育主体,绝大部分成长和工作在城镇,受教育年限更长,面临的就业竞争压力更大,婚育推迟现象十分突出。
这其中,受教育年限延长是一个原因。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认为,大城市目前很多人受教育的年限比较长,尤其是读了硕士、博士,结婚也会比较晚。比如,硕士毕业一般都25、26岁,工作几年就接近30岁了。另外,现在大城市,买房子、工作压力也比较大,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种种因素之下,结婚年龄在不断推迟。
2016年硕士毕业于大连一所大学的李女士说,硕士班上的同学,大部分都是89、90年、91年的,至今仍有相当一部分人未婚,即便是已婚的同学,也有相当一部分是32、33岁左右才结婚。
“初婚年龄推迟已经成为了最近一些年来的普遍现象,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人口专家、广东省人口发展研究院院长董玉整教授对第一财经分析,在客观上,一方面,人们受教育的时间越来越拉长。其次,住房等生活婚育成本越来越高,与实际收入之间的差距较大。再次,现实社会对知识更新和技术进步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得人们就业和工作的压力变得越来越大。“在青春的岁月里,留给婚姻的空间和时间都越来越少,常常会觉得自己没有时间去思考婚姻问题。”
董玉整说,人们关于婚姻观念和态度的转变,是更为内在的原因。比如,在婚恋观念变化上,一个方面就是对婚姻地位重要性的认识发生了改变。传统的思维观念和行为方式是成家立业,将成家放在立业之前,先成家后立业。而现在更看重先立业,然后才考虑结婚成家。
初婚年龄的大幅推迟,对我国的生育率也产生了较大影响。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近日撰文分析,婚育年龄推迟直接和间接地拉低时期生育水平。婚育年龄影响着低生育社会背景下总和生育率的稳步提升,而初婚年龄推迟直接导致生育年龄推迟。此外,初育年龄的推迟由于生育间隔期的影响还间接波及到生育二孩和三孩的概率,并影响到育龄人群的终身生育子女数。
董玉整对第一财经分析,初婚初育年龄越来越推迟,会影响总体生育水平,影响代际传承的速度和效率。在相对确定的时间里,以上这些因素再加上育龄妇女总数每年都在减少等原因,出生人口会越来越少,呈现出继续下滑的态势,对未来社会发展会产生具有全方位意义和全生命周期的深度影响,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本帖来自爱盲客户端
欢迎光临 爱盲论坛 (http://aimang.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